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省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二一一年六月江西省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委 托 单 位: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编 写 单 位: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资 质 证 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单位赣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6114201)号项目负责人:罗建林现场调查人:罗建林 陈韬 宋勇 陈伟华 侯振峰 祝德贞 陈明芳 周庭华 李坊清 童日发 方 案 主 编 人:罗建林方 案 审 查 人:陈仁祥 单位法人代表:李金泉 总 工 程 师: 陈仁祥提交方案单位:龙南县晓坑瓷土矿提交方案时间:2011年6月江西省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恢复方案院 审 意 见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44号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龙南县晓坑瓷土矿委托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项目组在充分收集了评估区气象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区域地质灾害发育资料和拟建工程开发建设规划图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于2011年6月编制完成了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勘察院对该报告组织了初审,审查认为:一、基础资料较充分,调查控制程度较好,可以满足本次评估工作的要求。二、矿山规模为小型,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
3、等,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评估级别定为二级,符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评估范围由矿区申请开采范围确定评估区域,可以满足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需要。三、 报告基本阐明了评估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岩土体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矿山地质条件及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四、 报告对本矿区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评估认为:1、现状条件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现象,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斜坡稳定性中等,露采边坡稳定性中等。评估区沟谷为泥石流低易发沟谷。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影
4、响较轻。2、预测评估露天采场四周边坡稳定性中等,在坡体开挖和强降水因素作用下,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需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削坡至20。采场汇水面积内的平均地表径流量约为85.9m3/d,最大地表径流量为4352.2m3/d。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较轻;露天采场占用和破坏林地面积较大,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影响较严重。3、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针对性较强,所提出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切实可行。报告中的上述结论正确。报告对矿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综上所述,该项工作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确定合理,评估报告资料较齐全,依据较充分,评估结
5、论正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针对性强。 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2011年6月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的由来1二、方案的编制依据1三、方案的适用年限3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41.1、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41.2、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51.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5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62.1、自然地理62.2、地形地貌7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72.4、水文地质条件92.5、工程地质条件102.6、矿体地质特征112.7、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1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113.1、评估范围和级别113.2、现状评估123.3、预测评估20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
6、区274.1、分区原则及方法274.2、分区评述27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305.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305.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315.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315.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32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34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346.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6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87.1、工程量估算387.2、经费估算387.3、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预提41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428.1、保障措施428.2、效益分析43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449.1、结
7、论449.2、建议45附图:1、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50002、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50003、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1:5000附录:1、照片2、保证金承诺书3、采矿许可证4、方案主要编制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前 言一、任务的由来为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绿色矿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受龙南县晓坑瓷土矿委托,我单位(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了龙南县晓坑瓷土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任务。二、方案的编制依据(一)
8、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5、国务院国发200528号文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6、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5月1日);7、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2004年3月25日);8、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961号文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2009年7月9日);9、江西省人民政府2004
9、第95号令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04年6月30日);10、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发20104号文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2010年3月29日);11、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财建2008155号文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0月1日)。(二)技术规范依据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DZ/T2232009);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滑
10、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12006);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22006);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三)基础资料1、1:20万龙南幅水文地质图2、1:20万龙南幅地质图3、1:5万龙南县幅区域地质图4、江西省龙南县晓坑瓷土矿普查地质报告(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七大队2006年9月编);5、江西省龙南县晓坑瓷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赣州市金辉矿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07年2月编);6、江西省龙南县晓坑
11、瓷土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江西省勘察设计院2008年1月编)7、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核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3607002009037130006940)。三、方案的适用年限根据2006年9月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七大队编写的江西省龙南县晓坑矿区瓷土矿普查地质报告,圈定瓷土矿块二个,计算储量(332)矿石量90千吨,(333)矿石量48万吨,全区(332)类+(333)类矿石量138千吨。按年生产规模4万吨,采矿回收率98,贫化率5,矿山剩余服务年限为:13.80.98(15.0)43.6年(不含基建期)。矿山剩余服务期限为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本着“预防为主,在开发中保护、在
12、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条文释义的有关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期限分为二期:适用期:与矿山剩余服务年限相同闭坑前治理期:矿山申请闭坑前据此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适用年限为4.0年,即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矿山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开采费方式,必须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1.1、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矿区位于龙南县城南侧,与县城直线距离约10公里,行政区划龙南县东江乡晓坑村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6531144728,北纬244913245004,
13、企业性质为私营独资企业。矿区位于105国道公路旁侧,有公路相通至龙南县城,交通较为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图1有效期内采矿许可证界定的矿区面积1.60km2,已估算矿体储量位于275.7m至240m标高。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1拐点号XY127480003857900022748000385800003274668038579650427466803857965052746430385795506274643038579000评估区为龙南县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附近零星分布居民点,人口稀少,人们主要从事农事耕作和少量伐木。1.2、矿山
14、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山开采历史矿山为新建矿山,无开采历史。二、矿山开采现状晓坑瓷土矿自发现至今,已进行勘查工作,但尚未进行开发利用,因此,矿山属开采空白区。本矿区东侧为龙南县黄石迳铁矿,为一新建矿山,333矿石量1120.7千吨,评估区东界与黄迳石铁矿的距离约1KM,黄迳石铁矿为井下开采,采矿巷道向东部延伸,因此,黄迳石铁矿的地下开采不会对本矿的开采造成地面塌陷的危险。1.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瓷土矿体主要由凝灰岩风化而成,呈浅紫色至灰白色片状、斜方块少量淡紫色团块,松散结构,分布层位为白垩系下统版石组中段的全风化层中,呈层状产出;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北东,倾角1030o,局部35o,垂直
15、厚度3.004.00米,平均为3.22米,沿走向控制长297米。赋存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采矿方式为露天开采,挖掘机挖取装矿,汽车运输。露天采矿最终边帮由台阶坡面角和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组成。矿体倾角和山坡一致,约为20,矿体顶板为浅红色灰白色粘土岩、流纹质凝灰岩,厚度12米,属软弱岩层,矿体估算储量标高275.5240米为此确定采场边坡要素如下:采场高528米,安全平台45米,台阶坡面角1345,最终坡面角20。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属小型矿山,采矿回采率98,贫化率5,剩余服务年限3.6年。瓷土矿采矿成本18.5元/吨,瓷土产品销售价格每吨按35元计算,生产利润为16
16、.5元/吨,按保有资源矿石量138千吨,回采率98计算,矿山可获利223万元(含税)。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2.1、自然地理评估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四季湿润。据龙南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年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7.9,历年平均温度18.6,结冰期每年715天。多平均降雨量1530mm,最大日降雨量212.3毫米(县站,1961年),46月为雨季,1、11、12月为枯季,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常有暴雨。因此区内降雨以短时间、强度大为特征,是山坡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本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有矿区东部的临江河,与底层走向大致平行,河床面较宽阔,约252
17、0m,属于桃江二级支流,其流经矿区段河床平缓,流速较慢,利于地表水转入地下。经在区内用流速法测得其流量为5724升/秒(2005年10月3日测量),据访问雨季河水流量一般要增加2倍以上,洪水期达到35倍。评估区的溪沟由南向北发育,流程短,汇入临江河。由于溪沟发源地处于低山山前补给区,就收降水迅速,溪沟水呈暴起暴落的特点。2.2、地形地貌矿区地处丘陵地带,地表植被发育一般,区内最高海拔标高298.9m,最低海拔标高138.5m,相对高差约60.3m。地形起伏不大,山脊走向近南北向,呈缓坡状,地形坡度一般为1525o。在矿区的东部有一近南北向的河流经过,上、下游标高分别为219.1m、228.5m
18、。评估区地处丘陵地带,南、东部地表植被发育,其余地带植被发育一般,区内最高海拔标高461.5m,最低海拔标高219.1m,相对高差242.4m。地形起伏不大,除南、东部地形坡度较陡为2535o外,其余地带大都呈缓坡状。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及岩浆岩1、地层评估区出露地层简单,仅有第四系地层(Q4)和白垩系上统(K1b)。(1)第四系(Q4)只要分布于矿区周边的河流两侧及低洼带,为现代冲积残积层,由砂、砾、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厚度37米。(2)白垩系下统版石组(K1b)本区出露底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地层产状主要走向南北或北东,倾向南东,倾角1935o。下段(K1b1):分布于矿区中东
19、部,岩性下部为花岗质碎屑岩,紫红色、厚状砾岩,往上沙砾岩总厚度大于180米,未见底。中段(K1b2):分布于矿区中部一带,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砂岩。在其中部夹有一层凝灰岩,是瓷土矿层主要赋存部位,层位比较稳定,厚度35米。上段(K1b3):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为晶屑凝灰岩,集块岩,厚度大于130米,未见底。2、岩浆岩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在矿区外围东侧分布有侏罗系上统菖蒲群(J3ch),岩性为安山岩、流纹岩、角砾流纹岩和花岗斑岩,以流纹岩为主。二、地质构造与地震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矿区的东侧见有一条规模稍大的F1断裂破碎带,断裂走向北东,长约1300米,倾向北西,倾角5070o,破碎带宽
20、1030米不等,平均宽约20米左右,破碎带特征为张扭性断裂,角砾岩均为棱角状,断层壁粗糙,参差不齐。此组断裂构造直接控制了矿体的产出空间。区内主要发育下列四组节理裂隙。1、产状35038,裂面平直,闭合,性压扭,无充填,长35米,发育密度12条/米。2、产状9064,平直,微张,张扭,无充填或铁锰质浸染,张宽13毫米,长12米,发育密度12条/米。3、产状28641,平直,闭合,性压扭,无充填,长35米,发育密度0.51.0条/米。4、产状16676,平直,微张,性张扭,无充填或铁锰质浸染,长35米,发育密度12条/米。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地地震烈度
21、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据江西省区域地震志(2002年)资料,历史上震中位于龙南县境内较大的地震有5次,最大震级5级,见表2-1。龙南县地震情况一览表 表2-1地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1896年龙南西北(北纬25.0o,东经114.6o)4.751924年龙南3.51934年龙南-定南间4.01937年龙南3.51945年龙南未考1982年2月25日龙南(北纬24.7o,东经114.8o)5.02.4、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评估区地下水主要类型有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断裂脉状水。1、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基岩地表段,岩性为全、强风化基岩碎块,其风化裂隙发育,
22、地下水接收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其地下水排泄呈下降泉状或分散状湿地出露,泉流量受季节影响一般为0.10.5升/秒,属空隙裂隙弱含水层。2、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河床两侧及山前坡脚,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储水性,与河床的水力联系良好,其涌水量大于1升/秒,属空隙含水层,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中强含水层,其厚度为378米。此含水层地下水对矿床开采不构成影响。3、断裂脉状水:分布于F1断裂破碎带及两侧的影响带,受断裂构造影响,岩体风化强烈,表部为粉质粘土或粉土夹碎石状,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其地下水以散渗或下降泉状形式排泄,属孔隙裂隙弱含水层。二
23、、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顺坡短暂径流以散流形式向沟谷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季节影响较明显。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散流形式排泄于沟谷地表水。断裂脉状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散渗或下降泉状形式排泄。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露天采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可挖排水沟自流排泄,雨季应注意采场排水顺畅。2.5、工程地质条件矿体形态简单,层状产出较稳定连续,缓倾,矿体位于山坡中,矿体厚度不大,一般为34米左右,矿床适合于露天挖掘开采。但由于矿体主要是产在全风化层中,属软弱岩层,湿,结构松散,工程强度较低,工程地质性能较差;强风化岩层厚度多在35
24、米,稍湿,中密密实,岩体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岩体基本围岩稳定性较差,易产生脱落及滑塌,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削坡,并随时注意因垮塌导致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综上所述,矿区开采的工程地质类型属简单类型。2.6、矿体地质特征矿区见瓷土矿体1个,主要由凝灰岩风化而成,呈浅紫红至灰白色片状、斜方块少量淡紫色团块,松散结构,分布层位为白垩系下统版石组中段的全风化中,呈层状产出,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北东,倾角10o30o,局部3o5o。垂直厚度23米,平均为3.22米,沿走向控制长297米。2.7、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评估区为龙南县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附近零星分布居民点,人口稀少,人们主
25、要从事农事耕作和少量伐木,人为工程活动主要为简易公路建设,总体工程强度低,对地质环境影响小。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3.1、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拟建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拟建区控制流域范围可能产生的崩塌、滑坡以及通过拟建场地周边的小溪沟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因此,评估范围确定为:工程用地界线外扩0.5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见现状评估图)二、评估级别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无重要交通要道和建筑设施,附近无厂房,周边无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区,无重要水源地分布,居民区零星分布,土地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矿山开采主要破坏林地,因此属较重要区。2、矿山
26、生产建设规模设计生产规模4万吨/年,矿山剩余服务年限为3.6年,按国土资源部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国土资发)规定,属小型开采规模的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主要建设工程有露天采场、排土场和开拓公路等,矿山设施较少,且简单,属一般建设项目。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区属丘陵地形,区内山势起伏不大,山脊走向近南北向,最高海拔标高298.8m,最低点238.5m,相对高差60.3m,地形坡度1525,沟谷较发育,多呈U型。评估区主要分布白垩系下统版石组,以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和残坡积层,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和断裂脉状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山为小型非金
27、属类矿山,露天开采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3、评估级别: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送审版),确认在建矿山评估级别为二级。3.2、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一)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评估区属丘陵地形,主要由白垩系下统版石组花岗质碎屑岩、紫红色砾岩、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晶屑凝灰岩,以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和残坡积层组成,均为非可溶岩。地形标高298.8238.5m,相对高差60.3m,地形坡度1525,常为阶梯状。评估区内无地下采空区和其他工程硐室,区内不存在形成地面塌陷的不良地质条件和人为工程因素,自然条件下发生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调查了解,未发现
28、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二)自然斜坡稳定性 根据矿山工程设置与地貌特征,对评估工程安全有较大影响的自然斜坡,共3条,编号分别为AA、BB、CC(见附图1)。根据表3-1,分别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估,评估结果见表3-2。AA斜坡,位于生活区及矿部东侧,坡向270,斜坡高度约30m,坡长约100m,坡度31,属岩土混合坡,植被覆盖率约70%,岩体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版石组中段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残坡积层厚0.30.5m,强风化层厚3.05.0m,顺向坡,裂隙较发育,岩体结构类型为块状坡,地质分析自然斜坡稳定性中等(见表3-2)。BB斜坡,位于排土场东侧,坡向60100,斜坡高度约40
29、m,坡长约200m,坡度36,属岩土混合坡,植被覆盖率约70%,岩体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版石组下段花岗质碎屑岩、紫红色、厚层状砾岩。残坡积层厚3.05.0m,强风化层厚3.05.0m,顺向坡,裂隙较发育,岩体结构类型为块状坡,地质分析自然斜坡稳定性中等(见表3-2)。CC斜坡,位于排土场西侧,坡向260280,斜坡高度约66m,坡长约200m,坡度38,属岩土混合坡,植被覆盖率约70%,岩体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版石组中段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残坡积层厚3.05.0m,强风化层厚3.05.0m,斜向坡,裂隙较发育,岩体结构类型为块状坡,地质分析自然斜坡稳定性中等(见表3-2)。 自然岩土混合斜坡稳定性量化
30、评估标准表 表3-1评估因素权重因 子 量 级 划 分特征分值特征分值特征分值斜坡坡度(度)0.16504.830-503.2301.6斜坡高度(m)0.10503.020-502.0201.0斜坡结构类型0.15顺向坡4.5斜向坡3.0逆向坡、块状坡1.5裂隙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类型0.14发育散、碎块状4.2较发育块状、层状2.8不发育、层状、块状、块体状1.4软弱夹层0.17有5.1不连续3.4无1.7强风化带厚度(m)0.13103.95-102.651.3残坡积层厚度(m)0.1564.53-63.031.5备注:斜坡稳定性按总分值(D)大小分级:D23.4分,稳定性差;16.7D23.
31、4分,稳定性中等;D16.7分,稳定性好 自然岩土混合斜坡稳定性评估结果表 表3-2评 估 要 素AA斜坡BB斜坡CC斜坡特征分值特征分值特征分值斜坡坡度(度)313.2363.2383.2斜坡高度(m)302.0402.0663.0斜坡结构类型顺向坡4.5顺向坡4.5斜向坡3.0裂隙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类型较发育块状2.8较发育块状2.8较发育块状2.8软弱夹层不连续3.4不连续3.4不连续3.4强风化带厚度(m)3.0-5.01.33.0-5.01.33.0-5.01.3残坡积层厚度(m)0.3-0.51.53.0-5.03.03.0-5.03.0总 分(D)18.720.219.7稳 定 性
32、中等中等中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A、B-B、C-C自然斜坡稳定性中等。(三)泥石流易发性矿区可能产生泥石流的沟谷为排土场所处的小溪沟,小溪沟控制流域面积0.114平方公里,横断面底宽3060米,呈“U”形,纵坡将约116,其两侧及上游为丘陵山坡至分水岭,山坡坡度1525o,相对高差3069米。基岩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状流纹岩、流纹质砂岩、粉砂岩夹泥质页岩,残坡层厚度大于10米。汇水范围内植被发育,水土流失轻微。由于该沟谷较短小,冲沟底部较宽,水流通畅,不利于地表水汇集;汇水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山坡坡度较缓,沟底坡度较小,水流的冲蚀作用较小;汇水范围内无残坡积层,植被较不发育。评估结果(表3-6)
33、显示,排土场沟谷NL1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估总分81分,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低易发。自然条件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当遇强降雨时有可能发生小规模泥石流,需设置截排水设施。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 表3-5影响因素权重量级划分严重得分中等得分轻微得分一般得分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0.159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多深层滑坡和大型崩塌,表土疏松,冲沟十分发育21崩塌滑坡发育,多浅层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覆盖,冲沟发育16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沟存在12无崩塌、滑坡、冲沟或发育轻微1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0.118601660301230108101沟口泥石
34、流堆积活动程度0.108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移14河形无较大变化,仅大河主流受迫偏移11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位不偏,低水位偏7无河型变化,主流不偏1河沟纵坡(或)0.09012(213)12126(213105)963(10552)63(52)1区域构造影响程度0.075强抬升区,6级以上地震区,断层破碎带9抬升区,4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或无断层7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5深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1流域植被覆盖率(%)0.0671091030730605601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0.0622821610.240.21岩性影响0.054软岩、黄土6软硬相间5风
35、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4硬岩1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0.054106105551411沟谷山坡坡度(或)0.04532(625)63225(625466)52515(466286)415(268)1产沙区沟槽横断面0.036V型谷、谷中谷、U型谷5拓宽U型谷4复式断面3平坦型1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0.036105105451311流域面积(km2)0.0360.25551041010031001流域相对高差(m)0.0305004500300330010021001河沟堵塞程度0.030严重4中等3轻微2无1备注 冲沟泥石流易发程度按上述15项影响因素得分和的大小进行分级:得分
36、和114分为极易发;得分和在11484分为中等易发;得分和在8440分为低易发;得分和40分为不易发。冲沟泥石流易发程度数量化表 表3-6 沟 谷影响因素NL1特征得分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的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有冲沟存在,人为水土流失较严重12泥砂沿程补给的长度百分比(%)5012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程度无1河沟纵坡()1169区域构造影响程度抬升区地震烈度4-6级7流域植被覆盖率(%)706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2-16岩性影响残坡积土6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1006沟谷山坡坡度(或)15254产沙区沟槽横断面U形4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残坡积层105流域面积(km2)
37、0.1145流域相对高差(m)30691河沟堵塞程度轻2综合评判总分低易发81(四)矿山开拓公路稳定性矿山公路位于采矿场地西侧及北部,系利用原有105国道,自然斜坡坡度约210度,斜坡稳定性好。二、对含水层的影响评估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与断裂脉状水。矿山露天开采,设计开采标高240m以上,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229.4m)之上,露天采场可挖排水沟自流排泄,雨季应注意采场排水顺畅。附近沟溪水量充足,未发现地表水体漏失,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小。评估区及周围无较大的集中供水水源地,施工及生活用水取自附近沟溪。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三
38、、地貌景观、土地和植被的破坏评估区内无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矿山开采将破坏为林地,主要有:露天采场占地面积25625m2,开拓公路占地面积约600m2。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和植被总面积约26225m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表 表3-7分区级别分区名称面积(m2)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现状评估较严重区露天采场25625发生崩滑,可能性较大。无地表水漏失,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小。影响较轻。破坏林地,影响较轻。破坏林地,影响较轻。较严重较轻区开拓公路600未发现地质灾害。无地表水
39、漏失,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小。影响较轻。破坏林地,影响较轻。占用林地,影响较轻。较轻未破坏区其余地区4973775无影响无影响无影响未利用地无影响3.3、预测评估一、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一)露天采场充水因素分析及汇水量估算随着露天采场开采面积和深度的增大,当采场低于四周地面高程并位于当地地下水位以下时,存在采场汇水问题。露天采场位于山脊上,矿坑充水因素主要是大气降水,采场自然排水条件良好。预测采场汇水面积约0.025625m2,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1530.0mm,日最大降雨量212.3mm,现对采场汇水量进行计算。地表迳流量F采场汇水面积X降雨量(mm)地表迳流系数、平均汇水量计算(采用多年平均降雨
40、量1530.0mm计算)=0.025625106(1.53/365)0.8=85.9m3/d、最大汇水量计算(采用日最大降雨量212.3mm计算)=0.0256251060.21230.8=4352.2m3/d采场内汇水可利用排水沟自然排出,但遇暴雨时需加大排水力度,为防止暴雨可能对采场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在采场四周人工边坡外缘位置修建环形截排水沟,防止采场汇水范围外的地表径流进入采场。(二)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体分布和开采方式,矿山开采活动和建设中,主要存在露采边坡稳定性问题。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采用组合台阶开采,最终边坡角20,顶部275.7m标高,底部240m标高,开采
41、深度35.7m。预测东侧边坡BP1高度5m,南侧边坡BP2高度20m,西侧边坡BP3高度20m,北侧边坡BP4高度28m,底层产状8030。按照围岩中存在的裂隙结构面倾向、倾角和边坡稳定性量化评估标准(表3-3),对露采边坡BP1、BP2、 BP3、BP4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表4-1。东侧边坡BP1,坡向279,边坡高5m,岩体为白垩系下统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残坡积层厚3.05.0m,强风化层厚35m,为岩土混合逆向坡,裂隙较发育,实测两组裂隙,裂隙1产状为35038、裂隙2产状9064,据赤平投影图(4-1)分析,岩层面、裂隙面的组合结构面与人工切坡面坡向相反,属稳定结构,边坡稳定性好。图4
42、-1南侧边坡BP2,坡向5,边坡高20m,岩体为白垩系下统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残坡积层厚3.05.0m,强风化层厚3.05.0m,为岩土混合斜向坡,裂隙较发育,实测两组裂隙,裂隙1产状为28641、裂隙2产状16676,据赤平投影图(4-2)分析,岩层面与人工切坡斜交,岩层面与裂隙的组合结构面与人工切坡同向且倾角小于人工切坡角,属不稳定结构,因此边坡稳定性中等。图4-2西侧边坡BP3,坡向83106,边坡高20m,岩体为白垩系下统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残坡积层厚3.05.0m,强风化层厚3.05.0m,为岩土混合顺向坡,裂隙较发育,实测两组裂隙,裂隙1产状为28641、裂隙2产状16676,据赤平投影图(4-3)分析,岩层面与人工切坡面同向,岩层倾角小于人工切坡,属不稳定结构,因此边坡稳定性中等。图4-3北侧边坡BP4,坡向182,边坡高28m,岩体为白垩系下统流纹岩、流纹质砂岩。残坡积层厚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