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06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美的城D地块项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简本)建设单位: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07号)二一三年十月目 录1项目概况31.1项目由来31.2项目基本情况31.3项目与规划、政策相符性8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0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0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效果24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24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目标323.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33.4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43.5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36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73.

2、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84公众意见调查424.1调查对象和方式424.2被调查人情况434.3公众参与人员意见与建议汇总4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85.1总结论485.2建议与要求486联系方式496.1建设单位的名称及联系方式496.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491项目概况1.1项目由来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10年10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号:商外资 苏府资 字201088943号),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营销策划活动。该企业由美的建业(香港)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公司现有员工30余人。徐州美的置业

3、有限公司通过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至环湖大道东支路绿化带北至徐海路绿化带地块土地使用权,对该地块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美的城项目。企业进行分期建设,将美的城分为四个地块,即美的城A地块、美的城B地块、美的城C地块和美的城D地块。目前美的城A地块、美的城B地块、美的城C地块项目均已取得徐州环保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的环评批复(徐环开表复201047号)、(徐环开201113号)和(徐环开201142号)。目前美的城A地块、美的城B地块已竣工,美的城C地块项目正在施工。本环评仅对美的城D地块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美的城D地块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湖大道东支路以东,徐海路以南,东至经七路绿化

4、带,西至美的城C地块,南至美的城B地块,北至美的城C地块。总用地面积34540.4m2,总建筑面积121450m2,根据徐州市规划局出具的规划设计要点,该地块使用性质为商住用地。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拟投资60000万元,建设美的城D地块,建设期约为2年。1.2项目基本情况1.2.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投资总额项目名称: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美的城D地块项目;项目地址:西至环湖大道东支路绿化带,北至徐海路绿化带,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额:项目总投资为6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80万元,占总投资的1.3;建设期:24个月;项目

5、建筑密度:14.26%,容积率:2.68,绿地率:38.5%。总占地面积34540.4m2,总建筑面积121450m2;美的城D地块完成后,将与美的城A、B、C地块全面衔接,整个地块的经济指标满足规划条件要求:建筑密度为17.5%,容积率为2.00,绿地率为37.8%。1.2.2总平面布置项目所在地原为农田,现状为空地,不存在原有环境污染问题。美的城总平面图见附图2,本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3。1.2.3建设项目规模本项目地块地势均较为平坦,规划总用地面积34540.4m2,根据项目地块特点及周围环境情况,本项目总体布局由4栋高层住宅楼(1栋18F+1、2栋32F+1、1栋33F)、5栋商业建筑

6、(3栋1F、2栋2F)及若干配套公建服务设施组成。住宅楼分三排置于地块范围内,商业建筑及公建建筑布置于地块东侧,地块中心配套组团绿化景观。地块东侧退让道路红线15m。C-11#楼底层6户、C-13#楼底层2户为物业管理用房,方便物业管理和居民服务。C-11#楼与东侧相邻商业用房沉降缝断开,防火墙分隔,底层1户被用做医疗卫生用房,由美的置业有限公司自行管理,不对外出租、出售,为社区内部药房。C-9#楼东侧单元底层设计为公共用房,仅为银行、物管、报社等用房。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本项目地块东侧沿路共设置3栋1F的商业建筑和2栋2F的商业建筑。本项目商业用房主要用途为一般商铺为主,拟配套设置便利店

7、、药店、理发店、储蓄所、书报亭、服装店、饰品店、玩具店等相关业态,保证无餐饮、KTV、洗浴中心、酒吧及钣金加工等强噪声、散发异味大气污染物的业态。公建用房主要用于配电房及小区内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用房等。地下车库位于整个地块范围内,地面停车场位于绿化广场内。1.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1。表1.2-1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设计指标总用地面积34540.4总建筑面积1214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5450地下建筑面积26000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92518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248配套公建面积1581其中金融邮电150医疗卫生350配电开闭所213物业管理688

8、市政公用180商业面积1689总户数户806地上停车个770地下停车个36容积率/2.68绿地率%38.5建筑密度%14.26本项目户型设计见表1.2-2。表1.2-2 本项目设计户型一览表户型面积户型比例(%)144m218.11125m247.64100m222.7190m211.54可见,本项目住宅单套建筑面积以125m2以下的户型为主,占81.89%,单套建筑面积在125m2以上144m2以下的占18.11%,为普通住宅用房,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建成后,与美的城A、B、C地块综合后整个地块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2-3 美的城整个地块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规划用地总面

9、积m21810702居住户数户27143户均人口人3.24居住人数人86855总建筑面积m246082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373401地下建筑面积m2874226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m236214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349754其中高层m2270264小高层m214307(洋房)中高层m252817低层m212366配套公建面积m26260其中金融、卫生、文体、市政m21080幼儿园m22460居委会、物业管理m21720配电 开闭所m21000商业面积m261267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m2986838容积率万平方米/公顷2.009建筑占地面积m23170510建筑总密度%17.511绿地率

10、%37.812停车率%10013机动车总停车位辆2714其中地上停车辆550地下停车辆216414非机动车停车位辆54281.2.5美的城D地块与A、B、C地块的关系1.位置关系美的城总平面图见附图2。美的城A地块位于整个地块的西南方向,B地块位于整个地块的东南方向,C地块位于整个地块的西北方向,本项目(D地块)位于整个地块的东北方向。故美的城D地块东临经七路,北侧和西侧均为美的城C地块,南侧为美的城B地块。2.分期建设情况美的城A、B、C地块项目均已取得徐州市环境保护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的环评批复(徐环开表复201047号)、(徐环开201113号)和(徐环开201142号)。目前美的城

11、A地块已于2012年下半年上房,美的城B地块已于2013年上半年上房,美的城C地块项正在施工,预计2013年下半年完工。美的城D地块预计于2013年下半年开工,工期预计2年。3.相互依托关系(1)排污口本项目实施雨污分流制。本项目与美的城A、B、C地块共用一个污水排放口和一个雨水排放口,位于美的城A地块东南角。(2)垃圾中转站不项目不新建垃圾中转站,与美的城A、B、C地块共用一个垃圾中转站,位于美的城C地块西北角。(3)公建美的城地块设计建设健全的公建设施。小区配套商业用房设置于美的城A、B、D三个地块中;小区居委会和幼儿园位于美的城C地块;小区医疗卫生用房设置在美的城D地块。各个地块相互依托

12、公建设施。(4)小区道路、出入口与地下停车场小区内部各个地块道路相通,形成方便出行的路网,与小区内部景观相协调,并在道路两侧合理位置设置地面停车场。综合考虑美的城D地块与美的城A地块、B地块和C地块的协调性,在D地块的东侧和东南角分别设置出入口,其中东南角出入口为小区主出入口。同时依托美的城A地块北侧出入口、美的城B地块南侧出入口和美的城C地块西侧偏南出入口,实现美的城D地块与A、B、C地块的衔接。美的城A、B、C、D地块分别建设地下停车场。美的城D地块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位于D地块东侧。1.3项目与规划、政策相符性1.3.1产业政策相符性根据国家、江苏省和徐州市的房地产产业政策,“坚持房地产开发

13、适当超前和总量控制的原则,确保供求结构平衡。重点支持适用普通商品房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限制建设高档写字楼和高档别墅,禁止集资建房”。本项目建设居民小区及配套公共设施,不在限制范围内。建设部等七部委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对普通住房进行了定义,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为普通商品住房。本项目容积率为2.68,单套住宅建筑面积小于144平方米,属于普通商品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第十七大类中第3条“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且不属于淘汰类项目,因此

14、属于允许类项目。同时该项目污染因素简单,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属于对环境造成轻度污染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不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因此属于允许类项目。综上,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1.3.2规划相符性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和徐州市经济开发区详细控制性规划,项目所在地为居住、行政办公用地;徐州市高铁客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项目所在地规划为居住、金融用地。根据徐州市规划局于2010年6月20日为该地块出具的规划条件(见附件),该地块用地性质变更为商住用地,因此本项目符合徐州市规划局规划条件

15、。 2013年6月,徐州美的置业有限公司申请美的城项目规划方案变更,2013年7月5日,徐州市规划局批准美的城项目总平面图变更申请,新总平图中商业面积变更为6126m2。因此美的城地块完全符合徐州市规划局的规划要求。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自然环境概况2.1.1.1 地理位置徐州市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第一个腹地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项目拟建地位于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开发区距徐州火车站约6.

16、5km,距铁路编组站1.8km;天水、西安至连云港的310国道穿过开发区,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项目选址位于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徐州东部高铁站前广场西侧地块,高铁南路南侧、玉湖路北侧、科技路东侧、凤凰山路西侧,距徐州市新城区分别为3km,距京沪高铁徐州站仅850m。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所在地原为大湖采石场,现状为空地,不存在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徐州市高铁南路南侧、玉湖路北侧、科技路东侧、凤凰山路西侧。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本项目四周紧邻地块均规划为商业、居住用地。2.1.1.2地形、地貌、地质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

17、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分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m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铜山区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m;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m。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m之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为平原,南部丘陵与平原相间,用地开阔,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坡度在15,地面高程一般在(33.540)m,山顶高程在(55149)m之间。地面高程大于京杭大运

18、河、荆山引河最高洪水位,无洪胁之虑。开发区内地质基岩为中下寒武系灰岩,上部为第四纪覆盖,覆盖层上部为(0.150.8)m的植被层。植被层下为冲击的亚粘土、粘土,与下伏基岩呈不整齐接触,一般厚度为(58)m。地基承载力大于10t/m2,适于建筑。根据江苏省地震烈度分区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位为7度。2.1.1.3气候、气象评价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气候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之中,冬夏季较长,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季短且较干旱,入冬及回暖较早。年平均气温15.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7。年平均降水量

19、900mm,全年降水量的59%集中在6至8月,年变化幅度高达81%。全年的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2m/s。年日照总时为23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无霜期为200-220天。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霜冻、旱、涝、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2.1.1.4水文(1)地表水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表水系主要属于沂、沭、泗水系中的泗运水系下游,上接微山湖,下泻骆马湖。区内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废黄河、奎河。与建设项目紧密相关的地表水主要有三八河、房亭河,属京杭运河水系。 房亭河房亭河自荆山引河经大庙、单集、刘集向东汇入中运河,曾按照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进行了治理。现状长度为12km,河底高程2

20、8.0m,堤顶高程34.835.0m。房亭河是中运河西部地区的主要排水河道,同时有行洪、滞蓄和灌溉的功能。徐州市主城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指出,房亭河规划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超防运河百年洪水位2m(入运河口的百年一遇水位33.9m),即35.9m。规划房亭河河底标高为27m,底宽20m,堤坝标高35.9m,堤顶宽10m,堤坡1:3;河口宽2259m。房亭河自上游至下游建有浮体闸、大庙闸、单集闸、刘集闸可控制,调节水量并多级翻水,是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调水通道。三八河三八河是五十年代挖掘而成的用于农业灌溉、纳污和泄洪的人工河道,西端自大郭庄北,向北经黄山垅村南拐90,向东至东风闸,然后入房亭河,最后

21、汇入京杭运河。三八河全长约5.8km,三八河现河底宽6-11m,河面宽20-25m,下游乔家湖村附近河宽约31m,河底高程28-28.5m,岸顶高程3-3.5m,常水位31.5-32m。三八河汇水区范围东至小琅山,西至津浦东路,南至陇海铁路,北至杨山山脊线,面积约34km2,岸顶标高约32m,区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三八河水仅在主汛期水位高程达到31.5m时,通过东风闸进入房亭河,平水期东风闸不开闸放水,而农灌期则需从运河通过房亭河调水。本服务区位于三八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服务范围内,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入市政截污管网,再排入三八河污水处理厂。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徐州段)上游与南四湖相通,下

22、游与骆马湖相连,上、下游分别建有蔺家坝闸和刘山闸控制,调节水量。京杭运河(徐州段)具有饮用水源、工业、农灌、航运、行洪等多种功能,还承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任务,故确定的水域功能为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金龙湖徐州金龙湖景观及配套总投资1.3亿元,由美国伊斯特伍德公司规划设计完成。设计的初衷是为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公路的防洪保安。湖面面积约380亩、平均水深4.5米,储水量130万方,景观面积40万平米,分春夏秋冬4个区、12个园,一岛一堤、三广场,可形成3.7公里的滨湖景观带。(2)地下水该地区地下水有两种类型,即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潜水地下

23、水流向由南而北。项目所在地潜水埋深1米左右。第四系孔隙潜水在第四颗粒较粗的地层中较为丰富。基岩地下水赋存于岩石裂隙中。其埋深在约30米以下。其富水程度受到岩性及构造控制,不同地区差别较大。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3.3-3.7m,平均3.44m,标高28.47-29.23m,平均28.90m。2.1.2社会环境概况2.1.2.1社会经济 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较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徐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

24、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金融生态环境50强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书法名城。行政级别虽为地级市,但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部分省会城市。徐州市2012年全年GDP经济总量为4016.58亿元,继续超过合肥、南昌、昆明等省会城市。2.1.2.2教育和科学技术2012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9所,在校学生人数全日制13.36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硕士研究生9502人,博士研究生1088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61万人,下降8.1%;小学在校学生62.85万人,增长10.1%。幼儿园544家,在园人数35.3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全

25、市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9%。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创建目标,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六大工程”,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显著。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理清。编制徐州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专题规划,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十二五”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主攻方向、指标体系和具体措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把教育现代化等教育基础建设纳入对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90%的中小学建成市标准化学校,

26、创建三星级以上高中4所、省优质园39所、市优质园47所。鼓楼区、铜山区通过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主城区全面完成创建任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推进校舍安全工程,拆除、停用危旧校舍19.2万平方米,加固项目开工、完工8.6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开工55.3万多平方米。实施“龙芯”电脑工程,为319所学校配备电脑和多媒体互动教室。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新增教学视频1270个,地方资源13万个。2.1.2.3文化、卫生、体育2012年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9.42亿元。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66个、群众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1个;共有广播电台8座,电

27、视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265.3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17.50万户。文物藏品7.43万件。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1.55万册。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63.00万平方米。2012年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5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4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3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5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55万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为4.1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1万人,注册护士1.61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65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4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1人。新

28、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2012年体育事业成果丰硕。年末拥有体育场馆及游泳馆31个,拥有等级运动员255人。体育健儿在各类国内外比赛中,有195人次获金牌,133人次获银牌,125人次获铜牌,其中,4人次获得世界冠军,5人次获得亚洲冠军,6人次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年末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133个,全年销售额11.13亿元。2.1.2.4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2年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6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62元,增长13.4%。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5.4%,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

29、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全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6213套,建筑面积39.5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748套,建筑面积32.45万平方米。2012年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2.75万人、145.89万人和79.0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8.37万人、7.94万人和5.27万人。年末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7.6%、98.9%和98.1%。农村养老保险当年参保人数为203.81万人,当年领取人数107.29万人。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

30、增城镇就业11.5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8万人。2.1.2.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9平方公里。年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1.45平方米,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8.1%和99.3%。天然气供气总量23270万立方米。2012年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年末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7万公顷。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空气良好天气天数达337天,市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49.7万吨/天,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2%。扎实推进绿色徐州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31.8%,绿化覆盖率4

31、2.7%,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8.4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本项目冬季取暖采用集中供热方式进行。2.1.3生态环境概况徐州市区内较多的山地和水体是构成城市生态防护网的主要骨架。其中在东、北、西、南有成片的山区,又有东北、西南向三条平行的山系把主城区分割,形成了“山中城,城中山”的山水城市特色和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形态。绿化山体的楔入和组团之间的绿色空间融为一体。加上三环路、京杭大运河、故黄河、环带状绿化带,构成了徐州市区内较为完整的生态防护网体系,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徐州市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已形成七个重点保护区:云龙风景保护区、户部山保护区

32、、故黄河风光带保护区、狮子山汉文化保护区、北洞山汉墓保护区、楚王陵文物保护区和九里山保护区。通过对上述重点保护区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对名城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带动城市生态建设。徐州市区内的绿地系统以大环境绿化为主,以城市生态防护网为骨架,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绿地水平,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通过进一步加强山林、道路、河岸的绿化,重点加强云龙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公共绿地、旅游景点的建设,以及抓好居民区绿地和专用绿地的建设,现已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市中心的绿化覆盖可达25%。近年来,徐州市注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市规划区范围内未绿化荒山绿化9200亩;实施市区空

33、间梳理,新增大马路三角地等5块绿地;续建云龙湖市民广场、云龙湖北大堤景观改造、九里湖地区土地综合利用和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奎山公园敞园改造、云龙湖南岸绿化工程;新建泉山区西苑体育公园、云龙区和平路体育公园;实施小沿河及张集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故黄河新城区以下10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以上;继续实施城区水污染治理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关闭了全市所有小立窑。项目所在区域附近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2.1.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1.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监测布点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引用徐州市

34、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度)中京杭运河红旗新村(W1)与房亭河东贺村闸(W2)的例行监测数据。同时引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12年11月)中对三八河(W3、W4)的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为2012年7月11日至7月13日,连续3天,每天监测1次。监测点位及监测项目见表2.1-1。表2.1-1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断面序号断面位置水域监测因子W1红旗新村京杭运河DO、CODMn、BOD5、氨氮、石油类W2东贺村闸房亭河DO、CODMn、BOD5、氨氮、石油类、氟化物W3三八河污水处理厂上游500米三八河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SS、TP、N

35、H3-N、挥发酚、石油类、BOD5、F-、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Hg、Pb 、Cr6W4三八河污水处理厂下游1000米(2)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以及国家有关技术规定执行。(3)监测结果: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1-2和2.1-3。表2.1-2 京杭运河与房亭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断面项目DOCODMnBOD5氨氮石油类氟化物W1监测平均值7.45.63.00.500.02/超标率%0.00.00.00.00.0/W2监测平均值8.25.42.80.690.020.82超标率%0.00.00.00.00.00.0类水标准56

36、41.00.051.0表2.1-3 三八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断面项目pHDOSSBOD5TP挥发酚氨氮氟化物石油类COD六价铬CODmn汞铅氯化物亚硝酸盐硝酸盐W3最小值7.115.61223.30.150.0003L0.840.520.02140.004L6.00.000060.00152.600.005L0.48最大值7.816.36253.40.170.0003L0.950.590.03150.004L6.60.00010.00354.700.005L0.55平均值7.465.99243.40.160.003L0.890.560.03150.004L

37、6.30.000080.00253.650.005L0.51污染指数0.230.760.780.840.8100.890.560.500.7301.10.80.040.2100.05超标率0000000000066.67%00000W4最小值7.326.20193.60.160.0003L0.790.560.02160.004L6.10.00002L0.00263.400.005L0.57最大值7.956.88213.80.170.0003L0.860.640.03180.004L6.70.000090.00374.100.005L0.67平均值7.646.54203.70.170.0003L

38、0.830.600.03170.004L6.40.0000450.002568.750.005L0.62污染指数0.320.620.670.930.8300.830.600.500.8501.100.050.2800.06超标率00000000000100%00000类水标准6-95/40.20.0051.01.00.05200.0560.00010.05250/10(4)地表水质量评价监测结果分析:从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房亭河东贺村闸断面、京杭运河红旗新村断面各指标均可以达到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监测时间段内三八河2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指标除高锰酸盐指数分别超标66.67%和100%外,

39、其它各指标均达到类水质标准。三八河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沿岸截污不到位所致。2.1.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监测布点为说明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质量,本单位委托徐州市铜山区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5月13日和5月21日对高铁站前广场M地块(D1)、农科院(D2)、医学院(D3)的地下水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项目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指标为: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总硬度、挥发酚、六价铬。监测分析方法按照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GB/T14848-93)执行。(4)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2.1-4。表2.1-4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点位统计量pH总硬度N

40、H3-N高锰酸盐指数六价铬挥发酚氟化物高铁站前广场M地块监测值7.413560.025L0.900.0030.0003L0.11单因子指数Pi0.270.790.060.300.0600.0800.11超标倍数0000000农科院监测值7.244240.025L0.900.0030.0003L0.11单因子指数Pi0.160.940.060.300.0600.0800.11超标倍数0000000医学院监测值7.503410.025L1.000.0030.0003L0.11单因子指数Pi0.330.760.060.330.0600.0800.11超标倍数0000000(GB/T14848-93)

41、类6.5-8.54500.23.000.0500.0021.00注: pH值无量纲,未检出用“检出限+L”表示。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地各测点各监测项目均能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要求。2.1.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监测点位与监测项目监测点位与监测项目见表2.1-5。表2.1-5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监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置所处方位距离(m)监测项目环境功能G1蟠桃小区西北2000SO2、NO2、PM10二类区G2农科院东北1300SO2、NO2、PM10(2)监测时段与监测频率监测时间:农科院监测点位监测时间为2012年2月1日-2012年2月7日;

42、蟠桃小区监测点位监测时间为2013年4月22日2013年4月28日。监测频次:农科院监测点连续监测7天,SO2、NO2、PM10每天监测12次;蟠桃小区监测点连续监测7天,其中SO2、NO2小时值每日采样四次,分别为02:00、08:00、14:00、20:00;PM10每天连续采样12小时。 (3)采样方法采样方法按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4)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区现状监测结果经统计整理汇总为表2.1-6至表2.1-8。表2.1-6 SO2监测结果统计汇总 (单位:mg/m3)序号监测点1小时浓度范围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G1蟠桃小区未检出0.0210达标G2农科院0

43、.043 -0.092 0达标表2.1-7 NO2监测结果统计汇总 (单位:mg/m3) 序号监测点1小时浓度范围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G1蟠桃小区0.0170.1360达标G2农科院0.040-0.067 0达标表2.1-8 PM10监测结果统计汇总 (单位:mg/m3) 序号监测点日均浓度范围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G1蟠桃小区0.0090.45257.10.73G2农科院0.024-0.0670达标通过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得知评价地区环境空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1)二氧化硫评价区域内各测点SO2的1小时浓度值范围未检出0.092mg/m3,各测点1小时浓度值均无超标现象。(2)二氧化氮评价区域内各测点NO2的1小时浓度值范围0.0170.136mg/m3,1小时浓度值无超标现象。(3)可吸入颗粒物(PM10)评价区域内各测点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0.0090.452mg/m3,蟠桃小区日均浓度值超标57.1%。3、现状评价结果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达到环境空气二级功能区划要求,PM10不能满足环境空气二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