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100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83 大小:1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doc(2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体设计方案简述5一、概述5二、总体方案设计内容5第二章 综合布线系统11一、系统总论11二、系统特点12三、系统体系结构13四、设计方案14五、布线系统测试及验收26六、布线系统拓朴图点位示意图等29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33一、用户需求分析33二、组网方案规划35三、IP地址规划41四、路由规划43五、网络管理规划45六、网络安全规划51七、用户认证和管理规划54第四章 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系统62一、前言62二、设计原则62三、节目设计说明:62四、设计依据62五、设计技术要求:63六、设备选型63七、施工要求63八、质量保证措施64九、卫星电视节目设备拓朴图64第五章 视频

2、监控及入侵报警系统65一、工程概述65二、闭路监控意义65三、总体技术要求66四、基本条件66五、工程设计说明67六、保安监控系统设计方案69七、入侵报警系统设计方案77第六章 背景音乐系统81一、背景音乐系统概述81二、公共广播工程设计83三、客户要求87四、需求分析88五、设计方案说明89六、系统主要功能90七、所选设备介绍91第七章 “一卡通”系统99一、“一卡通”系统概述99二、门禁子系统107三、考勤子系统113四、收费管理子系统118五、电子巡更子系统126六、停车场管理子系统129第八章 同声传译系统140一、系统概述140二、需求分析140三、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41四、

3、同声传译系统的工作原理143五、系统组成及功能144六、系统的连接146七、译员室的设计147八、系统设备介绍148第九章 视讯服务系统155一、概述155二、大屏幕显示系统155三、多媒体查询系统170第十章 多媒体会议系统175一、工程概述175二、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177三、系统主要设备选型183四、系统总体方案185第十一章 楼宇自控系统198一、概述198二、需求分析198三、系统选型摘要199四、系统的优势及特点199五、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01六、设计原则202七、设计依据202八、系统监控内容203九、电梯控制212十、大楼楼宇自控系统结构213十一、系统DDC配置218十二、系

4、统软件说明219十三、节能软件221十四、报警管理221第十二章 智能化集成系统223一、系统概况223二、系统总体设计224三、XX集团新建办公楼BMS集成方案231四、楼宇管理系统(BMS)软/硬件239第十三章 机房工程245一、设计综述245二、总体布局设计245三、机房装修及照明工程247四、防雷及接地系统工程249五、网络供电系统252六、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工程(可选)260七、大厦专用电源供电系统261第十四章 数字程控交换机方案267一、概述267二、系统结构示意图267三、交换机系统269四、计费管理系统270五、IP电话的支持271六、系统功能271七、相关服务273第十五章

5、 办公自动化系统274一、概述274二设计理念276三系统特点278四功能介绍282五系统结构291第一章 总体设计方案简述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智能建筑工程项目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总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步设计在智能化设计中被忽略。这有以下原因:1.1、当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它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种,包括水、电、暖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设计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被考虑。1.2、当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

6、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设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时,有的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3、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甚至已出桩位图,设计迫在眉梢。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1.4、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重新找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招投标时产生总体方案,中标单位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上述种种情况说明在目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尚不正规,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二、总体方案设计内

7、容2.1、智能化子系统的组成2.2、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主要有以下智能化子系统。2.2.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系统并非智能化子系统,而仅是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为了便于说明也将其列为一个子系统。有的方案设计也将该系统取代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办公楼,布线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按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设备间、中心机房等几部分组成,有的工程还有各建筑单体之间的建筑群子系统。目前常用超5类布线,采用超5类的线缆和信息插座,部分工程采用6类线缆和模块呈上升趋势。垂直

8、干线采用光纤,进户线一般采用6芯单模光纤。常见1000M到建筑单体,100M到楼层或桌面。2.2.2、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内容有语音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计算机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机房设备选择虚拟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等;接入网。如果不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同走综合布线系统,则要叙述垂直管线采用通信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四芯通信线等,每楼层设置电话分线箱;管线敷设方式,垂直管线走弱电竖井,水平管线走吊顶。部分工程还有无线通信系统等。2.2.3、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语音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

9、机房主网络交换机和楼层网络交换机设置;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部分政府办公大楼要组建外网、内网,有的业务部门要组建小型局域网。2.2.4、卫星电视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该系统一般采用860MHZ双向邻频传输系统。对于住宅一般采用集中式分配分支器系统,原串接分支方式基本不用。要列出电视终端配置一览表,对主要设备厂商、品牌、产品情况作一简单介绍。2.2.5、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这是属于安全防范体系的二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需列出本工程监控点、防盗点的设置一览表,还要介绍选用主要设备的厂商、品牌、功能。目前监控一般采用硬盘录像技术。部分工程要求监控摄像与灯光照明联动。2.2.6

10、、公共广播系统一般该系统与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兼容,要说明与消防紧急系统的切换方式。扬声器设置如不完全相同则要作补充,部分场所要增设音量调节开关。如无消防紧急广播系统的工程则要配置扬声器,对主要设备厂商、品牌、产品作一简单介绍。2.2.7、“一卡通”系统“一卡通”系统在本方案中主要涉及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巡更系统、消费(售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2.2.8、同声传译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具有多功能、高音质、传送数据保密、工作运行可靠等特点,同声传译系统可以对会议的过程实施全面的控制。采用先进的数字音频技术,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音质和幅度都不会衰减,即该同声传译数字会议网络无干扰、失真、串音等,使每

11、一个参会代表都可以听到稳定、纯正的会议声音。2.2.9、视讯服务系统视讯服务系统在本方案中主要指大屏幕显示系统和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公建项目的办公、商场等一般设置上述二系统,该系统设置于门厅、大堂等公共场所,对公众起广告、引导功能。大屏幕显示装置附近需设置小控制室,留足电源功率,一般1平方米面积1KW左右。方案中要对设施功能作一简单介绍。2.2.10、多媒体会议系统一般办公楼具有各种规模、各种用途的会议室、报告厅均需设置该系统。由于建设单位要求档次不同,投资不同,选用会议系统内容也不同。主要有会议扩声、投影、摄象系统,会议视频系统,还有会议表决系统、发言系统及多语种同声传译系统等。要根据

12、不同建筑,不同会议室(报告厅)作不同描述。主要要有系统功能、产品性能等介绍。2.2.1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2.2.12、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型楼宇管理系统(BMS)的目的是集成楼宇中各种子系统,

13、把它们统一在单一的操作平台上进行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旨在让楼宇中各种弱电系统(ELV)的操作更为简易,更有效率。它提供了一个中央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同时它会协调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连锁动作及相互合作关系。BMS系统集成能力的高低和决策分析功能已成为衡量楼宇自动化管理水平的依据。2.2.13、机房工程机房工程的建设包括多项系统工程,如装修工程、电脑网络系统、电话语音系统、供电及不间断电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机房防雷及接地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协调配合有赖于在方案设计时进行综合考虑。2.2.14、程控交换系统程控数字交换与数字传输相结合,可以构成综合业

14、务数字网,不仅实现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的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因此,它已成为当代电话交换的主要制式。2.2.15、办公自动化系统现代化的办公环境要求有一套高效、快速、可靠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我们的这一要求提供了可靠的支持。2.2.16、其它系统根据不同建筑物,尚有综合楼宇对讲系统,POS系统等。均要逐一对系统功能、配置、主要设备产品性能作一简单介绍。2.3、其它总体方案中还要涉及各智能化子系统机房设置,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接地等内容。2.3.1、机

15、房设置介绍本工程中共有几个机房,其名称、主要功能、设置场所等。一般工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及电话总机房;BAS中央控制室、消控监控中心(含广播室)、有线电视机房、卫星电视机房等。2.3.2、管线敷设介绍主要智能化子系统的垂直管线与水平管线的敷设路由,及建筑物外部进线的方位及敷设方式。2.3.3、电源提出对各个弱电机房的电源要求,如双回路末端切换,配置UPS不间断电源装置等。一般除电视机房外,其它弱电机房均需采用双回路供电,计算机网络中心及电话总机房,消控监控中心等要配置UPS电源。2.3.4、防雷智能化系统防雷包含两部分,一是其电源防雷,二是信息系统防雷。分别配置电源避雷器和信号避雷器。2.3

16、.5、接地接地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弱电机房的接地,采用一根不小于25mm2的铜芯导线(或电缆)作为专用接地线;二是弱电竖井(兼楼层设备间)接地干线的设置,一般采用-254铜排。二者均要设置接地端子箱。第二章 综合布线系统一、系统总论综合布线系统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全称“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亦称结构化布线系统(SCS)。它是随着现代化通信需求的不断发展、对布线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推出的从整体角度来考虑的一种标准布线系统。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

17、通信网络连接。它包含着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线路(网络线路、电话局线路)间的民用电缆及相关的设备连接措施。布线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作为信息产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楼宇自动化系统(BA);2)通信自动化系统(CA);3)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4)计算机网络系统(CN);随着Internet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各单位也都在针对自己的楼宇特点,进行综合布线,以适应新的需要。搞智能化大厦、智能化小区已成为新世纪的开发热点。理想的布

18、线系统表现为:支持语音应用、数据传输、影像影视,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型的应用。由于综合型的语音和数据传输的网络布线系统选用的线材、传输介质是多样的(屏蔽、非屏蔽双绞线、光缆等),一般单位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布线结构和线材。我们的方案将从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思路、产品选型及结构特点,采用了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二、系统特点综合性系统综合布线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传输介质,交叉连接,适配器,插头插座和支撑硬件, 这些组成产品己作彻底的测试,能保证最佳的传送性能。开放的系统体系综合布线是为了支持现有及新改进的国际和工业标准而

19、设,能支持任意的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先进的互连结构通过为组成智能大厦的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的规划和管理,能提供全部必要的互连,包括工厂、旅馆、机场、教育机构、停车场以及传统办公楼和工业客户。模块化的设计综合布线所有的接插硬件都是积木式的模块化的标准件,方便使用和扩充。灵活性使用高品质的线缆和高品质的连接组件使任意信息插座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管理的简易性使用标准的代码管理和标签管理,当安装需要调整时能确保效率,简易性和低费用。扩充的方便性使用模块化的设计,令系统需要扩充时更加方便。多厂商的支持CommScope的综合布线系统己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为国际性的标准所接受,众多厂家在设计和制

20、造他们的设备和系统时,都遵从了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开放性结构,使更多的厂商能够把自己及他人设备应用于这一系统中。三、系统体系结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是这六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布线系统。结构如下图:我们在设计方案中采用CommScope的布线系统,该系统解决方案用优异的六类信道为应用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通道。以下会就CommScope的布线系统做出介绍,并从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思路、产品选型及结构特

21、点。四、设计方案4.1、设计概况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它带来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方式。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工作及生活的效率得以提高,网络技术的迅猛普及最终将使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及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综合布线系统的支持。同时随着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日渐普及,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合布线是网络间互连及实现智能控制的第一步。综合考虑现在的高档办公楼集散控制系统以及将来的更加数字化的趋势就会发现,一个开放灵活的、能满足现在及未来需要的集成布线系统是系统集成及办

22、公楼管理的迫切需要。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办公楼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其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办公楼未来的运行费用。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应作为支持各种系统应用的基础而得到广泛的重视。XX集团新建办公楼的建设适应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办公楼的设计为高度智能化建筑,集成了保安监控系统、网络通信系统、门禁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等多种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而它们的建设及运行必须建立在一个构造完整的、灵活性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综合布线系统之上。本方案将针对本办公楼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结构,从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结构设计,到工程施工的具体步骤要求及测试验收过程、售后服务支持保证等,均进行系统完整介

23、绍。我们的设计将以甲方的需求为依据,根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多年来在综合布线领域从事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争取将一个系统地、全面地、能保证各种系统应用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奉献给XX集团新建办公楼的建设。XX集团新建办公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理念是运用综合布线系统为将来实现办公楼的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布线具体可以支持语音应用、数据传输、影像影视,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型的应用。 4.2、需求分析XX集团新建办公楼智能化工程用户需求分析是依据该大楼智能化系统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在办公楼智能化的设计建设中,按照创造一流的办公环境、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将计算机网络、门禁系统、保安监控与

24、防盗、会议电视、以及有线电话、公共广播等多项系统工程进行系统集成,而这些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涵盖了当今时代对现代化楼宇所赋予的大部分内容,完全能满足办公楼现在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使用需求。在办公楼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中,所有系统的良好运行均须以其布线做基础。布线可比喻为一个系统的神经网络,一个系统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布线对系统的指令进行快速、无失误地传输。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系统的、全面的、并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保证办公楼智能化系统良好运行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我们为XX集团新建办公楼所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语音系统、闭路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

25、的统一布线。布线系统将采用结构化布线方式,按工作区、水平、垂直和管理设备间、总设备间的布线方式,根据各个系统的布线要求,统一选择线缆型号规格及统一安排线缆的敷设槽管及入出结点,以便尽量避免各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和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XX集团新建办公楼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大楼所有智能化系统应用的基础,而一旦安装敷设投入使用则不能更换,因此前期设计、产品选型必须做全面考虑论证,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及满足今后发展变化的要求。4.3、设计依据及范围本方案根据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和国际及国内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标准包括:设计依据: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2)建筑与建

26、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89:97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G5004-94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BGJ116-88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7)IEEE 802.3 (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8)EIA/TIA568、EIA/TIA、TSB-36/40、TSB-67(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9)ESO/IEC、JTCI/SC25/WG3(国际标准组织)10)ANSI、FDDI/TPDDI 100Mbps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会)11)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12)中国建筑电气

27、设计规范13)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1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范围:XX集团新建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工程包括了多项内容,各系统的布线应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便施工中能够协调进行。针对各系统的工程特点,我公司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电脑网络布线系统; 电话语音布线系统; 保安监控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 “一卡通”系统 同声传译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视讯服务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 机房建设 程控交换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4.4、设计原则实用性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的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通信标

28、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提供足够的裕量,确保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及监控等各种信息的传输,并且能够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若干年布线系统可靠使用。可靠性传统的布线方式,由于各个应用系统互不兼容,因而在一个建筑物中往往不能有多种布线方案。因此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能要由所选用的布线可靠性及利用容错设计来决定。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器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匀,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各应用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

29、用,提高了备用冗余。灵活性尽可能采用数据与语音可互换管理模式,使任意信息节点能够连接电话、计算机、终端、监视器、报警器等不同类型的设备,语音部分采用语音跳线架和数据配线架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信息点更换只做相应的跳线即可。开放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支持总线型、星型、环型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终端设备(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等)插入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了。模块化除固定于建筑物内的线缆外

30、,其它所有布线系统接插件都应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便使用、管理和扩充。可扩充性在该布线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大对数电缆、光纤及超五类线等设备都做了相应的冗余,便于将来进行设备扩充。经济性布线系统应能做到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维护费用低,总体投资达到最少。可用 “一条线”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集成通信。4.5、设计说明设计思路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网络体系结构基本确定,布线系统的结构才能确定,网络采用什么体系结构,采用何种传输介质都将对布线系统的设计造成影响。同样,综合布线系统星型或树形的拓扑结构也使得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为星型或树型。在XX集团新建办公楼智能化

31、项目中,主配线间设在三楼机房,另又设十4个分配线间,从而将各个楼层的信息点接入我们的系统之中。4.6、网络拓扑结构设计1)结构说明办公楼电脑网络系统拓扑结构设计是根据其建筑结构特点而进行的。整栋楼地面以上23层,地下一层,为办公楼布局结构。整个网络系统设计采用两级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所说的两级星型是指采用光缆的一级星型主干网络和采用非屏蔽六类系统的二级水平星型网络。整个网络类型可概括为:两级星型结构及光纤加铜缆形式。2)网络结构设计分析采用两级星型的、主干光缆加水平铜缆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目的,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办公楼建筑的结构特点,使从机房跳线柜到各楼层信息点的布线超过了综合布线允许

32、的90米链路敷设距离,因此必须采用楼层管理间的形式对布线线缆进行分段管理,即所谓的垂直、水平两级布线管理结构,使线缆的传输距离得以延长,信号损失能够进行中继放大,保证了系统传输的可靠进行。采用光缆做主干可避免大量使用铜缆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采用铜缆做主干无法满足大容量、高传输数率的网络系统对主干的传输要求。即使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六类铜缆布线系统,其传输信号的带宽也只能达到300Mhz、信息位传输率低于4.8Gbps。随着今后电脑系统升级加快、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大型软件、图文图像传输的日益普及,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必将不断提高。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电脑及网络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布线

33、系统却因其安装和材质的局限性而无法跟上网络设备的更新步伐,结果变成了瓶颈而阻碍系统的发展。而采用光纤做主干则具有许多优点,它的宽阔带宽和可进一步开发的特性是任何铜缆所无法替代的。同时使用光缆做主干线缆,使线缆敷设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即降低了安装及维护成本,也可满足网络系统今后不断变化的要求。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办公楼网络构架设计上采用两级星型网络结构及光纤加铜缆形式,是充分考虑了办公楼的网络系统建设实际情况,即能满足现在运行的需要,又能保证今后网络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节约了布线成本,方便了今后的运行维护,因此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网络拓扑方案,建议采纳实施。具体分布如下所述:确定设备

34、间位置、规模。根据信息点分布情况,计算机主机房位于办公楼三层。又参照其他应用的布线系统设计这样做可以使信息点集中到分配线间,可以方便对网络设备和配线设备的管理,也可以使信息点更好地利用网络设备,以免造成设备的浪费。具体各配线间所管理的楼层见系统图。确网定水平主干类型。络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所以我们采用成熟、流行、先进的100Mbps到桌面的传输速率的网络设计,足可以满足现在及以后的需求。我们在水平主干的线缆的选择上采用了六类4对UTP线缆及六类RJ45插座模块,整个水平线缆提供100MHz以上的带宽,配合10/100M以太网交换机,完全可以满足传输的需求。确定垂直主干类型。根据目前通讯的需求,数

35、据主干采用12芯室内多模光纤,多模光纤频带较宽,传输容量较大,目前采用的62.5/125m多模光纤,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时,最大距离可以到2km,传输千兆位数据量时最大距离可达数百米,完全满足办公楼的布线系统对主干布线距离要求,所以采用多模光纤及百兆以太网交换机完全可以满足主干传输百兆的需求。确定分配线间的位置。垂直主干都通过弱电竖井作为干缆的布放通道,所设立的分配线间也考虑设在相应各楼层弱电竖井中。分配线间的管理机柜放置在这里,其中安放网络设备和布线设备。配线柜的选择:由于网络设备多为19”标准设备,为了便于维护管理,在各楼层管理间及设备间的机房内我们选择19英寸立式配线柜,铜缆配线

36、架的选择:为方便进行数据点的跳接,连接水平线缆至配线间采用模块化的数据配线架。光缆配线架的选择:为了适合19”标准机柜,我们在设备间和分配线间采用12口机架抽拉式光纤配线架。4.7、设备选型说明信息点的插座模块、水平干缆均选择CommScope的六类产品;根据日后安装需要,采用双孔墙上型面板、也根据需要采用地板插座。且均暗装于墙、柱、或地面;数据干缆选择CommScope12芯多模光纤62.5/125m;数据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六类24口模块式配线架,垂直主干的光纤连接采用光纤配线架;4.8、综合布线子系统设计根据综合布线的设计原则以及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于工作区信息的设计,我们按照每工位3

37、个数据(内外网各1个,加一个备份)2个语音(内外线各1个)进行设计。信息点统计本次工程六类信息点数5419个,语音信息点数3854个。4.8.1、工作区子系统(1)工作区子系统及涉及器件: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在进行终端设备和I/O连接时,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并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有限距离调制解调器能为终端与其它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的转换信号。有限距离调制解调器不需要内部的保护线路,但一般的调制解调器都有内部的保护线路。此面板为英制

38、86型面板,带语音/数据标识条,带弹簧门以防尘。六类模块,配合面板使用,此模块为标准的RJ-45接口,兼容RJ-11接口,用于接插计算机网络线或电话线。(2)水平线缆与信息出口的连接:解决方案:在办公楼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中,工作区电脑信息点的设置按房间的数量及房间使用功能设置信息点,此外,对于房间人员数量未定的客房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线路预留,放线到每间房,预埋底盒并放线到位,但不做模块而使用芒板封闭,便于今后新增信息点的安装。此举即增加了电脑网络系统的灵活性,为今后人员的增加及变动做布线预留,又能在网络系统建设之初减少投资成本。4.8.2、水平子系统设计(1)水平子系统及涉及器件水平布线子系统

39、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水平布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SYSTIMAX SCS将上述的电缆数限制为4对或25对UTP(非屏蔽双绞线),它们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需要某些带宽应用时,可以采用光缆。水平布线子系统一端端接于信息插座上,另一端端接在干线接线间或设备机房的管理配线架上。(2)水平干缆需求:水平线缆的用量按下式计算:水平线缆平均长度=(max距离min距离)21.1端接容限(铜缆6m,光纤10米)可布线缆数/箱=最大可订购长度水平线缆平均长度线缆箱数=信息点数(可布线

40、缆数/箱)(3)水平线缆布线方式可采用吊顶内布线法,由通信电缆井内配线架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到房间外走廊吊顶内,用金属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对于机房,可以采用高架地板布线法,在高架地板下敷设金属线槽,再通过金属管引至各信息点,此方法布线灵活,易于安装;线缆路由走向建议:信息点线缆走向可以通过墙上暗管到距地30cm处。墙上信息点处需在墙内预埋合适管径的管道,并在出线口处预埋固定暗盒。4.8.3、干线子系统设计(1)干线子系统及涉及器件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馈电线)电缆的路由。通常由垂直大对数铜缆或光缆组成,它的一端端接于设备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通常端接在

41、楼层接线间的各个管理分配线架上。本设计中采用12芯多模光缆作为数据主干,连接设备间MDF和各分配线架。(2)干缆用量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垂直线缆长度(单位:米)=(距MDF层数层高电缆井至MDF距离端接容限(光纤10m,双绞线6m)(每层需要根数)(3)垂直线缆布线方式电缆井方法:垂直干线通过电缆竖井布设,在竖井中安装垂直桥架,将线缆和光缆放在桥架内。这种方法灵活,美观,占用面积小。4.8.4、管理子系统设计(1)管理子系统及涉及器件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你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

42、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通过卡接或插接式跳线,交叉连接允许你将端接在配线架一端的通信线路与端接于另一端配线架上的线路相连。插入线为重新安排线路提供一种简易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互连完成交叉连接的相同目的,只是使用带插头的跳线、插座和适配器。互连和交连适用于光缆。光缆交叉连接要求使用光缆跳线在两端都有光接头的光缆跳线。本系统中:六类24口模块式配线架连接数据水平电缆;楼层分配线架(IDF)安装在各楼层弱电竖井内的19”机柜内,并尽量靠近进线口。机柜的规格根据实际配线设备及网络设备的容量确定采用0.7m或2m的机柜。根据楼层信息点数量多少确定一层或者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

43、配线间内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土、通风良好、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应符合有关消防规范、配置有关消防系统。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W。配线室不应小于2.5x2平方米。4.8.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1)设备间子系统及涉及器件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跳线电缆、适配器组成,它把中央主配线架与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通常该子系统设计与网络具体应用有关,相对独立于通用的结构布线系统。六类24口模块式配线架连接数据水平电缆;600A2机柜式光纤配线架支持数据传输;(2)设备间设计建议数据所用光纤总配线架为19”光纤配线架,安装在19”机柜内。所连各

44、信息点的配线架也采用六类24口模块式配线架,设备间机柜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入线口。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适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设备间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设备间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对外网络接口室温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尘措施设备间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设备,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平方米使用防火门,门宽至少为高2.1m宽0.9m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载重量不小于500kg/每平方米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每个电源

45、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W。标记规则所有的模块插座、面板和配线架管理系统模块都有标记。标记符号表明不同特性的应用及物理位置。标记:NNF - NNN P3F-023说明:NN 表示楼层的位置,如:第3层表示为“03”。F表示楼层,如:03层表示为“03F”NNN表示插座的序号,如:第03层楼层23号插座表示为“03F-023”。五、布线系统测试及验收布线系统的完工,为保证网络能健康运行,确认布线系统的质量,必须提交完整的布线系统专项测试报告。必须提交每条水平布线(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插座)和超五类主干布线(配线间至配线间的连接)完整的链路测试结果。所有线缆链路测试数据应包括可全面验证链路性能的足够

46、资料。5.1、布线工程的验证与认证测试从工程的角度可将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分为两类: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验证测试一般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边施工边测试,以保证所完成的每一个连接的正确性;认证测试是指对布线系统依照标准进行逐项检测,以确定布线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包括连接性能测试和电气性能测试。(1)典型布线故障网络电缆故障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可以将网络电缆故障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故障,一类是电气特性故障。连接故障多是由于施工的工艺或对网络电缆的意外损伤所造成的,如接线错误、短路、开路等;而电气特性故障则是电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电气特性因素,除材料本身的质量外,包括施工过程中电缆的过度弯曲、电缆捆绑太紧、过力拉伸和过度靠近干扰源等。(2)确保施工质量根据调查,网络中发生的故障有50甚至70以上是由与电缆有关的故障造成的,网络中将电缆故障具体定位是比较困难而且是很浪费时间的,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那些电缆安装在墙内、吊顶上及地板下,要保证正确的安装是很重要的。在业界一种“随装随测”的新技术,既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测试工具,每完成一个点就测试该点的连通性,包括接线图、通断性及电缆长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