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738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毕业设计.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众所周知,城市污水是水污染大户。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城市废水年排放总量已超过500亿m3。由此可见,为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迫切需要解决城市污水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根据城市污水产生的特点和污水的性质,将废水处理同废水回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考虑,似更为合理,使废水处理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的要求。本设计针对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同时要求脱磷除氮。对SBR、氧化沟和A2/O工艺进行比选,选择SBR作为主体工艺。污水通过格栅调节池SBR池工艺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设计;SBR法处理;脱氮除磷AbstractA

2、s everyone knows, city sewage water polluters.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in 2005 the national city wastewater discharge gross already exceeded 50000000000 m3.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trol pollution, protect environment,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city sewage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

3、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city sewage and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characters, will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wastewater reuse as a combination of a complete system into consideration, a more reasonable, so that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can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pro

4、tec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design for the city sewag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dephosphorization nitrogen discharge.On SBR,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 and A2/O is selected, select SBR as the main process.Sewage through the grille, regulating

5、 pond SBR pool process, achiev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 two grade discharge standard.Key words: city life sewage;design;SBR process;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目 录1引言51.1本课题研究背景51.2 生活污水的概念51.3生活污水的回收的意义61.3.1 开辟城市第二水源,缓解淡水资源的严峻形势61.3.2 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不受破坏61.4 中水回用国内外现状

6、61.4.1国内研究情况61.4.2 国外研究状况81.5城市生活污水的来源与组成101.5.1生活污水101.5.2工业废水111.5.3.城市污水112 设计内容与要求122.1 设计水量及水质参数122.2 设计内容及要求122.3 设计成果122.4 设计原则123 工艺流程的选择143.1 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比较以及工艺流程确定143.1.1 传统活性污泥法143.1.2 氧化沟工艺143.1.3 AB工艺153.1.4 生物接触氧化法153.1.5 普通生物滤池163.1.6 SBR工艺173.2 SBR工艺流程及反应机理173.2.1 SBR工艺流程简介173.2.2 SBR反应机

7、理183.2.3 SBR工艺流程简图193.2.4 设备构造204构筑物设计计算214.1 格栅设计与计算214.1.1 粗格栅设计214.1.2细格栅的计算:234.2污水泵房的设计254.2.1一般规定254.2.1选泵264.3沉砂池274.3.1设计参数274.3.2设计计算284.4 SBR反应池设计294.4.1 参数拟定294.4.2 反应池运行周期各工序时间计算294.4.3 反应池容积计算304.4.4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314.4.5 布气系统计算324.4.6 上清液排除装置345 污泥的处理3551 污泥的处理流程355.2 污泥浓缩池选型365.3 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3

8、65.4 剩余污泥量计算376 总结39 1引言1.1本课题研究背景水资源问题不仅影响、制约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环境的首要问题。中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峻:一方,往过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12个国家和地区之一,人均拥有淡水量居世界第88位,全国近80%的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年缺水量达60亿m3,北方尤为严重;另一方面,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或部分处理排入个大小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形成恶性循环。毫无疑问,水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问题能否得到安全解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计。因此,开辟非传统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成为倍受关

9、注的热点1。实施中水回用,属于污水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一举多得的节水措施,从而成为世界节水方式的一大趋势之一。对于中水这个术语的解释,在污水处理方面称为再生水,在工业生产领域叫作循环水或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划分标志。中水,顾名思义,即指水质界于上水与下水之间,经过一定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冲洗喷洒、绿化、冷却等范围内的非饮用水2。因此,无论大、中、小城市,实施中水回用都有着深远意义。1.2 生活污水的概念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 生活污水量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

10、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人们应该保护水资源。 1.3生活污水的回收的意义1.3.1 开辟城市第二水源,缓解淡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犹豫全球性水资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对污水再生利用作了总体规划,把经处理后的再生污水作为一种新水源,以弥补淡水资源的不足。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收集输送,水质水量稳定可靠,处理较简单易行,作为第二水源比海水可靠得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污水排入下水道,至少有70%的污水可

11、以通过再生处理后回用。因此,实施中水回用,开辟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解决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3.2 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不受破坏如果水体受到污染,势必降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因水源污染不能使用而引起的“水荒”,即所谓的“水质性缺水”。因为污水即使经一定程度的处理后排入外界水体,还是存在着污染水环境的潜在可能。但如果经处理后回用,不仅可以回收水资源以及污水中的其他有用物质,而且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轻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1.4 中水回用国内外现状1.4.1国内研究情况我国也是缺水国家之一,全国接近8

12、0%的城市存在着不同的缺水问题,缺水总量达1200亿m3/a,我国有50%面积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即便雨量充沛的一些沿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等城市,淡水资源也很紧张。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国家各级领导人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也迫使人们不得不把水资源开发的重点转向污水处理回用,并且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提出工作要求。如:1996年2月建设部发布了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对中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2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布了中水设施规范;1996年12月建设部、经贸委、国家纪委印发的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提出城

13、市污水会用率60%的目标要求。北京市人民政府(1987)60批准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其中规定:新建的面积20000m3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等,新建的面积30000m3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建筑,按规定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设区等都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现有建筑属前两项的可根据条件逐步配建设施。这些标志着我国污水处理回用工作,已经由自发变为有序、由自愿变成强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随着优质供水价格的提高,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的经济效益日益突出,这将有利的调动人们建设污水回用工程的积极性。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以回用为目的的

14、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北京市环保所于1985年在所内建成的120m3/d规模的中水设施是我国早期中水回用工程之一。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北京市首都机场、万泉公寓、劲松宾馆、方庄小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清华浴池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约3000m3/d。1982年,青岛市开展了城市污水回用于养殖和市政用水的试点工作。天津这性研究,处理厂出水已经广泛的用于养鱼。太原市北郊污水治理厂已经建成回用于工业冷却水的回用设施,水量为10000m3/d。长沙有30万m3/d的污水厂出水用于养鱼,鱼塘面积达1430公顷。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对SBR工艺进行研究。1985年,上海市政设计院为上海吴松肉联

15、厂投产了第一座SBR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水量2400t/d。1989年湖南省湘潭大学完成了应用SBR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试研究。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建设部属市政设计院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市政设计研究院开始了SBR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经打到414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污水处理设施400余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二级处理率达到15%。根据“十五”计划纲要要求,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这就给污水回用创造了基本条件,凡是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将污水再次适当处理后回用。全国污水回用率平均达到20%,“十五”末期年回用量可达40亿立方米,是正常年份缺水60亿立方米的

16、67%。即通过污水回用,可解决全国城市缺水量的一半多,回用规模回用潜力之大,足以缓解一大批缺水城市的供水紧张。经专家论证,只要搞好污水回用,就可以缓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早在“七五”已经展开,“八五”在大连、太原、天津和北京等地建立了9套实验基地。通过系统的盛行和实用性工程研究,提供了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工艺、冷却、化工、石化和钢铁工业和市政景观等不同用途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水质标准。大连春柳河回用工程1万m3/d,用于太原刚厂直流高炉冷却水。北京高啤店和天津东郊污水厂分别将1和0.4万m3/d的回用水站,经微滤膜处理后用于冲洗汽车。山东枣庄和泰安分别建成3和2万京高啤店污水回用

17、一期工程投产,将20万m3/d二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到高啤店湖,作为热电厂的冷却水源,10万m3/d二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到自来水六厂,利用原有设施处理后,其中5万m3/d用于东郊工业区,另5万m3/d送至南护城河沿岸,用于公园、道路两岸绿地、浇洒道路及河湖补水。总的来讲,我国城市污水回用刚刚起步,目前运行的回用水项目规模除北京外均较小,在1万m3/d左右,回用的范围也是局部的。目前正在建设的污水回用项目规模有所增大。国家计委在天津、大连、青岛、西安和牡丹江五个北方缺水城市进行污水水回用示范工程情况。其他一些城市如鞍山西部回用水工程8万m3/d和石家庄桥西10万m3/d利用国债建设。保定鲁岗回用水工程

18、4万m3/d和西安纺织城5万m3/d,正在做前期准备。正在建设的回用水工程规模均在510万m3/d之间,处理工艺多采用传统深度处理,应用范围也多集中在工业冷却、工业工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水体用水。几年也在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开展污水再生回用的探索。1.4.2 国外研究状况城市污水一般是由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者混合组成的,其水量很大,约占城市用水的50%到80%,水质污染较轻,污染物仅占0.1%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可以再利用的清水,同时水质相对稳定,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取,易于收集,不需长距离引水,其再生处理比海水淡化成本低廉的多,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建设投资比远距离引水

19、更为经济当今世界各国在解决缺水问题时,不少城市把污水回用作为开发新水源的途径之一,有人称其为“污水资源化”或“第二水源”。污水净化后的主要用途有:一是作为城市自来水的补充源;二是作为工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三是作为灌溉用水;四是作为人工回灌的水源。作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途径之一,日本早在1962年就开始了中水回用,70年代已初见规模。90年代,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废水再生回用的调查研究与工艺设计,对污水回用在日本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示范工程,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广泛推广回用水技术,使日本今年来的取水量逐年减少,节水初见成效。濑户内海地区污水回用已经达到该地区所用淡水总量的2/3,新鲜取水量

20、仅为淡水量的1/3,大大缓解了濑户内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示范工程后,在1994年日本的“造水计划”中明确将污水回用技术作为最主要的开发研究内容加以资助,开发了很多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中水恢复了一条干涸的小河,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美国也是世界上采用污水再生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间歇式活性污法于1914年开创于英国曼彻斯特,试验证明处理效果优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但是当时由于运行管理繁琐而逐渐被连续式所取代。20世纪70年代,由于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技术迅猛发展,SBR法又逐步引起各国的重视。与此同时,美国Nature dame大学的Irvine教授及其同事对SBR法重新进行了试验研

21、究,试验证明该工艺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并于1980年在美国EPA的资助下,在印第安纳州的Culver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污水处理厂。继后,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对SBR工艺进行了研究。澳大利亚是最为广泛利用SBR的国家之一,BHP公司声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SBR法脱氮除磷工艺。美国最大处理厂的规模为11。法国的Degrement公司还将SBR反应器最为定型产品供小型污水处理站使用。美国利用回收水始于1926年,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随后开始回用污水。80年代开始有近30家工厂连续使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年用量约为3亿m3。加利福尼亚每年利用净化污水2.7亿m3,相

22、当于100万人口一年的用水量,净化污水主要用于灌溉、浇灌公园花木。1992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制定的水再生利用导则中列举了大量的示范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以便更好的推广此项节水措施。目前,有357个城市回用污水,再生用水、工艺用水、工业冷却水、锅炉补充水以及回灌地下水和娱乐养鱼水等多种用途。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30余年,总用水量增加了1.4倍,但总取水量反而减少了,中水利用使美国这一工业和农业大国的水资源利用取得了骄傲人的成绩。以色列也是中水回用方面具有特色的国家。它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个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人口600多万,水资源总量19.6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仅300

23、m3左右。因此,中水回用也就成了解决水资源与用水需求间矛盾的重要措施。以色列占全国污水处理量46%的出水直接用于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用于补水,最终又被间接用于各个方面。除日本、美国和以色列外,俄罗斯、欧西各国、印度南非等国家的污水回用事业也很普遍。莫斯科市东南区有36家工厂用污水总量达5.5105m3/d;南非和纳米比亚等国甚至建起了饮用再生水制造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每天有0.94105m3饮用水来自再生水工厂;纳米比亚于196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再生水工厂,日产水量6200m3,水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标准。1.5城市生活污水的来源与组成在人们的生活

24、和生产活动中,每天都在使用和接触着水。在这一过程中,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污染过的水,简称污水。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1.5.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饭店、宾馆、影剧院、体育馆、机关、学校、商店等)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等生活设施中排出的水。生活污水中通常含有泥沙、油脂、皂液、果核、纸屑和食物屑、病菌、杂物和粪尿等。这些物质按其化学性质来分,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通常无机物为40%,有机物为60%,按其物理性质来分可分为不溶性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相比较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水质一般

25、比较稳定浓度较低,也较容易通过生物化学方法进行处理。1.5.2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它来自工厂的生产车间与厂矿。由于各种工业生产的工艺、原材料、使用设备的用水条件等等不同,工业废水的性质千差万别。相比较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大,通常具有浓度大、毒性大等的性质,不易通过一种通用的技术或工艺来治理,往往要求其在排出前在厂内处理到一定的程度。1.5.3.城市污水城市污水是通过下水道收集到所有的排水,是排入下水道系统的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融雪、降雨水的混合水,是一种混合污水。正是由于城市污水是一种混合水,各座城市之间的城市污水的水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工业

26、废水所占比例的影响,也受到城市规模、居民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及下水道系统形式的影响。2 设计内容与要求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2.1 设计水量及水质参数设计水量为1400m3/h,水质参数如图表2.1所示。表2.1 水质参数进水水质出水水质去除率化学需氧量(COD)600mg/L50mg/L9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60mg/L15 mg/L92.3%悬浮物(SS)320mg/L15 mg/L92%总磷(P)5.5mg/L1.0mg/L82%氮(N)45mg/L5mg/L80%2.2 设计内容及要求(1) 设计内容:工艺流程确定;构筑物设计计算;附属构筑物设计。(2) 设计要求:方案选择

27、合理;参数选取和计算部分尽量准确、详细;图纸清晰、明了,处理系统布置紧凑,合理;处理系统运行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2.3 设计成果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工艺流程图和主要构筑物结构图。2.4 设计原则(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CJ/T90-2000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废水处理后必须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该标准的要求。(2)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性和先进性兼顾,以实用可靠为主。(3)处理系统运行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4)管理、运行、维修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减少劳动强度。3

28、工艺流程的选择3.1 污水处理工艺比较以及工艺流程确定3.1.1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是开发较早的最典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主体结构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主要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系统,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较稳定的污水。其运行方式有很多种,一般采用推流式延时曝气工艺。它的主要优点是效率较高,处理效果好;缺点是进水浓度尤其是有抑制物质的浓度较低,抗冲击能力较差,进水水质的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较大,另曝气池的容积负荷率低,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管理技术要求高24。3.1.2 氧化沟工艺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污水生物

29、处理技术,并于1954年在荷兰的Voorshoper市投入适用。因其构造简单、运行稳定、易于管理等特点,自60年代以来,氧化沟技术很快得到推广并不断创新,常见的氧化沟系统有:卡罗赛(Carrousel)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奥巴勒(Orbal)型氧化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等。其主要优点是:(1)运行灵活,能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对高浓度工业废水有很大的稀释能力;(2)独特的水流特性有利于生物絮凝体得形成,出水水质好,处理效果稳定,并可实现脱氮;(3)污泥产量少,污泥性质稳定;(4)工艺流程简单,便于管理。 其缺点是容易形成污泥膨胀,产生大量泡沫,发生污泥上浮等问题。3.1.3 AB工艺

30、AB污水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tion)工艺的简称,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宾克(Bohnke)教授于70年代中期开创的一种高效而稳定的新型污水二段生物处理工艺。自80年代开始在实际工程处理中得到应用以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和技术人员的重视,并已成为近10年来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发展较快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由于该工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即A、B两段各自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互不相混,形成各自独立的生物种群,因而其在处理效率、污染物去除种类、运行稳定性、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均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主要优点是:(1)不设初沉池,使A段成为一个不断由外界

31、补充具有高浓度活性微生物的开放性系统;(2)A段和B段分别在负荷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运行,A段负荷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污水有毒物质和PH有很大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真个系统的稳定性;(3)污泥沉降性能好,无污泥膨胀;(4)运行控制灵活,A段可以以缺氧或者好氧的方式运行,并可根据需要控制A段得BOD5去除率以达到有利于B段得有效运行。 其主要缺点是污泥产量打,需要配套较强的污泥处理系统,这在某些程度上也增加了污泥处理技术的难度和人力物力消耗;另外,AB因其技术上的特点,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佳。3.1.4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是于70年代初开创的高效能生物处理技术。

32、近几十年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日本、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而且还用与处理地表水的微污染。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除用于生活污水外,还应用于石油化工、农药、纺织印染、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物课接触氧化工艺将生物滤池和火星污泥法有机结合起来,继承了二者的有点,常用语处理既含有溶解性有机物又含粒状有机物的污水,特别适合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和工业废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工艺流程,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级处理流程、二级处理流程和多级处理流程。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相比,在处理效率、运行稳定性、工程投资等方面都

33、有明显的优势。 其只要有点是:(1) 处理效率高,对水中有机负荷变动适应性强;(2) 污泥产量小,不发生污泥膨胀,无需污泥回流;(3) 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高,结构紧凑,生物膜适应性强,比较容易除去难分解和分解速率慢的物质,运行稳定性好;(4) 设计和运行时锁需要的水力停留时间短,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情况下,反应器体积小,占地面积少;(5) 设备简单易操作,维修方便,运行费用较低,综合能耗低;(6) 具有污泥浓度较高,泥龄长的特点,对一些难降解有机物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其主要缺点是布水、布气不易均匀,填料可能赌赛;此外,造价略高。3.1.5 普通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法的一种,它最初以土壤自净原

34、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主要行程了三种类型: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的主要优点是:(1) 处理效果良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2) 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其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不适于处理量大的污水;滤料易赌赛,散发臭味,滋生滤池蝇,恶化环境卫生。3.1.6 SBR工艺该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即在一个序批池中通

35、过时间序列实现活性污泥法的空间序列,时间上依次进行充水、沉淀、曝气、二次沉淀、排水、静置(再生)等过程。SBR是间歇反应,由于这项工艺在技术上具有某些独特的优越性,在水处理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改进工艺有:ICEAS、CASS、CAST、UNTANK、MSBR等。其主要优点是:(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运行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2)耐冲击负荷,能有效抵制水量和有机污染物的冲击;(3)运行灵活,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并且可通过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4)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5

3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6)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也利于扩建和改造。 其主要缺点是工艺复杂,自动化要求高,管理复杂。 经研究对比,SBR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力强、操作灵活、设备少构造简单、能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造价低廉、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本课题拟采用SBR法处理。3.2 SBR工艺流程及反应机理3.2.1 SBR工艺流程简介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即Sequeneing Bateh Aetivated Sludge Proeess),是近来在国内外被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日趋增多的一种间歇运行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是从充

37、排式(fill&draw)反应器发展而来,为现行的活性污泥法的一个变型。初期受当时自控技术发展所限,仅仅用于处理间歇排放或者农村的污水处理。SBR的运行工艺以间歇操作为特征,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SBR工艺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亦即每个间歇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的一个运行周期包括如下5个阶段: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排泥期、闲置期。原则上,主体工艺设备只有一个间歇反应池,与连续活性污泥法相比,不需要专设二沉池、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必设调节池,并可省去初沉池。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及运行状态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出水水质、及

38、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掌握。在单一池内,可通过创造缺氧和好氧及厌氧交替的环境,即可完成脱氮除磷过程。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可在社区、中小城镇推广使用。 SBR工艺虽然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其反应机制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理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但运行操作不一样。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在空间上设置不同设施进行固定地连续操作,但SBR是在单一的反应池内,在时间上进行各种目的的不同操作。SBR的操作是将初沉池的出水引入曝气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进水期加入基质、反应期基质降解、沉淀期泥水分离、排水(泥)期排出上清液和待机闲置期污泥恢复活性等5个阶段的基本操作。从污水流入开始到待机结束算做一个周期,上述过程完

39、成后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一切过程都在一个反应池内一次进行,这种操作周期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在SBR运行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混合液体的变化以及运行状态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污水性质、出水水质、出水质量与运行刚能要求等灵活变化30-33。3.2.2 SBR反应机理 SBR工艺是以活性污泥为处理主体的生物化学污水处理技术。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是其作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的过程25l。通过不断地给微生物补充食物(污水中存在的各种有机物,主要为胶体状、溶解状的有机物),可使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而由各种未知组成和成分的易降解物及难降解物

40、混合形成的混合物质即污染物不断被降解消耗。 SBR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进水初期,池内残留的游离氧首先消耗,反硝化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供体,把池内残留的NON还原成氮气或供自身合成反应需要的有机氮。另一方面,由于进水期活性污泥对高浓度基质的吸附,并以聚物形式贮存起来,当反应液中有机物质去除达到部分硝化后,减少或停止向系统供氧,絮凝体形成菌胶团则可将进水期吸附贮存的碳源释放出来,使兼性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在SBR静沉、排水期间,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反硝化菌以内源碳作为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生物除磷的反应过程同样是在厌氧、好氧条件下进行的,积磷菌处于厌氧状态,将好氧阶段积聚的磷,一部分转化为

41、细菌自身的合成能量,一部分在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磷酸盐。在好氧阶段,积磷菌大量的吸收污水的磷,使污水中的磷转化到污泥中,通过排泥达到除磷的目的34。3.2.3 SBR工艺流程简图进水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沉砂池SBR池滗水器消毒池浓缩池污泥脱水污泥外运出水3.2.4 设备构造SBR工艺的主要设备如下:1.鼓风设备SBR工艺多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空气。2.曝气装置SBR工艺常用的曝气设备为微孔曝气器,微孔曝气器可分为固定式和提升式两大类。3.滗水器SBR工艺最根本的特点是单个反应器的排水形式均采用静止沉淀、集中排水的方式运行;为了保证排水时不会扰动池中各水层,使排出的上清液始终位

42、于最上层,这就要求使用一种能随水位变化可调节的出水堰,又叫滗水器。滗水器有很多种类型,其组成为收水装置、排水装置及传动装置。(1) 水下推进器水下推进器的作用使搅拌和推流,一方面使混合液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在曝气供氧停止,系统转至兼氧状态下运行时,能使池中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2) 自动控制系统SBR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把用人工操作难于实现的控制通过计算机、软件、仪器设备的有机结合自动完成,并创造满足微生物生存的最佳环境。4构筑物设计计算4.1 格栅设计与计算 格栅的设计主要包括栅室,栅槽的设计与计算,格栅栅条断面,栅条间隙以及栅渣清除方式的选择和过栅水头损失。设计参数过栅流速:0.61.0m

43、/s栅前渠道内流速:0.40.9m/s栅前倾角:45 75,90栅渣量标准:与格栅间间隙大小有关栅条间隙b1625mm:0.100.05m3渣/103m3污水3050mm:0.030.01 m3渣/103m3污水当栅渣量0.2m3/h则应采用机械清渣4.1.1 粗格栅设计KZ=1.3Qmax=0.39 m3/sQP= Qmax/ K=0.3 m3/sB1=1.25(1)每日栅渣量: W= 代入数据得: 最大设计流量,; 栅渣量,取; 总变化系数,取1.5。因为每日栅渣量2.59 m30.2m3所以采用机械清渣方案,安装倾斜角为80。(2)栅前水深:h=0.625m(3)栅条间隙数 代入数据得:

44、n=25.8 n取整数26 式中: 栅条间隙数目; 最大设计流量,; 格栅倾角,度,一般为5070,机械格栅倾角较人工格栅大,普遍为6090;取80; 栅前水深, 栅条间隙,取0.04m; 过栅流速,取0.6m/s。 (4)格栅宽度:B 代入数据得: B=2.04m 式中:栅条的建筑宽度,m;栅条宽度,取0.04m 栅条间隙,取0.04m 栅条间隙数目。 (5)过栅水头损失 代入数据得:式中: 形状系数;栅条宽度,m;栅条间隙,m;过栅流速,m/s;重力加速度,9.8m2/s;考虑由于污物的堵塞,格栅阻力增大的系数,工程上一般取3。因栅条为锐角四边形状系数,。(6)则栅后槽总高度为: 代入数据

45、得:H=1.0m 栅前渠道起高,m,一般取0.3m (7)栅槽总长度: 代入数据得:L=3.39m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代入数据得:渠道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代入数据得: H1=h+h2=0.925m式中: H1栅前槽高,m,H1h+h2; l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l1(B-B1)/2tg1; 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展开角度,一般可采用20; B1进水渠道宽度,m, l2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渠的渐缩长度,m,l2l1/24.1.2细格栅的计算:=1.3=0.39 m3/s / =0.3 m3/s=1.25(1)每日栅渣量: = 代入数据得:/d式中: 最大设计流量,; 栅渣量,取;总变化系数,取1.5。因为每日栅渣量2.59 m30.2m3所以采用机械清渣方案,安装倾斜角为80。(2)格栅的间隙数(n)n33 代入数据得: 取26式中: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格栅安置的倾角,度,一般为5070,机械格栅倾角较人工格栅大,普遍为6090h栅前水深,m, v过栅流速,m/s,取0.6m/s;b栅条净间隙,m,取20mm (3)格栅的建筑宽度(B):B=S(n-1)+bn(m) 代入数据得:B=3.08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