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081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甲字甲字第4004号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500万吨/年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技术咨询中心二一三年十二月 新疆乌鲁木齐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背景11.2项目位置21.3项目建设内容31.4项目政策及相关规划相符性4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3.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措施123.1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23.2区域环境保护目标17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3.4环境保护措施193.5环境风险防范23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33.7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制度254.公

2、众参与274.1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和对象274.2公众参与进展程度2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86.联系方式29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建设背景新疆天雨煤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亿元。公司下辖新疆托克逊县雨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托克逊县盘吉塔格煤炭有限公司、丰源公司等四家子公司。2002年9月,天雨煤化公司投入新疆煤炭建设,现已成为托克逊县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吐鲁番地区民营工业十强企业。目前,公司拥有雨田矿区,煤炭地质储量可供开采50余年。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十二五”期末,雨田煤矿的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吨/年以上。经分析,公司煤炭属低水分(6.6%),特低硫(0.22%)、特低磷(无)、特低

3、灰(6.06%)、高发热量(28.27)、高油煤,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及化工用煤。为实现优质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本项目提出对天雨煤化有限公司煤炭资源进行就地转化,建立煤-化-油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利用雨田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出兰炭和焦油加氢产品,同时对煤干馏装置副产的焦炉煤气加以综合利用。焦炉荒煤气通过电捕焦技术净化成为焦炉煤气,一部分焦炉煤气作为燃料供给供热锅炉,其余部分作为下游制氢装置的原料生产煤焦油加氢所需的氢气。这样既减少了尾气直接排空对环境的污染,又可节约大量能源,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实施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依靠科技进步,走集约经营、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原煤兰炭煤焦油

4、焦炉煤气气制氢煤焦油加氢循环经济产业;使兰炭产业带动当地煤炭、型焦、煤焦油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缓减原煤外运的交通压力,成为上接煤炭开采,下连载能、化工、冶金,拉动物流、加工制造,广泛影响建材、服务等行业的支柱产业。本项目以天雨煤化公司自有煤矿产煤为原料,通过对煤的低温干馏生产兰炭同时对焦油组分进行进一步加氢利用,焦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项目建设规模为兰炭27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40万吨/年。项目选址位于托克逊县境内,拟选厂址距托克逊县县城以西约28km,项目厂址周围10km范围内均为戈壁滩,无人口聚居等环境敏感区域。项目生产生活用水依托厂址以西北约24km的红山水库作为供水水源。1.2 项目

5、位置本项目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境内,项目拟选厂址位于托克逊县伊拉湖乡以西约10km,拟选厂址周围均为未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漠,厂址以南约500m为省道301,以南约560m为农业灌溉渠阿拉沟渠;厂址以东距伊拉湖乡约10km、距托克逊县县城约28km。项目地理坐标北纬424825,东经881620,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2-1。图1.2-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1.3 项目建设内容 主体生产设施项目主体生产设施包括270万吨/年煤干馏装置(分两期建设)、2.6万Nm3/h荒煤气制氢装置、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主体工艺设施配套储运设施包括原料煤储场、兰炭堆场、煤焦油收集罐区、气柜、煤焦油加氢改

6、质中间罐区、改质煤焦油产品罐区、汽车装卸区等。 生产辅助设施包括水泵站、给水设施、循环水设施、压缩空气站、中央配电所、车间变电所、机电仪表维修间、综合仓库、中心实验室、环境监测室等设施。 行政福利及生活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室、食堂、浴室、车间办公室。拟建项目工程组成主要见表1.3-1。1.4 项目政策及相关规划相符性本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270万吨半焦,半焦炉27座,单座产能10万吨。将本项目的生产产品和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对照,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应视为国家允许类建设项目。生产项目与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进行对照分析,本项目荒煤气一部分

7、用于制氢为煤焦油加氢提供氢源,一部分荒煤气返回至炼焦工段、剩余部分荒煤气作为燃料供动力车间锅炉供热和发电使用,可全部回收利用,本项目基本符合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本项目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基本符合的。从项目从产业政策、区域环境敏感因素、环境风险因素等角度衡量,项目选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基本合理。但目前项目拟选场址区域还缺乏区域相关工业区发展规划的支持,同时项目依托红山水库作为供水水源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表1.3-1 拟建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项目组成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1煤干馏装置规模270万吨/年,年操作时数8000小时,采用小粒煤干熄炭化炉,分两期建设。一

8、期建成规模120万吨/年、二期建成规模150万吨/年。装置包括备煤工段、炭化工段、筛焦工段、煤气净化、脱硫及硫回收等工段。2荒煤气制氢装置建设1套2.6万Nm3/h荒煤气制氢装置,采用热解荒煤气脱硫净化+PSA工艺方案。3煤焦油加氢装置建设1套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采用馏分油加氢裂化工艺,包括煤焦油加氢精制及加氢裂化单元和加氢改质单元。4储运系统项目全厂储运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4座原料煤堆场、6座兰炭产品堆场(两期建设)、320000m3储气柜、煤焦油回收罐区、煤焦油加氢罐区、成品储罐区、汽车装卸区、1座危险化学品仓库。公用、辅助设施1给水新鲜水项目全厂新鲜水用量约207.2m3/h(

9、165.76 104m3/a),依托厂址以西北约24km的红山水库做供水水源。2循环水新建装置循环水用量6360m3/h,拟新建1套循环水装置,设计循环水能力8000m3/h。3消防水新建装置一次消防水用水量3240m3,新建消防泵房及2座消防水池。4排水正常排水项目排水系统按照清污分流原则设计分为:生产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清净下水、雨水排水以及消防污水收集系统。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实现中水回用,达到零排放。清净下水直接循环进入炭化装置供熄焦用水。应急排污设置1座应急事故水池(预留1座位置),容积6240m3,用于收集安全事故或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情况下全厂各类

10、污水。5供电本项目厂界内设总变电所1座,采用2回110kV进线。6供热全厂供热方式采用集中供应方式,配套兰炭分两期建设,一期建2台35t/h中压燃气锅炉,二期建设2台150t/h中压燃气锅炉并配套225MW发电机组。锅炉用除氧水,除盐水由加氢供,锅炉中心设热力除氧装置。7空压及氮氧新建1座空氮站提供。8化验新建1座中央分析化验室。9生活服务厂区南侧设置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环保工程1废气粉尘防治原料煤场为全封闭式煤棚;原料煤通过全密闭均皮带栈桥进行输送;筛煤楼、筛焦楼采取全密闭的轻钢结构进行建筑,并配套布袋除尘系统。2工艺废气荒煤气经脱硫净化后全部回收利用;煤焦油加氢酸性气送至荒煤气脱硫工段脱硫

11、。3废水兰炭污水原料煤干馏过程中污水首先通过蒸氨、脱酚预处理,再进入全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熄焦工段。4煤焦油加氢污水酚氨污水进入煤干馏装置酚氨污水预处理装置,脱酚氨后再进入全厂污水处理厂,含油、含硫污水进入全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熄焦工段。5酸性水煤焦油加氢产生的酸性水通过酸性水汽提装置处理,净化产水全部回用于熄焦。6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全厂污水处理场,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生产。7地下水防渗对工艺装置区、储罐区、污水处理区等场所实施防渗工程,避免污染区域地下水。8固废粉煤备煤工段筛分的粉煤作为燃料出售。炼焦固废焦油渣和污水处

12、理站产生的剩余污泥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可将其与原料煤混掺后用于炼焦。9废催化剂装置产生废催化剂可由催化剂厂家回收或作为危废移交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处理。10生活垃圾厂内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托克逊县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自然环境概况2.1.1.1 地形地貌托克逊县地处喀拉乌成山、库鲁克塔格山之间,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的褶皱、断裂过程,并有侵入和变质作用。盆地外围断裂环境中生代接受了巨厚的陆相沉积;第三纪时期,周边山地沿山前断裂而抬升,盆地下降沉积了厚达40008000m的陆相红色砂砾岩层和砂岩;第四纪期间,山盆断块分异的升降运动

13、加强,北部由古生代变质砂岩、结晶片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博格多山沿东西向构造线强烈上升,第三纪地层以及早更新世的西域砾石层被错断。西部的喀拉乌成山受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控制,也发生强烈上升。中部的觉罗塔格山相对上升略小,速率减慢。南部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而库米什盆地接受沉积。由于长期以来复杂的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及广泛的岩浆侵入,托克逊县所在地区形成现今“三山两洼”的地貌格局西北部的喀拉乌成山、中部的觉罗塔格山和南部的库鲁克塔格山夹着托克逊平原和库米什盆地,全县总体上呈现出西、北、南三面山地环绕,盆地自西向东偏南倾斜的地形特点;山地、砾石戈壁多,平原绿洲少。全县土地可以分为三个地形地貌单元:(1)山区,

14、海拔在1600m以上,最高达4317m,面积约35.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2.64%;(2)戈壁砾石带,海拔2001600m,面积约114.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2.8%;(3)平原绿洲区,海拔200-125m,面积约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6%,县城即位于绿洲的中部。2.1.1.2 地质在第四纪剧烈新构造运动促进下,昆仑山经强烈的侵蚀剥蚀,倾泄了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山前拗陷带沉积,致使该区域内分布着巨厚的第四系堆积物和沉积物。地层结构表现为:0-1m:表层为强风化砾石和沙土层。1-200m:为中、上更新冲积、洪积卵石层,结构松散、含水性好;其下为第三系泥岩和粉沙岩层,局地厚度大于500m。

15、2.1.1.3 水文 区域地表水托克逊县主要水系包括白杨河水系(包括白杨河、柯尔碱沟)和阿拉沟水系(包括阿拉沟、鱼尔沟、乌斯通沟、祖鲁木图沟),六条河沟除柯尔碱沟发源于托克逊县境内,其余五条河沟均发源于托克逊县境外。白杨河水系有白杨河和柯尔碱沟组成,其中白杨河发源于托克逊县北部乌鲁木齐县境内博格达山南坡,其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降水及部分泉水,集水面积2050km2,河床纵坡52.4;柯尔碱沟发源于托克逊县境内天格尔山东部的低山区,海拔2500m左右,其补给水源主要为泉水,集水面积1366km2,两河在巴依托海附近汇合组成白杨河水系。白杨河峡口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426亿m3,柯尔碱沟多年平均径

16、流量0.238亿m3,根据托克逊县红山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吐鲁番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1年)资料,白杨河巴依托海引水渠首断面距峡口水文站约30km,通过峡口站资料推算该断面多年平均设计年径流量为1.45亿m3 。因此,白杨河托克逊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巴依托海引水渠首处年径流量与柯尔碱沟的径流量之和1.69亿立方米。阿拉沟水系由阿拉沟、鱼尔沟、乌斯通沟和祖鲁木图沟四条河沟组成。阿拉沟和鱼尔沟均发源于天格尔山南侧,阿拉沟集水面积1842km2,测站以上河道长100km,河道纵坡38.7左右;鱼儿沟集水面积643km2,河道长63 km ,河槽纵坡53.0,两河在出山口处交汇。祖

17、鲁木图沟与乌斯通沟均发源于阿拉沟山北侧,祖鲁木图沟集水面积255km2,河道长40km,河槽纵坡65.6左右,乌斯通沟集水面积581km2,河道长68km,河槽纵坡45.3左右,二沟出山口后流经山前洪积扇汇入阿拉沟水系,四条河沟的补给来源均为冰川融水和降水。其中阿拉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15亿m3,鱼尔沟多年平均径流量0.5053亿m3,在沟口处汇入阿拉沟;祖鲁木图沟多年平均径流量0.1973亿m3;乌斯通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4199亿m3,阿拉沟水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2725亿m3。白杨河水系和阿拉沟水系在托克逊县城汇合称为托克逊河,流向东南注入吐鲁番市境内的艾丁湖。2.1.1.4 水

18、文地质本区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因素决定了盆地地下水形成及分布埋藏条件。项目区位于天山山间吐鲁番断陷盆地的西部,托克逊盆地南、西、北三面由中高山环绕,向东南亚开阔与艾丁湖相连。南部、西部、北部山前由相对隔水的第三系泥岩、砾岩、含泥质砾岩组成隔水边界。盆地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下部为第三系泥岩、砾岩、含泥质砾岩组成隔水底板。使盆地边缘及底部由相对隔水岩层组成封闭的相对独立的蓄水盆地。盆地周围山区与盆地中心高差悬殊,地形坡度大,有利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堆积和地下水的汇集。盆地西、北两侧山脊高达3000-5000米的博格达山、喀拉乌成山,降水丰富,长年冰雪覆盖,地表水较发育。地下水主要来自西部

19、阿拉沟水系、北部白杨河水系的补给。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区内地下水的贮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西、北山区地表水的大量渗入及河道潜流的大量地下径流流入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补给,使其同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并具有干旱山间盆地所特有的水文地质规律,即由山前到盆地中心,松散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由砾质冲积扇过渡到细土平原,含水层由单一结构的潜水含水层过渡到多层结构的承压水、自流水,富水性由强到弱,水质及水化学类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区内不均匀沉降,使得本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在区内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2.1.1.5 气候托克逊县干旱荒漠气候特征显著,处于大气环流西风带,但盆地被中高

20、山环抱,地势低落而闭塞。不利于西风气流进入,加之明显的地势差异导致较大的气压梯度,易形成大风天气。显示出强烈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特点: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一年四季变化表现为,春季升温较快,多大风,夏长高温,秋季降温迅速且多晴朗,冬季风小雪稀,严寒期短。年平均温度14.5,气温年温差大,极端最高温度49,极端最低温度-25,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0的日数长达157天,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酷暑期长达100天。当地大于10积温为5334.9,持续214天。此外,日温差大,平均11-16,最大18-20。最大冻土深度为0.9m。当地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县城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2mm,最少年仅为5m

21、m,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298天。年平均蒸发量 2836.6mm,远远大于降水量。该县是全疆有名的风库,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大风天气,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平均可达70多天,并出现过12级以上特大风暴,常年主导风向W,次主导风向NW。年极端最高气温 49年极端最低气温 -25年平均气温 14.5年均降水量 8.3mm年平均雷暴日数 9.2天年最大积雪厚度 50mm全年主导风向 W全年次主导风向 NW全年平均气压 1017.2hPa全年平均蒸发量 2836.6mm年均相对湿度 43.7%年平均风速 2.2m/s2.1.1.6 植被托克逊县呈三面环山的地貌环带结构,由砾石戈壁组成的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为面

22、积最大的地貌带,占全县总面积的75%,全县植被稀疏。据1999年的统计,全县林地总面积为39139.67hm2,森林覆盖率已由1987年的0.7%,增至1999年的2.26%。其中:天然林36173hm2(类13600hm2,类22573hm2);人工林1766.67hm2(类49.86hm2,类及以下1716.99hm2);经济林1200hm2(类22.93hm2,类及以下1177.07hm2)。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乌斯通塔格中山带海拔24002700m的阴坡、半阴坡,由云杉、苦杨组成。主要乡土树种有白榆、新疆杨、钻天杨、桑树、沙枣树、柳树、红柳等。全县大部分草场的植被盖度低,产草量少,目前牧草

23、地总面积为250247.91hm2,1999年牧草地的覆盖率为14.43%。其中:天然草地249247.91hm2(类166519hm2,类及以下82728.58hm2);人工草地1000hm2,为类草地。托克逊西北部山区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砾石含量在40%左右,植被为:针草、早熟禾、蒿草、垫状花等;低山丘陵地带为中度风蚀、中度水蚀区,土层厚度在15cm左右,土质为砂土、石片,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较贫瘠。有灌溉条件的多为农田,无灌溉条件的土地植被为麻黄草、芦苇、沙拐枣、红柳、百刺、骆驼刺、甘草、老鼠瓜等。本项目厂址为干旱戈壁,从现场踏勘情况来看地表无植被覆盖。2.1.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

24、1.2.1 环境空气质量(1)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等污染物浓度值均较低,没有出现超标情况。(2)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空气中颗粒物(TSP、PM10)污染物的浓度值较高,其中TSP占标率均达到60%以上,而PM10在6个监测点均出现超标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区域气候干燥,导致空气中PM10污染物浓度出现超标。(3)特征监测因子NH3、H2S、非甲烷总烃的一次监测值均未超过相应的环境标准。2.1.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对项目厂区以南阿拉沟干渠的水质现状监测表明:在监测的各项中除了总氮超标,其他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

25、限值。说明阿拉沟渠在园区内及其附近由于人及牲畜的活动或农业生产使水体水质受到影响。2.1.2.3 地下水质量标准根据对项目所在区域收集的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各项监测评价因子污染指数值均小于1,说明监测点位地下水水质现状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2.1.2.4 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周围无人群集中居住区,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考虑到项目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确定

26、大气环境评价区范围为:以本项目新建装置为中心,边长为15km的矩形区域,共约225km2区域。2.2.2 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废水排放方案分析,拟建项目各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厂内污水系统按清污分流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地表水评价进行污水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和废水零排放可行性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酚氨污水污染负荷较高,本项目厂址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孔隙中的孔隙潜水,虽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较大,但项目区位于为开发利用的荒漠戈壁,地下水埋深较深,综合判断地下水评价为二级评价,主要评价项目厂址区域地下水。2.2.3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拟建厂址位于未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漠

27、,厂址周围无声环境敏感区,项目用地属于规划的工业用地。项目建成后区域噪声水平将有所增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确定拟建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本项目拟建装置厂界外1m。2.2.4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的规定及本项目的物质性质判定,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多种有毒、可燃气体,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范围为以生产装置区为中心半径5.0km的范围。3.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措施3.1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项目新建装置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装置“三废”排放及噪

28、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3.1.1 废气 备煤系统 备煤系统主要污染物为煤尘,其排放源主要有:煤堆场、煤转运站、配煤室、粉碎室和卸煤过程等; 煤在煤场和运输中,由于撒落和风力作用逸散到大气中形成污染; 备煤系统产生的煤尘主要呈现面源无组织连续性排放; 煤料在贮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炼焦系统 炭化炉装煤时,从装煤孔、上升管及平煤孔等处逸散的烟尘; 炼焦时,炭化炉炉体的装煤孔盖、炉门及上升管盖等处泄漏的烟气; 散落在炭化炉顶部的煤,受热分解产生的烟气; 烘干炉烟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为回用煤气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主要有SO2、NOx、烟尘等,污染物呈有组织高架点源连续性排放。 在停电或事故情况时,由炭化炉放

29、散管放散的荒煤气。 筛贮焦系统筛贮焦系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焦尘,其排放源主要有:焦场、筛焦装置、焦转运站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筛贮焦系统的焦尘基本呈面源无组织连续性排放。 煤气净化系统煤气净化车间生产工艺流程长、生产工段多、污染源面广而分散,随回收产品不同,泄漏或蒸发产生的污染物成份差异也较大,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原料中的挥发性物质、分解气体、燃烧废气及粉尘颗粒等废气。煤气净化工艺产生的废气主要有: 冷凝鼓风工段,设置了很多焦油、氨水贮槽,从放散管处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NOx、H2S、CO以及少量的HCN和CmHn等污染物。 焦油贮槽、循环氨水中间槽、管道及设备泄露、生产加料挥发等都会产

30、生一定数量的废气; 原料煤运输原煤及其它材料等均采用汽车运入、运出,汽车运输将产生扬尘及尾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粉尘、NOx、CO、CmHn等。 煤焦油加氢煤焦油加氢装置主要废气污染源为: 加热炉燃用煤气产生的烟气; 油品储罐的呼吸气无组织排放; 洗涤分解装置废气; 沥青装置产生的沥青烟气; 分馏塔顶、稳定塔顶回流罐闪蒸油气收集进入燃气回收管网,不排放。 无组织面源污染 煤低温干馏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原煤在炭化过程中,发生热解反应,会产生CO、CH4、H2、BaP、H2S等多种化学物质,还有煤气燃烧产生的烟尘、SO2、NOx等,产生的这些物质通过荒煤气带出来,荒煤气通过洗涤、降温后,在常温下为气

31、态的如CO、CH4、H2等留在净化煤气中,其它在常温下为固态,液态或溶于水的物质被水带出通过固液分离大多数进入焦油中,H2S、NH3、氰化物、酚等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别以不同的浓度存在于循环氨水中,饱和后就不再被水溶解而被煤气带出,如H2S、NH3等。碳化、煤气洗涤的工段没固定废气排放口,主要通过炉顶辅助煤箱周围、炉底排焦、熄焦逸出,以及煤气输送管道不严密导致的泄漏及煤气放散等,污染物基本呈低矮面源无组织排放,排放量很少。 原料场原料煤在装卸过程以及堆放受风刮的影响均有粉尘无组织排放。无组织粉尘起尘量计算采用日本长崎研究所煤堆起尘量计算:当风速为2m/s时,如果

32、原煤含水率在4%,则原煤起尘量为94.2t/a,原煤含水率在8%,则原煤起尘量为1.47t/a,由此可见,煤场起尘量随当地地面风速增加而增加,随煤炭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另外本项目运营期运输量很大,平均每天进出车辆较多,这些汽车以运煤和焦炭的卡车为主。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CnHm、NOx,从进场公路到卸货、上货场构成线源,在卸货、上货场构成面源。 焦油贮运项目设置煤焦油储存罐,焦油采用拱顶罐,在油品贮运过程中产生油罐的大小呼吸无组织排放。3.1.2 废水半焦废水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装入炼焦炉的煤自身所含水分;其二是产生于焦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用水、蒸汽等。煤焦油加氢工

33、艺废水主要来自:原料煤焦油脱水工段的焦油分离水,焦油蒸馏工段的分离水,洗涤分解工段分离水,沥青工段冷却水,加氢反应工段分液水和分馏稳定工序分离出的污水。本项目各类污水经全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不外排。3.1.3 噪声本项目各生产装置及辅助设施的主要噪声源为机泵、压缩机、空冷器、加热炉等,对产生较大噪声的泵类设备采取基础减震、消声器、建筑物隔离等隔音措施。对长期在高噪声源附件操作的工人采取个体防护。各种噪声源情况详见表3.1-4。3.1.4 固体废物 煤低温干馏煤低温干馏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各除尘设备回收的粉尘、备煤工段的末煤,共计206793.8t/a,其中除尘回收煤粉尘6870t/

34、a,备煤工段产生末煤195000t/a,以上两项可全部外售,不外排。另外,煤低温干馏会产生少量焦油渣,约16200t/a,这部分焦油渣可全部回收与原料煤掺混用于兰炭生产。 荒煤气制氢荒煤气制氢装置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变压吸附过程中定期更换的废吸附剂,每15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量约470t。 煤焦油加氢煤焦油加氢装置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主要为废保护剂、废催化剂和废瓷球,每12年更换一次,由供应厂家回收处置,其中废保护剂和废催化剂为危险废物,废瓷球为一般固废。 硫回收硫回收装置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催化剂,每2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量约2.6t,属于危险废物,由供应厂家回收处置。 空分空分系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

35、吸附剂和废分子筛,每8年更换一次,均属于一般固废,由供应厂家回收处置。 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736人,厂内人员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42.88t,生活垃圾在厂内集中收集,定期由托克逊县环卫部门清运至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3.1.5 非正常工况污染物排放本项目各装置非正常工况排污主要来自装置开停车及检修过程。3.1.5.1 大气污染正常情况下,从电捕焦油系统出来的煤气经脱焦油、脱氨后,一部分回到炭化炉做为炭化炉的燃料燃烧,一部分用于制氢为煤焦油加氢提供氢源,另有少部分回用到半焦干燥工段,其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NO2。3.1.5.2 废水本项目各装置在开停车及检修时或在事

36、故状态下会排出一定量的废水,这部分污水中各类污染物浓度,若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场,将对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因此,非正常工况下废水进入事故贮水池,限流进入污水处理场,可避免对污水处理场造成冲击。表3.1-1 拟建项目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汇总一览表生产工艺单元编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产生情况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规律排放源几何参数废气量(m3/h)污染物名称污染物量废气量(m3/h)污染物量高(m)内径(m)温度()mg/m3kg/ht/amg/m3kg/ht/a备煤系统G1筛煤楼54000粉尘100005404320袋式除尘,效率99.5%54000502.721.6间歇排放30125筛储焦槽G

37、2筛焦储焦槽49000粉尘100004903920袋式除尘,效率99.5%49000502.4519.6间歇排放30125煤低温干馏烘干G3烘干尾气67000SO2303.0424.32袋式除尘,效率99%67000303.0424.32连续排放451.2140NOx503.3526.8503.3526.8烟尘1500101.25810151.018.1煤焦油加氢G4工艺加热炉22000SO2300.665.28使用装置自产的燃料气做燃料低氮燃烧技术22000300.665.28连续排放150.5140NOx1002.2017.61002.2017.6烟尘200.443.52200.443.5

38、2动力站一期供热锅炉G5燃气锅炉168000SO2305.0440.32低氮燃烧168000305.0440.32连续排放301.0140NOx10016.8134.410016.8134.4烟尘203.3626.88203.3626.88动力站二期发电锅炉G6燃气锅炉616000SO25332.76262.08低氮燃烧6160005332.76262.08连续排放802.0120NOx10061.6492.810061.6492.8烟尘2012.3298.562012.3298.56沥青成型G7沥青烟洗涤塔排放气125多环芳烃56.2510-40.005125多环芳烃56.2510-4连续排

39、放151.080BaP0.0022.510-7210-6BaP0.0022.510-7储焦场焦尘/0.120.96/0.120.96无组织排放/炭化、煤气净化H2S/0.080.64/0.080.64/NH3/0.110.88/0.110.88BaP/0.00020.0016/0.00020.0016油品储罐非甲烷烃类/1.35510.84/1.35510.84/工艺装置非甲烷烃类/2.520/2.520/H2S/0.0070.056/0.0070.056炭化炉非正常工况960000SO2167.36160.67/火炬焚烧处置960000167.36160.67/非正常排放650.3200荒煤

40、气制氢紧急放空385000SO2166.2364/385000166.2364/非正常排放650.3200NOx15057.75/38500015057.75烟尘5019.25/3850005019.25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合计:一期工程 SO2:56.41 t/a;NOx:163.91 t/a;烟尘:34 t/a;工业粉尘:18.31 t/a;非甲烷总烃:30.84 t/a;H2S:0.696 t/a;NH3:0.88 t/a;BaP:1.6kg/a。二期工程 SO2:275.59 t/a;NOx:507.69 t/a;烟尘:103.06 t/a;工业粉尘:22.89 t/a。两期工程合计

41、 SO2:332 t/a;NOx:671.6 t/a;烟尘:137.06 t/a;工业粉尘:41.2 t/a;非甲烷总烃:30.84 t/a;H2S:0.696 t/a;NH3:0.88 t/a;BaP:1.6kg/a。表3.1-2 全厂废水排放特征一览表序号废水名称排放量(m3/h)污染物排放排水系统排放去向污染物浓度(mg/l)1酚氨污水31.4NH3-NS2酚CN-CODSS油30005000100200-400203000200100酚氨污水预处理装置 去污水站2煤气管道冷凝液15kg/次约排20天排一次萘焦油CODNH3少量间断排放去熄焦3装置区地面、机泵冲洗水3.5石油类CODNH

42、3-N10030050污水系统 去污水站4高压分离器低压分离器各蒸馏塔顶回流罐2.5COD硫化物NH3-N1000042006000酸性水汽提复用5软水站、锅炉房排污水6pH盐类69生产清净下水系统复用6 循环水系统排污水18pH盐类69生产清净下水系统复用7生活、化验废水4NH3-NCODBODSS400350200400污水系统去污水站表3.1-3 全厂固体废物污染源一览表编号污染源名称固废名称产生量主要成分排放规律分类处置措施t/次t/a类别编号1备煤、筛焦粉尘/8198.8原料煤、粉尘连续一般固废外售2备煤粉煤494080原料煤连续一般固废外售3煤干馏焦油渣/16200焦油、煤泥连续危险废物HW11与原料煤掺混炼焦4荒煤气制氢废吸附剂47031(平均)活性炭、氧化铝15年/次一般固废厂家回收5煤焦油加氢废保护剂48.448.4NiO、MO3、Al2O31年/次危险废物HW46厂家回收废催化剂136.468.2(平均)WO3、NiO2年/次危险废物HW46厂家回收废瓷球55.155.11年/次一般固废厂家回收6煤气脱硫废催化剂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