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099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9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doc(1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1 环评手续履行情况31.1 标准及总量批复31.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51.3 工程建设情况51.4 环境保护目标62 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82.1 矿井基础资料82.2 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有工程变化情况232.3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282.4 井下生产系统302.5 地面生产系统392.6 公用工程413 环境影响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483.1 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8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变化分析493.3 变更前后污染物变化分析573.4 总量控制584 地表塌陷影响预测604.1 井田开拓及开采概况604.2 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式及基本参数选取6

2、14.3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634.4 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影响预测65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7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675.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75.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745.4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55.5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815.6 生态环境影响小结93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956.1 地层与构造956.2 水文地质条件98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86.4 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1106.5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11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217.1 地表水概况1217.2 地表水环境污染源现状与调查1217.3 地表水环境

3、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17.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污染影响预测1237.5 煤矿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257.6 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278 水土保持方案1308.1 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308.2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1308.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318.4 水土流失预测1328.5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338.6 水土流失监测1378.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408.8 结论和建议1419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429.1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1429.2 环境风险识别1429.3 矸石坝溃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439.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449.5 环境风

4、险评价结论14610 公众参与14710.1 公众参与概况14710.2 公众参与方式及内容14710.3 公众参与意见的落实15011 环境保护措施变化情况15111.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5111.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5311.3 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一览表16611.4 环保设施投资16912 环境管理与监测方案变更情况17012.1环境管理17012.2 环境管理计划17312.3 环境监测计划17612.4 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17812.5 环保设施验收清单17913 总量控制18013.1 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和控制目标18013.2 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18013.3 环保局

5、批复总量控制指标18113.4 污染物削减方案18114 结论和建议18214.1 工程概况18214.2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8314.3 总量控制18314.4 环保投资18314.5 评价结论18314.6 建议192前 言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属梭峪乡管辖。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201043号文件“关于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新桃园煤矿等10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调整)的批复”,同意原由同煤集团作为主体重组整合的大同煤矿集团

6、太原昌裕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主体变更为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变更后大同煤矿集团太原昌裕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为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此次资源整合前为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是在2006年时由原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亿达顺煤矿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区资源整合而成,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批采039号煤层,设计开采03、2+3、4、7、8、9号煤层。2006年11月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古交市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11月27日以古环字200666号对其进行了批复。2007年

7、3月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于2007年8月20日以并煤行发2007308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目前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t/a矿井除进行了部分井筒开拓工程外,其余地面生产、生活及配套设施,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等均未建设。变更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井田东西长1.83km,南北宽0.73km,面积0.7264km2。设计可采储量2604kt,设计服务年限2.05年。2011年1月28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1011220108306,批采煤层未变,矿井开采03、2+3、4、7、8、9

8、号煤层,所采8号煤由汽车运至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洗选。2011年5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于2011年6月22日以并煤行发2011223号文予以批复。2011年7月由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矿井初步设计。变更后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3个井筒开拓全井田,高档普采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面生产系统和井下生产系统。关闭21万吨时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主斜井作为变更后主斜井,利

9、用21万吨时关闭的原梭峪技咨煤矿回风斜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回风立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回风立井;充分利用原环评中提出的环保设施,对于本次设计新增的设施,环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依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环境影响评价和关闭矿井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通知”, 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委托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承担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组织项目组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

10、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1 环评手续履行情况1.1 标准及总量批复1、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字200666号关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06年11月27日;附件4。2、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并环初审2011071号关于“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2011年5月26日;附件5。3、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初审201119号关于“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批复,2011年5月13日;附件6。4、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并环量核2011011号

11、关于“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意见,2011年5月19日;附件7。5、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1980号关于“核定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函,2011年6月9日;附件8。对于在环评期间新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本次按其进行评价。其中: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场地执行2类标准,村庄执行1类标准,公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12、2008)中2类功能区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评价标准值见表111和表112。表1-1-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项目标准值单位数值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SO2mg/m3小时平均0.50日平均0.15年平均0.06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NO2小时平均0.24日平均0.12年平均0.08TSP日平均0.30年平均0.20PM10日平均0.15年平均0.10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 PH69CODmg/L20BOD54氟化物1.0氨氮1.0硫化物0.2环境要素标准名称

13、及级(类)别项目标准值单位数值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石油类mg/L0.05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PH6.58.5氨氮0.2硫酸盐250氟化物mg/L1.0总硬度450硝酸盐20亚硝酸盐0.02高锰酸盐指数3.0砷0.05汞0.001铁0.3锰0.1细菌总数100(个/mL)总大肠菌数3.0(个/mL)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1类标准等效声级dB(A)昼间60/55夜间50/45交通道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等效声级dB(A)昼间70夜间55表1-1-2 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

14、子标准值单位数值废气太原市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DB14/102-2003)二类区第时段标准烟尘mg/m380SO2500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4及表5标准颗粒物无组织周界外浓度最高点mg/m31.0有组织80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二级标准pH69CODmg/L150SS150BOD530石油类10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废水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2标准(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pH69总悬浮物mg/L50化学需氧量50石油类5总铁6总锰4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

15、008)2类标准厂界噪声dB(A)昼间60夜间501.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2006年11月,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字200666号关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06年11月27日;附件3。1.3 工程建设情况经调查,矿井按原批复的设计尚未形成系统。井下利用原有的两条井筒掘进了部分不规则巷道,地面设施均未建设。目前原技咨煤矿工业场地内主副斜井均已关闭,生产辅助建筑物保留有机修车间、油脂库、岩粉库、消防材料库、坑木加工房、器材库及器材棚;行政福利

16、设施保留有办公楼、单身宿舍楼、职工食堂,本次资源整合工程拟利用。原亿达顺煤矿除主立井外,其余设施本次资源整合工程均不利用。目前工业场地主立井、副斜井均已关闭,地面设施也已全部拆除。1.4 环境保护目标变更设计井田范围没有发生变化,保护目标也未发生变化。本矿井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内的村庄、河流,以及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村庄水井、浅层地下水、农田、植被等。具体保护目标见表1-4-1和图1-4-1。表1-4-1 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环境要素类别保护对象及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保护要求变更情况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区工业场地占地7.56hm2,风井场地占地0.62hm2占地绿化系数20% -矸石场矸石场占地1.2hm2

17、占地控制水土流失,不影响景观、地下水新选农田、植被沉陷影响范围内耕地有1.38km2,草地2.88km2地表沉陷保证生态系统稳定,保持耕地生产力不降低,维持耕地总量平衡-村庄井田范围内没有村庄,井田西侧0.3km处有梭峪村地表沉陷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不降低-地表水沟谷位于井田西部边界0.5km处,属季节性河流厂区西侧地表水地表水质量标准类标准,水质不受影响-汾河距井田南部边界0.8km处厂区南侧地表水地下水采区含水层煤层开采影响的含水层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浅层含水层不受影响-井田内岩溶水井田、工业场地位于晋祠泉域一般泉域范围内,不在重点保护区和裸露岩溶区之内对泉域不造成影响-矸石场矸石场下游村

18、庄水井矸石浸溶液渗透类水,村民用水不受影响声环境厂界噪声厂界外1m生产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的村庄大气评价范围内有7个村庄,详见表1-4-2污染物排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表1-4-2 评价范围内村庄情况一览表序号村庄名称方位距离(km)户数(户)人口(人)1李家沟N1.74576502梭峪村W0.345016453郝家沟WNW1.92034934城家曲SW1.528512815会立村SE1.23659266长港NE3.81597167麻子塔ENE3.41265688红岩村NE1.000备注:经现场调查,红岩村位于采空区,现已无人居住,村里留有几间废弃

19、窑洞,具体见前页照片,原居民均搬迁入梭峪村居住2 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2.1 矿井基础资料2.1.1 地理位置昌裕煤业井田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隶属梭峪乡,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104省道和太(原)岚(县)铁路均位于井田以南,井田与镇城底站相距约4km,由井田到太原公路里程约60km,铁路里程约56km,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及交通位置图2-1-1。2.1.2 资源概况2.1.2.1 井田境界本项目兼并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及批准开采煤层均未变。矿井开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井田东北

20、西南长约1.83km,西北东南宽约0.73km,面积0.7264km2。整合后井田东北为兰盾煤矿,西邻炉峪口煤矿,其余均与西曲煤矿相接。兰盾煤矿已关闭,井田四邻关系见图2-1-2。图2-1-2 四邻关系图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1月28日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1011220108306),井田范围由下列12个坐标点(1954年北京坐标系)依次连线圈定,详见表2-2-1。表2-1-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统计表序号纬距(X)经距(Y)序号纬距(X)经距(Y)1420334519596140742023451959593524203553195964208420227619

21、595870342031581959679694202000195958704420300019596903104202000195953955420232719596075114202450195955236420239519596025124202925195964452.1.2.2 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井综合柱状图见图2-1-3。井田内山梁一般为新生界地层覆盖,沟谷两侧多为基岩出露。所见地层有古生界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新生界第三、四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一般85m左右,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厚10.2259.06m,一般25m左右。上段

22、:厚23.9469.81m,一般60m左右。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全厚20.7244.22m,平均31.12m。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系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全厚86.75135.26m,平均110.60m。按岩性、岩相和沉积旋回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全厚37.5051.45m,平均41.50m,与下伏太原组呈连续沉积,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基底K3(北岔沟)砂岩在井田一带不甚发育,多系河漫、河床相沉积,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有时相变为粉砂岩或泥质岩,厚2.3015.50m,平

23、均8.37m。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全厚71.22118.90m,平均85.35m,以K4 (骆驼脖)砂岩为基底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本组依岩性及色调的不同,以K5砂岩分为上、下两段。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全层厚400m左右,为陆相沉积,基底K6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底部含砾,厚10m左右,其上为黄绿色、紫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互层。在本井田大多被剥蚀,最大残留厚度150m左右。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全厚025m,一般5m左右。以砾岩为基底不整合于下伏基岩之上。砾石成分以石灰岩、变质岩为主,胶结较好。其上为棕红色粘土,含粉、细砂质较多,上部含23层钙质结核层。本

24、组富含脊柱动物化石。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下部为中更新统离石组,全厚025m,平均7m左右。以淡红色、浅红色粘土及砂质粘土为主,中下部含钙质结核35层,底部常有12层半胶结状砂砾层。不整合覆于较老地层之上。其上为上更新统马兰组,全厚025m,一般10m左右。主要为灰黄色黄土,含粉、细砂、垂直节理发育,底部有豆(卵)状钙质结核,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全新统(Q4):厚010m,一般2m左右。系近代冲(洪)积层,分布于较大沟谷中,多以石灰岩、变质岩、砂岩之砾,卵石及砂粒组成,常混杂泥质,分选差。2、地质构造本井田处于吕梁山隆起东翼,西山煤田平缓不对称向斜的北部。本井田构造总体形态为

25、向斜、背斜相间的褶曲构造,井田地层倾角719,一般10左右。井田共发育两个向斜,一个背斜。此外,据地表及井巷揭露,井田内共发现4条断层,均为正断层,落差为6120m。发现陷落柱1个,呈椭圆形,直径35m左右,陷壁角70-85。分述如下:(1)褶曲S1向斜(李家沟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轴向N50E,向SW倾伏,两翼地层北部较缓,一般7左右,南部较陡,倾角一般1019。向斜轴受3、351号钻孔控制。S2向斜:位于井田东部,轴向约N40E,向南转为近SN,向S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710。向斜轴受地表控制。S3背斜:位于井田南部,轴向约N45E,向NW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58。背斜轴

26、受CY01、CY02号钻孔控制。(2)断层红崖子正断层(F49):为梭峪勘探区和西曲勘探区自然边界,穿过井田北部,为井田西部的北部边界,走向N45E,倾向NW,倾角65,落差120m,井田内延伸长度410m。地面填图揭露。F47正断层:穿过井田西南部,走向N30E,倾向NW,倾角68,落差18m,井田内延伸长度800m,井下实见。F122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走向N60E,倾向SE,倾角70,落差6m,井田内延伸长度290m。地面填图揭露。F45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走向N50E,倾向SE,倾角70,落差10m,井田内延伸长度40m左右。地面填图揭露。断层特征见表2-1-2。表2-1-

27、2 主要断层一览表断层编号位置性质走向倾向倾角(度)落差(m)井田内延伸长度(m)备注F49井田北部正N45ENW65120410地面填图F47井田西南部正N30ENW6818800井下揭露F122井田南部正N60ESE706290地面填图F45井田南部正N50ESE701040地面填图(3)陷落柱井田内南部,2+3号煤层掘进巷道时揭露了一个陷落柱,椭圆形长轴直径约35m。(4)岩浆岩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及破坏现象。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属中等类型。2.1.2.3 井田含煤性及可采煤层1、含煤性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共含煤10层,自上而下为03、1、2+3、4、6、7、8、9、

28、10、11号,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52.10m,煤层平均总厚11.83m,含煤系数7.78%;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1.14m,可采含煤系数7.32%。上述含煤地层中,山西组平均地层厚度41.50m,含煤平均总厚5.37m,含煤系数12.94%。太原组平均地层厚度110.60m,含煤平均总厚6.46m,含煤系数5.84%。2、可采煤层本井田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03、2+3、4、7、8、9号煤层,现分述如下:0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上距上石盒子组K4砂岩10m左右,煤厚0.001.19m,平均0.80m,井田西南部变薄不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不稳定局部可采薄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砂岩,底板

29、岩性为细砂岩或炭质泥岩。2+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03号煤层4.409.40m,平均6.31m,煤层厚度2.732.95m,平均2.80m,稳定,全井田可采,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顶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或泥岩。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2+3号煤层1.616.32m,平均3.74m。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厚度0.801.60m,平均1.3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细砂岩或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7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上部,上距4号煤层32.9455.20m,平均48.96m,煤层厚度0.600.95m,平均0.77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

30、矸,为稳定的,全区可采薄煤层,顶板岩性为石灰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7号煤层11.0914.30m,平均12.55m。煤厚1.663.40m,平均2.79m。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为井田主要稳定可采煤层之一。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9号煤层:位于8号煤下18.4729.03m,平均23.49m。其间距变化受屯兰砂体发育与否所控制。煤厚1.532.70m,平均1.76m。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结构简单,含04层夹矸。顶板为粉砂岩或铝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10号煤层:位于9号煤下2.044.87m,平均3.12m。煤厚0.601.20m

31、,平均0.86m。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砂质泥岩岩或泥岩;底板为铝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可采煤层一览表详见表2-1-3。表2-1-3 可采煤层一览表地层煤层厚 度(m)间 距(m)结构(夹矸层数)稳定性可采性顶底板岩性 顶板底板山西组030.00-1.190.804.40-9.406.31简单(0)不稳定局部可采中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2+32.73-2.952.80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1.61-6.323.7440.80-1.601.36简单(0)稳定全区可采细砂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32.94-55.2048.96太原组70.60-0.950.77

32、简单(0)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11.09-14.3012.5581.66-3.402.79简单(0-2)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18.47-29.0323.4991.53-2.701.76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2.04-4.873.12100.60-1.200.86简单(0)稳定全区可采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2.1.2.4 储量根据地质报告可知,井田内可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其中其中:03号煤层西南部为蹬空开采区,中东部被采空,仅在井田东北部F49断层北侧可采;2+3号、4号煤层仅在井田东北部F49断层北侧可采

33、,其他区域均被开采或破坏; 7号煤层除蹬空部分外其它位置煤层厚度低于0.7 m,根据设计暂不计入设计储量;下部8号煤层中东部被采空,仅在井田东北部F49断层北侧可采,9号煤层为井田全区可采,未被破坏。经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4892kt,其中03号煤153kt,2+3号煤595kt,4号煤268kt,8号煤1656kt,9号煤1458kt;设计储量为3067kt,其中03号煤119kt,2+3号煤465kt,4号煤209kt,8号煤1193kt,9号煤1081kt;设计可采储量为1853.2kt,其中03号煤74.8kt,2+3号煤276kt,4号煤127.2kt,8号煤706.4kt,9

34、号煤668.8kt。详见表2-1-3。表2-1-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计算表 单位:万t煤层编号设计储量开采煤柱损失开采损失设计可采储量工业场地采空区大巷小计0311.93.13.11.327.482+346.512126.927.6420.9553.1812.728119.310213117.6670.649108.16.51824.516.7266.88合计306.716.559.175.645.78185.322.1.2.5 开采煤层的特性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井田内可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型和半暗型、暗淡型煤为主,光亮型煤和混合类型次之,具层状构

35、造,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节理不发育,现将其显微煤岩类型及组分含量分述如下:2+3号煤层:以光亮煤为主,其次是粘土矿化暗淡煤,光亮煤水平变化较大。4号煤层:主要以暗煤组成,有机质中含多量原生细分散状粘土矿物,暗煤中含光亮煤条带,水平变化较大。7号煤层:以光亮及半亮煤为主,煤岩结构简单,矿物质含量低。8号煤层:主要以暗煤组成,多分布于顶部。底板光亮煤较多,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9号煤层:主要由光亮煤及半光亮煤组成,各种煤岩类型成条带状。上部以暗煤为主,下部以亮煤为主。暗煤中散染较大粘土,难于和有机质分离。10号煤层:以暗煤为主,原煤的半镜组和丝炭化组分较多,但横向变化大,有机组分与矿物混杂十分明

36、显,对洗选甚为不利,且矿物含量多局首位,除粘土为主以外,还要较少量的黄铁矿。2、化学性质各开采煤层化学性质见表2-1-4。3、煤的用途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及GB/T15224,1-2004,井田内03、2+3、7号煤层为肥煤,4、8、9号煤层为焦煤,如洗选后用于炼焦,03号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煤,2+3、4号煤层为低灰、低硫煤,8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硫煤,9号煤层为中灰、中低硫煤。因此,03、2、4号煤层作为优质炼焦用煤用于炼焦,8、9号煤层由于硫分高,不能单独炼焦,在焦炭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用于炼焦配煤。2.1.2.6 煤的加工原煤筛分后分级为+50mm、-50mm二级产品。

37、2.1.2.7 服务年限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2.05a,其中:首采9号煤层服务年限为0.49a。2.1.2.8 瓦斯据2006年4月3日太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并安监矿发(2006)74号关于古交市、万柏林区、杏花岭区130对矿井2005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属低瓦斯矿井。根据设计,预测当生产能力达到4.5万t/a时,计算矿井绝对CH4涌出量为1.25m3/min,矿井绝对 CO2涌出量为1.68m3/min,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1.2.9 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据2005年技咨煤矿取样(2+3号煤层)送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测试,火焰长度20mm,最低岩粉用量45%,

38、有爆炸性。据2007年6月技咨煤矿取样8号煤层,送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度,火焰长度50mm,最低岩粉用量55%,有爆炸性。据2008年5月咨煤矿取样9号煤层,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度,火焰长度10mm,最低岩粉用量25%,有爆炸性。据2005年技咨煤矿取样(2+3号煤层)送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测试。吸氧量为0.6933cm3/g,自燃等级,为自燃煤层。据2007年6月技咨煤矿取样8号煤层,送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度,吸氧量为0.8124cm3/g,自燃等级,为不易自燃煤层。据2008年5月咨煤矿取样9号煤层,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度,吸

39、氧量为0.85cm3/g,自燃等级,为不易自燃煤层。2.1.2.10 总投资及建井工期项目总投资为19377.08万元,根据井巷、土建、安装综合进度图表安排,矿井总工期需要16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3个月,井巷工程施工期10个月,机电设备安装及联合试运转3个月。2.1.2.11 职工人数和工作制度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年工作日330d,根据建设部颁发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按系统环节定岗计算原煤生产人员工效为4.08t/工。该矿井在籍总人数为507人,其中:生产工人出勤人数为315人,井下生产工人出勤人数为256人,地面生产工人出勤人数为59人,井下生产工人

40、在藉系数为1.45,地面生产工人在藉系数为1.35。劳动定员汇总见表2-1-5。表2-1-5 劳 动 定 员 汇 总 表序号人 员 类 别出 勤 人 数在 籍 系 数在 籍 人 数一 班二 班三 班四班合 计1生产工人86868558315451其中:井下工人666666582561.45371地面工人2020190591.35802管理人员973019119原煤生产人员959388583344703服务人员9720181184其它人员874019119全矿定员合计11210794583715072.1.2.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6。表2-1-6 矿井设计主要技

41、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井田范围1.1走向长度km1.831.2倾斜长度km0.731.3井田面积km20.72642煤层2.1可采煤层数层52.2可采煤层总厚度m9.512.3首采煤层厚度m1.76m2.4煤层倾角()一般80,局部达1403资源/储量3.1保有地质资源/储量kt50203.2工业资源/储量kt48923.3设计资源/储量kt30673.4设计可采储量kt1853.24煤类4.19号煤层JM4.25煤质5.1灰分(原煤)%24.269号5.2硫分(原煤)%1.275.3挥发分(原煤)%24.665.4原煤发热量MJ/kg26.376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1年生产能力kt/a4506.2日生产能力t/d13647矿井服务年限7.1设计生产年限a2.057.2其中:首采煤层a0.49续表2-1-6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8矿井设计工作制度8.1年工作天数d3308.2日工作班数班49井田开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