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696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精品课程申报书《水处理工程(污水)》.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名称 水处理工程(污水)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土建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 市政工程类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给排水工程技术 课程负责人 王培风 所属学校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 2008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八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

2、,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王培风性别女出生年月1963、12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电 话0571-86929060学 位工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0571-86929061所在院系水利工程系E-mailWangpeifeng通信地址(邮编)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583号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310018)教学与技术专长给水排水工程、水处理技术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1-1-1 教学工作简历1、 1987.71997.3,包头钢铁学院给水排水专业专任教师。主讲排水工程、建筑设备工程、取水工

3、程与管网、水泵与水泵站、水力学等课程,同时指导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给水排水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课余时间参与包钢建行给水系统改造工程、白云铁矿5公里输水管线设计、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设计等工程项目设计工作。2、1997.32001.8,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专任教师、教研室主任。主讲废水治理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同时指导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广东石化专科学校 “S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项

4、目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在广东茂名石化公司污水处理车间现场完成了“气浮絮凝技术投入炼油污水处理试运行”、“茂名石化污水处理改扩建一期工程1万m3好氧池硝化菌培养与驯化”、“炼油废水A/O系统改O/O工艺水质全达标工业试运行”、“炼油废水气浮絮凝中试试验”、“新菌种培植综合处理炼油废水回用于生产研究”、“茂名石化炼油污水一期工程A/O系统工艺优化”等7项技术改造、运行调试等科技服务项目,所有项目都通过了企业验收,应用效果良好。3、2001.8,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专任教师、教研室主任。主讲水处理工程、水资源与取水工程、排水工程、水泵与水泵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同时

5、指导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验以及给排水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供水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编制。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水利厅横向项目“浙江省乡镇用水技术与管理标准”的编制;“浙江省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等项目的研究,深入到省内相关县、乡、村进行调查;正在进行“浙江省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2004年9月、2005年10月被邀请为省水利厅组织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培训班”做“乡镇供水”技术讲座,编写技术培训教材。2007年6月被邀请为磐安水利局组织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6、培训班”做“乡镇供水”技术讲座。1-1-2 学习及工程工作简历1、1998.91999.7华南理工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常温中、低浓度废(污)水一体化处理反应器的研制和开发”的研究工作。2、2005.92006.12,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学习。3、1987.91988.8,包头市政管理处,工程实践锻炼,主要从事污水处理运行操作及市政工程施工及维护管理工作。4、2001.102003.9,受聘于杭州中奇环境工程公司开展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发(兼职),主要进行了三沟式氧化沟序批式工艺运行的试验研究。5、2004.12现在,受聘于深圳中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7、兼职),从事给排水设计方案审核、技术指导等工作。主要参与了“千岛湖山水别墅”项目给排水设计技术及方案指导、审核;杭州“渊越科技大楼”项目给排水设计技术及方案指导、审核等工作。 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2-1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水泵与水泵站4280水源与取水工程45349水处理工程(排水工程)64306环境保护与

8、可持续发展222001-2-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名称周数届数学生总人数水处理工程(排水工程)课程设计24160管网课程设计22120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2280毕业设计12575认识实习15440生产实习343101-2-3 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2004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给水排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04071;项目负责人。2. 浙江省财政重点资助实验室“给排水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其中水处理实验室、水处理微生物实验室全部建设工作。3.校级教研课题“排水工程重点课程建设”,并评为校级优秀课程;项目负责人。1-2-4 教学研究论文1在教学过

9、程中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理论界,2003(3),排名1/1。2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理论界,2003(3),排名1/1。3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3)排名1/4。1-2-5 获得的教学奖励12007年浙江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奖”;22007年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32005年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优秀兼职组织员”。4. 2005年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5. 2005年排水工程校级优秀课程。1-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

10、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3-1 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1.“复合多级生化反应器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研究”,200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浙江省乡镇供水技术的优化研究”,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3.“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研究”,2004年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4.“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条例及浙江省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指南编制”,2007年浙江省水利

11、厅农水处,项目负责人;5. 2004年9月、2005年10月为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编写技术培训教材、并对学员进行“乡镇供水技术”培训。2007年6月为磐安水利局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 学员进行 “乡镇供水技术”培训。1-3-2 学术论文1“SBR工艺用于生活污水除磷脱氮的试验研究”,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1),1/3;2“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低浊度原水试验研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6),1/3;3“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技术途径”,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3),1/1;1-3-3 获得的奖励1“SBR工艺用于生活污水除磷脱

12、氮的试验研究”,浙江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论文优秀奖,省水利学会,2005,1/3。2指导给水00-1班沈伟峰等同学完成的杭州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获得2003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该项目同时获得2002年度浙江省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业指导教师;3指导给水02-1班潘侃、曾天翔、顾燕伟、金森燕四位同学完成的浙江省乡镇供水技术的研究获得2005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专业指导教师;4指导给水05级张旭峰、谢小勇、罗丽敏、吴叶青、徐兰、邵媛媛等同学完成的下沙大学城景观水质调研获2007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13、作品竞赛“二等奖”。2006年校科技节“一等”立项,专业指导教师。5. 指导给水01-2班罗毛辉、王晶晶、吴永林等同学完成的浙江省乡镇用水状况调查与研究获得浙江省第一届给排水工程大学生创新竞赛“三等奖”,专业指导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朱丽芳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5.11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话0571-86929059学 位理学硕士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0571-86929061所在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E-mailzhulf通信地址(邮编)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581号(310018)教学与技术专长水处理技术、膜技术在保障饮用水安全中的应用工作简历(含在行

14、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1997.7 1998.9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从事污水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及工程项目1998.9 2001.6 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从事功能膜及膜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2001.6 至今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从事给水排水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6.9 - 至今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在职博士,研究方向为饮用水安全及保障技术。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15、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2-1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水分析技术46480水处理微生物学24320给水工程41402-2-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名称周数届数学生总人数给水处理课程设计1140毕业设计12575认识实习14320生产实习343102-2-3 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2004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给水排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04071;主要参加人。2. 浙江省财政重点资助实验室“给排水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主要参加人;负责其中水质分析实

16、验室全部建设工作。2-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3-1 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1、“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EM修复污染河流的应用研究” 编号:200420 来源: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负责人;2、“集成膜技术在城市污水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200507 来源:浙江省水利厅;项目负责人;3、“龙泉县樟溪水源水质评价”项目,来

17、源:龙泉市自来水公司,2006-2007年;采样及水质分析。主要参加人;4、“复合多级生化反应器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研究”,200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加人;5.“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研究”,2004年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主要参加人;2-3-2 学术论文1、 “渗透汽化膜分离MeOH/MTBE 混合物的传质分析-单组分在膜中的扩散”,化工学报,54(2003),164-169。1/2,EI检索。2、“Surface structure of CTMA+ modified bentonite and their 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18、 organic compounds”,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320(2008),19-24.1/2。2-3-3 获得的奖励指导给水04级王炜等同学完成的“湿地的饮用水”获2005浙江省大学生湿地保护调研方案“二等奖”。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刘芳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6.7.1最终学历学士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电 话0571-86929060学 位学士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程师传 真0571-86929060所在单位浙江水利水专科学校E-mailliufang通信地址(邮编)

19、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581号(310018)教学与技术专长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后,19882001年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2001年5月调入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从事给排水专业教学工作。完成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1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给水工程(深井取水、长距离输水),任项目负责人。2、甘肃省武都县排水工程 (雨、污水管渠及污水处理厂),任项目负责人。3、库尔勒市政工程给水及管线综合工程,任专业负责人。4

20、、库尔勒市总体规划给水规划,任专业负责人。5、兰州西部娱乐大世界戏水园水系统供给、循环、处理、加热、特殊水流及水景施工图设计,任专业负责人。6、库尔勒市20万吨净水厂投标设计,任项目工程师。7、西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一类建筑)给排水施工设计,任专业负责人。8、甘肃省图书馆四库全书藏书楼(一类建筑)给排水设计,任专业负责人。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

21、过五项)2-2-1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给水处理43160给排水工程施工43200给排水管道工程53240建筑给排水工程57480给排水工程监理421202-2-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名称周数届数学生总人数给水处理课程设计13120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23120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25200认识实习15400生产实习35400毕业设计125902-2-3 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浙江省财政重点资助实验室“给排水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负责其中建筑给排水实验室全部建设工作。2.2004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给水排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

22、号YB04071;主要参加人。3.校级教研课题“排水工程重点课程建设”,并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主要参加人。2-2-4 教学研究论文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3)排名3/4。2-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3-1 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1.“复合多级生化反应器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研

23、究”,200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加人;2.“浙江省乡镇供水技术的优化研究”,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主要参加人;3.“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研究”,2004年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主要参加人;4.“浙江省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007年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主要参加加人;5、2004年9月、2005年10月为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编写技术培训教材、并对学员进行“乡镇供水技术”培训。2005年11月为温州水利局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培训班” 学员进行 “乡镇供水技术”培训。2-3-2 学术论文1、“生态建筑水环境系统探讨”,浙江水利水电专科

24、学校学报,2003(5),1/1;2、“构建生态水环境系统生态水景住宅的重中之重”,中国水利报,2006.12.28,1/1;3、“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低浊度原水试验研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6),3/3。2-3-3 获得的奖励1指导给水01-2班罗毛辉、王晶晶、吴永林等同学完成的浙江省乡镇用水状况调查与研究获得浙江省第一届给排水工程大学生创新竞赛三等奖。 2指导给水00-1班沈伟峰等同学完成的杭州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获得2003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兼职教师)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专

25、业领域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1王培风女1963.12副教授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负责人、教学、实验与实训2朱丽芳女1975.11讲师环境工程教学、实验与实训3刘芳女1966.7高工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验与实训4吴淑琰女1980.10助教分析化学实验与实训5郑祖国男1955.3教授水文水资源实验、实训6李东风男1965.9教授国家咨询工程师资格证流体力学实验、实训7郭改梅女197610讲师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验与实训8刘振华男1977.10助教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验与实训9赵平健男1964.10高工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师给水排水工程实训总工10陈启松男1958.11高工国家注册

26、环保工程师化工机械实训总工11顾燕伟男1983.10助工给排水工程实训项目经理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课程组共由11人组成,其中,省级教教坛新秀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人员1人,省级高校青年培养教师1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团队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7.5%,副高及以上教师达到54.5%,专任教师有企业经历和行业影响力的教师比例达到62.5%,专业对口率达100%。3-2-1 职

27、称结构职称人数比例(%)教授218.2副教授(高工)436.4讲师218.2助教(助工)327.33-2-2 学历结构学历人数比例(%)研究生/硕士872.7在职攻读博士327.3在职攻读硕士218.23-2-3 学缘结构姓名毕业学校王培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朱丽芳大连理工大学刘芳长安大学吴淑琰浙江师范大学郑祖国成都科技大学李东风大连理工大学郭改梅天津城建学院赵平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启松浙江大学顾燕伟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刘振华青岛理工大学3-2-4年龄结构年龄人数比例(%)5055岁19.14050岁545.53040岁327.330岁以下218.2课程组成员平均年龄35岁,分别毕业于9所大学,学

28、习及专业背景各有所长,有注重于水处理机理的环境工程专业;有注重于工程设计及操作的给排水专业;有注重水处理设备结构设计的化工机械专业;有注重水资源计算及规划管理的水文水资源专业;以及属于理科教育类的化学专业毕业的、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11名成员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人,其余成员中有工程单位工作经历6人。课程组成员知识结构互补性强,工程经验丰富,能够在课程建设中各施所长,满足本课程教学复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水处理工程(污水)课程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动手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上进的教学团队。

29、3-3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3-3-1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1)“给水排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为2004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项目针对高校培养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明确提出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并将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本项目的实践增进了学生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同学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0、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逐年增加,07年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同学能够经过三个月至半年时间的熟悉适应后,独立开展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就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给排水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为2003年浙江省财政厅重点资助实验室,下设水处理实验室、水处理微生物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建筑给排水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建设总投资247万元,建筑面积600m2,是目前浙江省一流的给排水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建成以来,开展了水分析化学实训、水处理技术实训、水处理工艺操作实训、建筑给排水实训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的研究。(3)校级教研课题“排水工

31、程重点课程建设”,2005年评为校级优秀课程。根据社会对专科人才强调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设计并实践了具有本课程特色的、符合专科层次水平的、最佳的、可操作的“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排水工程为水处理工程(污水)曾经的名称,其内容基本一样。(4)2007校级科研项目“我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5)课程组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6)课程组近五年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荣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32、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3-3-2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1. 王培风副教授主持200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多级生化反应器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的研究”,在研。应用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目的,对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2. 王培风副教授主持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浙江省乡镇供水技术的优化研究”,已结题。为浙江省乡镇供水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提供了选择依据。3. 王培风副教授主持2004年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研究”,在研。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进行应用技术

33、的研究。4. 王培风副教授主持2007年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技术服务项目,“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条例及浙江省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指南编制”,在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及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措施做出指导和规范。5. 郑祖国教授主持2007年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科技服务项目,“浙江省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在研。对浙江省农村水资源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可持续利用建议。6. 李东风教授主持20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503254基于GIS和数值模拟的河道工程水动力环境影响研究”,2006年结题。7.朱丽芳老师主持2005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集成膜技术在城市污水资源化中的应用研

34、究”,在研。8.郭改梅老师主持2007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饮用水中芳香类有机物形成消毒副产物的特征及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在研。9.2004年9月、2005年10月王培风、刘芳为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编写技术培训教材、并对学员进行“乡镇供水技术”培训。2007年6月为磐安水利局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 学员进行 “乡镇供水技术”培训。10.课程组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EI检索收录4篇,ISTP检索收录2篇。3-4师资培养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3-4-1执教理论水

35、平、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课程组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制定了师资团队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建立并完善专兼职教师培养、聘任、考评、奖惩制度。形成了一支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均参加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学历水平。校、系、教学团队先后制定了师资培训规划及实施办法,明确了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企业生产实践的培养目标,确立了每位教师五年内主攻一个专业方向、紧密

36、联系相应企业、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的师资培训方案。3-4-2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价、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课后集体讨论方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讲课技巧等,交流教学经验,倡导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教学能力。教师通过项岗实习、生产实践、技术培训等方式,转变教师角色。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家级职业技能考试认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聘请一批社会上的业务骨干和办公自动化专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每年组织一次师资队伍的考核和技能竞赛,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高职教师同时是实践能力的技师、职业能力的工程师、课程建设的研究员、

37、信息化能力的程序员、知识传授的教员。正确引导中青年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除了定期组织他们认真研究课程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带领他们承担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改革探索和新的实验项目开发,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在担任本课程的教学之前须在系内试讲通过后,才能走上讲台。课程组负责人和有经验的教师还不定期地对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水平。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相关培训班,鼓励青年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38、,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培养制度。3-4-3取得的成效通过几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项目负责人王培风老师被评为省高校教坛新秀、省高校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通过几年的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的锻炼,深入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了本课程特有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能独立授课,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朱丽芳老师获得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吴淑琰老师荣获学校2007年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刘振华老师在水利系2008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本教学团队现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

39、理,教师师德高尚、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4课程设置4-1课程性质与作用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给排水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等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水处理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基本专业素质之一,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水处理工程(污水)课程是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过去的名称为排水工程,64学时,为了满足教学改革及课程设置调整的需要, 2006年更名为水处理工程,同时将给水处理内容纳入,104学时,2007年开始更名为水处理工程(污水)

40、,56学时,内容为污水处理论及工程技术,与过去的排水工程课程内容基本一样。在学生完成给排水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力学、水泵与水泵站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掌握从事给排水和水环境保护必需的水处理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各处理构筑物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为从事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操作、管理及工作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处理技术的技能,解

41、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获得独立进行一般水处理工程项目(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或处理站)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操作、管理的基本职业技能及动手能力。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实训和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拓宽学生就业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运行操作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其中涉及水处理工程(污水)技术内容的主要为城镇污水厂、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环保公司、水资源规划管理等单位,工作内容以水

42、处理工程施工管理、水处理设施运行操作管理、水处理设备安装调试及水资源污染控制等为主。针对学生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体现如下理念与思路:1、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应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同时注重学生发展后劲培养水处理工程(污水)课程内容多且逻辑性不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于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科学生而言,教学中重点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大多为运行操作管理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污水处理基本理论,以满足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解决技术问题、改革工艺流程等创新能力的要求。2、以案例为载体,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城市污水常规处理技术为主线,引用工程案例使学生扎实掌握污水处

43、理基本知识和运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浙江省污水处理技术现状,面向工程需要,选择适宜且先进的工艺技术扩展、充实教学内容。3、建立工学结合、学训结合体系,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依托行业优势及课程组教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顶岗、轮训等方式参加工程实践,实现工学结合;充分利用给排水实验室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将相关内容的教学设置在实验过程中,实现学训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系统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设计,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满足相应岗位的技术要求。5教学

44、内容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1、针对岗位技术要求将教学内容模块化针对岗位职业技术要求,将教学内容相应模块化,共设七个模块,分别对应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岗位、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岗位、污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岗位、污水处理运行操作技术岗位等4个岗位。模块的具体划分见下图。物理处理技术模块生化处理技术模块化学与物化处理技术模块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模块综合处理与利用模块污水处理厂设计模块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模块污水处理技术岗位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岗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岗位污水处理运行操作技术岗位污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岗位物理处理技术模块生化处理技术模块化学与物化处理技术模块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模块污水处理厂设计模块污水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