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9889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6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安全监督网.doc(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规划青海达尔文项目索加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生计共管计划序对于一个地区,特别是在世界意义上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区系的三江源索加地区,又是长期以来遭受过度放牧和开发的地区,在当今强调科学发展观或者说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时机,我们首先该做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主张先从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策略和行动计划开始。通过这样的项目作为先锋,我们将可以明确发展策略和优先行动,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保证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用于急需的重点任务。青海省环境保护局(QHEPB)、国际动植物保护协会(FFI)、青海省江河源环境保护促进会(QRO)和青藏高原环长江源生态经济促进会(UYO)共同发

2、起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规划青海达尔文项目-索加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生计共管计划”,就是属于这一范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项目看起来侧重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共管和发展方面,但的确结合实际,抓住了这一地区的特色。这个项目的完成,我认为充分体现了以下的特点:1. 切合本地区的当务之急。发展社区经济而且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项规划无疑是有其主导和指导作用的;2. 本省以及本地区的管理专家和富有实际经验的国际组织的专家,并且紧密结合非政府组织和少数民族环保人士的传统经验,可谓富创新意义上的三结合;3. 与一般同类计划不同,本项目突出了社区共管,这在国内是一个创举,其有益经验的推广,

3、必将推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国自十多年前启动和发布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来,一直缺乏后续行动,包括制订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地区性的此类规划。虽然,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绿色工程、绿色GDP等词汇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话题,而且这类“关键词”的“引用率”很高很高。但是,往往缺乏明确的生物多样性和真正生态学的实质性内涵,显得缺乏明确的、严格的和科学的含义和内容。这样势必导致良好的愿望但得不到切实的实效。这样的实例可以说屡见不鲜,甚至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预期并且也确信本项目的完成和今后的实施,其重要意义将是深远的。我们期待着在实施过程中,也能够继续制

4、订该规划时一样,充分体现上面所说的三结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汪 松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前言索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共管计划是青藏高原物种丰富同时也是长江源头地区第一个共管计划。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计划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独立实现所有计划,即使他有多方的帮助。共管计划是多方利益相关者为了索加脆弱的环境保护工作这一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这一计划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在FFI的支持和项目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青海达尔文项目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调查和规划项目经过2年的工作完成了三江源索加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和社区生计共管计划。

5、制定这一计划是一项区域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保护、高效管理、合理利用配置该地区现有资源,确定投资项目和规模,合理安排保护和建设资金,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使这一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协调共进,资源和环境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计划的完成,将加速索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计划的编制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与青海省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衔接,参考了国内外新近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资料,根据国际上广泛接受并采用的生态完整性、社区参与、适

6、应性管理等新的理念确定了编制本管理规划的原则。索加地区地处长江源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的过度区。其西北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现仍为索加乡辖区)及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南临长江南源当曲源头和正源沱沱河,北面是长江干流通天河,东部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高寒草甸区。由于海拔高、地处偏远、长江支流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理隔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轻微,动植物生境相对稳定,野生动物种类、植被类型多样并明显优于临近周边地区,是省内少有的自然环境保存较为原始的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有必要加强保护。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大,对境内野生动物形成较大威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省内

7、各级政府和当地社区开始重视本地野生动物的保护,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由于经费、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限制,缺少有效的管理机构和措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一直处于进展缓慢,力不从心的状态。本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和青海省内政府和社区的协作,在项目初步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多次实地调查、研讨、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所完成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表明:项目区居民、民间环保组织、当地政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省级环保、林业、农牧等管理部门、国际环保组织(FFI、PP、BF、SCF等)与项目区野生动物保护关系十分密切,当地佛教寺院、其他一些资源开发和建设部门对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也有一定影响。进一步的逻辑框架分析指

8、出,索加地区生物多样性持续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缺乏把生态保护融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的经验,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缺乏社区平等主动参与保护的理念,缺乏土地利用功能规划综合性,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需要,社区基础教育条件差,社区缺乏其它经济创收的途径和帮助以及社区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索加地区独特的价值,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特性以及保护工作面临的威胁和限制在计划制定之前都已经得到了充分慎重的分析。最后,管理计划根据以上原因和对策提出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项目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完善机构建设,加强

9、管理能力建设,强化管理机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开展生态旅游,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确定了37个具体的计划以及项目执行单位,经费来源和实施的时间。作者:顾问:编辑:英文编辑:致谢摘要1. 引言这一管理计划制定的目的在于寻求国内外资金来实施管理计划中的项目,从而提高索加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加强监控和管理。吸引更多的人的关注并为此做出贡献,提高公众意识,维护索加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研究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确定管理计划编写的基本原则。同时采用新的方法确定生态系统完整性标准,提高社区制定和实施计划的参与

10、性。2. 索加地区概况索加乡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西南部。项目区占地16218平方公里,涉及5000多当地居民。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属于藏族游牧地区,有着丰富的游牧文化。项目区位于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的北麓,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山峰海拔达到5362米。项目区属典型高原气候,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无四季之分。项目区水源丰富,有众多的河流、沼泽和湖泊。所有的河流都流入长江水系。索加乡在1966年由雅拉部落牧民构成。目前,索加乡有四个牧委会。3.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现状索加地区由于地处偏僻,发展缓慢,因此生态系统保持完整,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大。项目区为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生态系统,这

11、些草地生态系统是多数野生动物的最重要的栖息地。项目区有两个湿地生态系统,Tsozhaton 和 Lirin Tsobja。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大部分青藏高原上野生动物种类数量较大。比如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岩羊、雪豹、白唇鹿和黑颈鹤。据初步统计,项目区有种子植物50科,184属,484种。项目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形复杂、气候严酷,所以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索加当地社区和政府建立了六个民间自然保护区。青海省环保局、青海省林业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国际NGO例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都致力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但是当地牧民由于缺少其他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目前在项目区几乎

12、还没有开展任何生态和环境保护项目。4. 评估和对策通过相关利益者分析,确定了人类社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项目地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分为以下六类:当地居民、当地政府机构、当地非政府机构、当地寺院、高级别的政府(省级或地区级)行政部门和国际组织。当地牧民是最重要的相关利益者,他们都是藏族牧民,几乎所有的收入都依靠牲蓄。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家庭主要的生产活动就是放牧。由于草场广阔,所以不存在草场资源短缺情况,牧民和牲蓄,环境和谐相处。当地牧民认为保护草场有利于他们的牲蓄,可以确保有足够的草场可以利用。传统的放牧方式完全依靠自然资源,采用

13、游牧方式。牲蓄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价值。索加乡政府是当地唯一的政府政府机构,同时也负责扶贫工作。省和州一级的政府部门,在社会经济问题以及环境保护上,都会对项目开展地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影响。在确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并估计他们相互间以及和环境(包括环境保护)间的相互作用时,不能忽略寺庙的作用。当地的NGO也是重要的力量,他们是连接当地团体和非当地团体比如国际NGO和北京的中国NGO的桥梁。通过问题树分析确定项目区的主要问题有:l 局部地区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l 野生动物栖息丧失和种群数量减少l 草地沙漠化l 金矿开发导致的环境冲突l 规划过程中对流域景观的考虑不足l 生物多样性在最丰富和最敏

14、感地区持续退化l 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缺乏相应的能力l 限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因素有:l 缺乏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l 缺乏把生态保护融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实施经验l 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l 社区缺乏平等主动参与保护的理念l 缺乏综合性的土地利用规划l 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满足生态保护工作的需要l 社区基础教育条件差l 社区缺乏其他的创收途径l 社区保障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各相关利益者代表对索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问题的根源表示同意。5. 管理目标本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遵循自然规律,与现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长江源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持一致,建立管理机构和社区

15、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管理的作用,控制和缓解本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退化,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索加地区探索出一条在青藏高原上由社区牧民参与管理,各政府部门有效协调,共同有效的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新途径。把索加地区建成青海省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并将其经验在三江源其他地区推广。2004-2006年计划开展的项目目标有:l 完善机构建设和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l 加强UYO和社区在社区创收、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l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保护区与各政府部门、各

16、政府部门以及与国内外环境保护组织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形成高效、和谐的管理氛围,畅通的资金投入渠道和技术支持。l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和保护工作条件。l 制订野生动物保护计划,合理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巡护路线,建立重要野生动物迁徙、繁殖通道,连接。l 开展生态旅游区划和规划,加强能力建设,争取在项目实施期间启动本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l 加强科学研究的投入,利用研究来指导保护工作。l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促进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发展。l 有效控制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非法活动。6. 行动计划优先开展的行动包括:l 成立索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项目办公室l 建

17、立三江源保护区通天河核心保护站索加分站l 社区监管会保护、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l 环长江源生态经济促进会(UYO)能力建设l 青海省江河源环境保护促进会(QRO)能力建设l 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能力建设l 培育社区增收创收能力l 重要野生动物繁殖迁徙通道建设和管理l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l 自然灾害研究l 索加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l 动物(牲畜)疾病控制研究l 鼠兔为害的生态防治技术研究l 野生动物迁徙环境研究l 定居和放牧方式的改变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l 关键物种和生态系统研究l 社区学校建设l 保温牛羊圈舍建设l 建立草地防火群防群治体系l 牲畜收购点建设l 社区卫生健康等l 社区灾害管理系统行动

18、计划同时包括计划的监控、评估和调整机制,以及项目时间表和预算。1 绪论1.1 编制管理计划的目的及必要性制定“索加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生计共管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区域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管理计划的制定,使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协调共进,资源得到有效管理,管理工作向法律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加强政府部门间以及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和协调,促进公众参与、社区共管,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及牧民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当地民众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以生物

19、多样性公约的精神和原则为指导。中国在1994年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省域、县域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该项工作的发展进程。索加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生计共管计划是我们在乡一级地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首次尝试,也是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对新的理念、方法的探索和发展。1.2 管理计划展望本管理计划将寻求国内外各方面的投入,使管理计划的项目逐步得以落实,推动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使更多的人投身于保护行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以增强。在管理计划的框架内有计划地实施保护项目将会明显改善保护工作的基础条件,增强保护、监管、监测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保

20、护索加地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计划的逐步落实和实施,期望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1)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共同组织可操作的国际合作项目,扩大合作领域,使一些问题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2)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部门间形成富有成效的合作和协调机制,使这一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计划,投入增;(3)使索加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4)通过公众参与、社会共管和共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3 制定管理计划的依据本管理计划的制订主要依据下面一些法律法规和资料: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

21、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青海省黄河、长江源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纲要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4 编制管理计划的原则本管理计划制订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保护第一的原则。索加地区地处长江源中心地带,生态系统保留着一定的原始性,受人类影响程度较低,生物多样性丰富并独具特色,不适宜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管理计划应最大限度地体现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原始性的主题。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分区建设的原则。应

22、根据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特点进行规划,以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目的,以保护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分区保护,分步实施。本计划必须与现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长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有效衔接。同时,兼顾当地牧民群众的利益,统筹安排保护区的其他建设项目,适度发展畜牧业及其他产业,合理永续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尽快步入有序、有效的轨道。 (3)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要坚持科学保护,注重科学研究,充分应用现有科技成果,既要满足现状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要预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做到既要满足需要,又要独具特色,又讲求实效,切合实际。(4)以人为本,提

23、倡社区和公众参与和管理原则。索加乡野生动物保护要与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项目建设要有利于当地牧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生存条件,逐步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使牧民既是保护者,又是受益者。(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注重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通过项目实施前期的外界投入,逐步改善退化的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创收途径,增强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使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1.5 新的理念1.5.1 生态完整性生态完整性(EIS)表示生态环境中的非生物组成部分、物种组成及丰富度、变化率及其支撑过程具有地区特点并得以长期保持下去的生态系统或区域。生态完整性关于具体保护区

24、中生态系统关键组成部分的描述有利于我们确定建立保护区与当地条件的适应性和了解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状况。生态完整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保护区管理计划中,必须把这种思想整合进去,以进一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为保护生态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完整性所承担的义务,把管理计划和有关生态完整性的管理行动联系在一起。1.5.2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社区参与保护区保护工作是当代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新尝试,也是自然保护的理想形式。人类的活动既是自然环境的干扰者,也是保护者。适度的干扰和有效的保护仍然可以看作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人类的过度干预、干扰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人为损害。因此,根据项目区藏族群众的习俗、信仰,因势利

25、导,加上有效的宣传教育,提升广大群众对保护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的认识,提高参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有利于保护区的保护。1.5.3 适应性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是保护区建设的核心问题,针对索加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的多元化以及气候严酷、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等特点,制定出适合这一特殊地区的适应性保护管理体制是十分重要的。强调因时而宜,因地制宜。2 索加地区概述2.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与功能区划索加地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西部,地理坐标北纬33353618,东经89209440,东邻治多县扎河、多彩二乡,南与杂多县莫云乡和格尔木市唐古拉乡相邻,西与西藏自治区安多县接壤,北与新疆若羌县、海

26、西州格尔木市、曲麻莱县相接,总面积6.47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4.5万平方公里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通天河以北的索加乡地区为曲麻莱县牧民的实际控制区。项目区为现索加乡4个村委会实际辖区,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东部边界不变,北以通天河为限,西以青藏公路为界与可可西里相隔,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该区西侧通过,区内有简易公路可通治多县城和青藏公路。乡政府所在地距治多县城260余公里,距省会西宁市约1150公里。表1 项目区所在地人口及土地面积状况人口及 %土地面积(km2)备注青海省占全国%5,181,560 0.4721,200 7.5在面积上是中国第四大省,排在新疆、西藏以及内蒙古之

27、后玉树州占青海省%268,0005197,79127.33在面积上是青海的第二大地区,屈居在海西州之后治多县占玉树州%24,647977,600 39是玉树州面积最大的县索加乡占治多县%5,3152119,854 83.4是县里面积最大的乡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2003年元月经国务院审定批准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是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有18个核心区,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项目区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其中涉及该自然保护区的通天河河源核心区的面积为0.3256平方公里,缓冲区0.4776平方公里,实验区0.2822平方公里。表2 索加乡与

2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关系 单位:万Km2名 称总面积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233.12183.92428.1882索加乡功能区%1.0854100%0.325630%0.477644%0.282226%2.2 自然、历史文化背景项目区在大约二万年左右就有被称为“玉树人”的遗迹和人类活动,一万年左右开始出现了驯养野生动物活动。距今三、四千年前出现人类盖房定居,公元一千年左右,曾经出现有人口比较集中的狩猎部落和散居河谷宽滩的游牧人。项目区在历史上属纯藏族游牧地区,游牧文化比较丰厚。公元7世纪吐蕃统一青藏高原诸部时,该区曾属吐谷浑辖区。当时的信仰是苯教。苯教的世界观是万物

29、有灵论,把山水都神化为某个超自然的神,认为寄居山水的动物也有它们的灵性,即自然崇拜。到17世纪,人们开始信仰藏传佛教四大派系之一的黄教。项目区的游牧文化除了传说、故事、赞词、拉伊及谚语,最神秘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格萨尔。格萨尔是藏族游牧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游牧文化的精华和宝典。史诗中从各种宗教的冲撞、融合到民俗风情的展现,无不表示着游牧文化的内蕴。格萨尔的主题思想贯穿苯教与佛教融合的一种本土文化,既崇拜自然,又相信轮回报应。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应邀前往京都时,曾在项目区的尕哇拉则山北扎营,当时朝拜的牧户中就有百利族人(宗举百长之一,后迁移到那曲),19世纪初,雅拉族人从黄河源头因与果洛阿什君千

30、户冲突而西迁到西恰山附近,当时族内有500多户,2500多人。1953年治多县建政时,西部牧户即雅拉族人和宗举族的部分牧户集中到县城周围建立达科、江洋滩等各国营牧场。 1966年4月从当江、夏日那科(治渠)调迁两个大队,新成立了索加公社,1970年再次从当江公社调迁久莫(红旗)公社四个生产队西迁至索加公社。现有四个牧委会、16个牧民小组,1027户,5201人。项目区在历史上属玉树部落夏季游牧的宽闲草场,人烟稀少,一年中的多数时间为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2.3自然条件2.3.1 地质地貌 项目区属长江源高平原区及唐古拉高山区的北坡。以冲积,湖积,洪积,冰水堆积和残积盐组成。境内地势高峻,滩地平均

31、海拔在4500m以上,山地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西部的西恰山主峰海拔5362m,山顶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冰川。山体相对高度不大,一般在500m左右。地形开阔,起伏平缓,呈现出低山、丘陵宽谷和山间盆地相间的地貌,属第三系的地质构成,以紫红色砾岩类砂岩,砂岩泥盐夹灰盐以及中基性火山岩,底部砾岩所组成。2.3.2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区内土壤主要有以下类型:高山草甸土:是区内主要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排水良好的山坡和宽谷地带,母质为沉积岩的风化残积、坡积、冰水沉积和冲积物。沼泽土:分布较普遍,但面积不大,在本区仅次于高山草甸土,常占据河岸、盆地、宽谷排水不畅的低湿地。该土类属隐域性水成土,其成土过程主

32、要是沼泽化过程,地表有水蚀坑。高山草原土;在本区面积很小,仅在通天河河谷阳坡、半阳坡有分布。成土母质为各类型沉积物及残积物,土壤生草过程弱,矿化度强,一般无草皮层。高山寒漠土:仅分布于高山草甸土以上的分水岭脊和古冰渍平台,间有高山裸岩和碎石。区内土壤侵蚀以冻融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侵蚀类型及其分布面积见下表。 索加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表 单位:平方公里侵蚀类型微度冻融侵蚀轻度冻融侵蚀中度冻融侵蚀强度以上风力侵蚀分布面积12892.91499.0897.4858.52.3.3 气候本区气候属典型高原气候,多风少雨。干燥寒冷,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季之别,光照充足,辐射强烈,冷季漫长。冷季89

33、个月,暖季34个月,年温低,无绝对无霜期。日照年平均2638小时,天然牧草生长期105天左右。寒冷而干燥,冷季受西风环流控制,冷季长达89个月;暖季受西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温凉湿润,但只有34个月,无绝对无霜期。水、热条件差,年均气温-4-6,最热月均温度58,平均最高气温1215,最冷月均温度-18-19,平均最低气温-23-29,0积温400800,牧草生长期仅100120天。年降水量200300mm,年湿润度0.30.5之间。本区光照条件较好,年辐射总量为669.9KJ/cm2,年日照时数27002800小时。自然灾害有雪、旱、涝、冰雹、雷电、风和病、虫、鼠等灾害。其中历史上雪灾最

34、为严重,破坏力大,范围广。1985年10月17日至19日,出现了一场罕见雪灾,降雪持续时间长达50至60小时,平地积雪厚度达110厘米。大多数野生动物死亡于茫茫雪海之中,损失巨大。冰雹、雷电发生在雨季,通常来势凶猛,对野生动物、牲畜和牧草生长有一定,有时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暴雨时常引发泥石流。风灾多出现在14月份,经常造成降温天气,使弱畜死亡率增加,草地沙化加重。鼠害危害较为严重,病虫、鼠害主要集中在牧草生长期,7至8月较严重。2.3.4 植被区内高盖度草地面积约为11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中盖度草地面积约为196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55%,低盖度草地面积约为4675

3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29%,其为裸地和水体面积。区内植被主要有以下类型:高寒草甸植被型、高寒草原植被型、高山垫状植被型、高山流石坡植被型。其中高寒草甸植被型,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主要植被类型,也是本区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类草场。本区草场面积91.6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68.87万hm2,分别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4.82%和63.77%。其中,冷季节草场13.81万hm2,实际可载畜量46.99万羊单位;暖季节草场面积55.06万hm2,实际可载畜量115万只;冷季节草场与冷季节草场的面积比为0.25:1。在草场类型组合中,高寒草甸草场57.66 万hm2,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2.95%,

36、高寒沼泽草场24.63万hm2,占26.89%,高寒干草原草场9.2万hm2,占10.05%,山地灌木草丛草场0.12万hm2,占0.10%。2.3.5 野生动植物该区是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通天河野生动物核心保护区及其缓冲区及实验区,许多地区生境一直处于自然原始状态,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多、种群大。据调查,野生动物总数量在1.6万头(只)以上,种类在约94种(兽类29种,鸟类65种)。主要的珍稀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藏野驴、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原羚、水獭、旱獭、狐狸、岩羊、盘羊、雪鸡、鸢等。2.3.6 自然景观一望无际的沼泽草场和星罗棋布的湖泊,终年不化的千年雪山,圣洁的格拉丹

37、冬,辽阔的阿青羌塘,浩荡东去的长江,狩猎部落的守护神山西恰山,有18大宗之称的江源“庐山”烟章挂,滋养成千上万匹野驴的切果阿妈(母亲泉),藏羚羊的原初栖息地巴宰滩及第拉阿滩,雅拉族人的狩护神多杰旺扎神山,有父子关系之说的尕哇拉则山和切寸那拉山等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遍布项目区。五世达赖扎营地尕哇拉则山北切果扎西青哇(吉祥泉),昆仑山口20世纪中国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青藏线不冻泉西10公里处的杰桑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索加社区民间自发建立的四个自然保护区,牙曲涌野生动物保护和宗教活动为一体的贡萨寺活动点,诗意盎然的拉伊对唱,生动的传说、故事,精彩纷呈的婚礼,原始纯朴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

38、式,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等由别具特色的游牧文化习俗而形成的人文景观相当丰富。2.3.7 水资源水资源较为丰富,冷季河水结冻或干涸,境内河流纵横,湖泊较多,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通天河为本乡与曲麻莱县的分界河,当曲河是长江南源发源于杂多县,为本乡的过境河流。境内其他主要河流有牙曲、莫曲、和君曲。均为通天河一级支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河流主要特征见下表。表3 索加地区主要河流特征表水系境内长度(Km)集水面积(Km2)高程(m)源头 出境口高差(m)比降(%)多年平均流量(m3/s)年总径流量(亿m3)莫曲137.87096.10478243903920.002827.68.7口前曲153.13546

39、.21515242798730.005710.03.15牙曲110.93055.3496343446190.00568.62.71通天河613.3455039446020.009829285.85本地区的地下水含水层类型为空隙水、裂隙水、冲积层水、坡积洪积层水,此外,部分分布有冰渍和冰水沉积层水。地下水水温、水位、水质随气象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其成因是渗入或凝结,谷地河流水面沿线均有潜水出流点。2.3.8 矿产资源治多县索加地区地质勘查工作起步晚,精度低,只做过1/100万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普查。目前发现的矿种只有石膏矿,矿点三处,即咂赤扎加、奥苟奔根和俄果夺玛石膏矿点。以上矿点规模小,交

40、通不便,近期暂难开发利用。根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矿业开发的禁入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14个缓冲区的矿业活动要受到限制,并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因此,索加地区近期不会有规模型的矿业开发活动。2.4 社会经济概况2.4.1 人口全乡有4个牧民自治委员会,16个牧民小组,牧户1019户,均为藏族,现有人口5135人,劳动力3564人,项目区为纯牧业地区,无其它副业收入。1966年该区新建立了一个乡级政权。以往只是雅拉族人和部分宗举族人游牧搬迁之地。1985年雪灾前该区牲畜总数曾达到25万头只,人均占有畜达7

41、0多头只。至上世纪末,该区牲畜总数有81022头只,其中牛20519头,羊49922只,马1664匹,山羊8917只,人均占有畜为15.6头只。该区有乡寄校一所,帐蓬小学两所,乡卫生所一个,兽医站1个,有乡村医生16位。90年代末开始在该区实施草原“四配套”工程(定居点、围栏、圈窝种草和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目前治索二期公路建设工程还未结束,各牧委会的道路建设正在进行中,但是效果甚微,道路建设没有外界的帮助,自力更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2.4.2 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本区草场面积大,牲畜较多,草场大多是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牧草,牧草质量优良,适口性好,耐放牧践踏,是良好的天然牧场。但因

42、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高寒,畜牧业生产存在许多困难,草场生产力低下,冷季节草场较为缺乏,加之气候恶劣,雪灾频繁以及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使本地畜牧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GDP,2002年乡财政收入为31.9万元。3 索加地区野生动物及其保护现状3.1索加地区野生动物现状3.1.1 生态环境现状索加乡大部地区处于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三类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的过渡地带,水热条件具有镶嵌性和综合性,草地植被生长明显好于西部高寒荒漠和北部高寒草原地带,具有野生动植物较好的分布和栖息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地处僻远,交通极为不便,地广人稀,至今尚无工业和矿业资源开发活动;自1966年建乡以来牧民定居困

43、难,牲畜增加缓慢,加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频繁的雪灾使牲畜数量大量减少,一直未对草场造成过牧。与东部地区相比,本区生态环境基本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状态。这也是该地野生动物种类多、种群大原因之一。该区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要类型的植被,其牧草生长低矮,生长期短暂,草地初级生产力较低。系统结构简单,系统内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缓慢,系统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极差,在过度放牧的压力下,极易发生植被退化。同样,在此种气候植被条件下,发育的以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为主要类型的土壤发育年轻、具粗骨性,有机质分解和积累差,土层薄,在强烈的冻融作用下,极易产生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该地区由于地处

44、偏远,环境质量监测未开展过。但项目区及其邻近地区均无污染型工业企业和资源开发活动,加之区内草地畜牧业基本上保留着传统的游牧形式,历史上人工药物灭鼠也很少开展,因此,区内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均基本保持自然本底状况。3.1.2 生态系统多样性3.1.2.1 草地生态系统 项目区主要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同时也有沼泽草甸和较少面积的高寒灌丛、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植被。植被群落的垂直分布有限。高寒草甸分布面积大,约占项目地区75%;高寒草原次之,约占项目地区12%;高寒沼泽草甸面积第三,约占项目地区9%;而灌丛草原呈零星小片分布,多分布在河谷和山地阴坡。项目区在海拔44005200米之

45、间分布着以高山嵩草、矮嵩草、线叶嵩草为主的高寒草甸草场;在海拔4400米之下是高寒草原,草原土壤比草甸土壤干,草层不明显或没有,底层是沙砾,以紫花针茅、异针茅和莎草类为优势种;在海拔42004800米之间的滩地和排水差的山坡分布着以藏嵩草为优势种的沼泽草甸;在海拔42004600米之间有山生柳、高山绣线菊为建群种的灌丛草甸草场;在海拔46005400米之间分布有冰川和岩石,这里没有任何植被覆盖。草地生态环境是大部分动物活动、取食或栖息的重要场所,主要野生动物种类有藏野驴、棕熊、藏羚、藏原羚、马鹿、白唇鹿、岩羊、野牦牛、雪豹、赤狐、和种类较多的啮齿类动物,常见有高原鼠兔、西藏鼠兔、松田鼠、喜马拉

46、雅旱獭、高原鼢鼠等。其中高原鼠兔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局部地区生境内的主要优势种群。鸟类种类丰富,猛禽类如大鵟、鵟、兀鷲、胡兀鷲、红隼等,百灵类有小沙百灵、长嘴百灵、角百灵等。3.1.2.2 湿地生态系统 项目区地势高亢,开阔平坦,河流纵横,湖泊密布,雪山连绵,古冰川地貌与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飞禽走兽镶嵌此间。境内的牙曲、莫曲、当曲、君曲等重要河流在项目区由南向北汇入通天河;由于气候寒冷,地下发育着多年冻土,构成不秀水层,每当冰雪消融之际,形成众多的沼泽和湖泊,河流低洼地带形成连片的沼泽,构成较大面积的湿地。湿地植物优势种为藏嵩草、苔草、华扁穗草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野生动物以鸟类和鱼类为主,其种

47、类也十分丰富。鸟类有黑颈鹤、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赤麻鸭、金鸻、鹮嘴鹬、红脚鹬、普通燕鸥等;鱼类有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骨唇黄河鱼、拟硬刺高原鳅、细体高原鳅、隆头高原鳅、细尾高原鳅、长鳍高原鳅、裸腹叶须鱼、小头裸裂尻鱼。3.1.2.3 荒漠生态系统高寒荒漠主要分布于区内局部干旱环境,优势植物有垫状驼绒藜等。荒漠生态系统的野生动物种类以啮齿类和有蹄类动物为多见,啮齿类有子午沙鼠、长耳跳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高原兔等。有蹄类有鹅喉羚、藏原羚、藏羚、野驴等。鸟类有沙鵖、漠鵖、白顶鵖、岩鸽、西藏毛腿沙鸡、百灵等。3.1.3 物种多样性据初步统计,项目区有种子植物50科,184属,484种。其中有灌木2种,其余均为草本植物,依次为毛茛科14属34种,龙胆科7属29种,玄参科6属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