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719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江 苏 省 电 力 公 司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国 环 评 证 甲 字 第 1808 号2012年12月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11.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附有关图件)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3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

2、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3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附相关图件)53.3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53.4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93.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13.6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24公众参与124.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12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13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13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134.5从合法性

3、、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等方面对公众参与进行总结14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6联系方式146.1建设单位146.2环评机构15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为满足当地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改善宜兴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江苏省电力公司拟建设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志泉村。包括新建500kV宜兴东变电站工程、新建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线路工程、新建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包括新建500kV宜兴东变电站工

4、程、新建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线路工程、新建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本工程拟定于2013年底开始建设,总工期为18个月。预计环保投资约34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46079万元的0.75%。表1.2-1 项目组成及建设规模项目名称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包括3个子工程)建设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建设地点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志泉村)变电站工程名称新建500kV宜兴东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现有规划主变:41000MVA500kV出线8回,220kV出线16回,每组主变配360 MVar低压电容器和160MVar低压电抗器。本期主变:21000MVA500kV出线4回,220kV出线8回

5、,每组主变配260 MVar低压电容器。本期占地站址总征地4.5hm2,围墙内占地4.12hm2,占地性质:基本农田输电线路工程名称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线路工程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建设规模新建500kV开断线路总长约20.75km(其中,政平侧20.295km,珉珠侧20.455km),按同塔双回路架设。新建过渡方案线路总长约21km,按同塔双回路架设。待宜兴东变电站建成后拆除。杆塔导线杆塔4基,导线采用4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杆塔2基,导线采用4JL/LB20A-400/35钢芯铝绞线基础形式钻孔灌注桩基础占地(hm2)永久占地0.22,临时占地0.99

6、工程总占地(hm2)5.83(永久占地4.72,临时占地1.11)总投资(万元)静态:46079,动态:473961.3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宜兴东变电站在站址选择的初期阶段即已充分考虑了与地方规划相容性的问题。设计单位根据站址选择原则(系统负荷等)初步确定了多个站址,通过大范围多站址的比选、多次的实地调研、现场踏勘和勘察、反复的方案比选、论证,以及与地方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多次广泛深入的沟通后,站址最终确定在刘家站址(推荐方案)和湖陵站址(备选方案)两处。刘家站址进站道路短,土石方量较小,无民房拆迁,远离居民住宅区;综合考虑规划、环保、水土保持、

7、技术条件、经济性均优于湖陵站址。且湖陵站址与规划环保大道有冲突,规划部门要求将刘家站址作为500kV宜兴东变电站推荐站址,因此本工程推荐刘家站址为500kV宜兴东变电站站址。本工程为500kV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27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第9号令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技术”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 电磁环境为掌握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周围电磁环境现状,评价机构同协作单位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1月8日9日对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及线路附

8、近的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进行了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由于拟建宜兴东变电站站址区位于现有500kV政平-珉珠双回路40#42#塔之间的线路正下方,西侧65m和130m处分别为500kV迥武5264线和500kV当惠5907线。受上述已有输电线路的影响,站址周边各现状测点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磁场强度相对较高,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2752.38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范围为0.20510-3 0.5210-3mT;无线电干扰最大值出现在站址东侧,为38.4dB(V/m)。变电站附近的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16910-30.48210-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范围为0.02810

9、-3 0.04910-3mT,电磁环境均满足居民区评价相关标准要求。2.1.2 声环境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与电磁环境监测布点相同。2011年11月8日9日每个测点昼夜各一次。根据监测结果,宜兴东变电站站址周边声环境现状昼间最大值为49.9 dB(A),夜间最大值为41.9dB(A),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要求。变电站附近敏感点声环境现状昼间最大值为50.7dB(A),夜间最大值为42.9dB(A),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附有关图件)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

10、范(HJ/T24-1998)及其他有关环评技术规范,确定评价范围如下:2.2.1 变电站(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变电站站址为中心半径500m的区域。(2) 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变电站围墙外2km的区域;重点评价围墙外100m的区域。(3) 噪声评价范围:变电站围墙外200m的区域。(4) 生态评价范围:变电站围墙外200m区域。2.2.2 输电线路(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输电线路两侧边线外50m带状区域。(2) 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两侧边线外2km带状区域;重点评价边线外100m的区域。(3) 噪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两侧边线外50m带状区域。(4) 生态评价范围

11、:输电线路两侧边线外200m的带状区域。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附图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在以下几方面:3.1.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主要由各种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宜兴东变电站新建工程主变压器布置在变电站场地中间,且两侧设置有防火墙,外侧有围墙阻挡,其对站外电磁环境影响较小。本期工程输电线路为原有输电线路走廊内新建形成的开断环入线路,位于新建变电站两侧的出线位置,路径长度很短,本期线路与

12、原线路电磁环境影响不会产生明显的差异。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期,在它周围会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但是与高频电视和无线电发射台不同的是,由于其频率很低(一般只有50Hz),因此仅存在于输电线路的附近,而且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离开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3.1.2 噪声500kV变电站运行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低压电抗器和屋外配电装置等电器设备。变电站的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其峰值频率一般在125500Hz倍频带之内。本工程变电站工程主要噪声源为主变压器。主变设备将选择低噪声产品,主变压器声级值要求外壳外2m处小于75dB(A)。输电线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

13、的电晕也会产生一定的可听噪声,一般输电线路走廊下的噪声都在45dB(A)以下。3.1.3 污水变电站生活污水主要来自粪便污水和洗涤废水,污染因子为BOD5、COD、SS、总磷、总氮、大肠菌群等。本工程变电站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场地绿化喷洒,不外排。变电站在正常情况下,主变压器无漏油及油污水产生。当主变等发生突发事故时,可能会产生事故油污水。本工程变电站主变压器下建有事故油坑,并与布置在主变组附近的总事故贮油池相通,以贮存突发事故时产生的漏油及油污水。油污水由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对外排放。3.1.4 施工期污染源工程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包括:建筑物拆迁及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

1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噪声、建筑物拆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3.1.5 生态环境影响变电站站区及输电线路塔基占地为永久性占地,这些土地利用性质将由原来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用地;输电线路走廊为临时性占地,在原有输电线路走廊内,施工结束后仍可进行农业耕作,基本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利用性质。输变电工程在施工时会损坏土壤,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一般在施工结束后即可恢复,不会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3.1.6 自然景观影响本工程利用原有输电线路走廊。工程不涉及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地,变电站及线路沿线环境景观阈值较高,因而对景观的影响较小。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

15、况(附相关图件)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及线路均在同一地块(本期线路在变电站两侧500m之内),项目不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水源保护区,评价范围内也没有需重点保护的其他敏感目标。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居民点,具体位置见附图2。表3.2-1 变电站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规模相对位置可能环境影响因素高塍镇志泉村刘家约50户,150人,2层尖顶楼房为主东侧距变电站围墙约165m,距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线路约120mRI、E、B、N吴家约40户,120人,2层尖顶楼房为主东南侧距变电站围墙约223m,距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线路约150mRI、E、B宜

16、兴市凯润牧业有限公司2层尖顶东南侧距变电站围墙约190m,距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线路约100mRI、E、B、N沈家约12户,50人,2层尖顶楼房为主东北侧距变电站围墙约250m,距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线路约185mRI、E、B注: RI无线电干扰;E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 3.3 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3.3.1 运行期3.3.1.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1) 变电站根据500kV苏州西(木渎)变电站(2组1000MVA主变)的电磁环境监测,500kV苏州西(木渎)变电站围墙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居

17、民区评价标准要求,且随距离的增大呈现衰减的趋势。因此可以预测,宜兴东变2组1000MVA主变建成运行后,变电站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要求。宜兴东变最近处的住人民房距离宜兴东变(无进出线侧)约165m。根据500kV苏州西(木渎)变电站1#、3#、4#、9#测点围墙外的监测结果,其围墙外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约0.0210.24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约0.08310-30.88310-3mT,均小于居民区评价标准。同时,根据对北侧围墙(500kV侧)的电磁环境衰减监测,500kV侧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随距离的增加衰减明显,可以预测,宜兴东变本期工

18、程产生的电磁场对附近民房处的电磁环境满足标准要求。根据500kV苏州西(木渎)变电站的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宜兴东变建成运行后,距围墙外20m处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0.5MHz)将小于55dB(V/m),可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2) 输电线路本工程线路较短,均位于变电站两侧外的进出线位置(变电站两侧500m范围内),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本工程线路按照位于居民区设计,导线最低高度14m,在此高度下,线下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3kV/m,满足环办函2007881号的农田区10kV/m标准要求;本工程线路边线外20m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0.82kV/m,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1月7

19、日),即使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两侧边线外各20m)外新增居民住房,亦能达到4kV/m标准要求。3.3.1.2声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宜兴东变总平面布置图,本期工程投运后,变电站各侧厂界昼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均超标,目前超标区域无居民住宅等噪声敏感目标。宜兴东变电站按终期规划规模投运后,变电站各侧厂界昼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均超标,目前超标区域无居民住宅等噪声敏感目标。地方规划部门已批准将此区域划为变电站噪声影响控制区,在此区域内不再审批新建居民住宅、学

20、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的建筑。变电站附近各居民点昼夜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要求。3.3.1.3水环境影响评价变电站运行期水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主变检修及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含油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变电站粪便污水和洗涤废水,污染因子为BOD5、COD、SS、总磷、总氮、大肠菌群等。宜兴东变电站生活污水量约为1m3/d,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场地绿化,不外排,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其水质产生影响。变电站在正常情况下,主变压器无漏油及油污水产生,当发生突发事故时,可能会产生事故油污水。宜兴东变电站本期工程主变压器下建有

21、事故油坑和事故贮油池,以贮存突发事故时产生的漏油及油污水。油污水由有资质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对外排放,对站区外水环境没有影响。3.3.2 施工期3.3.2.1声环境影响变电站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土建及设备安装等几个阶段,变电站施工影响主要在站址范围内,主要噪声源有工地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以及桩基、土建、设备安装施工中各种机具的设备噪声。开断线路主要施工活动包括材料运输、铁塔基础施工、铁塔组立以及导线和避雷线的架设等几个方面。本工程宜兴东变电站周围最近的敏感点距变电站围墙165m。由于变电站和敏感点之间距离较远,施工期对周围敏感点声环境影响较小。3.3.2.2扬尘环境影响本工程变电站及开断

22、线路塔基在施工中,由于土地裸露产生的局部、少量二次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影响,但变电站及塔基建成后对裸露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即可消除其影响。另外,变电站及开断线路塔基在施工中,由于汽车运输使用施工道路,将使施工场地附近二次扬尘增加,但由于变电站及送电线路施工点施工强度不大,基础开挖量小,而且绝大部分施工点都远离居民区,因此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很小。在变电站及塔基施工时,水泥等施工材料装卸应文明作业,以防止水泥粉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采用人工控制定期洒水;对土、石料、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3.3.2.3水环境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跨越50

23、0kV宜兴东变电站北侧的河浜烧香港。该河流水域功能为农田灌溉。输变电项目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清洗油污水。本工程施工人员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生活污水系统处置,不外排,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机械清洗油污水主要含SS和油类,施工单位应设有移动式油处理装置,处理后浮油可回收,不排入附近水体。本工程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时,新建杆塔均不建在水域中,杆塔距河堤均保持一定距离,故建塔时塔基开挖、材料运输等均不会对河流水环境造成直接影响。3.3.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间将新建变电站附近原有的500kV政平岷珠线拆除,宜兴东变电

24、站施工结束后拆除500kV政平岷珠线开断环入过渡方案线路,将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这部分固体废弃物将送至专门处置部门回收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期间还涉及到民房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并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清运。输电线路塔基开挖的余土应及时就地铺平,避免长期堆放。3.3.2.5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属于普通的高压输电工程,变电站、开断架空输电线路位于水稻农田,项目不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地区。变电站站址表面主要为水稻种植地,属一般耕地,站址区域没有发现需重点保护的植物。变电站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虽然这部分

25、土地将由目前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但不会对站址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3.2.6水土保持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由于土地占用、基础开挖、土方堆放、临时堆工等,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本工程通过对站区、基础、施工方案、走廊植被保护等多方案改进和优化,水土流失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3.4 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3.4.1 污染防治措施3.4.1.1运行期1)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1)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减少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本工程设计将500kV和220kV配电装置全部采用国内领先的GIS设备方案,虽然增加

26、了工程投资,但可降低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节约了土地。(2) 变电站进出线方向选择应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主变及高压配电装置应尽量布置在远离居民侧。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设置相应警告牌。(3)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4) 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5)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尽可能避开当地规划区,对地方城市及乡镇规划的影响已减小到最低程度。(6) 输电线路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方案,压缩归并线路走廊,减少对地方发展影响。2) 声环境保护措施(1) 在变电站设备招标谈判时,对主变等高

27、噪声设备有声级值要求,距主变外壳2m处声级值低于75dB(A),油浸式低压电抗器2m处声级值低于75dB(A)。(2) 变电站站区平面设计时合理布局,主变布置在场地中间,周围布置主控楼等辅助建筑。(3) 主变压器A、B、C三相之间有隔墙隔开,可降低各单相噪声之间的相互影响。(4) GIS设备将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接地开关、互感器、出线套管或电缆终端头等分别装在各自密封间中集中组成一个整体外壳,并充以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绝缘介质,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影响。(5) 充分利用厂界围墙的隔声效果,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 变电站厂界噪声超标区域划定噪声影响控制区。3) 污水处理措施本工程宜兴东变电

28、站内设WSZ-1A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其处理能力为1t/h,生活污水经站内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场地绿化,不外排。主变压器下建事故油坑和事故贮油池(事故油池体积135m3),以贮存突发事故时产生的漏油及油污水。油污水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直接排入环境水体。3.4.1.2施工期(1) 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以昼间为主。(2) 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3) 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运用当地已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4) 开挖的土石方在保留根植土后应首先回填使用,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或就地填埋坑洼地,避免长期堆放。

29、生活垃圾也不应乱堆乱放,应及时清运。(5) 变电站场地平整后,应先建站区围墙,可减小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夜间一般不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特殊情况如确需夜间施工,则必须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6)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及大风时期施工。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文明施工,施工前应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7) 输电线路走廊内被拆迁房屋的宅基地及其他施工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应考虑还田,以补偿部分占用的农业用地。3.4.2 环境标准根据宜兴市环保局的答复,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如下标准:3.4.2.1 电磁环境标准(1)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

30、术规范(HJ/T24-1998) 根据该规范的推荐值,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工频磁感应强度以0.1mT为评价标准。(2)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输电线路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的无线电干扰不大于55dB(mV/m),变电站参照该标准执行。3.4.2.2 其他标准变电站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变电站周围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4.3 达

31、标情况及效果本工程电磁环境及声环境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3.4.4 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3.4.4.1 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措施为了美化站区环境,清洁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变电站考虑在站区四周及进站道路两侧进行大面积绿化。输电线路走廊内被拆迁房屋的宅基地及其他施工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应考虑还田,以补偿部分占用的农业用地。牵张场及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如无使用要求,应恢复原有植被。塔基开挖应保留表层耕作土,土石方回填利用。变电站及线路工程在设计中已采取一定的水保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对塔基施工区、施工临时道路、人抬道路、牵张场地等提出进一步的水土保持要求。3.4

32、.4.2 措施效果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产生明显的影响。3.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5.1 社会经济和环境代价在社会经济方面,暂时和短期代价包括:工程施工造成交通拥挤、民房拆迁,建设期间的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和景观影响等。长期代价包括:高压线路走廊对地方规划发展的影响,线路塔基占地及架设的导线降低了一些美学和景观价值等。在环境方面的代价包括:改变工程所在地区的局部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状况、工程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等对当地环境的影响。3.5.2 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均考虑了减缓这些不利影响的措施:选择合理优化方案

33、,对地方规划影响小,占地面积量减少;选择合理的导线和金具使线路的电晕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水平降到最低;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施工方式,以减少线路施工时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按环保及水保要求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完成后的环境恢复工作等。3.5.3 效益分析本工程建设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1) 通过超高压输变电设施输送电能,可以大大减小电能的损耗,直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 通过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用电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华东地区每度工业用电平均可产生10元工业产值,其间接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3.6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6.1 环境监测计划本工程

34、运行期主要采用竣工环保验收的方式,对投运后的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与原先的本底监测值作比较,验证工程项目是否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精神,工程建设执行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前,业主应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提交“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3.6.2 环境管理机构由于输变电项目不单独设立环境监测站,因此,业主单位应在该项目的管理机构内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1) 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督机构的组建施工招标文件中对投标单位提出施工期间的环保要求和

35、水土保持措施要求。在施工设计文件中详细说明施工期应注意的环保问题和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措施,并在工程监理中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2) 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单位的组织和落实(3) 制定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4)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文件档案的建立4 公众参与4.1 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12月14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评价机构于2011年9月20日在项目所在地宜兴市高塍镇志泉村以现场张贴形式第一次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了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及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工作程序、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

36、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2011年11月20日评价机构根据本工程环评初步结论,在变电站站址地区以张贴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的形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等。同时,告知公众建设单位及评价机构的名称及联系方式,并公布了查询环评报告简写本的网址。自公示张贴后10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及评价机构均未收到公众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本次环评工作中建设单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公众意见的调查工作。调查范围主要为站址附近村镇,此次调查对象主要选择了距拟建变电站最近

37、的居民、团体,大部分位于评价范围内。调查范围覆盖站址及开断线路附近周边居民点,属于直接受本工程影响的村镇及居民区的代表和团体。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46份,共回收有效表格46份,回收率100%(其中个人调查表42份,团体调查表4份)。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本次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为向评价范围内的居民点居民及所在的行政村发放调查表。4.4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66.7的被调查个人对本工程的建设还是有所了解的,主要是由于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在现场进行了环评公示,同时,在公众调查时对填表人介绍了本工程的基本情况。有28.9%的被调查个人认为本工

38、程的建设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电磁环境影响,46.7%的被调查个人对噪声影响等表现出了一定的关注,希望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该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本工程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24.4%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工程建设可能带来哪些环境影响。81%的居民认为,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工程产生的各类污染因子控制在国家环保标准之内,其环境影响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当地居民对国家电网建设项目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有11.9%的调查者支持工程建设,38.1%的被调查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另有50%的被调查者持有条件支持的态度,没有反对本工程建设的。本工

39、程中,持有条件支持态度的被调查者,其条件包括:环保措施到位,确保工程电磁、噪声达标;相关赔偿到位。本工程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输变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低噪声、低电磁场产品和设备,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路径尽量远离居民区,压缩归并线路走廊等。根据本次环评结果,本工程采取了相应措施后,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沿线的居民点电磁环境及声环境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本工程后期建设过程中,将会按政策进行拆迁赔偿、用地补偿等。因此,建议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他们的解释和宣传工作。4.5 从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等方面对公众参与进行总结本工程公众参与,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12月14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

40、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按要求在接到建设单位委托的7个工作日内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在本工程得出环评初步结论后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并公布了查询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的网址,告知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建议的,可自公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或环评机构提出,保持本工程公示信息整个征求意见期限内均处于公开状态。公示地点为项目所在地。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调查的对象覆盖站址评价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点,个人调查对象主要为距离站址较近的居民,团体表覆盖了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所有居民点所在的行政村。因此,本工程公众参与合法、有效,调查结果真实,具有代表性。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满足地区城镇发展规划及电力规划要求,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后,可以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公众对工程建设基本支持。因此,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6 联系方式6.1 建设单位联系人:曹文勤地址:南京市上海路215号邮编:210024电话:025-85851966传真:025-85853209电子邮箱:caowenqin6.2 环评机构联系人:赵爱莲地址:上海市河南中路99号邮编:200001电话:021-22017132传真:021-33662064电子邮箱:zal附图1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示意图附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