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774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海口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处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和甲子镇,三仙大道起点位于三门坡镇海榆东线47.78km处。经谭文墟,向西穿越龙湾旅游区,终点至海口市新民墟与定安县仙沟镇分界处环形交叉口处;谭甲大道起点位于三仙大道K10+120处,终点位于向南甲子镇方向2.856km处与152现状县道相接。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1.2 建设背景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城市,是一个拥有宜人气

2、候、优美环境的休闲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规划实施,海口市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将迎来新的开发高潮,不久的将来,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此,海口市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度开发旅游资源,通过龙头项目带动,扩展旅游产业内涵与规模,以促进海口旅游产业的升级,为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目标而努力。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对海口南部地区绿色资源开发利用,寻求南部地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配合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作为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给排水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三仙大

3、道与谭甲大道是旅游区的主干道,承担着旅游区最重要的内部道路交通和对外交通的任务,也是旅游区起步开发建设必须实施的道路工程。海口市政府已把该道路修建列为今年全市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并委托海口市城建集团为该道路项目前期代理单位,与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开发商骏豪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建设。项目立项批复中,三仙大道东段、谭甲大道道路宽度40m,三仙大道西段(公路性质,宽度12m),设计单位通过跟业主及有关部门沟通,考虑到拆迁、征地以及近期道路交通流量较小,按40m建设投资成本过大,利用率低,近期全线路宽按20m,三门坡镇区按照24m来实行,远期根据交通增长需求再进行扩建。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内容

4、及规模拟建三仙大道和谭甲大道近期道路工程项目位于海口市三门坡镇和甲子镇,本改扩建工程设计采取全部挖除旧路面结构,重新铺筑路面。三仙大道东起三门坡镇海榆东线47.78km处,西至海口市新民墟与定安县仙沟镇分界处环形交叉口处,全长22.915km。其中三仙大道东段(三门坡镇至谭文墟)为城市主干道级,水泥混凝土路面,长10.5km,三门坡镇区路段红线宽24m,其余路段红线宽20m,计算行车速度40km/h;三仙大道西段(谭文墟至仙沟镇)为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长12.415km,路基宽20m,计算行车速度60km/h。谭甲大道起点位于三仙大道K10+120处与三仙大道T型相交,终点桩号K2+85

5、6,与152县道相交,总长2.856km,为城市主干道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红线宽20m,计算行车速度40km/h。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市政道路、公路、桥涵改造工程、排水管网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及景观工程等附属工程。改建工程部分:改造道路范围有1座大桥(多历大桥), 2座小桥(多历石拱桥和清泉石拱桥),9道涵洞。原桥梁主要是栏杆及铺装层破坏需而对其进行加固改造;有些涵洞初建时拟定孔径过小,导致泄洪能力不足,需拆除重建。扩建工程部分:现状三仙大道及谭甲公路均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9-12m宽不等,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现状路面损坏严重,需拆除。现在设计的三仙大道及谭甲大道路基宽20m,原路

6、基9-12m不能满足宽度要求,需在原线路两侧拓宽至20m。1.2.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2-1。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单位数 值备 注一、三仙大道东段和谭甲大道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级2三仙大道东段长度km10.53谭甲大道长度km2.8564设计行车速度km/h405红线宽度m20、246三门坡镇区段断面分配情况m24其中人行道m23.0非机动车道m22.0机动车道宽度m14三仙大道东段其余路段m20其中人行道m22.5机动车道宽度m157谭甲大道其中机动车道m7.5人行道m24.0非机动车道22.258设计荷载Bzz-100,城市A级9抗震设防

7、烈度8度10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7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平曲线最小长度m70圆曲线最小长度m3511竖曲线最大纵坡m6最小坡长m11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6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00竖曲线最小长度m3512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13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a2014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a30二、三仙大道西段15道路等级二级公路16三仙大道西段长度km12.41517设计行车速度km/h6018红线宽度m2319路基宽度m2020断面分配情况其中机动车道宽度m15.5绿化带m22.25边沟m21.521设计荷载Bzz

8、-100,城市A级22抗震设防烈度8度23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150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125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平曲线最小长度m100圆曲线最小长度m5024竖曲线最大纵坡m6最小坡长m15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4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25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26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a1527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a2028桥梁加固工程设计荷载-公路级其中清泉石拱桥m23.4位于三仙大道,无通航要求多历石拱桥m23.4多历大桥m106.529涵洞工程道18其中三仙大道道改6道,新设8道谭甲大道道改3道,新设1

9、道30总投资万元64532.8131平均每公里投资万元24821.2.3 改扩建工程方案1.2.3.1 道路工程1.2.3.1.1平面设计改造道路原则上遵循现状公路中心线,并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进行路线平纵设计的局部调整,三仙大道东段、谭甲大道按设计行车速度40km/h的线形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三仙道西段按设计行车速度60km/h的线形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行车安全、快捷、舒适。1.2.3.1.2纵断面设计本项目为旧路改造,为充分利用原路的稳定路基,且考虑其过镇区路段两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建筑群落,在满足管线敷设、衔接好两侧建筑物及周边道路、地形、规划用地及现状桥梁高程的基

10、础前提上,设计拟以现状路面高程同水平面的纵断面(局部可能达不到此要求)。三仙大道起点标高为112.48m,终点标高为44.87m。最大坡度为3.98%,最小坡度0.3%。谭甲大道起点标高为52.507m,终点标高64.591m,最大坡度为4.71%,最小坡度0.3%。1.2.3.1.3横断面设计(1)三门坡镇区段横断面路面横坡采用双向坡,车行道坡度1.5%,人行道坡度为2.0%。横断面形式为:3.0m人行道+2.0m非机动车道+14.0m车行道+2.0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24.0m。(2)三门坡镇龙湾区域、新民墟路段横断面路面横坡采用双向坡,车行道坡度1.5%,人行道坡度为2.0%。

11、横断面形式为:2.5m人行道+15.0m车行道+2.5m人行道=20.0m。图2.2-3(3)龙湾区域-新民墟范围内横断面路面横坡采用车行道坡度1.5%。横断面形式为:1.5m浆砌片石边沟 +2.25m绿化带+15.5m车行道+2.25m绿化带+1.5m浆砌片石边沟 =23.0m。(4)谭甲大道横断面路面横坡采用双向坡,车行道坡度1.5%,人行道坡度为2.0%。横断面形式为:4m人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7.5m车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20.0m。图2.2-51.2.3.1.4道路路基工程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利用既有路基、路面、防护工程,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

12、观念,追求道路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灵活掌握路基的断面组成、路基强度、压实度、最小填土高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力求建设方案经济、实用,使道路建设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应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老路的实际情况,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收集既有公路各项技术指标、使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三仙大道、谭甲大道现状公路,原路基为已达到12m宽,大部分可以利用原路基。1.2.3.1.5道路路面设计三仙大道、谭甲大道现状为水泥路面,由于使用年限已久,现有路面破损严重,开裂、破碎等随处可见,车辆已无法正常行驶。(1)现状路面状况现状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13、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水措施,加上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状况较差,路面破碎、错台、断裂、唧泥随处可见,公路沿地形高点走向,沿线两侧建筑与现状道路高差高低不平。(2)路面设计方案根据现状分析,因道路两侧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造成雨季时排水不畅,长期浸泡道路基层,强度降低,在车辆荷载长期的作用下,路基沉降,导致路面结构层破坏,且道路建设时,埋设管线也将拆除大部门路面,因此本设计采取全部挖除旧路面结构,重新铺筑。1.2.3.2 桥涵工程1.2.3.2.1桥梁加固1、现状桥梁现状桥梁详见表1.2-2。表1.2-2 现状桥梁一览表桩号桥名下部构造上部构造桥净高(m)N孔径(m)桥宽(m)桥长(m)桥梁分类破坏特点K9

14、+300清泉石拱桥U型台、扩基石拱3.21134023.40小桥栏杆及铺装层破坏K18+000多历石拱桥U型台、扩基石拱3.51134023.4小桥锥坡及铺装层破坏K19+050多历大桥U型台、扩基T梁4.561630106.5大桥锥坡及铺装层破坏(1)清泉石拱桥位于里程桩号K9+300处,桥梁净高3.2m,桥宽40m,桥梁状况良好,主要为栏杆及铺装层破坏;(2)多历石拱桥位于里程桩号K18+000处,桥梁净高3.5m,桥宽40m,现状桥梁状况良好,主要为栏杆及铺装层破坏;(3)多历大桥位于琼山区甲子镇多历村,位于里程桩号K19+050,跨越南渡江支流大溪河,净空4.5m,为616T梁简支桥,

15、桥台为U型台,扩大基础,桥宽30m,全长106.5m。现状桥面为水泥路面,桥面铺装破损较严重,下部锥坡有开裂,盖梁、梁板有裂缝。2、桥梁设计标准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荷载等级:公路I级;抗震设计:地震烈度VIII度,峰值加速度0.2g;设计洪水频率:大桥1/100,小桥1/50。3、加固方案考虑到道路两侧的开发建设,交通量增加,桥梁安全性越显重要,要对现状桥梁进行检测,主要对外观进行检测,桥梁基础、上部构造、桥梁荷载进行检测,并对多历大桥重点进行检测,并根据检验报告是否进行加固修复,目前主要加固方法有:(1)对裂缝进行闭口;(2)更换桥面铺装;(3)黏贴扁钢带加固横隔

16、梁;(4)对锥坡、栏杆进行整治;(5)施加体外预应力;(6)桥梁抗震加固;(7)更换支座伸缩缝等。具体加固方法,根据检测报告及我国相似桥梁加固经验进行整治加固。1.2.3.2.2涵洞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现状三仙大道K3+780,K9+540, K9+936,K9+940,K10+620,K21+360处有六个涵洞,谭甲大道K0+148.658,K0+154.32,K1+110有三个涵洞。其均作为灌溉及过水使用,根据竖向整体分析,依据汇水面积计算,分路段设置涵洞1.2.3.3 排水管网工程(1)雨水工程本区域整个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路线又在小范围的较高点上。雨水系统依据规划、现状地势、地形汇

17、集计算,分散排放自然水体或低洼地带。雨水分为十九个系统,尽量缩短汇流干管长度,减小断面尺寸,对减少投资和缩短工期创造条件。三门坡段:本路段分两个系统:自桩号K0+055向西布置D500D800雨水管道汇集路面水并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K0+300处规划路向南转输,管道尺寸D1000,K0+940起向东布置D600D800雨水管道,在K0+300处汇集至D1000雨水管;K1+040起在道路南侧布置D6002000x1400雨水管渠,自K1+780路口处排至低洼地,并设置八字排出口,下游排入河道。三门坡至谭文段:本路段雨水为一个系统,雨水管道均仅收集路面雨水:本段介于谭文墟和三门坡镇之间,两侧用地

18、规划为种植地,设计道路较两侧地势较高,因此本段雨水管道主要负责道路路面及两侧小范围雨水排放。自桩号K1+780向西布置D400D1200雨水管道汇集路面水顺道路纵坡的坡向接至K3+770修复的涵洞;自桩号K5+000向东布置D400D800雨水管道汇集路面水顺道路纵坡的坡向接至K3+770修复的涵洞。谭文段:本路段雨水为一个系统,雨水管道收集路面雨水并承接道路南侧地块的转输任务,向西敷设D400D1500雨水管道在墟界外设八字式排出口排向低洼地。谭文至龙湾段:本路段分为两个系统,K6+260K7+180段敷设雨水管道汇集路面水,在K7+180设置八字式排放口,K7+900向东敷设D500D80

19、0雨水管道排入K7+180排出口;K7+940K9+260段敷设雨水管道汇集路面水,在K9+260处设门字排出口排入现状河道。龙湾段:本段分为十一个雨水系统,分别布置D400D800雨水管道就近接入涵洞、设门字排出口排入现状河道或设置八字排出口排入低洼地。新民墟路段:该路段分为两个系统:K21+960K22+580敷设D400D1200雨水管道自东西向中间排入K22+060设计涵洞,涵洞设置标高需根据水塘和护坡进行设置;K22+580终点布置D500D800雨水管道向西排入X202公路盖板沟,具体位置和标高需补测资料进行复核。(2)污水管网工程依据规划与地形地势分析,本区域中分别设置四个集中镇

20、污水处理厂及多个龙湾地块内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水管道依据污水厂站位置进行布置。三门坡段:本路段分两个系统:K0+000K1+02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K0+295处规划路向北转输;K1+020K1+70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道路两侧污水向西排,自K1+700路口处向北转输至规划路,路段两侧居民私宅较为密集,污水汇集适宜布置小方井加敷DN150UPVC排水管以便收集道路两侧居民生活污水。三门坡镇至谭文墟段:本段污水仅为一个系统,K1+820K4+90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K3+050处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至拟建污水处理站。谭文段:污水为两

21、个系统,自K5+010K6+00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并承接道路南侧地块的转输任务,向西排向K5+860处规划路,经规划路转输至污水处理站;K6+080K6+520路段由于道路纵坡坡向问题无法接入,此段布置DN400管道向西排放,再经由其他规划路向北转输至污水处理站。路段两侧居民私宅较为密集,污水汇集适宜布置小方井加敷DN150UPVC排水管以便收集道路两侧居民生活污水。龙湾路段:本段污水仅为一个系统,K10+850K13+060段布置DN400污水管道,便于转输道路两侧各地块的污水。新民墟路段:本段污水根据地势分为六个系统,K16+830K17+84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

22、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东向西排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拟建污水处理站;K18+200K18+82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东向西排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拟建污水处理站;K19+180K20+92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K19+430处排排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拟建污水处理站;K21+020K22+00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东向西排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拟建污水处理站;K22+080K22+580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西向东排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拟建污水处理站;K22+600至终点段布置DN400污水管

23、道汇集承接两侧地块来水,自东向西排入仙沟镇现状污水系统。K22+080至终点路段两侧居民私宅较为密集,污水汇集适宜布置小方井加敷DN150UPVC排水管以便收集道路两侧居民生活污水。谭甲大道:谭甲大道污水分为两个系统,K0+040K1+840段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龙湾地块来水,于K1+160处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龙湾地块内拟建污水处理站;K2+345K2+856段布置DN400污水管道汇集承接龙湾地块来水,自南向北排经由下游污水管道转输入龙湾地块内拟建污水处理站。各排放口应做好防倒灌设施,设置拍门或鸭嘴阀。本区域的各污水处理厂还未提上议程,污水管道的出路尚需解决,近期按暂排入现状水

24、体,暂时排入雨水系统,待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临时排放口或连通管进行封堵处理。(3)消防工程根据文岭水厂规划,水厂主要分别向北侧的三门坡镇区、南侧的大坡镇区及西侧的规划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三个区域供水,为枝状供水管网。本消防工程中,消防供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共用一套供水管,本设计消防工程仅涵盖消火栓,不包含沿路供水管网的设置。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4)附属工程为满足近期、中远期各种管线铺设要求,道路沿线每隔约200400m左右设一处1.0m0.8m的过街管道,以满足各种管线穿越路面需要,避免二次开挖路面。1.2.3.4 电气工程1.2.3.4.1供电系统路灯照明电源由专设的箱式变电站供给

25、。本工程共设置箱式变电站17台,每台箱变容量为50KVA,箱变为节日及景观照明预留有一定的容量,考虑到供电压降,每台箱变的供电半径约为800米,箱式变电站10KV电源可由就近引自片区高压电网,具体引入点由业主及当地供电部门定。1.2.3.4.2照明系统三门坡镇区路段:采用杆高为10m的单臂双光源路灯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内对称布置,光源采用功率为110W+70W的高压钠灯,电杆间距约为35米,局部稍作调整。三门坡镇-谭文镇路段:采用杆高为9m的单臂路灯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内对称布置,光源采用功率为150W的高压钠灯,电杆间距约为30米,局部稍作调整。谭文镇区路段:采用杆高为9m的单臂路灯沿道路两侧的

26、人行道内对称布置,光源采用功率为110W的高压钠灯,电杆间距约为30米,局部稍作调整。龙湾区域路段+龙湾区域仙沟镇镇区路段:采用杆高为9m的单臂路灯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内对称布置,光源采用功率为150W的高压钠灯,电杆间距约为30米,局部稍作调整。仙沟镇区路段:采用杆高为9m的单臂路灯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内对称布置,光源采用功率为110W的高压钠灯,电杆间距约为30米,局部稍作调整。谭甲大道:采用杆高为8m的单臂路灯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内对称布置,光源采用功率为100W的高压钠灯,电杆间距约为30米,局部稍作调整。所有光源均采用高光效高压钠灯,路灯仰角不大于12度。1.2.3.5 交通工程为确保道路

27、建成使用后能安全、快速的引导机动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交通组织,对道路进行标志、标线进行设计。1.2.3.6 景观工程1、总体设计思路1)创建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式的景观路,主要体现在绿化景观与应质量景观等方面;2)绿化景观方面以常绿乔木为基调,强调以有韵律的大色块、大曲线的花灌木组合成变化统一,结合色彩变化的灌木球,形成富有韵律感的装饰效果,并以大体量常绿乔木、开花乔木作为依托,形成乔、灌、草有机结合的复层植物结构,营造出海口龙湾国际休闲旅游区道路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效果,创建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式的道路绿化环境。2、道路绿化要素主要内容1)绿化系统设计原则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以上的土生

28、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避整体,使绿化景观更好地衬托和体现道路的景观特色;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强调近远期均有理想之绿化效果,注重绿化层次及绿化率,成为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旅游区生态系统的可持性发展;绿化树木要与道路沿线交通设施相协调,并保证树木有必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整体性原则绿化设计应与道路沿线的山坡、绿地相协调,达到降噪、防尘、遮阴、净化空气的效果,并与其它道路绿化相衔接连成一个整体;道路绿化应符合规范要求的行车视距及行车净空要求。2)道路绿化设计内容道路标准段两侧及中央隔离带绿化带选择以树姿优美、冠大浓荫、生长较快的常绿乔木,树冠与树高必须与道路环境空间尺度相适应。1.2.4 项

29、目用地情况项目占地面积为1035亩,其中约448亩为现状路面,另需征地面积约587亩。所征587亩土地当中,4.8亩为现状居民住宅用地,其它主要为林地(橡胶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园地、农用地和灌草地等。1.2.5 建设周期和投资本项目建设期为2012年05月至2013年12月共20个月。项目总投资64532.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96.1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0.92%。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路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的二十二大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是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总体规划(2006-2020

30、年)和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规划道路,项目建设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项目建设符合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门坡镇和甲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现状测点的各项指标SO2、CO、NO2、PM10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可看出,各个监测点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2.1.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清泉溪W1及多历溪W2断面水

31、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限值,没有超标现象。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2 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3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2.2.4 水环境评价范围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水体,包括铁卢水库和多历溪(南渡江支流)多历桥上游200m至下游1000m。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污染物类型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

32、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污染源主要为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等。3.1.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及桥面径流时的悬浮物、石油类等。3.1.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主要的噪声源是各类机械的辐射噪声和运输材料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声级

33、为90120dB(A)。(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3.1.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项目的实施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沿途会洒落一些物体,如砖块、瓦砾等。行人在行驶时,也会抛弃一些垃圾。3.2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本项目评价重点保护目标为周围环境居民点和水系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1及图3.2-1。图3.2-1 道路沿线敏感目标分布图表3.2-1 本道路沿线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对应道路里程环境保护对象

34、相对方位与现状路边界距离(m)与改扩建路中心线距离(m)与改扩建路红线距离(m)环境特征保护级别声环境大气环境1K0+000K0+300三门坡镇居民(拆迁后)两侧102210拆迁路南侧居民50户,拆迁后临路第一排建筑低于三层,约70户,320人。第二排80户,400人(距改扩建路红线38m,距离中心线50m)。4a类、2类一级2K0+050三门坡中学北102210不在拆迁范围。学校师生1600人,现状路距离校门8m,距教学楼80m,现状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与社会生活噪声。2类3K4+000红明农场二十二队两侧15201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临路第一排约11户。现状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与社

35、会生活噪声。4a类4K5+900K6+100谭文墟居民(拆迁后)两侧6146拆迁现状路西侧房屋及仓库,涉及拆迁户6户,建筑均低于三层,拆迁后路两侧第一排居民20户,约100人。主要为交通与社会生活噪声。2类5K6+050谭文中学东203020不在拆迁范围。学校师生1200人,现状路距离校门口20m,距教学楼100m,现状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与社会生活噪声。2类6K7+000佳山村东10010898约80户,4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7K9+000木丰村东南10010898约110户,5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8K9+700清泉村北455040约30户,150人。现

36、状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与社会生活噪声。2类9K21+700新民墟南122212拆迁临路居民8户,拆迁后临路第一排约55户,26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交通与社会生活噪声。2类10K23+000仙沟镇西505050三仙大道终点处西侧属于仙沟镇,评价范围内400户,约2000人。2类11K9+300清泉溪跨越-现状清泉石拱桥需加固,清泉溪流向北侧100m的铁炉水库(灌溉用水)地表水类12K9+650铁炉水库北80铁炉水库位于道路北侧80m外,主要功能为蓄水和灌溉功能。13K19+000多历溪跨越-多历大桥和多历石拱桥需加固,流入13km的南渡江,农业灌溉用水。地表水类14全程林地、水田、园地沿线两侧-生

37、态环境主要为路沿线两侧的橡胶林、桉树林、果园、灌草丛等组成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15谭甲大道K1+000竹节树(一颗)西3-省级保护植物竹节树 (1株),树高约4m,胸径约7,冠覆2.53m。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在路面均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道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基开挖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等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污染;物料运输车辆在施

38、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本项目评价范围200m内的主要敏感点有10个,因此,如果在路面施工、材料运输、拌料等过程中,不采取防尘措施,产生的粉尘将对200米范围内的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污染,特别是基层完工而面层未铺设阶段,施工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将卷起大量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受施工扬尘污染较严重的是道路两侧200m内的敏感点。此外,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行驶时也会产生大量扬尘。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所。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3.3.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3.3.1.2.1施工生活污水影响

39、分析工程拟设置的两个临时驻点,生活区选址附近没有饮用水源环境敏感目标。但生活污水乱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须立即进行整改完善。严格控制施工工地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本报告要求施工工地设临时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收集经预处理后回用于沿线周边农作物沤肥,不对外排放,以避免其对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3.3.1.2.2施工生产废水影响分析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禁止直排,防止污染水体和土壤,也不能直接排入道路正在建设中的市政管网。施工区应修筑集水沟,并设置沉砂池,并定期清理,对于泥浆水可沉淀后用于路面洒水。最大程度控制减少对沿线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3.3.1.

40、3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来自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噪声值很高,如不加以控制,会对周边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以上10个敏感点路段,特别是在三门坡中学和谭文中学这两个敏感点路段施工时比较突出,其中佳山村和木丰村路段昼间施工噪声达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而夜间超标;其余7个敏感点路段两侧昼夜施工噪声均超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在其它路段空旷的地区

41、,由于施工场点周边敏感点分布较远,因而实际影响较小。施工噪声干扰最为严重的是路基施工,主要声源为推土机、载重汽车和挖掘机等。土石方调配、材料运输作业由于干扰源流动性强,受其影响的人数较少,且这种影响多限于昼间,具有不连续性,一般能被民众接受。3.3.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拆除现状路面废渣、房屋拆除建筑垃圾、工程开挖清表土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5t/a(平均200人,250天,0.3kg/d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经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2)路面拆除及房屋拆除垃圾现状旧路面(水泥砼)拆除及房屋拆除建

42、筑垃圾产生量为52190t,统一运往弃渣场处置。(3)弃土方根据土方平衡表,本工程全线总挖方7.82万m3(其中清表土6.04万m3,普通土1.78万m3),总填方1.78万m3,弃方量6.04万m3(清表土),对清表土进行综合利用于道路两侧土地整理或绿化客土。3.3.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3.1.5.1工程建设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本工程建设直接占用土地1035亩,其中约448亩为现状路面,另需征地面积约587亩。所征587亩土地当中,4.8亩为现状居民住宅用地,其它主要为林地(橡胶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350亩、园地180亩、农用地5.3亩和灌草地46.9亩。根据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

43、统计样地组成的树种,胸径、树高、每公顷生物量,再按植被类型归类,统计和计算项目占地不同植被类型生物量,道路施工建设损失的生物量总共约1983.2t,其中主要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其次是灌草地。3.3.1.5.2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道路建设期间,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将全部被铲除,如此项目所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据生态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仅有杂草、灌丛,植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征地范围除了谭甲大道K1+000处西侧的一颗竹节树(省级保护植物)需移栽挂牌保护外,未发现其它珍惜濒危的动植物品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3.3.1.5.3对

44、生态结构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各种土地类型发生变化,林地、耕地面积减少,建筑面积(主要是道路占地)增加,对沿线景观有一定影响,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与现状仍然相当,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工程建成使得评价区域内的生物量减少,生产力减少。但工程建设前后相差不大,因此,工程引起的干扰是可以承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施工结束后,项目采用采取一定的生态补充措施,如周边植树绿化、护坡采用植被结合方式等,同时道路绿化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尽可能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绿化。道路建设占用部分林地,因此项目开工前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林地使用权证,完善相关的用地手续。3.3.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2.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道路投入使用,产生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NOX和碳氢化合物。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