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免费下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9482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免费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免费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免费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免费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免费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录C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C.0.1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各楼层在计算方向可仅考虑一个自由度(图C),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 底部剪力法计算示意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C.0.1-1) (C.0.1-2)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程第4.3.8条确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可按本附录C.0.2条近似计算,并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影响予以折减;Geq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2,质

2、点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i=1,2,n) (C.0.1-3)式中: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确定;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C.0.1采用。表C.0.1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Tg(s)T11.4TgT11.4Tg不大于0.350.08T1+0.07不考虑大于0.35但不大于0.550.08T1+0.01大于0.550.08T1+0.02注:1,Tg为场地特征周期;2,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本附录第C.0.2条计算,也可采用根据实测数据并考虑地

3、震作用影响的其他方法计算。3,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C.0.1-4)式中:Fn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C.0.2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计算: (C.0.2)式中:T1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uT假想的结构顶点水平位移(m),即假想把集中在各楼层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作为该楼层水平荷载,并按本规程第5.1节的有关规定计算的结构顶点弹性水平位移;T考虑非承重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的折减系数,可按本规程第4.3.17条确定。C.0.3 高层建筑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突出屋面房屋(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等)宜作为一个质点参加计算,计算求得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增大,增大系数n可按表C.0.3采用。增大后的地震作用仅用于突出屋面房屋自身以及与其直接连接的主体结构构件的设计。表C.0.3 突出屋面房屋地震作用增大系数n注:1,Kn、Gn分别为突出屋面房屋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K、G分别为主体结构层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可取各层的平均值;2,楼层侧向刚度可由楼层剪力除以楼层层间位移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