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795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租赁住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评中心二零一三年四月目 录1 总则11.1评价任务由来11.2 评价标准21.3评价等级41.4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72 建设项目概况92.1项目名称及性质92.2项目组成、建设规模92.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22.4项目建设概况122.5临时工程212.6相关发展规划212.7产业政策222.8 评价时段及评价范围222.9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232.10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232.11声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243 工程分析253.1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253.2污染物排放及治理分析273.3

2、 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423.4 总量控制44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454.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454.2水环境影响分析484.3声环境影响分析484.4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504.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14.6施工方案实施建议514.7环境管理简要分析525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535.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35.2水环境影响分析545.3声环境影响分析565.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575.5社会环境影响分析585.6高层建筑影响分析595.7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625.8 日照分析67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686.1施工期环保治理措施可行性、合理性分析686.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合

3、理性分析716.3拟建项目环保投资估算737 环境风险与措施747.1 风险分析747.2 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747.3 应急处置方案768 公众参与调查788.1调查目的788.2公众参与的方式788.3调查结果分析808.4 结论82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39.1环境经济损失839.2环境经济收益839.3社会效果分析84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8610.1评价结论8610.2环保要求和建议881 总则1.1评价任务由来住房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公租房建设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受到了群众欢

4、迎,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公租房建设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住房结构,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不仅有利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且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自上世纪80年代,中物院科研主体向绵阳科学城839地区转移以来,在国家及相关部委的关怀下,部分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到本世纪初,在绵阳839地区已修建形成了各具规模的九个职工住宅区,住房已面向职工分配,解决了10000余名职工的住房问题。随着中物院事业的发展,以及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终止,新引进的人才逐步面临无房居住的局面,并且缺乏吸引、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

5、的配套住房。随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经济、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引进了更多年轻的技术骨干。原有住房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住房的需要,针对这部分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申请条件的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的住房问题,中物院拟决定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希望通过公共租赁房解决这部分新就业人员的住房难题,保障其有房可住才能使其更好的为中物院的建设做贡献。 为认真贯彻七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文件的要求,提升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科技城的城市形象,改善住房的条件,中国工程物理研

6、究院拟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租赁住房工程。项目建设场址位于绵阳市石马镇七姓村,分为A区、B区、C区三个相互独立的地块,为一次性建设完成。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69536.9m2,其中居住(公租房)用地面积为54347.0m2,设置地下车库。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当地公共租赁住房的条件,加速该区域的社会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将带动影响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将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7、院公共事务管理部委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评中心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在业主单位的协作下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供上级主管部门审核。1.2 评价标准根据四川省科学城国土环保局关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科环函201251号),本次环评执行标准如下:1.2.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评价标准限值见表1.2-1。表1.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

8、38-2002) 单位(mg/L)项目pH(无量纲)BOD5CODcr石油类总磷NH3-N类标准694200.050.21.0(2)空气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评价标准限值见表1.2-2。 表1.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单位(ug/m3)取值时段NO2PM10COSO2小时平均浓度200/10500日平均浓度801504150执行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3)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评价标准限值见表1.2-3。表1.2-3 声环境

9、质量标准(GB 3096-2008)标准类别等效声级Leq(dB)昼 间夜 间2类60501.2.2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本项目废水进入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则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2-4。表1.2-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单位:mg/L)序号项目三级标准排放最高允许值(污水处理厂的接水水质)1pH692SS4003BOD53004COD5005石油类206NH3-N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 002)中一级B标准,其指标见下表1.2-5。表1.2-5 城镇

10、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项目pH值SSmg/lBOD5mg/lCODmg/l氨氮mg/l石油类mg/l一级B标准69202060153(2)大气污染物本项目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二级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具体指标见表1.2-6、1.2-7。表1.2-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15m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SO255015

11、m2.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NOx24015m0.77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表1.2-7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85(3)噪声本项目在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 3-2011)标准;拟建项目建成后,临交通干线的区域实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对应4a类功能区的标准,即昼间按70dB(A),夜间按55dB(A)执行;其余区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中对应的2类功能区的标准,昼间按6

12、0dB(A),夜间按50dB(A),详见1.2-8、1.2-9。表1.2-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单位:dB)昼间夜间7055表1.2-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单位:dB)标准类别等效声级 Leq(dB)昼间夜间2类60504a类70551.2.3 其它电磁辐射执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的有关规定。表1.2-10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功率密度W/m20.13400.1(40)1)33067/0.17/(12/f)1)303000(12)2)(0.0032)2

13、)0.4300015000(0.22)2)(0.001)2)f/75001500030000(27)2)(0.073)2)2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2)供对照参考,不最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1.3评价等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程度所确定的。1.3.1地表水环境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水域功能而确定。本项目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用水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建筑施工废水经沉淀、隔油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旱厕收

14、集处理后农用;项目营运期排放的废水主要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其排放总量约为616.8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SS、BOD5、氨氮和动植物油等,污染物类型简单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经集水池收集后,通过污水泵加压提升至七区原有污水提升泵房,接入科学城污水管网,最终进入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涪江。地表水评价等级判别依据见表1.3-1。表1.3-1 地表水评价等级判别依据项目情况级别依据废水排放情况废水排放量m3/d616.80主要污染物CODCr、SS、BOD5、氨氮和动植物油污染物类型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复杂程度简单受纳水体情况河流名称涪江地面水域的规模大河水质类型类年平均流量(

15、m3/s)57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相关规定,本项目低于三级评价的条件,因此,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1.3.2大气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开挖过程及建筑主体修建过程引起的扬尘及施工机械产生的无组织废气,各类扬尘中属基础开挖过程产生的扬尘最为严重;运营期的废气源主要为居民天然气产生的废气、汽车产生的汽车尾气以及其他设备运营时产生的废气以及垃圾收集点产生的恶臭。项目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除项目北面有居民居住区、东南面为科学城七区住宅外,项目周围均为城市道路,外环境比较简单,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子。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16、(HJ 2.2-2008)中相关规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在三级评价的基础上从简。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3-2。表1.3-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表判据标准PiPmax80%,且D10%5km其它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评价等级一二三实际情况Pi=5%10%评价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三级表中为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年度达标准值10%时对应的最远距离。Pi为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年度占标率(第i个污染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类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类

17、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Coi一般按选用GB3096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本项目大气污染物质主要是SO2和NOX,采用screen3计算出的SO2和NOX的最大地面浓度为12g/m3、0.8g/m3,其环境标准为0.50mg/m3、0.25mg/m3,Pmax=5%。1.3.3声学环境本项目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域,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结合该项目噪声特征,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二级评价。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

18、1.3-3。表1.3-3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项目声环境功能区敏感目标噪声级的变化程度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二级评价标准判据2类增高量在3-5dB(A)含5 dB增加较多实际情况2类增高量在3dB(A)以内变化不大评价等级判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二级评价1.3.4生态环境项目的施工及运营影响范围小于1km,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区域,项目净用地69537m2。其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变化小,且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物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影响(HJ 19-2011)对价工作级别划分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在三级评价的基础上从简,主要针对项目所占地

19、区土地利用性质及城市景观、功能变化情况做出分析评价。1.4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4.1控制污染目标(1)对工程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能妥善解决,不因项目建设导致区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2)确保工程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控制项目噪声、废气、固废污染物的排放。(3)加强项目的噪声、粉尘的控制,保护评价区域声环境及大气环境质量。(4)不因项目的建设而改变地表水的环境质量现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降低,噪声和固废的影响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4.2 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位于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七姓村,项目地块为三个紧邻的独立地块分为A区、B区、C区,A区北侧紧邻中绵路。项目A区北侧10m、17m、90m

20、,C区北侧170m、西北侧10m,东南侧60m均有居民居住。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1-14。(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地表水环境的敏感受体为涪江,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保护涪江水质。(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的保护目标为本项目施工期作业区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3)声环境声环境敏感受体与大气环境相同,因此,声环境保护对象也相同。(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定为本项目建设不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质量不受到破坏,生态景观符合城市特征。(6)景观环境:本建设项目不破坏城市整体景观和谐性。表1.4-1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因素环境保护对象方位距项目距离(m)备注保护级别地表水涪江

21、科学城七区段南面3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水域水质标准大气居民点1#A区北面90约37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零星居民A区北面10约4人零星居民A区北面10约2人居民点2#C区北面170约180人居民点3#C区西北面10约5人科学城七区家属区B区东南面60约960人噪声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生态 项目及其周围200m范围内生态环境2 建设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及性质项目名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租赁住房工程;建设地点:绵阳市石马镇七姓村,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建设性质:新建;项目业主:中国

22、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行业类别: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02)为K7290其它房地产活动;用地规划:居住(公租房)用地。2.2项目组成、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48670万元,规划用地总面积69536.9m2,其中:居住(公租房)用地54347m2,道路12701.3 m2,公共绿地2488.6 m2。共建设1900套住宅,其中58m2户型共1434套,80m2户型共466套。总建筑面积为156887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23430m2,社区工作用房及服务性设施建筑面积为380m2,幼儿园建筑面积为618m2,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为2473m2,架空层建筑面积为570m2,地下

23、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9410m2(含人防工程4000m2)。机动车停车总数为1025辆,其中地上300辆,地下725辆。项目住宅楼合计13栋(1#6#、9#14#),设备用房2栋(7#、8#),项目不涉及商业用房,且无医疗用房。项目组成见表2.2-1。表2.2-1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序号项目名称使用功能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住宅区(均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A区1#2#住宅楼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建筑单体相同,为13层塔式住宅楼,一梯九户,均为58m2户型;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39.6m,室内外高差0.6m。1#为13275m2;2#为13039m2施工废水、扬

24、尘、噪声、渣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态环境短期破坏、少量装饰废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油烟A区3#楼为二类高层综合楼,底层层高为3.9m,二层及以上层高均为3.0m,建筑总高度为39.75m,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面积为7386m2B区4#为16F塔式住宅,一梯八户,为58m2和80m2户型,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8.6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面积为8930m2B区5#住宅楼为16F单元式住宅,底层设社区配套服务用房,一梯八户两个单元,为58m2和80m2户型;底层层高为4.8m,其余各层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9.95m,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面积为17330

25、m2B区6#住宅楼为16F塔式住宅,底层设社区配套服务用房,一梯八户,为58m2户型;底层层高为4.8m,其余各层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9.95m,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面积为7635m2C区9#住宅楼为15F塔式住宅,底层设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图书馆、公厕等配套用房。一梯八户两个单元,为58m2户型;底层层高为4.8m,其余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6.95m,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面积为7128m2C区10#和11#住宅楼为16F塔式住宅,底层设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及幼儿园,一梯八户,为58m2和80m2户型;底层层高为4.8m,其余各层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9.95m,室

26、内外高差0.15m。两栋抗震设防类别定为重点设防类,即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提高至8度。每栋建筑面积为9431m2,合计18880 m2C区12#和13#住宅楼为16F塔式住宅,一梯八户,为58m2和80m2户型;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8.6m,室内外高差0.6m。每栋9636m2,合计19272 m2C区14#为16F住宅楼,一梯八户,为58m2户型;各层层高为3.0m,建筑高度为45.60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面积为14164m2配套设施用房A区3#楼建筑平面布局为“L”形,底层为社区配套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和配电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B区6#底层设社区配套服务

27、用房。/C区9#底层设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图书馆、公厕等配套用房。/C区10#、11#,底层设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及幼儿园,社区幼儿园设两个独立疏散出口,不与其它功能区混用。/停车场A区1#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11740m2,层高为3.9m,可停放车辆280辆。汽车尾气B区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7370m2,层高为3.9m,可停放车辆170辆。C区3#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10300m2,层高为3.9m,可停放车辆275辆。地面停车场合计可停放车300辆。辅助工程道路、路灯、景观、广场小区道路采用5m宽水泥混凝土车行路;人行道及活动广场采用人行道地砖和花岗岩等材质铺砌。宅前道路,路面宽度为2.5m。噪声消

28、防等设施供电、供气、消防、电视、宽带网络设施、消防水池等。/绿化面积为15431.66 m2/公用工程供水水源为科学城自来水,从科学城新七区供水管网的不同位置各引给水管至新建3个地块,并将3个地块室外给水管网连成环状/供气城市天然气管道供应,拟将科学城七区中压管道延伸到本小区,为本区提供天然气。/供电10kV高压配电;3个10/0.4kV变电所/设备用房(除污水泵房,其余均位于地下一层)风机房:在三个地块地下室均安置风机房,合计12处。噪声消防水泵房:B区地下室设置一座消防水泵房,占地60m2;消防水池紧邻水泵房,占地110m2。雨水提升泵房:B区新建8#楼为雨水提升泵站,建筑面积为230m2

29、,层高为6.0m。/生活水泵房:B区地下室设置一座生活水泵房,占地面积为40m2。噪声、污泥、臭气污水提升泵房:B区7#楼为污水提升泵房,建筑面积为100m2,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0.30m,设生活污水收集集水池。环保工程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房3处,分别位于A区西侧地下车库出入口、B区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C区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处,单座面积为10m 2,合计30m 2;每栋楼下设垃圾收集箱1个,合计15个;各单元和道路路口设置垃圾桶,约100个。恶臭、渗滤液2.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工程建设期为36个月。2.4项目建设概况项目地上共14栋建筑,其中1#6#、9#14#为住宅区(建筑高度均不

30、超过100m),7#为污水提升泵房,8#为雨水提升泵房。A、B、C区地下室各设一层,各设备用房均位于地下室一层里。2.4.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4-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用地面积54347m2建筑占地面积11836m2建筑密度21.78%绿地率35%总建筑面积156881m2住宅建筑面积123430m2社区工作用房及服务设施建筑面积380m2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193m2社区幼儿园建筑面积618m2物管建筑面积425m2污水提升泵站、配电房建筑面积696m2公厕、门房及垃圾房建筑面积160m2架空层(绿化)建筑面积570 m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9410 m2(含人防工程,建

31、筑面积为4000m2)容积率2.34居住户数1900户(80m2466户,58m21434户)停车位地上停车位(机动车)300辆地下停车位(机动车)725辆地上停车位(非机动车)100辆车行入口数量3个2.4.2配套设施布置及功能定位本项目3#底层为配套设施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和配电室,位于A区南部,呈“L”形分布,主要用房类型为物业管理用房。根据2006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国务院第458号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中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居民住宅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因此,环评要求本项目不得引入娱乐项目。项目配套设施用房严禁引入大型油烟商业项目(比如火锅等)。本项目不设医疗用房。2.

32、4.3项目总体设计2.4.3.1给排水设计1、水源本工程水源为科学城自来水,采用科学城重力流供水系统(519水池)。A区紧靠科学城新七区。从科学城水厂519水池至新七区已建有两条DN300给水干管,并已在新七区内形成DN300给水环网。从新七区就近的原有DN300环状给水管网的不同位置各引一根DN300给水管至新建3个地块,并将3个地块室外给水管道连成DN300环状管网,供低区生活用水和小区室外消防用水。水源接入处设置总水表井计量,并设倒流防止器。科学城新七区有用户2000户(其中800户为预留),本项目规划用户1900户,经过计算,DN300给水环网可以满足新七区和本项目用水量需求。室外给水

33、管道供水压力约为0.350.40MPa。项目投入运行后,其用水主体为住户、商铺、绿化和地坪冲洗等。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所制定的各项用水定额并经类比分析,预计本项目工程用水情况见表2.4-2。表2.4-2 项目日用水情况估算一览表序号项 目数量用水定额最大日用水量(m3/d)排水系数排水量(m3/d)备注1住户生活用水4750人160L/人.d760.00.80608.0进入B区集水池,最后汇入科学城污水处理厂3物管用水20人50L/人.d1.00.84幼儿园200人50L/人.d10.08.05绿化及道路用水24450 m21L/m2.次(一周两次)6.99/0

34、蒸发、渗漏6消防补水及未预见水量按以上15用水总量的10%计算77.80/蒸发、损失、渗漏7总用水量855.79/616.8由表2.4-2可知,项目最大总用水量预计约为855.79m3/d。图2.4-1 项目营运期水平衡图 单位:m3/d2、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分3个区:低区为-1F3F,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中区为7F10F, 高区为11F14F。生活给水中区、高区需采用二次加压供水,A、B、C地块合用加压供水装置。在B区地下室内设一座生活泵房,生活给水中区设置一套叠压供水装置(Q=70m3/h,H=61m,N=11kW3),生活给水高区设置一套叠压供水装置(Q=56m3/h,H=74m,N=

35、11kW3),均配置无负压储水罐及三台立式多级泵,二用一备,变频控制。3、排水工程排水对象主要为生活污水、地下室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进行有组织排放。(1)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项目污水量除绿化用水、消防用水及未预见用水外,按照其余用水总量的80%计算,项目的日均排放污水量为616.80m3。污水去向由于目前市政规划道路上污水系统还未建设,故本项目污水需排至科学城污水系统。紧靠A区的科学城新七区内已建有一座污水提升泵房,将新七区生活污水提升至科学城污水系统,但该泵房距地势最低的B区很远,约700m,且其间管线众多,并穿越市政规划道路,造成本项目污水无法重力排至新七区污水提升泵

36、房,故在B区新建一座污水提升泵房(B区7#楼)。3个地块生活污水汇集后通过室外排水管道先重力排至B区污水提升泵房(占地100m2),经过格栅除渣后进入集水池,通过污水泵加压提升至科学城新七区原有污水提升泵房,再经过新七区污水提升泵房污水泵加压提升至科学城污水系统,最终进入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涪江。B区污水提升泵房进水渠道上设一台格栅机(位于室内),泵房内设2台立式污水泵100WL130-30-22(Q=130m3/h,H=30m,N=22kW),一用一备,采用液位自动控制。新七区原有污水提升泵房集水池容积满足使用要求,不需扩容,但原有2台立式污水泵(Q=150m3/h,H=40m,

37、N=30kW)流量不足,需更换为2台200WL230-60-80型立式污水泵(Q=230m3/h,H=60m,N=80kW,进口)。现有七区污水管网走向为:七区 隧道,最后汇入科学城污水处理厂。当以后市政规划道路上污水系统建成后,3个地块的污水仍需接入市政污水系统。集水池容积及运行方式项目集水池容积为120m3,集水池中生活污水停留时间为4h,90天清掏一次污泥。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生活污水量为616.80m3/d,25.7m3/h,废水按照在集水池中停留时间为4h计算,所需集水池容积为102.8m3,集水池现有容积为120m3满足项目废水处理要求。(2)雨水、地下室排水系统项目均采用分体式空调,

38、住户空调室外机留有固定位置并采用屏蔽措施,以保证建筑外立面美观整洁。由于目前市政规划道路上雨水系统还未建设,故3个地块室外雨水通过雨水口、雨水井、雨水管道收集后,汇合到一起,沿新七区围墙外新建一条雨水管道重力排入涪江,雨水管道总排水出口管径为d1000。由于涪江50年洪水位为466.50m,常年洪水位为464.10m,根据计算,若雨水管道起点标高暂定为468.30m(埋深1.0m),管道坡度取i=0.004,则雨水管道在涪江边的总排放口管底标高约为464.05m,基本与常年洪水位相同,无法满足高于涪江50年洪水位的要求,故3个地块至涪江段新建重力流雨水管道仅在平时下小雨、中雨雨量较小时使用。在

39、B区地势最低处需新建一座雨水提升泵站,当下大雨及暴雨时需对雨水进行提升排放。从3个地块排水总管上接出一根d1000雨水管道至雨水提升泵站(两条管道上分别设置转换闸门),经过2台格栅除渣后进入集水池,通过潜水混流泵加压提升到从雨水提升泵站至涪江边新建的另外一条d1000雨水管道内,排入涪江。管道末端排放口需提高标高,管内底标高控制在涪江50年洪水位466.50m以上。 雨水提升泵房进水渠道上设二台格栅机(位于室内),泵房内设3台潜水混流泵600QHB0.8-16(Q=2650m3/h,H=14m,N=160KW),二用一备,采用液位自动控制。当以后市政规划道路上雨水系统建成后,3个地块的雨水仍需

40、接入市政雨水系统。2.4.3.2环卫在各单元和道路路口设置垃圾桶,约100个;每栋楼下设垃圾收集箱1个,合计12个;设置垃圾收集房3处,分别位于A区西侧地下车库出入口、B区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C区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处,单座面积为50 m 2,合计150 m 2。物业环卫工人将垃圾桶和垃圾箱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至各区垃圾收集点,环卫部门定期将垃圾分类收集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2.4.3.3电气本区供电电压为10kV,经与院动力部门确认,中物院住宅区(七区)内的10kV高压配电站(16PS)能满足本工程接入用电需求,故本区的10kV供电电源由中物院住宅区(七区)内的10kV高压配电站(距本区靠七区

41、边约为500米)引出两路(分别接在不同的高压母线段上),10kV电源进入本区构成环网供电系统。项目设置3个10/0.4kV变电所,1号变电所设在A区,低压配电设备设置在3#楼(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电间内;2号变电所设在B区,低压配电设备设置在5#楼(一层裙房)的配电间内;3号变电所设在C区,高低压配电设备设置在11#楼(一层裙房)的配电间内。变电箱均设置在室外(A、B、C区变电箱均位于室外,具体位置见附图3总平图)。所有住户用电均为三级负荷,其余电梯、楼梯间照明、消防设备:加压送风机、增压稳压设备、火警箱,为二级负荷。照明灯具均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地下室以高效节能日光灯为主,住宅除卧室、厨房选用日

42、光灯外,其余均选用白炽灯。2.4.3.4防雷接地本项目按二类和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采取相应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防止闪电电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击雷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带作接闪器,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引下线沿建筑物外周边敷设环形接地体,基础钢筋作接地极。正常不带电设备金属外壳均应采取保护接地,并设总等电位联接和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接。强电、弱电和防雷采用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2.4.3.5弱电本住宅区有线电视信号从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引入。本工程设通信系统、宽带网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门禁对讲系统、车辆(一卡通)管理系统、物

43、业管理系统。2.4.3.6燃气1、本区天然气供给住宅(1900户)、部分社区配套服务用房使用。住宅每户按不锈钢双眼灶一台(用气量为0.6m3/h)和一台燃气热水器(用气量为2m3/h)考虑;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6m3/h用气量考虑。小区总供气量约为800m3/h,供气压力3kPa。2、在小区内设一台CH800A型整体型调压箱,调压箱天然气流量800m3/h,进气压力0.3MPa,调压后压力为3kPa。3、七区门站到新七区调压柜之间已有一条D1334的中压天然气管道,为新七区住宅提供天然气。本次设计拟将新七区中压管道延伸到本小区,为本区提供天然气。考虑到新七区用气量、本区用气量和将来发展所需天然气

44、,将七区门站到七区调压柜之间D1334的中压天然气管道更换成D1595,长度约900米。从新七区来的D1334中压天然气管道引到本小区的整体型调压箱内,经整体型调压箱调压到3kPa后通过D250(外径)的燃气用聚乙烯管道送入小区内。天然气主管道采用环状布置,以枝状的方式进入各楼的供气立管。管道采用埋地敷设。4、中压管道采用无缝钢管,低压管道采用燃气用聚乙烯管。5、埋地敷设的天然气管道,作加强绝缘防腐。中压管道作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措施。6、使用天然气的住宅、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均设计量表。7、为防范燃气泄漏,在燃气管道上设燃气泄漏报警切断装置。2.4.3.7暖通16#、914#楼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3#地下车库设机械排烟及机械补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补风系统可与平时排风、送风系统合用。排烟量按6h-1换气计算(实际层高)。送排风系统的风管穿越机房的隔墙处设70熔断的防火阀。项目住宅采用分体空调。2#地下车库设人防工程,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库,战时作为一等人员甲类5级掩蔽所,战时通风按清洁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