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544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项目概述为加大地籍图形的利用,建立一套真实、可靠、现势性强、多用途的临沂大学数字化地形图,根据临沂市国土资源局的设想,在原有地籍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测和补测,测绘和编辑成数字地形图,从而为临沂大学的规划、建设、管理及社会各界提供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结合临沂大学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1.1测区概况临沂大学位于XXX山丘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741-11818,北纬3437-3506。南接XX省XX市,北连XX和XX市XX区,西靠XX市,东邻XX市XX区和XX县。全县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8公里,总面积 1800.87 平方公里。全县辖

2、13个建制镇7个乡,117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达118万人。XX县地处XX低山丘陵南缘,海拔高程40米至580米。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XX县境内交通便利,京沪高速公路穿过XX境内,206国道公路横穿东西。县城座落在东泇河畔,碧水环绕,绿地如茵,景色秀丽。XX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XX县是中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兰陵被称为“天下第一酒都”。XX还有着光辉的革命史,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铁、铜、石膏、石英砂、大理石、石灰岩等20余种,其中有10多种已被大面积开发利用。XX县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盛产大蒜、牛磅、

3、金针茹、日本大根等。XX县内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众多。本次1:500地形图修测的区域为XX县的主城区及各建制镇,修测的底图为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于2007年通过全野外数据采集方式测绘的地籍图,总面积约60.75 km2,其中城区部分约43 km2,建制镇部分约17.75 km2。1.2 项目内容1、测区范围:XX县原城区及建制镇地籍调查的范围。2、工作目的:建立一套真实、可靠、现实性强、多用途的XX县数字化地形图。3、工作内容:、城区在已有D级、E级GPS控制网基础上采用实时动态GPS(RTK)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工作。建制镇在已有D级、E级GPS控制网基础上布设一级GPS控制

4、网及图根控制测量;、在发生变化的区域按地形图测量要求进行补测;、未发生变化的区域对地籍图上缺少的地形要素进行修测;、根据地形图要求进行编辑处理形成标准分幅地形图。、缩编1:1000、1:2000、1:5000地形图。1.3 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1、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于2007年完成的D级、E级GPS控制点及共用点位的四等水准点,其平面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830,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精度可靠。其中城区部分已存在同期布设的一级GPS控制点。经实地踏勘、检测,各点位标志保存完好、精度可靠,可以作为平面控制及高程起算依据。2、

5、地形图资料测区内有2007年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通过全野外数字化采集方式获得的1:500比例尺地籍图,并于2008年通过专家验收,拟采用本资料作为本次地形修测的原始地形图。测区内有XX县1:5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可作为本次技术设计的基础资料。1.4 作业依据1、国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以下简称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以下简称GPS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国家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以下简称GPS

6、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以下简称数字测图规程;、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 14268-200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写、XX县国土资源局审批的XX县1:500地形图修测技术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XX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1:500地形图入库前内业

7、要求; 2、基本要求、平面基准: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高斯正形投影;、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0.5米;、图幅规格为50cm50cm。、地形图基本精度要求: 1:500比例尺地形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单位:m 地区分类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高程精度要求(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0.250.200.17m困难地区、隐蔽地区0.3750.301.5 作业流程技术资料、图件准备接受任务现场踏勘资料提交、验收、汇总、归档外业巡视编写技术总结、检查报告修测变化地形施测图根点变化地形与原图套合不合格不合格编辑成图外业自检、互检、内业整

8、理提交公司检查准备修测底图组建项目部、明确岗位人员及其职责、仪器工具检校技术设计书编写、审批281.6工期及项目进度安排1、工期根据测区面积和工期要求,山东正元公司于2010年9月底完成该项目全部工作并通过XX县及临沂市国土资源局的检查验收。2、作业进度计划各工序的工期尽量按照进度安排执行,必要时可作适当调整,工作结束后按设计要求整理相关资料并及时上交,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项目详细内容4月(旬)5月(旬)6月(旬)7月(旬)8月(旬)9月(旬)上中下上上上中下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前期准备资料准备,编写设计书外业巡视野外踏勘确认控制起算点点位保存情况控制测量施测一级GPS控制点及图根点地形

9、图修测修测变化地形与原图套合编辑出图数据建库修测套合后地形图数据入库资料整理编写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成果整理。3、项目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及人员投入一览表序号项目内容投入设备人员1地籍图巡视全站仪6台, 绘图仪1台。6人2一级GPS控制测量GPS接收机4台;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工程用车1辆。4人3图根控制测量GPS-RTK接收机2台;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工程用车1辆。4人3地形图修补测全站仪6台:2级全站仪2台,5级全站仪4台,计算机6台;绘图仪1台;打印机1台。12人4地形图数据入库计算机4台。4人5成果整理计算机2台。2人项目部投入的仪器均经过山东省计量科学院的鉴定,并在有效期内。1.

10、7地形图与地籍图的区别地形图是反映相应地面上的地物和地面高低起伏的地貌相关位置关系, 地籍图主要表示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和完整的地籍要素如: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地理名称和土地权利人名称等;地籍测量与基础地形测绘有着明显不同,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

11、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地形测量因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除建立数据库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3精度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再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

12、全可以保证。4应用软件目前我省进行的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工作,所用工作软件基本上为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系统。1.8 地籍图修补测为地形图的作业流程1、地籍图巡视检查: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变化区域,补量部分可丈量的地形要素和地形名称等注记的外业调查;2、一级GPS控制测量:采用GPS技术进行一级GPS控制测量;3、图根控制测量:在发生变化区域采用GPS-RTK技术施测图根控制;在GPS信号不好的区域采用图根导线的方法测量图根点,4、地形图修补测:按地形图测量要求对发生变化区域进行补测,在未发生变化区域进行修测,将地籍图面少的地形要素进行完善;5、图形编辑与资料处理:首先删除数字地籍

13、中的地籍要素,对修补测的地形要素进行叠加后按地形图测量要求进行编辑处理和绘制等高线,然后进行分幅图编辑及其他资料整理;2、地形图修补测2.1控制测量一、一级GPS控制测量1、一级GPS点的布设一级GPS控制点主要沿镇区内道路和测区外围布设,相邻点间距离在500米左右,应保证每一点至少有一个相邻点与之通视。各网中GPS控制点平均距离为400600米,各镇区布设的一级GPS控制网应联测不少于3个D、E级GPS控制点。各镇一级GPS控制网布设图见附图。2、一级GPS点的埋设与编号一级GPS点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志,位于硬化地面(水泥、沥清)上的点位,采用长20cm、直径2cm的钢钉打入地面作为标志;位

14、于软质地面上的点位,采用埋设预制混凝土标石,标石的规格为12(顶)20(底)60(高)cm,中心标志为刻有“”直径为1.2cm的钢筋标志。一级GPS标石示意图一级GPS点的编号采用各镇名称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加顺序号编排,如:南桥镇(NQ01),长城镇(CC01)。点位设置好后,应做详细的点之记,并在点位附近的明显地物上(如电杆、墙角、地面等)用红油漆标注点号,以利查找使用。3、一级GPS数据采集与处理(1)、使用的接收机及其标称精度GPS数据采集采用4台南方S82型GPS接收机,静态相对定位模式,其标称精度为:静态基线: (5 mm +1ppm)高 程: (10 mm +2ppm)(2)、观测作

15、业及精度要求见下表: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时段长度( min)数据采样间隔(S)1551.64515GPS观测时应按观测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关机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较差不得大于3mm,取中数记入观测手簿。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将当天采集的GPS数据全部通讯至同一目录下,利用南方公司随机商用软件进行基线解算。(3)、基线解算的检验首先利用公式= 计算一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式中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取a=10mm;b比例误差系数, 取b=1010-6;d相邻点间的距离(Km)。、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9.0ppm;同步环环线全长相对

16、闭合差不应大于15.0ppm。、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Wx2 Wy2 Wz2独立环的全长闭合差应满足:W2式中 W环闭合差,W;n独立环中的边数。、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ds2。4.GPS网平差处理检验GPS网平差计算采用南方公司GPS NETWORK ADJUSTMENT软件,该软件分两部分,一部分为WGS-84坐标系三维无约束平差;一部分为地方坐标系的约束平差。 GPS网在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3 VY3 VZ3 GPS网在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dVX2 dVY2 dVZ2符合以上要求

17、,并且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时,说明一级GPS控制网是合格的。二、水准测量1、水准网的布设水准网的布设按照四等水准网的布设要求,以各建制镇的C、D级GPS点为起算点,联结各建制镇地面上所有的一级GPS点构成水准网。水准测量依据规范相应要求进行。2、水准网的观测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要求进行观测,拟采用苏一光水准仪,精度属DS3型,配合区格式木质标尺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当水准路线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采用单程测量,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水准测量的各项观测限差要求见下表: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

18、差红黑面读数差红黑面高差之差路线高差闭合差100m3m10m3mm5mm20 mm3、 水准网的平差计算水准网的平差计算采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开发的地面控制测量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科傻系统。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应小于10mm。三、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布设的基本要求图根点测量主要采用GPS实时动态(RTK)测量方法,在GPS信号不好的区域采用图根导线的方法测量图根点,在D、E级GPS点的基础上加密,以满足地形补测需要,且每一修测处布设应不少于3个点,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碎部点数据采集的地方。2、图根点标志图根点一般设

19、临时标志,适当埋设固定点。水泥或沥青路面上的点位可用长10cm、直径10mm的钢钉作为固定点位,为便于寻找,应以钢钉顶面为中心,用红油漆在地面上画一直径约8cm的方框,并在旁边注记其点号;位于软质地面的点位应采用长30cm4 cm4 cm的木桩为标记,并在木桩中心钉一小钢钉,作为临时图根点,并在周围建筑物、独立物上注记其点号及距离(点之记)。3、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采用各独立测区以4位数字顺序编号。4、采用GPS实时动态(RTK)进行图根测量1、GPS实时动态(RTK)的外业施测图根控制点在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完成,由于测区范围跨度较大,地形发生变化需设站补测地段零散、不连贯,故图根点的测量

20、主要采用GPSRTK的方法进行。GPSRTK测量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在已知坐标的基准站上架设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改正数和基准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跟踪采集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在系统内按差分技术进行实时处理,计算给出所在点厘米级定位结果。RTK作业具有操作方便、精确、灵活高效等特点。基准站在已知控制点、流动站在图根点上架设仪器时,均要求采用三角架及基座精确整平对中。(1)外业观测精度使用一套南方S82型 GPS RTK 系统进行观测,该仪器的标称精度:水平 (1cm+1ppm) 高程 (2cm +1ppm) (2)技术指标

21、 有效观测卫星数5颗 卫星高度角15 平面精度5.0 cm 高程精度5.0 cm PDOP6 (3)外业观测由于测区范围较大(测区面积约60.75 Km2),且需布设图根控制点来进行修补测的地段比较分散,再加上采用常规RTK作业时,以基准站为中心,流动站作业半径一般不超过5公里,最大不超过8公里的特点,故应将整个测区分为几个小区域进行作业。首先在已知高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为保证电台发射信号覆盖面较广,基准站通常架设在楼顶上或相对视野比较开阔的控制点上,以确保GPS卫星信号接收环境良好,避免建筑物硬遮挡、多路径、漫反射及电磁信号等干扰。在开始图根点观测前先对已知等级控制点进行点校正,以求出W

22、GS84到城市坐标系转换参数。校正时平面校正点数量不少于3个,高程校正点数量不少于4个;校正点水平最大残差不大于5cm,垂直最大残差不大于5m。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新建或打开工程项目,正确设置好参数后,输入要架设基准站的已知点坐标,架好基准站,连接上电台和手簿,通过手簿设置好基准站,启动基准站,并确保电台能正常发射信号。 断开手簿和基准站接收机的连接,将其与流动站接收机连接起来,并设置流动站,直至初始化成功出现点固定解的值。 继续保持手簿与流动站接收机的连接,输入其余3个已知点坐标并依次采集其WGS84坐标,求解WGS84坐标系统与测区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 校正完参数,再检查已知坐标

23、点无误后,便可进行图根点观测。 图根点观测时,流动站设置三脚架,严格对中整平,天线高准确量读至毫米,两次观测时间为三分钟。 RTK成果的可靠性还取决于数据链传输质量、流动站的观测环境等因素。要求RTK检测已知点时,平面位置差值应5,高程差值应5。下列三种情况均需进行已知点检测:A、开始RTK流动站作业之前 B、更换基准站时 C、更换转换参数时 每天外业完成后,及时下载观测数据,检查无误后,存盘作为原始数据。2)、同一基站同一点的两次测量交差要求 同一基站同一点的两次测量交差平面2,高程5,取两次成果的平均值做为最终成果,行成图根控制点成果表。四、图根导线测量1、图根导线观测对于难以进行RTK作

24、业的地区,允许在高级控制点、RTK点的基础上,以附合线路、结点网等方式布设图根导线。以RTK点作为起算边时,RTK点间距应150 m,布设二级图根。应根据实地情况确定图根导线的线路,不允许以无定向导线方式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 回 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测角中 误差 ()DJ2DJ6一级1.212012181/5000二级0.77011/3000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支导线首站要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要进行对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

25、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不低于一级图根导线的点上,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距离进行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两次)补充测站点,边长不应超过定向边长的2倍。利用支导线和极坐标方式测量的图根点数量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20%。图根点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方法,每条边观测l测回,每测回内读数两次。2、图根高程测量图根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直接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式进行。采用水准测量方式时,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对图根水准的相关要求;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式时,应符合表2.3的规定。图根导线记录可采用PDA电子手簿或PC

26、-E500袖珍电子计算机作为记录器,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记录方式。表2.3 光电测距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中丝法测回数垂直角较差、指标差较差()对向观测高差、单向两次高差较差(m)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对向1单向2250.4S0.2Hc40注: S为斜距(km),Hc为基本等高距(m);D为水平距离(km);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距离和高差应取至毫米。图根点的各种计算和最终成果均取至0.001m,图根点的观测手簿及计算过程应整理提交。2.2 地形图修测基本要求和原则1、基本要求、保持1:500基

27、本地形图的现势性;、按现行的规范和图式的有关规定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和地形测量工作;、严格执行数字测图规程数据标准要求;、对成果分层、分色、符号及线型的具体要求,执行XX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1:500地形图入库前内业要求;、所有图内符号制作必须有属性,不允许随意制作。2、地形图的修测原则、对已拆迁地区和道路改造完成路段进行重测。、对新建小区内建、构筑物主体已封顶和小区内道路已形成的进行补测。、修测中发现原图上有明显错误(即超过2倍中误差的粗差)地物予以纠正。在修测过程中,如发现与原图重合不一致时,在确认新测无误的情况下,在误差范围内的做技术处理,超出误差的将原图重测。、对于原图遗漏的各种地物进行补

28、测。2.3 地形图的修测方法1、在外业查图之前,按照数字测图规程的要求,内业对X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2007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整理与修改,使之完全符合有关要求。并将底图作严格接边处理,包括地物接边、属性接边并打印成纸图,提供外业查图。2、修测前对照原图实地全面巡视踏勘(也可采用新完成的正射影像图内业进行对照,查找变化区域,外业修测),各外业组要选派工作认真、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组长(2人一组)进行底图普查,要做到不漏每个死角、不放过图中的每个地物,对未成形的建筑中地物可采用丈量的方式处理,但要保证周边地物的相对位置位置关系正确;对植被、房屋结构等与实地不相符的地方应加以改正,在查

29、图的过程中还要完成精度检核(特别是邻街地物),为制定修测计划提供依据,确定修测方案。3、按照规定,本次工程地形图修测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式,在D、E级GPS点和加密图根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解析点并用仪器的内存记录坐标和高程数据。4、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及定向检查,以确保定向的准确,在定向以及第三个方向检查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5、地形图测量时,个别隐蔽地物或通视不好的地物采用量距交会等方法在测图系统下编绘成图,并加以检核条件以保证精度。6、地形要素测量用全站仪测量,测距应不大于相邻图根点距离为宜。7、地形图的地物、地形表示严格按照规范的

30、测量要求和图式及设计书的表示方法进行测量和注记。8、外业采集的数据经过内业编辑后,须对所有的地物等进行野外巡视检查,丢漏的必须补上,作好各组之间、各图幅之间的接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9、实测的同时还要进行调绘,变化了的道路、河流、单位、小区、行政村名称要更改,新的名称要调注。10、由于地形图图式修改,老图上某些符号及注记不符合现行图式时,在修测的同时应进行全面的编辑。11、修测中如发现原地形图数据中已有地物、地貌、注记、分层有明显错误或粗差时,应进行纠正。12、修测后应将修测情况做出记录,并绘制修测略图,以便检查时利用。2.4 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

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等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应按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执行,在表示方法和取舍上注意下述规定。1、测量控制点基础地形图上应准确表示所有高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2、居民地和垣栅1)、居民地

32、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逐个表示,并注记建筑结构和层数;房屋按实际层数注记,不同层次、不同高度的房屋需分别独立表示。有地下室的房屋按图式4.3.1b表示,人字形房顶、水箱和顶层层高在2.2 m以下的房屋均不计层数。有些楼房上部的前后部分层数不一致,当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的长度均大于3 m时应分别注记层数,若其中有小于3 m的,则可合并到主楼。临时性房屋可舍去,集镇街道两侧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正规的停车棚图上大于20mm2的,用棚房符号表示。3)、建筑物和围

33、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4)、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6)、图上宽度大于1mm的室外楼梯应表示。除较大单位房屋入口处的台阶表示外,居民住宅房基前的台阶不表示。正规的垃圾楼、垃圾台应表示。7)、居民地内图上大于4cm2的水泥地应表示,并加注“水泥”。单位、小区和公园内的材质不表示。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图上应准确表示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

34、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1)、凡依比例尺的烟囱、水塔、纪念碑、塑像、宝塔、微波传递塔等独立地物,按其着地位置范围的几何图形中心,即为此地物的中心点,在其中标注的符号仅起说明作用。不依比例尺表示时,地物中心点与符号定位点在图上必须一致。2)、当抽水泵站的房屋图上尺寸小于符号时,房屋不绘,只绘符号,其他类推。3)、散坟应表示。公墓或大面积的墓地用地类界表示范围,中间配置符号,不注坟数。有名称的墓地要加注名称,位于山上公墓地的阶梯路按图式4.4.16要求表示。4)、固定的宣传橱窗与大型宣传、广告牌用图式4.3109a表示,注意此符号按真方向表示

35、。高度在4m以上,有方位意义的独杆广告牌用图式4.3109b表示表示,杆的定位点为圆几何中心,符号规格为:圆直径1.0mm,高3.0mm,符号上部矩形为3.0mm1.0mm。5)、路灯、旗杆、塑像等应测绘。6)、季节性打谷场可不表示。8)、应注意测注文物古迹,挂牌名木古树应表示。4、交通及附属设施1)、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河流的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2)、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3)、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国道、省道应注出线路编号

36、,如G104等,可不注公路技术等级代码;高速公路、城区内的主次干道注出道路名称,如西外环路等。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等,应分别以水泥、沥、砾、石、砖、渣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用点线分开。单位、小区和公园的内部道路不加注材质。4)、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应表示。5)、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

37、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中央分割带可不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割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等绘出。7)、跨河或谷地等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8)、路标等应准确表示。5、管线及附属设施永久性的电力管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均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线杆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线检修井应测

38、绘表示,可适当取舍,同时小区楼前楼后及单位内部的的检修井可不表示。6、水系及附属设施河流、水库、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河流、水库、池塘、沟渠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边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池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不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7、境界所有境界线均不表示。8、地貌和土质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

39、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土堆、坑穴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不采用注记比高的方式表示相对高差。坡面较宽时用范围线(点线)表示出坡脚线。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9、植被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园地、耕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

40、,符号配置不能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对于其它耕地、园地等,则配置相应的符号。10、注记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包括市镇的街、巷、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11、地形图上各种要素的配合表示1)、当两个地物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达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表示,不采用缩小符号尺寸的方式。线状符号相距很近时,可移位或共线描绘。比如: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可不留间隔。铁路

41、、公路的路基线与斜坡、陡坎的上沿线重合或图上间距不足0.3时,按斜坡、陡坎符号绘出,省略路基线,详见图式附录B。2)、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不能采用中断其它地物符号的方式,但应注意不影响判读。3)、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4)、应注意避免注记压盖地物符号情况。当必须压盖时,应避免压盖遮断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被压盖的线划符号等不能修剪。5)、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流、坡坎线等)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等高线、架空管线、电力线的连线等)重合时,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

42、出。6)、等高线中断规定:等高线遇到双线河、渠、湖泊、塘;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等均应中断;遇到电杆、独立地物符号时,稍微移位等高线的局部位置;遇到高程注记、文字注记时调整注记位置;遇到植被符号时可移位符号或删除被压盖的符号(在不影响正确判读的情况下);允许采用计曲线上的等高线注记压盖等高线的情况,即等高线遇到等高线注记不断开。7)、要注意梯田坎与等高线的配合与交接。12、高程注记点1)、图上的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因测区地势平坦,高程注记点间距可为20m。2)、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3)、建成区

43、内高程注记点应测注在街道中心线、道路交叉中心、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4)、高程注记点上的高程值应与其真实高程数值一致。5)、高程注记优先选择注在点的右方,其次选择注在左方。13、地形测量时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无法进入的厂区、部队等单位或个别居民院落,可只测出其外廓,在其范围线内加上“据测”等文字说明。凡不属于军队或保密单位的,还应加注单位名称;属于军队的加注“军”字;属于保密单位的不注名称;属于居民院落的,只注记“据测”即可。考虑到全野外数据采集机助制图方法的特点,在进行地形测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有方位的独立地物,应测定两个点的坐标,取两点的中点作为独

44、立地物的中心位置,并以两点的连线确定符号的方位。2)、任何依比例的矩形形状地物,只要测出三个角点的坐标,第四个点的坐标可由程序计算。3)、房屋的附属建筑(如台阶、门廓、阳台等)和房屋轮廓线的交点可不实际测量,按垂线法计算出交点的坐标。4)、依比例表示的双线地物,如道路、沟渠、河流等,测定两侧边线特征点的坐标,按规定的线型连线表示。5)、圆状地物应在圆周上测定均匀分布的三个点的坐标。较小的圆形可测定对径方向的两个点的坐标,由计算机绘出图形。6)、圆弧线一般应测定起点、终点和大致中间的一点。连接直线的较短圆弧(如道路转弯处的小圆弧段)可只测两个切点的坐标,圆弧的绘制由程序自动处理。7)、陡坎、梯田坎、斜坡,应量出比高或测定坡顶及坡脚线的高程。2.5 地形图的图形编辑图形编辑是在外业采集数据以后,将仪器内存或电子手簿中的数据通讯到计算机,存放原始观测文件和TXT文件,然后用在编辑系统软件展点,内业人员按外业编绘的观测草图进行编辑、注记、整饰并输出,供外业组巡视核对,再修改编辑成符合数字测图规程的数据成果图。一、图形文件生成与编辑本次数字地形图的数据格式为SUV格式,统一采用中地公司MAPSUV数字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