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土保持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883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水土保持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水土保持规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容城 县 水 土 保 持 规 划专业班级:生态学1101班姓名:赵婧文学号:2011074030118前言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辖四镇四乡、127个行政村。一 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 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 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 黄海 )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基底构造属于牛驼镇凸起的西南部分,为地震比较活跃区,裂度7度

2、,但境内基底层未见断裂。第四纪上厚约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亚沙土、亚粘土及沙层;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亚粘土及沙层。以上诸土、沙层的水平构造,呈由西北而东南方向的不连续性条带状分布。从剖面看,土层和沙层的连续性也差。县境北部沙层厚达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2.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2.23万公顷,白洋淀面积389公顷,坑塘218公顷。全县地表水资源年平均为259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139万立方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度,积温3993.5度,历年平均降水量523毫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矿产容城县

3、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砖瓦制造用粘土;二是建筑用沙。两种均属于不可持续开采的矿种。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在耕地的使用和矿点的选择与开采方面都有较强的局限性,因此,储量无法计算。.水利容城县三面环河,一面靠淀。北有南拒马河,东有大清河,白沟引河从容城县东部南北穿过,南靠白洋淀,西有萍河流过容城县。容城县北部和定兴县交界处的南拒马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行洪流量4640立方米/秒,堤防安全超高2.0米,容城县境内的右堤为主堤,长13.9公里。南北拒马河在容城县王家营汇流后,到新盖房枢纽为大清河,设计行洪流量5000立方米/秒,容城县境内5.6公里的右堤为主堤,安

4、全超高2.0米。3.社会经济容城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成规模的4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西服、衬衫、针织、童装、羽绒等服装制口1.5亿件(套),年实现产值32.59亿元。容城对外联络广泛,经济外向度较高。全县共有外资企业29家,累计引进外资1180万美元;服装出口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兴建办事处32个; 2002年,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600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184美元,经济外向度50%,均为保定市第一位。“八五”时期以来,容城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7%。农业连年丰收,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轻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

5、、机械电子、建筑建材、羊绒梳纺为主的十几个行业门类。二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11水土流失类型按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容城县属于水利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1.2.发生原因12.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植被四个方面。地形。降雨。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1.2.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

6、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种粮食及果蔬,导致较多土壤直接暴漏,造成水土流失。1.3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地表完整性,影响立地条件:随着表土的不断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作物及林木的生长。(2)加快冲沟的发育,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小流域生态平衡。(3)淤积河道、山塘、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4)破坏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城乡供水安全。2.水土保持现状2.1开展情况第一,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坚持以3.22世界水日,7月2229日水土保持宣传周为重点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采用新闻媒体宣传,悬挂横幅,制作大型宣传牌、送电影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水土保持知识、理念的宣传。第二,加

7、强水保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第三、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从源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抓编报、抓监督检查、抓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三个重点,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2.2成效(1)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全民水保意识逐渐提高。三规划原则整体性:将规划区域作为系统整体,分析构成这一整体的各种要素,如生产中的农、林、牧、副业等,治理中的梯田、坝库、 林草等各项措施;研究这些问题的特点及其与整体的关系,求得水土保持规划范围内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性:在水土保持各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如:农林牧副各业生产之间、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

8、,存在着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应深入分析,提出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目的性:在规划中反映为水土保持要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的规划对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上述三种效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环境适应性: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和实施,有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土质、降雨、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经费和物质状况、行政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外部的配合条件(如上级部门的经济支援、技术支援、商业运输部门能否及时把水土保持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及规划中的治理措施布局和实施进度安排等。规划时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适应性。四水土

9、流失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按照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预报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体布局。其中综合治理措施中包括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划1.1预防保护原则与目标围绕“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配置、统筹兼顾”的原则,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把思想统一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上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监督,加强监督工作法制化建设,加强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制止陡坡开荒、乱采乱挖、乱倒滥弃等行为。1.2

10、预防保护措施(1)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宣传“预防为主、全面规定、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一步营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2)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坚决制止随意破坏植被、开垦陡坡等行为,有效遏制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3)加强对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加强封山育林力度,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提高生态林的建设速度。(4)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13监督管理措施(1)对开发建设项目要加强管理力度,抓住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三个环节工作。(2)农业、林业、能源、交通等有关部门和大中

11、型工矿企业要积极支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认真完成本行业、本单位应承担的防治任务。(3)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新占地、城乡一体化等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4)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弃土弃渣应集中定点堆放。(5)有效保护治理成果,落实管护责任,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持续发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生态修复2.1原则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第二、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的原则;第三、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第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第五、生态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原则;第六、政府协调,公众参与的原则。2.2措施(1)以禁促修(2)以移促修(3)以建促修(4)以调促修

12、3.综合治理方案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综合各部门相关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趋势,在生态移民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达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提了出来,这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水土保持工作要在确保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等统筹进行考虑,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

13、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五效益分析1.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生态效益密切相关。蓄水保土为作物、林木、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项措施最主要的生态效益。由于蓄水保土,使基本农田和林地、草地内的土壤水分、肥力、结构等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抗旱高产,也有利于提高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在林草合理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在农田防护林网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减轻霜冻、旱风等自然灾害,提高作物产量。至于在较大范围内,宏观地改善生态环境,则需在较长期之后,待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全面完成,特别是需待林草苍郁后,才能达到。2.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如梯田、坝地增产粮食,造林种草,增产果品、牧草、枝条等。3.社会效益:首先是水土保持实施区对下游的削洪减沙作用,其次为河道洪水淹没面积减小,通航里程增加,以及水库淤泥减少、有效库容增加等。此外,由于梯田、坝地高产,促进了陡坡退耕,节省出大量土地和劳力,用于林牧副各业,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