《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北省武汉市XXXXXX项目深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编制:审核:审定:联系人:电 话:传 真:邮 编:E-mail:地 址:武汉XXXXXXXXXXX有限公司 2020年7月20日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XXXXXXXXXXXXX项目地上有20F购物中心1栋、20F办公楼1栋,24F SOHO(公寓)1栋,5F购物中心楼1栋。地下为3F地下室及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组成,深约17.10m,为整体地下室。该项目总建筑面积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 m2。各拟建物结构特征及参数一览表 表1建筑物名称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m)建筑面
2、积(m 2)地面设计标高(m)基础埋置深度(m)办公室120F104框架-筒体6018025.0017.1办公室220F104框架-筒体25.0017.1SOHO公寓24F123框架-剪力墙2402025.0017.1购物中心商场5F30.5框架25.0017.1地下室3F16.8本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2.周边环境拟建场地位于XXXXXXXXX。基坑东侧:基坑边线距用地红线7.65m,用地红线外为XXXX路,距XXXXXXX路上正在施工的立交桥约28.22m。基坑南侧:
3、基坑边线距用地红线4.31m。基坑西侧:基坑边线距用地红线4.18m。基坑北侧:用地红线外为XXXX大道道路和轻轨一号线,基坑边线距道路内线7.31m,距轻轨36.23m。基坑周边环境详情参见“基坑监测布点平面示意图”,基坑周边管线详情参见“基坑周边管线图”。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区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该项目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左岸冲积一级阶地,场区经拆迁回填整平,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23.0224.82m之间,整个场地四周略高,中部偏低。(二)、场区岩土地层结构及分布: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按其成因、结构特征及强度将场地内土层划分为4层组9个亚层。各岩
4、土层的顶板埋深、顶板标高、厚度、空间分布、岩土特征、工程性质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表2。岩土工程地质分层表 表2编号地层名称顶板埋深(m)地层厚度(m)层顶标高(m)状态压缩性包含物及特征分布情况杂填土Qml0.000.504.9021.8024.93松散高表层主要由碎石、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组成,底部含较多粘性土及砂土,潮湿,偶夹淤泥及植物根系。土层结构松散、性质不均匀,为新近回填。全场分布-1粘土Q4al0.504.903.1012.119.0023.59可塑中等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粘性好,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手搓能搓成0.50mm的土条。全场分布-2粘土Q4al5.801
5、1.400.604.5012.1018.88可塑中等以粘土为主,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约20%的粉砂,分布不均,为石英、长石颗粒。中南部缺失-3粘土Q4al5.1015.100.5010.509.2719.48稍密高以粘土为主,均匀,夹粉土土质比较粗糙,无光滑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湿状态有轻微粘性,干燥下呈灰土状,无光泽反应局部夹有约15粉砂。全场分布-4粉土夹粘土、粉砂Q4al8.0018.702.5019.504.5316.58稍密中等以粉土为主,土质比较粗糙,无光滑面,湿状态有轻微粘性,干燥下呈灰土状,无光泽反应夹有粘土,夹粉砂约40,分布
6、不均,为石英、长石颗粒。全场分布-1粉细砂Q4al15.535.008.1033.10-10.857.97中密中偏低主要以粉砂为主,颗粒级配均匀,分选性好,为石英、长石颗粒。局部夹粉土,混有少量中细砂。全场分布-2砾砂含卵石Q4al41.0052.5011.0023.50-28.63-16.86稍中密低以砾砂为主,部分钻孔以细砂为主,夹有卵石约20,大小约20mm80 mm,下部密集,为石英、长石、局部含有石英岩块,呈亚圆形及棱角状。呈稍中密状。全场分布-1强风化泥岩S2f58.0068.700.6013.50-44.68-34.07强风化低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体破碎,敲
7、击易碎。岩心多呈砂粒土状,局部夹有中风化岩快,呈碎块状,泡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划为级。全场分布-2中风化泥岩S2f46.577.50未揭穿-53.19-22.07中风化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接触基岩面含水较多,下部相对较硬,基岩的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失水易开裂,岩石为极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局部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可划为级。全场分布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赋存于层杂填土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积水垂直及侧向的渗透补给,水位及水量随大气降水的影响而波动。 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1层粉细砂及
8、-2层砾砂含卵石层,-1、-2、-3层为相对隔水层,但-2层下含有粉土、粉砂,呈稍密状,颗粒松散,渗透性较强,且与下部砂土联通,与砂土构成统一的承压含水层,在渗透水流作用下易产生流土、流砂。与长江有紧密的水力联系,并受其调节和控制。层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伏基岩裂隙中,水量亦小,埋深大,主要来源于基岩上砂土层的承压含水层补给。基岩裂隙水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小,对钻孔桩施工有影响。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1.203.50m之间,相当于标高20.5222.27m。根据抽水试验测得静止承压水水位在6.95 m,相当于标高17.35m左右。根据区域水文资料表明,武汉地区长江一级阶地砂土层中的孔隙承压水水
9、头高度年变化幅度在3.05.0m之间。孔隙承压水历史最高水位为22.0m。 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依据武汉地区建筑工程经验及本场地水质分析资料综合判定,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第二章、监测思路1.监测目的(1) 促进XXXXXX项目基坑工程施工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经济和工期损失,为项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服务。(2) 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工程自身关键部位及周边环境实施监测,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及结构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地预报,让有关各方做出
10、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3) 为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安全监测、安全巡视,较全面地掌握各工点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度,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控制管理。(4) 作为一种技术管理手段,通过规范监测工作,更好地为监理、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信息化施工水平。(5) 作为独立的监测方,其监测数据具有社会公证性,在出现工程影响纠纷、工程风险及环境破坏时其监测数据和分析资料可成为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参考依据。(6) 通过第三方监测的开展积累工程监测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2.监测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1、(GB50007-20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XXXXXX项目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及设计方和业主方的其他要求。3.本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在本项目中的基坑深度约为15m,面积将近7万平方米。体量巨大。其主要重点和难点体现在:1. 基坑体量大,深度大,周边的可参照类似工程少。2. 周边环境复杂,北侧为有精密变形控制要求的轻轨1号线;东侧为正在施工的XXXX高架桥,基坑周边密布管线,且燃气管、高压水管等变形控制要求极高的管线均有分布。基坑外围建筑均属老
12、旧建筑,结构稳定性不佳,不均匀沉降控制要求高,甚至部分已属危房。3. 基坑开挖工艺新:支护结构为桩加横撑结构,盆式开挖后支护结构搭接主体塔楼结构提供额外横向支撑。该设计思路应用较少,可参考经验较少。支护结构变形规律难以掌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预见基坑施工的难度及风险。因此,加强基坑监测,对施工各个阶段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变形进行充分的数据采集、分析,及时为现场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基坑的动态施工,才能尽可能的保证施工的科安全性和科学性。具体措施如下:1. 周密计划:设计单位对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步骤进行充分计算和分析,根据计算及分析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监测设计。对于难以实施或者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13、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意外进行尽可能的充分估计,制定补救措施及计划;2. 严格实施:对于技术指标,按照最严格规定制定,对于执行流程,我司制定严格的三级风险管理流程制定执行计划,分级审核。3. 精密分析:内部组建专家团队,利用我司多年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后盾,当基坑变形异常时可及时调用专家团队进行分析并总结对策,为施工的安全保驾护航。第三章、监测技术方案1.监测项目根据基坑支护设计的要求及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众多深基坑监测的经验,确定本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如下:(1)、目测巡视;(2)、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观测;(3)、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观测;(4)、支护桩结构内力监测;(5)、立柱竖向及水平位移观
14、测;(6)、支撑内力监测;(7)、周边道路沉降观测;(8)、周边建筑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9)、轻轨及高架桥墩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观测;(10)、给水管道沉降位移观测;(11)、天然气管沉降位移观测;(12)、分层沉降观测;(13)、水位监测;(14)、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支护桩测斜管失效用此项代替);(15)、挡墙侧向土压力监测(支护桩钢筋计失效用此项代替)。2.监测点的布设基坑监测的布点原则是:全面监测、重点防范。在本项目中工程监测点的布置要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满足监控要求。同时工程监测点的布置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
15、响。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监测点埋设以后要建立醒目标志,以便施工人员随时保护。根据设计要求,本次监测的布点原则和暂定数量如下:(1)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点原则为冠梁腰线均布,东北角和西南角重点观测,当前暂定数量为32个;(2) 基坑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点原则为根据支护结构不同受力形式具有充分代表性,目前暂定为24个;(3) 基坑支护桩内力观测点布点原则为根据支护结构不同受力形式具有充分代表性,目前暂定为24个;(4) 立柱竖向水平位移观测点目前暂定为49个;(5) 支撑轴力观测点目前暂定为76个;(6) 基坑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目前
16、暂定为67个;(7) 基坑周边建筑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设,目前暂定为104个;(8) 轻轨及高架桥墩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观测点目前暂定为26个;(9) 给水管道沉降观测点目前暂定为36个;(10) 天然气管道沉降观测点目前暂定为15个;(11) 分层沉降观测点布点原则为接近基坑隔水帷幕2m范围左右,具体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目前暂定为9个;(12) 地下水位监测点暂定32个;(13) 土体侧向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点的补救措施,如果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失效,则用该项代替;(14) 挡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作为支护结构内力监测点的补救措施,如果支护结构内
17、力监测点失效,则用该项代替;(15) 监测基准点为11个,按照现场情况布设。以上监测点均在土方开挖前布置好,具体布点详见附件中“深基坑监测点平面位置图”。3.监测分项技术要求3.1目测巡视此项工作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定期进行现场目测巡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邻近建筑物及邻近地面有无新裂缝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断层有无错动发生;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排水沟是否畅通、排水孔是否正常;是否有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的渗水量和水质有无变化。巡视检查可用眼看、手摸、脚踩等直观的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等简单工具进行。有必要则进行摄像拍照等进行记录。3.2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观测主要采用后方交会法结合小角
18、度线法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埋设,支护桩桩顶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均应布点,监测点间距应小于20m;编号并悬挂相应的标识。、基点应布置在基坑深度两倍以外的稳定位置上,基站后视点应选择在远离变形影响、相对稳固的地方。、监测中最小读数为0.5,观测中误差2mm。所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应经常调试,特别是水准管汽泡应严格居中。、监测应遵循“三不变”的原则,即一个观测项目应由同一个人、同一台仪器、同一方法和精度进行观测。、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应测定稳定的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3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及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沉降测量采用精密光学水准仪及1
19、.5米长的铟钢尺进行。水准基点布设不少于3个,基点应敷设在不受沉降影响的位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观测采用符合路线中视法,闭合差0.3(n为测站数),观测中误差0.2mm。对水准仪应适时进行i角检验、调试,i应小于15。、沉降监测过程中,应保证操作规范,气泡严格居中,应尽量避开光线太强或太弱的条件。监测应遵循“三不变”的原则,即一个观测项目应由同一个人、同一台仪器、同一方法和精度进行观测。、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应测定稳定的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
20、移。在支护桩浇筑混凝土前,将预埋测斜管同钢筋笼一同放入成孔中。管顶面高出冠梁面约10cm,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2 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3 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孔隙应填充密实。4 管内应用清水冲洗,管口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杂物落入测斜管中,编号并安置保护标识。图1 测斜仪测量原理与仪标埋设示意图、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以测斜管底为标准
21、进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测量自下而上进行,测斜点间距为0.5m,每个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应测定稳定的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5支撑轴力监测、支撑内力监测采用钢筋计进行量测,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结点位置。钢筋计预埋在支撑结构内,安置时承压面应与受力方向垂直。、应力精度不低于0.5%FS,分辨率不低于0.2% FS,观测精度0.1Hz。、支撑结构应力监测传感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抗腐蚀性和耐久性,量程为设计最大压力的1.2倍,在应力片稳定后,调频进行两次测量。连接电缆采用耐
22、酸、防水、绝缘的专用电缆。、基坑开挖前至少一周应测定稳定的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应特别注意加强支撑拆除或换撑阶段的监测。3.6支护桩内力监测、支护结构内力采用安装在支护桩中的钢筋应力计进行量测。在支护桩浇筑前,将钢筋计焊接在支护桩钢筋上,并将钢筋计用导线连接。、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并且内力监测值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开挖前至少一周应测定稳定的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3.7分层沉降观测、土体分层沉降通过埋设磁环式分层沉降标,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量测;或者通过埋设
23、深层沉降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量测。、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或深层沉降标应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埋设。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时,应保证沉降管安置到位后与土层密贴牢固。、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或深层沉降标埋设后量测,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采用分层沉降仪量测时,每次测量应重复2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次读数较差不大于1.5mm,沉降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1.5mm。、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监测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沉降管口高程的变化,然后换算出沉降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3.8土压力监测、土压力采用土压力计量测。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4、 1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2 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3 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4 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土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的要求,其上限可取设计压力的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基坑开挖前应至少经过1周时间的监测并取得稳定初始值。3.9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埋设PVC水位管,用水位计进行监测。、测孔埋设采用地质钻钻孔,孔深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成孔完成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中粗砂或石屑回填至离地表约0.5m后再用
25、粘性土回填至地表,以防止地表水的进入;对承压水水位进行观测时,则需埋设深层承压水位孔,承压水位孔的钻设基本同于上述普通水位孔,其深度必须进入承压水层,滤水段位于承压水层内,其外部用中细砂充填,而其余段直至地面均不设渗水孔,管外采用粘土球或水泥土密封,以切断地层内承压水与上部地层的水力联系。、测孔保护水位孔埋设后应注意施工期间的保护,必要时加工对硬化地表下,并加盖保护,日常监测后应及时盖好顶盖,防止地表水的进入。、监测方法将电测水位计的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孔口标志点处测尺读数a,测得管口标高H,水位标高即为H-a。水位标高之差即是水位的变化数值。4.监测设备根据
26、本工程的监测项目复杂程度高和基坑面积较大的特点,配备的主要监测仪器及预备投入设备见表3:监测仪器一览表 表3主要监测仪器设备序号仪器名称型号标称精度产地数量备注1全站仪Leica TS300.5”,1mm+1ppmD瑞士22全站仪Leica TCA 1201+1”, 1mm+2ppmD瑞士23电子水准仪Dini120.3mm/km美国44测量平差软件中铁四院平差软件满足所有工程测量武汉15测斜仪DIS-500型0.01mm/1m国产46频率读数仪ZXY-II型0.1Hz国产47游标卡尺三丰数显0.01/mm国产38收敛计JSS30A0.01/mm国产39汽车全顺工程车国产310水位计 JM-9
27、01mm国产311分层沉降仪CYJ-801mm12汽车全顺工程车国产313数码相机Sony-日本214对讲机MOTO-美国1015裂缝观测仪RS-ST01D0.05mm国产216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现代-国产满足实际需要5.监测频率及预警办法5.1监测频率1.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满足既能系统反映基坑变形的一般要求,也不能遗漏变化迅速的关键时刻,综合规范和工程经验,概略性的监测频率设置原则为基坑开挖期间13天观测一次,基坑维护运行阶段35天观测一次,具体可参照如下表格,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可按照现场情况进行调整。监测频率暂定表 表4施工工况监测项目土方开挖至1/3H 土方开挖至2/3H浇筑底板
28、后3d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各道支撑拆除完成后3d肥槽回填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深层水平位移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支护桩结构内力监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立柱竖向水平位移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支撑内力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周边道路沉降观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周边建筑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1次/3d;1
29、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水泥土搅拌墙取芯点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分层沉降观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轻轨及高架桥墩水平与垂直位移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给水管沉降位移监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天然气管沉降位移监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土体侧向水平位移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挡墙侧向土压
30、力监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地下水位监测1次/3d;1次/2d;1次/d;1次/35d1次/d;1次/714d2.所有观测项目随施工的开展同步进行。3.当遇大雨或变形速率过大,或接近预警值时,应及时调整监测频率,加密观测。5.2监测预警办法基坑监测预警办法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主体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由于设计理论的不尽完善以及基坑工程的地址、环境差异性及复杂性,确定基坑的报警值是十分复杂的一个课题,在确定监测报警值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等规范及有关要求、基坑支护设计结果以及类似
31、工程的经验,初步设立本工程各项监测预警控制指标的参考值,各项参考指标见表5;目测巡视预警办法见表6。(1)监测预警分级根据基坑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特点,将工程建设中监测点的安全状态分为三级:级监测预警、级监测预警和级监测预警,具体划分标准见下表。三级监测安全状态判定表 表4 预警级别预警状态描述级预警累计值超过预警值的80或单次出现速率超过预警值,正常监测,归为重点关注点。级预警累计值到达预警值或连续三天速率达到预警值,加密观测并通知现场各方。级预警累计值和速率均达到预警值或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加密观测并要求停止施工,联合各方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预警值 表5序号监测
32、项目预设值备注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支护结构顶的垂直和水平位移水平位移2422支护桩侧向变形2423立柱竖向位移242.54支撑梁轴力测量80%f1或60%f25双排桩横梁内力测量80%f1或60%f26周边道路水平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402如有则由相关部门提供竖向位移402如有则由相关部门提供7周边建筑物水平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302如有则由相关部门提供不均匀沉降2或200mm或总体沉降50mm如有则由相关部门提供8轻轨及高架桥桥墩水平和竖向位移水平位移151.5如有则由相关部门提供竖向位移201.5如有则由相关部门提供9给水管沉降位移202或者差异沉降为单节管长的1%10天然气管
33、沉降位移202或者差异沉降为单节管长的1%11土体侧向变形40312支护桩结构内力80%f1或60%f213土体分层沉降观测某层土体连续沉降趋势不变14挡墙侧向土压力60%f115孔隙水压力60%f1注:1.表中f1为设计计算应力或者荷载设计值,f2为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2.表中所指的速率报警值指连续三天连续的变化速率。基坑内外观察项目预警办法 表6基坑工程巡视内容预警判断备注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质量较差形成明显薄弱环节如支护结构有明显缺陷、裂纹、蜂窝麻面等冠梁、围檩裂缝开裂形成结构裂隙或喷锚脱落等情况支撑裂隙开裂形成结构裂隙支护结构渗水出水呈有压水状如渗水成喷射状,或某部分坑壁长期呈渗
34、水情况。支撑变形结合监测数据分析立柱变形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墙后土体塌陷、裂缝及滑移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如基坑边坡硬化面明显开裂,或与支护结构脱开基坑涌土、流砂、管涌肉眼可见施工工况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的差异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开挖分段分层高度是否与设计工况一致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开挖分段长度是否与设计工况一致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有无超深开挖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况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周围地面堆载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周围环境地下管道泄漏肉眼结合仪器监测周边建(构)筑物开裂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地下设施裂缝肉眼可见结构性裂缝道路(地面)裂缝结合监测数据分析道路(地面)
35、沉陷结合监测数据分析临近施工工况结合监测数据分析5.3监测进度安排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基坑正式开挖前进入现场进行基准点布设和监测点的埋设工作。在基坑开挖前设标志并进行至少两次测量测出初始数据,周边观测同步进行。当基坑出现险情时,监测单位应及时报警,并配合施工方及监理方制定抢险方案,监测频率应适当增加,在天气情况恶劣,无法进行监测时,应派人二十四小时巡视基坑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通报及时处理。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并实时上报: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
36、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 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 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6.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现场量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必须有责任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加盖成果章。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
37、监测记录表格。 2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 监测数据的整理应及时。 4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的分析和评述应及时。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条件、施工下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6.1监测成果监测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形相结合的形式表达。且应按时报送。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由专人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形成一体化并尽量让监测成果可视化。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汜录、计
38、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单次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目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2 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3 巡视检查的记录。 4 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当日报表宜采用附件中提供的表格样式。6.2监测报告及其编制 监测报告分为监测次报、监测月报和总结报告,监测次报按内部格式进行整理归档,如发现数据异常等特殊情况则及时整理数据并形成文字报告
39、向现场各方进行通报;监测月报为每月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监测月报,内容包括月周期内的所有监测成果及其它相关成果,项目全部完成提交总结报告。此外在基坑敏感期或危险期,可以应甲方及监理要求以ppt形式在必要场合中进行阶段性汇报。6.3监测工作响应流程项目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按照施工进度安排监测进度计划,将监测任务落实至外业作业组,制定作业计划及考核办法,外业作业组按照计划安排相应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外业。现场监测人员采集数据后将结果交给数据分析组,按照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完成数据审核,所有监测结果在2日内完成审定,再按照监测结果上报程序反馈至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时,对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的工程隐患、特殊或者异常情
40、况必须在数据分析结果审定后12小时内报告委托人。第四章、监测工作的组织与项目管理1.监测机构的设置投标人在本项目中组织形式为武汉中科科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XXXXXX项目基坑施工安全监测项目部”,项目部聘请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XXXX(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XXXX(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XXXX(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XXXX(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作为顾问组,对监测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及监测结果的分析起指导、把关作用,项目部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运行协调及技术结果审核,下设外业作业组、数据分析组、后勤保障组。外业作业组:负责项目测点埋设、数据采集等外业作业。数
41、据分析组:负责数据处理分析并撰写和修改报告,提交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勤保障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负责测试仪器、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的养护与保管,项目部办公区及生活区的安全卫生。2.主要监测人员配备主要监测人员配备表 表7 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QQ职责1XXXX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全面工作3XXXX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监测负责5XXXX内业组组长助工监测6XXXX外业组组长助工配合业主7XXXX技术顾问研究员技术资询7XXXX技术顾问研究员技术资询7XXXX技术顾问研究员技术资询3.拟建立的组织机构框图武汉中科科创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XXXXXX项目施工安全监测项目部数据分析组综合保障组外业作业组拟建组织机构框图4.质量保证体系框图为了保证该监测项目高质量完成,将采用项目负责人制,组织现场测试及资料整理与分析,其组织机构如下:项目负责人外业作业:外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