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837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 甲字 第3611号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六月 西安目 录1 总 论3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31.2 环评目的41.3 环境保护目标42 规划概述62.1 规划方案概述62.2 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10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23.1 自然环境概括123.2 生态环境现状143.3 社会环境14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154.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54.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64.3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74.4 地下水环境影

2、响分析174.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84.6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84.7 城市景观影响分析194.8 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194.9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205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225.1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225.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建议225.3 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225.4 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266 执行总结281 总 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规划名称: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2010年12月,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

3、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结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新区距兰州市城区近70公里,是甘肃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建设兰州新区对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20

4、14年修改),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不含飞地经济产业园、机场控制范围及48.64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人口规模60万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左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不含石油炼化产业园、飞地经济产业园、机场控制范围),人口规模100万人,地区国人生产总值达2700亿元左右。截止2014年,兰州新区常住人口总数约17.4万人,流动人口规模约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约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2.8平方公里(含已供未建设用地面积9.3平方公里);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4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亿元。兰州新区发展日新月异,区

5、域交通出行联系必然更加紧密,新区内部及对外客运需求将快速增长。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兰州新区有必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满足交通需求,改善出行结构,构建高品质的交通系统来促进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构建兰州新区骨干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兰州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优化兰州新区公共交通布局,适应兰州新区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避免公共交通规划滞后或后期调整对规划建设道路与市政工程的二次改造,促进城市土地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

6、关要求,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对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评价工作组,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对规划线路沿线进行了现场调查,并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规划环评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 环评目的通过评价,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和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

7、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1.3 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批文同意设立。湿地公园总面积274公顷,规划建设期8年,分为近期(2012-2014年)、中期(2015-2016年)、远期(2017-2019年)三个阶段实施。线网规划1号线在经十路上、2号线在纬七路、4号线在纬三路上邻近该湿

8、地公园范围。2、水环境保护目标山字墩水库水源保护区位于皋兰县西岔镇山字墩村,北邻罗圈湾村,南边是山字墩村,山字墩水库工程是利用引大入秦工程东二干甘露池分干二分支蓄水,是为了解决灌区内秋冬季节农业灌溉修建的调蓄水库,目前,该水库内蓄水主要用途为灌区内灌溉用水、人畜饮用水等。根据叠图分析,线网规划3号线穿越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约2km,3号线停车场进入水源地二级保护区;5号线穿越了该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约1km。3、医疗、文教、科研及居住区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沿线临近分布的医疗、文教、科研及居住区,亦为环境保护目标。2 规划概述2.1 规划方案概述2.1.1 线网规划范围和目标1、规划范围根据兰州

9、新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永登县中川、上秦树屏和皋兰西岔水阜六个乡镇,用地面积1744平方公里 。2、线网规划目标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需求分析,提出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网络,共规划6条线路,线网线路全长146公里,共设车站145座,其中有轨换乘站10座,有轨与地铁换乘站7座。推荐线网方案图详见报告书前插图“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示意图”。2.1.2 规划年限和建设时序1、规划年限此次研究年限与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远景年为2030年以后。2、建设时序根据线网规划,建设时序如下: 2016-2020年:建设1号线

10、全线、2号线一期(中川机场-经十五路)、3号线一期(秦川镇-职教园区);其中2016-2018建设1号线一期中心广场站至纬十六东站和2号线一期中川机场站至中心广场站;2018至2020年建设规划期内剩余部分; 2020-2025年:建设2号线二期和3号线二期,形成兰州新区有轨电车骨架线网; 2025-2035年:建设4号线、5号线和6号线,完全形成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线网。2.1.3 规划内容1、线路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网络共规划6条线路。各条线路情况如下:1号线沿经十路、纬二十路、文教路、北斗路、纬十六路布设,全长18km,共设车站29座,平均站间距为650m。1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

11、干线路,呈西南-东北走向,连接核心城区中的综合服务组团、综保产业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引导新区城市空间有序扩展。2号线沿着经一路、纬七路、纬十三路布设,全长20km,共设车站25座,平均站间距830m。2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干线路,连接综合服务组团和区域中心组团,与核心城区T轴布局相适应。 3号线由新区铁路南站出发,沿中川机场-白银道路、金乐路、经二十七路、兰山路、经二十四路、科体路、经二十七路、纬三十二路、经十三路、北环路布设至秦川镇,线路全长36km,共设车站38座,平均站间距970m。3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干线路,连接太阳约城、区域服务中心组团、职教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

12、团和综合产业片区,沿新区南北向主客流通道布设,与核心城区T轴布局相适应。4号线由中川机场T3航站楼出发,沿经三路、纬三路、经十七路、规划路、金文路布设至太阳约城,与有轨电车5号线进行衔接,线路全长21km,共设车站25座,平均站间距875m。4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辅助线路,连接太阳约城和区域服务中心组团,是新区南部东西向的第二客流走廊。5号线由太阳约城片区太阳路出发,沿太阳路、规划路、文曲路和北快速路布设至公路客运北站,线路全长17km,共设车站23座,平均站间距770m。5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辅助线路,衔接了太阳约城、区域服务中心组团和职教产业组团,是山脊东部的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解决

13、山脊东部的南北向客流出行需求,并为1、2、4号线收集山脊东部的客流。6号线沿经十五路、货站北路、经一路、纬五十三路、经三十九路、西绕城快速路至石化片区,线路全长34km,共设车站17座,平均站间距2130m。6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辅助线路,连接核心城区、综合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和石化产业片区,解决北部工业园区至核心城区的交通出行联系。推荐线网中各线路特征详见表2.1-1,线路方案示意图见图2.1-1。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方案特征一览表 表2.1-1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功能定位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综保产业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骨干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

14、团和区域中心组团,骨干线连接核心城区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职教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和综合产业片区,骨干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和文化旅游组团,辅助线连接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辅助线连接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和石化产业片区,辅助线线路起讫点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站中川机场站-纬三十三路站铁路南站站-秦川站中川机场东站-圣有路站圣青路站-公路客运北站公铁走廊站-石化园区站主要路由经十路、纬二十路、文教路、北斗路、纬十六路经一路、纬七路、纬十三路中川机场-白银道路、金乐路、经二十七路、兰山路、经二十四路、科体路、经二十七路、纬三十二

15、路、经十三路、北环路经三路、纬三路、经十七路、规划路、金文路太阳路、规划路、文曲路、北快速路经十五路、货站北路、经一路、纬五十三路、经三十九路、西绕城快速路至石化片区道路红线(m)50、60、7050、80、46、4050、60、40、3560、46、40、5030、40、5060、50、40长度(km)182036211734车站数量192538252317站间距(m)6508309708757702130地铁换乘站231301有轨换乘站445441 2、场(段)基地根据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远景规划全线网共设场段10处,见表2.1-2及图2.1-1。图 2.1-1 线网规划方案示意

16、图线网车辆基地分布一览表 表2.1-2名称计划停产数(列)长(m)宽(m)规格(公顷)现选址位置备注1号线车辆段3750045023纬十六路、禄存东路、创智路、文创路合围区域承担1、2、4号线车辆的大、架修任务。2号线车辆段2860025015纬十三路与经三十三路交叉口西南角2号线停车场3050020010中川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叉口东南象限区域3号线车辆段4470035025新区铁路南站北侧用地与地铁5号线新区预留车辆段共用地块3号线停车场3460030018北快速路与科体路交叉口东北象限与5号线共用3号线停车场2050020010秦川镇S201省道与北环路交叉口西南角4号线车辆段3460025

17、015水秦路与金文路交叉口西南生态绿地地块5号线车辆段3060025015太阳路与乐圣路交叉口西南角6号线车辆段5260025015公铁走廊处,污水处理站西侧6号线停车场3050020010占石化园区规划备用地内2.2 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汇总见表2.2-1。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表 表2.2-1序号相关政策、规划主要目标或内容符合性分析结论或建议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有轨电车采取电力牵引,且单位能耗远低于常规公交汽车,兰州新区大力发展有轨电车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

18、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兰州新区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兰州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符合2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优先发展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和经济的出行方式。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公共出行方式,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相关要求。符合3兰州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4年修改)兰州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两区一城四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两区:指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一城:为核心城区,包括保税物流、科技研发、行政办公、金融商业、职业教育、文化旅游

19、等综合服务职能。四片:包括石化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树屏飞地经济产业片区以及综合产业片区,为新区主导产业空间落实的地区。本规划涉及的1号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综保产业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2号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和区域中心组团;3号线连接核心城区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职教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和综合产业片区;4号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和文化旅游组团;5号线连接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6号线连接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和石化产业片区。线网规划6条线的线路走向完全符合城市形态特点及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相

20、容4兰州新区土地利用规划(2011-2020年)兰州市土地资源保护利用遵循的原则为:经济、人口、用地结构统一协调;坚持节约集用地,提高土利效率;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兼顾各类各业和各区域用地;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相统一原则;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并重,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将有效的连接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各个功能区及组团,既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同时又能有效的引导城市未来土地利用。相容5兰州市新区交通发展规划兰州新区综合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发挥交通先行对新区开发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由“保障式”向“引导式”、“服务式”转变,以交通网络构筑发展区位,以交通枢纽集聚新区功

21、能,以交通服务支撑空间拓展。根据交通模型和客流预测结果,远景推荐线网形成后,将对兰州新区的综合交通结构形成支撑作用。真正实现以交通网络构筑发展区位,以交通枢纽集聚新区功能,以交通服务支撑空间拓展。相容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自然环境概括3.1.1 地理位置兰州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永登、皋兰2个县,中川镇、秦川镇、上川镇、树屏镇、西岔镇和水阜乡6个乡镇(街道办),73个行政村,主要民族为汉族,包括回、东乡、藏、土族等民族。对原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整体以及原皋兰县西岔镇的7个行政村进行托管。用地面积为1744平方公里。3.1.2 地形地貌兰州新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

22、土高原的交汇地,也是祁连山脉东延之余脉插入陇西盆地的交错地带。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整个地域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山丘。 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平均厚度在0.53米之间,自然植被稀疏。3.1.3 气象特征兰州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夏无酷暑,秋季温凉。年平均气温6.9,一月平均气温-7.3,七月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300350毫米,年蒸发量1880毫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39天,年日照量17442659小时,日照率60%;最大冻土深度约1.1米;农作

23、物一年一熟;夏秋多东南风,冬春多西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3.1.4 土壤特征兰州新区境内地形平坦,以坡度为5以下的平地为主。缓坡地和较缓坡地主要分布新区西部、东部和南部的盆地边缘区域,陆坡地 (25-90)较少,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和西部山区。平地、缓坡地、坡地和陆坡地占新区总面积的比例约为:70.54%、18.89%、10.41%和0.16%。兰州新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也是祁连山脉东延之余脉插入陇西盆地的交错地带,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黄土覆盖。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崩、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

24、。整个区内地域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山丘。新区主要土壤有黄绵土、黄土状粉土和灰钙土,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1%, PH值在7.8-8.3之间,呈碱性。土壤团粒结构差,遇水易分解,极易形成土壤侵蚀。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一般平均在0.53m之间,土层以下均属砂砾层,自然植被稀疏,种类不多。土壤贫瘠,由于现状水浇地为引水漫灌,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严重。3.1.5 地层岩性兰州地区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基岩主要出露在南部、西部和北部边界一带的山区。兰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前古生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等。其中出露面积最广的是中生界下白统河口群、

25、新生界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等。3.1.6 地质构造新区地处秦王川盆地,为一断陷盆地,该盆地为古生代地层,其上沉积了早白垩纪的新老第三红色砂砾岩层,在红色砂砾岩层之上又沉积了30-40余米的黄土及砂、碎石为主的一套风成冲积-洪积层。境内地势开阔平坦,属干旱川区,素有“秦川小平原”之称,平均海拔 2100米。秦王川盆地在貌单位上属强烈侵蚀性堆积的构造区,地形北高南低,海拔高程为1950 米2200米,相对高差20米50米, 为一典型的盆地中残留基岩鬃岗地,地形较破碎,多以南北向短浅冲沟为主,整体不完整,为一独立单元体,是秦王川盆地中典型的地貌单元,将秦王川盆分为东西两个凹槽,使西侧呈一宽 1.5

26、公里的深槽,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较厚,鬃岗台地呈浑圆状,地形较平缓,山坡角1015,出露的地层有第三系棕红色粘土岩、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砂碎石层、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层。3.1.7 水文特征兰州新区范围内无天然地表水径流分布,只有在降水集中季节,暴雨形成暂时性洪流汇集在低桂的沟槽中,但很快消耗于渗漏和蒸发,降雨较大时可形成向盆地外泄的洪流。新区所在的行政辖区永登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庄浪河与大通河,均为黄河支流,新区内的灌概和生活用水绝大多数是靠这两个河流供给。新区人工水利工程主要为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新区内地下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承压水,另一种是潜水。水位埋

27、藏较深, 绝大部分地段为30-50m,含水层富水性较差。水质情况,其中承压水超标略轻,有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4项监测因子超标,超标率均达到100%,最大浓度占标率最大的为硫酸盐,达到433%;潜水各项污染物浓度超标较为严重,有总硬度、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5项监测因子超标,超标率均达到100%,最大浓度占标率最大的为硫酸盐,达到858%。由此可知,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差,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等因子超标严重,无法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III类标准。3.2 生态环境现状兰州新区自然植被属温带草原,植物区系属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中东部西南蒙亚地区、青藏高原植物

28、亚区唐古特地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的交汇地带。因此,植物区系成分比较复杂,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植被类型基本属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类型。受水分条件制约,自然植被生长稀疏。3.3 社会环境1、行政区划分及人口兰州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永登、皋兰2个县,中川镇、秦川镇、上川镇、树屏镇、西岔镇和水阜乡6个乡镇(街道办),73个行政村,主要民族为汉族,包括回、东乡、藏、土族等民族。2014年,新区常住人口总数约17.4万人,流动口规模约5万人,实际居住口22万人。2、社会经济状况2014年全年,兰州新区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同比增长33 %;完成

29、固定资产投434 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亿元。 2012 年新区正式成立以来,均 GDP 增速达 32%,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高长,远超兰州市和甘肃省同期水平。 自新区成立以来,兰州全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表明新区在促进兰州增长极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区固定资产投占全市比重近30%,对兰州市形成“双城格局”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4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见表3.4-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表3.4-1行政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兰州新区SO2 和NO2 的平均浓度值在0.0120.086mg/m3 、0.0070.068mg/m3,均可达到

3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PM10和PM2.5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870.344 mg/m3 、0.0270.118 mg/m3,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根据兰州新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兰州新区石门沟水库,山字墩水库及尖山庙水库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已通车市政道路及施工区声环境质量较差;其余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4.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1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1、永久性占地影响分析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是永久性占地。规划永久性占地主要有车辆段、停车场,占地面积为156公顷,线路

31、主要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造,额外占用土地较少。从用地性质来看,线网规划所含停车场及车辆段选址处的土地利用规划中无交通设施用地,选址与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较差。建议建设单位尽快与土地利用主管部门协调,针对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用地性质需求,调整相应地块的土地利用规划性质,使有轨电车规划用地与调整后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2、施工期临时占地的影响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建设期间的施工营地、砂石料场、施工临时道路、取弃土场等,临时占地破坏原有地表植被造成土壤裸露,使土地在建设期失去其原有功能,并且易产生水土流失。临时占地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在施工结束后,采取相应的生态复绿等措施,受影响区域的环境基本可以得到恢

32、复。4.1.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及收集资料情况,规划范围内没有发现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珍稀植物和濒危植物物种,也没有古树名木,仅对现有道路绿化进行拆除后重建。因此基本不会对沿线自然植被产生明显影响。2、对动物的影响分析调查表明区域内比较大型的动物已经绝迹。也没有发现国家珍稀动物和濒危动物物种。规划线路主要位于既有道路上,停车场及车辆段占地现状主要为耕地、林地等,多位于人类活动区,规划实施基本不会改变现有陆生生态格局,运营期污染物排放量少,且均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不会对沿线动物产生明显影响。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扰动原有地形地貌、损坏地

33、表植被,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形成裸露的开挖、填筑边坡和大量松散的剥离表土等,均易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区域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剧原有的水土流失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弃土等固体废弃物,将为水土流失提供丰富的物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则施工期间很容易遭受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而城市路面大部分为不透水层,地表径流大,冲刷强,城区下水道易被堵塞,给城市排水带来很大影响。(2)破坏景观规划线路主要位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扰动地表、破坏道路绿化植被,影响区内生态景观,降低沿

34、线植被的生态功能。规划实施过程中施工临时设施等的建设,也会不同程度地破坏植被,增加地表裸露面积,如对此区域不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将会使得道路沿线的景观视觉与周边环境不协调。(3)影响土地生产力规划实施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使表土流失,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影响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设活动中临时移植场占用一定耕地,扰动原地形地貌,损坏原有土地功能,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施工区土地生产力。规划实施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重点部位为施工场地和车辆段、停车场;重点防护时段为工程施工期,需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范围。4.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路基工程

35、施工、车辆段和停车场土建施工,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噪声及各种施工车辆运输噪声。结合各线路沿线特点,施工地点两侧有学校、医院及集中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施工期要求夜间禁止施工,减少施工产生的噪声对敏感点的环境影响。工程建成后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噪声是列车运行及检修作业噪声。有轨电车采用地面敷设,运行噪声对两侧近距离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贡献值小于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有限。车辆段、停车场中的洗车库、检修库、污水处理站等建筑应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点的一侧,产生噪声的设备应尽量安装在库房以内。试车线应设置在周边无声环境敏感点的车辆段内。另外,车辆段及停车场用地界四周应有实体围墙

36、,遮挡噪声直接向外传播。4.3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振动影响有轨电车振动是由于列车运行时轮轨之间的相互撞击而产生的,然后经轨枕、道床后向线路两侧扩散传播。根据国内建成有轨电车的实验结果表明:有轨电车环境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车辆条件、轮轨条件、轨道结构等。2、振动减缓措施(1)车辆选型车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振动源的大小。因此在规划实施车辆选型中,建议除考虑车辆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要考虑噪声、振动指标,优先选用噪声、振动低的车辆。(2)维护管理措施有轨电车线路的光滑、车轮的圆整度等直接影响振动大小。良好的轮轨条件可降低振动510dB。因此在运营期要加强轮轨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旋转和打磨钢轨,

37、对小半径曲线段涂油防护,以保证良好的运营状态,减小振动影响。(3)城市规划措施有轨电车的建设应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对线路沿线两侧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使振动敏感建筑与有轨电车线路之间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防止振动影响。特别应加强对于城市未建成区段两侧土地利用的控制规划,线路两侧第一排不宜规划建设振动敏感建筑。4.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应设置临时废水收集池、沉淀池,同时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污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2、运营期车辆段及停车场内的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化粪池、隔油池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泄露污染地下水。4.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规划的线路运营

38、期污水主要来自停车场以及车辆段,污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类。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废水中含有石油类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沉淀、隔油等预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三级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建成后,污废水产生量约为3600 m3/d。结合兰州新区排水工程规划,本次线网规划中3号线停车场(秦川镇S201省道与北环路交叉口西南角)距离最近的规划污水管网约2km,6号线停车场距最近排水管网约1km,可考虑自建小型污水处理站,或与规划部门协调,延长污水管网;其余各场、段生活污

39、水及生产废水均能就近排入场区外既有或近期规划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兰州新区各污水处理厂处理。有轨电车设施与污水处理厂关系见表4.4-1。规划停车场、车辆段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关系表 表4.4-1线路车辆基地现选址位置接纳污水厂处理能力2030年(万m3/d)接入条件说明1号线1号线车辆段纬十六路、禄存东路、创智路、文创路合围区域第三污水处理厂24市政管网2号线2号线车辆段纬十三路与经三十三路交叉口西南角第三污水处理厂24市政管网2号线停车场中川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叉口东南象限区域第一污水处理厂8市政管网3号线3号线车辆段新区铁路南站北侧用地第三污水处理厂24市政管网3号线停车场北快速路与科体路交叉口东

40、北象限第三污水处理厂24市政管网3号线停车场秦川镇S201省道与北环路交叉口西南角第二污水处理厂5距市政排水管网约2km4号线4号线车辆段水秦路与金文路交叉口西南生态绿地地块第三污水处理厂24市政管网5号线5号线车辆段太阳路与乐圣路交叉口西南角第三污水处理厂24市政管网6号线6号线车辆段公铁走廊处,污水处理站西侧第四污水处理厂8市政管网6号线停车场占石化园区规划备用地内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18距市政排水管网约1km4.6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及时洒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扬尘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

41、境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因此在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有轨电车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基本实现大气污染的零排放。现代有轨电车运输客运量中等,代替部分其他交通(公交、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运输功能后,可相应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利。4.7 城市景观影响分析规划实施时,对沿线的景观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项目的建设中尽可能做好景观的建设,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进行治理和补偿。(1)施工过程中的景观影响施工过程中将有一定量的挖方和填方工程。一般情况,施工现场会存在一定面积的裸露地表,造成原有自然地形破损、杂乱,造成裸露山

42、坡和凌乱的土堆。施工过程中尚未竣工的道路基础、建筑物及其附属的脚手架,还有工地内运转的建筑机械、无序堆放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这些杂乱现象会造成对景观的负面影响。它们破坏了当地自然景观的连续和一致,增加了景观的碎裂度,造成视觉上的不和谐,影响景观的整体美感,严重的局部凌乱会引起人精神上的不愉快,而大面积地面裸露以及地形破损还会引起荒凉感觉。(2)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对景观的影响在规划实施时,施工营地、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对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零乱和无序,更主要的是其在施工后期,若不进行及时的植被恢复,则可能产生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同时对景观也产生极大的影响。显然,弃土场及施工便道对

43、景观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3)建成线路对景观的影响有轨电车项目主要沿现状已建道路建设,项目建成后,会使既有道路空间连续性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对自然景观的切割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从设计开始考虑减少对沿线自然景观的影响,如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减少工程运营后对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4.8 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1、线站位方案分析对线路区域各个车站的交通流量和以后的服务水平,建设单位应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经济比选,选取最佳的有轨电车服务线路。更好地对区域经济进行导向,对车站布置位置和间距进行认真考虑。2、征地拆迁影响分析针对征地拆迁,建设单位配合当地政府应采取大力宣传,获取群众理解;进行具有补偿方案的论证

44、与公示;依法征迁,维护被征迁对象的根本利益;操作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对待;加强征拆管理,科学安排和监管补偿资金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征地拆迁带来的影响。3、施工运营安全影响分析对于靠近市政压力水管和煤气管的工程地段,必须加强防护,以防止其爆炸,确保施工安全。按照车辆限界制定设备限界和各类建筑限界,施工中严禁侵限,排除一切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施工期间,应遵守市政建设的规定,实施屏蔽封闭施工,以防非施工人员和车辆闯入,造成伤亡事故;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严禁无证上岗操作。易燃易爆品以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存放,应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按照批准的存放地点和保管方式,设专人管理。施工期和运

45、营期各类机械作业,均应按照有关规定、规程和标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杜绝设备因失检、失灵而带病运行;各种电器设备应有警示标志,以防止设备过载或泄漏时因设备损坏、燃烧、漏电等产生人员伤亡事故。4.9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1)弃土与建筑垃圾影响分析主要来自临时路基的挖方、地表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地表清除物、余泥渣土及临时建筑的拆迁垃圾。本工程弃土石方的临时堆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影响,主要的表现为:占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破坏地表植被;雨季,由于表土覆盖松动易发生水土流失,随降雨和地表径流的冲刷,泥沙可能堵塞下水管涵和附近的沟渠,污染地表水体;在旱季,垃圾中的比重较轻的和粒径稍小的尘埃随风扬起,污染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和环境卫生等。(2)生活垃圾影响分析对于由施工人员产生的较集中的生活垃圾,应采用定点收集方式,设立专门的容器(如垃圾箱)加以收集,并按时每天清运;对于能够利用市政卫生系统施工营地,应尽量依托现有市政环卫设施。2、运营期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主要来自于车辆基地。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和少量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由车辆基地内垃圾站统一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系统处理;车辆维修产生的废零件、废路轨等零部件首先应有由供应单位回收后再加工利用,部分无法回收利用的废金属、废塑胶零件交由废品处理站回收处理;维修中产生的含油类危险废物应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