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7958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内科护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发病机制哮喘发病与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本质)有关,包括速发型及迟发型哮喘反应。重要特征:气道高反应性(二)病因和诱因1过敏原 速发型哮喘反应,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哮喘反应,一般认为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结果。2感染 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3其他 环境、气候因素;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等;精神因素;剧烈运动均可诱发哮喘。二、临床表现典型发作:发病前多有鼻咽痒、打喷嚏、流清涕和咳嗽等先兆症状,随即突感胸部

2、紧闷,继而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常被迫坐起。严重发作时,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部出汗,精神烦躁,出现发绀。三、有关检查1血象检查:血清IgE在外源性哮喘时增高。2胸部X线检查:双肺透亮度增高,过度充气状态3血气分析:早期PaO2下降,PaCO2 亦下降;重症哮喘气道严重阻塞,PaCO2升高。4痰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5. 呼吸功能检查:FEV1/FVC%140次/分;血压逐步下降或降至正常以下;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冷汗多,发绀,一般情况衰竭;白细胞过高(30109/L)或过低(100次/分,P-P间期0.6秒。(二)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60次/分(一般为每

3、分钟4060次),称窦性心动过缓.多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其心电图特征为:窦性P波出现,频率1秒。(三)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特征为:窦性P波,P-P(或R-R)间期长短不一,相差0.12秒以上。二、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时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区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偶尔出现(称偶发性)或频繁出现(超过5次/分,称频发性)。如每一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两个期前收缩,称为成对期前收缩。期前收缩起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称单源性;起源于多个异位起搏点,称为多源

4、性。(一)临床表现偶发性期前收缩大多无症状,频发期前收缩使心排出量降低,脉搏检查可有脉搏不齐,或脉搏短绌。(二)心电图主要特征1.房性期前收缩 提早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P间期0.12秒,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波群相同,期前收缩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QRS波群前或中或后有逆行的P波(PP间期0.12秒,R-P间期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三)治疗 偶发期前收缩无重要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对反复发生、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5、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胺碘酮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并给予补钾和苯妥因钠治疗。三、阵发性心动过速(一)病因1.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二)临床表现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突发突止,持续数分钟或数天不等。心脏听诊心率快而规则,常达150250次/分。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明显障碍,心脏听诊心率增快,心律可有轻度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一。(三)心电图主要特征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连续3次或以上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正

6、常),频率每分钟在150250次,P波不易分辨。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次或3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宽大畸形,0.12秒,T波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100250次/分,节律可略不规则。(四)治疗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采取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2)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洋地黄可作首选。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其他药物有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胺碘酮等。如上述药物无效,或病人已出现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流灌注不足时,可同步直流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应用电复律。四、颤动(一)心房颤动1.病因 常发生于器

7、质性心脏病病人。2.临床表现 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使心房肌纤维失去规律性的收缩而乱颤。心室率不快者,病人仅有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等;心室率极快者(150次/分),可因心排出量降低而发生晕厥、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休克。心脏听诊时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脉搏亦快慢不均、强弱不等,发生脉搏短绌现象。持久性房颤,易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若脱落可引起动脉栓塞。3.心电图主要特征 为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基线波动(f波),频率350600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完全不规则,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4.治疗原则 急性期应首

8、选电复律治疗。(二)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1.病因 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2.临床表现 室颤一旦发生,表现为意识丧失、发绀、抽搐,体检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到,继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甚至死亡。3.心电图改变 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形状、频率、振幅高低各异、完全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4.治疗原则 一旦发生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五、房室传导阻滞1.病因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2.临床表现(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多无自觉症状。(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心率3050次/分,则病人心跳缓慢,脉率慢而规则,出现心力衰竭和脑供血不全表现,当心率0.20秒,无Q

9、RS波群脱落。(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群脱落,之后P-R间期又恢复以前时限,如此周而复使;莫氏型的特征为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每隔1、2个或3个P波后有QRS波群脱落。(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和心室独立活动,P波与QRS波群完全脱离关系,P-P距离和R-R距离各自相等,心室率慢于心房率。4.治疗原则(1)原发病治疗,心室率0.1mV,T波低平或倒置,缓解期可无任何表现。3.治疗原则(1)心绞痛发作期治疗 即刻休息,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分钟左右;硝酸异山梨醇酯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23小时。硝酸酯类药物是最有效、作用最快终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2)缓解期治疗 预防发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4.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饮食:给予高维生素、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与饮料,禁烟酒,多吃蔬菜、水果。3)心理护理。4)保持大便通畅。(2)心电监护。(3)病情观察 含服硝酸甘油后应平卧,以防低血压发生。(4)对症护理(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