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102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建设单位(盖章):望城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编制日期:2014年06月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建设单位望城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焦继威通讯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郭亮北路联系电话13974916318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工程位于望城区桥驿镇,湘江一级支流沙河西岸,南起于望城区桥驿镇集镇(K0+000,地理坐标东经1125559.42,北纬28246.03),沿沙河西岸向北、经桥驿镇的杨桥村,终点位于望城区与汨罗市高家坊交界处 (K8+600,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2、5813.79,北纬28289.17)立项审批部门长沙市发改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公路工程建筑E4812建设规模建设内容重点是对桥汨线维护改造,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一般路段路基宽6.0m,路面宽5.0m,设计车速20km/h,本工程全程8.6公里。绿化面积绿地率沿线两侧总投资(万元)1223.7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78%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4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背景及任务由来1、项目背景望城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是雷锋的故乡,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希望之城”,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近郊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目前已

3、划为长沙市的一个区。她扼湘西北门户,北连浩瀚洞庭,南毗麓山毓秀,望城区辖10个街道、10个镇、1个乡,总面积969平方公里,总人口53.68万人;区域全境已纳入长沙市城市整体规划(20032020)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2011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望城正式撤县设区,成为长沙市的第六区,开辟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望城正式撤县设区后,望城区的职能、体制和区划不改,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享有县级管理权限。望城撤县改区是省、市站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加快省会长沙城市化进程,打造湖南发展核心增长极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也让望城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望城撤县设区

4、,必然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这既是望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艰巨的现实任务,对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人的素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充分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给予的政策,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最终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发展;要按照长沙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功能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城区交通、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适应县域管理向城区管理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让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要在行政区划、硬件设施上实现城市化,更要在民众心态和

5、习俗上融入城市化,以现代文明的城市理念,引导群众建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望城区融城步伐,望城区委、区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对桥汨线进行建设和管理,加大区域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拆违控违、市政配套等工作力度,将这条路打造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动感之路。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推进桥汨线路路面改造工作是贯彻省市决策部署的战略需要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望城的城市建设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融城”到“建城”再到“变城”的华丽蝶变,望城的发展已进入省市关注的视野,并得到了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将望城打造成为湖湘地区城乡统筹的样板、长沙

6、地区最靓丽的名片,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望城未来发展的全新定位和殷切期望。城市发展与建设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前周边地区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大环境下,各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严峻形势下,望城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积极响应长沙市委、市政府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改造的号召,及时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桥汨线路面改造工作的战略决策,这既是贯彻落实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谋划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需要城市的建设者用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标准来谋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更需要城市的建

7、设者用一流的精神、一流的勇气来推进城市提质改造,合力打造一个更加现代、更加宜居、更加秀美的新望城。桥汨线是桥驿镇联通周边地区的重要纽带,所涉区域项目的迅速启动和建设,必将带来城市格局的巨大变化,从而迅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力促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推进道路区域的项目建设形成规模。 推进桥汨线路面改造工作符合望城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望城区“十二五”规划提出:进一步更新理念,走品质化、精细化管理道路,全面实施城市管理市场化、网格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清新靓丽、井然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实施长效管理工程,健全完善全面覆盖的立体化城市管理网络,完善市政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空间品位、

8、改善立面形态,强化长效管理、铸造品质城管,努力把星沙街道建设成“环境洁、秩序优、管理强”的生活品质区域,显著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改善民生保障、共享生活品质提供完备的城管服务保障。随着望城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环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本项目桥汨线的路面改造有利于望城区县城与周围区域路网对接,有利于城区西部部道路成网,促进县城经济发展,改善周边民生条件,提升城市竞争力。 推进桥汨线路面改造工作是打造全望城区形象的迫切需要桥汨线是望城区域起步最早的道路之一,也是望城城市化进程中相对领先的区域。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望城对外形象的展示

9、,由于其道路等级低下,通行能力不足,两厢绿化相对稀疏,特别是近年来路面多有破损,正常通行和地区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形象与桥驿镇打造高品位、高档次新型城镇化的定位是极不匹配、极不相符的。因此,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推进桥汨线路面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大家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紧迫感,号召大家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携手打造宜居秀美新望城。按照湖南省“两型四化”要求,推进道路体质建设。通过提升桥汨线通行能力,积极优化组合,努力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城市现象提升新格局。通过实地勘察,充分考虑现有道路的道路属性:路幅宽度;路基、路面结构;桥、渠现状,依照实际情况的规划布局,在满足设计路宽、等级等

10、要求指标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工程优化,争取使用最合理、最节省、最经济的施工方案,达到提质改造的效果。最大限度的为广大人民做好事、做实事。 推进桥汨线路面改造工作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撤县设区的顺利实现,望城广大人民群众都渴望融入繁华现代的都市氛围,渴望享受均等优质的城市服务,渴望拥有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在历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上,在望城公众信息网上,广大人民群众就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功能配套、文化品位等,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实施桥汨线的路面改造,既是提升望城城市品质,加速融入望城区新型城市化的过程,又是实现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过程。因

11、此,一定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本条路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契机,激发广大干群知望城、爱望城、建望城、兴望城的激情和热情,打造更具生机活力的城市,创造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 推进桥汨线路面改造工作是加速城市建设,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需要进入新的世纪,望城区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真正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望城区建设的基础,在道路主体骨架基础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高标准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好的促进周边用地的合理开发建设,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12、,2012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来扩大内需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的一个环节,必将成为2012年经济工作部署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本项目的建设,相应了国家政策,带动了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城市区域的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对于创建“两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项目建设虽然周期较短、但改造路面较长,需大量的水泥、沥青、砂卵石等材料的劳动力,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同时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

13、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乡镇交通网络形成的基础上。桥驿镇由原桥驿乡、杨桥乡、黑峰乡合并建制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3.84万人。正如俗话所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一处,致富一方。同时,加强道路建设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3、任务由来本项目望城区桥驿镇桥汩线(X056)是桥驿至汨罗的主要道路,为一条县道;本次路面改造的起点为K0+000,终点为K8+600,线路总长为8.6公里。路面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近年来本线路交通量逐年增长,导致超载超限车辆增

14、多,造成了全线绝大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存在破损开裂的情况,大部分路段混凝土面板存在横纵向裂缝以及网状裂缝,部分路段严重碎石化;同时沿线两侧水沟和安保也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公路畅通和行车安全,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沿线居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为了有力维护路况稳定,构建和谐交通环境,有必要对这条线路路面进行改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受望城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见附件1:技术咨询合同),承担本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向市区环保部门作了汇报,市区环保部门核定该项目环评文件级别为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5、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在收集和分析工程相关资料、项目区域环境背景资料,实地踏勘项目区域环境状况,深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作为管理部门项目审批的依据和建设单位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望城区望城区桥驿镇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项目性质:改建。建设地点:工程位于望城区桥驿镇,湘江一级支流沙河西岸,南起于望城区桥驿镇集镇(K0+000,地理坐标东经1125559.42,北纬28246.03),沿沙河西岸向北、经桥驿镇的杨桥村,终点位于望城区与汨罗市高家坊交界处 (K8+600,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813.79,北纬28

16、289.17)。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走向及声环境评价范围卫星影像图。建设单位:望城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公路全长8.6km,按四级公路标准对原来公路进行改造,设计速度20Km/h,双向2车道。改造后水泥砼路面宽5.0m。总 投 资:本项目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总投资1223.7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997.82万元、其他费用135.32、预备费90.65。本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工程内容1、路线起终点、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望城区桥汨(X065)路面改造工程位于望城区桥驿镇,湘江一级支流沙河西岸,南起于望城区桥驿镇集镇,向北沿沙河西岸、经桥驿镇的杨桥村,终点位于

17、望城区与汨罗市交界处 (K8+600)。本次建设内容重点是对桥汨线维护改造,道路总长约8.6km。宽度为5m,板长为4.5m,路面为水泥砼路面。2、建设规模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一般路段路基宽6.0m,路面宽5.0m,设计车速20km/h,本工程全程8.6公里,全线K0+000K0+288、K0+930K1+390、K6+120K7+160,合计1788m为挖除路段;K0+332K0+900、K1+420K2+130、K4+000K6+090、K7+190K8+600合计4778m为打碎加铺路段;K2+420K3+970合计1550m为换板路段;K0+288K0+302、K2+375K2

18、+390合计29m为桥梁路段;其余455m均为过渡段。3、道路等级及功能定位根据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及地区规划,确定桥汨线为四级公路。是连接桥驿镇与汨罗的交通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4、行车速度分析确定 从路网特点来看桥汨线为主干路,是地区道路网的骨架,选用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从满足交通需求看桥汨线为联通桥驿镇与外界的主要通道,随着近年来桥驿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镇内于外界沟通的频率及需求也不断加大,根据交通量预测,桥汨线等级应为四级公路。、改造方案1、路线设计 本项目老路为四级公路,由于本项目是路面改造工程,路线平面走向和老路保持一致。标准20Km/h设计速度的四级公

19、路。 纵断面设计挖除及换板路段与原地面标高一致,打碎加铺路段在原地面高程基础上加路面结构层厚度。本项目道路现状标高高于最高洪水位,路面改造后高程高于或等于现有路面标高,路基不受洪水影响。2、路面改造对于原有水泥混凝土破损严重的路段将原有水泥混凝土面板打碎压实,然后铺筑20cm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cm单层热沥青表处封层以及24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板(抗折强度4.5MPa)。对于两侧为房屋水泥坪路段,用C20素混凝土楔形块顺接原有水泥坪,其他路段两侧培筑50cm宽土路肩。对于原有两侧房屋较多且混凝土面板破损严重的路段,将原有路面结构层挖除65cm厚,铺筑20cm4%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

20、cm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cm厚热沥青表处封层+24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板(抗折强度4.5MPa),两侧顺接原有水泥坪。对于原有水泥混凝土面板破损较少的路段,采取换板灌缝压浆处理。将坏板以及基层挖除44cm厚,铺筑20cm厚C20素混凝土以及24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板(抗折强度4.5MPa),其他裂缝板采取灌缝压浆处理。桥梁路段对于已经破损的桥面铺装采取凿除更换的方式处理,其他相应过渡段参见后附图全线K0+000K0+288、K0+930K1+390、K6+120K7+160为挖除路段;K0+332K0+900、K1+420K2+130、K4+000K6+090、K7+190K8+6

21、00段为打碎加铺路段;K2+420K3+970为换板路段;K0+288K0+302、K2+375K2+390为桥梁路段;其余均为过渡段。3、平面交叉全线需处理的平交原有路面结构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支线设置过渡段与主线进行顺接方式处理。4、交通设施工程基本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把“针对性、宽容性、创造性”紧密联系,坚持标准化处治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主动引导与适度防护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时保障相结合,对存在的技术缺陷和交通事故原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确定处治方案。提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与道路安全相结合,力求达到“安全、经济、环保、和谐、有效”。主要有示警桩、钢护栏、标线、

22、公里碑、百米桩及标志牌的设置。沿线原有平交路口及桥梁未设置的警示标志牌,这次在平交路口及桥梁增设了相应的警告标志。全线标画了行车道边缘线,采用热熔标线,标线宽15cm。沿线原有示警桩基本破败、损毁,已无利用价值,全部拆除重建。原有波形钢护栏进行套管加高利用或拆除重建处理。 一般规定 公路交通标志的分类、形状、图案、颜色、文字、规格,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 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配合使用,动态交通标志的设置不妨碍静态交通标志的使用。 交通标志所提供的信息全部与交通管理有关,除旅游区标志、服务设施标志外,不带有任何广告色彩。 布设原则设置交通标志,旨在通过对驾驶员

23、适时、准确的诱导,充分发挥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的效能,因此在交通标志的布设上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综合考虑周边路网与公路条件、交通条件、气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置标准,根据各种交通标志的功能和驾驶人员的行为特征进行合理设置。 交通标志沿公路纵、横向设置的位置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位于公路路侧安全净区的交通标志宜进行必要的诱导。 标志版面设计版面设计以司机在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同时版面布置美观、醒目,并且标志具有夜间反光的性能。警告、禁令及指路标志的颜色及字体

24、均严格按照国标实施,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字。大型警告标志采用黄底黑字。汉字、数字的字体、高度、粗细及其间距均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执行。 标线本项目路面宽度为5m,仅设路面边缘线,路面边缘线采用白色实线,线宽0.15m。标线采用热熔型黄色标线并掺有玻璃珠,标线厚度为2mm。 护栏 新增波形护栏波形护栏设置在:A 路侧高差在4m以上的路段。B 路肩边缘不足3m有湖泊、河流、深水池塘且有可能会发生车辆坠水事故的路段。C 路侧高差大于3m,且有可能造成一般或重大事故的路段。D 原有钢护栏损毁,需要拆除重建。新建路段的波形护栏防撞等级为B级,立柱中心间距一般为4m,路侧土方小

25、半径路段立柱中心间距为2m。路侧波形护栏的横断布设,不应使护栏面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并不得使护栏立柱外侧的侧向土压力明显减少。本次设计对路侧波形护栏的上、下游端头在路侧有余地的路段采用隐入式端头进行处理,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隐入式设计时,可采用圆头式端头并在端头上贴反光膜进行处理。逆行车方向端的上游圆头式端头与护栏标准段之间应设渐变段,顺行车方向的下游端头可与标准段护栏成一直线布设。 对原有波形护栏进行套管加高利用。拆除原有波形钢护栏横梁及托架等附件。然后在原有立柱上加装直径127mm的套筒,长度为1170mm。新老立柱之间的连接采用原有立柱孔与加装套筒开口对应位置M16170螺栓紧固。

26、然后将原有横梁安装至新加装套筒上。部分原有损坏横梁进行更换。 强制减速设施 设置路段:急弯、陡坡、长坡路段;路侧危险且交通事故频发路段;穿越乡、镇、村路段;因车速过快而造成事故频发的路段。发生过重大事故的上述路段应设置强制减速设施。 设置形式:比利时路面;减速道钉;减速丘。5、排水工程对全线需要改造设置水沟的地方,新建预制块明沟或混凝土盖板沟。6、涵洞工程对原有较好的涵洞进行疏通利用,重建洞口,个别涵洞拆除重建。需要增设涵洞处新增1-0.5m或1-0.75m圆管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工程名称单 位数量1改建公路

27、长度Km8.62公路技术等级四级公路3主要技术指标3.1设计车速Km/h203.2路基宽度m6.03.3路面宽度m5.03.4行车道宽度m22.53.5土路肩宽度m20.54桥汨线路面改造工程4.1拆除工程拆除旧路面55004.2路面工程347554.3防护和加固工程km8.64.4排水工程m13084.5涵洞工程m1834.6交叉工程km8.64.7交通工程km8.64.8建设期月44.9项目总投资万元1223.784.9.1工程费用万元997.824.9.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135.324.9.3预备费万元90.65、施工条件(1)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潮湿多雨。项目区

28、历年平均气温17.5,最高气温40.0,最低气温-3.0,历年平均降雨量1385.20mm ,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900 mm,雨量集中在47月,日最大降雨量为202.6mm。(2) 沿线筑路材料来源丰富,均可在附近采购,且储量丰富,质量好,分布点多,采购、运输便利;水资源丰富;工程用电可从附近电网中取得。(3) 施工物质、机具可通过X065老路、长湘公路运输,且沿线以县道为主的乡村公路较发达,运输较为便利,全线大部分地段施工机械及工程材料可顺利到达施工场地。 工程实施进度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计划从2014年7月开始动工,到2014年10月底全部完工。2014年7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项

29、目招标等;2014年8月底完成项目破损路面及构筑物破除工程;2014年9月初至2014年10月底,完成路面的改造工程。2014年10月底,竣工验收。工程进度概略见表1-2。表1-2 工程进度概略表序号项目名称2014年789101项目前期工作及审批2施工图设计、招投标3破损路面及构筑物破除工程4完成路面改造工程5竣工验收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是对原有公路桥汨线(X065)路面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无需征用土地。1、原有道路概况本道路桥汨线起点为桥驿镇,向汨罗方向延伸,全长8.6km,为四级乡镇公路,路面宽5m,平面线形较为流畅,纵坡起伏不大。如下图所示:图1-1 道

30、路现状图2、道路破损情况本道路始建于上世纪,年代久远,缺乏规范,沿线路面存在大量破损情况,主要表现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角隅裂缝以及部分板块已经碎石化,影响了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全线两侧原有水沟不完善,大部分为土质边沟,杂草、杂物淤堵严重,部分地方土沟坍塌,完全不能起到排水的作用;局部地方有浆砌片石水沟,但堵塞也较严重,需要疏通清理;全线涵洞保存良好,但由于年久失修,堵塞严重,需要进行疏通,个别涵洞由于孔径过小加上堵塞严重,考虑拆除重建。全线部分波形梁护栏已经损坏,危险路段大部分均未设置标志牌和防护措施,对行车的安全造成了隐患。如下图所示:图1-2 路面破损情况图图1-3 基础设施破损图3、路面

31、病害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养护过程中开挖、取芯试验情况及道路交通组成情况初步分析,产生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不适应现有交通需要,路面厚度偏薄。受当时经济发展程度、车辆拥有现状、汽车拥有量及车型等条件的限制,老路的交通等级介于轻交通与中等交通之间,及累计标准轴次为3万次100万次,车辆的结构类型以当地居民的进出入车辆为主。同时由于桥汨线联通桥驿镇与汨罗,大型客车所占比例不断提升、不但加大了轴载还降低了速度,对路面增加了破坏作用。目前的路面尽管进行了多次养护但难以改变路面的本质问题,现状路面正处于强度下降时期。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主要为在大风干燥天气由于路面情况不佳导致的道路扬尘

32、,以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汽车尾气。二、建设项目所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望城区地处东经11235481130230,北纬275828283345,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下游。东连长沙市开福区和长沙县,南接岳麓区,西接宁乡县、益阳市,北与湘阴县、汨罗市为邻。区境东西最大距离58.8km,南北最大距离39km。桥驿镇位于长沙北郊,距市区伍家岭18公里,是长沙的北大门,省道长湘公路贯穿全镇,双向四车道,宽18米,与319国道及长沙绕城高速公路线相连,将桥驿镇和长沙市融为一体。望城区桥汨线(X065)路面

33、改造工程位于望城区桥驿镇,湘江一级支流沙河西岸,南起于望城区桥驿镇集镇(K0+000,地理坐标东经1125559.42,北纬28246.03),沿沙河西岸向北、经桥驿镇的群力村、沙田村、杨桥村、马安村,终点位于望城区与汨罗市高家坊交界处 (K8+600,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813.79,北纬28289.17),全长8.6km。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地理位置卫星影像图。 (2) 地形、地貌和地质望城区属江南古陆西北缘,基底由中元古界组成。上夏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经常接受剥蚀已被夷平。上古生界至中生界均为准地台形沉积,喜马拉雅运动对望城影响较大,初步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大地景

34、观。西北滨湖冲积平原区,该区与宁乡县、益阳市赫山区与湘阴县接壤。包括老 沩水河、八曲河、团山湖和湘江以东的苏蓼垸一带地区,这一带政区为大众垸内的靖港镇、格塘乡、新康乡、乔口镇,乌山镇部分地区、东城镇苏蓼垸地区。区内地势低平,海拔在25至30米,最低处为乔口镇附近为,海拔23米。 东北部中低山、岗地区,本区与长沙城区开福区、长沙县、汨罗市和湘阴县 接壤。包括桥驿镇的黑麋峰、茶亭镇的九峰山和丁字镇的丁字湾等地。低山见于茶亭镇和桥驿镇,岗地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的前沿和江湖沿岸。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石,面积达14.5万亩(9670公顷),铜官、茶亭、桥驿三镇 第四纪红土 面积约为15.6万亩(10400公

35、顷),占该区面积的67%,并间有板页岩 和湖中沉积物,全县海拔最高处黑麋峰就位于本区的桥驿镇境内。 中部丘岗区。该区东部南部与长沙城区部分的岳麓区接壤,西与宁乡毗邻,包括雷锋镇、白箬铺镇、星城镇、高塘岭镇以及乌山镇部分地区,海拔大都在100米左右。本区山地与旱土约为25万亩(16700公顷)。 西南低山丘陵区,位于区西南部,紧靠宁乡 。包括嵇珈山 、白鹤山 、金盘山 、雷打石 、黄毛大岭 和甑皮岭 。区内低山、丘陵、岗地、间山盆地俱全,而且低山与丘陵交错,一般海拔在400米左右,低山的主要组成物质为 石英砂岩,岩性坚硬,抗蚀性强,山坡中上部风化层厚度一般为115米,低山地区的相对高度为2003

36、00米之间,小丘的相对高度为200米以下,桐木盆地 为该区最大盆地。 东南平岗区,与长沙城区部分的岳麓区、湘潭县接壤。该区位于本县东南,包括 九江(原行政区划的乡,现属含浦镇)和坪塘镇,该区内丘陵、岗地、间山盆地、溪谷平原齐全,且交错排列,整个地势自北向西、向南和向东石英岩沙和第四纪红土,间或有紫色页岩和板页岩。根据中国地震各参数区划图(GB19306-2001),该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地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照地震基本裂度为VI度。(3) 气候、气象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季

37、风气候的典型特点。长沙距海较远,又位于冲积盆地,边缘地势高峻,向北倾斜,北方冷空气可深入聚集,冬季比同纬度地区稍冷,而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更热,是江南“四大火炉”之一。长沙平均气温为17.2。1月最冷,平均4.7,历史上绝对最低温度曾在2月份出现,达-11.3;7月最热,平均气温29.4,历史上绝对最高温曾在8月初出现,达43。全年无霜期平均275天,积雪日为 6天。东西山势高耸,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60mm,东部山区高达16002200mm,西部为14001600mm,年平均雨日152天。长沙降雨不均匀,35月平均降雨日数有52.8天,约占全年总降雨日数的35;夏季降水不均,旱涝无定;秋冬

38、雨水明显减少。长沙地区日照时数达1677小时作物生长期长。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全年保持着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使得长沙冬季并不萧索,常绿的阔叶树,如香樟、女贞等仍然葱笼滴翠。望城属本省长衡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湘江贯穿其间,出境处乔口镇附近海拔23m,为全区最低点。整个地区如同一向北开口的漏斗,这样的地貌位置,形成了本区域不同的气候特征。当西北利亚强劲冷空气南侵时,因北境无较大山丘阻遏,气流即循湘江河迅速长驱直入,并波及两岸,使望城冬季气温向南伸一明显冷舌,较同纬度邻近地区偏低,降水量也比山丘区偏少。表2-1长沙气象站主要气象特征值表项 目降雨量(mm)蒸发量(

39、mm)气温()地面温度()日照(h)相对湿度风速(m/s)无霜期(d)降/积雪日(d)多年平均1378.61351.417.1019.5163681%2.6269.59.8.6.2历年最大1984.41442.8(66)40.641.7212424.0积雪深20cm历年最小898.9946.5(54)-11.3-15.2133710%24h暴雨263.2(65.7.5)3d307.4(69.8.9)15d509.2(69.6.22)表2-2 长沙气象站多年平均月降水量表月 份123456平 均59.492.6139.9198.8214.5190.6占年(%)4.316.2710.1514.42

40、15.5613.83月 份789101112年平 均111.7109.163.786.468.743.71378.6占年(%)8.117.914.626.264.983.13100.00 表2-3长沙气象站气温特征值表 单位:月份123456平均10.916.821.625.9最高24.728.331.234.235.538.2最低-9.5-11.3-2.32.59.114.8月份789101112年平均29.328.724.218.512.57.117.2最高39.740.638.234.813.83最低789101112(4) 水文状况望城区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本区域主要地表水为项目东

41、北向约800m的湘江,湘江是本省最大河流。湘江为湖南省最大河流,发源于广西省临桂区海洋坪龙门界,经金沙入湖南省东安区,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然后自岳阳入洞庭湖,于城陵矶入长江,全长856km。湘江长沙段南起暮云市、北止乔口,全长75km,其中望城区境内从三汊矶以下起于霞凝并纳霞凝河、于同福境纳马桥河、于石渚垸纳石渚河,最后在东塘乡鱼尾游出境,流经望城区境内58km。湘江长沙段是长沙市的主要供水源。湘江江面宽5001500m,一般水深615m,河床多砂砾石且坡度平缓,河水流速慢。其流量分平、洪、丰、枯四个水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期多出现在57月,枯水期多出现在12翌年2月。湘江是

42、长沙市的一条景观河流,既是长沙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又是长沙市的污水最终受纳水体。保护好湘江长沙市区段的水环境质量,是保证长沙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水文参数如下:年平均水位 27.31m平均最高水位 36.65m平均最低水位 23.25m历史最高洪峰水位 37.37m年平均流量 2131m3/s平均最大流量 12900m3/s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23000m3/s平均最小流量 248m3/s枯水期流量(90%保证率) 410m3/s历史最小流量 120m3/s最大流速 2.6m/s最小流速 0.3m/s年平均流速 0.45m/s枯水期平均流速 0.18m/s平均含砂量 0.1-0.2

43、kg/m3沙河发源于汨罗县三姊桥,由东北向西南沿京广线贯穿桥驿镇,于丁字镇施家湖南汇入湘江,全长约40km,河两侧有一定数量农田与水塘。区内多为低矮的丘陵,地下水较丰富,主要为浅层地下水,沙河主要功能为河两岸农田、蔬菜地的灌溉用水和沿河两岸区域排水。水源补给为自然降水,水质较好。(5) 生态环境概况 植物资源现状该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常绿阔叶林,到1960年代,大部分原生植被已经不复存在,现东北低山和西南丘陵仍保留小部分针、阔叶混交林和天然竹林。19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建筑用才工业的发展和广大居民生活燃料改为燃煤和液化石油气,农民的耕作逐步走向退耕还林,经过自然的休养生息和人工育林,森林植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接近30%,丘陵、岗地与低山地区,除了耕作用地与生活用地之外,植被与森林都在逐步恢复。人工育林栽种的主要树种为杉树、马尾松、意大利杨、国外松、池树、水杉和果树等。 动物资源现状区域内野生动物分布较少,主要有野鸡、鸡兔、田鼠、蜥蜴、青蛙、山雀、八哥、黄鼠狼等,但数量不多。家畜主要有猪、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