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303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程 序 文 件文件编号: 2014-PM01版 本:第一版批 准:审 核:编 制: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 实施日期:2014年7月18日 颁布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1第1页 共2页主题:目录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目 录目 录3批 准5修订页61保证公正性措施程序72保密程序83文件控制程序94分包控制程序145外部支持和供应品控制程序166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177服务客户及申诉、投诉处理程序188内部审核程序209不符合工作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2310记录控制程序2711检测用计算机、软件控制程序2812管理评审程序2913人员

2、培训管理程序3214安全作业管理程序3415设施控制和环境保护程序3716开展新工作及检测方法管理程序39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4318允许偏离控制程序4419数据控制程序462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47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1第2页 共2页主题:目录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21期间核查程序5022量值溯源程序5123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5224抽样及样品管理程序5425结果质量控制程序5526结果报告管理程序57 程序文件编号: 2014-PM01-0.2第1页 共1页主题:批准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批 准本公司依据质量

3、手册(第一版 第0次修订)编制程序文件(第一版 第0次修订)。本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本公司的一切质量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以实现公司“科学、公正、准确、诚信”的质量方针。本程序文件自2014年7月18日起实施。经理: 二一四年七月八日 程序文件编号: 2014-PM01-0.3第1页 共1页主题:修订页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序号对应的章、节、条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备注: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1第1页 共1页主题:保证公正性措施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1保证公正性措施程序1.1目的为保证本公司不受任何不良

4、的行政干扰和外界影响,保证检测工作的技术能力、公正性、独立性、判断和运行诚实性不会降低。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工作环节及全体工作人员。1.3职责1.3.1本公司经理负责保证检测工作公正性规定及相关政策。1.3.2质量负责人负责保证公正性的监督检查工作;1.3.3 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性。1.4工作程序1.4.1 公司经理公开发表书面声明,抵制来自行政、商业、财务等方面的不良影响。1.4.2 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公正性的活动。1.4.3 在质量体系控制下,检测人员严格按程序从事检测工作确保公正性、准确性。1.4.4 对检测结果判定的唯一依据是

5、各项技术标准;对所有的客户均提供同等的服务;按保密程序为客户保守秘密。1.4.5 检测任务由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下达,项目负责人凭项目任务书进行检测工作。1.4.6 检测过程发生差错时,应立即上报,采取适当纠正活动,进而采取纠正措施。检查方式一般通过内部审核、审定、工程回访及客户投诉。1.5 引用文件和质量记录1保密程序( 2014-PM01-02)2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2014-PM01-07)3不符合工作的纠正、预防及改进程序( 2014-PM01-09)4项目(设计)任务书( 2014-PM01-16-JL07)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2第1页 共1页主题:保密程序第一

6、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2保密程序2.1目的加强本公司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保护公司各有关数据、资料和专有权,以及委托人的技术秘密和专有权,使商业秘密得到保护。2.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及委托人的有关技术数据、资料、专利及商业秘密的保密和保护工作。2.3职责2.3.1 公司所有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数据处理编写报告过程中应遵守保密原则。2.3.2 计算机操作人员在进行数据微机传输过程中应遵守保密原则。2.3.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检查保密工作执行情况,以及对失密人追究责任,提出处理意见。2.4工作程序2.4.1 全公司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公司保密工作制度。2.4.2 经常向

7、全公司工作人员尤其是新上岗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加强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制度,严守保密纪律,防止发生泄密接触。2.4.3 原始检测记录不得向外单位人员出示。未发检测报告前不得向外透露检测数据、检测结果等有关内容,特殊情况需经公司经理、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书面同意后方可向委托人报告结果;所有原始检测记录和报告必须妥善保管,为委托人保密。2.4.4 本公司重要技术资料未经公司经理、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同意不得向外提供或私自转借。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严禁向其它单位和个人提供。2.4.5 当委托人要求用电话、传真或其它手段传递检测结果时,需经授权签字人书面同意后方可传递。2.4.6 严格管理微机,各

8、种软件由专人保管。禁止在设备专用微机上操作与业务无关的软件。2.4.7 当检测内容有分包时,应与分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分包方不得泄露试验机密;所得结果必须全部交到我公司不得外传;严禁分包方将试验结果提供给他人。2.5引用文件和质量记录1文件控制程序( 2014-PM01-03)2记录控制程序( 2014-PM01-10)3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2014-PM01-25)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3第1页 共5页主题:文件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3文件控制程序3.1目的确保在用文件和资料为最新版本或现行有效,并保证受控文件的安全性。3.2适用范围适用

9、于本公司所有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与管理。3.3 职责3.3.1 质量负责人组织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审核、更改、控制。3.3.2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性文件批准。3.3.3 公司经理负责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3.3.4 综合办公室设资料管理员,负责本公司文件资料的发放、登记、监督、回收和处理及外来文件的收发、控制和管理。3.3.5 各部门负责各自的专用文件、技术文件及资料的控制和管理。3.3.6 本程序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对正确执行本程序负直接责任。3.4工作程序3.4.1 文件和资料的分类及控制要求3.4.1.1 文件和资料的分类a. 质量手册;b. 程序性文件及规章制度;c. 作业指导书

10、,包括各种检测方法和实施细则。d. 各类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报告补充、更正报告;e. 各类检测报告原始记录;f. 公司对外收发的文件及各类工作、培训计划及工作总结等。3.4.1.2 文件和资料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非受控文件只进行编号,受控文件加盖“受控”印章并注明发放序号。3.4.2 文件的标识及编号3.4.2.1 文件的标识3.4.2.1.1 对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及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采用文件名称、编号、分发号、修改状态和加盖“受控”印章作有效性标识。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3第2页 共5页主题:文件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3.4.2.

11、1.2 对检测报告及其它技术性的作业文件(设计书、任务书、施工方案等)用文件名称、审批时间、责任人签字和公司印章作有效性标识。3.4.2.1.3 对来自顾客的有关文件和图纸,质量活动中采用或引用的外来文件(包括供方的文件)采用文件名称、供文单位、文件处理单、收文台帐作有效性标识。3.4.2.2 文件的编号3.4.2.2.1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号a. 质量手册编号 20XXQMXXX.X章节号质量手册及版本号发布年号 b. 程序文件编号 20XXPMXXXX章号程序文件及版本号发布年号 c. 作业指导书编号 20XXZYXXXX章节号作业指导书及版本号发布年号 d. 质量记录表编号 程序文件文件编

12、号: 2014-PM01-03第3页 共5页主题:文件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 20XXPMXXXXJLXX记录及序号相关程序章序号程序文件及版本号 发布年号 e. 相关技术文件编号 20XXXG(JS)XX 序号 相关(技术)文件 发布年号 3.4.2.2.2 检测报告的编号检测报告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连续。DHJ20XX-XXX-XX 项目的报告序号 项目序号年度编号 检测项目3.4.2.2.3公司红头文件编号济东汇检20XX第XX号文件 文件序号 年度编号3.4.2.2.4 其它文件编号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不重新编号,仍用原代号。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

13、-PM01-03第4页 共5页主题:文件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外来文件和资料,原来有编号的不再重新编号,没有编号的按3.4.2.2.1e规定编号。3.5文件的编写3.5.1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并组织汇编第三层次有关文件。3.5.2 各室负责编写与本室相关的技术文件,包括仪器设备维护和操作规程、检验细则等。各室负责设计有关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整理和保管有关技术资料等。3.5.3 其它文件和资料由公司经理委托或指定人员编写和收集。3.6文件和资料的审核、批准和发布3.6.1 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公司经理批准发布;3.6.2 第

14、三层次文件有关技术方面的文件由技术管理层相关成员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文件由各室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3.6.3 其它文件和资料由技术负责人委托授权审核,公司经理批准发布。3.7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回收和销毁3.7.1 综合办资料管理员负责建立受控文件和资料一览表,负责发放资料批准后的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及其它文件和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和资料发放登记薄。3.7.2 文件发放前,综合办资料管理员负责在受控文件的封面上加盖“受控”字样印章。3.7.3 各种质量记录表格经审核后,由综合办负责印制、编号和管理。3.7.4 发放文件和资料时必须由接收人在文件资料发放/回收记录表上

15、签字;综合办负责收回作废文件,并由回收人在文件资料发放/回收记录表上签字。3.7.5 综合办回收的作废文件和资料统一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存档或因故留存的作废文件和资料必须在其封面加盖“作废”印章,并注明作废日期。3.7.6 综合办建立文件和资料借阅登记簿,并建立所辖文件目录或一览表。3.8文件和资料的更改3.8.1 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更改分为手写更改和换页更改两种。(1)手写更改仅限于更改内容不大的情况,更改时,应根据管理者指令在需更改处用杠改方式进行更改,用横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改的内容,并加盖更改者签章和日期。(2)换页更改需将更改页加入文件并把作废页取出收回。3.8.2 应在修订页

16、或附页上注明更改人、更改日期、审批人、修订条款等。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3第5页 共5页主题:文件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3.8.3文件和资料的更改申请提出后,须经原审核、批准人同意或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由原编写人进行更改;若其他人审批,须获得原审批和编写时所依据的资料。再由使用部门或个人实施更改。3.8.4换页更改时,收回的作废页由综合办统一处理。3.9文件和资料的换版3.9.1质量体系文件出现下述情况时须换版:a.编制体系文件的依据发生了重大修改;b.检测对象发生了重大改变;c.质量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d.一次性修改文字超过原文的1/4;3

17、.9.2外来文件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由质量负责人搜集,每季度末检索一次,及时更换有效版本。3.10文件和资料的借阅借阅人填写文件资料查阅/借阅登记表后方可借阅;借阅人应在指定日期内归还。3.11引用文件和质量记录1受控文件资料清单( 2014-PM01-03-JL01)2文件资料更改审批表( 2014-PM01-03-JL02)3文件资料更改通知单( 2014-PM01-03-JL03)4文件资料销毁记录表( 2014-PM01-03-JL04)5外来文件登记表( 2014-PM01-03-JL05)6文件资料发放/回收记录表( 2014-PM01-03-JL06)7文件资料查阅/借阅登记表

18、( 2014-PM01-03-JL07)8文件资料移交记录表( 2014-PM01-03-JL08)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4第1页 共2页主题:分包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4分包控制程序4.1目的为保证分包检测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分包工作质量,对检测分包方进行评审,选择合格的分包方,对分包方进行控制,规范分包检测活动,制定本程序。4.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测分包的控制,包括:(1)分包合同的签订;(2)对分包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能力的审核;(3)分包检测的实施;(4)对分包工作的保密要求。4.3职责4.3.1公司经理授权检测室负责人签订分包合同;

19、4.3.2检测室负责人组织对分包实验室进行考查、选择和工作质量考核工作;组织实施分包检测活动;4.3.3各检测室负责征求客户意见并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建立合格分包方名册。4.4工作程序4.4.1分包任务的确定在征得委托方书面同意后,各检测室根据承检任务情况提出拟分包的对象或项目(仅限仪器设备为使用频率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提名分包方,并填写分包申请表,经公司经理批准。4.4.2分包方的选择4.4.2.1分包方的管理体系应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资质认定并取得证书,对这类分包按如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评审:(1)对分包方的能力进行现场调查;(2)用标准对象评价

20、其检验结果;(3)分析其检测的历史情况和信誉,包括获得认证、认可的情况。4.4.2.2评审结束后提出评审意见,并填写分包方能力评价表,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列入合格分包方名册。分包方的选择、评审等有关资料由资料管理员负责保管。4.4.2.3分包时应从合格分包方名册中选择分包方,一般应按以下原则选择: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4第2页 共2页主题:分包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1)先本系统,后外系统;(2)经济上更合理;(3)通讯手段更齐全;(4)以往分包任务完成的绩效。4.4.2.4不定期对分包方进行评审,对绩效差的分包方,应从合格分包方名册中除去

21、。4.4.3分包协议4.4.3.1对每项分包的检测工作,本公司都应当与分包方签订分包协议,内容至少应包括:(1)分包检测任务及其质量要求;(2)检测方法及完成时间;(3)双方的职责和义务;(4)检测结果的接收和拒收标准(必要时可以规定由本公司人员对分包检测工作进行连续监督)。4.4.3.2分包协议由公司经理审定批准后生效。4.4.4分包检验结果的验收4.4.4.1各检测室有关人员应按以下内容对分包任务的各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1)分包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分包协议规定的要求;(2)分包检验结果是否由分包方授权签字人签名;(3)必要时查阅分包方的检测过程记录,或对分包方的检验结果进行验证。4.4.4.

22、2保存分包任务的各项检验结果的验收记录,作为评价分包方质量保证能力的依据之一。4.5引用文件及质量记录1保密程序( 2014-PM01-02)2保证公正性措施程序( 2014-PM01-01)3分包申请表( 2014-PM01-04-JL01)4分包方能力评价表( 2014-PM01-04-JL02)5合格分包方名册( 2014-PM01-04-JL03)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5第1页 共1页主题:外部支持和供应品控制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5外部支持和供应品控制程序5.1目的为保证长期稳定的符合要求的外部提供的服务和供应,以确保本公司的检测质量

23、。5.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涉及的外部提供的服务和供应管理。5.3职责5.3.1技术管理层负责对设备检定/校准服务单位调查选择,负责对所需材料合格供方的评定和选择,技术负责人、检测室、综合办和设备管理员负责相关采购。5.3.2检测室、综合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提出所需外部服务和供应的计划,并负责与检测质量及办公设备有关的技术指标的检查验证。5.4工作程序5.4.1技术管理层根据平时使用情况及其他渠道的信息,经分析初步确定技术先进、质量管理好、可靠的生产厂家或公司作为供应商。5.4.2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上述企业进行调查,通过情况介绍、现场调查座谈、函访等形式,了解生产厂家的管理状况、技术力量、工艺

24、设备、产品质量、检测措施、企业信誉、包装运输、供应能力等,符合本公司检测要求的,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单;已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可直接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但要求其提供ISO9000系列证书或其他质量认证证书复印件。5.4.3各室根据需要提出购置计划,列清:品名、规格、数量、厂家等,经公司经理审批后购买。5.4.4一般情况下,未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生产厂家的产品不得采购使用;特殊情况下需采购未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产品,则应根据有关标准或规定验收方法同相关室进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5.4.5外部支持服务(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应选择国家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机构或其授权的单位

25、及通过CNAL认可的相关实验室,并搜集保存相关的资质材料。5.4.6以上所有质量资料均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5.5引用文件与质量记录1合格供方能力评价表( 2014-PM01-05-JL01)2服务和供应品合格供方名册( 2014-PM01-05-JL02)3仪器设备/材料购置申请表( 2014-PM01-05-JL03)4服务和供应品验收记录( 2014-PM01-05-JL04)5物品验收和领用记录表( 2014-PM01-05-JL05)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6第1页 共1页主题: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6要求、标书和

26、合同评审程序6.1目的规定客户要求、标书、合同评审的要求和规则,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维护本公司的利益。6.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前对要求、标书及合同进行评审。6.3职责6.3.1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各室负责人负责与客户的接洽工作。6.3.2各相关部门人员协助评审合同。6.4工作程序6.4.1检测合同内容包括:a.明确客户的要求;b.本单位的能力与资源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c.明确使用的检测方法;d.就客户的要求与合同之间的差异与客户达成一致;e.检测时间、交付时间、费用等相关事宜,并符合合同法的规定。6.4.2经理、技术负责或质量负责人对合同草案进行评审,加以分类。a.若受理

27、业务为常规简单任务,则由检测室负责人与客户签订正式委托书。b.若受理业务为新的、复杂的和重大的任务,则由经理组织质量负责人、检测室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对该合同草案的法律问题、技术问题、成本核算、完成时间进行分析、评价,形成书面评审记录。与客户洽谈、达成一致后,由经理与客户签订正式委托书。6.4.3合同签订后,检测室立即按合同条款组织实施。客户要求与合同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检测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6.4.4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任何偏离合同的情况,由检测室通知客户。若客户或本公司发现合同需要修改,则双方应按照上述步骤对合同重新洽谈,并重新评审。将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以防止工作差错或造

28、成损失。修改合同造成损失由责任方承担。6.4.5综合办公室将所有合同评审中的记录整理归档。6.5引用文件及质量记录1 标书/合同评审会签表( 2014-PM01-06-JL01)2 标书/合同台帐( 2014-PM01-06-JL02)3 信息收集表( 2014-PM01-06-JL03)及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7第1页 共2页主题:服务客户及申诉、投诉处理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7服务客户及申诉、投诉处理程序7.1目的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密切与客户的关系,以及完善质量体系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及时对投诉作出处理,并根据客户反馈

29、的意见改进本公司的质量。7.2适用范围适用于服务客户及客户对公司的检测结果或其它工作质量有异议而向本公司提出投诉的处理。7.3职责7.3.1综合办公室负责客户的归口管理,接受客户投诉。7.3.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处理投诉。7.4工作程序7.4.1综合办负责客户的接待,明确客户的需求,确定满足客户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7.4.2综合办对所有的客户均应记录、并建立客户档案,收集客户的要求与意见,可以电话、信函等方式,详细记录客户信息反馈表。7.4.3检测活动偏离合同内容,应及时通知客户,并做好记录;若需修改合同,应重新进行评审。7.4.4本公司要注意与客户保持技术方面的良好沟通,当客户需要获得建议

30、和指导时,应根据结果作出意见和解释。7.4.5客户提供的技术文件等资料,应确保安全保密。7.4.6当客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向本公司提出书面或口头等形式投诉;综合办受理投诉后转交质量负责人。7.4.7质量负责人接到投诉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客户投诉的内容和异议的理由,检查检测全过程,提出复核意见。7.4.8通过复核,认为投诉理由不成立时,由综合办通知或复函申诉人,并说明情况。7.4.9通过复核,认为投诉理由成立,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原报告进行检查;查清质量事故的原因,做出正确检测结论;收回作废原报告,重新签发报告。7.4.10如因本公司工作失误造成差错,视情节轻重对责任者进行处理。

31、7.4.11投诉人对投诉处理情况仍持异议,可协商向其它已经取得认证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复验。7.4.12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7.4.13若投诉与本公司质量体系有关,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按质量体系审核程序对相关要素进行审核检查,予以纠正。投诉的处理结论由质量负责人在受理投诉约定时间内,向投诉人当面或复函说明。因本公司过失造成客户损失与其协商解决,必要时给予必要赔偿,直到客户满意。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7第2页 共2页主题:服务客户及申诉、投诉处理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7.4.1

32、0为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采取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和走访客户等形式征询客户意见和建议。7.4.11有关检测工作质量投诉处理的全部资料均作为技术档案。7.5引用文件与质量记录1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2014-PM-01-06)2 内部审核程序( 2014-PM-01-08)3 不符合工作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 2014-PM-01-09)4申诉和投诉登记表( 2014-PM01-07-JL01)5申诉和投诉受理、调查和处理记录表( 2014-PM01-07-JL02)6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2014-PM01-07-JL03)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8第2页 共3

33、页主题:内部审核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8内部审核程序8.1目的确保质量活动和相应结果符合计划安排及这些安排能按时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目标,以证实其运行能持续地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8.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所有区域和要素的内部审核。8.3职责8.3.1公司经理审批“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审核活动。8.3.2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主持审核活动,组织实施,提交审核报告。8.3.3内审员在质量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内审工作,收集并分析与被审核的质量体系有关的足以对其下结论的证据,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8.3.4受审核方(

34、1)按审核实施计划通知本部门有关人员做好内审准备。(2)向审核小组提供审核需要的所有资料。(3)根据审核报告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8.4工作程序8.4.1提出审核计划:8.4.1.1 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质量体系全部要素进行内部审核。8.4.1.2每次审核计划都应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方法、依据、范围、内容、人员构成和日程安排。8.4.1.3审核计划经公司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有关人员执行。8.4.2 审核准备:8.4.2.1由内审员和质量负责人组成审核小组,质量负责人任组长,必要时邀请技术管理层成员参加,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工作。8.4.2.2审核小组

35、讨论实施方案并明确分工。8.4.2.3内审员按分工阅读有关文件,编制内部审核计划表和做好内部审核检查表。8.4.2.4审核组长提前通知被审核部门做好准备。8.4.3 审核实施:8.4.3.1审核组长召开首次会议,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审核组长宣读审核计划。8.4.3.2现场审核a. 听取受审核部门介绍;b. 查阅有关文件记录;c. 与受审核部门人员面谈;d. 询问有关问题;e. 现场检查;f. 不符合项的现场确认。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8第2页 共3页主题:内部审核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8.4.3.3审核结束,由审核组长召集有关受审核

36、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8.4.4检查、观察和收集证据8.4.4.1受审核部门必须协助内审员工作,为顺利实施内部审核提供方便。8.4.4.2内审员应认真填写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8.4.4.3内审员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须由被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并提出纠正措施。8.4.5审核报告8.4.5.1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组织内审员编写内部审核报告。8.4.5.2审核报告一般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审核中发现的问题。8.4.5.3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签署,并由公司经理批准后,分发相关人员。8.4.6纠正措施8.4.6.1当审核发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有问题时,应立

37、即采取纠正措施,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所有客户。8.4.6.2对于容易改正的问题,可在审核小组的监督下现场改正。8.4.6.3 对于严重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公司经理,公司经理责令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经公司经理审查认为可行后批准执行。8.4.7纠正措施的跟踪8.4.7.1 受审核部门按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提出的不合格项,制定改进、纠正措施,明确完成的方式、人员和期限。8.4.7.2 受审核部门落实纠正措施后,由内审员进行跟踪检查并记录。8.4.7.3 质量负责人督促纠正措施的执行,并将所有文件报告公司经理。8.4.8 所有记录由综合办归档。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8第

38、3页 共3页主题:内部审核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8.5引用文件和质量记录1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 2014-PM01-10)2内部审核计划表( 2014-PM01-08-JL01)3内部审核检查表( 2014-PM01-08-JL02)4内部审核报告( 2014-PM01-08-JL03)5需要整改的不符合项汇总表( 2014-PM01-08-JL04)6会议签到表( 2014-PM01-08-JL05)7会议记录表( 2014-PM01-08-JL06)8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2014-PM01-09-JL01)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9第1

39、页 共4页主题:不符合工作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9不符合工作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9.1目的为保证在质量体系运行和技术工作中出现不符合项时能及时得到纠正及采取预防措施并得到持续改进。9.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项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对不符合工作的识别及处理、纠正、预防、持续改进工作的实施。9.3职责9.3.1项目负责人负责识别和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日常工作中的不符合工作,并采取改进措施。9.3.2内审员负责在内审工作中发现和报告不符合工作项。9.3.3综合办负责与客户及有关单位联系反馈意见。9.3.4对不符合检测工作负有责任的部门和人员实施纠正

40、及改进。9.3.5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分别负责纠正、预防及改进技术方面和质量体系运行方面的不符合工作。9.4工作程序9.4.1不符合工作的识别(1)识别不符合工作和质量体系的偏离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确认:a. 分析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b.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c. 管理评审;d. 客户的反馈和投诉;e. 对员工的观察;f. 其他方面。(2)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项目小组调查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根本原因:a. 客户要求;b. 人员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责任心不强;c. 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仪器设备不配套;d. 材料、配件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e. 选用的方法标准不适合,过程控制不当,

41、操作不符合要求等;f. 设施和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9.4.2不符合工作的处理9.4.2.1本公司任何人在质量体系运行和技术工作的各种场合、各种环节中发现不符合项时,均应及时反映至相关部门负责人。 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2014-PM01-09第2页 共4页主题:不符合工作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第一版 第0次修改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1)项目负责人在检测工作中发现有不符合工作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暂停检测,扣发报告等应急补救措施,以避免差错扩大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并立即向分管的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汇报。(2)审核人在各项检查时发现数据的准确性有疑问时,需立即反映给技术负责人。

42、(3)内审员在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中发现问题时应立即进行控制,提出纠正要求,并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4)对于已发出的检测报告,如出现矛盾或错误时,由技术负责人通知综合办及时通知客户。具体执行结果报告管理程序。(5)技术负责人在接到上述问题的汇报后,立即组织各责任部门查明事情的具体情况,提出纠正措施要求。9.4.2.2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该不符合工作造成的后果予以评估,并形成书面处理意见,由综合办具体实施。9.4.2.3当不符合工作性质严重,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时,技术负责人决定停止检测工作,并由检测室通知客户。9.4.2.4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纠正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9.4.3纠正措施(1)技

43、术管理层根据找出的根本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和计划,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序和风险大小相适应,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并由质量负责人负责实施。(2)质量负责人按批准的纠正措施计划组织实施,确保纠正措施如期进行,当遇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完成时,有关部门要向质量负责人提出申请,经质量负责人确认后按改进计划实施。(3)将纠正措施活动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4)技术负责人纠正措施实施后,组织检测室、综合办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确认纠正措施有效,则批准恢复正常工作,若无效则由授权签字人重新提出纠正措施。9.4.4预防措施9.4.4.1预防措施的制定(1)各相关室负责收集本部门人员对检测工作的改进意见,交技术管理层。(2)技术管理层对客户反馈意见加以分析整理,并予以记录。(3)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技术管理层对所收集的技术活动信息和管理活动信息研究、讨论、筛选,开展对潜在不合格因素的分析,可着重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a.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