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59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测量(图文并茂).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 本章主要阐述建筑工程在施工测量及竣工图的实测与编绘过程中常见的通病与防治方法。21 施工控制测量 211 精密量距偏差 l现象 在建筑施工中,当进行距离测量时,发现控制网的边长及二级导线的精密量距相对误差达不到精密量距要求。 2原因分析 (1)精密量距使用的钢尺相对误差偏大。 (2)传距桩预埋深度不统一,倾斜改正值未计算。 (3)拉尺时弹簧秤施加的拉力与检定时拉力不符。 (4)钢尺受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 (5)精密量距的计算方法不当,末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产生的改正值。 3防治措施 (1)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长度丈量钢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补尺,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

2、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十万分之一。 (2)传距桩要使用经纬仪定线预埋,要用水准仪测量其高度,应计算其斜距改正值。 (3)使用的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施加和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进行读数,随后调整起始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读出读数,要求记录三组读数。读数应估读到0105mm,每次较差为051mm。每次记录读数时,应同时测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全段距离丈量,应往返二测回以上,相对误差应不大于五千分之一一万分之一。 (4)计算精密量距时应考虑以下改正值。 1)钢尺尺长改正Li = Ci +Pi -Si式中 Li零尺段尺长改正值; Ci零尺段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C

3、iLi /LL平检其中 L整尺段长度; Li零尺段长度;L平检钢尺水平状态捡定拉力Po,20时的尺长误差改正值; Pi钢尺尺长拉力改正值; Si钢尺尺长垂曲改正值。 2)温度改正 若量距时温度2不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tO(tO一般为20)时,则每一整尺段L的温度改正值Li为:Li=a(t-tO)L 。式中a为钢尺线膨胀系数,一般钢尺当温度变化l时,a值约为1210-5。3)倾斜改正 如果沿斜地面量得A、B两点之距离为L(图21),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为了将倾斜距离L算为水平距离LO,需要求出倾斜改正数L hL h=LO-L=-h2/2L-h4 /8L3 上式中一般只取用第一项,即可满

4、 足要求。假如高差较大,斜距L较短, 则须计算第二项改正数。 4)垂曲改正 实际丈量时,钢尺必然悬空下垂, 不可能如同钢尺检定时在其下部设等距 离水平托桩,此时对所量距离必须进行 垂曲改正。 l=-W2L3/24P2 式中 l钢尺垂曲改正数; W钢尺每米重力(N); L尺段两端间的距离(m) ; P拉力(N); 5)拉力改正钢尺长度在拉力作用下产生微小伸长值,用它测距时,读得的“假读数”必然小于真 实读数,所以应在此读数上加拉力改正值: Pi=GLi(P-Po) 式中 P测量时的拉力(N); Po检定时的拉力(N); G钢尺延伸系数(1m不锈钢卷尺在10N拉力作用下,G0019mm;1m普通钢

5、卷尺在lON拉力作用下,G0017mm); Li零尺段长度。(5)测距用的普通钢尺,应符合表2l的技术指标要求。普通钢尺测距的技术指标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丈量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读定次数估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30000 4505050521200001250100505 211000012701005053 212 场区平面控制网选择不当。精度不够 1现象 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 2原因分析(1) (1) 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如设计定位条件,建筑物的

6、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2)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其准确性。 (3)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影响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视。(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特点。 3防治措施(1) (1) 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点)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主要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电梯井的主要轴线和施工的分段轴线等。(2) (2) 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

7、,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3) (3) 控制线州司距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的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4) (4) 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栋号水准点或oooo水平线,一般建筑物要设置2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5) (5) 整个场地内,东西或南北每相距100m左右要有水准点,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6) (6) 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基坑开挖和地面受开挖影响而下沉的范围之外,水准点桩顶标高应略高于场地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通常也可在平面控制网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

8、小半球作为水准点之用。 213 轴线法定位点选择不正确 1现象 平面控制网选择主轴线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 2原因分析 (1)由于建筑物外形的原因,使得平面控制网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 (2)主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3防治措施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投测点宜测设成“一”、“L”、“+”和“”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 214 建筑高程误差偏大 1现象 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

9、了容许误差范围。 2原因分析 (1)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 (2)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 (3)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 (4)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 (5)水准仪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 3预防措施 (1)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 (2)架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弓起的误差; (3)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4)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调焦螺旋

10、,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 4治理方法 沿闭合水准路线作水准测量,闭合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可以平差,否则应重测。 (1)水准测量的限差:、等水准测量均应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线观测,其测量结果限差应符合表2-2。 (2)水准测量容许误差平差:平差的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号,按水准路线各段的距离或测站总数比例分配。各段的高差改正数Ci为:Ci=Li/Lfn 或Ci=ni/nfn式中 Li某段水准线路长度(m);L水准线路总长;fn实测的闭合差;ni某段的测站数;n各段测站数的总合; 215 测距偏差1现象在普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 2原因分析 (1)选用量距工具不当,不

11、能满足精度要求。 (2)距离全长超过一整钢尺时,直线花杆定线产生偏差。 (3)未吊锤插测杆,分段点位置偏离,造成读数积累偏差。 (4)两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紧拉平钢尺。 3预防措施(1) (1) 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低时使用。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抗拉强度高,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的钢尺。(2) (2) 当距离超出一整尺时,应采用“三点一线法”,较长时花杆采用经纬仪定线、定位。 (3)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 (4)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5)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确定分段点时产生偏差。 4治理方

12、法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乎坦地区要求达到1/3000;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否则可以平差。 216 测角偏差 1现象 使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出现测量角度数据偏差。 2原因分析 (1)仪器视准轴与水平轴不垂直,水平轴与竖轴不垂直。 (2)仪器度盘存在偏心差,仪器未整平,水平度盘不水平,经纬仪对中不淮确。 (3)目标花杆不垂直,或花杆未插稳。 (4)外界自然因素(如大风、雾天、烈日、暴晒

13、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3防治措施(1) (1) 测角时,采取盘左或盘右的两个位置观测,取平均值,消除视准轴与水平轴不垂直,水平轴与竖轴不垂直,以及仪器度盘的偏心差等误差。 (2)经纬仪对中力求准确,测量时,对中的偏心差不得超过1mm。 (3)照准目标力求准确,必须用十字丝交点正对测点的标志。 (4)整平仪器,使水平度盘尽可能保证水平位置。 (5)尽可能避开不利的因素,以免影响测角精度。 217 竖向结构垂直偏差大 1现象 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每楼层垂直偏差或全高垂直度偏差不满足现行规范规定。垂直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砌体施工时未挂垂直线。 (2)现浇混凝土结构钢筋偏位造成模板无法到位

14、。(3)现浇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及门窗洞口处配筋过密,钢筋安装不规范,造成模板无法到位: (4)模板安装后未吊线坠或未认真吊线坠找正。 (5)竖向结构模板支撑系统控制机构失灵,一边顶牢而另一边松弛。 (6)竖向控制轴线向上投测过程中产生的积累偏差超过标准。 3预防措施 、 (1)砌体施工时,宜双面挂线控制砌体的垂直平整度。 (2)楼面轴线控制网投测后,应根据定位尺寸校正竖向结构的纵向钢筋,确保根部到位,调整好垂直度偏位的骨架,检查复核后方可绑扎箍筋和水平钢筋。骨架绑扎中应于顶部用铁丝拉紧找正,并挂垂线控制。 (3)对于钢筋配制过密的部位,翻样时要充分考虑,施工中控制施工工艺和安装顺序,确保骨架截

15、面尺寸正确: (4)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后,应吊线坠校正垂直度,双面用顶撑顶牢;对于外侧墙,对拉螺栓应与纵横搁栅连接牢甲,并和内侧顶撑连接,顶拉控制,使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便于检查调整; (5)用经纬仪或吊线坠投测轴线,在建立轴线控制网及向上竖向投测过程中,其投测依据应该是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以避免误差积累。 4治理方法已施工的竖向结构出现垂直偏差时,首先采用吊线坠法或轴线投测法,复核检查现施工段及基层根部控制点的测量精度,以保证待施工段的垂直度控制。已施工的竖向结构。在能保证结构截面尺寸偏差在规范范围内的,适当凿除修整,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二级、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修补;如果垂直偏差使得

16、结构截面尺寸偏差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结构补强。22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 221 施工测量主轴线确定及定位测量方法不当 1现象 建筑物测量放线,无法保证与复核设计尺寸和相对位置的正确性。 2原因分析 (1)定位依据正确性无法保证。 (2)测定主轴线前,未认真编制明确的测量方案。 (3)主轴线布设形式不够科学,数量不足。 3防治措施(1) (1) 定位依据是现有建(构)筑物时,应会同建设、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控制点、线和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备案。如果定位直接的依据是建筑红线、道路个L线或测量控制点时,要在会同建设、设计单位现场交桩后,根据计算

17、的数据实地校验各桩间距、夹角和高差,以防参照物、控制点及桩本身的误差与矛盾影响施工测量精度。(2) (2) 编制测量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央,主轴线的定位点一般不少于3个;主轴线中纵横轴各个端点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界上,为了便于恢复施工过程中损坏的轴线控制点,必要时主轴线各个端点可布置在场区外的延长线上。 222 基础定位不准 1现象 基础验线时,经检查复核发现基础放线误差,轴线允许偏差超出规范规定(见表23)表 2-3长度L(m)L3030L606090允许偏差(mm)5101520 2原因分析 (1)未检测所使用的轴线桩是否松动和位置是否正确。 (2)使用经纬仪向基础上

18、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时,未经闭合校核,就测放细部轴线。 3预防措施(1) (1) 根据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角桩,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确无碰动和位移后方可使用,要明确具体使用的轴线控制桩,防止用错。(2)根据基槽周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大角、轮廓轴线及主轴线,经纬仪闭合校核无误时,再测放细部轴线。(2) (2) 强化检查验收制度,细部轴线测放自检后,应组织专门技术部门先行验线,检查基础定位情况和垫层顶面的标高,确定无误后,再会同建设、监理复核验线,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治理方法一旦发现基础放线偏差过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定位控制桩位置到细部轴线尺寸进行检查

19、复核,纠正错误。如果偏差超过两倍中误差时,重要部位应重新测放轴线。 223 基坑抄平处理不当 1现象 基坑开挖深度与设计标高不符,或基坑内两端及多块局部水平标高线偏差较大。 2分析原因 (1)基坑内水准标高控制方法不正确。 (2)基坑面积较大,而水淮标高基准点设置数量不足,致使前后视线不等长,距离差过大。 (3)基坑内四周引进的水平标高点未闭合,局部控制桩移位。 3防治措施(1) (1) 当基坑深度较浅(5m)且边坡土质稳定时,在基坑将要挖到基底设计标高时,再用水准仪在坑内四周槽壁上测设一些小木桩,使其顶面到坑底设计标高为一固定值,作为控制高程的依据。 (2)当基坑埋深较大时(5m),在基坑四

20、周护坡钢板桩、混凝土护壁桩或其他支护设施上,选择部分侧面竖向平直规正的桩,在其上各涂一条10cm宽的竖向白漆带,用水准仪根据原始水准点测出0.000以下各整米数的水平线,用红漆段间隔分色,做出标识,作为水准控制点,然后在基坑内使用水准仪,校测四周护坡桩上的水准点是否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上,误差不得超过3mm。在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个以上的水准点作为校核。 (3)观察时尽量选择适当的坑内基准点,使前后视线等长。224 管道工程中线定位及高程控制不准 1现象 管线空间定位位置及高程控制不准,坡度方向不正确。 2原因分析 (1)地形图上未全部明确标出管道的主点(起点、终点及转折点)与地物的关系数据

21、,图纸设计深度不够。(2)地形图上同时给出了管道主点和控制点,与实际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物轴线不平行或不垂直、相互矛盾。 (3)管线主点之间线段定位偏位。 (4)管线高程控制临时水准间距太大。 (5)高程控制网精度选择不够。 3预防措施 (1)加强图纸交底,过细地进行图纸会审。(2)在城建区管线走向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物轴线平行(垂直)或成角度时,根据地物的关系来确定主点的位置,严格根据设计提供的关系数据进行管线定位。(3)当管道规划设计地形图上同时给出管道主点坐标和主点控制点时,应根据控制点定位。(4)当管道规划设计地形图上给出管道主点坐标而无控制点时,应于管道线近处布设控制导线,采取极坐标法与角

22、度交会法定位,测角精度为30,量距精度1/5000。(5)在管道施工时,要沿管线敷设方向布置临时水准点,如现场无固定地物,应提前埋设标桩作为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可根据不低于等精度水准点敷设。临时水准点间距,自流管道和架空管道应不大于200m,其他管道不大于300m。 4治理方法管线定位容差应符合表24规定,当管线偏位超过允许偏差时,首先应检查校正主点的定位位置,测量检查实测各转折点的夹角,使其符合设计值要求。距离实量值与设计值比较,其相对误差不超过太,否则应将重要部位重新返工。 管线定位容差表 表24测定内容定位容差(mm)测定内容定位容差(mm)厂房内部管线7厂区外地下管道200厂区内地上和地

23、下管线30厂区内输电线路100厂区外架空管道100厂区外输电线路300 225 工业厂房基础柱测量偏差大 1现象基础及柱间轴线偏差、牛腿和柱顶标高以及柱身垂直度偏差大,影响吊车梁和屋架的就位。 2原因分析 (1)柱基础杯底标高与设计标高不一致。 (2)柱与基础中心线未对齐。 (3)柱安装未进行经纬仪校正。 (4)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容许偏差超过规定标准。 3预防措施(1) (1) 安装前先逐一复检预制柱的牛腿、柱顶等各主要关键部位的几何尺寸的实际关系,算出并调整基础顶面相应的标高值,安装垫块或凿除局部混凝土,用水准仪抄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2) (2) 安装前在杯形基础顶面上弹出十字中心线,柱身

24、上面三面弹出相应的中心线,安装应使柱底三面个乙线与杯口个L线对齐,使用经纬仪校正,并加以固定,复核无误后才能脱钩。 4治理方法柱垂直偏差大时,在柱纵横轴线上,离柱距离约为柱高的15倍处,安置两台经纬仪,先照准柱底中心线,再慢慢仰视到柱顶,指挥调节支撑或拉绳,敲打钢楔,确保柱中心线与轴线偏差小于5mm。如柱高不大于10m,垂直偏差应10mm;柱高大于10m时,垂直度偏差应H/1000且20mm。 226 吊车梁安装测量的偏差大 1现象 吊车梁中线位置和梁顶的标高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厂房轴线控制网精度不够或施测中产生偶然偏大误差。 (2)柱垂直度偏差超过标准。(3)柱身上标高控制线精度不够

25、,或牛腿梁面整平工作不细致,造成梁面标高偏差。 3防治措施(1) (1) 检查验收吊车梁的截面尺寸、铁件位置是否正确,确保预制构件满足设计要求。(2) (2) 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核,确保无误,根据轴线控制网吊装吊车梁。(3) (3) 根据柱中心轴线端点,在地面上定出吊车梁中心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梁中心 线到每根柱牛腿上,并弹上墨线。吊装时,确保吊车梁和牛腿上的中心线相互对齐。(4) (4) 用水准仪抄平,在柱侧面测出基准线,测量并定出柱牛腿面设计标高线,复核吊 车梁实际截面尺寸,以此为依据加钢板垫块,吊车梁顶面标高误差应不超过35mm 23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231 平面控制不当1 1 现象

26、 根据平面控制网测放轴线,其细部尺寸精度不够。 2原因分析(1) (1) 未能根据高层建筑形状选用较佳的控制网形状,随着施工的进度未能将控制网延 伸到受施工影响区之外,使建立的控制网无法校核。(2) (2) 建立方格控制网时,未考虑高层建筑楼层结构变化情况,控制网中转频繁,造成 偏差。 (3)参见212“场区平面控制网选择不当,精度不够”的原因分析。 3防治措施(1) (1) 根据建筑物形状正确选择、布置矩形网、多边形网、主轴线,建立网格时应考虑控制网校核点。参见212的防治措施。(2) (2) 熟悉施工图,综合考虑建筑物整个施工过程,从打桩、挖土、浇筑基础垫层、各楼层结构变化情况等方面考虑建

27、立施工方格控制网。(3) (3) 平面控制网中,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统放样,控制点之间距离误差要求不大于2mm,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4) (4)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测量精度不应超过1/40000,施工中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 度的标准,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施工控制网测量精度一般取1/20000。(5) (5) 在高层建筑中,投测点的布置形式必须保证可靠、方便、闭合、准确,基本常用的几种形式有:三点直线形、三点角度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字形。无论何种形式,主轴线上的控制点数都不得少于3个。 232 高程控制不当 1现象 高层建筑测量水准精度差。 2原因分析 (1)高程控制网点选择位置不正确,

28、水准点未妥善保护,引测标高未闭合复测。 (2)实测选用仪器不当及方法不规范。 (3)参见214“建筑高程误差偏大”的原因分析。 3防治措施(1) (1) 制定高层建筑工地上高程控制点,要联测到国家水准标志上或城市水准点上,高层建筑物的外部水准点的标高系统与城市水准点的标高系统必须统一。(2) (2) 高层建筑工地所用的水准点必须固定,且各水准点和0000水平线应妥善保护,以求得施工过程中标高统一,在雨季前后对控制点各复测一次,保证标高的正确性。(3) (3) 实测时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3级的水准仪,视线长度不大于80m,且要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与转点均要稳定,使用塔尺时要尽量不抽第二节。 (4

29、)水准测量结果的限差,应符合表2-2。 233 轴线控制点偏差 1现象 使用吊线坠法工艺向上传递轴线时,轴线竖向控制出现偏差。 2原因分析(1) (1) 线坠制作精度不够,导致控制点与线坠轴线和细钢丝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引线偏差。 (2)操作不认真,末解除钢丝扭曲打结现象,未设防风吹的设施。 (3)吊线时,未提供照明、通讯联络设备,上下操作不认真。(4)由于楼层较高,预留洞位置交叉偏移,吊线不畅通,轴线控制点引测不准确。 3防治措施(1) (1) 线坠呈圆柱,顶端为锥形,重1520kg,其锥形尖端与钢丝悬吊线应与坠体轴线为同一竖直线。(2) (2) 坠线应使用没有扭曲的0508mm钢丝,吊时线

30、坠应保持稳定不旋转,吊线本身平顺。悬吊时所在楼层设风挡设施,预防风吹造成吊线本身偏斜或不稳定。悬吊时要注意有充足的亮度,保证坠体尖端正指控制点。(3) (3) 在投测中要有专人检查各预留洞位置是否碰触吊线,上下要配合默契,通讯畅通,取线左、线右投测的平均位置轴线。控制点悬吊结束后,使用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进行闭合校核,如误差超出3mm时,则逐一重新悬吊。(4) (4) 在O000首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上,制定轴线控制网或以靠近高层建筑结构四周的轴线点为准,逐层向上悬吊引测轴线和控制结构竖向偏差。为保证控制点坠吊精度,楼层每升高35层(14m左右)时,重新于结构面上预埋钢板,投测控制点,建立新控制网

31、,新控制网经校核无误,方可投入使用。 234 激光铅垂仪法投点偏差大 1现象 使用激光铅垂仪投测轴线进行竖向控制,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2原因分析 (1)首层结构平面上轴线控制点精度不能保证。 (2)仪器未调置好或仪器自身未校核好。 (3)未消除竖轴不垂直于水平轴产生的误差。 3防治措施(1) (1) 首层楼面上的轴线控制网点必须要保证精度,预埋钢板上的投测点要校核无误后刻上“+”字标识。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混凝土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楼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孔洞,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2)为保证轴线控制点的准确性,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整仪器对中,严

32、格整平后方可启动电源,使激光器起辉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光斑通过结构板面对应的预留孔洞,显示在盖着的玻璃板或白纸上,将仪器水平转一周,若光斑在白板上的轨迹为一闭合环时,调节激光管的校正螺丝,使其轨迹趋于一点为止。 (3)为了消除竖轴不垂直水平轴产生的误差,需绕竖轴转动照准部,让水平度盘分别在0o、90o、180o、270o。四个位置上,观察光斑变动位置,并作标记,若有变动,其变动的位置成十字的对称型,对称连线的交点即为精确的铅垂仪正中点(图22)。24 沉降与变形观察 241 水准点布设不正确 1现象 水准点布设数量与位置不妥。 2原因分析 (1)水准点布设未考虑水准网沿建筑物闭合。 (2)水

33、准点布设未考虑现场的特殊性。 3防治措施 (1)水准点数量应不少于3个,并组成水准网。 (2)水准点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3)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动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4)离开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避免埋设在低洼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5)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置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以下05m。 (6)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42 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不合理 1现象基础及柱沉降观测点制作形式与埋设不合理,观测点稳定性差,观测数据不真实。 2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未注意沉降观测工作

34、,观测点制作与埋设不认真。 3防治措施(1) (1) 观测点制作要求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其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证在顶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2) (2) 一般民用建筑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外墙勒脚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大于露在墙外部分的57倍,以保证观测点的稳定性。(3) (3) 设备基础观测点的埋设一般可利用铆钉或钢筋来制作,然后将其预埋在混凝土内。如观测点使用期长,应设有保护盖。埋设观测点时应保证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斜撞弯;低了不易寻找,以防水准尺置在点上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4) (

35、4) 柱基础观测点的形式和埋设方法与设备基础相同,但当柱子安装进行二次浇筑后,原设置的观测点将被埋掉,因而必须及时在柱身上设置新观测点,并及时将高程引测到新的观测点上,以保证沉降观测的连贯性。 243 沉降观测次数和时间不当 1现象沉降观测次数和时间不合理,导致观测成果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建筑物的实际沉降变化。 2原因分析(1) (1) 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安排不合理,导致观测成果不能准确反映沉降曲线的细部变化。(2) (2) 工程移交后沉降观测时间安排不合理,掌握工程沉降情况不准确、不及时。 3防治措施(1) (1) 施工期间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筑、回填土、安装柱子、结构每完成i层、设备安

36、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 (2)如果施工期问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后分别进行观测。(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土方等,均应观测。 (4)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可根据沉降量大小和速度确定观测时间的间隔,在开始时间间隔可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至沉降稳定为止。(5)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高层建筑每增加12层应观测一次, 一次, 其他建筑的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244 沉降观测的线路不正确 1现象 观测线路不固定,

37、沉降观测的精度低。 2原因分析观测前未到现场进行统筹规划,确定线路和安置仪器的位置,人员不固定,不重视固定观测线路的工作。 3防治措施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勘察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线路,绘制沉降观测线路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线路观测。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时应校核其他沉降观测点。 245 沉降与变形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发生回升现象 1现象 沉降观测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生曲线上升,到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 2原因分析 由于第一次

38、观测精度不高,使观察成果存在较大误差。 3防治措施 (1)使用的仪器必须是经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定合格的仪器。 (2)观测过程中要“三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观测线路固定。(3)如曲线回升超过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废除,而采取第二次观测成果为初测成果;如果曲线回升在5mm以内,则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次观测标高一致。 246 沉降变形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1现象曲线在观测成果中表现为中间某点突然有上升趋势。 2原因分析 (1)沉降观测过程中,水准点被碰松动,出现水准点低于被碰前的标高。 (2)沉降观测过程中,观测点被碰,致使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 3预防措施(1) (1) 在建筑施

39、工的全过程中,都应注意对观测点和水准点的保护工作,可以采用砌筑粘土砖挡土墙的方法加以保护,高度超过观测点10cm,在其上用预制盖板覆盖保护,并做出明显警示标识,预防搬运材料时遭到人为碰动。(2) (2) 建筑物在交工前应对水准点、观测点,采用与建筑物外观效果相协调的活动装饰板(盒)加以保护,并做到坚固耐久,方便使用。 4治理方法如果水准点被碰动破坏,应改用其他水准点继续观测。并在其附近重新埋设观测点,通过引测复核计算出该点的相对标高,办理签证记录后,再继续观测。而该点该次沉降量,可选择与该点结构、荷重及地质情况都相同且邻近的另两个沉降观测点,同期的平均值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再次设置观

40、测点时,应接受教训,做到方便使用,便于保护。 247 沉降变形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1现象 观察成果表现为曲线自某点起有回升趋向。 2原因分析 (1)采用设置于建筑物上的水准点,由于建筑物未稳定而下沉。 (2)新埋设的水准点,埋设地点不当,时间不长发生下沉现象。(3)水准点和建筑物同时下沉,初期建筑物沉降量大于水准点沉降量,曲线不回升,到后期建筑物下沉逐渐稳定,而水准点继续下沉。 3防治措施选择或埋设水准点时,特别是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时,应保证其点位的稳定性,如果查明的确是水准点下沉而使曲线渐渐回升,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修正观测点的标高。 248 沉降变形曲线呈波浪起伏现象 1现象 在沉降观测后期,曲线呈现波浪起伏现象。 2原因分析建筑物到后期,由于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曲线上出现了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现象。 3。防治措施应从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误差方面着手。如果发生波浪起伏现象,应根据整个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自某点起,将波浪线改为水平线。 249 沉降变形曲线出现中断现象 1现象 在观测中曲线发生中断。 2原因分析(1) (1) 沉降观测点开始是埋设在柱基础面上进行观测,在柱基础二次灌浆时没有埋设新点进行观测,而使曲线中断。 (2)由于观测点被碰毁,装修要求观察点被隐蔽或造成不通视,后来设置的观测点绝对标高不一致,而使曲线中断。 3防治措施 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