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方案secre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项目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方案secret.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KC2010-8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方案昆明 研究院KC201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审 批: 审 定: 编 写: 昆明勘 究院2010年08月目 录1.工程概况51.1.基坑周边环境状况62.监测目的和依据62.1.监测目的62.2.监测依据73.监测内容及项目83.1.监测范围83.2.监测内容83.3.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103.4.监测点的保护措施134.监测方法及精度164.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164.2.水位监测方法164.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164.4.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174.5.周边建筑垂直位移监测184.6.周边
2、建筑物倾斜监测184.7.支护桩内力监测方法184.8.围护桩应力监测方法195.监测期及监测频率205.1.监测期205.2.监测频率206.监测报警(应急预案)及异常情况监测措施216.1.监测报警值216.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247.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257.1.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257.2.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258.监测人员的配备及现场组织机构268.1.现场组织机构268.2.现场组织机构图的描述268.3.现场项目部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278.4.现场人员配备289.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299.1.仪器设备选型299.2.仪器设备采购309.3.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
3、和率定309.4.监测仪器安装和埋设3010.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安排3210.1.前期准备阶段3210.2.测试仪器、设备的现场埋设、安装阶段3210.3.初始数据采集阶段3210.4.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监测阶段3210.5.监测的成果资料及提交3311.安全及现场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3411.1.作业安全3411.2.质量保证体系3511.3.关键工程部位的监测措施3512.质量保证措施3613.监测单位的责任37 1. 工程概况据规划总平面图,本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215519.64,净用地面积19344.77。主楼A区(北侧)高层办公楼区域基坑开挖深度为18.90m;主楼B区(南侧)高层住宅
4、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2.60m。在主楼A区西北侧的局部范围,主楼区的支护桩与裙楼区的支护桩在该处相交,交接处的裙楼区的咬合桩墙与主楼区咬合桩先行同时施工。考虑对东侧地铁、管线及南侧广发银行的保护,在主楼区开挖前将裙楼东侧及南侧范围的咬合桩支护体施工完成以形成隔离。本工程地下围护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基坑围护型式:主楼A区浅层先卸土放坡开挖2.0m,深层临时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坑内竖向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环形支撑;主楼B区浅层先卸土放坡开挖2.0m,深层临时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坑内竖向设置四道钢筋混凝土环形支撑。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尤其基坑东侧临近盾构区间及地铁车站,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
5、,对保护建筑、周边市政管线、道路以及建筑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由各方协商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工程,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复杂地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考虑对东侧地铁、管线及南侧广发银行的保护,在主楼区开挖前将裙楼东侧及南侧范围的咬合桩支护体施工完成以形成隔离。在主楼A区西北侧的局部范围,主楼区的支护桩与裙楼区的支护桩在该处相交,交接处的裙楼区的咬合桩墙与主楼区咬合桩先行同时施工。主楼A区、主楼B区浅部2.0米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开挖至相对标高-2.500,深层临时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搭接300,咬合桩分A、B两序桩,咬合桩桩底标高控制原则:
6、咬合桩嵌固深度以进入破碎灰岩不少于2.00米为准;在局部层破碎灰岩缺失处,咬合桩嵌固深度以桩底标高至 层中等风化灰岩层顶为准。1.1.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拟建的KC2010-8地块项目场地东侧是五一路,最近建筑距基坑边约57米,南侧是广东发展银行(35层)和船舶大厦(18层),最近建筑距基坑边约2.4米,是本次支护的重点和难点;北侧为银海国际公寓和市图书馆;西侧为中房公司住宅组团、省邮电管理局宿舍、市冶金设计院宿舍,最近建筑均距基坑边约15米左右;据调查,周边建筑均为浅基础,对地基变形敏感。经向业主了解,周边地下管线多,煤气、天然气、电讯、上水管、排水管及电力等管线干管。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尤其
7、基坑东侧临近盾构区间及地铁车站,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对保护建筑、周边市政管线、道路以及建筑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由各方协商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质条件较差,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基坑北、东、西侧既有建筑物较密集,且离基坑边缘较近,是本次支护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在南侧和北侧,有高层建筑物,应重点保护,是本次监测的重点。同时场地地下水较为复杂,水位高、水量大,可能会出现侧壁流砂、坑底管涌等不良现象,因此,渗漏水的监测也是本次监测的重点。本工程基坑为一级,破坏后果严重,稍有疏忽或出现问题,必然带来巨大的经
8、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了切实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挖方和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为了切实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挖方和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2、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
9、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3、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4、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5、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6、周边建筑物的现状、管线、路面监测。入户调查主要指房屋原始情况和基坑开挖后造成房屋开裂等情况调查标注(南侧的广发银行、北侧的银海公寓不要求入户调查)。2.2. 监测依据2.2.1. 工程测量规范(G
10、B 500262007)2.2.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2.2.3.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2.2.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20062.2.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2.6.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20082.2.7. KC2010-8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3. 监测内容及项目3.1. 监测范围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的监测工作范围是“KC2010-8地块项目”项目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及应力、地下水位、周边地面变形及周围建筑物变形。3.2. 监测内容根据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
11、公司的设计图纸、相关规范及基坑周边环境,结合规范要求,本基坑需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监测周期为5个月左右;3.2.1. 基坑内外情况观察(巡视检测)对工程现场进行日常巡视。1、巡视检查的程序:巡视检查程序包括检查项目、检查顺序、记录格式、编制报告的要求以及检查人员的组成和职责等内容。2、巡视检查的内容包括: 支护结构:(a)支护结果成型质量;(b) 冠梁、支撑有无裂缝出现;(c) 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d) 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e) 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施工工况:(a)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b)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撑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
12、致;(c)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d)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周边环境:(a)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b) 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c)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d) 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e)周边建筑物的现状、管线、路面监测。南侧的广发银行、北侧的银海公寓不要求入户调查。 监测设施:(a)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b) 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c)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3、巡视检测如果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3.2.2. 仪器监测,见下表监测内容监测部位监测点数量监测周期(小
13、时)基坑及围护墙顶部水平及竖向位移基坑及立柱75点周边建筑竖向位移东、西侧约9深层水平位移东、南、西侧约4孔*28点支护桩内力东侧约5桩45点地下水位周边约10孔周边建筑倾斜东、西侧约6*2日常巡视周边约70组日以上监测频率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当调整,例如,基坑开挖较浅时,监测周期可适当加长,基坑挖至深部或有特殊情况时,所有项目加密至每日一次甚至跟踪监测。3.2.3.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3.3.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3.3.1. 变形监测基准网点1、选择在离开基坑60米外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易于保存的地方埋设。2、基准点标志用18mm的钢筋加工而成,长约4050c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
14、顶部刻化一个十字丝,十字丝宽度应小于0.2mm。3、在选定的位置如为坚硬地面,用冲击钻钻孔后,在测杆上抹上植筋胶后打入地下,露出地面约10mm,周围用水泥砂浆抹平,采购保证测杆牢固地锲入地下;在基础较软的地方,挖一个0.3m0.3m0.8m(长、宽、深)的基坑,用混凝土回填约0.7m,放入测标,露出混凝土面5mm,上部制作一个厚约4cm的保护盖。4、此点既作为平面位移基准点,又作为垂直位移基准点。3.3.2. 竖向位移监测点1、竖向位移监测点的标志采用18mm的不锈钢加工而成,长约16cm,一端弯折出长5cm的直角钩,顶部打磨为半球形。2、当测点布置在建构筑物上时在墙角的出露混凝土的地方,用冲
15、击钻进行水平钻孔,用植筋胶将钢筋植入孔内,安放结实,弯头向上,表面用砂浆抹平,测量标志头离开墙面5cm。3.3.3. 水位监测井布置1、采取在基坑周围布置11个水位监测井,具体布置情况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水位管监测井在止水桩施工完成后安装,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方式埋设,钻孔孔径110mm,钻孔垂直度小于5。钻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水位一下23m。3、检查钻孔是否通畅,核实钻孔深度和倾斜度;打捞钻孔,清除孔内淤泥和沉渣。4、水位管采用PVC管,将水位管用接管连接后,用自攻螺丝拧紧,依次将其放入孔中,边接边放。5、水位管接好放入孔内后,就可以进行回填。回填原料为中粗沙,回填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堵塞后回填
16、料下不去,从而形成空隙,最好时隔一两天后再去检查一下,填料下沉后再填满之后即可,管子周围加上保护措施。3.3.4. 土层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布设用钻机打孔方式布设,共布设11根测斜管,管长15米,为防止施工时破坏测斜管,在测斜管外顶部加钢套管保护。测斜管的上口必须高出地面约20cm。3.3.5. 支撑应力计的布设监测点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水平杆件(支撑围檩)上。在支撑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地面将钢筋应力计焊接、按装到杆件相应位置的钢筋上,同钢筋一同植入到支撑杆件中。在此过程中,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确保钢筋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
17、技术要求,将导线沿钢筋主筋绑扎好,防止导线、钢筋应力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支撑的监测截面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每一监测截面安装一只钢筋应力计。本工程设计支撑为环形钢筋混凝土支撑,主楼A区坑内设三道砼圆环支撑,主楼B区坑内设四道砼圆环支撑。主楼A区、主楼B区各布置四个监测断面,每道支撑1个监测点,共布置28个支撑内力监测点。1.钢筋计在安装之前应先用绝缘胶带进行包裹,避免设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 2.钢筋笼绑扎完毕后,分别在两根选定的外侧主筋上将钢筋计串联或并联,焊接在预留位置。保证同一高程上的两个钢筋计连线在钢筋笼放入基坑时与基坑边线垂直。 3.按钢筋直径选配同直径的钢筋计,将
18、仪器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接在一起,焊接强度不低于钢筋强度。焊接过程中应用毛巾或其他布料盖住钢筋计,并不断向毛巾或其他布料浇凉水,避免温度过高而损伤仪器。4.钢筋计焊接时应对电缆进行覆盖保护,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渣飞溅损坏电缆,各钢筋计及电缆编号后将电缆集束绑扎后呈“S”形向上引出电缆直到桩顶位置,绑扎距离宜为0.5m。5.仔细检查钢筋计焊接位置和电缆编号无误后,方可后续施工,浇捣混凝土时导管应远离仪器0.5m以上,防治损坏。 3.3.6. 围护墙应力计的布设在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地面将钢筋应力计焊接、按装到相应位置的钢筋笼上,同钢筋笼一同植入到桩体或维护墙体中。在此过程中
19、,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确保钢筋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将导线沿钢筋主筋绑扎好,防止导线、钢筋应力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在钢筋笼顶部,焊接3.0m左右,直径50的钢管,将导线穿入钢管中,钢管顶部用醒目标志提示,以防在挖土和剖桩头时确保钢筋应力计导线不被损坏。上部电线用红漆涂抹,提醒现场各方注意保护测试仪器的信号电缆。本工程设计围护墙为圆形,主楼A区、主楼B区各布置四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布置5个监测点,监测点竖向间距5米,共布置40个围护墙内力监测点。3.3.7.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的伸缩缝等处布设。原则
20、上离基坑较近处多布,离基坑较远处少布。在每栋建筑物外墙正负零以上1015cm处,每间隔12米左右设一沉降观测点。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3.4. 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损坏主要分为:施工损坏、人为损坏、安装埋设损坏和不可预见因素损坏这四大类,针对这四大类损坏原因分别采取的防范保护措施如下。3.4.1. 施工损坏的保护措施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监测部位与施工区域发生冲突,从而造成监测设施被施工和机械损坏(挖除、钻孔、浇筑等)。针对施工损坏,采取的防范保护措施有:(1)了解熟悉施工的情况和方法,与施工方密切配合,需在不受施工影响、具备监测仪器安装埋设的技术条件后,才进行监测仪器的安
21、装埋设和钻孔。(2)加强现场巡视,在施工期间做到每天有监测人员在现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地连墙剔凿、冠梁钢筋安装及浇灌混凝土时,应专人负责封口及看护管、线,防止碰伤,如有坠物或管体破裂现象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清除、修补措施(3)在开挖过程中,槽内水位监测点应加盖防护,防止泥块等杂物掉入监测井中造成淤塞影响观测。在基坑开挖时,降水井周围0.5m范围内土采用人工清理。井口高于槽底500mm,防止槽底表面水流入井内,影响监测。(4)监测点布设必须按图施工,布设点周围不得堆积大体积或过重材料,以防止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开监测点或监测设施;如果遇到必须对监测点进行损
22、坏的情况,请提前通知现场监测人员,协商处理。(6)密切保持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及时将监测设施情况反馈给有关方面,当发现监测与施工有冲突时及时报告。(7)在已安装埋设的监测设施上设醒目标记,并通知周围有关人员注意保护。3.4.2. 人为损坏的保护措施主要是指监测设施受到人为有意的损坏,如监测仪和监测点被砸毁、监测孔被堵、监测设施被盗等。针对人为损坏,我们采取的防范保护措施是采用牢固可靠的保护设施,使人为无法破坏。(1)观测孔孔口均浇筑钢筋砼保护墩,所设盖板需用我们的专用工具才能打开,其余人员无法打开。(2)在桩顶用砖砌一个观测房,将所有观测电缆引入其中,加锁保护。当监测设施暴露在外时,采取适
23、当的措施使之隐蔽。3.4.3. 安装埋设损坏的保护措施是指在安装埋设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如仪器设备安装以后不能正常工作,观测孔埋设过程中被堵塞等。针对安装埋设过程中的损坏,采取的措施有:(1)在安装埋设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要求,并进行预安装,明确安装人员各自的职责,安装过程中细致认真。(2)测斜管、钢筋计传输线绑在地连墙钢筋笼内侧,钢筋笼下笼时设专人看护,不得碰撞,防止损伤,安装埋设过程中随时用仪表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立刻返工。(3)在安装埋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保护手段,观测孔回填砂时要慢慢地放,必要时在砂中加水。(4)仪器设备安装以后,在埋设以前一直有人
24、值班看守,直至仪器设备埋入;在安装埋设以后,保护设施安装以前,也要有人值班看守直至保护设施安装。3.4.4. 不可预见因素损坏的保护措施是指人为无法控制的损坏,针对不可预见因素的损坏,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安全预报和人工巡视检查,发现险情时,经上级同意,在可能的条件下立即撤除能撤走的仪器设备,减少损失。(2)仪器设备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被损坏以后,立即向施工方负责人报告,如有必要,经同意,重新安装埋设相应仪器设备。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3)现场监测点设醒目颜色标注编号及类型,观测结束后应立即采用专用盖板防护管体,防止物品坠入测斜管影响下次观测。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完
25、毕,用油漆作上标记,提示人们不要破坏,平时观测时告诉附近的居民保护好沉降观测点,因为沉降观测对他们也有利。如果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再联测已知点,归算到以前的数据上,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4. 监测方法及精度4.1. 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参照上述内容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开挖随进行观察。要求观察人员作到以下两点:1、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2、熟悉
26、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4.2. 水位监测方法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水位监测井采用大口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精度:测量误差不大于5毫米。4.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地下土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
27、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周边土体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实测时首先将测头导轮高轮向基坑内侧方向放入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划至管底以上50cm (防止掉入异物时测头无法到达起测位置而影响数据连续观测),测读时由管底开始,利用测读仪每提升0.5 m读数一次,直至管口。拿出侧头后旋转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各测点的实际位移。性能指标:传感灵敏度0.04、精度4mm/15m。4.4. 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1、 水平位移监测:利用高精度徕卡TCA2003
28、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水平位移基准点上设站,量测站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和水平角,计算出每个监测点的坐标。首期连续观测两次,两次所得的坐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水平位移量的单次变化值、累计变化值和变化速率。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水平位移报警值累计值D(mm)D2020D4040D60变化速率VD(mm/d)VD22VD44VD6监测点坐标中误差0.31.01.53.0注 1、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2、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
29、求确定;3、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2、 垂直位移监测:采用高精度DNIN 1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监测,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
30、程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3、 精度: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竖向位移报警值累计值S(mm)S2020S4040S60变化速率VS(mm/d)VS22VS44VS6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150.30.51.5注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4.5. 周边建筑垂直位移监测1、 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DNIN 1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
31、器I角进行监测,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2、精度: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4.6. 周边建筑物倾斜
32、监测对层高六层以上,外立面上下具备通视条件且能到屋顶的周边建筑物进行激光铅直法倾斜观测。周边建筑物倾斜的测定:在建筑物上设定倾斜观测上下标志,并编号,将激光三维定向仪置于建筑物墙角,该仪器具有自动整平功能并发射铅直激光,通过测量建筑物上、下外墙与激光束的水平距离即可得出建筑物单侧倾斜量及倾斜方向,再由激光测距仪测定建筑物高度,通过计算出建筑物的原始倾斜率。 初始值测定后,定期采用激光铅直法进行倾斜测量,两期测值相减即可得出建筑物倾斜变化量。4.7. 支护桩内力监测方法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来监测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内部钢筋应力的变化。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工作原理是利用一根张拉并固定在应力计变形段两端中
33、心位置的钢弦,在受力变形后自振频率发生改变,求出钢弦应力的大小,进而推算出被测钢筋受力的变化。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P=KF+bT+B式中:P被测钢筋的荷载(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F);F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b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0C);T钢筋计的温度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0C);B钢筋计的计算修正值(KN);观测时利用振弦式频率接收仪,测得钢筋计在受力后的自振频率读数,经上述公式转换后求出支撑的内部应力应变。仪器精度:2HZ。4.8. 支撑应力监测方法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来监测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内部钢筋应力的变化。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工
34、作原理是利用一根张拉并固定在应力计变形段两端中心位置的钢弦,在受力变形后自振频率发生改变,求出钢弦应力的大小,进而推算出被测钢筋受力的变化。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P=KF+bT+B式中:P被测钢筋的荷载(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F);F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b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0C);T钢筋计的温度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0C);B钢筋计的计算修正值(KN);观测时利用振弦式频率接收仪,测得钢筋计在受力后的自振频率读数,经上述公式转换后求出支撑内部应力应变。仪器精度:2HZ。5. 监测期及监测频率5.1. 监测期本项目基坑施工约6个月,监
35、测期按6个月确定。5.2. 监测频率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成孔施工过程中每三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到一层锚杆标高连续监测三天,每天一次;基坑开挖到基底后连续监测三天,每天一次;以后每七天监测一次;整个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需每天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后停止监测。2、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两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3、水位监测:降水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4、深层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直至稳定后
36、停止观测。6、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倾斜监测:基坑开挖前开始观测,基坑开挖每两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7、当出现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时,监测频率应按照2次/d来实施。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深度(m)5510101515一级开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1d1次/1d1次/1d10-2次/1d2次/1d注:1、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
37、2、基坑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是具体情况而定。以上监测频率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当调整,例如,基坑开挖较浅时,监测周期可适当加长,基坑挖至深部或有特殊情况时,所有项目加密至每日一次甚至跟踪监测。6. 监测报警(应急预案)及异常情况监测措施6.1. 监测报警值依据KC2010-8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图纸,结合有关规定、规程,确定监测报警值。1、本基坑报警值按基坑等级的不同报警值不同, 共分为两级报警:(1)橙色报警:提请相关单位注意;(2)红色报警:情况警急,通知相关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在每天的日报中,如有报警信息,用相应的橙色或红色标示; 当达到
38、下表中的报警值时,为橙色报警,通知相关单位提起注意: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基坑类别一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顶部水平位移水泥墙300.3%5灌注桩250.3%32顶部竖向位移水泥墙200.3%3灌注桩100.2%234立柱竖向位移2535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移2536坑底隆起(回弹)25372支撑内力、围护墙内力60%70% f2注:1h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1 荷载设计值;f2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当达到下表中的报警值时,为红色报警,通知相关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基坑类别一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绝对值(m
39、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顶部水平位移水泥墙350.4%10灌注桩300.3%32顶部竖向位移水泥墙400.4%53深层水平位移灌注桩500.5%34立柱竖向位移35-35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35-36坑底隆起(回弹)35-372支撑内力、围护墙内力60% f2-注:1h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1 荷载设计值;f2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项 目监测对象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备注1地下水位变化1000-500-2管线位移刚性管道压力15-2直接观察点数据非压力253柔性管线25-3-3邻近建筑位移152-4裂缝宽度建筑2持续发展-地表10持续发展-注:建筑
40、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天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报警。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红色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a)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c)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围护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d)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e)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f)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
41、的情况。6.2.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当发生以下异常情况时,应加快监测的频率,及时汇报: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按设计工况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13、当有危险事故征
42、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7. 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7.1. 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监测数据在现场采用仪器记录后,数据自动传输,减少人为的错误。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和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预测最终基坑的变形情况,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指导施工。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7.2. 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在“周报和月报”中,对各个监测项目
43、的结果进行汇总,绘制典型点的时间位移曲线。对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信息反馈系统:监测取得的数据经整理后当日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日报表”当中除当日所测各项数据外,还应有当日工况记录及对数据的简要分析。当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部则以最快方式向监理提交“日报表”,在日报表上对超限数字以明显示警标记提示。在监测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及措施,将监测成果反馈到施工中去。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填表制图,剔除异常值,进行初步分析,并将资料整理齐全,建立资料数据库考备存档。
44、8. 监测人员的配备及现场组织机构8.1. 现场组织机构8.2. 现场组织机构图的描述按照监测项目及监测质量要求,现场设立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为混凝土质量监测组、周边地裂缝及地下水观测组、基坑变形观测组、应力监测组、技术组、试验分析测试组、综合室七个专业工作组及办公室构成。项目经理全权代表公司负责组织、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对监测工序、流程、进度、设备、人员进行安排调度,项目总工全权负责监测技术,制定监测技术质量要求及监测的技术方案,协调各监测组的技术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监测技术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汇总,对疑难监测问题,负责向公司提出,增派专家汇同监理、业主共同处理,办公室负责安全、日常事务、后勤工作的处理,技术组负责对监测工作提出要求,监督、指导监测技术工作的开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监测结果,试验分析测试组全面负责试件的取样、打磨、试验及土质的物理、力学指标实验,现场监测、钻芯,测试组按监测的相关规程进行监测。8.3. 现场项目部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1、项目经理:(a)领导实施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生产、质量等各项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b)协调质量体系文件在项目中的贯彻执行,批准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并组织实施;(c)负责实施约定的合同要求:2、项目总工:(a)认真研究工程合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