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8502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晶:妇女社会工作.ppt.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妇女社会工作,艾 晶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讲者简介:,艾 晶(1976),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女子学院教授,博士,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研究所所长,辽宁省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妇女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青年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方向:女性社会学、妇女社会工作,分组讨论,1、中国女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您认为目前中国妇女地位如何?3、您最喜欢/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和男性?4、如何看待两性关系?5、您认为理想的婚姻是怎样的?6、妇女工作和妇女社会工作的异同?*您身边有哪些设施是专门为女性准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角色,1、性别角

2、色是社会角色中的一种类型,是建立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的先赋角色。2、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而将女人一生中都处于听命从属于男性的地位确定无疑,并不可更改,3、“四德”(德、容、言、工)是女性基本道德规范和衡量标准。4、“女正位于内”,女性的活动被限定在家庭的小圈子之内。,当代中国妇女问题,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落实问题 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 妇女教育问题 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育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妇女的家庭暴力(主要是婚姻暴力)问题 对女童的社会歧视问题 女性的资源与环境权益等,2004年4月现身昆明和风村日式怀石料理餐厅引发强烈争议的“女体盛”。,开展妇女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女性问题的

3、公共化 女性问题的差异性 妇联工作的局限性 性别意识的主流化,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换句话说,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提高妇女能力,赋权于妇女,整合妇女服务资源,从而帮助妇女完善自我,获得社会发展,并推动社会公正。,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针对特殊困难女性人群的妇女社会工作: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针对全体女性人群,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 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 学习实用技术,提

4、高文化科技素质 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婚姻家庭咨询服务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妇女家庭儿童男性社会,妇女社会工作的公共领域,社会主流价值观 思考题:您觉得女性主流价值观是什么?社会政策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教育制度 大众传媒,某房地产广告:“突破三点,大得让你心动”,“位置不同,享受不同,价格不同”某房地产广告:“只等你来包”,“你包二房了吗?”某方便面广告:“只等你来泡”,私人领域,自我价值观 美丽牢笼:最为突出的就是女性对于生理身体的过度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女性对美丽的病理化追求 婚姻的梯度效应:主要指的是在婚姻中男女地位、权力的阶梯差异,具体表现在目前的婚姻组配中一般是

5、男性高于女性。,私人领域,家庭权力 家庭暴力 性骚扰,性骚扰,性骚扰,这个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84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性骚扰中,50来自工作场所,其中36来自上级,14来自同事。性骚扰表现形式尚无统一界定,一般认为有口头、行动、人为设置环境3种方式。口头方式:如以下流语言挑逗女性,向其讲述个人的性经历或色情内容;行动方式:故意触摸碰撞异性身体敏感部位;设置环境方式:即在工作场所周围布置淫秽图片、广告等,使对方感到难堪。,完善我国女性权益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妇女社会工作原则,性别的双重视角 个人的就是社会的 强化性别意识

6、敏感度 女性为本 强调关系,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尊重差异 追求平等 立足社会,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哥白尼式的革命 男性和女性存在有许多不同,这种差别不仅仅表现在生理方面,同样也表现在行为方式、社会身份等多个方面 社会性别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重新建构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真正对女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性别,也就是后天的社会教

7、化 深刻地揭示、反省和批判了传统社会中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对女性的错误塑造和粗暴宰制,女性主义同时还进一步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社会制度,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强化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批判现行社会政策 注重法制作用加强女性的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赋权于女性 女性的团结 社会同情和支持的争取,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策略与途径,要强化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自上而下地从制度上保证将性别意识贯穿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要逐步改变权力结合体系的构成 要强化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要建立国家及地方一级的性别平等监察机构,保证社会性别意识政策和方案切实得到实施和有效的监

8、督,妇女赋权,目的是通过工作者和当事人共同合作,让妇女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她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因素进行思考,寻找途径,采取行动来改善处境。,也就是说达到当事人掌握生活空间与发展的各种有利动力,包括自我意识觉察(个人层次)、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人际层次)、脱离受压迫的环境与改变社会(环境层次)。,意识提升 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 参与并扩大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支配和决策的力量 行动,以得到两性间更多的平等,参与式发展理论,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发展的主体 女性的决策权是体现参与式理念的重要方面 女性应该平等地获得资源 建立妇女组织与网络 建立保证妇女可持续性地在各个层面上参与的机制,注意事

9、项,妇女参与对自己问题的界定,而不仅仅是专家或者学者定义妇女参与制定自己问题解决的目标的讨论、界定和解决策略的全部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解决;工作员和当事人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工作员是协助者的角色,妇女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巧,相信妇女、接受她和她带来的问题 鼓励妇女要为自己的负担设限,并同她们一起设法释放一些负担,为妇女创造空间,鼓励分享经历、资源和应对策略,认可和证实妇女所表达的情感,也包括自己的,这些是评估、行动和策略的部分而不是阻碍,要查核给自己的女性服务使用者的信息,对那些谴责受害者的界定和评估提出挑战,发展带给妇女力量的工作方法,积极向他人学习好的方法,并尽可能推广,与他人合作,为妇女

10、发展资源,将妇女转介给能使妇女感到力量的机构和服务,帮补自己的工作或给予妇女其他的资源,妇女个案工作,妇女个案工作过程就是聚焦妇女本人,把她当做成年人,一个独立个体,帮助她阐明自己的情境,她对自己的看法,她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她的感觉和可能的选择,而非女性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会倾向于强调妇女所扮演的家庭与社会角色,强化其照顾者的身份,忽略妇女自身需要。,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1、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2、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3、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特点,妇女个案工作在预估中须包括相关社会政策的信息、社会默认和期待。妇女的问题多与其照顾子女和家

11、庭的责任有关。,妇女的这些工作被社会低估,得不到男性和社会政策的支持,是妇女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个案工作非但不能增进妇女福利,还会因将问题归因于妇女个人能力欠缺而加重妇女的自卑与负担。,在计划与实施阶段,工作者要有效地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自尊感。鼓励她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为自己所进行的重要工作要求获得支持和资源。传授持家技巧、亲子技巧,要在认可妇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个案技巧,建立关系技巧 预估技巧 行动技巧,建立关系技巧,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个人化的经验,讲自己的故事 要确保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与安全 运用的语言能够表达向往的现实 从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地”开始 减

12、少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实际和符号上的地位差异,认同特定服务对象的“专家知识”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赞许关系中的相互性 尊重防御与否认,认可其在心理安全上的功能,预估技巧,避免从现有框架和抽象变量开始 要服务对象写下社会化历史 相信妇女的故事;聚焦于条件与环境 探讨服务对象所用词汇和所讲事件的意义 探讨意识形态和物质上的障碍和机会 寻找与服务对象固有的追求健康的渴望和努力结盟,辨识个人和文化的优势模式 分析在工作者服务对象关系上的权力运作 分析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权力运作 用梦、幻想和故事来使优势和力量浮现 分析和突出要改变权力关系和角色关系的想法,辨识某些内化的观念的后果 认可事务的相关性 运

13、用根植于服务对象真实和想象的现实中的符号、传说、仪式,行动技巧,传授互动技巧,包括面质 鼓励阅读肯定妇女的专业和流行读物 运用服务对象的杂志、创造性写作、艺术、舞蹈、游戏和戏剧 运用自然或建立的支持和行动组织 将以任务为中心的解决具体问题与表达性的过程结合,传授达成共识的决策模式 寻找和打造围绕已存治愈和援助模式的实践 为自我肯定和发挥个人力量创造机会 鼓励和传授个人责任和集体行动 将创造选择作为实务目标,重视和分析过程 通过合作和集体行动来改变压迫性的结构,获得政治力量 传授自我倡导 创造和增强那些为大家工作的连结,质疑那些没有这种功能的连结 推动男性去分析和分享权力及特权,使女性的优势与文

14、化显现在环境中 聚焦于(经济、文化,身体)项目与服务的可获取性 以团队和集体方式实践 在组织结构、过程和项目设计中体现实务原则 将多样性整合进实践过程与环境中。,妇女小组工作,就是将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解决妇女个人问题、妇女个人和群体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的一种专业服务。小组工作尤其适合女性。有关女性的研究发现,女性乐于表达,重视人际连结,这些特点对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有帮助。实务工作也显示小组类活动中女性组员占多数。,类型,发展性小组支持性小组预防性小组,无性别意识的小组,这类小组关注的问题是两性共同具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认为是两性无差别。组员也多是男女都有。在小组中不会触及两性不同处境与

15、所关注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关系,小组主题与目标遵循社会工作的传统和特定治疗理论的假设。如一些沟通技巧训练小组、减压小组。还有一些以社区为本的成长性小组,视妇女为社区资源,小组目标是挖掘妇女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的潜能。典型形式是在小组里为妇女提供义工训练、领袖训练。在大陆这类社区为本的小组则更加注重回应政府的要求。,工作的重点,社会工作者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 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小组中的每一个妇女,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她们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努力增强个别成员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 小组必须协助小组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家庭为本的小组,关注妇

16、女在家庭中的角色,所选取的主题多是围绕妇女在扮演妻子、母亲、儿媳、老人照顾者的角色时所产生的压力与冲突,目标是增进妇女的精神健康,促进其角色功能的发挥,从而强化家庭 以支持和成长性小组为多,以妇女为本的小组,这类小组的出现与女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小组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妇女自身的成长,肯定女性的经验,理解和分享女性经历,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自尊感,鼓励其看到自己的成绩,为自己进行的工作要求获得支持与资源,与女性主义的小组不同之处在于接受与女性主义不同的观点。在北美地区,这类小组会运用女性文化,如女性诗歌、音乐、艺术等做为实务技巧,女性主义小组,在所有小组中,在所有主题中,不论组员是男性还

17、是女性,都坚持女性主义理论是理解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认为彻底解决由性别偏见及其他压迫和剥削造成的多重伤害,必须改变社会政治结构,强调女性服务使用者的问题是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与妇女的不平等的权力、地位、选择有关。坚信服务提供很难由一个工作者来进行,常常需要一个团队。并且服务要表达妇女的需要而不是让妇女适合现存的服务。,女性主义小组特有的小组模式是提高觉悟小组。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妇女们对社会当中男女不平等的反抗,另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忽视妇女,不能满足妇女的需要。,这类小组设计成非领导的,无等级的,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并参

18、与决策;组员轮流领导小组,讨论的话题不仅仅包括妇女受压迫,还包括妇女关注的其他话题;组员通过熟人宣传、妇女出版物和妇女组织来招募,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活动目标 组织区内单亲母亲家庭,建立彼此之间的支援网络,借此实现互相支持及自我依靠的概念 提供教育性及支持性的服务以防止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的恶化及恢复其家庭功能,并回应其独特服务需要,如情绪、人际关系及亲子沟通,提升社区人士对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的关注,并接纳此种家庭乃是众多家庭中的一种家庭模式。,策略及内容,主要运用了网络发展策略,采用了多项网络工作策略,包括互助小组网络及义工联系策略。这些网络最终希望提高单亲母亲及其家庭的互相支持能力,网络服

19、务发展阶段,服务探索阶段 包括搜集有关现存服务资料,参加者需要及特色、强化推行的理念及因应参加者特色计划服务内容。,服务推行阶段,借助工作员所提供的康乐与深化活动,运用网络发展策略去建立单亲母亲家庭的网络。另一方面,也从中培养一批单亲母亲会员去协助工作员为更多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服务重整阶段,借问卷的结果重整工作计划,也因服务已推行了一段时间,过程中部分服务对象会流失及加入,故需重新厘定所需人手、资源及对推行阶段所面对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服务巩固阶段,基本上,单亲母亲家庭在此阶段已能建立有效的多项网络,而这些网络的顺利运作,增加了单亲母亲家庭的家庭功能及生活满足感,工作员之手法及角

20、色,本项单亲母亲家庭服务在中心内以跨部门服务计划形式推行,由小组工作部、家庭教育部及社区工作部分别抽调部分同工于工作时间推展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小组活动、单元式活动及社区教育活动,包括义工网络及互助小组策略,在1993年主要运用互助小组手法,分别建立了两个在职及非在职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发挥同辈支持功能,让她们分享及交流处理类同问题的方法,建立互相信任的支持关系,在义工网络建立方面,本中心更动员了一个职业青年义工小组为单亲母亲的子女筹划两个儿童社会化小组,教导他们与别人相处之道及如何适应单亲子女的角色。,在1995年,中心共提供了30次单亲母亲活动,主要分为五个类别:社交、支持性、发展性、互助及教

21、育性活动,对象除单亲母亲外,更注重其子女的成长及发展,活动包括56节小组活动(四个家长小组及五个儿童小组)、5个例会、4个讲座、4个户外康乐活动、3个技能训练课程及5期会员季刊。,妇女社区工作,所谓妇女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理念支配下,以社区妇女为服务对象,在充分了解和确定社区妇女的需要及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妇女参与集体行动,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在社区范围内与妇女有关的问题,同时,积极培养社区的妇女领袖、培养社区内妇女的互助精神和民主参与的能为,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妇女全面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可以有许多针对妇女的服务内容放在社区的层面上展开,如妇女合法

22、权益的维护、男女平等的倡导、妇女互助、合作精神的推展、妇女个体自我成长意识的熏陶,等等。,女性主义网络,妇女网络的发展通常可以是多个全女性小组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组织。还有很多其他联结方式,如同地区、跨地区、同类处境的妇女小组与组织结盟。,建立网络有很多益处:,进一步扩展妇女的接触面,跨出“私人”范畴;通过找出共同关注点,来将关注点推升到政策层面;分享推动两性平等的策略及个人经验,巩固信念、集结力量 分享资源、信息、互助及运用社会资源,类型,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女性主义运动,妇女组织形成网络后,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开展社会行动,公众教育、推动政策制

23、订者和大众关注妇女问题,如家庭暴力、性骚扰等,将妇女问题提上政治议程,寻求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妇女社区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妇女社会工作常常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但90年代前在很多发展项目中缺乏性别视角。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妇女活动家参与到发展项目中,社会性别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发展项目逐渐考虑妇女的需求,强调和追求两性平等,工作模式倡导,指的是社会工作者为了确保社会公义,站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对象,或某些团体、某些社区的立场上,直接从事代表、捍卫、介入、支持,或提建议等活动的过程。倡导的前提是环境阻碍服务对象自决或引起了社会不公,并需要变革,搜集信息是倡导的核心,在倡导一项政策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境、政策、公众观感、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和其他有关问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和呈现的问题,要了解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问题与人口特征,有了这些资料才可以进行预估和发展社区策略,倡导在微观上指的是,为了要满足一个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要求变通某种服务提供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