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81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地点及背景拟建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兴宁区境内。项目建设将连接桂海高速及国道322,对区域路网形成,提高整个公路网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1.2主要建设内容拟建项目起点起于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伶俐互通,终点在七塘村附近接国道322。路线推荐方案全长25.22km,其中2.08km为完全利用伶俐大桥工程,项目实际建设长度为23.14km。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0m,设计速度6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拟使用商品沥青,混凝土为现场拌和。工程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大桥240

2、.82m/3座(包含立体交叉桥梁),中桥308.32m/4座,小桥84.16m/3座(包含立体交叉桥梁),涵洞84道;短隧道1座;养护站1处。工程永久占地67.43hm2(已扣除伶俐大桥完全利用段),临时占地56.00hm2,拆迁房屋5356m2,拆迁户约19户。工程开挖总量110.92万m3,回填总量90.44万m3,永久弃渣16.28万m3,无借方,拟设弃渣场4处、临时堆土场4处。工程总投资为84215.453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147.3万元,占总投资的0. 17%。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级二级2计算行车速度km/h603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

3、极限值m12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4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m2000凹形m15005竖曲线最小长度m506最大纵坡%67最小坡长m1508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50小桥及涵洞1/50大、中桥1/1009车辆载荷等级桥涵公路-级路面标准轴载100kN1.3规划符合性拟建项目为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2011-2025)“纵9”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宁市公路水路和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规划建设项目,因此项目均符合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2011-2025)及南宁市公路水路和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部分路段穿越了伶俐镇规划区,与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总体规划存在一定冲突,青秀区人民政

4、府以“关于对关于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穿越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总体规划规划区的函的复函”同意了拟建公路穿越伶俐镇规划区。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生态环境陆域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跨沱江、沙江桥位处上游100m至下游1500m范围水域,沿河路段为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水体。大气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及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均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 生态环境(1)评价区植被以暖性常绿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灌草丛和用材林、经济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级、自治区级野生重

5、点保护植物分布,也无古树名木分布。工程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约3hm2,占用重点公益林约0.9hm2。(2)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陆生脊椎保护动物共1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16种;路线没有穿越以上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集中分布区。(3)路线跨越的沱江、沙江评价河段内水生生物均为常见物种,无大型鱼类“三场”分布。(4)项目区属于广西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拟建项目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421t/(km2a)。2.3 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为新建,路线两侧以乡镇、村屯为主,现状无大型的工业污染源,区域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已有公路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污染、居民生产生活燃料燃烧面源污染。评价

6、布设3个大气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TSP、NO2、CO浓度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良好。2.4 声环境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拟建公路在起点K0+350处上跨桂海高速公路,在K4+840处上跨湘桂铁路,在K21+220处下穿正在建设的南宁至黎塘铁路,在终点K25+219处与国道322相交;各交叉处200m范围内现状无敏感点分布。根据伶俐社区、伶俐镇政府及伶俐中学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其主要受伶俐老街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声环境监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7、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路线经过其余声环境敏感点路段为新建路段,各敏感点现状主要噪声污染源为社会生活噪声,现状声环境监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2.5 地表水环境拟建公路位于拟划定的伶俐镇饮用水水源一级及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拟建项目K22+050王竹中桥跨越沙江,桥位处下游约2200m为五塘镇七塘村取水口。监测结果表明,沱江及沙江评价河段化学需氧量、pH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监测因子均达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要求;悬浮物的水质监测指标能达到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3

8、-94)中三级标准值。2.6 地下水环境拟建公路区域地下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两种:降雨补给。主要补给方式是降雨形成的暂时性地表水沿山体裂隙渗入补给。地表河沟贯入、侧向径流补给。拟建项目K19+050K19+310设有隧道一座,长为260m。隧道进出口及隧道上方均无村庄分布,植被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沿线除伶俐社区及武伶坡生活用水由沱江水厂供水外,其余各村庄生活用水为分散式地下水水井;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1)

9、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未涉及任何级别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无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分布,涉及占用基本农田3.0hm2和重点公益林0.9hm2;无野生重点保护动物的天然集中生境(栖息地)、大型哺乳类动物通道分布。评价区可能出现陆生脊椎保护动物1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16种。(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划定的伶俐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沙江河五塘镇七塘村取水口,以及项目跨越的沱江、沙江评价河段水质。(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沿线各村庄生活用水为分散式地下水水井。(4)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现状分布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12处,其中村屯8处

10、,镇区1处,政府办公区1处,学校2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不涉及穿越风景名胜区,未穿越任何旅游景区,评价范围内也无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路线未压覆矿产资源。3.2 生态影响及措施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永久占地56.0hm2,施工造成生物量损失2841.94t,通过公路绿化可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不会导致区域植被类型消失,也不会导致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2)项目的建设对野生动物原有的活动范围产生一定的干扰、阻隔,但不会造成物种数量的大量减少和消失,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工程跨河桥梁施工对水生生物环境有短期影响。(3)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共设4处弃渣场及4处临时堆土场。在沱江水厂取水口进

11、行搬迁后,弃渣场及临时堆土场未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从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选址合理。主要环保措施:(1)严格按照施工边界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2)工程绿化优先使用本地物种,禁止使用国家公布的外来入侵性物种。(3)加强施工管理,弃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按水体保持方案做好相关措施,并及时进行植被恢复。3.3 环境空气影响及措施环境影响预测(1)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材料运输与装卸、土石方填挖导致的扬尘,在未采取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场地下风向150m内区域受扬尘影响较为严重。(2)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汽车排放的尾气。根据类比分析,至营运远期,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的NO

12、2、CO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主要环保措施:(1)在易产生扬尘作业时段、作业环节采用洒水的方法减轻扬尘污染;施工散料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和物料加湿等,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2)设置有混凝土拌和站、储料场的施工营地,下风向300米范围内不应有敏感点分布;混凝土拌和设备应配备除尘装置,并注意对拌和站周边进行洒水降尘作业。(3)加强路边植树绿化。(4)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可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3.4 声环境影响及措施环境影响预测(1)施工期预测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声源60m以外可低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13、噪声排放标准70dB(A),夜间在300m以外可低于55dB(A)的标准限值。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声源70m以外可低于70dB(A),夜间在350m以外可低于55dB(A)。预测施工场界昼间最大超标33dB(A),夜间最大超标43dB(A)。(2)至营运远期,拟建公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的距离为:距公路主线中心线76m;项目与桂海高速交叉区域距项目中心线80m、距桂海高速公路中心线以外650m;项目与湘桂铁路交叉区域距项目中心线100m、距湘桂铁路外轨中心线100m外的区域。至营运中期,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如下:全线执行2类区标准的10处敏

14、感点,其中伶俐镇政府、下坛伍坡2处敏感点昼间达标,夜间出现超标,最大超标量为5.4 dB(A);其余8处敏感点的环境噪声预测值昼、夜间均达标。全线同时执行4a和2类区标准的蕉芭坡、伶俐社区2处敏感点昼间达标,夜间出现超标,其中执行4a类区标准的区域最大超标量为9.3 dB(A),执行2类区标准的区域最大超标4.2 dB(A)。主要环保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有敏感点分布的施工区,禁止夜间和中午施工作业及物料运输;与敏感点距离较近的施工现场,应在场界处活动式挡板进行降噪。(2)建议在拟建公路主线中心线两侧76m范围以内,与桂海高速公路交叉口距项目中心线80m和桂海高速公路中心线650m范围

15、以内,与湘桂铁路交叉区域距项目中心线100m、距湘桂铁路外轨中心线100m范围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如需进行敏感建筑建设,新建建筑自身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3.5 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措施影响预测(1)跨河桥梁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及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油会对局部河段水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2)施工作业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不大。(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中的厕所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禁止直接排放。(4)拟建公路设养护站1处,养护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对附近水体或农田水质影响较小。主要环保措施:(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节

16、进行,施工中应视进度及时拆除影响行洪的临时设施,及时清理河道。(2)施工作业污水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桥梁施工抽排的泥浆和废渣运至指定地点后进行处理。(3)施工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3.6 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措施项目设有隧道1座。根据计算,黄岭隧道建设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半径(影响宽度)为47.0m,可能发生的最大涌水量为93.38m3/d。3.7 固体废物项目永久性弃渣16.28万m3,施工营地生活垃圾365t。永久弃渣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并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无害化处理。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

17、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全线由养护工人进行收集,对环境影响不大。3.8 风险评价及防范措施根据预测,至项目营运远期,拟建公路沿河、跨河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在0.002900.12938次/年范围内。项目K22+050王竹中桥下游约2200m为五塘镇七塘村取水口,若在王竹中桥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将对七塘村居民生活用水造成较大影响。主要风险防范措施:(1)王竹中桥设置加固型防撞护栏,以防止机动车辆、尤其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桥上发生事故时直接掉入河中,造成重大的污染事件。桥梁不设直排孔,两侧设置浅碟形排水沟,桥面径流经排水沟收集后排往桥梁两端。桥梁路段设置警示标识,提醒过往车辆减

18、速慢行。(2)如在王竹中桥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则立即关停七塘村取水口,并派送运水车,以解决七塘村居民临时用水问题。(3)在沿河路段应设置警示牌和防撞栏,以减小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以上路段发生翻车等事故污染水质。(4)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预案。3.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根据项目可研估算结果,本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合计为17317万元,项目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经济损失费用估算为2450.89万元,效益与费用比为7.07:1。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对环境而言,有利有弊,在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的环境效益大于环境损失,项目建设是可行的。3.10 环境监测与管理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监测敏感点、项

19、目和因子,频率计组织实施见表2。项目施工和运营期要严格按照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落实。表2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备注噪声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施工场界噪声TSP悬浮物、石油类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对施工现场60m范围内有居民区和(或)学校的施工现场进行抽样监测,重点为第四章大气和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敏感目标。桥梁跨越的沱江、沙江桥位或沿河路段设监测断面。黄岭坡居民地下水井监测频率及要求1噪声:每季度测1次,每次2d,昼、夜各1次2环境空气:每季度1次,每次3d,每天连续12小时3地表水:每季度1次,每次3d4. 地下水:每季度1次,每次3d表3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

20、机构噪声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LAeqTSP、NO2COD、石油类、BOD5、NH3-N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重点为第四章大气和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敏感目标。环境监测部门桥梁跨越的沱江、沙江桥位或沿河路段设监测断面。监测频率及要求1噪声:每年1次,每次2天,每天测量2次,昼间、夜间各测1次,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高峰时段测量,每次测量20min,连续测量2天。同一个噪声敏感区域的测量点位应同步测量。2环境空气:每年1次,每次3d;TSP连续12h,NO2连续18h。3地表水:每年1次,每次2d,每天1次。4.公众参与采用现场张贴和走访、网上公示、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

21、行公众意见的征集。共发放调查表70份,回收65份,回收率70%。调查结果表明:96.92%的被调查者同意项目建设,2人表示无所谓,无人持反对意见。对沿线被拆迁户发放调查表,调查涉及拆迁户10户,占拆迁总户数19户的52.63%。70%的被拆迁群众希望可以得到合理的现金补偿,30%的被拆迁群众希望可以就近安置。对沱江水厂的调查显示,沱江水厂同意搬迁方案,支持项目的建设。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拟建工程符合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20112015)及南宁市公路水路和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项目的修建对完善和建设我区公路系统,提高国、省道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项目在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从环境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6.公示主要事项及联系方式6.1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调查范围:调查对象以路线两侧评价范围内受项目建设直接影响的当地居民为主,主要包括可能受拆迁影响的住户、附近村民、机关干部、个体经营者等。主要事项:(1)对项目建设和营运所持的态度;(2)对项目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可接受程度;(3)对项目建设和营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建议。6.2 起止时间和联系方式请您在公告发布后10日内,将您的意见或建议通过来信、来访、发邮件等方式反映给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6.3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项目单位:南宁市公路管理处联

23、系人:周科联系电话:077131232066.4 环评单位联系方式评价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地址:南宁市高新二路6号邮编:530007电话:0771-2311630联系人:刘国亮电子信箱:504717930公众参与篇章1.公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为了使公路建设能被公众充分了解和认可,充分地体现沿线区域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及非政府组织的观点、建议和要求,评价单位于评价期间在公路所经村镇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活动。通过对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拟建公路对沿线区域社会和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方面的影响范围和程

24、度,为政府及交通等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2.公众参与调查2.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以路线两侧评价范围内受项目建设直接影响的当地居民为主,主要包括可能受拆迁影响的住户、附近村民、机关干部、个体经营者等。2.2调查内容(1)对项目建设和营运所持的态度;(2)对项目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可接受程度;(3)对项目建设和营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建议。2.3公众参与的形式采用网上信息公示、现场张贴公示、现场访谈和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进行。(1)网上公示1、2012年5月15日,在广西交通运输厅网站(2、2013年2月26日,将本项目报告书简本在广西交通运输厅网站(图1 第一次网上公示截图图2

25、第二次网上公示截图(2)现场调查评价单位于2013年3月走访沿线的村庄及单位,张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同时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后,认真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收集被拆迁住户、周边群众书面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发放调查表70份,回收65份,回收率92.8%。最后通过整理、汇总进行分析,解决公众提出的问题,采纳公众提出的对环保工作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公示张贴问卷调查图3 公众参与调查现场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与分析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1 访谈对象汇总表(个人) 单位:人项目内容人数(人)占填表人数的比例(%)性别男5483.08女1116.92年龄20岁以下00.002

26、1-30岁57.6931-40岁1827.6941-50岁2233.8550岁以上2030.7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772.31高中1116.92大专23.08本科及以上57.69职业教师、干部1523.08职员00.00其他1015.38农民4061.543.2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一)环评公示意见反馈在广西交通运输厅及南宁市环境保护局网站进行环评公示期间,均没有收到反馈意见。(二)个人调查意见公众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汇总见表2。表2 公众意见汇总表征询项目选答内容人数(人)所占比例(%)1.是否了解本项目的相关情况?不了解1929.23 了解一些3147.69 了解1523.08 2.项目建设

27、区域的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大气污染2335.38 水质污染1624.62 噪声2640.00 生态破坏1421.54 其他23.08 环境良好2233.85 3.您认为项目施工期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是什么?(可多选)噪声4670.77 大气污染4061.54 水环境污染1929.23 破坏生态环境2233.85 破坏沿线景观913.85 施工导致出行不便1726.15 4.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哪些环保措施?(可多选)合理安排施工期3756.92 采用先进施工工艺3046.15 加强管理2640.00 工程治理1320.00 其他00.00 5.您认为项目营运期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是什么?(可多选

28、)废气3655.38 水质污染2132.31 噪声5584.62 固体废物710.77 事故风险1116.92 其他00.00 6.建议采取以下哪些环保措施?(可多选)加强公路绿化4772.31 换装铝合金窗1320.00 安装隔声窗3147.69 迁建00.00 其他11.54 7.正常生产/生活是否受本项目施工及营运的影响?不会3046.15 会,但很小3147.69 会,很大46.15 8.如你家农用地因项目建设被征用,您希望的补偿方式:重新调配土地1218.46 一次性现金补偿5280.00 经培训变更职业11.54 其他00.00 9.是否同意道路的选线、走向?同意6396.92 无

29、所谓11.54 反对11.54 10.在采取各项环保措施情况下,是否支持项目建设?同意6396.92 无所谓23.08 反对00.00 公众其他观点和要求:1、 尽量减少征地拆迁,尽可能满足被拆迁户合理的拆迁补偿要求。2、 不要破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1、公众意见汇总对本公路建设的态度及意见全部被调查者中,70.77%的人表示了解或了解一些本公路的相关情况,说明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得到了沿线大部分群众的了解。全部被调查者中,96.92%的被调查者同意该项目的选线及走向,1人表示无所谓,1人表示反对;在采取各项环保措施情况下,96.9%的被调查者支持项目建设,其余表示无所谓,无人持反对意见。对区域现

30、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公众对区域当前环境问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噪声和大气污染,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1.0%、42.9%;公众主要受现有的机场高速公路、明阳一级公路、G322线交通噪声和扬尘影响。对本公路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对项目施工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分别有70.77%和61.54%的被调查者担心进一步加剧区域噪声和大气污染,26.15%的被调查者关注现有的出行道路被占用所带来的出行不便,另有33.85%、29.23%的被调查者分别关注施工期生态破坏和水环境污染。对项目营运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公众主要关注噪声污染影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4.62%,另有55.38%、32.31%的被调查者关注营运期汽

31、车尾气污染及水质污染。公众对环保措施的建议为减缓施工期环境影响,56.9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合理安排施工期,46.15%的被调查者要求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另有40.0%和20.0%的被调查者希望建设单位应采取加强管理和工程治理的方法来减轻项目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为减缓营运期环境影响,72.31%的被调查者建议应加强公路绿化,47.69%的被调查者要求对自身房屋建筑安装隔声窗。对正常生产生活受影响程度的认识及意见93.84%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实施对自身正常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另有6.15%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施工对自身正常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被调查者担心征地拆迁会使其丧失生

32、产生活资源。对被征用的土地及拆迁的房屋,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得到一次性现金补偿,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0%。(三)拆迁户公众参与调查意见调查组在走访中对项目沿线涉及的全部拆迁户(共计19户)进行了访谈调查,其中10户拆迁户填写了调查表,其余拆迁户因担心影响今后拆迁补偿,出于谨慎考虑的态度拒绝填写调查表,仅口头表达意见,经汇总整理,拆迁户主要意见如下:(1)在切实落实拆迁补偿方案的前提下,同意拟建项目的路线走向,支持项目建设;(2)业主须制订合理的拆迁补偿方案,对涉及拆迁的房屋建筑给予足额补偿,该方案须征得拆迁户同意;(3)实施拆迁前须先将补偿落实到位,并提前告知拆迁时间和范围;(4)要将各项环保

33、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四)群体访谈调查意见项目涉及搬迁沱江水厂取水口,本评价对沱江水厂进行走访,沱江水厂表示同意搬迁方案,支持项目建设。4.公众参与意见采纳与否说明对拟建公路施工及营运期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多数公众认为应加强施工管理、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及改进施工工艺来减轻施工期影响,应通过加强公路绿化及对超标建筑换装隔声窗等措施来减轻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认为上述环保建议十分合理,应予以采纳;针对本项目拆迁户提出的意见,本评价认为合理,应予以采纳。结合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本次评价提出如下建议:(1)对公众较为关心的征地拆迁问题,项目业主应与受影响居民充分沟通,制订合理的拆迁安置及补偿方案,并在落实好安置及补偿工作后,方可开工建设。(2)为减轻施工作业环境影响,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统筹及管理,尽量在邻近敏感点的路段集中突击作业,注意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作业,同时对施工场地及时洒水,并注意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措施。(3)根据本报告预测结果,对路侧受项目营运噪声影响超标的建筑,视其超标情况采取对已有铝合金窗加装密封条或换装通风式隔声窗的措施。(4)沱江水厂搬迁实施过程中,应征求沱江水厂相关意见及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