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8402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精品PPT) .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康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概 述,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 185-219/10万 新发200万/年死亡率高 116-142/10万 150万/年复发率高 25%致残率高 3/4残疾,40%重度残疾世界上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C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分类,神经功能缺失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病理性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小卒中,大卒中,静息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病理分类,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出血性

2、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腔隙性梗死,三、脑血管病病因,1.脑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管先天性异常外伤中毒、肿瘤等,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压增高或降低 各种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 颈部大血管病变,左颈内动脉狭窄,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高粘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白血病凝血机制异常:抗凝剂、避孕药等,4.其他病因空气、脂肪、癌细胞、寄生虫等栓子.诱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劳、用力过猛、用力排便、气候变化等,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 和脑卒中史吸烟、酗酒、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脑卒中其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减少饮食(高

3、盐、大量摄入肉类、动物油)超重、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血液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类型 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局部血流减少或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MRI,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栓子阻塞脑动脉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功能障碍,病因,1.心源

4、性最常见,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心脏病伴心房纤颤.非心源性大血管粥样硬化斑脱落、脓栓、脂肪栓、肿瘤栓、空气栓.来源不明:约,.病人多数意识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与栓塞动脉供血区相对应,.大多数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等,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自发性脑实质出血,占脑卒中的,出血血肿脑组织受压移位脑疝形成(脑出血早期死因),脑干,基底节出血,CT,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几个重要的概念,1、联合反应定义: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健侧肢体的运动引起患侧的肌肉收缩时间:偏瘫早期(软

5、瘫期)特点:上肢:内收、外展、屈曲对称性出现。下肢:内收、外展对称性出现,屈 曲伸展为相反的表现。优点:早期诱发患侧肢体的运动出现,2、共同运动,3、姿势反射,(1)上肢,伸肌协同动作引出,(1)上肢,屈肌协同动作的引出,(1)上肢,患侧胸大肌反应的引出,(2)下肢,伸肌协同动作的引出,(2)下肢,屈肌协同动作的引出,(2)下肢,(2)下肢,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几个重要的概念,2、共同运动定义: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的模式 进 行的活动。时间:偏瘫中期(痉挛期)特点:一般而言,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 展模式。缺点:对功能恢复不利,治疗中要避免强 化这一种模

6、式,1、联合反应,3、姿势反射,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几个重要的概念,2、共同运动,1、联合反应,3、姿势反射定义:体位改变引起四肢屈肌、伸 肌的张力按一定模式 改变,称姿势反射,太瘫 痪早期出现。分四类,下 面详细介绍,姿势反射的分类,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青蛙),紧张性腰反射,1.特点: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2.表现:CVD患者表现为面向健侧,卧位 时应使其面向患侧。,1.特点:颈前屈: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后伸: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2.治疗:CVD患者不适宜采用仰卧位,应尽 量 采用侧卧位。,1.特点:仰

7、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俯卧 位:上下肢屈肌优势2.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体位选择,1.特点:躯干向右扭转:右侧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左侧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2.治疗:CVD患者站位时上半身应扭向健侧。,偏瘫功能恢复过程,功能恢复六阶段理论,中枢性瘫痪,痉挛、僵直、联合运动,联带运动的完成,分离运动出现,1、Brunnstrom6阶段评定表,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几个重要的概念,1、联合反应定义: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健侧肢体的运动引起患侧的肌肉收缩时间:偏瘫早期(软瘫期)特点:上肢:内收、外展、屈曲对称性出现。下肢:内收、外展对称性出现,屈 曲伸展

8、为相反的表现。优点:早期诱发患侧肢体的运动出现,2、共同运动,3、姿势反射,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几个重要的概念,2、共同运动定义: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的模 式进 行的活动。时间:偏瘫中期(痉挛期)特点:一般而言,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 展模式。缺点:对功能恢复不利,治疗中要避免强 化这一种模式,1、联合反应,3、姿势反射,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几个重要的概念,2、共同运动,1、联合反应,3、姿势反射定义:体位改变引起四肢屈肌、伸 肌的张力按一定模式 改变,称姿势反射,太瘫 痪早期出现。分四类,下 面详细介绍,姿势反射的

9、分类,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青蛙),紧张性腰反射,1.特点: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 屈 肌优势2.表现:CVD患者表现为面向健侧。,1.特点:颈前屈: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后伸: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2.治疗:CVD患者不适宜采用仰卧位,应尽 量 采用侧卧位。,1.特点: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俯卧 位:上下肢屈肌优势2.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体位选择,1.特点:上半身向右扭转时:右侧上肢屈肌 优势,左侧上肢伸肌优势。2.治疗:CVD患者卧位时上半身应扭向健侧。,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二、康复评定,1、评定内容 1.全身状况:合并症、既往史、主要脏器

10、功能障碍 2.功能障碍:3.心理状态:4.个人素质及家庭状况 5.康复预测,2、康复目标,3、功能障碍评定,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二、康复评定,2、康复目标 1.近期目标:依据功能障碍点设置 2.远期目标:回归家庭、回归社会,1、评定内容,3、功能障碍评定,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二、康复评定,2、康复目标,1、评定内容,3、功能障碍评定 1.主要的功能障碍:运动、感觉、言语、认知、吞咽等 2.障碍的三个层次:残损、残疾、残障,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原则,1.尽早进行:48小时后2.积极主动:主动性3.全面康复:特别强调职业和社会康复4.康复与治疗

11、并进:疾病与障碍共存5.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6.重视心理因素7.预防复发:40%的复发率8.合理用药9.坚持不懈,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最重要体位。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患侧下肢轻度曲屈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

12、:,优点:1、由于健侧在上,患侧在下,患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活动健侧肢体;2、有些患者在脑卒中后会 产生患侧肢体的感觉障碍,患侧卧位可以通过健侧对患侧的压迫作用(本体感觉刺激)使患者重新意识到其患侧肢体的存在,该体位增加了知觉刺激,并使患侧充分伸展,降低患侧肢体痉挛。,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缺点:由于患侧肢体在下,患者及家属往往有顾虑,怕这种体位会影响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应尽量说服并鼓励患者采取这种体位。(可以通过观察患侧的手和足的颜色和皮温来进行判断)。,1.急性期

13、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最舒适体位。健肢屈曲或伸直;背部垫软枕;患手置于胸前垫软枕,手心向下,肘、腕关节伸直位;患下肢轻度屈位(20-30度)。,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优点:健侧卧位时,由于胸前抱一软枕,下肢下面放置了长枕头,故患者感觉较舒适有利于患侧胸式呼吸。,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

14、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缺点:1、由于可以活动的健侧肢体被限制在下面,故健侧卧位是患者最不愿意采取的体位;2、由于患侧肢体的感觉与运动都比较差,故长时间采取健侧卧位,可能会影响健侧肢体的血液循环,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健侧手部的颜色来进行判断,并可通过改变体位予以纠正。,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最常见体位。肩下垫一软枕,使患侧肩胛带尽量上抬前伸,肩关节外展外旋;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以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

15、关节伸直,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内旋外旋;膝关节屈曲20-30度,(约一直立位拳头高),垫 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足后跟韧带萎缩而引起足下垂,不在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下双足,足底垫软枕。,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优点:1、由于与床的接触面大,患者认为最安全、最愿意采取的体位,其稳定性最强;2、患者可以向各个方向活动自己的健侧肢体;3、患者的视野是三种体位中最广泛的。,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

16、、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1)良肢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缺点:1、长时间采取仰卧位,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2、长时间采取仰卧位,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容易出现褥疮。减少仰卧位的时间。,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1)肩关节:肩关节屈曲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慢慢把患者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

17、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肩关节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慢慢把患者上肢沿额状面向上高举过头,但当患者上肢被动移到外展90时,要注意将上肢外旋后再继续移动直至接近患者同侧耳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肩关节内外旋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伴肘关节屈曲,治疗师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以肘关节为轴,将上肢向内、向外方向旋转。,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

18、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2)肘关节患者仰卧位,上肢呈外展位,治疗师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做肘关节的屈伸动作。,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3)前臂和腕关节前臂的被动活动包括旋前、旋后动作。患者肘关节处于屈曲位,治疗师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进行固定,另一手抓握手指,然后旋转前臂,进行旋前旋后的动作。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与肘关节的方法相似,但治疗师手的握法稍有不同,其一手握住腕关节的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的下方,做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动作。,1.急性期卧床期,2.恢

19、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4)髋关节髋关节屈曲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者小腿,另一只手用手心托住患者足跟处,双手将患者大腿沿矢状面向上弯曲,使大腿前部尽量接近患者腹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髋关节伸展患者俯卧位,治疗师一手抓握踝关节上方,另一只手从下方抓住膝关节前部,并用前臂托住患者小腿和膝关节部位,用力向上方抬,被动伸展髋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

20、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髋关节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放在膝关节下方,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将下肢沿额状面方向移动,一直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髋关节内外旋仰卧位,屈髋屈膝90,一手扶住患者膝关节,一手扶足跟,固定膝关节,分别向内外侧活动小腿做髋关节的内外旋运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关节活动度,1,2,3,4,5,5)踝关节背屈患者仰卧位,

21、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另一只手用手心握住患者的足后跟,前臂贴住患者脚掌及外侧,用力向上方拉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3)保持正确的椅子及轮椅上的坐姿,1)正确坐姿:头、颈、躯干左右对称,无扭转,髋、膝、踝保持90屈曲位。2)椅子与轮椅的调整:,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4)转移训练,重要概念:Bobath握手,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4)转移训练,1)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方法

22、一:1、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2、健侧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方法二:1、将患侧上肢外展防止受压,屈起健侧下肢。2、头转向患侧,健侧肩上抬,上肢向患侧转。健侧下肢用力蹬床,将身体转向患侧。,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4)转移训练,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1、健侧手握住患侧手上举,健侧下肢插到患侧腿下面。2、健侧腿蹬床,同时转头、转肩,完成翻身动作。,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

23、疗,(4)转移训练,3)辅助下从仰卧位向健侧翻身将患侧下肢放于健侧下肢上,翻身时健肢带动患肢一起翻转,由健手将患手拉向健侧。治疗师于患侧帮助抬起患者肩胛、骨盆,翻身至健侧。,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4)转移训练,4)床上卧位动移1、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2、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或肘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5)自我辅助训练,(6

24、)活动肩胛骨,1.急性期卧床期,2.恢复期,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康复,三、康复治疗,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2.恢复期的康复训练(1)上肢恢复训练(2)下肢恢复训练,(三)感觉障碍康复训练(四)痉挛的康复方法,四、典型病例,基本资料姓名:牛鲁钢 性别:男 年龄:36岁 体重:100 kg入院时间:2010.05.07临床诊断: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痰瘀阻络)西医诊断:1.右侧脑出血 2.高血压病3级辅助检查:5月4日CT:右侧脑出血 5月31日CT:右侧脑出血软化灶,病 史,现病史:2010年4月5日上厕所时突然感头晕头痛,随即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当时无意识丧失、无恶心

25、呕吐,无四肢抽搐,无二便失禁。急送解放军148医院测血压260/120mmHg,行颅脑CT检查提示右侧脑出血,给予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等治疗,病情逐渐稳定,因遗留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收住我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峰值280/120mmHg,未规律服药;乙肝病史7年。,5月4日CT,5月31日CT,入院评价,1.左侧偏瘫、Br.Stage:上肢期,手期,下肢期。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26分。2.肩关节半脱位,约肩峰下一横指。3.抑郁状态: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睡眠障碍:早醒。4.坐位平衡2级,站位平衡级5.ADL

26、:55分,中度功能缺陷。,2010-05-09,临床治疗内容,1.营养神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翔通)注射液80mg)。2.控制血压: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片5mg,qd,p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代文)胶囊80mg,qd.po。3.改善抑郁状态:中药口服汤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康复治疗,1.PT:降低下肢肌张力,维持关节ROM;增强腰背肌力量;促进下肢肢随意运动及分离运动的训练(髋、膝、踝)起立动作训练,站立训练;,2.OT:抑制上肢屈肌痉挛的训练;促进上肢随意运动及分离运动的训练(肩、肘、前臂、手的抓握及松开);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坐位平衡的训练。A

27、DL训练:床 轮椅转移训练、穿衣训练。,3.针刺:头针: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体针:采用抗痉挛针法 4.推拿:抗痉挛手法,取得进步,1.坐位平衡建立完全;2.起立动作完成;3.站立平衡2级;4.上下肢分离运动充分;5.转移能力建立,ADL提高。6.抑郁状态缓解(兴趣丧失、无愉快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睡眠障碍明显改善)7.血压稳定:140-120/80-90mmHg。,目前存在障碍,1.左侧偏瘫、Br.Stage:上肢期,手期,下肢期。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54分。2.肩关节半脱位未改善。3.抑郁状态:精力减退或疲乏感4.站位平衡2级5.ADL:70分,中度功能缺

28、陷(a.用厕,b.更衣、c.洗澡,d.上下楼梯),视频资料,康复治疗目标,近期目标: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长期目标:恢复工作。,临床治疗内容,1.营养神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翔通)注射液80mg)。2.控制血压:降压药物不调整。3.抑郁状态:中药口服汤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康复处方,1.PT:进一步站立平衡训练:足不离地,患侧膝关节小范围屈曲与伸展 患侧负重,健侧下肢膝关节小范围屈曲与伸展。步行训练: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 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 上下楼梯训练,2.OT: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手法纠正肩胛骨的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屈、上抬、外展并向上旋转;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前臂旋转训练,手的抓握与松开。手指与腕关节痉挛的抑制。ADL训练(a.用厕,b.更衣、c.洗澡)。,3.针刺:头针:仍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体针:采用抗痉挛针法 4.推拿:抗痉挛手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