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087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数学范文参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数学范文参考 配对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对应观念,排序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序列观念,分类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包含观念,等等。这些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而这些教育活动就最好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教育。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幼儿数学教案,欢迎查阅!幼儿数学教案1【活动思路】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

2、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难点: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活动准备】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活动过程】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2)要求幼儿将物品

3、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5、

4、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幼儿数学教案2【活动设计】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好的数概念认识,但是尝试运用不同点数方法进行数量比较的能力相对欠缺,本次数学活动以竞赛性游戏“剪刀石头布”贯穿始终,以“谁的豆豆多”为主题,通过层层递进、自主探究的不同点数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兴趣盎然的分享、演练“获胜”的不同点数方法,将以往抽象的图文学习模式转化为以自身活动为主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并获得了多种数数、比较等方面的数学概念。活动延伸部分仍是以孩子的“游戏战利品”为载体,引发幼儿更多关于不同点数方法的思考

5、,并鼓励幼儿通过以后的操作探索活动发现更多又快又正确的点数方法,为以后的经验提升奠定操作基础。【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用的数数方法对20以内的物体数量进行正确点数,并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2、在两两合作的竞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探究意识和大胆表述的能力。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20个操作盘,10筐蚕豆,磁性黑板一块。【活动过程】一、组织讨论,引出游戏。提问:你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怎么玩的?师生小结:说完剪刀石头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赢布、石头赢剪刀、布赢石头、一样的叫平局。二、数豆豆游戏,尝试运用各种数数方法计数。1、第一次游戏,交待规则:(1)游戏玩法:2人一组

6、,每组一篮豆豆,每人一个盘子。听老师说开始,就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游戏,谁赢了谁就拿一粒豆,听到结束,大家立即停止游戏,谁的豆豆多谁就是获胜者。(2)幼儿合作游戏。(3)共同进行游戏分析:数数你赢了几粒豆,比比谁的多?讲讲你的获胜方法!(4)小结:两个好朋友一起玩谁的豆豆多这个游戏的时候,要分别数数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几粒豆,谁的豆豆多,谁就获胜。2、第二次游戏,交待规则:(1)换个朋友,两人一组;谁赢了谁就从篮子里抓一把豆豆;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数数你得到了几粒豆,谁的豆豆多,谁就赢。(2)幼儿再次游戏。(3)提问分析:刚刚谁赢了,你是怎么数的?能不能用不一样的更快速的方法数一数?(4)师生共同

7、进行2个2个点数方法的巩固,并验证本次游戏两个好朋友赢得的豆豆数量。(5)小结:今天我们在“谁的豆豆多”的游戏中,既玩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我们运用了不同的快速点数的方法,在最快的时间就知道谁输谁赢。三、给予孩子游戏奖励,提升并进行经验迁移。1、引发幼儿讨论:这么多蚕豆你们想和谁分享?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够不够呢?有什么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数一数呢?2、幼儿讲述并适当演示。3、拓展迁移:孩子们说了各种不同的点数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更快更准确,大家可以回教室摆一摆、试一试,数一数,再把结果告诉老师好吗?幼儿数学教案3【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8、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活动过程】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1)分组讨论交流。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集中交流。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2、找找

9、尺的不同点。(1)分组讨论。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2)集中讨论。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3、找出尺的共同点。(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3、测量活动。(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

10、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活动延伸】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幼儿数学教案4【活动目标】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

11、趣。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活动准备】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活动过程】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2、幼儿自由参观。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1、示范演示。2、操作要求:(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三、小结与评价。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幼儿数学范文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