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第一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之江第一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之江第一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 建筑设计一、项目概述(一)工程基地概述 项目地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之江度假区单元A33-B-44地块,东侧为居住用地、南接城市支路转之路、西至城市支路龙心路、北靠之江中心公园。本次规划A33-B-44地块总用地面积为47572.24平方米。规划之江第一小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261.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3054.3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3206.88平方米。地块周边城市道路网络相对便利,北侧为之江中心公园,环境比较轻松,西侧为规划防护绿地,距离绕城高速为200米。东侧为居住用地相对比较安静。本项目为社会基础教育投资
2、小学,规模按照48班设计,并增加6个普通教室。(二)设计依据1. 甲方提供的开发地块规划红线图则;2. 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4.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5. 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图;6.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国家、行业及杭州市的地方标准及规范;二、设计指导思想本项目设计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舒适、良性的成长环境,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适度超前的精品小学。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打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可持续发展、生态的新型现代化小学,使之成为小学建筑的一面旗帜。
3、建筑要融合安全性、教育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专业的服务。尽量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为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提供他们想要的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休息、交流、生活、交通的需求。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理念,建筑形体简洁大方而又具有当地的文化气息,风格时尚,色彩亲切并且要符合规划的整体色彩要求。达到提高社会效益,满足当地广大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三、设计理念1、科学的整体布局 功能分区:项目基地的西侧靠近绕城高速,为了避免交通噪音的影响,设计将体育运动区布置在西面,将教学生活区布置在基地东面,从而形成了“动”、“静”的两个分区。主入口朝向:通过对项目周边规划了解
4、,本项目服务人群主要是通过基地南侧的转之路自东向西到达基地,因此将学校的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方便学生快速到达;同时也是在运动和教学区之间进入,避免进校流线穿越运动区;功能布局:设计结合功能分区和主入口位置,将体育馆布置在基地西南角,提升入口氛围,同时也方便对外开放,服务居民;教学区将实验楼和教学楼由南向北依次布置,保证教学不受交通噪音干扰;食堂和宿舍布置在基地的东北角,避免了油烟、气味对教学区块的影响。图书馆和报告厅结合设计,正对校门,和两边建筑一起围合出一个校前文化广场,提升文化氛围;在所有功能建筑之间设计了一条连廊,将所有建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方便使用,提高效率。建筑朝向:项目基
5、地朝向为南偏东19,建筑布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教学楼采用正南北向布置,由此带动所有建筑变化,形成一个活泼、动感、和谐的总图布局,建筑间的连廊也变为折线形式,宽窄不断变化,形成充满趣味和活力的空间;室外运动场地布置为南偏东15,满足浙江义务教育建设标准不能大于偏东或偏西15的规定;通过以上的设计思路确定最终的建筑布局,在教学楼、综合楼之间形成分成了四个院落,同时形成了校前广场,休闲广场,生态广场的三大广场布局, 组成“一轴、两区、三广场、四院落”的整体布局形式。2、生态文化连廊本案整合和重塑学生们的活动和交流的公共空间,将公共连廊造成为内外通透,具有流动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多层次交流活动空间。设
6、计中布置4层折线型连廊,连廊宽窄不一,收放有序,形成空中广场巷道;在廊道外侧设置花坛和竖向构件,爬藤植物可通过构件向上生长,形成一个绿色包裹的空间。连廊每层间局部相互错动,同时设置多个通高绿化中庭,通过绿化连接2层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连廊,学生行走在长廊中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接触。连廊做为校园的主轴线,将学校建筑、公共空间、自然景观紧密联系起来,其中布置英语角,文化墙,活动设施等内容,为学生们的活动、交流、学习提供了相互融合的可变空间。 3、建筑文化理念之江环境优美,是一个山水城区,结合本项目文化建筑的特点,建筑借鉴传统的风格,采用坡屋顶的形式,体型错落有致,呼应山水文化的同时体现出浓厚的校
7、园文化。设计中还引入书院的理念,将教学区4个院落打造为文化主题庭院,结合其中的树种和雕塑,分为春华、夏盛、秋实、冬藏四个主题,分别种植:玉兰,翠竹,银杏,梅花,呈现四季不同的景色。学校的校前文化广场正对是一排柱廊,柱廊下面设置一排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结合广场两侧的文化墙,传达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意义。4、人性化活动空间活动空间是学校的重点,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活动空间形态,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生态文化连廊和教室外廊是同学们课间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区庭院为下沉庭院,结合教学楼设置的半地下架空层,形成一个巨大丰富的活动空间,可以提供恶劣天气下室内体育活动场所;设计还在教学区和运动场之间布置了一个休闲
8、草坪,草坪上种植大树,是一个同学们亲近自然的活动休息场地。位于食堂和教学楼之间的生态园是同学们认识自然植物的好地方,学生们可以自己种植蔬菜水果,享受劳动的快乐。5、安全设计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性问题,所有的踏步,栏杆均满足安全要求,所有栏杆转角均采用柔和的弧形,减少可能的危险。立面主要采用涂料,形式为面砖图案,达到文化氛围的同时保证安全。设计中杜绝玻璃幕墙和干挂石材的使用,确保使用安全。6、科技、生态、节能、以人为本的绿色空间设计本项目属于教育服务建筑,设计也希望打造杭州的生态节能的教育服务示范建筑 ;设计中首先考虑简洁的形体,合理的朝向,争取最好的采光通风效果。教学楼设计南北通透,自然通
9、风,建筑形体比较规整,在廊道上和教学楼走廊外部设置花坛,廊道上设有百叶既美观生态,又有遮阳的作用。 本项目设立了多层次的生态绿色空间:包括下沉的半地下活动庭院,生态园与多层次的生态文化长廊,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休闲活动系统,为学生和教职工人员提供舒适的休闲,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设计还考虑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水收集设施,满足绿化和厕所用水。园区绿化采用绿地花园的形式,现代时尚,同时绿地有起伏变化,增加覆土厚度,为种植大型树木提供基础,提升绿化品质;设计中还考虑采用了许多高效可行的节能措施,包括屋顶绿化,低辐射玻璃,透水地面等,打造生态,科技,节能的绿色建筑。四、总平面布局设计 本项目总平面设计充
10、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安全,活动和学习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布置。将教学、办公、生活服务区块布置在基地的东侧,西侧为体育活动区块。 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在“动”、“静”分区的之间由一条多层次的生态文化长廊相连,有利于各个区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条中心轴。将食堂和宿舍布置在基地的东北角,三栋教学楼沿东侧南北向布置,综合楼和体育馆分别布置在基地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与中间的图书馆报告厅自然的形成了主沿街面的气势,并配以学校文化展示墙,使得主入口立面丰富并具有层次感。在主入口的西侧设置了家长休息区,在主入口的东侧设置了校外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并且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专门在此区域做了接
11、送车辆暂时停靠区和学生候车区,为学校的秩序和学生的安全性做出了保障。运动场地区将300米6道环形跑道,直到8道的操场布置在基地的西北侧,并且偏移的角度为北偏西15度符合了相关规范要求,同时设置了四个排球场地、三个篮球场地、看台和国旗升降台。在基地的四周围绕学校布置一圈围墙,方便学校的管理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五、交通设计由于基地东侧有很多规划居住用地,通过分析本项目的服务人流大多是通过基地南侧的转之路自东向西到达基地,所以设计中将人行主出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的转之路上 ,机动车入口设置在人行主出入口的东侧和基地的西侧,从而实现了人车的完全分流,保证了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安全。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置
12、在基地的西北侧和北侧,车库之间道路宽度为七米,消防车道沿基地的东侧和北侧环绕,宽度为六米,消防车可方便到达每一栋建筑。为保证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在主出入口处设置了学生家长等候区、校外机动车停车位、接送车辆暂时停靠区和学生候车区。本项目共设机动车位411个,其中地面车位34个,地下车位377个。 六、建筑设计本项目设计由教学区、图书馆报告厅、生活服务区和体育活动区、地下停车库组成。教学区由三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和两栋艺术创新楼组成。其中三栋教学楼为四层底部为半地下室活动区域,共设置普通教室54个普通教室,半地下室高度为2.9米,教学楼层高为3.9米,在教室两端设置楼梯,在教学楼的西端设置教师办公和
13、卫生间。综合楼四层,底部设置半地下室活动空间,综合楼层高为3.9米,一层为行政办公楼层,二、三、四层设置了自然教室、计算机教室、书法教室、语音教室、劳动教室、音乐教室、教室休息室等。艺术楼和创新楼为2层,底部架空,层高为3.9米。设置了美术教室、多功能厅、学生作品展示等功能。图书馆报告厅设置在基地南侧,共设置两层,一层功能为报告厅,二层为图书阅览室,一层层高为3.9米,二层层高为7.8米。报告厅可容纳500人。生活服务区包括食堂和教师宿舍,食堂共两层,一层层高为4.5米,二层层高为4.5米,面积为4214.6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全校师生用餐需求。教师宿舍共5层,面积为3659.5平方米。体育馆共
14、二层,一层包括舞蹈教室、科技活动中心、健身房、乒乓球室、消控中心等功能,层高为6米。二层设置了舞台、篮球场、体育器材室和相应的看台。本项目设置一层地下室,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3206.88平方米。共设地下车位377个,共设两个车库出入口 。七、造型与色彩设计我们突破了一般校园建筑的形象,建筑形体变化丰富,大气简洁的界面使建筑和人的关系更亲密。建筑体量虚实结合,讲究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融合。 立面采用现代的处理手法来体现传统建筑的特点。立面材料上的运用以面砖式涂料、和素混凝土为主,充分利用材料的肌理和光影效果,以及建筑的形体来组合塑造建筑的个性。色彩上用传统的红砖色和白色这两种素雅高尚的色彩,既体现传
15、统建筑文化又与周边建筑协调。屋顶运用斜坡屋顶的处理手法,使得建筑更具有个性而又不突兀。本建筑以其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内涵同周围的建筑和城市形成统一。八、无障碍设计 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方便公共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在建筑出入口设残疾人和老年人专用坡道,无障碍停车位和无障碍卫生间。九、景观设计设计理念: 生态育人之道 学庭养才之境设计说明: 设计主要体现“德、智、体、美”四个核心,将教学区4个院落打造为文化主题庭院,设计以优美的环境,主题的鲜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种“家”的感觉。 “德”:品德,通过人文雕塑和品字形庭院空间划分,来体现育人之道的关键品德
16、崇尚,同时也给人来一种正能量,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智”:才智,利用绿化、景观亭、铺装为学生和老师打造一处幽静的读书空间和英语角。 “体”:体格,学校不仅给学生提供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强健的体魄,设计将一些运动小雕塑和运动微空间体布置在内,给学生和老师在课余空间提供健身、漫步的好去处。 “美”:美好,生态DIY、生态茅草亭、MINI生态花田、植物认领区共同打造了一块学校内部的世外桃源,让学生能完全融入大自然,让孩子天真美好的一面与大自然的美丽相互结合,形成学校内部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绿化设计:总体设计原则: 植物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表现春花,夏盛,秋实,冬藏的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并
17、添加色叶树种,丰富色彩;也增加夏季和冬季的开花树种,填补观赏期空缺,形成四季有景的景观。也结合学校的文化气息,寄意于植物景观。表现庄重大气,干净简洁,舒适的氛围。植物品种多选用中国传统的,富有内涵且具气节精气神的植物品种,如竹子,梅花,松,海棠,玉兰,茶花等。使学校文化与植物景观巧妙的结合,使其彰显于植物景观中。植物季相: 季相是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生长过程的体现。植物在开花,结果,叶片变色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运用此特点,合理搭配,仿效自然,突出植物群落的季相美。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季相,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
18、果。本区的植物季相景观着重以表现秀花,彩叶,硕果,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景最美的莫过于春花。本次设计中选用了大面积的春花树种,以海棠和樱花为代表,并适量增加其他季节的开花树种,延长观花时期。主要品种有上层苗木:白玉兰,垂丝海棠,八棱海棠,樱花,紫微,金桂,梅花,红花继木,美人茶,春鹃,夏鹃,地中海夹迷,月季,锦带花,小叶栀子,八仙花,常绿鸢尾,常夏石竹,时花等 色叶是植物季相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秋天是彩叶树种最佳观赏期,色叶植物以银杏为主,增加其他的秋叶树种同时,也适当的增加常年异叶树种增加彩叶的景观效果。主要品种上层苗木:榉树,朴树,银杏,无患
19、子,红枫,鸡爪槭,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金叶胡颓子球,金森女贞,水果篮,南天竹等 硕果,果实的景观表现以秋季具有观赏价值的胡柚为主,并增加朴树,无患子,杨梅,八棱海棠,无刺构骨球,南天竹等。植物品种分析: 上层植物:香樟,榉树,朴树,银杏,无患子,刚竹,罗汉松桩景 中层植物:金桂,梅花,红枫,鸡爪槭,紫微,无刺构骨球,红花继木球,金叶胡颓子球,美人茶 下层植物:春鹃,夏鹃,红花继木,红叶石楠,地中海夹迷,金森女贞,月季,龟甲冬青,锦带花,南天竹,八仙花,草坪十、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技术指标之江第一小学合计总用地面积47572.24总建筑面积46261.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054.34其中综合楼
20、5723其中专用教室4242.21行政办公1480.79教学楼 10231.12其中 普通教室8841.52美术楼562创新楼827.6体育馆4389其中 体育馆2175艺术社团中心2214图书馆楼1717其中 图书馆974报告厅743教室公寓楼7874.1 其中食堂4214.6教室公寓3659.5公共连廊空间3120地下建筑面积13206.88建筑占地面积13929.26架空层面积7560操场面积11466.4建筑密度30%容积率0.7绿化率35%机动车总停车位415辆其中地面停车位38辆地下停车位377辆非机动车停车辆270辆 班级数48班(预留6个教室)第二章 结构设计一、设计规范与依据
21、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自然条件:风载:基本风压 0.45kN/m2基本雪压:0.45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3、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9)人民防
22、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浙江省)DB33/1001-2003二、采用的设计标注荷载:项次类别荷载取值(kN/m2)1教室2.52会议室2.03办公2.04走廊、门厅3.55宿舍2.06食堂、餐厅2.57厨房4.08公共卫生间4.09阅览室2.010报告厅、有固定座位的看台3.011书库(密集柜书库)5.0(12.0)12健身房、运动场4.013汽车库(非机动车)4.0(3.0)14中心机房10.015通风、电梯机房7.016消防疏散楼梯3.517上人屋面(非上人屋面)2.0(0.5)18屋顶花园3.0人防荷载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2232
23、005取值。三、建筑分类等级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子项名称框架剪力墙 教学楼三级/公寓楼与食堂三级/综合楼三级/图书管与报告厅三级/多功能厅三级/体育馆三级/4)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常六级核六级5)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乙级 四、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方案 1)结构选型及布置说明:子项名称结构体系备注 教学楼框架结构公寓楼与食堂框架结构综合楼框架结构图书管与报告厅框架结构多功能厅框架结构体育馆框架结构 2)设计拟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 框架及斜撑构件主筋采用建设部推荐的新钢种HRB400E级钢筋,其 余采用HRB400级钢筋,推
24、广粗精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方法。 地下室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侧墙和顶板的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或 聚丙烯阻裂抗渗添加剂,有效提高大体积结构混凝土的防渗抗裂能力。五、基础方案 本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情况待勘,拟采用桩基础。具体基础方案、桩长、底板厚度、持力层等参数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到位后,结合各方意见及当地工程经验后确定。 本工程地下室较长,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未设缝。计划在地下室40米左右设一道收缩后浇带,后浇带宽8001000mm。地下室顶板、底板、外墙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且掺聚丙烯抗裂纤维;后浇带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六、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外墙、基础采
25、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子项名称框架柱梁板教学楼C35C30C30公寓楼与食堂C35C30C30综合楼C35C30C30图书管与报告厅C35C30C30多功能厅C35C30C30体育馆C35C30C302、钢筋种类:框架及斜撑构件主筋采用建设部推荐的新钢种HRB400E级钢筋,其余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3、钢材牌号:Q235B、Q345B。4、砌体材料:外墙、楼梯间墙采用页岩多孔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七、结构设计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最新版PKPM系列软件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SATWE对各子项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基础采基础工程
26、计算机辅助设计-JCCAD进行计算与分析。八、加强措施因学校为乙类建筑,属于重点设防类,故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即7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第三章 给排水设计一、设计规范与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36-200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B33/1092-2013人民防空
27、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2009建筑方案图纸及甲方提供的资料二、设计范围建筑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包括污水和雨水)系统工程,消防给水工程。三、给水系统工程1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约为256立方米。2水源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3.1根据建筑设计、水源条件、节能和安全供水原则,给水由城市自来水供给,管径为DN200,室外生活与消防给水分开,市政给水水压暂按0.3MPa考虑,生活水由市政直供,若实际压力不足,可考虑箱泵联合供水。四、排水系统工程4.1系统:室内外排水遵循雨、污、废水分流制。4.2排水量:废水量最高日排水量约230立
28、方米4.3排水方式4.3.1室内地面0.00米以上采用重力流排除。地下室雨水、废水分别由排水井汇集后,用污水潜水泵提升排除。4.3.2粪便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需经隔油池处理,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4.4雨水排水4.4.1屋面设雨水斗,通过立管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4.4.2雨水回用。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后供室外绿化浇灌用。 第四章 电气设计一、设计规范与依据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
2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GB 50055-2011)国家其它现行设计规范。2)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3)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剖面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二、设计范围及内容1)10KV/0.4V变电所规划设计。2)照明及配电系统3)防雷与接地系统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5)人防配电系统6)弱电智能化系统三、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1)、电源本工程需要两路独立 10kV电源,采用YJV2210kV电缆埋地引入地块西侧开闭所,由开闭所引至地下
30、室各个变压器。2)、各级负荷的供电方式一级负荷:疏散照明、应急照明及消防设备、潜污泵、生活水泵等,采用双回路供电.三级负荷:办公照明、配套用房等采用单路供电。3)、负荷估算及变电所的设置负荷估算:本工程用电设备容量约为:名称面积(m)单位面积功率密度(w/m)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Kc计算负荷(kW)地下室汽车库13249151990.9179科技楼552380(30+50)4420.8354教学楼10297808240.8659体育馆3912702740.8219图书馆16171001620.9156教室公寓785680 6290.7441室外及不可预见用电量3000.9270小计2278
31、备 注拟选用800kVA变压器4台,负载率为79.1%。4)、10KV供电系统供配电系统:拟建开闭所一座,设于总图西侧区块,10/0.4KV变电所两座,设于地下一层。采用双路独立10KV电源供电。变电所内共设4台SCB10-800KVA 10/0.4KV变压器。5)、各变电所低压侧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以上。四、低压配电低压配电系统采用220/380V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消防设备.水泵等重要设备均为双回路低压供电,两个回路引自不同的变压器,末端自动切换,备用电源自投自
32、复。2.导线选择和敷设:一般动力电源选用阻燃型电线,电缆,消防设备和重要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选用耐火型电线,电缆。3.计量方式:采用高供高计,同时各低压馈出回路均设有计量装置,并在各楼层总箱设置计量装置。4.率因数补偿本工程内功率因数补偿采用在变压器低压母线段上集中补偿的方式。每台变压器在母线上设带自动控制的低压静电电容器补偿屏。将平均功率因数补偿到0.9以上。五、照明系统1.照明电源本工程照明灯具均为单相220V,照明电源从变电所相关回路引来。2.光源和灯具的选择本工程内办公室、教室、大厅等以荧光灯为主,门厅、机房等用白炽灯或节能灯,灯具一般选用标准灯具。3.导线选择与敷设垂直干线采用阻燃或耐
33、火电缆沿桥架敷设,支线全部选用导线穿管敷设。4.应急照明的设置1)消防泵房,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等设继续工作用的备用照明,并保持原有照度。2)疏散楼梯、地下室等设疏散用的应急照明、照度大于0.5LX。3)大厅等设暂时继续工作用的应急照明(备用照明),其照度不小于原照度的1/10。4)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出入口、地下室等设疏散指示标志灯。5)尽量采用节能灯具,以利节能。六、防雷接地系统1.建筑物防雷1)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学校电子信息系统按C级防雷要求设防。2)接闪器:沿屋顶四周女儿墙装设避雷带以及短型避雷针
34、相结合的避雷装置,并在屋面设不大于10mx10m的避雷网格,以防直接雷。3)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绑扎)作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二类),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焊接。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1m 处引出与室外接地线焊接。4)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桩基、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绑扎)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并连接室外人工接地装置组成。2.接地及安全1)本工程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梯机房、消防中心、弱电机房等的接地共用统一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
35、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2)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4)每个建筑物的总配电箱内装一级电涌保护器,末端配电箱及弱电机房配电箱内装三级电涌保护器。屋顶室外风机、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一级电涌保护。浪涌保护需报当地气象局,采用当地备案产品。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卫星接收天线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七、弱电智能化系统本工程设一座弱电设备交接间综合楼一层,本工程弱电智能化系统包括电话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安保监控系统,广播音响及有线电视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监
36、控系统(BAS),能耗监测,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会议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1) 电话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本工程设有程控电话总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布线方式采用综合布线(PDS),以实现通讯现代化。2) 安保监控系统:本工程设有安保监控系统,在主要通道出入口及重要场所设有闭路电视监视装置,安保监控中心与消防控制中心合一。3) 广播音响及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设有广播音响及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网接自城市有线电视网,电视终端根据要求而设置,并预留卫星电视系统接口。广播音响在公共场所设有背景音响,在应急时可作为应急广播用,具备消防时自动强切功能。4)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BAS):本工程设有建筑设备
37、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对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照明设备及其他用电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降低能耗。5)能耗监测:本工程设有能耗监测系统,对各个分项支路的用电情况进行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6)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本工程设有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停车场出入口的控制,完成对车辆进出及收费的有效管理。7)会议系统本工程设有会议系统,该工程在各会议室安装会议系统,该系统具有会议讨论,会议表决,会议扩声,会议视频显示,会议录制和播放,会议管理,会议门禁签到等功能。 8)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建设目标是提高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管理水平,方便学生的学校生活,将现代化科技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
38、生活,服务校园教育教学。中小学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根据中小学的特点,吸取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优点,量身定做的一卡通系统。学校可独立使用门禁、考勤及售饭系统,也可由县、市教育机构建立教育一卡通集中管理平台,各学校接入此平台,实现学籍、档案、身份认证、小额支付以及其它一些特色应用的统一管理。系统设计1、整体设计,统一运营校园一卡通系统采用统一的卡片应用规划和密钥体系设计;应用规划:一卡多应用,实现中小学校园一卡通食堂、超市刷卡消费,考勤管理等功能。密钥规划:采用统一设计的密钥管理体系统,整体规划中小学一卡通密钥系统,由教育局掌握系统密钥。系统运营:银行和教育局存在资金结算业务往来,定期结算,统一运营。2
39、、统一发卡,一卡多用学生卡由教育局负责发卡,统一发放到各学校,消费和充值在各中小学校进行管理。第五章 暖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36-2007);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B33/1092-2013)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2009);建筑方案图纸及甲方提供的资料二、设计范围1、本工程地下室机械排烟、通风,地下室人防通风。2、本工程防
40、排烟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三、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计算参数(杭州市)夏季: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5.6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7.9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2.3室外平均风速 2.4m/s大气压力 1000.9hPa冬季: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2.4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4.3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6%室外平均风速 2.3m/s大气压力 1021.1hPa2、室内计算参数序号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m3/hp)噪声dB(A)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1体育馆2660451830502图书馆2660452030453食堂2665451820604其它26654518
41、102045四、冷、热源及空调系统设计1、本工程教室、办公、公寓采用分体式空调,由建筑预留空调室外位置。2、本工程体育馆、食堂、图书馆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夏季空调负荷为2820.2kW,冷负荷指标285W/m2;冬季空调热负荷为1974.2kW,热负荷指标200W/m2。3、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加集中新风系统。室内机形式为风管式室内机及四面出风嵌入式室内机;送风形式根据装饰要求采用上送上回或侧送下回。新风采用新风处理机组或全热交换器新风机组供应。冷凝水间接排至卫生间地漏。五、通风设计1、平时通风设计地下室均设置集中的机械通风系统,其范围包括地下汽车库、地下设备用房,柴油发电机房。补风风机在平时通
42、风工况下需要开启。平时通风量如下:位置换气次数通风方式地下汽车库6次/时机械排风变配电间按设备发热量及热平衡计算机械送、排风水泵房4次/时机械送、排风柴油发电机房按发热量计算机械送、排风公共卫生间10次/时机械排风厨房50次/时机械排风2、厨房油烟预留成品排气道、经净化设备(业主自理),后出屋顶高空排放。3、各设备用房设机械进排风系统。六、防排烟设计1、地下室汽车库、自行车库采用机械通风换气与消防排烟合用,排烟按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新风或补风由汽车库坡道、自行车库坡道自然补给或机械补风;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的排风(烟)系统应分开设置;并分别选用相应规格的机械排烟(通风)设备。2、火灾时,通风
43、、空调系统上70防火阀动作,联动关闭通风、空调设备。3、火灾时,手动、自动开启火灾区排烟口,并联动开启相关排烟风机,当管道内烟气温度高于280时;风机入口处防火阀隔断关闭,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4、排风(烟)管采用不燃型无机玻璃钢风管,风管厚度按规范上限的标准选用。5、所有风机出、入口与风管连接需用长度200mm的不燃软接头;排风兼排烟风机的软接头采用防火夹筋复合铝箔减振软接头。6、防火处理:(1)、本工程通风系统均按防火分区,使用功能设置,并对穿防火分区、楼板、机房等重要房间处设置70防火(调节)阀。(2)、通风水平风管与竖井连接时,在水平管上设置70防火阀。(3)、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均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七、管材及保温设计1、空调风管均采用复合风管,其厚按厂家符合标准规定选定。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