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911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外垃圾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 1、垃圾焚烧占主流当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法。在西方国家,垃圾焚烧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瑞士80%的垃圾为焚烧处理,日本、丹麦垃圾的70%以上为焚烧处理。填埋处理在美国依然是处理量最大的方法,占比达到56%。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比例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主要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比例与中国对比 目前我国人均垃圾焚烧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一方面与人均垃圾产生量有关,同时与垃圾焚烧占比低有关。2011年我国城镇人均生活垃圾焚烧量为37.6千克/年,2007年欧盟人均垃圾焚烧量为12

2、7.7千克/年,日本2005年人均垃圾焚烧量为315.5千克/年,美国2007年人均垃圾焚烧量已达到95.1千克/年。图1:我国人均生活垃圾焚烧量与发达国家对比2、德国:重视循环利用、周密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在德国,大多数垃圾被回收利用,其次是填埋,其余垃圾直接焚烧后发电。经统计,德国每年产生垃圾6000多万吨,其中3500万吨被回收利用,1100万吨被焚烧,另外1500万吨填埋,回收利用、焚烧、填埋分别占57%、18%、25%。1972年,德国就通过了首部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开始对垃圾进行环保有效的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将废物处理的管理理念确立为“减量、循环与再利用”。2

3、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实施了物质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到2005年,德国就有60%多的市政垃圾得到再循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垃圾再循环利用率达到了65%。3、日本:严格分类基础上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法日本由于土地面积的狭小,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减少最终填埋量为主要处理方式,并且明确提出了“3R”原则,即减量控制(reduce)、回收利用(reuse)和循环再利用(recycle)。现在,日本80%的生活垃圾被进行焚烧处理,5%左右被回收利用,剩余的15%被填埋。在日本,每家每户墙上都贴着垃圾回收时间表,每周七天回收垃圾的种类各不相同。生活垃圾先分为可燃、不可燃、大型垃圾、其他类垃圾和电子类垃圾等

4、类型,大类下面再分小类。垃圾在被运到垃圾处理站后,会经过严格分类后再被运到终端处理厂。4、美国:回收、处理、再利用的生活垃圾商业运转模式在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回收、处理、加工及销售在是一个系统的产业,依靠商业模式来运行。目前,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回收、焚烧和填埋。其中回收占30%,焚烧占14%,填埋占56%。填埋处理在美国依然是处理量最大的方法。但总的呈下降趋势,填埋废弃物的总量从1990年的1.27亿吨降低至2001年的1.16亿吨,同时填埋场的数量由6326个减少至1858个。焚烧也是美国重要的垃圾处理手段。根据美国环保局2007数据,美国共有87座“废物能源回收厂”(W

5、tE),分布在26个州,共有焚烧炉220台,设计总处理能力9.4万吨/日。 5、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经验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背后,首先是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其次是完善健全的垃圾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此外,还有一些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如用户收费制度、产品或包装费、押金返还制度、填埋税等,保障垃圾处理的高效可行。表2: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许多英国人空闲时会志愿去垃圾站进行垃圾分类异国垃圾处理经验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市街道的拐角处总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罐,分别标有:金属、有色玻璃、无色玻璃、报纸、硬纸壳等不同材质的名字。扔垃圾时,人们需要“对号入座”。跟随

6、着一辆黄色的垃圾运输车,来到了离市中心不远的一处垃圾回收中心,偌大的垃圾中心被分隔成为25个不同的区域中心,不同的颜色红、黄和绿色,标志着这里放置了对环境有害程度不同的废旧垃圾。离开回收中心之后,不同的垃圾又被按照对环境影响和再利用的程度由高到低分为预防、再使用、物质再生、能源转化、掩埋五个层次。以能源转化为例,瑞典事实上是欧盟中垃圾焚烧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一半的垃圾进入了焚烧炉,产生的热量再被充分利用。以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为例,全市约有1/2的暖气供应来自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而在中国,同样的垃圾焚烧却因可能释放二恶英等污染物质而饱受民众诟病。究其原因之一,或许就是那些街角五颜六色的垃圾罐。环

7、境学者早已指出,垃圾焚烧产生二恶英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含有氯元素。而垃圾当中的那些未经分离出来的塑料袋等含氯塑料制品和含盐分较多的厨余垃圾,正是产生二恶英的“罪魁祸首”。我国目前垃圾回收的现状是居民没有分类意识,即使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由于政府缺乏科学有效的分类体系,大部分“干湿”垃圾仍被混合在一起。明明可以作为肥料甚至产生更大经济价值的垃圾例如废弃包装,就被送进填埋场或焚烧炉,成为了环境的杀手。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以个体户、清洁工以及拾荒者为主的“拾荒”大军,构成了中国垃圾回收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但他们缺乏有效管理和分拣知识的培训,无法在回收前端充分奠定分类基础。由于缺乏对许多垃圾再回收价值的

8、认识,拾荒者仍然会青睐硬纸板、塑料瓶等传统回收物品。而在欧洲,无菌纸包装从进入垃圾桶开始,就踏上了良性的循环再利用道路。这仅仅是中国垃圾问题的一个缩影:有效垃圾管理体系的缺失,包括源头减量到科学分类,都是如今垃圾焚烧面临指责的症结所在。对垃圾焚烧依赖程度最高的日本,曾经对此深有体会。2000年,名古屋经历了一场“垃圾危机”,由于垃圾多到超出了焚烧炉的承载量,名古屋开始转变垃圾管理思路将管理的重点从后端的填埋和焚烧转向源头的控制和分类管理。结果证明:与1998年相比,名古屋当地的垃圾减少了32%,而整个日本在各种垃圾减量法规的实施下,“焚烧大国”的垃圾焚烧厂已经由最高峰时期的6000多座,减少至

9、2008年的1800座。欧州目前较通行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与政府垃圾处理系统同时并存的回收利用系统。德国制定了一套“绿点”系统,以独特的收费结构形成对制造商减少产品包装数量以及使用环保包装产品的激励,这套体系目前在欧洲22个国家通行。对中国借鉴意义更强的是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将治理重点放在了拾荒者身上由政府主导成立非营利组织将拾荒者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优惠政策和免费场地。这一模式在成功解决了垃圾分类问题的同时,还为巴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台湾垃圾处理经验19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垃圾围城”,台湾“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的后果是民众抗议遍地烽烟。当地民众成立了各种组织,通过

10、围堵厂房、赴公共部门陈情、媒体运用(如通过媒体曝光政商利益聊天)等方式开展自力救济。尽管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污染疑虑是抗议的原始动力,然而,旷日持久的抗议不仅针对垃圾焚烧厂的技术风险,而且还指向不合理的政策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官员和专家社群的技术专制。起来保卫家园的民众常常被贴上“邻避主义”的标签;而专家社群则配合官员抛出极端技术化的抽象概念,配以图表和定理等摆设对民众进行信息轰炸,以专业化来阻滞民众决策参与。这一过程制造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累积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当地居民联结环保组织和学术团体,一方面力促垃圾处理技术的监管和更新,另一方面则身体力行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这些行

11、动不仅使得政府指责民众“邻避主义”和宣称“技术先进”的说法无处着力,也为冲突对抗的官民关系寻获了积极对话的空间。 地区的政府部门由此开始转变治理思维,让民间智慧成为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助力。来自民间的创意十足的抗议活动和推陈出新的政策方案一再敦促政府部门不应持有刻板印象,政府官员也逐渐意识到反对焚化炉事件的参与者是在推动政府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为此,政府至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努力,从而部分化解台湾垃圾处理的政策困境。 第一是吸收民间的政策思路。例如,2000年台北市就提出在2020年要实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标,确定了最大程度将废弃物加以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方向。正因如此,“政府正在

12、尽最大努力开展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行动使得民间更愿意接受当下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兴建。 第二是接纳民间的政策方案。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政策方案接纳是关于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优化和所在地的民众的回馈问题。民众的抗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的优化,也推动了回馈金政策的出台和不断改进。譬如,诸多正在运营的垃圾处理厂都建立了敦亲睦邻基金。这使得当地民众在为公共利益承担风险的情况下,从设施兴建、土地征用和设施运营三个阶段都获得补偿。此外,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环保教育等政策方案的出台,无不渗透着来自民间的知识贡献。第三是寻求民间的政策监督。以新北市八里焚烧厂为例,政府部门不仅向毗邻的住民主动公布焚烧厂运营

13、的数据,而且将原先的抗争精英纳入了焚烧厂运营的监督委员会,一方面及时回应民众的疑问,另一方面也让厂方的经营处于政府和民众的双重监督之下。这样一来,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误解和不信任也就得以大大降低。(此文有缩减,全文详见)日本大阪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置经验看不到满天飞的垃圾,市民就更愿意配合分类工作了。根据过往的采访,目前广州在垃圾分类上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如何在市民中落实垃圾分类,焚烧厂的选址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如何延长填埋场的寿命。大阪市政府在垃圾分类的推广过程中,同样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1如何让市民支持垃圾分类?台风天也坚持收垃圾积极改善 一周有六天,大阪市环境局环境事业中心的

14、垃圾车会前往各街区回收垃圾。这次我们采访的大阪市东北环境事业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边说“你好我又来收垃圾啦!”一边跟着垃圾车走,把放在各家门前的一袋袋垃圾扔到车上,这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但实际上这份工作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麻烦。 采访的前两天,大阪市不巧受到了台风的严重影响。记者坐的飞机在天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安全降落,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下,环境事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要一如既往继续工作。中心的副所长说:“当时雨下得很大,路很滑,我有点看不清前面的路,但如果今天不收,垃圾就要等下周一才能收,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当天完成。”垃圾回收是作为地方自治体的大阪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15、即使是刮台风下冰雹,他们都要保证在当天完成回收任务。如今垃圾回收政策得到了强化,市民遵守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扔垃圾,作为行政部门更加要以身作则了。为政策的推动,那种一到台风天,街道就垃圾乱飞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而市民看到行政工作的改善,更愿意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了。以友善方式循循善诱当然,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比如有人记错了丢垃圾的日子,或者把其他种类的垃圾混进来了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拒绝回收垃圾,并在那个垃圾袋上贴上醒目标签,提醒他们哪里做错了(黄色标签是资源垃圾,橙色标签是普通垃圾)。他们不会采取强硬的惩罚措施,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有人就会答应你好好分类了。”如

16、果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他们还会亲自上门去收垃圾和教他们怎么正确分类。“垃圾分类推行这么多年了,虽然还不能做到100%准确,但配合的市民越来越多。可能一天回收2100户家庭的垃圾当中,大概只有20-30户是做得不对的,说明了几次都没有改善的人很少。”据中心的副所长介绍,他在环境局工作了20多年,他不认为回收垃圾是一件讨厌的工作,他感觉大阪市的街道确实比以前干净多了,乱扔垃圾的情况少了很多。问题2如何让市民不抵触焚烧厂?建一个“童话城堡式”垃圾处理厂稍微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推崇动漫文化,向往童话般美好的虚构世界。如果你到了大阪市的舞洲垃圾处理厂,你对于日本人这种“童心”会有更真切的认

17、识。色彩斑斓的外墙、弯弯曲曲的线条设计,还有金光灿灿的屋顶,看起来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建筑物。或者,可以称之为宫崎骏笔下的“哈尔移动城堡”的现实版。要建这样的建筑物可不容易,大阪市政府邀请了维也纳艺术家佛登斯列亨德华沙(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设计。自然中没有笔直的线条,也没有相同的事物出现,因为他在设计中刻意用曲线描绘,考虑到建筑物会破坏自然,亨德华沙还可以在厂房以及处理厂周围采用了绿化设计。除了外表设计得像城堡之外,焚烧厂里面也是充满童趣。厂房墙上画满了精灵、花草,过道上还“种”有各种人工植物,偶尔你会看到一只叫POM的绿色吉祥物在屏幕上跳来跳去去,垃圾处理的各

18、个环节被精心设计成各种巧妙的方法进行介绍,即使是在厂房里面,也有一种置身于魔幻森林的感觉。建一座这样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厂房,造价可是高达6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如此特别的设计,这里当然不只是一个焚烧厂那么简单。工厂大楼的二层和三层却都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只要事先进行预约就可以自由地进入参观,因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2001年竣工至2010年年底,这里已经接待了15万人参观,据说如果遇上旅游高峰期,需要提前几个月才能预约得上。问题3如何增加填埋场的利用率?100%海上填埋与焚烧后填埋大阪市垃圾经过焚烧厂处理后就会变成“烧却灰”,之后就会直接运到填埋场填埋。大阪市的填埋场有两

19、大特色,一就是海上填埋,二是所有的普通生活垃圾要经过焚烧才填埋,没有直接填埋的垃圾。这两大填埋特点,能够让大阪市填埋场使用得以延长,而且也不会占用宝贵的陆地资源,海上填埋场完成后,会成为一个人工岛,得以开疆拓土。目前位于大阪市北港地区的“梦洲”是该市唯一的垃圾填埋场,1985年建成,占地390万平方米,可以填埋5460万立方米的垃圾。据大阪市环境局设施部系长山本先生介绍,“梦洲”每天处理700-800吨垃圾,还有13年的使用年限。大阪市一个填埋场的使用寿命达到41年,而广州的兴丰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只有不到15年。两者之间的差别,还不只是在使用时间上。记者第一次去兴丰填埋场的时候,同行好心提醒:“

20、把包放下吧,不要走那么近,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回家洗了几次,身上还是有臭味。”不过,当天兴丰填埋场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恶劣,因为离得比较远,加上垃圾填埋后铺上了一层层黑色的胶膜,你只会隐隐闻到空中飘来的一股股异味。据摄影记者介绍,如果揭开那层胶膜,你会立刻想吐。填埋场=蓝天+白云+大海而在大阪市的“梦洲”填埋场,蓝天、白云、大海,伴着那咸咸的海水味,让人有一种远离城市去郊游的快感。“为什么完全不臭?”“因为垃圾完全焚烧成灰,所以基本上不会臭。”山本先生指着远处一辆刚开过来的烧却灰运输车,让我去体验一下。当它往海水里面倒残灰,我特地走近一闻,只有普通的尘土味。而倒出来的,都是细小的黑色颗粒状物质,早已

21、分辨不出它原来是什么。“梦洲”填埋场的垃圾来源有普通生活垃圾,还有疏浚产生的土沙和公共事业建设产生的残土。目前两个区域负责填埋疏浚产生的土沙和公共事业建设产生的残土,一个区域填埋的是普通生活垃圾的烧却灰。由于是海上填埋,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垃圾在倾倒入海时会不会造成污染?其实在设计计划之初,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污染情况,垃圾在倾倒入海之前已经过焚烧处理,并在填埋场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等,以确保填埋场不至于成为污染的源头。此外,海上填埋场的轮廓是用钢板“圈画”出来的。这些巨大的钢板直接插入海床,将垃圾烧却灰与海洋隔离开,然后再一点点地往内部填埋。填埋区分了数层:先填3米的灰,再埋50厘米的土,再填3

22、米的灰,再堆50厘米的土。当全部被填满后,一个人工岛将出现在海面上。其实只要到“梦洲”看一下,你便会完全消除这种环境污染的疑虑。被填埋区分割的海水虽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湛蓝色,但是那上面居然还有好多鸭子在游,这些活泼的生物已经足以证明这水的质量。不过,由于目前垃圾分类还没能达到100%的准确率,所以偶尔在水上还是会看到漂浮着的易拉罐。“如果垃圾分类能进行得更彻底,那么对于终端处理是会更轻松。”山本先生说。在填出来的地上建发电厂虽然大阪市的海上填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还是有一个忧虑:13年后,这块区域填埋完成后,大阪市就没有新的海上填埋区域了。因此,目前大阪市政府与近畿地区的城市合作,推出了“大阪湾

23、凤凰计划”,希望能够联合附近的海上填埋场进行一次新的规划,延长使用期限。除了使用时间有限之外,垃圾填埋完成以后这块土地的用途也是一个问题。曾经计划在这里建造奥运村,但奥运申办不成功,这块地也搁置了,直到现在也没有规划好以后用作什么用途。目前唯一在使用的是建造了一套大规模太阳能发电设备,是民间企业投资的,年发电量达到10兆瓦,可以供3200个家庭使用。“和疏浚产生的土沙和公共事业建设产生的残土的堆填区不同,生活垃圾的堆填区土质比较软,不能建高楼,可能只能用作公园了。”哪怕是大阪市这样经过科学规划的城市,也不可能进行无止境地的填埋,所以只有减少垃圾,才是唯一的出路。将垃圾体积减到原来1/15舞洲工

24、厂主要是对一些可燃垃圾和大型垃圾进行处理,这里每天可以燃烧处理共计900吨的普通垃圾和大型垃圾,基本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虽然看起来工作量很大,但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动化,所以每个班进行机器操作的工作人员只需10-12人。首先,垃圾收集车会把已经分完类的垃圾拉到厂里,投入到40米深的垃圾坑里,有两个直径六米、外形酷似变形金刚电影道具的机械爪子会把垃圾抓起来,抓一次相当于垃圾收集车6台车的垃圾量,然后投进一个焚烧炉。在焚烧炉里头的温度会达到900,经过分解、除臭等等步骤,最后把它变成颗粒状的物质排出。经过焚烧炉焚化之后的这种粉末性的物质,体积就会减少到原来的1/151/20。在排出的过程中,它

25、的气体经过一系列高科技的处理,最后在烟囱里排出的时候,已经没有公害了。而在焚烧厂里面行走,哪怕是贴近焚烧炉的玻璃,也不会闻到一丝臭味。除了普通垃圾之外,这里还会处理自行车等大型垃圾。专门的切割设备会先将大型垃圾切碎成小块,之后,还会有专门的设备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这些从垃圾里分离出来的铁和铝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说一件有趣的事情,虽然这里自动化程度很高,但还是少不了工作人员的金睛火眼。在排山倒海的垃圾面前,这里的工作人员居然能够两次在垃圾坑里面发现了流浪猫,并成功把这些可怜的“迷路者”解救出去。“有一次,我们听到垃圾坑里面有喵、喵的声音,往里面

26、一看,不得了,居然是一只可爱的白色小猫。我们给它喂食,等它情绪稳定后才把它放走。”副厂长秦先生用得意的神情向我展示着墙上贴出来的“拯救小猫”照片,那表情就像他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主角似的。焚烧发电每年可卖5亿日元尽管舞洲垃圾处理厂无论从设计还是自动化程度已经接近一个完美的程度,但当初建设时还是受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个处理厂是从1997年开始建的,1987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不断跟市民开说明会,用十年的时间来让市民接受。同时,选址也很重要,舞洲垃圾处理厂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建于由残土、疏浚土沙和垃圾填埋完成的舞洲人工岛上,附近没有住宅区,主要是工厂仓库区,反对声音自然少了很多。而行政说服市民

27、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焚烧厂可以通过发电创造经济价值。目前,舞洲垃圾处理厂每小时的发电量大约达到32000千瓦一个吸尘器需电500瓦,大约可供64000台吸尘器同时使用。它发的电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卖给电力公司,每年可卖出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00万元)。大阪市垃圾焚烧概况1900年,日本制定了污物扫除法,规定由各市、町、村政府负责垃圾的处理工作。1903年,大阪首座焚烧厂正式建成。过去最高峰时,在大阪市24个区建造了11座垃圾焚烧厂。反对声音当然有,可是当市民认识到基本上垃圾通过在焚烧厂焚烧才是最适当、最卫生的处理方法后,他们基本上都能够理解接受。随着垃圾量的减少,目前只有8座焚烧厂还在

28、继续工作,大阪市政府的目标是将焚烧厂数量控制到6座以下。国外垃圾处理经验谈城市越扩越大,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北京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启动了垃圾减排工程,并开始起草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拟强制要求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相信,这一垃圾处理工程会很快向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大城市普及。因为当前中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已经成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为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曾一度采用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大规模资金投入、资源投入,高速度经济效益回报和GDP增长一度成为我们眼中的建设成就。所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资源使用越来越多、浪费和污染

29、越来越严重,大家在潜意识里都没有经济、节约、环保和克制的念头。但如今越来越庞大的生活垃圾确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一大心病。以北京为例,每年就能产生数百万吨垃圾,足可以堆出两个半景山,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有效的机制和成熟的技术进行垃圾处理,北京的生活垃圾一直以焚烧、掩埋方式处理,但这又造成了耕地、空气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个人觉得,垃圾减排和分类处理应该是我们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之一。和国外很多国家和城市相比,我们有许多需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在德国,他们的垃圾处理体系,以其设计的周密性和运作的高效性而领先世界。德国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72年,德国就通过了首部废

30、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结果德国垃圾填埋场数量的锐减。他们对生活垃圾坚持“减低,循环与再利用”的原则,其中约30%,经再回收再利用后实行了焚烧处理,并由此获得发电、远程供热等能源;约60%被填埋处理,填埋场的底部铺设了管道,以便收集垃圾降解生成的可燃气体,进一步回收利用;约10%易腐有机垃圾经堆放、高温发酵生产成堆肥,用于农田。目前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在教育领域,德国的一些大学相继设立了垃圾处理方面的专业或课程,同时也提供针对垃圾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项目。他们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垃圾处理的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正是

31、他们遵纪守法、一丝不苟的精神才使得德国城市环境卫生、生态平衡搞得好,许多城镇都净化、绿化、美化得象花园一样!在日本,对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做得十分细致,居民普遍都有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如东京的垃圾箱分得非常具体,废旧干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都有不同的收集箱。日本居民扔垃圾必须用制式垃圾袋,每个小区都有固定的垃圾投放点,对垃圾投放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即居民必须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投放某种类别的垃圾,垃圾清运车会及时运送出去。每家都不会混放、乱投垃圾,否则将受到处罚。同时,扔垃圾还分日子,如:果皮、菜渣等每周一、三、五扔;报纸、纸板箱等每周二扔;电池等每月第四个周一扔。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政府很早

32、就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小学的社会课也把垃圾问题纳入课本,垃圾分类观念已深入人心,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而不是一种麻烦。美国是垃圾制造大国,也是个美元大棒之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环境保护署开始推广一种叫做“多扔多付”的垃圾收费体系(简称PAYT),将居民生活垃圾的数量与垃圾清理的费用相挂钩,用多少交多少。PAYT运用灵活,市政当局可根据本地情形制定具体收费方法。多数社区以垃圾袋或桶为单位向居民收取垃圾费,一些小型社区根据垃圾重量。美国环保署的评估报告表明,采用PAYT的社区垃圾量明显减少,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市政也节约了大量用于处理固体垃圾的预算。经过近20年推广,全美有7000多个社区采用这一收费方法,涉及全国1/4的人口。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大规模人口聚居带来的城市交通、环保和资源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课题。由于垃圾处理除政府在政策上指引和倾斜外,借鉴外国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观念上开始转变过来,节约资源、分类投放、环保健康,将这些新时代理念践行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