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9358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 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

2、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大致分为六个板块。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创设氛围亲历探究科学引导制定计划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小组合作表达交流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

3、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用事

4、实说话,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制定计划、指导方法有了对问题的假设、有了探究的兴趣,又有教师引导和充分的观察实验材料。学生急于要想知道自己的假设结果正确与否的迫切心情油然而升。在这里教师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制定观察实验计划,指导观察实验方法。4、创设氛围、亲历探究条件是科学探究重要因素,所以,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之前教师必须创设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

5、究的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维。最后,使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事实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得出结论。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学生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在交流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群体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交流机会。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论证假设的正确与否。错的,错在那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确实不容易、科学家真的了不起,从挫折、错误、弯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激励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成功。同时对成功的学生给以

6、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胜利快乐。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并尝试发明创新,是学生思维的升华阶段。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探究大自然的方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应用科学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或搞一些“小观察”、“小实验”、“小发明”、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既是科学学习和探究的宗旨,又是科学教学的目的。(二)观察实验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选择观察实验材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校条件等因素,因时因地制宜。通常依照简而易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真实、生动)、便于观察(能见度大,安全可靠

7、,干扰少)的原则选择。材料要充足,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观察需要,其次要准备好观察用的器具。2、对于现场观察要事先做好周密的组织安排,避免意外事件发生。3、现场观察时,学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偏离观察的对象或观察的重点。教师要及时给予组织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教学的对象和重点上。4、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进行观察实验教学,如讲解操作原理、操作顺序、仪器结构和事物的特征等。避免将观察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或理论脱离实际。5、任何观察实验都要求学生做好数据统计,充分交流和证实。逻辑推理课教学模式:心理学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头脑中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把感知的丰富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8、,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最后形成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这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和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逻辑推理课操作程序可大体概括如下:导入事实推理验证总结(一)模式操作:1、导入逻辑推理课的导入重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出示图片、故事导入等。比如火山一课,可播放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导入新课。2、事实客观事实是分析、推理、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除教材提供的事实资料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多的事实依据,启迪学生根据这些事实进行推理。3、推理即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事实展开逻辑推理,提出假设性的结论,这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可分为四步进行:

9、 (1)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一是来自学生,这类问题凡是学生能思考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解决;二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恰当,有顺序性,由浅入深,这样学生思考时才会有逻辑性。(2)学生思考。即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用恰当的模拟演示来帮助学生思考。(3)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判断结论的正确性、思维方法的逻辑性,对推理做出假设性结论。(4)交流结果。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用词,前后连贯,符合逻辑;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发展和联系中去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求异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并对别人的结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以便不

10、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结论。4、验证 即指导学生通过占有资料或进行模拟实验来分析说明和验证前后推理结论。方法有三:(1)指导学生按教师设计的实验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相对照,确证推理结论。(2)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再思考、讨论,与推理结论相比较,修正结论。(3)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从理论上对结论进行确证。5、总结 教师在全班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科学与失误之处,并结合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理方法。(二)逻辑推理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

11、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2提供事实材料要准备充足。逻辑推理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事实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既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又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是逻辑推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3、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动手制作课教学模式:小学动手操作课是一种以动手操作为活动来探究的课型。通过此类课型的

12、学习,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动手操作课操作程序可概括如下:导入新课指导方法动手操作汇报展评拓展延伸(一)模式操作1、导入新课 动手操作课重在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出示或玩一玩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来导入新课。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可以先出示一个陀螺,激发学生的兴趣。2、指导方法 指导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制作动手操作的正确方法。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教师出示制作方法,让学生现场制作一个陀螺。3、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制作的陀螺,把发现记录下来。(4)汇报展评即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组的发现并展评作品。(5)拓展延伸 即让学

13、生继续制作好课内外探究。(二)动手制作课教学注意的问题:1、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2、注意及时进行成果展评及合理评价。设计示例: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 毕作光【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怎样听到声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3课。本课学习是在 学生了解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媒介和条件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人耳朵的内部构造结构,让学生认识耳朵听到声音的生理机能。通过经历提出问题假设(猜测)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各种各样的声音、噪音的危害与防治等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

14、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及日常的生活知识储备,对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 只停留在其外部特征以及耳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及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大部分学生还不够清楚。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耳朵的内部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对耳朵的内部构造的探究的兴趣提出 假设性解释,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资料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知道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15、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4、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脚到了借助模具、资料认识耳朵的内部构造,通过活动探究揭示不同部位的作用及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并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而把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及推理、观察、实验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采用适当游戏、学生体验活动,能让孩子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伊始,通过小游戏:由学生到台前体验,蒙住眼睛也能判断出是那

16、名同学及这名同学的方位,学生体验到了耳朵的作用,对耳朵的研究有了一种迫切的需求。学生的摸一摸自己的耳朵的体验环节,使孩子们在平静心情的同时中,梳理对耳的思考。再通过师生间的谈话,你想知道关于耳朵的什么秘密?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教师摘录板书。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民主氛围。适时师生确定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板书板书课题。(二) 认识耳朵的构造,提出听觉产生过程的假设。通过谈话“要想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家觉得我们先解决哪些问题比较合适呢?”讨论确定 “我们按什么

17、顺序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呢?”对学生探究思路进行引领。按照学生确定的探究思路,首先研究耳朵怎样听到声音要先了解耳的构造。学生通过分组查资料、观察耳的剖面模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从时间、空间上充分的对耳的构造及作用展开学习整理,从观察自己的耳朵、同位或小组内同学的耳朵、到借助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耳朵的剖面模型再到教师为他们筛选出的科普视频资料,并通过小游戏对耳朵的构造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三)推想、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在学生对耳朵的构造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之后适时,提醒他们根据掌握的这些知识进行,展开想象去推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此时,课堂上我预留的较长的

18、一段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去推测,在思维深度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学生对耳怎样听到声音的思维初步成型后,教师此时加以引导“这是同学们的想象和推想,如果再加上你的根据那就了不起了,这就成立推理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的方法。你有没有好办法,为你的推想加上依据,你想通过什么形式展现给同学们。”接下来的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案的确定及实验验证及获得知识的不同途径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获取知识的幸福。(四)应用所学,指导学生做好耳朵的卫生保健课件播放优美景片伴音乐。与学生交流,这么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听着,简直是一种享受呀,但是如果耳朵的某一部分受到伤害,都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失聪,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听

19、力不受伤害呢。学生此时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补充。与学生达成共识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耳朵,注意用耳卫生。(五)交流收获,将探究延伸到课后。在探究学习接近尾声时,留给学生一小段总结课堂、进行自我评价的时间。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体现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探究活动参与度的自我审视,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微妙的作用,时间隧道,但意义深远。课堂结束时,师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同时我们还应用了查资料、实验、推理等学习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请同学观察不同动物的耳廓,这对它们自身有又什么意义呢,在课后对耳朵的奥秘继续进行研究。下课铃声的响起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在课

20、堂探究的基础上,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探究方法的运用延续到课后,方向的确定更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探究与学习。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习题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科学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以讲解练习题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概念,进一步掌握基本规律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飞跃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基本模式:完成习题组内互助交流复习相关知识前提诊断 明确习题内容 全班交流反馈补偿师生共同归纳完善巩固提高模式说明:习题课不要以会做习题为目的,要通过习题巩固

21、知识,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习题的分类与归纳,完善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通过习题的变式与变形,引伸拓展知识,达到知识、方法的升华。三、模式操作程序:本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作如下分析(一)、前提诊断,明确习题内容:教师要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自己教学情况精心编写练习题。题型可包括填空、判断、选择、知识链接、实验设计、解释应用。通过学生做习题,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二)复习相关知识在做习题时前,教师要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或领着学生复习。比如在做实验方面的题时,老师可以领着学生把相关试验边做边说,或同桌互说等形式复习。(三)完成习题,组内互助交流根据教学内容优选一组习题,学生独立

22、完成。在此基础上组内互助交流,每组必须确定出需要交流的内容。如在上有关浮沉现象方面的习题课之前, 首先要求学生做老师精选的相关题目;其次要求他们找出这些题目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题目,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有生长点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组内交流是发言者通过语言尽量把个人观点清晰的呈现给组内的成员,其他成员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要么赞成、要么反对、要么进一步深化或修正,经过讨论双方或多方的辩解,最终求同存异,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个人观点的得出和群体共识的达成,这两者都必须经过严谨和周密的思维,这样才能保障课堂讨论顺利而有效的进行,使得所

23、有参与讨论的成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尤其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不在班上解决。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筛选出本组要在全班交流展示的问题, 即本小组成员认为最有价值和全班同学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a)、本组已胸有成竹的题目,如:他们对某题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全面, 能够做到一题多解或变式练习,他们就可以以摆擂台的形式展示此题,让其他组以攻擂的形式解题,作出最佳答案;b)、本组仍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c)、本组认为的重点题型等等,都可以作为展示的题目。(四)全班交流,反馈补偿学生做完诊测练习后及时反馈,了解学

24、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有哪些,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通过习题教学和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可以随时得到有关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以小组为单位,将需要展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一个思考的过程。然后要求每一个小组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选出除本组题目外,你认为最好的一个题进行展示,并由其他组包括出本题的小组进行补充、质疑或点评。此时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去做的一个方面。虽然

25、这一要求现在做起来还比较难,但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尝试,相信在不断的锻炼和积累之后,一定会收到预想的效果。(五)、师生共同归纳,完善巩固提高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对于习题课的总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教给他们怎样总结,总结什么?如:教给他们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这些收获包含对新知识的理解、规律的总结、解题技巧的运用或是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四、引发的思考:当前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言堂”或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按习题序号一讲到底,忽略了“习题课主题仍然是学生”把科学习题课上成教师讲题课或是学生

26、做题课,一堂课下来,教师感到精疲力竭,学生觉的头昏眼花,效果不佳,师生都产生埋怨。2、教学中教师超前提示多,等待思考少,学生不能深入思维,教师承包多,学生的有效参与少,加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3、就题论题。教师只讲正确的解题方法或只对答案或只分析答案的正确性,方法知道少,忽略了引导学生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缺乏基础知识或思维方法的拓展、归纳和延伸,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4、只“纠错”而不“究错”,及教师只讲解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从师生双方面挖掘产生错误的原因,对学情了解不够,薄弱环节不能深入讲解,缺乏针对性。5、教师对自身的反思不够。五、习题课应注意的问题:1、应用“迁移”规律,促进学

27、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习题课必须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心理的“正迁移”规律。“迁移”是以原有知识、技能作前提,跟随以下三个要素而产生的:一是不同情境下的共同因素;二是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三是对事物、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觉察。所以在例、习题课教学时,对不同情境下的数学问题,要紧紧抓住“共同因素”进行分析,促进“正迁移”,使学生觉得“不外如此”,达到化难为易。要抓住同类问题解题要点的概括,寻求解题规律和思路特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正迁移的教学效果。要抓住例习题之间的变化层次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要引发解答问题时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

28、。2、习题课应突出“精讲多练”。“精讲”不等于讲得越少越好;“多练”不等于盲目地练习得越多越好。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要解惑、释疑,疏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碰到的疑难,要讲清解题的规范要求。习题课一定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只有经过“练”才知道学生是否真懂;只有经过“练”学生才能达到真正掌握。必须认真设计练习内容,注意练习效度。3、习题课的教学,应让师生共同交流解题思维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解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优化解题思路,改进解题策略,从而寻求最优的解题方法。4、习题要精选。在习题课教学中,精选习题是最关键的。教师

29、如果不注重习题的选择,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造成盲目性、机械性重复,加重课业负担,导致事半功倍。可能还会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复习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复习课应有别于新授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得到提高。二、基本模式该模式大体有六个环节:整合沟通培养能力典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任务驱动引导回忆

30、知识建构形成网络体系导入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热情 三、模式操作程序 (一)导入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复习课的导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问题导入、直接导入都可。直接导入简洁明了,节省时间。而创设问题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问题导入中,学生面临着新的未知的知识情境,从而引发他们积极思维,在头脑中产生问题,使科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复习课中可以设置的导入问题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变化,也可以从一些趣味实验入手,还可以组织大家共同讨论社会上的科学问题等。问题导入的设置时,教师要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重大热点问题,并能从中抽

31、取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情景,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任务驱动,引导回忆。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组任务,将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再现,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溶于其中,复习课以任务为骨架,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回忆、分析、讨论和解答。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章知识,还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敏捷地分析信息,以及选择、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旧有知识进行加工和强化,从而综合地运用知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 (三)知识建构,形成网络体系。 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科学基

32、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概念图(如提纲引领、表格对比、知识树等),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教师应该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掌握有关规律,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这样复习才有好的效果。各小组梳理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全班互相补充,共同形成知识网络,把复习知识深化。(四)整合沟通,培养能力。整合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新授课的目的就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知识点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而复习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沟通不是知识点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

33、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还要在同中存异。回忆阶段即只要求“是什么”,而这里还要追求“为什么”的问题。沟通的目的不仅是求同或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五)典例评析、深化提高。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好的,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展示整理的结果和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六)变式巩固、拓展完善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

34、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四、引发的思考:1、依“标”据“本”,明确知识掌握的层次,做到复习心中有数。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检测,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科学知识乃至科学常识。所以,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课标是复习过程中参照的根本依据。在复习时,要做到依“标”据“本”。“标”即科学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对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我们应该对照课本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但复习时要

35、注意区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只要求识记的知识点不要花精力去理解,只要求理解的也不要尝试去运用。 这样复习时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同时也利于科学知识点、线、面的结合,易于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2、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夯实基础知识。首先要做到“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 “从整体着眼”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整册书。具体的方法是先读目录,分清教材有哪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几课,课与课之间有什么联系。从“从局部入手”就是要从微观上掌握每个知识点。具体办法师生在复习时整理出本单元每一课的知识。复习时详读知识汇总。要注意每课有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各知识点

36、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课中还有哪些图片、文字资料、课外师生共同搜集的课外拓展资料。此外,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加强识记训练,要做到“放大”,有针对性地记忆。“抓小”就是要记住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要牢记有明显特征的小知识点;“放大”就是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死记课本上大段的一些简答题的内容,但要记住大段内容的标题,检测时遇到类似的题目知道到何处去找就行了。3、注意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提高效益。当前,在开放式检测的形式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重要知识点,逐步加深对探究的问题的认识,对每课内容和观察实验的方法、步骤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将科学知识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 4、要精选巧练,培养学生做题的综合

37、能力。教师要精选一些资料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但要做到不能埋头背题,要学会灵活组合。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能找到做题的金钥匙。平时训练时,要从严掌握掌握时间,经过有目的、有序列的训练,复习效果也就随之提高了。六、设计示例:复习课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机械凤凰城街道中心学校 王汝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演示实验,来证实滑轮的作用。2、通过观看视频和数据分析,来证实斜面、杠杆和齿轮的作用。3、能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2、意识到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形成仔细

38、倾听和积极交流的意识。科学知识:回顾认识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都是机械,并且掌握斜面、杠杆、滑轮、齿轮在使用时的作用。【教学重点】能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等方法,来证实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作用;能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相关问题。【教学准备】学生演示实验材料:(研究滑轮作用):铁架台,滑轮(2个),回形针,棉线,钩码,弹簧测力计、复习记录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教师:阿基米德的这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可能实现,其实他讲的是一

39、种简单机械,你知道他讲的是哪种简单机械吗?你怎么知道的?生回答。师:看来大家掌握知识真的很多,除了上面的简单机械类型外,我们还学习了那些简单机械?生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二、任务驱动,引导回忆。任务一:在这一单元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交流并把你们的收获简要的写在复习记录单上,时间五分钟。师生共同交流任务二: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师生交流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三、知识建构,

40、形成网络体系。 展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师生共同小结完善知识体系。(要求:积极交流,仔细倾听),板书本单元知识框图。 斜面:什么是斜面、斜面的作用(实验)、生活中的斜面 杠杆:什么是杠杆(力点、支点、重点)、杠杆的作用(实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简单机械 滑轮:什么是滑轮、滑轮的作用(实验)、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齿轮:什么是齿轮、齿轮的作用(实验)、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行车里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四、整合沟通,培养能力。回顾学生实验操作探究过程,深化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1、 幻灯片出示判断它们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为什么?先小组交流,汇报,师总结。2、学

41、生上台演示实验来验证滑轮的作用,师生共同小结。(1)定滑轮的研究:、将定滑轮挂在铁架台上,高度适当,并将细线绕在定滑轮上。、在细线两端分别挂上钩码,并使之平衡。左边钩码数右边钩码数1个2个师:请两位同上正确组装定滑轮,看看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主要研究用力大小情况和用力的方向。(2)动滑轮的研究:将动滑轮安装,绕线,用细线一端挂在回形针上,另一端用测力计拉住。将钩码挂在动滑轮上,将钩码慢慢上提,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先测量动滑轮的重力: 牛提升4个钩码用的力牛师:请两位同上正确组装动滑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提起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也主要研究用力大小情况和用力的方向。(3)滑轮组

42、的研究:组装好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量滑轮组拉动物体时力的大小。先测量动滑轮的重力: 牛提升4个钩码用的力牛师:请两位同上正确组装滑轮组,看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提起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也主要研究用力大小情况和用力的方向。4、学生分析坡度不同的斜面的省力情况,师生共同小结,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想法。(如:坡度越大,越省力。)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物体的力(牛顿)1.8坡度小(一个盒子)坡度中(2个盒子)坡度大(3个盒子)第1次第2次第3次第1次第2次第3次第1次第2次第3次0.60.70.60.90.850.9 1.2 1.31.3师:下面是老师测量

43、出不同斜面拉同一个物体时所用力的大小记录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这种说法对吗?总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又省力作用。5、学生观看齿轮的作用探究视频,教师进行讲解,师生共同小结。要求: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齿轮有什么作用?师:通过观看视频,你发现齿轮有什么作用? 6、教师小结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简单机械会给人们带来省力或方便。师: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简单机械的作用是省力或方便。小组修改自己的复习记录单。(板书:省力或方便)(五)典例评析、深化提高。请同学们认真做下面的题。1.使用杠杆时,力点距离支点越近

44、,就越( )。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D无法确定是省力还是费力2“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是运用了什么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D滑轮3我们利用斜面是为了( )A省力B省距离C没有任何效果4.下面物体没有利用斜面原理的是( )A斧头 B螺丝刀 C台阶 D撬棍5.修房子时,要把很多瓦从地面运到房顶,应该使用哪一种简单的机械( )A杠杆 B斜面 C滑轮 D轮轴6将一个重为10牛顿的物体从水平面上提高到一米的高度,甲同学垂直直接提起,乙同学用了2米的斜面;丙同学用了3米的斜面;丁同学用了4米的斜面。这四名同学中用力最小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7.有关交通工

45、具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B人类的生活与交通工具无关C从原始的人力车到现在的高速列车,交通工具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D交通工具具有利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8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最晚的是( )A四轮马车B独木舟C轮船D磁悬浮列车9.齿轮甲有72个齿,齿轮甲和乙组合在一起转动时,甲齿轮转动一圈,乙齿轮就转动2圈,则乙齿轮有多少个齿( )A24个 B36个 C144个 D216个10.有关齿轮说法错误的是( )A单个齿轮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B齿轮可以传递动力C多个齿轮组合在一起时,每个齿轮的转动方向总是不同D用大的齿轮带动小的齿轮转动比较容易些,用小的齿轮带动大的齿轮转动就要费力一些 学生完成后讨论交流,对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好的,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六)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交流下面的四个题:1、骑自行车上陡坡时,会感到走S形(或“之”字形)路线省力,为什么?2、人的许多活动也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查阅资料,找一找人身体中的杠杆。3、下面这些是斜面吗?4、下图是自行车的齿轮,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5、用下面的材料怎样做才能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评价讲解。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