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控制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643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控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量控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量控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量控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量控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控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控制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道改建公路工程项目F标段施工测量控制方案编制:复核:批准: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国道段改建工程(),路线全长68.8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3.791公里,一级公路5.44公里,本标段段为二级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衔接段,其中二级公路长291.46m,采用设计速度40km/h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8.5m,行车道宽度为23.75m;一级公路长964.54m,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22.5m,行车道宽度为63.5m本标段为第F标段,起讫里程为K59+262K60+500,线路长1.238公里。主要工程量大桥1座,长394.65米;中桥2座,分别长34m、29.7

2、8m,圆管涵1座。二、测量及控制依据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三、测量控制任务按照测量规范复测设计单位所交导线点及水准点,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控制。四、测量所用仪器及人员测量仪器为日本托普康GPT-3102N全站仪、科力达DSC432水准仪。全站仪测角精度2”, 2010年1月检较合格,有效期至2011年1月。水准仪每公里中误差为1mm,2010年1月检较合格,有效期至2011年1月。测量人员:序号姓名技术资格专 业备注五、施工测量与施工监测(一)施工测量方案 为了

3、保证本工程施工时的平面位置、高程的准确及断面尺寸、线型等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本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将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精确的测量控制。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确保高精度地完成本工程的测量工作,测量中各项精度及技术要求须按有关规定执行。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采用设计指定的测量体系,并根据设计图纸的道路设计中心线和桥梁设计中心线进行控制。1、控制测量和辅助准备工作我们将派施工和测量技术人员实地接桩。接桩时,对照资料弄清每个控制点的桩号、位置及其三维坐标,并检查各控制桩的稳定性、标注的清晰度,如有问题及时与业主联系,采取措施。对已移交的桩位,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被移

4、动或破坏。施工人员进场后,首先组织进行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复测分两部分进行,即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和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根据业主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国家有关测量规范和有关的设计施工要求进行,以测量控制网作为该工程的平面、高程控制和施工测量放样的首级控制及依据。为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要对原控制网点采用插点法进行加密,即布设次级的施工控制网。加密点可在施工现场附近选取较为稳固,并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埋设,且满足通视条件。加密网中各三角形的内角应在30120之间,困难地区也不应小于25。对于布设的加密控制网,经内业平差,从而确定各点坐标,报监理工程师复测审核后备用。各种测量仪器、工具均按有关

5、的质量管理规定,定期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取得有关质检部门的合格证书后才能使用。使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应经常对所用的仪器、工具进行自检、自校,使之保持在良好状态中。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各种有关的测量点,并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测量网点及其它测量点有变动或下沉,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检测。施工放样要做到放样与复核分离,并且要有放必复,以防止人为因素出现测量偏差。测量是工程开展的先导,且贯穿整个工程的施工全过程,测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我们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把搞好测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成立专职的测量小组,严格执行测量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测量主要有平面坐标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

6、量及沉降控制测量及各碎部放样等工作。2、施工过程测量线路复测及桥轴线测定道路、桥梁开工前对其所在位置的线路中线进行复测。桥轴线长度用全站仪将坐标引出,以便在按坐标(x、y和方位角)确定桩位时使用,注意保护与相互复核。施工放样要做到放样与复核分离,并且要有放必复,以防止人为因素出现测量偏差。所有点位放样后均应由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高程放样采用水准仪,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已有的水准点引到放样处。若已有的水准点距离太远,无法一次传递,可选现场附近较稳固处埋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高程应精确测定,误差应符合有关规定。施工放样及下部结构测量地面墩定位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或正倒镜投点法直接放样

7、,每次放样使用两个后视,以便校核。墩中心放好后,还应在墩位中心线上放出一个护桩,以备检查模板及后续工程使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设墩台中心,须自桥轴线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测设,距离、方向须起闭于桥头控制点,跨距丈量精度不得低于设计跨距的1/5000,并与桥轴线另一端的控制点闭合,其闭合差分配于各跨距内。墩台施工前,须设置墩台中心护桩。护桩必须满足正确定位和施工放样的要求。桩位按设计桩位与墩台中心十字线相对应位置设放,并设立墩外护桩,以便测量桩底高程。桩基完成后基坑开挖及系梁施工前,对桩位进行验收。桩中心位置须测定,并在桩侧按桩头设计高程测定高程线,做出标志,以便施工修整桩头。 施工放线可采用全站仪法

8、进行,高程采用常规的水平仪测量。基坑中心位置的确定,可采用极坐标法或自由设站法。承台、立柱放样均依据护桩,墩中心纵横十字线为准。系梁施工完毕后,采用单三角形控制测量结合自由设站法测设各墩控制放样点于承台上,将墩中心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至承台表面,并依据此点放线立墩身模板。同时将水准点引至系梁上安全醒目处,以备后用。墩身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墩身的垂直度,可用经纬仪从纵横两方向监控。墩顶高程可用传统的吊钢尺法测定。墩身施工完毕后,将墩中心放样至墩顶,并进行一次全桥贯通测量。可从桥轴线上的一个控制点开始,经过每个墩中心点,测到桥轴线上的另一个控制点,形成一条闭合导线。经平差后,根据计算结果将各墩中心

9、改正到同一条直线上,保证桥梁的顺利贯通。模板尺寸误差不得超过2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mm。立柱模板尺寸误差不得超过5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mm。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该墩与两相邻墩间的跨距。梁体工程施工前应精密测定墩台中心,并设出纵横十字线。实测或求算的跨距与设计跨距的差值不应超过规范规定。梁部结构施工测量局部控制点建立目的:在各桥墩全部竣工以后,将进行上部结构的梁部施工,此时应进行全桥贯通测量。并在现浇箱梁上建立固定的高程后视点。方法:盖梁和相连的主线道路上设置三维坐标点,作为局部控制点,为上部结构提供局部基准,同时校核桥梁墩跨、高程。高程也可利用直接水准的方法,进行全桥水准贯通。箱梁

10、精确对位、控制测量墩身现浇完成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对其中线、高程进行控制,对箱梁进行精确对位。桥面系施工测量箱梁施工完毕后,即可将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转移到桥面,利用常规测量方法测设桥面中边线及高程,以指导桥面附属工程的施工。地面线工程准确测量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和高程。路基施工放样,完成恢复定线。采用极坐标法,使用全站仪,逐桩放线,路基工程放样包括以下内容:路基中线、边线、坡脚线、边坡顶线、征地界线、纵断面高程、横向坡度等。竣工测量桥梁竣工后进行竣工测量,包括测定桥梁中线,墩台各部尺寸,支座位置及高程等;线路竣工后进行竣工测量,包括道路中线,道路宽度,边坡及边沟等项目。完成测量

11、后出测量成果,报监理和业主审查,以便工程交验。测量标志保护及测量数据复检所有测量标志设置牢固可靠、且不受施工影响,在施工期间加强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并定期复检各控制点,发现问题及时补测量、补设。六、重要部位施工监测我标段主要监控测量的内容为拱圈拼装的坐标,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坐标数据进行测量控制。根据现场的安装要求,每段拱肋都需要设置安装的观测点,全桥共分共分个单元段吊装,每段长度不一,观测点的选取是在每段拱肋的节段分节点附近主弦杆上,在拱肋预制的时候打上标志,以便于后期吊装时用于观测布点。现根据拱悬链式方程及预拱度和预抬量算出该观测点的标高和距桥轴线距离。在吊装的时候使用全站仪对布置在钢管拱肋上

12、的测点进行同步观测测量,根据测量值对钢管节段吊装进行调节就位。在吊装下一节段时因同时注意观测已完成节段情况,并根据实情进行适当调整。在桥梁周围有三个控制点,能满足控制拱肋吊装要求,在吊装过程中应以一点控制单条拱肋,以确保拱肋成型的一致性,然后布设大桥的桥轴线,就是在桥轴线上布设两个测站点,可在该项测站点用三维坐标来复核观测拱肋定位。为了确保拱肋合拢后轴线满足设计要求,在吊装前对大桥的控制岗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在拱肋安装过程中,我们的对整个吊装系统和拱肋的观测一直处于动态的实时测控之中。缆索吊装塔架、扣索架的平面位置的偏移观测,可以在两岸的塔架处设置观测点,以便每次加载过程中测读出塔

13、加的偏移值勤,即塔架的侧挠度。把每次读取的数值报到吊装指挥室,看是否超出塔架安全范围,以保证下一步工序进行的安全。主塔式起重机和扣塔的沉降观测主要是对它们的塔脚基础的沉降进行观测,我们在主塔和扣塔与基础的每个铰接点处设一固定的观测点,并把加载前的数据记录好,用于观测主塔和扣塔在每个加载阶段的沉降值。拱肋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测量,在拱肋的观测点设置一固定点,在其位置安放一棱镜,保证棱镜的竖向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采用全站仪随着整个拱肋安装的每个阶段测出各个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值,计算出各项的测量结果,同时做好记录。因考虑到拱肋实际安装线型的变化,原拱肋上的就位观测点的相对坐标可根据现场实际的变化相应做出调

14、整,直至实附观测值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拱肋上的观测点要保护好,便于我们对拱肋的线形在整个拱肋安装加载阶段、拱肋钢管浇注混凝土加载阶段、桥面系加载队段进行测控,并作出相应的观测记录,用于拱肋的应力分析。后地锚的位置偏听偏移形变用千分表读取。我们在地锚与钢铰线作用处即锚固端横梁上安装好千分表,然后在不同的加载阶段读取锚固端横梁的形变量,用于分析后锚端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对各个拱座的纵向水平位移观测。在拱座的顶面各设三个固定观测点,呈同一横断面,在吊装之前先读取它的初始值,并做好记录,然后对观测点在拱肋安装加载阶段、拱肋现浇混凝土加载阶段、桥面系加载阶段的纵向水平位移都做出观测记录,用于拱肋应力分析。

15、放样数度和放样复核放样精度严格按照交通部最新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拱肋安装的要求来控制。在控制吊装拱肋过程中尽量降低客观因素对测量的影响,特别是现场气温变化对拱肋线形的影响,要求测量人员对拱肋安装顺序和整个施工加载程序了解透彻,特别是注意每个加载阶段的形变,其中包括主塔在负载时的形变也要加以观测。本桥从拱肋起吊到拱肋安装完毕整个过程的测量控制采用跟踪测量法贯穿整个过程,随时报取标高数和轴线偏位数,以及时调整扣索张力,使拱肋达到设计标高。对每一节段的接口点定位完成后,再复核拱肋上加设的加密点,用与校对,确保无误。在拱肋拼接完成后,将进行拱肋受力体系的转化,在松扣索卸载的过程中,要跟踪观测标高和轴线偏位,以调整扣索卸载程序,确保拱型。在浇注拱肋现浇混凝土、墩柱及安装梁板时等加载过程中出要测记录拱肋的标高变化量和轴线偏移量,及时提供数据用于指导施工,以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