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707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 度 乡 镇 地 籍 调 查基础地形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 编写单位:黑龙江文图测绘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编 写 人: 批 准 人: 审 核 人: 2013年 月 日 2013年2月20日 目 录1 项目概述31.1 项目来源31.2 项目内容31.3 测区概况31.4 已有资料情况41.5 作业依据41.6 作业基础41.7 精度要求51.8 技术路线51.9 作业流程图62 地形图图根控制测量62.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62.2图根点布设要求72.3图根点标志72.4 图根点编号72.5 图根导线测量73 地形图测绘103.1 地形图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103.2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2、113.3 基础地形图应表示的内容113.4 地形图编辑183.5 质量控制223.6提交成果241 项目概述1.1 项目来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文件精神,为全面落实完成平度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配合平度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1:500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测绘任务。完成工期:2013年5月1日

3、前完成。1.2 项目内容(1)利用测区内的基础控制点,充分使用测区CORS系统,采用网络RTK的方法,测定图根控制点;(2)以测区内的GPS点、图根控制点为基础,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要素。(3)采用规定的数据编辑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编辑处理,生成地形图数据。1.3 测区概况平度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地处东经1193112019,北纬36283702。东以小沽河、大沽河为界,与莱西市和即墨市相邻;西及西南以胶莱河为界,与昌邑市和高密市相望;南与平度市毗邻;北与莱州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6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5公里。全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6个镇60个居委会1783个村委会,总面积3166.

4、5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区域地形呈东北高而西南低之势,从东北向西南形成低山丘陵、倾斜平原和洼地三大地貌类型。北部大泽山脉,蜿蜒绵亘数十千米,山水形胜,雄深伟丽,主峰北峰顶海拔736米,是平度市最高的山峰。平度市的水、电、路、通讯配套较好,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完善,开发前景极为广阔。平度市公路交通发达:市中心距青岛港100千米,距青岛机场80千米,距铁路(兰村站)50千米;潍莱高速、同三高速、威乌高速、206国道、804省道横贯东西,三城、平日、诸朱公路纵贯南北。平度市还有较充足的电力和水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1.4 已有资料情况(1)

5、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SDCORS)SDCORS项目于2007年9月启动,2011年2月正式投入运行,截至2012年2月在网运行的参考站数量达到110个。SDCORS整合了全省的已建CORS站点,构成了全省统一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覆盖、实时快速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网。可基于该系统采用网络RTK作业模式加密图根及进行碎部测量等。(2)控制资料青岛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4月组织完成了在青岛辖区内C、D级GPS控制网及三等水准测量,并同时参与山东省地理信息中心组织的全省C级网统一平差,C、D级GPS点的高程成果为三等水准。2007年由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完

6、成了平度市镇驻地E级GPS加密网。以上成果均已通过验收,精度可靠,可作图根加密起算和检核之用。(3)2009年平度市1:5000比例尺正摄影像图可作为生产、调度参考用图。1.5 作业依据(1)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7、-2009)(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8)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1.6 作业基础(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2)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20度,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4)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 保留两位小数;(5) 成图比例尺:1:500,若测区范围出现了跨带的情况下,小数点前可保留三位。(6)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8、。1.7 精度要求(1)基础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与高程注记(2)基础地形图均需勾绘等高线,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m,图上地形点的高程注记至0.01m。(3)基础地形图的图上平面精度要求为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要求,基础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平面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序号项 目图上中误差(mm)图上允许误差(mm)备注1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40.8隐蔽地区等可放宽至1.5倍。2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51.0(4)基础地形图的高程精度要求基础地形图的高程精度要求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4.1.9条的要求。 (5)基础地形图的图式表示与数据分层基础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应严格按1:500、

9、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的要求进行,数据分层应严格按项目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进行。 1.8 技术路线利用提供的基础控制点,使用测区CORS系统,采用网络RTK的方法,测定图根控制点;按全解析法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测绘1:500基础地形图;利用规定的软件进行内业图形处理。1.9 作业流程图准 备 工 作制定计划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培训编写技术设计书仪器设备准备地形图编辑地形要素采集图根控制测量地 形 图 测 量成果整理、检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2 地形图图根控制测量2.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SDCORS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

10、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直接进行地形图根控制测量,不再进行高等级控制测量。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支导线首站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进行对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超过40。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在不低于一级图根导线的点上,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距离进行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两次)补充测站点,边长不超过定向边长的2倍。利用支导线和极坐标方式测量的图根点数量不超过图根点总数的20%。图根点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方法,每条边观测l测回,每测回内读数两次。2.2图根点布设要

11、求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山东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地形、地物要素测量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碎部点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应适当加密,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2.3图根点标志图根点应根据土质选用埋石、灰桩、水泥钉、钢桩等标志,埋石和灰桩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地点;水泥钉适用于地面铺装材料为砼的地点,水泥钉长度不小于60mm;钢桩适用于地面铺装材料为沥青的地点,其规格为:直径10mm.长度为100mm。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

12、度较疏时,适当埋设固定标石。埋石有困难时,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少于4点。2.4 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按照标段及所在单位或镇名划分,共6位。第一位为标段号,采用英文字母表示;第二位为所在单位或镇名的英文首字母代码的大写,如果两个单位或者镇名的英文首字母代码相同,将采用大小写区分,后四位为顺序号。2.5 图根导线测量在难以进行RTK作业的地区,允许在高级控制点、RTK点的基础上,以附合线路、结点网等方式布设图根导线。以RTK点作为起算边时,RTK间距应 1

13、50m。作业时根据实情况确定图根导线的线路,不采用以无定向导线方式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2.5.1 基于CORS的网络RTK图根点的测量2.5.1.1坐标转换参数的获取(1)在获取测区转换参数时,优先直接采用甲方提供的已有参数; (2)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的两套坐标系成果,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4)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2.5.1.2 流动站的技术要求(1)流动站应获得采用SDCORS或QD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

14、的使用授权,设备应经过有资质单位的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2)流动站应在有效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3)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图根点标志宜采用木桩、铁桩或其他临时标志,必要时刻埋设一定数量的标石。(4)每次观测之间应重新初始化。(5)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6)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s5s,每点应观测不少于2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在较差不超限的情况下取中数使用。2.5.1.3图根点的检核可采用RTK方

15、法布设图根点。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为保证RTK测量精度,应进行有效检核。检核方法有两种:(1)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2)在测绘地形图时采用全站仪对相邻RTK图根点进行边长检查,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 000。(3)RTK图根点测量的观测和计算等按照CH/T 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执行。2.5.2 图根导线测量(1)当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导线网宜布设成附合单导线、闭合单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其主要技

16、术参数见表1。表1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比例尺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仪器类别方位角闭合差()方法与测回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61:5000.9801II级40单程观测11/4 000(2)图根导线点用木桩或水泥钢钉作标志,其数量以能满足地形图测量的要求为准。(3)导线上相邻的短边与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1/3。(4)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每条支导线总边数不超过2条,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支导线边长往返观测,转折角观测一测回。(5)图根导线按照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规定进行平差计算。(6)图根点编号可以地籍区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统

17、一顺序编号,每个地籍区内的图根点编号前面应冠以不同的字母以示区别(开头字母应应由监理方统一规定)。2.5.3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1)以图根导线方式布设的图根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施测,高程线路与一级、二级图根平面导线点重合,其技术要求按照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执行。光电测距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中丝法测回数垂直角较差、指标差较差()对向观测高差、单向两次高差较差(m)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对向1单向2250.4S0.2Hc40注: S为斜距(km),Hc为基本等高距(m);D为水平距离(km);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在限差内时,取

18、其中数;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距离和高差应取至毫米。图根导线记录可采用PDA电子手簿作为记录器。(2) 基于CORS的网络RTK图根点高程,采用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求解。3 地形图测绘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法测绘地形图。具体技术要求按照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执行。地形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3.1 地形图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地形图内容主要有:行政区划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3.1.1行政区划要素(1) 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区界线和行政区名称。(2) 不同等级的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

19、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和乡级界线。(3) 当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形图时,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驻地注记名称外,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与内图廓线的交汇处的两边注记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4) 地形图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3.1.2地形要素(1) 地形图上主要的地形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注记表示方法按照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执行。(2) 根据地形图要求表示地貌,如

20、等高线、高程注记等。3.1.3数学要素数学要素包括内外图廓线、内图廓点坐标、坐标格网线、控制点、比例尺、坐标系统等。3.1.4图廓要素图廓要素包括分幅索引、密级、图名、图号、制作单位、测图时间、测图方法、图式版本、测量员、制图员、检查员等。3.2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1) 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测绘地形图。(2) 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全站仪、钢尺和GPS接收机等。这些工具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能用于作业。(3) 明显地形要素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符合RTK(含CORS)系统观测条件的也可采用RTK(含CORS)定位方法。(4) 应现场绘制地形要素观测草图,观测草图宜选择适当的纸张并

21、作为测量原始资料保留。(5) 根据根据采集数据及观测草图,在计算机上采用数字测量软件系统导入外业测量数据,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表示方法等进行编辑处理生成地形图。地形图的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分层、要素代码等应符合数据库建设的要求。(6) 测量技术应符合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3.3 基础地形图应表示的内容3.3.1控制点基础地形图上应表示所有基本控制点和图根点,各等级控制点在图上的表示,按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符号执行。3.3.2 行政界线行政界线按要求表示到区、县、镇的境界线。行政界线由甲方

22、提供,两级境界重合时,以高一级境界表示。境界线跨越图幅时,应加界端注记。3.3.3 居民地(1) 1:500基础地形图上房屋按图式要求注记建筑结构和层数;(2) 房屋的层数按实际层数表示。地下室、车库、人字形房顶、水箱以及单幢房屋中底层和顶层层高在2.2米以下的房屋均不计层数。(3)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次、不同高度(差值大于2.2米)的房屋需分别独立表示。(4)有些楼房上部的前后部分层次不一致,当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的长度均大于3米时应分别注记层次,若其中有小于3米的,则可合并到主楼。(5)房屋一般以墙基外角连线的几何图形为准。房屋的凹凸拐角处,图上超过0.4mm时要表示,简易

23、房屋超过图上0.6mm要表示。楼房阳台底层不封闭的按廊房表示,底层以上全封闭的按房子表示,多层住宅的单个悬空阳台可不表示。(6)集镇街道两侧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正规的停车棚图上大于6mm的,用棚房符号表示。(7)室外楼梯宽度大于图上1mm时要表示,有转弯的室外楼梯宽度超过图上2mm时在符号中间加绘一条竖线表示。除较大单位房屋入口处的台阶表示外,居民住宅房基前的台阶不要表示。垃圾台不表示。(8)正规的公用厕所、牲口圈大于图上6 mm要表示,并注记“厕”或“牲”。农村居民地房前屋后用于饲养和堆放杂物的房屋大于图上6 mm要表示,一般用简易房表示。依比

24、例尺的建筑正规的粪池、肥气池应表示。(9) 居民地中的房屋较密集,间距在1米以下的次要巷道可综合表示。(10)居民地内图上6 mm以下的天井、庭院可进行综合表示。居民地周围的小块空闲地不表示。(11)居民地内图上大于4cm的水泥地要表示,并注 “水泥地”,小于4cm的一律不表示。企事业单位内水泥地一律不表示。(12)一般柱廊宽度图上大于1.5mm的才表示,重要的柱廊宽度图上小于1.5mm的也应表示。可通行汽车的门廊应表示,支柱不绘。雨罩、阳台不表示。建筑物悬空部分(含封闭的阳台),均按建筑物外轮廓(投影)表示。临时性的建筑物不表示。(13)街道两侧楼房的悬空檐廊,宽度大于图上1mm时,可用图式

25、4.3.1.3符号表示。有柱的檐廊按图式4.3.1.1.b符号表示,柱子适当配置。并由外业量注檐廊宽度。小于1mm时顶部有挡雨板的按投影(挡雨板滴水)综合进房屋内表示,无挡雨板的按房檐改去。(14)围墙用图式4.4.3.b符号表示,图上宽度大于0.5mm者,用图式4.4.3.a符号表示。独立的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等图上长度大于1cm时应表示。单位间起围护和阻隔作用的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除外)视情取舍表示,居民楼邻里间的小围墙不表示。可供汽车进出的围墙墙门应表示。(15)建筑物下的通道,可通行汽车时才表示。(16)地下建筑物的通风口不表示。3.3.4 工矿建筑(1)凡依比例尺的烟囱、水塔

26、、纪念碑、塑像、宝塔、微波传递塔等独立地物,按其着地位置范围的几何图形中心,即为此地物的中心点,在其中标注的符号仅起说明作用。不依比例尺表示时,地物中心点与符号定位点在图上必须一致。(2)当抽水机站的房屋小于符号时,房屋不绘,只绘符号,其他类推。(3)散坟不表示。公墓或大面积的墓地用地类界表示范围,中间配置符号,不注坟数。重要的独立坟要表示,有名称的墓地要加注名称,位于山上公墓地的小路按图式6.4.5要求表示。(4)固定的宣传橱窗与大型宣传、广告牌用图式5.4.5表示,注意此符号按真方向表示。高度在4m以上,有方位意义的独杆广告牌用“ ”符号表示,杆的定位点为圆几何中心。符号规格:圆0.8mm

27、,高3.0mm,符号上部矩形为2.21.2mm。(5)景观路段的突出的杆柱装饰性路灯应视图面负载情况择要表示,其他地区一般不表示。单位内沿街起亮化作用的照射灯一般不表示。(6)邮筒不表示。季节性谷场不表示。(7)文物古迹应注意调查,挂牌名木古树应表示。3.3.5 交通(1)公路按其技术等级代码以图式6.3.16.3.3表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的等级代码名称。(2)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如路边有路沟、路堤等时,路基线一般不能省略。铺面线与路边线间距0.5mm的,按0.5mm绘出,0.5mm的按实际绘出。等级公路上的双向隔离带(含快慢车的分隔带)图上宽度小于1mm时不表示。(

28、3)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如:桥梁、涵洞、路堤、里程碑、正规的汽车站等应以相应的符号表示。(4)公路高架桥的桥墩应表示。高架桥、公路桥等桥梁有名称的,应该调注。但不调注建筑材料性质。(5)公路进入镇区或通过街区式居民地,公路符号则以街道线代替,调绘时,可依据实地情况如实选择变换处。高等级道路有快、慢车道的中间绿化带、岛依比例尺用黑实线表示,并加绘相应植被符号。(6)公路平面相交时,铺面与路基线对应相接。等级公路与大车路、双线乡村路相交时,等级公路铺面线不间断,相交接在等级公路的路基线上。(7)公路通过依比例尺的大堤时,公路的中心线应通过大堤,边线用堤坝符号代替绘出。(8)大车路通过依比例尺的大堤

29、时,用堤坝符号代替绘出。(9)乡村路通过依比例尺的大堤时,直接通过路堤。(10)图上乡村路的宽度在1mm以上,用依比例尺双线表示。构成路网的小路应表示,其他居民地内的小路一般不表示。(11)道路等级一般以路面铺装、宽度,并根据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一般路面铺装良好的35m的按等外公路表示;23m的按大车路表示;12m的按乡村路表示。(12)各等级道路宽度变化不大时,内业编图时应尽量考虑双线路路边线互相平行,必要时可采用平行拷贝。(13)厂矿和大单位的正规内部道路要表示。(14)城区主要街道以人行道外边线绘出,次要街道(包括建制镇及以下村镇内不通汽车的主要街道)一般以各类地物自然形成的边线表示;

30、快慢车分道的隔离杆不表示。(15)建筑中的街道,街道线用虚线表示,虚线实部长10毫米,虚部长1毫米,线粗0.15毫米。(16)红绿灯、路标、汽车停靠站不表示。(17)低矮的照射灯一律不表示。3.3.6 管线(1)永久性的电力线不管高压和低压都应表示;电力线杆应精确绘出。低压电力线进入居民地的支线,只绘到居民地口为止,其余到每家每户的电杆不表示,但通过居民地的电力线,居民地内的每个电杆都应表示。通往工厂、企事业单位的电力线可绘至变压器处,通往各车间的电杆不表示。(2)通讯线都应表示,每一个通讯线杆都应绘出,通讯线进入居民地的支线,只绘到居民地边为止。通过居民地的通讯线,其线杆均应绘出。测图范围内

31、的地下通讯光缆应表示。电视线及宽带网线的表示方法与通讯线相同。(3)电力线和通讯线的实地转折点点位应加红色表示。图内线杆表示箭头符号不连线,但到图边时要连接至图边线。部分电力线和通讯线杆在立体下无影象而实地又无法用距离交绘表示,作业中应认真仔细,一般以线位截距和判绘表示为准。地下光缆标同样处理。(4)当电力线、通信线穿过本图幅,而本图幅内又无电杆时,编辑时应绘出线路的走向。 (5)电线杆上的变压器、入地、变电室(所)按图式7.1.67.1.8表示,通信线杆上的入地按图式7.2 d表示,地下的不表示。(6)电力线、通信线杆架符号绘完整,走向必须准确。多种线路共杆时,只表示高级线路的符号。通信线在

32、空中相交、分岔应调绘在图上,注意邻近杆方向与相应的交叉线相接。(7)管道用相应符号表示,架空管道的支柱或墩密集时,可以取舍,跨越建筑物或转折处的支柱必须准确表示。多根管道并列时,只表示主要管道,不注记管数,注主要管道的性质。围墙上的管道可省略不绘。(8)地下管线的检修井择要表示镇区主要道路上的上水、下水检修井和电信、电力检修井,不明用途的一般不表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内部及学校内的不表示。消防栓不表示。污水蔑子和室外水龙头一般不表示。(9)电话亭不表示。废弃的和无线相连的电杆不表示。3.3.7 水系(1)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涯线按测图时的现状绘出,当岸边线(含加固岸)与水涯线之间的高差大于0

33、.5m,且水涯线与岸边线在图上的间距大于1mm时,应加绘陡坎或斜坡。(2)池塘的水涯线按上沿边线绘出。(3)沟渠水涯线沿沟渠内侧上边缘绘出,图上宽大于1mm时用双线表示, 小于1mm用单线表示,均加绘流向。单线沟渠过密集时,取舍表示,间距一般控制在2cm左右。(4)河流与湖泊及其中包含的桥、闸、码头等,除准确表示其实际位置外,当有名称时应调注。调绘主要河流大型水闸时,要注建材性质,不注闸门孔数。(5)镇区内外的正规公用水井,图上要表示。河流两侧、太湖边上具有防洪作用的大堤要准确表示,并每隔15cm20cm测注一处高程注记点。(6)水库、湖泊、池塘不绘水晕线,池塘只注“塘”。养殖塘注记养殖品种,

34、例如:“(鱼)”、“(虾)”等,水库、湖泊有名称的注记名称,无名称的不注,其它类推。(7)湖泊、池塘中有水生经济作物的,应绘符号及注记名称;当符号与名称不能同时注下时,只绘相应的符号,不注名称。池塘内已绘水生作物符号的,则“塘”字不注。(8)水库要测注坝顶高程并注记建筑材料。3.3.8 地貌(1)等高线的表示1)地貌以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街区、居民地内以及平坦地区的水稻田不绘等高线。2)等高线可绘至平地的合适处(如中断在:路、田埂、坎、斜坡等处)密集居民地的外围。3)对于田角路边仅几个毫米长的零星短小等高线,在保持图面的清晰可读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取舍。4)计曲线的数字注记字头需指向高处。应

35、保证每个格网至少有一个“计曲线注记”。不要每条计曲线都注记“等高线注记”。(2)高程点测注1)高程点可根据图面情况取舍,高程点数量原则要求 1015个/每平方分米。所有的高程点均要表示点位。2)铺装路面应在图上每1015cm间隔内测注高程注记点,等级公路的车行桥顶部应测注高程注记点。3)一、二类方位物上应测高程点;公路、简易公路每隔1015厘米测一个高程点,大车路、双线堤上的高程点间隔可适当放宽。(3)比高注记当图内比高与高程注记点容易混淆时,应在比高前加“+”以便与高程注记点区别。(4)其它地貌1)当石山坡度大于70度时用陡石山符号绘出,小于70度的用等高线配合露岩地符号绘出。2)山区河流两

36、边的沙地和石块地应注意表示。3)路堤、路堑、陡坎、斜坡、陡岸和梯田坎等,当图上长度大于10mm和比高大于二分之一等高距时必须表示;比高大于一个等高距时还需适当量注比高。量注比高至0.1m,在量测处绘点,在比高前加“”号。4)斜坡、陡坎应区分未加固和加固两种,陡坎是形成70度以上陡峻地段。70度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一般绘至坡脚,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5)区分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尺的土堆、坑穴、洼地,并量注比高至0.1m或测高程。3.3.9 植被(1) 所有植被符号一律绘出,不使用省略符号或图外附注。(2) 沿堤、道路等线状地物两侧具有护路、护堤等作用的行树要表示,

37、起止位置要准确。符号间距可视图上情况适当放大。公路两侧有路沟、路堤和行树,当相距很近时无法绘下行树符号时,行树符号可以省略。散树不表示。(3)居民地内及附近的零星散树不表示。较名贵或高大树木并有方位意义的要按独立树表示,并注记树种。(4)花坛面积大于图上6mm的要表示,花坛边高出地面0.5m以上的,用实线表示;与地面平的用地类界表示;其他情况用虚线表示。(5)沿河、沟或较大池塘内的水生作物及芦苇、藕、茭白等,按实际范围配置符号,图上面积小于200平方毫米时不注记品种名称。生长在田里的水生经济作物,其边线按相应符号表示,不可用水涯线表示。(6)居民地周围的竹丛、草坪以实地范围表示,草坪用草地符号

38、表示,同时加注“草坪”。 (7)同一地块内套种或混合生长的园林地,一般可单选或复选其中主要的品种调注。相邻种植时,可不区分界线,但品种分别注记在主要分布处。3.3.10 地理名称(1)注记主要包括地理名称调注、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居民地名称和镇区的主要街、巷、路名均以收集的资料或实地地名牌、门牌为准标注。当居民地较大或跨图幅时可分别注记。 (2)较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当一院多单位时,应选择权源单位全称注出。机关、企事业单位隶属部分(省、市、镇)可省注,但应防止重名,镇区较大工厂内的主要车间(在保持图面清晰可读的前提下)可调注名称。(3)街道名称注记方向。当街道方向与南图廓线交角大于45时,注记

39、字向与街道方向平行,交角小于45时,注记字向与街道方向垂直。(4)图内各种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列、方向、字距均以图式符号12.112.5执行,不得互相压盖,要保证各种符号的完整性,一个注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字段,不能随意拆散。图廓角的纵横坐标注记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前二位和小数后一位,其余坐标方格线不注记。3.4 地形图编辑3.4.1 地形图编辑的一般要求(1) 使用中地公司MapGIS数字测图软件对全野外采集的矢量数据进行编辑。要素的代码分层、颜色符号配置应准确;点、线、面要素关系处理得当,属性项、属性值正确,建立正确的拓扑关系后转换成规定的数据格式。(2) 要素图形表达包括符号、线形、色彩、

40、注记按照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3) 线状要素的编辑,应保证线条光滑,矢量数据中不得有多余悬挂存在,不得自相交、粘连、打结和重复。曲线不得有明显变形和折线,不得存在短小毛刺及三角形。(4) 应保证各种地物之间关系合理,协调一致,如居民地与道路、水库与坝、河流与桥的关系等。 (5) 所有相邻图幅数据必须接边(包括几何位置和属性)。(6) 各种注记应位置恰当,正确无误,不压盖重要地物、地貌。3.4.2编辑原则(1) 完整性原则:考虑到GIS在对地理数据分析、决策时的准确性,线状和面状地物不得因注记、

41、符号等而间断。(2) 捕捉到位原则:相邻地物要素的交点要捕捉到位,如与房屋连接的围墙线与房屋边线捕捉到位。(3) 避让原则(仅指在出地形图时使用,建库不采用此原则):等级道路、建筑物(简易房除外)和点状独立地物,应按实际情况采编,原则上不进行避让。兼顾地形图制图的需要,为使地形图图面清晰,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可按照“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原则进行避让。1)内部道路、大车路等非等级道路与其他建筑物边界重合时,要位移图上0.2mm让建筑物表示完整。2)房屋、围墙边线与加固坎、陡坎、斜坡等重合时,以建筑物为准,其他可隐含或位移0.2mm。3)两个或多个点状地物相距很近,同时绘出确有困难的,可将高大突

42、出或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其他地物避让,位移0.2mm。4)道路、桥梁、河流等面状地物在相交时应按图式标准加以避让。(4) 公共边重合原则:当地物有公共边时,先确定一边,另一边用拷贝方式生成,保证完全重合。如各级境界线有以线状地物为界时,均应按照公共边拷贝处理;房屋边线重合时,应采用定点捕捉,达到数学一致;一些因避让将产生的不允许变形时,则不予避让。(5)面状地物封闭原则:编辑中,凡面状地物均应各自封闭,并由唯一实体构成。对靠内图廓边的地物即使不完整,也应以内图廓边为界进行封闭,如房屋、水体等。3.4.3图幅整饰(1)根据图幅信息,进行分幅后,叠加图廓,使用喷墨绘图仪绘制出标准分幅的地形纸图。(

43、2)图廓整饰及图内注记使用的各种字体的注记大小均按规程附录F的要求执行,右上角图外注“平度市地籍图”,并右边注“秘密”;接边部分应以图名单位所在行政区为准。图廓西南角测绘机关注记“平度市国土资源局”。横行应注: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TD/T1001地籍调查规程XXXX年X月全野外数字测图XXX公司于XXXX年X月测制。下方中间为测图比例尺,右下角为附注:。3.4.4图边拼接(1) 地形图编辑后应准确接边,按无缝隙的接边要求,确保线条连续,构面完整,

44、注记正确,属性代码一致。(2)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和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在接边处不得产生明显转折。高程注记点同一块平地内较差不得大于0.2m。3.4.5 建库数据分层及各层属性结构表名数据集要素大类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层名描述约束条件说明栅格数据栅格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图ImageSGSJSGSJ_DOMO数字高程模型ImageSGSJSGSJ_DEMO数字栅格数据Image/TinSGSJSGSJ_DRGO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定位基础测量控制点PointCLKZDCLKZDM测量控制点注记AnnotationZJZJ_CLKZDO行政区划行政区PolygonXZQXZQM行政

45、区界线LineXZQJXXZQJXM行政要素注记AnnotationZJZJ_XZYSM水系水系点PointDDXYSSXDO地形水系线LineXDXYSSXXO地形水系面PolygonMDXYSSXMO地形水系注记AnnotationZJZJ_SXO地形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及设施点PointDDXYSJMDSSDO地形居民地及设施线LineXDXYSJMDSSXO地形居民地及设施面PolygonMDXYSJMDSSMO地形居民地及设施注记AnnotationZJZJ_JMDSSO地形交通交通设施点PointDDXYSJTSSDO地形交通设施线LineXDXYSJTSSXO地形交通设施面PolygonMDXYSJTSSMO 地形交通设施注记AnnotationZJZJ_JTSSO地形管线管线点PointDDXYSGXDO地形管线线LineXDXYSGXXO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