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1051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 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盖章)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5年5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2、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评价单位: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章)项目编号:45TN-0571K-P02报告名称: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项目负责人:张 扬(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第A29010041200号)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姓 名职 称证 书职 责签 名朱 健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登记

3、证号A29010011200核 定齐京燕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9010037号审 查王 涛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9010050号校 核范荣洋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A29010051号编 写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5环境质量状况10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2评价等级、范围和评价因子13评价适用标准1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5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17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18环境影响分析19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4公众参与26环保投资估算29结论30本报告表附以下附件、附图、附表:附件:1、委托书;2、广西电网公司(桂电建

4、2010207号) 关于上思县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3、广西电网公司(桂电建2011316号) 关于上思县渠丁变接高沙防城110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4、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桂环管字201041号)关于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5、电磁、声环境现状监测报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Hem2015-0013)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工频电磁场及声环境现状检测报告;6、公众参与调查样表。附图: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路径走向和环保目标分布示意图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110k

5、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建设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法人代表黄应忠(总经理)联系人唐友铭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民主路7号联系电话13977166633传真邮政编码530023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及钦州市钦北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地面积(hm2)1.869绿化面积(hm2)0.410总投资(万元)11291.5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7%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3年工程内容及规模原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现更名为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0

6、年编制完成了防城港市渠丁变接高沙防城110kV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于2010年6月通过了广西电网公司的审查,取得初设批复(见附件2)。2010年3月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取得环评批复(见附件4)。2010年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开工建设期间,根据上思县规划部门意见,为减少线路建设对上思县规划的影响,原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线路进行了设计变更,并于2011年12月得到广西电网公司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见附件3)。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由于线路路径和建设规模较原环评阶段变化较大,无

7、法开展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故原环保审批部门要求根据新的建设规模重新开展环评工作。受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变更环评工作,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初步设计变更批复、竣工图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编制。本环评表的工作内容重点是对该项目建成投运后造成的电磁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调查工程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结果的评价,对该项目在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生态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环保补救措施。1

8、工程概况: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主要为新建渠丁变接高沙防城110kV线路工程(含110kV防渠线及110kV高华线),除接点采用两基单回路铁塔外,其余线路均按双回路共塔建设。1)本工程线路防城侧(即110kV防渠线)起自110kV渠弄线11#塔,终至110kV高防线63#塔,路径长度66.088km,其中单回路长度为0.178km,双回路长度为65.91km;2)本工程线路高沙侧(即110kV高华线)起自110kV渠弄线13#塔,终至110kV高沙防城线路62#塔,路径长度为66.179km,其中单回路长度为0.304km,双回路长度为65.875km。本工程线路在渠弄线的接点至桩

9、号JC4塔约28.5km路段按110kV线路建设,桩号JC4塔至110kV高沙防城线接点段结合220kV上思变电站的需要,按220kV线路建设,初期按110kV电压等级降压运行。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总投资11291.5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1万元,本工程已于2013年投入运行。2 工程地理位置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位于防城港市上思县及钦州市钦北区境内,线路起自110kV渠弄线接点,终至110kV高防线接点,本工程地理位置图见图1。图1 本工程地理位置图3 线路路径走向线路路径走向详见附图。4 杆塔本工程共用铁塔169基,其中单回路转角塔2基,双回路直线塔126基,双回

10、路转角塔41基。5 导线型号本工程导线型号选取2LGJ-300/40 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6 线路占地及土石方量本线路工程占地主要包括杆塔施工区、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施工道路区和临时堆土场占地等,总占地面积1.869hm2,其中永久占地0.828hm2,临时占地1.041hm2。线路工程总挖方16900m3,填方11830m3,临时弃土5070m3。由于输电线路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的特点,且单个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较小。因此,对于可以回填利用的土方考虑暂时堆放在开挖边,而对于暂时不能回用的多余挖方在杆塔施工区附近的空地上集中堆放,同时在堆放期间进行临时防护,避免水土流失。施工

11、结束后剥离表土用于复耕和绿化覆土,其余临时弃土平铺于塔基连梁内,临时弃土利用率达到10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本工程沿线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地貌、丘陵地貌及河流阶地地貌。低山地貌区域山体呈垄状连绵起伏,沟谷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山顶高程约为500m630m,相对高差200m350m,沿线植被密集发育,有杉树、松树、灌木、杂树等林木分布;丘陵地貌区域山丘顶高程约40m350m,相对高差约20m190m,山体自然坡度525为主,局部达3045,山体连绵起伏,沟谷发育,山顶形态多呈浑圆状。沿线植被很

12、发育,主要分布有桉树、松树、灌木、杂树等;河流阶地地貌区域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为50m70m,高差为5m10m,主要为旱地及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线路沿线绝大部分塔位位于山顶或山坡上,场地条件稳定,地基土层以可塑硬塑状粘性土为主,不存在饱和砂(粉)土、软弱土等,且本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基土层不会发生地震液化及震陷问题。线路沿线区域地形地貌现状见图2。图2 线路沿线区域地形地貌2水文本工程所在区域最主要的地表水为茅岭江及其支流大直江。茅岭江是钦州市三大河流之一,属桂南沿海诸小河流水系,独流入海,流域范围包括有钦南区、钦北区和防城港、邕宁

13、、灵山、上思等县市的一部分。茅岭江发源于钦北区那香乡红华村,流经那香、新棠、长滩乡至小董东江口处,有发源于石碑、流经板城的板城江汇入;经那蒙口,又有发源于邕宁区南晓乡的那蒙江汇入;至大寺镇三门滩村有大寺江汇入。大寺江发源于上思县公正乡鸡白村,流经上思县公正,钦北区贵台、大寺至三门滩村入茅岭江。茅岭江由北向南流经钦州,于防城港茅岭处流入茅尾海,流域面积2909km2,干流全长112km,平均坡降0.69,年平均入海水量29.0亿m3,年输沙量约55.3万t(夏季约为24.52万t,冬季约5.22万t)。大直江发源于十万大山中部大龙山东麓的吊旭岭,向东流经大葛、垌坪、充文,接纳两条南流支流,经大直

14、、垌晚,于兆雅有滩营河汇入,东流至长墩尾附近汇入茅岭江。大直江干流全长44km,流域面积815km2,平均坡降1.07,多年平均流量为19.6m3/s,实测最枯流量为1.50m3/s。本工程线路在大直镇附近跨越大直江,线路跨越段杆塔均位于山坡上,距河岸边水平距离在50m以上。3气象防城港市上思县和钦州市均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根据上思气象站、钦州气象站历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其气象特征值见下表。表1 上思、钦州气象站气象特征值项目单位上思气象特征值钦州气象特征值气温年平均()21.322.0极端最高()39.337.5极端最低()-2.0-1.8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

15、181年最小相对湿度()149降水量历年年平均(mm)1228.62135.1一日最大(mm)204.1313.2平均雷暴日数d93.999.6最多雷暴日数d126131蒸发量多年年平均蒸发量(mm)1646.61708.0风年平均风速(m/s)1.92.6主导风向(方位)NEN瞬时大风风速(m/s)31414植被、生物多样性本工程线路沿线平地植被主要有甘蔗、桑树等经济作物,另有少量水稻分布,丘陵植被主要为松树、杉树、桉树、灌木和杂树等(见图3)。目前本线路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线路沿线绿化及生态恢复情况良好,基本看不到施工痕迹。线路沿线目前的生态恢复情况见图4。本工程线路在洞利圩附近约有

16、2km线路段穿越了八寨沟风景区的远期规划区。八寨沟风景区位于广西钦州市西北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面积3万多亩。八寨沟具备有大自然造化的独特山涧地貌和美山美水的自然景观,有较多的珍惜植物和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风景区内主要的植物有格木、紫荆木、铁棱格、观光木等,动物有野猪、果子狸、穿山甲、蟒蛇以及各种飞鸟昆虫等。本线路在规划景区区的建设紧贴已建的110kV上思钦州线路走线,沿线无景点分布,亦不建设景区服务设施,线路建设已征询防城港市旅游局同意,且经现场调查,线路区域生态状况良好。此外,线路避开了十万大山保护区,线路其他沿线均不涉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其他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区域野

17、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图3 工程沿线植被及塔基恢复情况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本工程全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及钦州市钦北区境内。上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辖2个镇(思阳镇、在妙镇)、7个乡(思阳乡、七门乡、平福乡、华兰乡、叫安乡、公正乡、东屏乡、那琴乡)、1个民族乡(南屏瑶族乡),总面积2816km2,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1.2%,总人口21万多人,壮族占86.8%,汉族占9.2%,瑶族占3.9%,其他少数民族占0.1%。上思土地广阔而肥沃,有耕地面积35万亩,林地面积267.6万亩;宜牧

18、面积51万亩,尚未利用的荒山荒地大部分可作林地、农地开发。主要农产品有稻米。甘蔗、玉米、花生、芝麻等。主要工业有制糖、林化、制药、食品加工、建材等行业。重要矿产资源有褐煤、石灰石、磷矿石、黄金、膨润土等。主要旅游景点有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弄怀岩、应天瀑布、布投温泉、那板水库等。上思县县内有合那高速及省道S31145贯穿东西。2013年上思县地区生产总值为65.5亿元,增长7.8%,财政收入6.97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51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7090元,增长13%。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与南宁市接壤,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南临浩瀚的钦州港,

19、西与防城港市毗邻,辖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灵山县、浦北县等3区2县。全市总面积10842.74km2,总人口为379.11万。钦州市重要矿产资源有石英砂、石膏、煤、锰、钛、铁和陶土。地方特产有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中华乌塘鳢、荔枝、龙眼、香蕉等。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753.74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7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16.8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55.13亿元,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23957元,增长7.03%。本线路工程沿线区域不存在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不存在压埋文

20、物现象。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电磁环境现状评价为了解工程线路沿线区域的工频电磁场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1月28日、29日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工频电磁场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报告详见附件4。根据现场监测结果,110kV双回线路下方衰减监测断面测得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23.6V/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23 T,本线路下方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满足4000V/m、100T的控制限值。本工程涉及的5处敏感点的电场强度在14.7369.1V/m之间,磁感应强度在0.070.22T之间,均满足4000V/m、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综上

21、所述,本工程线路下方及工程沿线的敏感点处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满足4000V/m、100T的控制限值,工程运行期间对周边环境的电磁影响很小。2声环境现状评价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我公司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1月28日、29日对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沿线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报告详见附件4。根据监测结果,线路下方昼间噪声值为41.3dB(A),夜间噪声值为36.8dB(A);沿线敏感点处昼间噪声值在43.2dB(A)48.8dB(A)之间,夜间噪声值在39.1dB(A)41.9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要求,即昼

22、间55dB(A)、夜间45dB(A)。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本工程线路沿线平地地表植被主要有甘蔗、桑树等经济作物,另有少量水稻分布,丘陵植被主要为松树、杉树、桉树、灌木和杂草。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由现场调查可知,本工程线路沿线植被恢复良好,未见明显施工痕迹和裸露地,工程所属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4、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本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主要为茅岭江及其支流大直江。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于2014年6月发布的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珠江水系的茅岭江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

23、类标准。本工程线路已经建成。在架设过程中,由于塔位设在茅岭江洪水位以上,且杆塔的施工废水量极少,并通过在靠近河道的塔基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基坑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用装土麻袋拦挡,施工期禁止向河流排放污废水、倾倒弃渣等措施,线路施工活动对河流水质无影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线路路径避开了十万大山保护区,沿线也不存在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亦未发现压埋文物。本工程线路仅在洞利圩附近约有2km 线路穿越了八寨沟风景区的远期规划区,由于线路紧贴已建的110kV上思钦州线路走线,沿线无景点分布,亦不建设景区服务设施,因此,本工程线路对规划风景区影响较小,且线路建设

24、已征询防城港市旅游局同意。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结合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电磁场及工程施工期影响,确定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与工程距离较近的住宅、学校、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新建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有5处环境保护目标,其中处于线路正下方的米满村黄小莉家为1层棚顶餐馆,于本工程运行之后搭建。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2和图4。评价等级、范围和评价因子评价等级(1)电磁环境:二级判断依据: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两侧各10m内有电磁环境保护目标。(2)生态环境:三级判断依据:工程占地面积远小于2km2,长度50km100km,影响区域为一般

25、区域,不涉及重要和特殊生态敏感区。(3)声环境:二级判断依据: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功能区。评价范围(1)电磁环境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的带状区域。(2)生态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3)噪声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的带状区域。评价因子(1)现状监测与分析评价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其它因子: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等。(2)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其它因子:生态环境影响等。(3)施工期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其它

26、因子:废水、扬尘、弃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评价适用标准评价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2)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主要评价标准数值见表3、表4:表3 电磁场控制限值污染物名称控制限值标准来源工频电场4000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场100T备注: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 kV/m,且应给出警

27、示和防护指示标志。表4 噪声排放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噪 声施工期:昼间70dB(A),夜间5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行期:昼间55dB,夜间45dB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本线路工程运行工序流程见图5。110kV高防线图5 运行期输电线路运行工序流程图渠丁变接高沙防城110kV线路线路除接点采用两基单回路铁塔外,其余均按双回路共塔建设噪声、工频电磁场110kV渠弄线 主要污染工序: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现已建成投入运行,施工期已结束,本次评价仅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简单回

28、顾性评价,主要针对运行期本工程产生的电磁场、噪声等环境影响进行分析。1施工期:本工程施工已经结束,施工期间对于基础开挖、临时堆放等采取了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土壤的流失;从现场调查看,杆塔塔基和线路沿线的植被恢复较好,已看不到施工痕迹,区域的生态环境已恢复至工程建设前水平;施工期间通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隔振垫等措施,有效减少噪声影响;施工期间采取不定期对施工现场洒水,汽车运输的材料和弃土表面加盖蓬布保护等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水系统,不单独排放,施工时的混凝土搅拌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除去大部分泥沙和块状物后,上层清液回用于施工场地喷洒降尘,

29、对沿线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很小。2运行期: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本身不产生废气、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本线路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高压线产生的电磁场、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1)工频电磁场由于稳定的电压、电流持续存在,110kV高压架空线路附近产生工频电磁场;或者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如开关操作、雷击等)的高电压、大电流及其快速变化等情况下均能产生工频电磁场。(2)噪声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是110kV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晕放电引起的无规则噪声以及架空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产生时间、地点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

30、生量排放量大气污染物营运期无水污染物营运期无固体废物营运期无噪声营运期:11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时,昼间噪声值为41.348.8dB(A),夜间噪声值为36.841.9dB(A)。电磁场营运期电场强度(离地1.5m)423.6V/ m(最大值)4000V/ m磁感应强度(离地1.5m)0.23T(最大值)100T主要生态影响: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塔基开挖、杆塔组立等会使原有植被局部遭到破坏、损坏原有水土保持功能,诱发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线路工程沿线施工点分散,单个塔基占地面积较小、施工量小,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很小,施工中严格控制了施工用地范围,并采取了相应环境保护、水土保

31、持措施,如弃土临时堆放采用装土麻袋拦挡、塔基施工完后回铺于塔基横梁内等,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及时进行了绿化或复垦,生态环境已得到恢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经现场调查可知,线路沿线和塔基处的植被已恢复,特别是在八寨沟风景区远期规划区内的走线区域,沿线已基本看不到施工痕迹,生态恢复情况良好。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本工程于2013年投产试运行,因此本评价不再对工程施工期的影响进行分析,而是对工程施工期实际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评价。本工程线路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之后进行主体工程阶段的基础施工,包括杆塔基础开挖、回填、浇筑、边坡防护等,施工期间对于基础开挖、弃渣临时堆放等均采取了相应的防

32、护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土壤的流失,很好地保护水土资源;从现场调查情况看,线路沿线及塔基处生态恢复情况较好,基本已完成植被恢复和土地复耕,已看不到施工痕迹,区域的生态环境已恢复至工程建设前水平,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施工期间通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消声器、隔振垫等措施,有效减少噪声影响,未发生施工噪声扰民投诉;施工期间不定期对施工现场洒水,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未发生扬尘污染投诉;线路工程施工人员居住在线路沿线附近村镇,其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水系统,不单独排放;线路施工时所产生的少量生产废水经沉淀池沉淀,除去大部分泥沙和块状物后,上层清液回用于施工场地喷洒降尘,对线路沿线

33、水体环境的影响很小。本工程线路在大直镇附近跨越大直江,线路跨越段杆塔均位于山坡上,距河岸边水平距离在50m以上,距离较远;施工期间杆塔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周围采用临时彩钢板拦挡;对开挖出的土石方用装土麻袋拦挡,多余土方用于塔基平整、护坡、保坎,不产生弃渣,临时堆放时采取遮盖措施;塔基基础已浇筑混凝土进行防护,边坡稳定,塔基附近植被生长良好,据本次现场调查,未发现引起水土流失而影响大直江水质的现象。本工程线路在洞利圩附近有约2km 的线路穿越了八寨沟风景区的远期规划区,线路紧贴已建的110kV上思钦州线路走线,沿线无景点分布,亦无景区服务设施,且远期规划景区内线路段的施工规模很小,施工时间

34、较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扰动很小,从现场调查情况看,线路沿线及塔基处基本已完成植被恢复,已看不到施工痕迹,区域的生态环境已恢复至工程建设前水平,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施工线段位于八寨沟风景区现行范围边界约4km处,故线路施工对风景区景观及对游客观光活动无影响,投运后杆塔也未影响到景区的景点景观。环境影响分析(一)电磁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1. 监测点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为了解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建成投运后线路周边的电磁环境状况,本次评价工作委托本次评价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1月28、29日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工频电磁场进行了现状监测(见附件4)。在渠丁变接高沙防城

35、110kV线路(分为110kV高华线、110kV防渠线)同塔双回段设置一处衰减断面进行监测。根据现场踏勘选取110kV高华线146#147#塔段(即110kV防渠线186#187#塔段)之间设置衰减断面,该处线路下方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档距间弧垂最低点处导线对地高度约为32m,监测条件较好,作为线路衰减监测断面具有代表性。线路监测因子、监测点布设及监测内容见表5,监测布点图见图6。图6 本工程工频电磁场、噪声监测布点图表5 线路衰减断面监测因子、点位布设及监测内容监测因子监测点布设工频电场以导线弧垂最大处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为测量第一点,线路边导线的地面投影点为测量第二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

36、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边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工频磁场3)敏感点监测在环境敏感点距线路最近处布点,选择户外空旷地,避开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及金属结构,进行工频电磁场的监测。本工程线路沿线5处居民环保目标各设1个监测点,具体监测因子、点位布设及监测内容见表6。2监测方法工频电磁场监测方法执行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和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3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参数见表7。表7 监测仪器参数仪器名称及型号分辨率有效日期至检定证书编号检定单位低频电磁场测量仪(探头型号:SMP

37、-560)电场:2.5V/m20kV/m磁场:0.25nT2mT2015年5月05日NHem2014-010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4.监测结果本工程环境现状监测点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8。由监测结果可知,本工程线路下方衰减监测断面测得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23.6V/m,出现在距线路边导线投影5m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23 T,出现在线路中心投影处;随着与线路距离的增加,电磁场强度逐渐减小,线路下方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满足4000V/m 和100T的控制限值。本工程涉及的5处敏感点的电场强度在14.7369.1V/m之间,磁感应强度在0.070.22T之间,均满足4000V/m

38、和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目前渠丁变接高沙防城110kV线路工况稳定,工程投运后,工程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较低,线下和环保目标处能满足4000V/m和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二)声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解本工程所经区域的声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1月28、29日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见附件4)。1监测点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1)监测布点在本工程线路中心下方及各环境敏感点处各设1个监测点,共设置6个噪声监测点。监测布点图详见图6。2)监测项目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3)监测频次昼、夜间各测一次。2监测方法根据声环境质

39、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3监测仪器表9 监测仪器参数仪器名称噪声统计分析仪仪器型号AWA5680分辨率0.1dB(A)仪器检定单位及检定证书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证书编号:LSae2014-0802)有效期至2015年2月27日4监测结果分析评价本工程线路及工程涉及的敏感点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监测结果详见表10。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线路下方昼间噪声值为41.3dB(A),夜间噪声值为36.8dB(A);沿线敏感点处昼间噪声值在43.2dB(A)48.8dB(A)之间,夜间噪声值在39.1dB(A)41.9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

40、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三)地表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本工程线路运行过程中,没有废水产生,对水环境无影响。(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工程线路运行过程中,没有固废产生,对环境无影响。(五)主要生态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110kV渠丁变第二回电源送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其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塔基开挖、杆塔组立等会使原有植被局部遭到破坏、损坏原有水土保持功能,诱发水土流失。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了相应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如弃土临时堆放采用装土麻袋拦挡、塔基施工完后回铺于塔基横梁内,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及时进行了绿化或复垦等,将对周边生态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本工程线路在大直

41、镇附近跨越大直江,线路跨越段杆塔均位于山坡上,距水库岸边水平距离在50m以上,距离较远;且塔基基础已浇筑混凝土进行防护,边坡稳定,塔基附近植被生长良好,未发现引起水土流失而影响大直江水质的现象。本工程线路在洞利圩附近有约2km 的线路段穿越了八寨沟风景区的远期规划区,线路紧贴已建的110kV上思钦州线路走线,沿线无景点分布,也无景区服务设施,且远期规划风景区内线路段的施工规模很小,施工时间较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扰动很小,据本次现场调查,线路沿线及塔基处基本已完成植被恢复,已看不到施工痕迹,区域的生态环境已恢复至工程建设前水平,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外施工线段位于八寨沟风景区现行范围边界约4k

42、m处,故施工对景区景观及对游客观光活动无影响,投运后杆塔也未影响到景区的景点景观。工程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足,植被恢复较快。由现场调查可知,本工程施工建设及运行初期很好地落实了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未发现施工弃土弃渣随意弃置、破坏生态平衡或防护不当引起水土流失问题的现象。通过现场调查情况看,目前线路沿线和塔基处的植被恢复良好(见P8图3),已恢复到建设前原有水平。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 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大气污染物营运期无废气产生水污染物营运期无废水产生固体废物营运期无固废产生噪声营运期导线电晕放电噪声在设备订

43、货时要求提高导线加工工艺,防止由于导线缺陷处的空气电离产生的电晕,降低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可听噪声水平。区域声环境保持良好,线路下方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电磁场营运期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本工程线路路径已避开了沿线人口较密集的村庄;并按照设计规范将导线架设在足够的高度,降低线路走廊下方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有效减少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线路下方和环保目标处的电磁场监测结果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0100T的控制限值。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本工程建设时注重土地及植被资源的恢

44、复和改善,施工期间对于基础开挖、弃土临时堆放等均采取了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1)工程施工根据图纸合理安排了施工顺序,开挖土方及时回填,减少了弃渣的临时堆放。(2)本工程已采取高塔跨越林地,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缩小送电走廊宽度等措施,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3)本工程塔基施工采用了部分高低杆,避免了大开挖,尽量保持原有地形。(4)施工放线时,塔位已避开村庄等密集居民点,尽量减少毁坏耕地。(5)在地形坡度较陡的塔基处,主体工程已采取开挖基面砌筑护坡、设置临时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加以防护;塔基施工结束后,表土用于植被恢复和复耕覆土,其余土方已全部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6)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并对临时用地进行了整治和植被恢复,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周围自然景观的影响。(7)加强对巡线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巡线人员出现猎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野生植物的行为,保护八寨沟风景区及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生态平衡。本工程通过采取以上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很好地保护了水土资源。从现场调查看,本工程线路沿线植被生长良好,在现场已看不到施工痕迹,总体上沿线生态恢复情况良好,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公众参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