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926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工业园区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地工业园区规划的控制方法创新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保证城市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的关键环节,因而当前许多城市都针对其编制制定了地方性的统一技术措施,在编制程序与工作阶段、分区划分与用地编码系统、规划控制内容与形式、成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但是在统一技术措施基础上,具体的控制编制仍然需要根据规划地区的不同定位及所处的不同区域,结合地方特色,进一步因地制宜的深入研究其控制重点与特殊性。2.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山地工业园区开发的意义2.1指导开发建设实践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用地的建设强度进行控制,并回答允许建设么和不允许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控制

2、性详细规划是对山地工业园区建立定量、微观控制和三维空间指引的过程,并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容量、景观形象提出具体指标要求,指导园区的开发建设实践。2.2平衡生态保护欲开发对山地工业而言,控制详细规划在开发强度、道路网布局、竖向设计、山体利用和保护、公共开敞空间等方面有着决定性意义,将直接控制、引导生态保护盒开发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3. 山地工业园区规划的特点3.1山地开发成本山地工业园区别于平原工业园的主要特点是地形复杂,有高度、坡度和小气候引起的各种变化,其他建设投资费用普遍比平地工业园高,如基建费用的投资一般要增加15%-30%。而且,山地工业园由于坡地阻隔、地形起伏,亦增加了

3、交通联系的复杂性和难度。3.2园区企业的不确定许多山地工业园区开发属多功能综合开发,在区内要建设不同门类、不同规模的项目工程。同时区内若干建设项目往往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和业主,企业结构以中小型企业居多,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比例正逐步增多。从企业性质来看,资金密集型、效益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所占比例较大。3.3山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相对平原地区而言,山地环境在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生态敏感性更强,对生态系统的变动,做出的反应比平时地要大的多。山地生态敏感性主要体现为整体性和联动性。整体性就是人与山地环境的“共生”关系,人为的开

4、发建设对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联动性就是各个要素组成了互动的生态链。地质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各要素之间互为联系、缺一不可,人为的改变其中因素,就会牵动整个系统。山地开发中谨慎动土、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4园区综合功能的渐进实现过程工业园区是城市空间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城市与工业园区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开始分化相应的功能区域,工业园作为城市的功能组成应该和城市的功能分区相协调。大城市的工业园区与主城区相对独立,往往具有综合功能,是集生产、居住、服务、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山地工业园区综合功能的渐进实现

5、进程。4. 韶关市东部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创新实践4.1 项目概括下文以韶关市东部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实例研究山地工业园的控制方法创新。韶关市是广东省的北部山区城市。其市区位于北江、武江、浈江三江交汇处,多处于丘陵河谷冲击盆地中,城市内地形起伏大,四周山岭重叠。韶关市东部产业园位于韶关市东部,距韶关市区约18公里,跨仁化县、曲江区和浈江区三区县,地形以丘陵为主,高程在90-160米,规划总面积约为13.99平方公里。产业园内有韶赣高速公路(规划)和韶赣铁路(规划)通过。韶赣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接入京珠高速。韶赣铁路是东南沿海通往西南地区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连接京九与京广两条铁路干线。4.2控

6、制方法的创新针对山地工业园的规划的特点,东部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通过交通控制、地块控制、生态控制盒时间控制,寻求山地工业园区规划控制的创新方法。4.2.1交通控制(1)类型分区的坡地竖向设计地形雨地质条件、地面坡度与高程对道路网的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道路网布局以及竖向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挖填方量,是降低山地开发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可以减小对自然地形、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升道路两侧的景观效果。东部产业园的坡地竖向规划通过对现状地形分析,划定为四大坡度分区,确定土地平整方案,由此制定不同的路网组织模式、开发模式、地块划分模式、道路断面形式。各坡度分区可在划分为

7、若干不同现状高程的台地,根据每个台地的坡度、坡向与周边台地的交通联系及护坡、挡土墙的工程需求,运用土方平衡概算进一步提出合理化的竖向设计。详见表2(2)因地制宜的道路系统规划山地工业园区地形复杂,道路的选线应因地制宜,采取自由式、组团式布局。根据道路不同等级和使用性质,园区主干道应重点考虑地形约束,以及相关硬性的制约因素。考虑到园区内的人口密度与车流、人流均小于城市,且过密的路网结构不适于大型厂房的需要,因此将东部产业园道路用地比例控制位12-16%,道路密度为5-8km/K;主干道间距控制在800-1200m,支路间距为200-450m。此外,由于规划铁路、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采取下穿与上跨相

8、结合的形式。首先充分利用铁路和高速公路预留的下穿式桥涵,园区东部的主干道采用下穿式;而园区西部的主干道因受预留桥涵的限制,则采用上跨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形式。个干道的选线依山就势,以节约土方量、避免高填深挖为原则,使主要交通能得到快速、有效的疏散。4.2.2地块控制(1)灵活的兼容性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其预测的准确性随规划年限的增加而趋向模糊。在考虑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应尽量留住出弹性空间,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以便于动态的开发区和规划的落实弹性空间首先表现为用地性质的兼容。山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由其管理层指导和落实,运营的方式是先通过前提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但在吸引什么类型的项目上却带有很大的

9、盲目性,因此东部产业园规划充分考虑各类用地的兼容性。如工业与仓储用地的兼容,就是因为工业企业类型及规模不确定,无法估计其需要仓储用地的数量,所以在规划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一定比例的兼容。除此以外,还可以考虑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的兼容、道路用地与绿带的兼容、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与公共绿地的兼容性等。除了用地性质的兼容,东部产业园还考虑了市政设施的兼容,如绿带与高压走廊的兼容。绿带系统结合这类线路走廊布置,对于绿带宽度符合高压走廊控制宽度的都可以作为高压的备选线路,以适应电力设施在空间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保证工业园区电力系统的建设。(2)地块开发模式的适应性由于建设项目不确定,工业用

10、地地块划分过小满足不了大型企业需要;地块过大又会造成企业用地无法全部利用。所以工业用地地块应该具有灵活性,适应多种规模、类型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地块开发有基本单元模式和弹性道路模式。根据工业厂房的特点和生产车间、仓库、办公、科研和辅助用房的功能需求,单个厂房的建筑面积以150m100m左右的标准地块最为适宜,也就是1.11.8公顷之间。以建筑密度3040%计算,则基本单元的厂区面积为3.5公顷(50亩)左右。基本单元具有可组合性和延展性,通过地块单元的合并以适应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厂区。小型厂区用基本单元(50亩)即可满足功能需要,中型厂区由2个基本单元组合,大型厂区由4个基本单元组合。4.2.

11、3生态控制(1)网络状的生态格局产业园区的生态敏感性适宜度评价,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此指导,规划保留了植被好、坡度较大的山体,控制出组团间的生态走廊,结合规划过境的铁路、高速公路线两侧的防护绿地,形成网络状的生态格局。(2)生态优先的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为了保证工业园区良好的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规定。工业园区内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往往控制上限。但对于山地工业园而言,一方面因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需要保留部分山体绿地;另一方面,因其开发建设的高成本,也应保证一定的开发建设量下限,以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东部产业园按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及用地面积大小的不同,建筑密度

12、按居住建筑30%、商业建筑为40%、办公建筑为35%、工业建筑为30%35%控制。二类居住建筑容积率确定在1.21.5之间,商业建筑容积率确定为1.5,办公性建筑容积率确定在1.51.8之间,工业建筑容积率确定在1.2-1.5之间,仓储建筑容积率确定为1.2.4.2.2时间控制(1)刚性控制的配套设施众多的工业园区开发案例表明,园区配套设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的配套设施科代表良好的政府服务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位条件的不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东部产业园因其开发建设的成本,配套设施难以一步到位建设完成,规划中明确建设要求,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分配,分块实施”为开发建设原则。(2)开发策略的时序引导依据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经验,首期开发年限为3-5年,最佳开发规模为3-5平方公里。规划利用GIS技术对现状用地的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划分开发难易度不同的区域。其中开发难易度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用地考虑为首期开发,再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优势和用地开发规模等因素确定首期开发用地。以控制开发为原则,合理引导园区开发时序。5. 结论山地工业园区往往是在一些开发较少,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开发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具备其独有的特点,在交通控制、地块开发、生态保护和分期建设中相比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难度。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创新,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探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