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589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宝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的期限景区规划定为10年(20122021)。分为两个期, 20122016年为近期,20172021年为中期。二、规划的任务 1、划定天宝山风景区特色旅游项目区域的布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内容。2、分析天宝山旅游客源市场,确立天宝山的主题形象。3、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目标。4、重点规划野生动物园、休闲观光农渔业、野生兰草园、汉代文化区。三、发展的目标1、规划建设伏牛山独特的野生动物观光园。2、规划建设河南休闲观光农渔业示范区。3、建立国内最大的野生兰草观光保护区。4、发展成为西峡独具特色、对陕西省、河南省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生态风景区。四、规划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

2、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2003年);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2003年);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 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2005年);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2005年);河南省旅游发

3、展总体规划(2005年);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西峡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暂行办法(2008年);西峡县志(1986-2000);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河南省政府2007年);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国家旅游局、农业部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2009年)。五、规划的原则(一)科学规划原则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景区旅游规划将严格按照旅游业自身特有规律进行。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其次,将严格遵循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4、;再次,将严格依照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理念,本规划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遵循“保护为上,开发其次”的理念。(三)市场导向原则在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竞争力的情况下,注重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及景区项目的前瞻性预见,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为出发点,把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作为规划的基础。力争平衡好景区发展中的供需矛盾,与西峡周边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使景区保持长足发展势头。(四)人本开发原则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旅游者为本,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旅游者,因此在旅游开发

5、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旅游者因素;二是以当地居民为本,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景区居民的利益,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争取给当地人带来经济利益、改善环境、增加就业。争取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支持和对旅游者的友好态度,为景区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资源特色与市场相结合原则旅游开发不仅仅要考虑到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特色,还要考虑到周边旅游区的竞争和合作,尽量避免开发与周边同质的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野生动物园、野生兰草园、民俗文化、乡村休闲农业的开发,以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六)低碳建设及经营理念低碳消费的理念将融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生产经营及消费将融入低碳的理念。因此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及

6、经营首先以低碳理念为先导。(七)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第二章 规划区概况一、位置与范围规划区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南麓。其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西峡县双龙镇石槽村,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是北纬332360332556,东径11131201113345之间。是一个以石槽村行政区划为中心的东西长、南北短的区域。二、历史文化天宝山位于西峡县东北20公里的伏牛山南脉腹地,历史曾对西峡县有较多记载:春秋后期为楚之析邑,西魏期间改为中乡县,隋文帝改中乡县为内乡县,元初县城改名峡口镇,设巡检司,1948年5月县境解放,从内乡分出建立西峡县,这说明

7、天宝山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位于规划区内的天宝寨据历史记载是东汉光武的大将冯异在此练兵修建的,山寨延伸的将军岭地理位置独特重要,是贯通秦楚的重要商道和军事要道,楚商秦货经马帮穿行而过,1945年抗战时期国军在将军岭、天宝寨与日军激战数日,现有将军庙遗址及碑文。三、用地现状目前,规划区内荒坡、林地、耕地总面积为75000亩。其中可耕地1300亩,山坡、荒坡72270亩,林地26000亩。四、社会经济条件(一)居民及经济情况规划区核心地带属西峡县双龙镇石槽村所辖范围,总面积50平方公里。有村民组7个(割七沟、马庄、李家庄、大柳树、小石槽、石槽口、刘五沟),农户220户,人口896人。人均耕地1.5亩地

8、,多分为谷地、梯田、山岗薄地。村民居住分散,以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基本靠人力耕作,产量低,粮食仅能自给。无工业、商业、服务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250元,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扶贫工作村。(二)物产粮油作物: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红薯、黄豆、绿豆等粮食作物。油类作物有油菜籽、芝麻。瓜果:柿子、杏、梨、葡萄、桃、枣、核桃、山楂、南瓜、黄瓜、丝瓜。蔬菜:韭菜、白菜、菠菜、笋菜、大蒜、大葱、白萝卜、茄子、蕃茄。五、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规划区50%的地区为石质山峰、峡谷,35%的地区为风化山坡,15%的地区为淤积谷地,地势较高。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大小山峰有10多座,最高山峰天宝山995米,最低处

9、为大柳树海拔350米。规划区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伏牛山西南部,在长期地壳发展过程中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影响。天宝山在远古界以前为地槽型沉积,晋宁运动前为褶皱运动,加里东、华力西两期构造运动依次由北向南褶皱,其后为强烈的继承性断裂活动,褶皱表现为背斜、向斜。海拔高度在500-600米地带由中低山、山间谷地组成,以石灰岩、紫色砂岩及变质岩为主,谷地以冲积、坡积物为主,土层含砾石量多。天宝山群山高耸,坡度陡峻,沟谷幽深,四周山岭环绕,地势特征是东北高中部、东部低、南部高耸,石槽河横贯全境。(二)气候天宝山风景区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

10、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为旅游开发提供良好条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温度回升快,气候温和多风,夏季比较温凉,降水在7至9月份高度明显集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期短。1. 日照天宝山因位于深山区,南北山坡日照有长有短,不尽一致,南、北坡日照时间差异相距很大,以下日照多按南坡(向阳坡)日照数。一年内平均日照2019小时,各月份中六月份日照时间最长,可达247.3小时,二月份最少仅156.9小时,日照时数按季节来说,夏季日照最多,平均为681.3小时,春季次之,平均为613小时,秋季平均为551.5小时,冬季最少,平均为488.8小时。2.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6-16,1-6月气温

11、逐渐升高,7月份达到高峰,月平均气温在26.9-28.1,随后开始下降。海拔500米以上平均气温13以下,最高年份在15.3,最低年份在13.5,一月份最低气温在7.2,日气温最高温度达30。3. 风力平均风速在2.1米秒,风力多在0-6级,最大12级,春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西北风,冬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在2至5级之间。4. 霜冻与无霜期霜冻指在温暖季节里,当冷空气南下,出现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初冷期在十一月下旬到来,终霜期在三月上旬,无霜期在235天左右。5. 降水量全年一般水量7001000mm,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mm,最大降水量为1058.2mm(2000年

12、),最小降水量为608.1mm(1997年)。7、8、9三个月降雨强度大。多以暴雨式出现。湿度随地形、坡向、季节变化而各有不同,山谷较山顶湿润,背阴较向阳坡湿润,平均相对湿度70%。(三)水文天宝山区域面积大,青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地下水丰富,褶皱山系中逶迤蜿蜒出山泉水多处,有上升泉、熔岩泉,泉水汇集成流泉飞瀑,泉水微量元素种类多,水质优良,水温冬暖夏凉,水温常年保持在10-20。天宝山地形东北部高,中部底,南部升高,沿银洞沟、石槽河分布着10多处山泉,常年长流不息,溪水沿坡汇入石槽河,石槽河汇入蛇尾河,再注入老灌河后河水最终流入丹江,后流入长江。南水北调工程20

13、14年修建完毕后,石槽河作为北京市引水的水源地之一。(四)土壤天宝山土壤主要是第四纪堆积、洪积型骨架土,土壤平均含有机质2.1%。耕地土壤以紫色土、灰质紫色土为主,在其基石和风化物中富含磷钾钙等营养元素,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适应种植多种农作物。其次是黄棕壤,分布在300米以上的山坡上,土层较厚,结构不良,适应发展林业及一般农作物。在石槽河两侧分布黄棕壤性淹育型水稻土,具有松、暄、肥、厚的耕作层,肥力高,为高产稻、麦两熟耕作区,特产贡米(又名汉珍珠),米质柔软香甜,相传汉代供应朝廷专用。(五)生物资源1. 植物资源天宝山地处伏牛山腹地,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处,水热资源比较丰富,适生树种比

14、较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针叶林和寒温带落叶针叶林交叉分布。常绿树种有马尾松、油松、杉木、冬青等,落叶阔叶树种有栎类、椴、枫、楸、香椿、臭椿、山杨、榆、桑、楝、梧桐、油桐、核桃、栗树、柿树、漆树、山茱萸等,藤本类树种有野猕猴桃、山葡萄、葛藤、青藤、金银花、爬山虎等,竹类有黄竹、斑竹、水竹等。境内植物群落随地形地势高低有明显垂直分布特点。林木在该规划区的分布规律是:河沟、山峪、山脚处以栎树为主的自然林和以竹、柿、板栗、核桃为主的人工林,在山的中部坡地,分布着橡、栗、柏、楝、刺槐、皂角、酸枣、银花等群落和灌木丛群落,在山岭的顶部和山中部,分布以油松、猕猴桃、杜鹃、连翘为主的植物群落。 观赏植物

15、:杜鹃花、山樱桃、迎春花、兰草、万年青、牡丹花、杏花、桃花、梨花、牵牛花、山桃花、百合花、刺梅花、蒲公英、金银花。中草药:桔梗、金银花、地黄、地榆、地骨皮、柴胡、柳枝、桑枝、槐枝、艾叶、桑叶、菊花、白菊花、金银花、凤仙花、百合花、槐花、苍耳子、苦楝子、车前子、菟丝子、橡子、苦杏仁、桃仁、酸枣仁、葛根、黄芪、何首乌、皂角刺。2、动物资源天宝山植被保护好,野生动物有松鼠、黄羊、野猪、灵猪、獾、娃娃鱼等。3、 矿藏资源据地质队勘探,天宝山有部分金矿、银矿,因品位底未曾开采。六、周边情况规划区位于位于西峡县城东北部20公里处,离石门湖3公里,离龙潭沟15公里,老界岭70公里,周边旅游景区成环状分布。第

16、三章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一)旅游资源现状天宝山风景区是一处自然条件优越,风景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风景区,位于西峡县东北部,在整体上是个山岳型的风景区。风景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风景区多年来在封山育林、生态环境保护、植树保护、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天宝山是一个月牙形半封闭盆地,四周环山,景区内山地起伏多变的峰峦叠嶂,险峻奇异的悬崖绝壁,深遂幽静的沟谷溪潭,轰然作响的飞瀑流泉,羽化如丹的尽染层林,古朴农家沿河谷种植香菇、水稻、蔬菜瓜果,不分昼夜的滚滚松涛与开阔、明朗、规则、整齐、坦荡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在旅游景观上,由山寨、山岳、水系、植

17、被、动物、魅力农家等组成了一个众多、齐全、完整的风景体。景区现有景观近百余处,不仅保留有明代造钱厂古建筑,尖挺高耸的天宝寨,中原一绝会生长的神石,山坡密林分布着2万亩的野生兰草,气势磅礴的云海,苍老遒劲的千年栎树;而且有谷幽涧深、潭瀑相连的银洞谷,壁立千韧、探险刺激的天宝峡谷;更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南北兼备的树木花草,鸟禽虫兽,富于自然野趣。初春时节峡谷里山桃花盛开呈现万树雪的盛景,暮春时节山林里10棵野生兰花摇曳、幽香十里,深秋万山红遍的红叶更为中原之奇观。风景区内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溪泉飞瀑,秋来野果熟落、红叶满山,冬季银装素裹。景区内雄、秀、险、幽、奇五种自然美的特征皆备。天

18、宝山风景区构成了一幅高山、峡谷、大河、平川融为一体的气势雄伟、巍巍壮丽的山水画卷。(二)主要旅游资源简介以下介绍的是天宝山风景区的代表性旅游资源:1、天宝寨天宝寨位于景区南部,海拔995米,是景区最高峰,遗留有汉代以来历年修复的古山寨,山体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山势陡峭,山体雄浑壮美,山山相连,绵延起伏,形成四周环山,向东微开的地势,寨内保存有稀有植物红豆杉,山寨延伸东南的将军岭原有将军庙,现存多块石碑,记载将军庙的历史。处在群山环抱之下的是潭瀑相连,碧水清流的银洞谷和石槽河谷。天宝山的诸山山体起伏多变,悬崖绝壁险峻奇异,秀丽原始巍巍壮观。2、神石神石位于天宝山风景区的马庄的明代造钱厂遗址边,

19、石高约4米,下部呈不规则的圆形,上部尖圆,该石头的神奇之处在于年年生长,据60岁的老年人回忆,小时候能够爬上去耍玩,50年过去后长高许多,竟爬不上去了,说明石头在年年生长,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神石”,它的奇特之处有待科学考究。 3、银洞谷 山得水而秀,水依山而幽。银洞谷位于天宝山南部的群山环抱之中,峡谷全长约3公里,蜿蜒曲折,谷深涧幽,不但风光秀丽,而且潭、瀑、溪、涧、泉甚多。峡谷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瀑潭,各处瀑布形状不同,气势各异。这里巨峰环抱,陡壁千仞,其水流的特点都是,瀑布下有潭,潭溢水与山泉汇流而成溪涧,溪水逶迤于奇形怪石间,入而复出。水流潺潺,滴泉叮咚,晶莹碧透,犹如美妙的乐章。若饮上几

20、口,顿觉清冽甘甜爽口,沁人心脾。另外这里奇石竞秀,姿态各异。奇峰异洞,怪石嶙峋,罗列其间,似人似兽,栩栩如生。4、石槽河石槽河自东向西蜿蜒曲折10多公里,自上有山泉常年补给,沿途汇集多处山谷泉水,水量常年稳定,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之一,有黑龙潭、白龙潭等多处深潭、飞瀑相连。5、桃花谷桃花谷位于天宝山景区的南部,山谷长度约为6公里。谷内两旁的山坡分布着10万株野桃树,每年阳历3月上旬,满山盈谷的山桃花次第开放,花期可持续到半月,山洼里、坡岗上都被山桃花所点缀,呈现出一派“千树桃花万树雪,一溪翠竹花盈谷”的盛况。山谷里流动着醉人的浓郁花香。成为吸引都市人前来休闲度假、放飞心情的旅游活动项目。6、

21、千年青檀树天宝山风景区内的千尺崖下,生长着3人才能合抱的青檀树,树高10米左右,树干胸围1.5米,树冠50多平方米。7、汉代造钱厂在马庄村民组分布着2处4合院明代青砖瓦房,当地居民相传自汉代时期开始在此造钱的厂房,周围散落有造钱用的石磙、石碾,村民曾挖出汉代钱币。8、野生兰草在海拔600米900米的天宝寨环状山坡、峡谷森林里上分布着上百万棵野生兰草,在国内实属罕见,估计面积达20000亩。野生兰草性喜阴、喜湿润,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的森林里,天宝山茂密的森林正好给野生兰草创造了良好生长环境,同时人迹罕至使大面积野生兰草得以保存繁衍。9、汉珍珠(贡米)相传东汉刘秀的大将之一冯异将军在此练兵,当

22、地村民收割的稻米冯将军送给刘秀品尝后,满口芳香,特赏赐定贡米,相传下来为“汉珍珠”。这里周围环山,河谷土质肥沃,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稻谷生长时间比较长,到农历九月初才收割,俗称“九月寒”。水稻生长所需光、热、水资源独特,无污染,米质优良,其形长条,色泽微漫,食用口感柔和清香,满口生津,用这里的米酿造的美酒被称为珍珠玉液,有“一块稻香满坡,一撮米香满锅,一碗饭香满桌”的美誉。(三)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和数量分析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进行旅游资源分类,根据2004年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资料和近期本规划组在景区实地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天宝山风景区拥有的旅游资

23、源单体共计100个,这些旅游资源按国家标准分类如下(见表3-1)。表3-1 天宝山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和数量统计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单体各类单体数量统计基本类型亚类主类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丘型旅游地天宝山1315AAB 谷地型旅游地桃花谷、银洞谷2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 凸峰天宝寨、猴娃寨212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神石、骆驼石、大象石、莲花石、青蛙石、灵兔石6ACG 峡谷段落银洞谷、石槽河谷2ACL 岩石洞与岩穴银洞、金洞2B水域风光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C 潭池黑龙潭、白龙潭、神龟潭、双龙潭、日月潭5523BC 瀑布BCA 悬瀑银丝瀑布、银耳瀑布、银灯瀑布、银钱瀑布、五叠瀑布

24、、黑龙瀑布68BCB 跌水银洞谷溪涧、石槽谷溪涧2BD 泉BDA 冷泉银洞泉、神泉、乌龙泉、跑马泉、黑龙泉55C生物景观CA 树木CAA 林地天宝山林区11123CAB 丛树连翘林、槐花林、杏林、野枣林、红叶林、猕猴桃林、竹林7CAC 独树千年栎树王、千年檀树王、红豆杉3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红腹锦鸡、松鼠、野猪、灵猪、獐子、果子狸、野兔、狼、娃娃鱼、白鹭、啄木鸟、猫头鹰1212D天象与气候景观DA 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天宝寨观日出115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E 物候景观红叶、竹林、山桃花、野生猕猴桃林44E遗址遗迹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天宝

25、寨112EBC废弃寺庙将军庙11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桃花谷、石槽河谷2713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无肠庙、土地庙、黑龙庙3FAK 景物观赏点银洞谷观景点、黑龙潭观景点2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F 城堡猴娃寨、天宝寨24FCH 碑碣(林)将军庙碑(汉)、无肠庙碑(清)、2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马庄汉代造钱厂建筑11FG 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黑龙潭11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娃娃鱼、野猕猴桃、山楂、野葡萄、柿子、核桃、木耳、香菇、杏、贡米、竹编111919GA中草药材及制品山茱萸、连翘、天麻、柴胡、金银花、何

26、首乌、野生兰草、银杏果8主类7亚类15基本类型27单体数量100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资料和规划组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整理二、旅游资源评价(一)评价的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规定的评价体系对天宝山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二)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天宝山旅游资源单体分属于7个主类、15个亚类、27个基本类型,在全国标准类型所占的比例如表3-2所示。表3-2 天宝山调查的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标准比例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全国标准类型831155天宝山71527比例(%)87.5048.3917.42从表3-2中可以看出,天宝山的旅

27、游资源单体拥有全国标准8个主类中的7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15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中的27种,分别占各个类别的87.5%、48.39%和17.42%,表明天宝山旅游资源的主类占全国标准类型数目的一半以上,亚类接近于全国标准类型数目的一半,属于比较丰富的。表3-3 天宝山旅游资源单体主类统计表主类名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单体个数(个)152323521319占总量比例(%)152323521319数据来源: 根据表3-1的旅游资源单体主类类别的数量统计整理。由上表可知,天宝山的旅游资源单体中,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资源单体数量最多,三项

28、总和占天宝山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71%,是该景区形成旅游吸引的最主要载体。建筑与设施类和旅游商品类单体数量紧随其后,分别占单体总数的13%和19%,表明这两类也是该景区的主要旅游资源。天象与气候景观类占单体总数的5%,遗址遗迹类最少,仅占2%。这一方面表明天宝山风景区山岳型地貌较为复杂,且植被较好,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天宝山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三)旅游资源级别评价天宝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评价系统进行等级评价。评价系统包括“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

29、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项。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而“附加值”项目中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根据赋分标准对天宝山旅游资源进行打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表3- 天宝山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等级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 五级四级三级二级及以下100数量262864比例36%64%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资料及规划组实地收集资料整理。表3-5 天宝山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

30、名录等级单体名称总数五级马庄明代造钱厂建筑、野生兰草2四级神石、银洞谷溪涧、天宝寨、娃娃鱼、贡米、红豆杉6三级骆驼石、大象石、莲花石、青蛙石、灵兔石、黑龙潭、银丝瀑布、银耳瀑布、银灯瀑布、银钱瀑布、五叠瀑布、黑龙瀑布、银洞谷、石槽河谷、将军庙、无肠庙、野猕猴桃、千年栎树王、千年檀树王、野葡萄、木耳、香菇、山茱萸、连翘、金银花、红叶、竹林、山桃花28注:五级旅游资源:90分;四级旅游资源: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3044分。其中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

31、调查资料和规划组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整理。分析上述三个表格可知:天宝山的旅游资源总共100个单体中,有64个单体属于二级和以下的普通级旅游资源,占单体总数的64%。三级及其以上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共有36个,占总数的36%,其中,五级、四级和三级旅游资源单体分别有2个、6个和28个。以上分析表明,在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中,优良级旅游资源所占比重超过1/3,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开发潜力。并且,天宝山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主要集中在生物景观类和地文景观类中,构成天宝山旅游资源最主要的吸引方向。三、旅游资源总体特征评价(一)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类型齐全天宝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首先表现在资源类型比较齐全。不仅有

32、自然旅游资源,还有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既有奇山秀峰、幽谷深涧构成的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有茂密森林、野生果林、参天古木、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形成的生物景观,还有飞瀑清泉、溪水潺潺、湖幽潭深的水域风光,更有满谷山桃花烂漫怒放,层林尽染的红叶等天象与气候景观。人文旅游资源有历史悠久的汉代造钱厂、古城堡等历史遗迹,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间风土人情,还有丰富多彩的土特产品,如:野生猕猴桃、木耳、香菇、山楂、葡萄、贡米、核桃、杏、桃、枣等野果以及兰草、柴胡、连翘、金银花等中草药材。其次,表现在旅游资源数量较多。景区共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已调查)的总数达100个,分布范围遍及景区的各个分景

33、区,形态各异、丰富多样的旅游景观,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总体上看,天宝山风景区自然旅游资源最大特点是山、石、峡谷、林、水、花等相互结合,奇、特、幽、美交相辉映。山岳、峡谷风光绚丽多姿,原始森林茂密,水景资源有河流、溪水、山泉、潭池、飞瀑等。而且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景观,在我国北方如此齐全的景观类型较为罕见。因此,来天宝山旅游,不仅可以饱览雄浑壮美、绚丽多姿的自然山水风光,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历史古迹、故事传说、淳朴的民风民俗领略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欣赏山花盛开、红叶满山的美丽景色,还可以品尝和采摘各种山珍野果和中草药材,体验乡土民俗风情。(二)植被完好,生态环

34、境优良宜人天宝山风景区的植被完好,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林内的众多植物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共生关系,树木种类较多,结构多样,稀有植物多,四季色彩各异,生态系统十分稳定。高大的乔木昂首挺立,遮天蔽日;低矮的灌木纷繁茂密,掩沟盖壑。红腹锦鸡、松鼠、野猪、野兔等动物穿行于林间,山鹰、画眉、喜鹊等飞翔于密林上空,古朴农家错落分布在河谷两岸,形成田园风光。天宝山的山、水、林共同组合形成“山青、水秀、林茂”的优良风景结构和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为动植物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森林,释放大量氧气,形成天然森林氧吧,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成为精神疲劳症的疗养天堂,老年人颐

35、养的乐园;花果飘香季节,这里成为都市人赏花摘果的好去处。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天宝山成为都市人远离喧嚣,融入自然,放松身心,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三)人杰地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宝山不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而且人文历史悠久,夏商周及以后历代都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这里有汉代修建的天宝寨遗址,挖掘有汉代造钱厂遗迹。有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有原生态的民俗民风。在天宝山饱览山水,追溯历史,民间采风,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会更加明晰和强烈。(四)资源空间分布较好,便于组合开发天宝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多是沿山谷和山脊分布,集中分布于银洞谷、天宝寨

36、和石槽河谷以及桃花谷等处。在组合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天宝寨景区以险峻奇峰、嶙峋怪石、悬崖峭壁为主;银洞谷、石槽河谷以飞瀑流泉、潭池溪涧、奇特山石见长。资源的线状分布,便于组织旅游路线,利于旅游业开发利用。第四章 旅游开发SWOT分析一、 优势(Strength)(一)交通区位优势天宝山风景区距西峡县20公里,距南阳150公里,距西安300公里,距郑州400公里,西有沪陕高速、311国道穿过,东有宁西铁路经过。使景区可与郑州、西安、襄樊、洛阳贯通,拥有十分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景区距郑州市区只有4个小时的车程,距离西安、洛阳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双休日、节假日到天宝山旅游可谓近在咫尺,出门即到。规

37、划的武西高速(郑尧高速延伸至栾川西峡)将从郑州出发的车程缩短至3个小时。(二)资源生态优势天宝山地理位置在北纬332360332556,东径11131201113345之间,总面积50平方公里,处在伏牛山腹地,地势较高,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大小山峰有10多座,主峰天宝寨海拔955米。景区群山高耸,坡度陡峻,流泉飞瀑,沟谷幽深,森林覆盖率已达95%,古树名木众多,可谓青山秀水,古寺农家,鸟鸣犬吠,炊烟袅袅,多年来因没有开发开,保持着非常浓厚的原生态风貌。景区除了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资源之外,保留有汉代造钱的石磙、石碾,明代造钱厂青砖瓦房至今保存完整。而不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极为紧凑地分布在50

38、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内,为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产品的组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三)市场环境优势西峡县政府出台扶植发展当地旅游产业政策,围绕旅游产业升级,狠抓景区深度开发,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品牌效应,旅游发展步入新阶段。鹳河漂流、老界岭、老君洞、石门湖、老界岭滑雪场、寺山公园等景区进行了深度提升打造。2010年新增三星级宾馆2家,新发展农家宾馆174家,全县旅游日接待能力达到3.5万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西峡旅游知名度在郑州、西安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半径进一步扩大,游客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接待游客265.6万人次,门票收入9600万元,良好的政策环境、成熟的旅游接待条件,为天宝山风景

39、区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天宝山风景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花烂漫、夏泉翠涌、秋果累累,景色宜人,尽显“流泉奇石花果珍药休闲趣,农宅幽寺园田牧道游乐情”,特别适合喧嚣疲惫的都市居民周末生态休闲度假、夏秋避暑长住、体验乡村农耕生活。若与周边景区形成错位开发、特色打造,将成为都市人理想的天然生态休闲度假后花园。(四)发展环境优势目前,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旅游定位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大旅游的宏观环境已全面形成。西峡县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于2008年县政府文件西峡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制订了投资旅游多项优惠政策,良好的环境推动西峡近几年旅游发展较快

40、,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均在30%以上,金字招牌也接踵而至:“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国家旅游强县”。天宝山风景区开发以来,得到各级政府积极扶持,当地居民热心参与、托管方信心百倍,这种人心所向是旅游开发必不可少的条件;山里人特有的好客和淳朴,原生态的乡野风情,也都是旅游开发的良好吸引力;景区已于2011年9月正式协议托管给“河南易游天下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两权分离”为以后的景区开发及管理造就了良好的开发经营模式,这正是现今河南旅游发展所大力提倡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体制创新的理想化发展模式。二、 劣势(Weakness)(一)经济条件劣势景区核心地带属

41、西峡县双龙镇石槽村所辖范围,有村民组7个,农户220户,人口896人。人均耕地1.5亩地,多分为谷地、梯田、山岗薄地。村民居住分散,以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这样,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招商引资,这就延缓了旅游开发的进度。(二)基础条件劣势天宝山风景区原来是一个保持风貌原始的山区,风景区开发又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开发所需要的道路、水电、通讯、卫生、排水等基础设施较简陋,旅游食、宿、行接待能力和条件有待提高,旅游交通线路尚需完善,购、娱要素还是空白,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现实的游客接待能力,必须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三、 机遇(Opportunity)(一)宏观环境

42、机遇1、市场环境机遇近几年都市人们对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强烈向往,“十一五”期间生态休闲度假、生态农业旅游将成为河南省旅游着力开发的重点。天宝山风景区的开辟,成为吸引市民双休、节假日回归自然、登山游水、强健体魄,享受乡村休闲、农业观光的理想度假地。2、政策环境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基层政府重要工作目标,而旅游业的发展将快速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步。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乡村度假旅游,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项目开发等,带动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使旅游业成为脱贫致富、促进贫困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加大对乡村生态型旅游景区天宝山的开发建设力度,当是抓住了政策

43、环境上的最好机遇。(二)市场变化机遇1、省内休闲度假的崛起河南省旅游近年来休闲度假兴起,远程旅游降温,近程旅游趋热;文物古迹游等传统旅游降温,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回归自然旅游趋热;团队旅游降温,都市自驾车旅游潮流热涌,即周末和双休日城市居民到省内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如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省80的游客未出省,选择省内自然山水风光生态型旅游地的市民为主要游客群体,这对于天宝山风景区而言将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2、细分市场的发育随着城市大中小学普遍推行素质教育,自然生态旅游地成为良好的社会大课堂。天宝山风景区生态环境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奇观可视性强,以及景区的峡谷流泉、幽

44、潭怪石、山花野果、田园农舍、古寺牧道等,使其有望成为吸引都市大中小学生充满趣味性、知识性和科普性的课外素质教育基地和夏令营活动基地。3、郑州、西安老龄化人口市场郑州、西安老龄化人口增多,特别是退休职工占大部分,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金收入,渴望在山水好的地方在周末或夏秋季节长期居住疗养,给度假山庄的开发带来了潜在机遇。(三)周边带动机遇规划区位于伏牛山旅游带中,与内乡的宝天曼、内乡县衙,西峡的龙潭沟、老界岭景区相连,这些相邻景区都已纳入全省旅游线路网络,是“伏牛山之旅”全国旅游热线的组成部分,利用强大的市场叠合优势,会给天宝山风景区的发展带来信息和技术上的辐射效应以及潜力极大的客源分流市场。(四)

45、错位开发机遇景区开发避免与西峡周边景区同质化的现象,重点开发野生动物园区、休闲观光农业、野生兰草园,与西峡其它景区形成特色项目补充。四、挑战分析(Threat)(一)景区竞争挑战鉴于天宝山风景区的自身规模、景型与周边著名景点的异同性因素,郑州、西安两市市民周末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将是天宝山风景区的基本客源,由于与龙潭沟、老界岭等景区的形成错位经营的项目,同质化竞争比较小。要长期保住并不断扩大郑州、西安这主要的客源市场,对于天宝山风景区开发战略十分关键,核心问题在于景区开发方要摆脱一般观光性景点的开发建设模式,朝着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文化和休闲度假景区的建设方向发展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野生动物园特色品牌。

46、(二)人才储备挑战天宝山风景区地处山区,受其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原因的制约,发展旅游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引进和保留会有一定的难度;景区建成后还将生活不少当地居民,他们也是旅游开发的利益相关者,受文化水平及观念落后的影响,当居民的目标与景区的发展目标不太一致的时候,就会带来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对当地居民现代生态旅游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以及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是景区富有挑战性的一项长期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三)利益协调挑战天宝山风景区开发的特有模式,决定了该景区在开发和运营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比较复杂,其大体涉及到当地居民、当地政府的各相关部门、投资者及其托管经营者等,这些群体既存在希望景区繁荣发展的总体利益上的一致性,但彼此之间也存在利益分割上的矛盾点,由于这种利益不一致而引发的冲突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如何处理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将是景区管理上的一大挑战。(四)生态维护挑战天宝山风景区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其资源环境原始的生态性,需要重视的最大挑战是来自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旅游的发展最终应该给当地带来环境生态的增量,而不是一种破坏,这种规划设计思路的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