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9523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网络原理课程设计内容:任务一: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任务二: Wireshark 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任务三:考察 802.3 协议的操作和以太网帧格式任务四:考察 ARP 协议的操作和包格式 6任务五:利用 Wireshark 工具分析协议 HTTP 和 DNS任务六:探究 TCP 协议任务七: IP 路由实践与应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是立足于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追踪网络 技术最新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知识,能够并能 分析网络的性能以及发现网络中的问题。本课程设计分为软件基本操作和网络分析两个阶段,共 7 个任务。任务一:常

2、用网络命令的使用1. 实验目的ipconfig:地址配置命令,主要是用于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比如说计算机的网卡型号、MAC地址、IP地址等信息;nslookup:显示DNS查询信息,诊断和排除DNS故障;arp:地址解析协议(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route:显示和修改本地的ip路由表,如果不带参数,则给出帮助信息;netstat:网络状态命令,用于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可提供各种信息,包括每个网络的接口、网络路由信息等统计资料,可以使用户了解目前都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行;ping:网络连通测试命令,通过向对方计算机发送Int

3、ernet控制信息协议(ICMP)数据包,然后接收从目的端返回这些包的响应,以校验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情况;tracert:路由追踪命令,用于确定到目标主机所采取的路由,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TTL递减1,数据包上的TTL减为0时,路由器“ICMP已超时”的消息发回到源主机;telnet:远程终端协议(应用层),提供访问远程主机的功能,使本地用户可以通过TCP连接登陆在远程主机上,像使用本地主机一样使用远程主机的资源。2. 实验内容1) 在运行界面中,键入cmd,然后键入ipconfig命定便可得到下面的信息:2)查询百度的ip地址的方法是:在命令行中键入ping

4、 然后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即百度的ip地址是:61.135.169.125;在命令行中键入:nslookup 可以得到下列信息:即邮件的域名为,对应的邮件服务器地址是:202.102.240.65;3)在命令行中键入route print,便可以得到主机路由表的内容为:在其中任意选择三条即可;缺省路由的含义是:缺省路由也就是默认路由,当路由器为路由数据包查找路径时,没有可供使用的、匹配的路由选择信息时,默认路由为数据包指定一个固定的下一跳地址,可手工配置也可以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产生;添加所要求的路由项的方法是:在命令行中键入route add 192.168.1.0 mask 255.255.25

5、5.0 10.255.0.1,之后就可以得到:4)在命令行中键入netstat,可以得到:5)在命令行中键入tracert ,然后可以得到下面的信息:. 6)在线的计算机ping的结果:不存在的计算机ping的结果:关闭的计算机ping的结果:它们三者的区别在于:在线的计算机能够ping通,而不存在的计算机则是无法访问目标主机,关闭的计算机是请求超时;7)在命令行中键入telnet 加上ip地址即可。任务二: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实验内容:1) 成功安装好Wireshark,并启动;2) 开始抓包后,得到如下的信息:分析其中的三条数据帧,TCP的数据帧为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所抓到的T

6、CP是建立连接中得第三次握手过程;UDP的数据帧为:ARP的数据帧为:3) 筛选后的TCP数据包为:4)在筛选框中键入ip.dst=202.102.240.88即可筛选出自己的主机与通信的数据包,筛选后的结果为:5)先把抓到的数据包保存下来,然后用wireshark方式打开即可还原显示所有捕获的数据包。任务三:考察802.3协议的操作和以太网帧格式实验内容:1、主机的48位以太网地址是: 2、在所获取的数据包中,任意选出两种帧类型字段的十六进制值为:由于MAC地址有三种类型: 单播地址:(I/G0)拥有单播地址的帧将发送给网络中惟一一个由单播地址指定的站点。点对点传输多播地址:(I/G1)拥有

7、多播地址的帧将发送给网络中由组播地址指定的一组站点。点对多点传输广播地址:(全1地址,FF-FF-FF-FF-FF-FF)拥有广播地址的帧将发送给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广播传输(注意以上分类只适用于目的地址)所以,当I/G标志字段的值是一点含义是此时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是一点对多点的传输;3、在包含“get”以太网帧中,从该帧的起始处开始一共有 0 个ASCII字符“G”;4、以太网帧的48位目的地址是:5、在包含“ok”以太网帧中,从该帧的起始处开始一共有 0 个ASCII字符“0”。任务四:考察ARP协议的操作和包格式实验内容:1、使用筛选器仅仅显示ARP协议数据包的结果为:2、主机的48

8、位以太网地址是:3、在找出的ARP请求数据包中,其Opcode的十六进制数值为0x0001,此时Opcode代表的含义是操作类型,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源IP地址和目标MAC地址、目的IP地址是: 该业务的传送为形式:Broadcast; 4、在找出的ARP响应数据包中,其Opcode的十六进制数值为0x0010,此时代表操作类型为相应,即回复,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源IP地址和目标MAC地址、目的IP地址为:该业务为Unicast传送形式;5、通过XP的命令行显示本机内存中ARP缓冲区的内容为:任务五:利用Wireshark工具分析协议HTTP和DNS实验内容1)我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

9、P1.1,截图如下: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的HTTP版本号是HTTP1.1,截图如下:2)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的它能接收的语言版本的对象是:3)我的计算机的IP 地址是10.255.2.99,服务器gaia.cs.umass.edu的IP地址是:128.119.245.12,截图是:4)从我的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5)从服务器上所获取的HTML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是:6) 返回到我的浏览器的内容的字节数是:7)在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后,在该请求报文中,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截图如下: 8)在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中,服务器没有明确返回文

10、件的内容,截图如下:9)在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没有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 ;10) 在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是404,服务器没有明确返回文件的内容,截图如下:11)浏览器一共发出了4个HTTP GET请求;12)承载这一个HTTP响应报文一共需要8个data-containing TCP报文段;13)与这个HTTP GET请求相对应的响应报文的状态代码和状态短语是: 14)在被传送的数据中一共有7个HTTP状态行与TCP-induced”continuation”有关;15)浏览器一共发出

11、了4个HTTP GET请求,这些请求被发送到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 16)浏览器在下载这两个图片时,是并行传输,因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17)对于浏览器发出的最初的HTTP GET请求,服务器响应的是:18)当浏览器发出第二个HTTP GET请求时,在HTTP GET报文中包含的新的字段是:19)定位到DNS查询报文和查询响应报文,这两种报文的发送是基于基于TCP的 20)DNS查询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是: DNS查询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号是: 21)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202.102.240.65,利用ipconfig命令(ipconfig/all)决定主机的本地

12、DNS服务器的IP地址,这两个地址是相同的22)检查DNS查询报文,它是迭代类型的DNS查询,该查询报文中包含“answers”,截图是:23)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提供4个“answers”,每个answers包含的内容是:24)主机发送的subsequent(并发)TCP SYN分组,SYN分组的目的的IP地址 与DNS查询响应报文中提供的IP地址是相对应的;25)打开的WEB页中包含图片,在获取每一个图片之前,主机没有发出新的DNS查询;26)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这个地址是默认的本地DNS服务器的地址;27)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响应报文提供的域名服务器有

13、:响应报文没有提供这些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28)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查看本机的DNS缓存内容的方法是:在命令行中键入ipconfig/displaydns,即可得到如下内容同样清除该缓存中得内容的方法是:在命令行中键入ipconfig/flushdns,即可得到所示的内容任务六:探究TCP协议实验内容1) 向gaia.cs.umass.edu服务器传送文件的客户端主机的IP地址是:10.255.2.80,TCP端口号是:2)Gaia.cs.umass.edu服务器的IP地址是:128.119.145.312对这一连接,它用来发送和接收TCP报文段的端口号是:3) 客户服务器之间用于初

14、始化TCP连接的TCP SYN报文段的序号是:在该报文段中,标示该报文段的SYN报文段的是:4)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的SYN ACK报文段序号是:SYN=1,ACK=1 该报文段中,ACKnowledgement字段的值是:Gaia.cs.umass.edu服务器是通过三次握手过程来决定此值的在该报文中,是用来标示该报文段的5) 包含HTTP POST命令的TCP报文段的序号是:6)如果将包含HTTP POST命令的TCP报文段看作是TCP连接上的第一个报文段,那么该TCP连接上的第六个报文段的序号,以及发送的时间和该报文段所对应的ACK的接收时间是:7)前六个TCP报文段的长度各是:8)在整

15、个跟踪过程中,接收端公示的最小的可用缓存空间是:限制发送端的传输以后,接收端的缓存仍然是不够用的9)在跟踪文件中有重传的报文段,进行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接收方接受的数据;10)TCP连接的throughput (bytes transferred per unit time)是5.24M,计算过程是:首先throughput=tcp的最大接收窗口/往返时间(RTT),又tcp的最大接收窗口/往返时间(RTT)是5.24M,所以可知TCP连接的throughput (bytes transferred per unit time)是5.24M;11)利用Time-Sequence-Graph(Ste

16、vens) plotting工具,浏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报文段序号和时间对应关系图,能辨别出TCP慢启动阶段的起止,以及在何处转入避免拥塞阶段;12)所测量到的数据与TCP理想化的行为的不同在于:测量出的数据是在网络中实际得到的数据,会有一定的波动,而理想化的数据是在不会出现拥塞,网络理想化的情况下的数据,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而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以测量的数据为准。任务七:IP路由实践与应用实验结果1)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最终实现两台PC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结果为:2)在路由器上配置RIP路由最终实现两台PC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结果为:3)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最终实现两台PC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结果为:配置静态路由的信息为:配置RIP路由的信息为:配置OSPF路由的信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