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961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建设单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五月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1.1建设项目概况21.2工艺流程21.3污染源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42.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2.1环境质量现状92.2评价范围102.3环境保护目标10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3.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113.2噪声影响预测113.3环境风险评价114.项目合理性分析124.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24.2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125.结论136.联系方式141.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144200万元,依

2、托利用大洋厂区现有设施(部分根据项目需要新建或加以改建后利用),并配置相关工艺设备,实现年建造30万吨级VLCC船舶3艘,同时兼顾特种船作业。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见图1.1。本项目30万吨级VLCC船舶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属于允许类,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建设单位现已取得备案手续,其规划、土地等手续正在办理中。图1.1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概况图1.1建设项目概况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洋厂区占地面积60.78万m2,厂内规划新建涂装车间等建筑并对小坞加以改造利用,总建筑面积约8.5万m2。本项目总投资144200万元,设计年建造

3、30万吨级VLCC船舶3艘,兼顾特种船作业。1.2工艺流程本项目船舶建造工艺流程见图1.2。图1.2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1.3污染源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1.3.1废气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抛丸粉尘、涂装有机废气、焊接烟尘、切割烟尘、打磨粉尘、喷丸粉尘、食堂油烟废气等。本项目对废气污染物采取下列措施。(1)抛丸粉尘钢材预处理生产线抛丸设备配备一套设计除尘效率大于99%的滤筒除尘装置,将抛丸粉尘收尘治理后,通过排气筒有有组织排放,其粉尘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限值。(2)切割烟尘本项目等离子切割设备自带有设计除尘效率大于

4、95%的除尘装置,将切割产生的烟尘即时治理后排放,而火焰切割设备燃用天然气切割钢材产生的烟尘及含有SO2、NOx的废气则在车间内直接排放,最终依靠车间屋顶设置的可开启的采光型屋顶通风器通风排至室外。(3)水火弯板及整形矫正燃气废气船体车间水火弯板及整形矫正过程燃用天然气会产生一定量含有SO2、NOx和烟尘的废气,此部分废气在车间内直接排放,建议建设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车间通风换气。(4)打磨粉尘砂轮打磨产生的粉尘为直接排放。建议建设单位依托焊接烟尘净化装置,对室内打磨粉尘进行治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车间通风换气。(5)焊接烟尘室内焊接烟尘治理对于室内焊接作业产生的焊接烟尘,本项目拟采用局部通

5、风净化与全室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理,即视具体焊接作业情况,配套设置焊烟净化装置(JY-ZK-600型高真空焊接烟尘净化系统或移动式焊烟静电净化机组,二者设计对焊接烟尘捕集率均大于95%、除尘效率均大于99%),将焊接烟尘即时捕集治理后车间内排放,最终依靠车间屋顶设置的屋顶通风器通风排至室外。室外焊接烟尘治理目前室外焊接烟尘比较难收集,为了减少焊接烟尘排放及对环境的影响,报告提出如下建议:l 减少室外焊接作业量,工件尺寸可满足室内焊接的尽可能在室内完成;l 为焊接设备配备若干台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即时治理焊接烟尘。l 尽量选用自动焊接设备。自动焊接设备较之人工焊接,其焊接质量好、精度高,能

6、有效降低焊材用量,进而降低焊接烟尘量。l 提高焊接工人操作水平。高水平的焊接工人在焊接过程中通过观察焊条倾斜角度、长短及焊件位置情况,能作出相应的技术调整,与非熟练工相比,可降低发尘量。(6)喷丸粉尘喷丸室采用整室集中通风换气,其生产过程中始终维持微负压状态,即在一侧墙壁设有通风口,补充新鲜空气,在另一侧墙壁设有引风口,将喷丸室含尘空气集中引风,经设计除尘效率大于99%的滤筒除尘装置收尘治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其粉尘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限值。(7)钢丸回收粉尘喷丸室回收钢丸产生的粉尘,集中引风经设计除尘效率大于9

7、9%的滤筒除尘装置收尘治理后,通过对应的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单个排气筒粉尘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限值。(8)喷砂粉尘外场喷砂移动式喷砂机对应配套有设计除尘效率大于99%的移动式除尘器,将喷砂产生的粉尘即时治理后排放。(9)漆雾及有机废气钢材预处理生产线漆雾及有机废气钢材预处理生产线配备有干式漆雾过滤装置(“玻璃纤维+无纺布”二级过滤,设计漆雾净化效率大于98.5%),及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活性炭纤维吸附+催化燃烧,设计有机废气净化效率大于97%)。钢材预处理生产线喷漆及固化均为密闭作业,漆雾及有机废气集中引风先经漆雾过滤

8、装置去除漆雾,有机废气则进入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治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其二甲苯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限值。喷漆室漆雾及有机废气喷漆室配备有设计净化效率大于98.5%的干式漆雾过滤装置(玻璃纤维+无纺布二级过滤)及设计净化效率大于97%的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活性炭纤维吸附+催化燃烧),对喷漆产生的漆雾以及喷漆和固化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治理。喷漆室为密闭作业,工作过程中保持微负压状态。喷漆室有机废气采取上述措施治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其甲苯、二甲苯的排放速率、排放浓度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

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露天涂装有机废气据了解,对于露天喷涂作业产生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有效的治理措施。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报告提出如下措施建议,以降低室外涂装有机废气影响:一、在同等涂装质量的条件下,优先选用无挥发性或低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二、将部分喷涂改为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涂装效率高,较之高压无气喷涂,同等作业面积下,可有效降低油漆用量,由此可进一步降低室外涂装油漆耗量,进而降低有机废气排放量。三、对作业工人加强管理和技能培训,提高生产质量,文明生产,尽量降低生产过程的涂层破损率,从而减少后续船舶补漆作业量,降低有机废气排放量。四、进行喷漆作业时,可考虑设置帆布

10、围栏进行遮挡。五、要尽量避开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进行喷漆作业,以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六、应考虑在附近海域设置海上围油栏,以防止喷漆作业时掉入海域的漆类物质对海域造成污染。七、企业在露天喷涂作业时,要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实行跟踪监测,以控制污染情况。(9)食堂油烟废气食堂烹饪过程产生的含油烟废气必须经过油烟净化器(油烟去除率85%)处理后由高于该建筑物的专用排烟管道排放。外排废气中油烟的浓度应低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排放限值,即油烟2mg/m3。净化装置收集下来的废油脂,禁止随意排放,必须送往有资质的厂家集中处理。1.3.2废水(1)废水排放源生产废水(包括空压站循

11、环冷却水排水、整形矫正废水、管件试压废水、管路清洗废水、船舶外板冲洗废水和机舱清洁废水等)及与生活污水。(2)废水防治措施本项目生产废水中的机舱清洁废水经厂内废水站油水分离器预处理后,与其它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区域市政下水管网,进入大孤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船坞冲洗采用海水,冲坞废水经船坞沉砂池沉淀处理后排海。1.3.3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来自钢材边角料、废钢丸、废铁屑、切割渣、废焊条头和焊渣、废磁粉、废海绵以及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生活垃圾。其中钢材边角料、废钢丸、废铁屑、切割渣、废焊条头和焊渣、废磁粉收集后统一出售给物资回收部门;废海绵及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装袋收集送往市政指定的工业

12、垃圾场处理。生活垃圾全部实行袋装化,由专人负责收集,送至市政指定的垃圾点堆放,再由垃圾清运车及时运至垃圾场进行处理。1.3.4危险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划分依据,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切削液、废油、废油抹布、含油废水、漆雾过滤装置更换下来的废玻璃纤维和无纺布、过滤下来的漆渣、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更换下来的废活性炭纤维、废催化剂以及各类废桶均属于危险废物,其中废桶及废催化剂由厂家回收利用,其余危废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专业厂家进行处理。1.3.5噪声(1)噪声源抛丸机、喷丸机、焊机等生产设备,以及各类泵、风机、空压机等,噪声源强为70-95dB(A)。(2)噪声控制营运期噪声的治理,采取选择低

13、噪声设备、合理布局,进行隔声、消声、减振,以及关闭车间门窗切断噪声传播途径等措施,在确保认真落实上述措施并达到设计治理效果的基础上,生产噪声传播至东厂界、东南厂界、西厂界和北厂界处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标准限值;传至西南厂界处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标准限值。2.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环境质量现状2.1.1 大气评价区域内,SO2和NO2的一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均值及PM10的日均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14、;二甲苯的一小时平均浓度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甲苯的一小时平均浓度低于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CH245-71)。2.1.2 地下水所监测的4个点位中,总大肠菌群100%超标,最大超标1.3倍;1#点位氨氮超标,超标倍数1.42;4#点位细菌总数超标,超标倍数5.40。上述指标超标与采样点位周围的人员生活有关。其余20项指标均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2.1.3 噪声项目拟建厂址东、东南、西、北各厂界处的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西南厂界处的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

15、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2.1.4 土壤将本次土壤现状监测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镉、汞、砷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铜、铅、铬、锌、镍的监测值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2.2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根据评价导则及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设定大气评价范围为以建设项目厂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5km,面积为25km2的矩形区域。(2)噪声环境考虑到本项目的生产性质,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控制在厂界外1m。(3)风险评价范围选择以本项目厂区油漆库为中心3km半径范围内。2.3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周边海

16、域无养殖区,大气评价范围及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周边最近的现状居民区距本项目厂界约4.5km。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本次环评选取TSP、SO2、NOx、甲苯、二甲苯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预测正常及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其一次最大落地浓度和日均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表明,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治理效果的情况下,各预测因子的一次最大落地浓度值及日均浓度均小于相应标准限值。环保设施非正常运行情况下,即事故排放时,工艺废气中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较正常时较高。因此,建设单位应对废气净化装置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净化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产,

17、避免事故排放的发生,并对净化设备进行维修,待净化设备正常运行后才可进行生产。3.2噪声影响预测建设项目营运后,在认真落实上述治理措施并达到设计治理效果的条件下,生产噪声传至东、西、北各厂界的昼、夜间预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排放限值;传至西南厂界的昼、夜间预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排放限值。3.3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品主要有天然气、涂料等。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规定,并对照危险

18、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可知,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不属于重大危险源。本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是涂料、天然气泄漏。由于本项目涂料均为小剂量储存,一旦发生泄漏,通过采用沙土围堵泄漏物等措施,可较快控制住,且其影响范围主要限于生产厂房内或涂料存储区域,对外环境影响相对较小。4. 项目合理性分析4.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30万吨级VLCC船舶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4.2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见图2.5),本项目厂址所在地为规

19、划的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5. 结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144200万元,依托利用大洋厂区现有设施(部分根据项目需要新建或加以改建后利用),并配置相关工艺设备,实现年建造30万吨级VLCC船舶3艘,同时兼顾特种船作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厂址选择符合城市规划;项目总体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满足清洁生产要求;污染治理措施得当,污染物经有效处理后可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不会降低区域环境功能类别,并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好,从环保角度看,在认真落实污染物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的建设可行。6. 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单位名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人:王工电 话:0411-84487525传 真:0411-84487062联系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海防街1号(2)环评机构单位名称: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联系人:王工电话:0411-84682437-801传真:0411-84686336邮箱地址:DLHB联系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连山街123号B座5楼社会各界如有对本工程环境影响环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上方式联系和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