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822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9.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增城区仙村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2015年9月3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

2、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名称: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单位: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胡应成项目负责人:陆日明 (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B28160161000)评价人员情况姓名从事专业职称证书编号职责签字陆日明环境评价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160161000编写许元豪环

3、境评价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28160033号编写叶佩青环境评价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160140400审核胡应成环境评价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160041000审定承 诺 书增城区环境保护局:我单位委托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我单位投资建设的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现提请贵局审批。我单位承诺: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内容已经本单位落实确认,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报告表中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如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或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纠纷,由我单位自行承担。建设单位:增城区仙村镇人民政府二一五年九月承 诺 书增

4、城区环境保护局:我单位委托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我单位投资建设的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现提请贵局审批。我单位承诺: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内容已经本单位落实确认,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报告表中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如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或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纠纷,由我单位自行承担。建设单位:增城区仙村镇人民政府二一五年九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增城区仙村镇人民政府法定代表罗锦房联系人潘双平通讯地址增城区仙村镇仙村大道中16号联系电话15989121528传真邮政编码51

5、1300建设地点石新公路西福河桥至仙宁路上跨铁路桥底立项审批部门广州市增城区发展改革和物价局批准文号增发改投2015409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U 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8、管道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2400绿地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839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384.9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6.1%评价经费(万元)1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2月31日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为改善仙村镇水环境现状,保护周边水体不受污染,仙村镇人民政府拟实施石新公路污水管网工程,根据现状道路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完善污水管网的铺设工程,将区域内污水汇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永和污

6、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本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增城区仙村镇石新公路污水管工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建)已经广州市增城区发展改革和物价局增发改投2015409号批复同意(附件1)。二、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项建,本项目投资额约为8390万元,建设内容为:项目新建污水管尺寸为d500d1000,新建管道总长度约6150m,其中支护开挖段总长1531m,顶管段总长4620m;纳污范围为仙宁路以东,东江以北区域,总面积约37.68km2。本项目拟新建1幢单层污水提升泵站,选址于仙宁路与石新公路交叉口东侧,占地面积约2400m2,污水提升规模为4.5万吨/天,泵站内设格栅间、泵房、高压室、公用开关房、变压配电房

7、及值班室,设有1台200kW备用柴油发电机;配套工作井22座、接收井34座。其中,泵站值班室配备管理人员3人,日常为自动化管理,无需人员看守,仅派人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值班室不设食堂、宿舍以及卫生间等生活设施。项目地理位置及管线、泵站布局情况详见附图1、2,服务范围详见附图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表1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内容数量单位备注1d500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400m支护开挖,沿线向道路外侧预留的街坊管2d800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131m支护开挖3d800级钢筋混凝土F管3370m顶管开挖4d1000级钢筋混凝土F管1250m顶管开挖5顶管工作井22座6顶管接收井3

8、4座74.5万吨/天污水提升泵站1座占地LB=6040=2400m2,设格栅间、泵房、高压室、公用开关房、变压配电房及值班室8道路破除和修复11689m29现状d1000 管道清疏500m3污水提升泵站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备注1潜水泵5台Q=720m3/h,H=12m,效率67%,N=45kW近期设置3 台潜水泵,2用1 备;远期增加2 台,为4 用1备。2机械格栅固液分离机2台设计总流量为2531m3/h,电机功率为1.5kw栅条宽度为10mm,栅条净距为20mm,格栅安装角度为753栅渣皮带输送机1台B=500 ,L=15m4柴油发电机1台200kw发电机房5电动单粱悬挂起重机1台

9、5t水泵、格栅、阀门等设备的起吊三、建设施工方案本次管道建设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基槽开挖、管道安装、地表恢复等,分标段施工,每个施工标段在100200m不等。1、管道敷设施工本项目管道敷设施工工艺包括支护开挖和顶管开挖,其中,支护开挖属于明挖开槽法,顶管开挖属于非明挖法。一般而言,在敷设支管、埋深较浅的干管或压力管道时采用开槽法,该部分管道因埋深较浅(一般小于5m),投资上比较经济。在敷设埋深较大(一般大于5m)或穿越闹市区、重要公路等时,主要采用非明挖法。(1)明挖法开槽法敷设管道开槽法施工的全过程分为: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和施工场地恢复三个阶段,详见下表。表2 开槽法施工关键工程一、管

10、道铺设前的准备二、管道施工三、施工场地恢复建(构)筑物的拆除、场地的平整沟槽开挖与支护管沟回填地上、地下公用设施的保护管道安装路面恢复管道闭水试验采用开槽法敷设管道需要开挖地表,一般施工作业带宽约34m,对于管线距离建筑物较近的,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管线附近建筑物的安全,需对管段采取临时支护措施。沟槽开挖完毕后进行管道的安装、管道闭水试验,最后进行管沟回填、路面恢复等工作。开槽法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预制成桩支护沟槽开挖坑基处理管道安装试水砌检查井回填地表恢复。(2)非明挖法顶管法敷设管道顶管法是依靠人工或机械在管内端部挖掘土壤,然后在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把敷设的管子按设计中线和高程的要求顶入,

11、并用水力或小车将土从管中运出。顶管施工是非开挖敷设地下管线技术的一种,其主要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挖顶进工作坑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装顶铁装密封圈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回填壁后。2、施工现场恢复措施本项目建设需要开挖的部分沿路地表为绿化带草皮,对于该部分地表,采取以下措施:分段施工以降低施工期影响,开挖的草皮将于该管段施工结束后马上于原地复种;项目建设不涉及沿路树木的砍伐,草皮上如种植有树木,则将树木暂时移植后再开挖地表、铺设管道,施工完毕后马上复种。四、施工组织方案1、施工布置本项目施工期间不设临时生活及办公设施,不设车辆及机械临时维修或清洗站,不设仓库、不设专门的取、弃土场。施工

12、人员洗手、如厕、用餐等活动,车辆及机械维修、清洗等均依托周边现有的市政及服务设施解决。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开挖地表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时段避开雨天进行,施工期间不设临时堆场,管道安装后及时恢复路面。进行路面恢复等施工活动时使用商业预拌混凝土及沥青,不在现场进行烧制沥青、搅拌混凝土等工序。2、施工人员安排及工期安排本项目高峰期施工人数约为50人,根据项建,工程计划工期约为12个月。本项目不在夜间(22:0006:00)及午休时间(12:0014:00)进行施工。3、施工期间交通疏解(1)施工路段本项目沿石新公路、潮山路等道路进行铺设,施工期间将对部分路段实施围蔽施工,若遇高峰期,可采用限流措施。在主要

13、路网处设置告知告示,引导车辆绕行分流。(2)外围路网本项目的施工将影响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能力,施工期间应在外围相关道路提前设置施工警告、提示标志,提前预告前方施工信息、引导车辆绕道行驶,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如下:1)向媒体通告本项目的施工疏导情况,让广大驾驶员了解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2) 本项目施工范围内的各个交通要点、人行横线,派出交通协管员协助辖区交警维持交通秩序;3)如果施工范围内的车行道、人行道出现破损,影响通行能力,施工单位必须对其进行抢修。五、施工土石方平衡根据项建,项目挖方量为27467m3,填方量约为23904m3,弃方约为3563m3。六、管线周边敏感点及保护目

14、标1、管道沿线敏感点分布本项目管道主要沿石新公路、潮山路等道路铺设,其中石新公路污水管段南侧约20m外为广深铁路,管道选线不涉及广深铁路干线及地表水体。本项目沿线敏感点主要为西南村、上境村、基岗村、蓝山村等农村住宅区。污水管道四至情况详见附图4,管道沿线部分敏感点照片见下图。潮山路及周边居民楼石新公路及周边厂房2、污水提升泵站四至情况本项目于仙宁路与石新公路交叉口东侧设置1座污水提升泵站,泵站周边以工业区、市政道路为主,其南侧14m外为石新公路交通主干路、45m外为广深铁路,西侧26m外为仙宁路次干路,距离泵站最近的敏感点为泵站西南侧110m外的西南村,其余敏感点如上境村、基岗村与泵站之间相距

15、200m以上。泵站四至图见附图5。七、拆迁工程本次污水管道工程主要沿石新公路、潮山路铺设管道。污水泵站位于现状石新公路与仙宁路立交位置周边,位于水泥厂西侧废料堆积场地。本次工程泵房建设涉及征地,不涉及居民区及基本农田,无需拆迁。八、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为城镇排水管网工程,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版,国发2013第21号),广东省2014年4月通过、颁布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及广东省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建设内容符合上述产业政策“鼓励类第十九 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 6.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

16、水厂工程”的规定。因此,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仙村镇,管道沿线周边有村民住宅、农田、市政道路、工业区等,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原有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交通噪声及扬尘、工业噪声、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废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项目所在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范围下表所列:表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序号功能区区划名称建设项目所属类别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之外。纳污水体为东江北干流,其水质执行地表水

17、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功能区属环境空气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声环境2、4a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4a类标准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风景名胜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6水库库区否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永和污水处理系统)8管道煤气干管区否9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0是否敏感区否1、地形、地貌仙村镇坐落东江北干流北岸冲积平原与南香山丘陵及罗岗丘陵之间,丘陵、台地、平原和盆地皆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制约着境内河涌基本由北向南流,最后汇入东江北干流。新塘镇地质上由五类地层组成,

18、北部望花楼至大岭古丘陵;中部永和马山至马鞍山台地;南部塘美台地、四望岗台地等为震旦系深变质混合花岗岩地层;北中部的南香山经宁西至五叠岭一带为印支岩浆旋回花岗片麻岩与里云母花岗岩地层;西与北部属罗岗丘陵大洞岭、黄旗山、华峰、杉和田、刘村大山、白眉山等丘陵,由燕山岩浆旋回二期的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南部的新塘的新塘至乌石台地由第三系红色砂页岩地层组成,其余河谷及东江北干流北岸冲积平原聚集了深厚的第四系沉积物。本项目所在地区地质:基岩为震旦系混合花岗岩,平地土壤为潴育性水稻土,台地为花岗岩赤红壤。2、地表水体、水文增城水系属东江水系,根据增城年鉴及水利局统计资料,增城境内主要河流有增江、东江、派潭河

19、、二龙河、西福河、雅瑶河,增江纵贯东北,东江流经南部边缘,增江、东江年平均过境客水179.5亿m3。本项目附近的水体主要是东江北干流。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山,经龙川、河源、惠阳、博罗,至东莞石龙汇入东江三角洲网河,长523km,石龙以上流域面积2.7km2,石龙以下的北支即为东江北干流,属于一级河流。经增城区南及东莞市北沿,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黄埔港流入珠江广州河段黄埔航道,长41km,是我国罕见的西向的流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50亿立方米。黄埔航道再经狮子洋、伶仃洋汇入南海。东江北干流平均河宽550m,中水位河槽水深5.6m,年均流量646m3/s,90%保证率流量411.61 m3

20、/s,最枯流量115 m3/s。为一天两涨两退的半日感潮河流。3、气候、气象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增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增城气象历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3.3,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8.4。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极端最高气温38.7。日照:全年达1906小时。7月份日照最长,平均日照为240260小时,4月份因天阴日照最短,平均为78.9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2.9%,其中10月份可达55%,4月份只有21%。降雨量:全年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1mm,最大年降雨量为2516.7 mm,最小年降雨量为1158.5 mm。降雨集中在4

21、9月份,以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为293.8 mm,最少12月份,月平均降雨量仅有24.7 mm。历年46月份为梅雨季节,79月份为台风季节。季风变化明显。该地区全年以东北东风(ENE)为主导风向,冬季以西北(NW)风为主,北北西(NNW)风次之;春夏季以东北东(ENE)风为主,南南东(SSE)风次之;秋季以东北东(ENE)风为主,西北风(NE)次之。全年平均风速为1.79m/s,年平均气压为1012.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蒸发量为1575.5mm。总的来说,本区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时有酷热,偶有低温,夏长冬短,四季常青。4、植被增城

22、境内生物种类繁多,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作物。水稻一向以优质而著称,是广东商品粮主要厂区之一。丝苗米是增城特优水稻品种,清代已驰名中外。丝苗米以其米泛丝光,米粒细长,秆茎苗条而得名。林木、水果资源十分丰富,生产荔枝、龙眼、乌榄、香蕉、蔬菜、花卉、禽畜,水产品等种类也很多。其中,丝苗米、荔枝、凉粉草、乌榄、迟菜心等是驰名海内外的传统产品。项目所在区域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香蕉、荔枝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因

23、地处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增城区现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6镇:中新、石滩、新塘、小楼、派潭、正果,3街:荔城、增江、朱村),市政府驻荔城。2、综合经济2013年增城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788.18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分别比全省(10%)和广州市(11%)高3个和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75685元,增长12.4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5.95亿元、483.54亿元和258.69亿元,分别增长5.21%、16.65%和9.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4.78%和31.33%,第二产业拉动GD

24、P增长8.42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6.13:60.81:33.06调整为5.83:61.35:32.82。5、教育、卫生、体育和文化实施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推进了市第一中学、新桥小学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市共有幼儿园93所,在园幼儿2.69万人,3-6周岁入园率92.1%。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我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53所,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分别为7.19万人和4.86万人;公办普通高(完)中10所,在校学生2.12万人。2013学年,全市小学适

25、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15%,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广州市中上游水平。高考继续稳居广州十二区市的中等偏上位置,上线率达89.39%。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100%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市中心医院,石滩镇、中新镇以及三个山区卫生院加快改造,有力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13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级

26、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1个,床位2862张,卫生技术人员4690人,执业(助理)医师1621人,注册护士1855人,药师391人,检验师18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73人。城乡区域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我市体育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稳步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连续20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城乡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实施文化强市”开展各项文化事业,高标准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了一批高素质的文艺团体,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了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为适应现代化新城区和城乡服务均等

27、化的需求,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工程”,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年度任务。逐步完善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设施和“广场文化”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善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场展览长廊、艺都影剧院、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增城科技文化博物馆、崔与之文化民俗村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本项目所在地块附近无国家、省、市级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无文物古迹和文物保护目标。另外,在上述范围内亦无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存在。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

28、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穗府201317号,项目所在区域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本评价引用我单位2015年取得增环评2015 59号批复的增城区仙村镇下基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仙村镇下基村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对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监测资料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表4 仙村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g/m3) 监测项目监测点SO2NO2PM10日均值仙村镇下基村21422336356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150

29、80150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各项受测指标均可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二、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粤府函2011162号,本项目处于非饮用水源保护区。本项目为永和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纳污水体为东江北干流,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东江北干流为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为了解本项目纳污水体水质现状,本评价引用增城誉山国际一区交易大道一期A-3组团环境影响报告表(增环评2013136号)内的东江北干流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监测时间:2013年7月10日至

30、12日)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 东江北干流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指标pHCODCrBOD5DOTP东江北干流与东平涌交汇处监测值6.806.8615.617.23.433.675.25.40.0320.040类标准6920450.2指标NH3-N石油类粪大肠菌群LAS(空白)监测值0.5700.615未检出5400.1150.133类标准1.00.05100000.2由上表可知,评价范围内的水体东江北干流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州市城市区

31、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穗府199558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以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营运期执行标准如下:(1)本项目所在城镇区域为声环境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污水管道及泵站沿广深铁路、石新公路、潮山路、仙宁路等铁路线、次干路及支路铺设,其中广深铁路为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2010年12月31日之前建成运营),其路轨两侧纵深60m范围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次干路两侧纵深30m范围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

32、a类标准;支路两侧执行2类标准。为了解本项目服务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小组在管道沿线的蓝山村、上境村、基岗村和西南村居民区以及泵站所在地块布设了5个环境噪声测点(详见附图4),监测方法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进行,分昼、夜间监测项目附近声环境质量,监测时间为2015年4月8日。监测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Leq作为评价量,监测结果见下表:表6 项目周围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昼间值dB(A)夜间值dB(A)监测值标准值监测值标准值1#蓝山村55.66040.5502#上境村54.842.63#基岗村56.741.14#西南村55.941.35#泵站所

33、在地块61.57043.255从上表的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昼夜噪声均可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由此可见,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为石新公路西福河桥至仙宁路上跨铁路桥底路段(6150m)及污水提升泵站(占地面积2400m2),评价范围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道路、草地及空地,植被覆盖率一般。沿线没有发现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也没有陆地野生动物保护区。总体来说,项目全路段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良好,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无自然保护区和公益林等环境保护目标;野生动物种类较少,无珍稀野生保护物种。同时项目占地面积较小,因此项目全路段的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有限。主

34、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控制营运期泵站生活污水和施工期废水中CODCr、BOD5、SS、氨氮、油类等污染物浓度的排放,避免污染周围地表水体。2、控制施工扬尘、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燃油尾气以及营运期泵站污水臭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围大气质量不受明显影响。3、控制施工机械、设备、车辆以及营运期污水泵站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妥善收集处理营运期生活垃圾和施工期各种固体废物,减少扬尘、地表径流等二次污染,保护建设项目周围环境不受明显影响。5、环境敏感点本项目污水管道主要沿石新公路敷设,沿途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未穿越主要水体河流,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管线沿途两侧的村落

35、居民区。项目管道沿线及泵站附件敏感点主要如下:表7.1 项目管道沿线敏感点一览表序号敏感点与工程管线最近距离规模影响因子1西南村90米1221人噪声、废气2上境村50米2983人噪声、废气3基岗村185米4550人噪声、废气4蓝山村6米4780人噪声、废气5河涌潮山路西侧3m宽污水、固废表7.2 项目泵站附近敏感点一览表序号敏感点与泵站最近距离规模影响因子1西南村110米1221人噪声、废气2上境村730米2983人噪声、废气3基岗村900米4550人噪声、废气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单位:mg/L)项 目CODCrBOD5DONH3N

36、TP类标准值20451.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单位:mg/m3)项目SO2NO2PM10(GB3095-2012)二级标准值1小时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日平均日平均0.50.150.20.080.15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4a类。(2类:昼间60dB(A),夜间550dB(A),4a昼间70dB(A),夜间55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2、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周

37、界外最高浓度1.0mg/m3;3、发电机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即SO2500mg/m3、NOx120mg/m3,烟色低于林格曼黑度1级;4、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无组织排放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标准值,即H2S0.06mg/m3,NH31.5mg/m3,臭气浓度为20(无量纲);5、泵站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排放标准限值:即各边界执行4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永和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工程,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纳入永

38、和污水处理厂的总量控制指标中。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管道敷设分开槽明挖式和顶管非明挖式两种。开槽法敷设管道的施工流程为:场地平整预制成桩支护沟槽开挖坑基处理管道安装试水砌检查井回填地表恢复;顶管法敷设管道的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挖顶进工作坑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装顶铁装密封圈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回填壁后。本项目污水提升泵站工艺流程为:本工程拟采用生物净化+光催化氧化除臭机处理泵内散发的臭气。处理方式:在格栅间、水池内部设置集气管,收集臭气后进入加湿器,在加湿器进行除尘和去除部分硫化氢气体,加湿器后臭气经风机送入活性碳吸附塔除臭后通过风管引高排放。除臭流程如下图

39、所示: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属于永和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工程,主要是铺设污水管道有效收集、输送沿线区域的城市污水,设有污水提升泵站等配套设施。本项目污水管道营运期主要用作输送仙村片区内的城市污水交由永和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其本身不带来其它的污染因素。与永和污水厂有关的污水排放及其对纳污水体东江北干流的影响已经增城区新塘镇永和污水厂系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充分论证,其出水水质均可满足排放要求,不会对纳污水体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因此,本项目污水管道的污染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本项目管道敷设分开槽明挖式和顶管非明挖式两种,施工方式虽有所不同,但污染来源基本一致。本项目施工期基槽开挖深度较浅,不涉及地下水含水

40、层,施工期不会因地下水涌水而产生基坑污水;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及工地食堂、不设车辆及机械临时维修或清洗站,不设仓库,不设专门取弃土场、临时堆场等,施工人员生活活动,车辆及机械维修、清洗等均依托周边现有的市政及服务设施解决,施工期各类污水纳入现有市政及服务设施处理。施工期污染源包括扬尘、沥青烟气、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燃油尾气、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余泥和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地面开挖导致的水土流失等。建筑垃圾其产生量与施工方式和选用材料等有关,也与废材料的回用程度有关,较难准确估算。详见施工期影响评价专题。本项目于仙宁路与石新公路交叉口东侧设污水提升泵站,该泵站配套有一台200kW备用柴油发电机,泵站设备为

41、自动化管理,无需人员看守,仅派人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值班室不设食堂、宿舍以及卫生间等生活设施,无人员办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源产生。因此,污水提升泵站营运期主要污染源为恶臭污染物(H2S、NH3),发电机尾气,泵站设备噪声,泵站格栅残渣等。1、营运期大气污染源分析(1)恶臭污染物泵站恶臭污染物主要来自格栅井及集水池等敞开部分,其中格栅截留的垃圾、残渣等均为主要臭气污染源,恶臭源强主要与污水水质有关。本项目泵站是永和污水处理厂的管网配套工程之一,本次新建管线收集的污水性质与永和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运行处理的污水性质较为一致,因此,为分析泵站臭气排放污染源强,本环评参照增城市新塘镇永和污水厂系统工

42、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中泵站恶臭污染源的恶臭浓度,作为本项目泵站恶臭污染物的源强。本项目恶臭污染物产生浓度如下表所示,主要成分是H2S、NH3:表8 主要恶臭污染物浓度值污染物浓度(mg/m3)H2S0.13NH30.07根据项建,本项目泵房规模为16m12m6m=1152m3,本项目泵站按每小时换气3.3次计算排气量,泵站采用生物净化+光催化氧化除臭系统,同时设置排气筒(6m)排气,经过该措施后,按95%的去除率计,则可估算出泵站的排气量及恶臭污染产排情况如下表所示:表9 主要恶臭污染物产生量 (t/a)污染源位置排气量(万m3/a)H2SNH3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泵站333

43、00.00430.00020.00230.0001(2)泵站备用发电机尾气本项目泵站设有1台200kW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机使用含硫量小于0.035%的优质轻柴油作为燃料,耗油率取0.228kg/hkW,燃油尾气中的污染物成分包括SO2和NOx。根据备用发电机一般的定期保养规程:“每2周需空载运行10分钟,每半年带负载运行半小时”,发电机保养运行时间保守以6小时估算;此外,根据南方电网的有关公布,广州市的市电保证率为99.968%,即年停电时间约为6小时。根据以上规程及数据推算,项目发电机全年运作可按12小时计,则发电机年耗油量为0.55t/a。燃油污染物按照燃料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物料衡算办法

44、(暂行)计算:G(SO2)=2000BSG(SO2) 二氧化硫排放量,kg;B 消耗的燃料量,t;S 燃料中的全硫分含量,%;本项目取0.035%。G(NOx)= 1630B(N+0.000938)G(NOx) 氮氧化物排放量,kg;B 消耗的燃料量,t;N 燃料中的含氮量,%;本项目取值0.02%; 燃料中氮的转化率,%;本项目选40%。废气量:参考发电机排烟管道设计规范,废气量取15m3/hkW,则本项目发电机尾气年排放量合共3.6万m3/a。经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本项目发电机尾气污染物产生情况如下表:表10 发电机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位置功率及数量污染物项目SO2NOx备注泵站发电机房1台200kW发电机年污染物排放量(t/a)0.00040.001废气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