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772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报批版)建设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分公司编制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3(一)地理位置3(二)工程内容及规模3(三)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4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三)环境敏感目标调查7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8(一)生态环境8(二)声环境8(三)水环境9(四)环境空气9(五)固体废物9(六)电磁环境9(七)无线电干扰10(八)环境风险分析10四、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

2、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1五、公众参与13(一)环评公众参与方式13(二)调查对象和结果13(三)公众调查结论14(四)建议14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七、联系方式16(一)工程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16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万盛其林坝 110kV变电站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地处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农村地区,目前变电站东面围墙外紧邻重庆綦万高速公路,其余三面除分布有部分居民房屋外,基本为旱地,没有大的障碍物。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实景图见图1-1,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图1-1 已建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实景图(二)工程内容及规模(1)主要建设内容万盛其林坝1

3、10kV变电站原为2台主变,容量为31.5+50MVA,户外布置。本工程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主体工程包括:1)将1号主变由31.5MVA增容为63MVA,电压等级110/35/10kV,有载调压变压器。建成后变压器容量为63+50MVA;2)本期新增一个备用10kV侧出线间隔;3)本期工程在10kV 段母线上增加1组5010kvar电容器后容量为23000kvar+25000kvar。表1 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本期工程规模项目增容工程规模主体工程主变压器将1号主变由31.5 MVA 更换为63MVA,电压等级110/35/10kV。主变容量比100/

4、100/100。改造后的容量为63+50 MVA110kV配电装置保持原接线方式,原规模不变35kV配电装置保持原接线方式,原规模不变10kV配电装置本期增加1面馈线开关柜和1面电容器开关柜无功补偿装置本期新增1组5010kvar电容器接于10kV段母线上公用工程给排水依托原变电站工程。辅助工程站区道路不新建道路,利用原有的交通道路。生活设施及辅助生产用房依托原变电站工程。环保工程事故排油系统依托原变电站工程。污水处理装置依托原变电站工程,生化池1座,处理能力1m3/d。(2)建设周期和投资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12月施工,工期约为3个月。工程总投资约1220万元,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

5、分公司投资。(三)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本工程为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3主变增容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正)中“第一类 鼓励类”中的“电力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为解决南桐矿业公司、 福耀玻璃浮法玻璃厂、万盛工业园、平山工业园中小企业及万盛其林坝片区、石角、青年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不足的问题,确保供电辖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高片区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符合电网规划。本工程其林坝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利用原有站址区域进行主变增容,无需新征地,与周边规

6、划无冲突。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本工程位于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农村地区,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8135号),项目所在地区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根据2012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拟建项目所在地万盛区空气中大气污染物指标SO2年均浓度0.086mg/m3,NO2年均浓度0.034mg/m3,PM10年均浓度0.084mg/m3, 三项指标中仅NO2的年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 S

7、O2和PM10的年均浓度均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的二级标准,说明万盛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差。(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重点评价范围内无大规模地表径流。(3)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现场监测的手段获得。通过现场勘察及对照地形图,本项目在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四面的围墙外选取了4个监测点位进行了现状监测,能代表变电站周围的环境现状。2013年9月重庆市辐射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对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项目为Leq(A),监测结果统计汇总于表2-1。表2-1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序号监测点昼间夜间昼间执行标

8、准夜间执行标准1变电站西面50.944.760502变电站南面47.043.860503变电站东面48.944.070554变电站北面40.045.36050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声环境现状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2类标准要求,说明变电站周围的声环境现状良好。(4)工频电磁环境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在变电站四周围墙外共设4处工频电磁场监测点,4处无限电干扰监测点。监测内容:为距离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以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2-2。表2-2 工频电磁环境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序号测 点工频电场(V/m)磁感应强度

9、(uT)无线电干扰dB(V/m)1变电站西面17.47 0.090.5350.00945.232变电站南面27.490.031.5750.01339.093变电站东面29.260.050.2250.00537.104变电站北面365.60.51.3480.00345.44从表2-2可以看出,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7.47V/m 365.6V/m,远远小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工频电场强度标准值4kV/m;磁感应强度为0.225uT 1.575uT,也远远小于HJ/T24-1998推荐的标准值0.1mT(0.

10、1103uT);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45.44dB(V/m),小于46dB(V/m)的标准限值。可见,变电站四周的工频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5)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位于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农村地区,所处区域目前为农业生态环境,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项目区评价范围内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存在,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工程评价范围如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以变电站为中心半径500m的范围,评价重点以站址为中心半径为100m范围;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以变电站为中心半径为2000m的范围,评价重点以站址为中心半径为100m范围;声环

11、境评价范围施工期以变电站厂界周围100m的范围,运营期厂界噪声为变电站围墙外1m的范围,环境噪声为围墙外100m的范围。(三)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其林坝变电站地处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农村地区,目前变电站东面为綦万高速公路,其余三面除分布有部分居民房屋外,基本为旱地,没有大的障碍物。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该项目不涉及工程拆迁,拟建项目主要敏感点见表2-3。表2-3 本工程工频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主要敏感点一览表项目方位敏感点距离环境特征影响因素其林坝变电站变电站西北面万盛经开区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居民区15100米变电站西

12、北面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居民约6户,房屋为2层楼房。电磁感应、无线电干扰和电磁噪声变电站西南面6100米变电站西南面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居民约8户,房屋为2层楼房。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一)生态环境本项目主要对其林坝110kV变电站的1主变进行增容建设,增容的主变基础利用原有的主变基础,不涉及另外征用土地的问题、不涉及土石方开挖等破坏地表的施工行为,故本项目对其林坝110kV变电站的1主变进行增容建设,不会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也无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二)声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对其林坝110千伏变电站的1#主变进行增容建设,增容后,其林坝110kV变电站的主变数量仍

13、为2台。其林坝110kV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运行期间的噪声主要是主变压器、电抗器等产生噪声,变压器的噪声主要以中低频为主。根据其林坝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各主变距离变电站边界距离、厂界噪声贡献值及叠加后厂界实际值预测结果见表3-1。表3-1 运行期噪声源对变电站厂界贡献值及叠加后厂界实际值 单位:dB(A)测点主变距离厂界距离m厂界贡献值(经过围墙衰减后)现状监测值与背景值叠加后厂界实际值噪声标准1#2#昼夜昼夜昼夜变电站西面62.447.438.5 50.944.751.1 45.6 6050变电站南面44.070.838.5 47.043.847.6 44.9 6050变电站东面25

14、.040.043.5 48.944.050.0 46.8 7055变电站北面44.070.838.5 40.05.342.3 38.5 6050根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其林坝变电站1#主变增容后各厂界噪声昼夜均能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a类、2类标准要求。根据现场踏勘,110kV其林坝变电站1#主变增容工程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为变电站西北面和西南面的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的部分居民点。根据表9-1预测结果,其林坝110kV变电站主变增容后其变电站四周围墙外厂界处的昼夜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同时

15、也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值。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居民点距离变电站围墙最近距离约4.5米,经过距离衰减后,到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居民点的噪声值也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故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对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环境影响轻微。(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低噪声的先进设备,控制使用高噪声施工设备,并调整高噪声施工时间。工程运输机动车辆禁止使用高音喇叭,车辆运输行经居民区应采取减速禁鸣措施。在设备选型、定货和导线选择时,选择噪声源强符合要求的设备。主变压器噪声小于70dB(A),低压电抗器噪声小于

16、65dB(A)。(三)水环境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期间不设施工营地,施工营地采用租用周围居民点房屋,生活污水排入租赁房屋现有污水收集系统,对项目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本工程完工后,不新增值守人员,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少量的含油废水经集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后,废水同生活污水一并经地埋式生化池处理达标后排入站外的排水沟自然排放。分离出来的废油送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四)环境空气本工程营运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产生影响。(五)固体废物其林坝变电站增容后日常的管理人员产生少量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车辆运走,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六)电磁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仅对其林坝110千伏变

17、电站的1#主变进行增容建设,增容后,110kV其林坝变电站的2台主变的容量为63+50MVA。本工程采取对同类型变电站进行类比监测的方法来分析、预测和评价工程投运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本工程选择110kV外河变电站作为类比分析对象。其林坝110kV变电站主变增容后主变容量(63+50MVA)小于110kV外河变电站主变容量263MVA,两者高压配电装置一致、电压等级相同,两座变电站均采取户外布置。其林坝110kV变电站的围墙内占地(9987m2)大于外河变电站(2879m2),且其林坝110kV变电站主变距离围墙的最近距离(25m)也大于110kV外河变电站主变距离围墙的最近距离(10m)。因此类

18、比变电站站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能够反映本工程变电站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通过类比分析可以得出:其林坝110kV变电站1#主变增容投运后,变电站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也分别能满足4kV/m、0.1mT的标准要求。(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同时为了降低或消除营运期电磁干扰的影响,变电站围墙外20m的范围不宜规划建设居住等受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严重的永久性建筑。(七)无线电干扰无线电干扰的类比条件主要取决于电压等级及关心点与源的距离以及变电站内设备电压等级、电流强度及设备的位置(主要是设备与围墙的距离),以及进出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且无线电干

19、扰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根据目前重庆市已运行的110kV变电站围墙外20m处的验收监测结果,其值均能满足相应的46(V/m)的标准要求。(八)环境风险分析在原有其林坝110kV变电站内已设置事故油池32m3一座,可以满足一台变压器绝缘油全部进入事故油池而不外溢,有效降低了出现事故漏油外溢污染环境的风险。此外,变电站还设计有消防系统、监控系统、遥视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有效避免了环境风险和其他事故发生。四、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本次环境监测计划为营运期。营运期的环境监测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已制订的计划监测。监测计划见表4-1。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单位应提交监测报告,并由建

20、设单位逐级上报。表4-1 试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实施机构监督机构噪声(LAeq)、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变电站四周围墙外受委托的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重庆市环保局拟建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环评报告表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要与主体工程一起“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设投产”,在拟建项目建成后向重庆市环保局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是为了查清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分析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有效性,确定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全面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根据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调查,客观、公正地从技术上论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条件。具体

21、验收内容见表4-2。表4-2 项目竣工验收内容及要求表序号要 素范围内容工程量满足标准1管 理环保手续、环保资料档案、环保制度等的完善。/齐全2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影响变电站地面、塔基周围及时硬化。/符合环境要求3声环境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变电站西北面和西南面的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的部分居民点噪声监测。/变电站周围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的4a类、2类标准。周围敏感点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4水环境变电站生活污水产生量、处理情况及排放去向;施工时有无污染发生及处理情况。生化池处理设施经生化池简单处理后通过变电站现有的污水管道排到站外的排水

22、沟自然排放。5固体废弃物变电站生活垃圾产生量、去向等;调查施工单位施工期有无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的现象。变电站营运时有无废油渣产生,若有,去向如何。利用原变电站已有的垃圾桶收集;利用原变电站已有事故油池。/6电磁感应无线电干扰变电站四周监测;敏感点(变电站西北面和西南面的南桐镇其林村艳阳社的部分居民点)监测与评估。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4kV/m,磁感应强度0.1mT,无线电干扰标准值为46dB(V/m)五、公众参与(一)环评公众参与方式本项目公众参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二)调查对象和结果 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本项目公众反应调查对象主要为变电站四周重点评价范围区内居住的居民。本次调查采取

23、在变电站四周的居民住户里面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变电站四周重点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居民约14户,由于部分居民外出打工,没有在家,因此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张,收回9张,回收率为90%。在这次调查中,由于调查表格是随机发放的,事先并不知道被调查者的职业及文化程度。因此,统计调查人员的职业及文化构成比呈非均匀性。在被调查人员中,主要是变电站四周评价范围内的居民,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公众参与调查内容回答统计结果见表5-1。通过对调查表的统计,调查对象中有100%的人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利,100%的人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带来电磁感应等方面的影响,78%的人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22%的

24、人对本项目的建设持无所谓态度,无反对意见。表5-1 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统计结果表问 题回答情况1、您认为本地区的电力供应是否充足?充足基本充足不足0100%02、您是否了解输变电工程?了解了解一些不了解00100%3、您认为本工程的增容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不利无影响100%004、您认为本地区是否有必要增容本工程?非常必要一般没有必要0100%05、有关部门是否做过电磁辐射方面的知识宣传?有没有0100%6、您认为现有变电站对您正常的生活影响有哪些?(多项选择)心理恐惧身体健康影响电视接收没有影响100%22%007.你认为本工程可能对你周围环境影响最大问题是(多项选择)电磁感应身体健康

25、影响电视接收噪声污染100%100%044%心理恐惧景观破坏没有影响100%006、如果本工程的各项环境保护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您是否同意对本工程的增容?同意不同意无所谓78%022%(三)公众调查结论综上所述,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有78%的个人支持本工程的建设,22%的个人对项目的建设持无所谓的态度,无人反对。本环评认为:变电站采用的设备较为先进。根据同类型变电站的类比监测,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很小,在变电站场界外远低于国家标准,经距离衰减,在项目周围敏感建筑物处的工频电磁环境水平满足标准要求。建设单位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周围的群众了解本工程,了解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6、使周围群众消除顾虑,并切实落实各项环保及管理措施,将本输变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四)建议根据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情况,本环评建议: 工程建设必须严格环评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执行,既要搞好电网建设,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保证居民长期生活环境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和噪声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加强变电站附近居民对输变电工程相关知识的宣传,让群众了解输变电工程,消除群众心理障碍。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万盛其林坝110kV变电站1号主变增容工程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建设确保供电和电网安全,巩固和加强区域电网网架结构、提升该地区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可靠性,具有

27、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工程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满足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七、联系方式(一)工程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分公司联 系 人:龙正彬联系电话:13617698585地址:重庆市綦江区古南镇双龙路51号邮编:401420(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评价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联 系 人:张中杰联系电话:62653162(62653335传真)电子邮箱:zhangzhongjie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邮编:4000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