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908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废监测与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固废监测与治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 姓 名 何志标 周健斌 学 号 20123403009;20120129047 专 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年 级 2012级 指导教师 刘琼霞 完成时间 2013.11.20. 目 录前言- 3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 4 -第一节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6-第二节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0 -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10 -二、收集路线- 11 -第三节 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 13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21 -第五节 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 22 -参考文献- 23 -前 言随

2、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迅速,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

3、,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本设计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设计清运路线。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装车又分为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之分,本设计采用人工操 某住宅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总共有48个收集点。已知条件如下: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8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2、一周两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

4、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每天一趟;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0.8,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2,容量40m3后装式压缩车;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0.025h/次;卸车时间为0.04h/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4h/个;卸车时间为0.10h/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

5、a=0.05h/次,b=0.05h/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6h/次,b=0.025h/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0.15。三、设计要求1、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2、确定处置场距B点的最远距离;3、计算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4、确定最佳的收集路线,并将其画在主图上。(平面图见附图1)SW 单位容器垃圾量,m31000 500 0 1000N 容器数量 F 收集频率,次/周 容器编号 单位:m容器编号容器编号容器编号 第一节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

6、分析、列表。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36个,容器53个。其中收集次数3次的有6个点,7个容器,所以每周共收集3*7=21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这三天;收集次数每周2次的有12个点,18个容器,所以每周共收集2*18=36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三、五两天;其余18个点收集次数为1次,28个容器,所以行程为28次,时间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三种收集次数的集装点,每周共需21+36+28=85次,因此,平均每天安排收集11次,周四、周五17次(次/周)集装点数(/次)行程数(/周)每天倒空的容器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182841201202123618183621777共计36851

7、112251225注:1、黑色为每周一次,蓝色为每周两次,红色为每周三次2、 纸上1cm等于实际1km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5A至57.2A至115.2A至215.25至B17.111至B26.122至B26.1B至5至B17.19B至9至B13.14B至4至B23.8B至5至B17.113B至13至B15.78B至8至B13.116B至16至B12.815B至15至B15.710B至10至BB至10至B9.79.711B至11至B1020B至20至B5.712B至12至BB至12至BB至12至B20.320.320.318B

8、至18至B6.221B至21至B5.717B至17至B9.2317B至31至BB至7至B2.417.12224B至22至BB至24至B12.212.219B至19至BB至19至BB至19至B5.85.85.81423 B至14至BB至14至BB至23至B15.715.712.22728B至27至BB至27至BB至28至BB至28至B8.28.25.35.330252632331118 B至30至BB至25至BB至25至BB至25至BB至32至BB至32至BB至11至BB至18至B211.111.18.26.26.2106.23171423B至31至BB至7至BB至14至BB至14至BB至23至

9、B2.417.115.715.712.2共计150.6148.6309.2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km 星期四星期五A至115.2A至215.2 11至B26.1 22至B26.1 3B至3至B23.8 4B至4至B23.8 6B至6至B17.1 8B至8至B13.1 15B至15至B15.710B至10至BB至10至B9.79.7 16B至16至B12.812B至12至BB至12至BB至12至B20.320.320.3 21B至21至B5.7 17B至17至B9.22224B至22至BB至24至B 12.2 12.219B至19至BB至19至BB至19至B5.85.85.

10、829B至29至B230B至30至B2343536B至34至BB至38至BB至36至B3.4002526323311183171423B至25至BB至25至BB至26至BB至32至BB至33至BB至11至BB至18至BB至31至BB至7至BB至14至BB至14至BB至23至B11.111.18.26.26.2106.22.417.115.715.712.2共计156.2309.2 使用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每日行驶路线:每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距离/km150.6148.6309.2156.2309.2 第二节 固定容器系统的路线设计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用相同的方法求得每天需要收集的垃圾量,概要

11、制成表2-4。 表2-4 每日垃圾收集量安排收集次数垃圾量每日收集的垃圾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12137713600022169001690169335858058058共计7251351362270227二、收集路线根据收集的垃圾量,经反复试算制定均衡的收集路线,每日收集路线列于表2-5,A点和B点间的每日的行驶距离列于表2-6表2-5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收集路线的集装次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集装次序垃圾量/m3集装次序垃圾量/m3 集装次序垃圾量/m3集装次序垃圾量/m31110651110111018852710221022993885851612128712712712

12、1351416141614162716484815123452626221428141221122123620102362362414356251425142943612261026102112171217123163263263393391881881945194530113011316316总计135总计136总计227总计227注:白色框为每周收集一次,蓝色框为每周收集两次,黄色框为每周收集三次;由任务书中的标尺量得1cm代表1000m的距离,根据一周四天的行程路线分别计算可以得出:周一:第一次的实际长为21.3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1.3km; 第二次的实际长为25.7cm,那么对

13、应的路线长为25.7km;周二:第一次的实际长为18.7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8.7km; 第二次的实际长为22.5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2.5km;周三 周五:第一次的实际长为17.7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7.7km; 第二次的实际长为11.9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11.9km;第三次的实际长为5.9c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5.9km; 表2-6 A点和B点间的每日行驶距离星期一二三五行驶距离/km第一次21.318.717.717.7第二次25.722.511.911.9第三次5.95.9 第三节 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 星期一第一次注:周一第一次垃圾收集从点1115,垃圾收集

14、量为79m3;实际路线长为21.3cm,对应路线长为21.3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一第二次 注:周一第二次垃圾收集从点2231,垃圾收集量为56m3;实际路线长为25.7cm,对应路线长为25.7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二第一次 注:周二第一次垃圾收集从点613,垃圾收集量为73m3;实际路线长为18.7cm,对应路线长为18.7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二第二次注:周二第二次垃圾收集从点2736,垃圾收集量为63m3;实际路线长为22.5cm,对应路线长为22.5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三第一次注:周三第

15、一次垃圾收集从点112,垃圾收集量为79m3;实际路线长为17.7cm,对应路线长为17.7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三第二次注:周三第二次垃圾收集从点1233,垃圾收集量为78m3;实际路线长为11.9cm,对应路线长为11.9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三第三次 注:周三第三次垃圾收集从点1831,垃圾收集量为70m3;实际路线长为5.9cm,对应路线长为5.9km(收集垃圾车的最大容积为80m3)。 星期三、五总路线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考虑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目标函数设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路线,对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的环

16、境污染和保障城市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计算生活垃圾最佳收集运输路线时,因为研究点至垃圾填埋场所经路线仅有两条,所以计算时用了穷举法。如果所经路线比较多时,可利用动态规划结合建立的目标函数设计城市生活垃圾最佳收集运输路线。此外,在收集运输城市生活垃圾时,可以利用反馈系统实现收集运输车辆和收集路线的动态分配,减少车辆资源的浪费,这对于将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季运输是非常重要的。 该设计方案是每天按固定路线固定时间收运,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环卫人员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该法具有收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可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人力设备使用利用率较低,在

17、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当线路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我觉得还有最后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生活区的垃圾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当然每天不会有太大的波动),那么相应的这些垃圾的分布、种类、数量等等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垃圾收运的路线也应当不断完善,以满足垃圾收运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变化。 第五节 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在做该设计的过程中,我有种这样的想法:针对任务书里面已经给出的拖曳式容器计算法的相关数据,如果能再加上这两种方案的一些成本,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用两种方法来设计出一个更合理更经济更实用的垃圾清运方式。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加深两种计算

18、方法的印象,而且考虑到一些成本问题,可以把该设计做得更完善,更能清晰的决定采用哪种方案更有利。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注意与垃圾处理之间的协调:包括工艺的协调和结合点的协调。此外,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垃圾的二次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些问题:需要按照该小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协调以及系统硬件的特性来定制作业规程。在这里我们理应考虑到该小区的人口密度、街道空间等因素是否利于车辆进出。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大,垃圾的收集点可以随意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作业,对收集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噪声,粉尘等。针对以上的这些想法,我觉得流动式收集应该更注重实际情况,譬如一些对噪声等噪声污染控制要求较高的城市或小区,应采用中转站的收集方式,然后实行上门收集或分类收集。垃圾系统模式设计一般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各种因素的比较和权衡,最后获得最佳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协调配合可获得最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利益,相反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劳动条件的恶化和费用支出的增加。这是我在本次设计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