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桐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度)桐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二0一四年三月主 编:祝新明编写人员:陆征伟 高建平 施惠国 姚国平 王良韬 徐晓菲 嵇春红 肖 平 王相宜 全凯飞 潘翔宇 何联候 柏云刚 许 艳校 对:嵇春红 金晓燕审 核:嵇春红 金晓燕审 定:周建勇编写单位:桐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前 言2013年度桐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及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要求编制的。它是全市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工作的综合成果,客观地反映了2013年度全市地表水、环境空气(含酸雨、桑叶氟化物)、噪声等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为我市的环境管理“说得清、说得准、说得及时”提供基
2、础支撑;为进一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指明方向。在本报告书的编制中,地表水质量评价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市噪声评价采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单项指数与综合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力争搞清主要的污染区域、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污染变化趋势。为提高报告的直观性,书中附了必要的统计表格和评价示意图,以供参考。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数据繁杂及综合水平有限,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4年3月目 录第一章 环境监测概况1第一节 人员与设备概况1第二
3、节 环境监测工作概况4第二章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11第一节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11第二节 降尘状况23第三节 酸雨状况25第四节 桑叶氟化物状况30第三章 水环境质量状况44第一节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44第二节 饮用水源水质状况54第三节 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状况62第四节 工业用水水质状况69第五节 太湖流域公示断面水质状况71第四章 声环境质量状况78第一节 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状况78第二节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状况82第三节 功能区噪声状况86第五章 “粮食生产功能区”环境质量状况89第一节 “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环境状况89第六章重点污染源达标情况94第一节 工业废水重点污染源94第二节 工业废气
4、重点污染源100第三节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03第七章 结 论109第一章 环境监测概况第一节 人员与设备概况一、人员概况桐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人员配备以桐乡市编委核定的编制数为依据,以精干、高效、合理为原则,组成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多学科专业技术队伍。目前监测站定编为22人,在岗职工23人,其中包括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22人,工勤人员1人。监测人员中具有硕士学历的10人,占监测技术人员的45.5%;本科学历10人,占45.5%;大专学历2人,占9.0%。全站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6名。全站人员年龄结构以中青年居多,40岁以下的中青年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1.3%。我站人员的
5、配置体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征,基本适应本站监测、科研业务工作的需要,全站人员情况见表1-1-1。根据监测业务和管理的需要,站内设置水质监测室、大气监测室、综合管理室和自动监测室四个业务室并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职责。表1-1-1 监测技术人员结构表技 术 职 称人数(人)所占比例(%)高级工程师29.0工程师627.3助理工程师627.3技 术 员00其 它836.4合 计22100二、主要监测仪器设备情况 本站目前拥有的监测仪器共207台(套),总价值579万余元,其中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氨氮自动监测仪、原子荧光测试仪、烟尘采样仪、紫外分光光
6、度计以及环境空气综合采样仪等仪器设备。2013年监测站主要仪器设备情况详见表1-1-2。表1-1-2 2013年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情况表序号设 备 名 称数量(台)主要设备型号1万分之一天平4AG204、BS224S2百分之一天平3TD10001型3精密pH计6PHS-3C、WTWInoLab 7204便携式pH计3SG2、PHBJ-260、wtw3210 5溶解氧测试仪4YSI DO200、JPBJ-6086离子计2PXSJ-2267电导率仪3DDS-307、DDSJ-308A、DDS-12A8声级校准器2ND9、AWA62219噪声统计分析仪(声级计)36228、6218B、568010噪声
7、振动仪2AWA6256B11自动烟尘(气)测试仪53012H12智能烟气采样器23071型13粉尘采样器2AKFC-92A14测烟望远镜4QT203A、QT201A、DW-1015分光光度计37230G、72216紫外分光光度计1UV-170017大气采样器12KC6120、ZC-Q18气体流量校正器2QIJ-1、QIJ-14019风向风速表1DEM-620空盒气压表2DYM321温湿度表14TH-1、HM1022自动温湿度记录仪1DSR-THUA23恒温培养箱3S.C303-2、HPX-9052MBE24生化培养箱2SPX-150B-Z25恒温水浴锅5HH-601、H.H.S.6、HHS.2
8、426恒温干燥箱3101-1、101AS-127马弗炉1SX2-4-1028氡监测仪1Model102729氨气体检测仪1PGM-784030甲醛测试仪2PPM Formaldemeter Htv31VOC气体检测仪1PGM-724032气体检测仪1C1633多参数水质分析仪1DREL240034气相色谱仪27890A35一体化定硫仪1YX-DL36原子吸收仪1M637冷原子荧光测汞仪1ZYG-II38原子荧光光度仪1AFS-230E39红外光度测油仪2F200040手持式烟气分析仪2德图350EPA41降雨监测仪1AMR、SL3-1型42循环水式真空泵3SHZ-D()43自动手提式灭菌器2Y
9、XQ-LS-18SI44超纯水机2EPED-20TH、UPWS-III-40T(II)45菌落计数器1J-246超声波清洗器1AS3120A47显微镜1CX31-12C0448离心机2LD4249粉碎机(土壤)2YS-0250GPS导航仪2GPS315、MioP35051离子色谱议1ICS-9052总有机碳分析仪1TOC-V CPN53流速流量仪3LS68型旋杯式54净化工作台1SW-CJ-1BU55一氧化碳分析仪1GXH-3011A156微波消解仪1MARS-557氨氮全自动分析仪1SK-100AR58激光测距仪1pro150059监测车1尼桑帕拉丁60射频电场探头1EF039161工频电磁
10、场探头1EHP50D62宽频电磁辐射测量仪主机1NBM55063低能表面污染测量仪1LB12464翻转式振荡器1GGC-165高压过滤器1GGC-G第二节 环境监测工作概况2013年以来,桐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在桐乡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环保局重点工作和考核目标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监测队伍素质,认真履行环境监测职能,坚持廉洁、优质、高效的原则,规范监测制度,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全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年既定的各项环境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全年的工作总
11、结如下:一、深化“狠抓落实、大干快上”主题认识,构建“三合一”队伍在深化去年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效能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基础上,我站紧紧围绕今年“狠抓落实、大干快上”的主题,进一步增强机关效能意识,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效能建设水平,打造廉政、勤政、能政“三合一”的环保监测队伍。一是领会精神,明确主题。组织全站人员在局分会场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全程观看了市三级干部大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市十三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狠抓落实、大干快上”工作总基调;二是学习标兵,争当优秀。年初组织全站人员参加全省环境监测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听取2012年考核优秀监测站工
12、作总结,及环保厅厅长部署2013年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明确自身差距,并努力向监测系统的标兵看齐;三是展现风貌,激发热情。组织代表参加“狠抓落实、大干快上”演讲比赛,结合各自的岗位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展现环保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敢担责任、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四是重申“效能建设”,注重建章立制。严格遵守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和要求,完善和规范各项监测制度,实施一周例会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使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了全站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培训方式,提升监测队伍综合素质今年以来,我站继续加大监测人员培训力度,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监测水平
13、。一是理论学习不放松。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环保局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提高工作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监测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二是打破常规,创新内部培训方式。创立 “说一遍、做一遍、考一遍”为主题的业务培训活动,通过理论辅导、以老带新、技术操作等形式,传授环境监测分析原理、操作流程、实践经验,讲解监测分析注意事项,交流实验心得,丰富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三是加大监测人员外派培训力度。年初适时制定培养专业人才计划,抓好技术培训,积极为监测技术人员创造学习交流和进修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今年1-12月,共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浙江省环境监测中
14、心组织的地表水和空气自动监测技术培训,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培训,环境污染案件中环境监测数据报告等有关事项的培训,浙江省合格评定协会组织的内审员培训、期间核查等培训,合计29人次。四是进一步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站继去年成功举办首次业务技术比武活动后,组织开展了监测站内部第二届技术比武,详细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监测业务理论知识考试、实验室监测项目操作分析、监测项目PPT课件制作等3个项目的比赛,最终姚国平等12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技术大比武的持续开展,一方面激发了监测站广大干部职工“钻研业务、争当技术标兵”的热情,形成学习监测理论,钻研监测技术的良好氛围,
15、另一方面也推动环境监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五是注重提升监测人员科研能力,在年初制定站科研主攻方向,充分利用我站掌握的大量水、大气、土壤等监测基础数据,结合桐乡环境实际,开展了桐乡市石门镇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科研活动,并在宁波环境科学杂志发表论文2篇。三、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监测站始终把质量优先摆在监测工作的突出位置,严格保证各类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一是参加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省合格评定协会组织的各类质量管理培训,学习实验室质量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质管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在强化去年质管员制度的基础上,以计量认证复审为契机成立迎审评审小组,由站
16、长专门负责,并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计量认证评审的各项具体工作。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审核,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并进行适时的修正,特别注重易出现问题环节的监管,重点抓住检验前、检验分析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三个不同环节,加大不定期的检查,尽最大可能减少失误,用严格的科学操作流程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三是“三个顺利通过”。今年顺利通过嘉兴市监测站组织的上岗证考核;顺利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顺利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组专家对我站的计量认证复审。四、围绕局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各项监测工作(一)环境质量监测任务按时完成按时完成各项常规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及时做好监测
17、数据统计分析,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为生态建设、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下降,氨氮和总磷依然是我市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截至12月底,共获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4530个。2013年1-12月,全市12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范围为-劣类,对比功能区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下降了2.4%,氨氮浓度下降了9.9%,总磷浓度升高了1.3%。2013年1-12月,我市交界断面水质出入境类别基本持平,出境总体好于入境,交接考核初步核算结果为良好。二是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明显。2013年1-12月,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共获有效监测数据68508个,编写空气质量月报12期,通过环保局网站平
18、台发布市区空气质量日报。三是声环境质量监测状况符合生态建设要求。完成城区50个交通噪声监控点和118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控点每年一次的例行监测。(二)监督性监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一是完善监督性监测机制,确保监测完成率。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继续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污水处理厂和涉重企业的监督监测工作, 2013年1-12月,共完成省控以上废水污染源监督监测173厂次,省控以上废气污染源监督监测30厂次,污水处理厂监督监测20厂次,废水及污水厂在线监控系统比对监测122厂次,废气在线监控系统比对28厂次。涉重金属重点防控企业监测18厂次。二是全力配合做好执法监测,为环境监管提供执法依据。面对监测
19、人手不足,监测任务繁重的不利因素,监测站人员还是积极配合大队执法检查,全力做好样品分析工作,2013年1-12月共分析执法性样品855个,出具监测数据2422个。(三)专项环境监测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按时展开春蚕期间氟化物监测。今年春蚕期间继续组织开展全市省控监测点和开发区(巨石集团)周边的桑叶氟化物监测工作,增设检查春蚕期间氟化物废气企业自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周边大气中氟化物浓度情况。今年氟化物监测较之往年更加细化和严格,对于重点敏感区块,进行比对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确保桑蚕基地不发生污染事故,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为确保完成桐乡市“十二五
20、”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推进我市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我站人员克服监测项目增多、监测频次加大和监测指标增多等困难,全面有序地开展减排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监测职能,为我市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四是积极参与太湖河网水专项预警课题专项调查监测。8月份,我站与河海大学共同完成桐乡境内省太湖河网水专项预警课题的首次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此次监测共对14个监测断面连续进行6次同步监测,提交了近一千余项监测结果,为及时掌握和研究区域河网各河道水量分流以及各主要河流的水质现状和太湖河网水专项预警课题中河网水量水质模型的率定提供基础监测数据。 (四)服务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优化监测站始终以客
21、户满意为服务宗旨,高效完成监测任务,及时出具监测报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截至12月底,监测站已完成验收监测110厂次,完成环评监测3厂次,上市核查和清洁生产监测15厂次,其他委托监测124厂次。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客户领取报告时主动征询客户要求,填写客户反馈意见表,每月对客户反馈意见表进行统计梳理,今年以来客户满意率始终保持100%。五、监测站能力建设得到显著提升(一)自动监测站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做好两个空气自动站(果园水厂站和振东六中站)管理维护工作。及时更换零配件及校正仪器,确保空气站正常稳定运行,及时在环保局网站公布空气质量日报。二是加强已建水质自动站的运维检查,及时上报
22、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运行保障工作。及时开展地表水自动站维护招标工作,委托第三方有资质单位进行系统维护,确保水质自动站运行正常。三是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地表水二期自动站乌镇和乌镇北两个新建水质监测站站的建设工作。5月份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指标落实方案,完成站房建设图纸设计。委托第三方协助办理自动站建设的相关手续,10月份完成土地证、招标建设等手续,11月初开工建设站房, 12月份乌镇北自动站基本完成站房建设,乌镇自动站地基落成,正着手站房建设。四是完成空气自动站改造升级工作并及时对外发布数据。PM2.5、臭氧、CO、BC、能见度等自动监测设备于2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3、9月底已完成现场验收。根据省厅统一部署,11月1日起,已开始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社会发布环境空气质量AQI和监测结果。(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拓展训练提升应急能力。我站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驻地预备役新兵入营军事训练,拓展应急处置培训渠道。参训人员实施封闭式军事化管理,从作息时间、内务整理到各种训练均严格按照部队的纪律、规定进行。训练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体能、队列、战术模拟、野外训练,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训练,为今后开展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应急救援打下了基础。二是突出应急设备的可用性。对本站现有的应急监测设备进行系统梳理,细化应急设备的监测功用,并安排专门房
24、间分类存放,方便取用,目前共梳理出应急监测设备18台(套),涉及重金属、营养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有毒气体、生物毒性、电磁辐射等不同种类的监测,轻重防化服、防毒面具21套;及时向仪器商购置相应试剂粉包,确保仪器可用性;同时安排专人对应急监测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应急监测设备达到最佳状态。三是举办首届环境应急监测运动会。为适应突发事故应急监测的需要,提高监测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桐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举办“2013年环境应急监测运动会”。通过此次演示训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快速响应的能力;检查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查找问题,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让
25、全站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监测设备的使用,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应急监测队伍。六、环境监测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对擅长技术业务的监测站来说,监测信息写作和宣传长期以来亮点较少。但今年这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注重挖掘新闻素材。二是为提高监测人员综合技术水平,参与局组织的信息写作培训,注重围绕当前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应急演练,地表水和污染源监测等重点工作和舆论关注的热点,撰写相应监测信息。三是全面完成主管局下达的宣传报道任务。今年在嘉兴日报桐乡版和今日桐乡发表“比的就是实战技术”和“应急演练强业务”、“水质体检”等专题
26、报道。超额完成宣传任务。在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监测工作虽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人员的频繁变动一方面不利于监测人员的技术提另一方面也给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人员编制少,人才机制、监测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离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要求还有差距;三是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和科研能力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桐乡监测站将努力创新,朝着“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业绩”的目标,不断奋进!第二章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第一节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监测概况1、监测点位2007年
27、1月1日开始,根据浙江环境监测中心浙环监通20075号文件要求,果园桥水厂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作为我市空气质量数据上报。2010年7月1日开始,根据嘉环监测(2010)17号文件要求,果园桥水厂空气自动监测站与六中振东校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平均值作为我市空气质量数据上报。因此,我市监测点位为桐乡市果园桥水厂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桐乡市六中振东校区空气自动监测站。2、监测项目果园桥水厂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气象参数(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六中振东校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28、、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臭氧(O3)。3、监测频次每天24小时自动监测,每小时分析一次。二、评价标准及方法1、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二级标准,详见表2-1-1。 表2-1-1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0.020.060.10日平均0.050.150.25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0.040.100.15日平均0.050.150.25二氧化氮年平均0.040.080.08日平均0.080.120.122、评价方法1)空气质量级别评价空气质量级别评价采用最大单因子评价法。根据G
29、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污染物浓度限值分别确定单因子的空气质量级别,并按其中最高级别确定为该评价区的空气质量级别。2)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评价i=1n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有关的污染物浓度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无量纲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某指标的测得浓度除以该指标的标准限值;综合污染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的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和年际变化情况。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标准限值采用年平均值二级标准限值。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下:P=Pi 其中:Pi=Ci/Si 式中:P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Pi
30、i项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 Ci项空气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 S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方法见表2-1-2。表2-1-2 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方法等级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状况一2良好二2-3较好三3-4轻污染四4-5中污染五5-6重污染六6严重污染3)污染物负荷系数评价为反映各污染物的构成比例,确定各污染因子的重要性顺序,引进污染物负荷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如下,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评价标准均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二级标准。ni=1 f1=Pi/Pi 100% 其中:Pi=Ci/Si式中:fi污染物i的负
31、荷系数; Ci污染物i的年平均值; S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Pi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监测结果2013年共获监测数据68508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表2-1-3 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汇总表 浓度单位:mg/m3月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污染物API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浓度指数浓度指数浓度指数1月份0.057 54 0.079 500.133 92 PM1092 级良2月份0.020 20 0.037 240.07864 PM1064 级良3月份0.041 41 0.063 400.115 83 P
32、M1083 级良4月份0.037 37 0.048 300.107 79 PM1079 级良5月份0.021 21 0.035 220.082 66 PM1066 级良6月份0.021 21 0.038 240.081 66 PM1066 级良7月份0.022 22 0.032 200.071 61 PM1061 级良8月份0.028 280.034 220.06461PM1061级良9月份0.024 280.040 250.07563PM1063级良10月份0.027 270.048 300.083 66PM1066级良11月份0.042 42 0.062 39 0.108 80 PM108
33、0 级良12月份0.065 58 0.083 54 0.216 133 PM10133级良平均0.034 34 0.050 31 0.101 76 PM1076级良1)二氧化硫(SO2)2013年市区二氧化硫日平均值浓度变化范围为0.006-0.100mg/m3,年均值为0.034m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日均值浓度来分析,2013年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没有出现超标情况。从月均值浓度来分析,二氧化硫月均值浓度最高是12月份,为0.065mg/m3;最低是2月份,为0.020mg/m3。与2012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上升了0.002mg/m3。其中2月、9月至11月的月均值浓度低于20
34、12年同期, 1月、3月至8月、12月的月均值浓度高于2012年同期。2013年二氧化硫月均值具体见表2-1-4和图2-1-2。从2013年二氧化硫月均值变化图来看,2013年二氧化硫浓度总体变化趋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从2008年至2013年二氧化硫年均值变化情况来看,2008年至2012年二氧化硫浓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最低浓度为0.032mg/ m3。2008年2013年二氧化硫年均值见表2-1-5和图2-1-3。 表2-1-52008年以来二氧化硫年均值统计表 单位:mg/m3年度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均值0.0410.0360.0350.0320.0
35、320.034 图2-1-3 2008年以来二氧化硫年均值变化图2)二氧化氮(NO2)2013年市区二氧化氮日平均值浓度范围为0.013-0.146mg/m3,年均值为0.050m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月均值浓度来分析,12月份NO2月均值浓度最高,为0.083mg/m3;7月份最低,为0.032mg/m3。与2012年相比,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上升了0.006mg/m3。其中1月、4月至12月的月均值浓度低于2012年同期,2月、3月的月均值浓度低于2012年同期。2013年二氧化氮月均值见表2-1-6和图2-1-4。从近年来二氧化氮年均值变化情况看,2008-2013年二氧化氮年均值
36、基本稳定,变化范围在0.038mg/m3-0.050mg/m3之间。2008年-2013年二氧化氮年均值见表2-1-7和图2-1-5。表2-1-62013年二氧化氮月均值统计表 单位:mg/m3月份年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2013年0.0790.0370.0630.0480.0350.0382012年0.0510.0560.0660.0440.0360.029月份年度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3年0.032 0.034 0.040 0.048 0.062 0.083 2012年0.0230.0250.0340.0410.0550.064 图2-1-4 2013年二氧化氮月均值统计
37、图表2-1-72008年以来二氧化氮年均值统计表 单位:mg/m3年度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年均值0.0420.0400.0380.0500.0440.050图2-1-5 2008年以来二氧化氮年均值统计图3)可吸入颗粒物(PM10)从近年来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变化情况看,2008年至2013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基本稳定,除了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有较大降幅,达到0.076 mg/m3外,其余变化范围在0.086mg/m3-0.101mg/m3之间。2008年至2013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见表2-1-9和图2-1-7。2、城市空气质量评价 (1)城市空
38、气质量级别评价2013年度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描述为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2)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从单项污染指数来分析,2013年二氧化硫单项分指数为0.57,较2012年的0.53上升了0.8%。二氧化氮单项分指数为0.62,较2012年的0.55上升了12.7%。(3)近几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趋势2008年以来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污染分指数逐年降低,而2013年略有上升。二氧化氮污染分指数基本保持稳定,在2011年和2013年略有上升。PM10污染分指数也基本保持稳定,唯2012年有明显下降。2008年-2013年综合污染指数基
39、本保持稳定,除了在2012年有明显下降。2008年以来环境空气分指数和综合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1-10和图2-1-8。表2-1-10 2008年-2012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年度污染物分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水平SO2NO2PM102008年0.680.530.862.07较好2009年0.600.500.861.96良好2010年0.580.480.921.98良好2011年0.530.630.972.13较好2012年0.530.550.761.84良好(4)主要污染物负荷情况2013年在影响我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所占的污染负荷
40、较大,污染负荷占45.9%;二氧化氮次之,污染负荷为28.2%;二氧化硫最小,污染负荷为25.9%。这说明影响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从近年来污染物负荷系数变化情况来看,二氧化硫污染负荷2008年至2011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2年有所上升,2013年有所下降。二氧化氮污染负荷2008-2010年呈小幅下降趋势,2011-2012年有所上升,然后到2013年之后又有所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2008-2010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1-2012年逐年下降,至2013年又有所上升。在三项主要污染物中所占污染负荷最大。2008年以来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污染负荷变化情况
41、见表2-1-11及图2-1-9。表2-1-11 2008年以来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平均负荷系数统计表污染物名称SO2NO2PM10污染负荷系数(%)2008年32.925.641.52009年30.625.543.92010年29.324.246.52011年24.929.645.52012年28.829.941.32013年25.928.245.9第二节 降尘状况一、监测概况1、监测点位桐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桐乡市校场东路1700号)楼顶。2、监测项目降尘量。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次持续采样一个月。4、评价标准采用省控标准8.0吨/平方千米30日。二、监测结果与评价2013年降尘月均值的
42、范围为5.17.1吨/平方千米30日,年平均降尘量为6.1吨/平方千米30日,低于8.0吨/平方千米30日的省控标准,比2012年的5.9吨/平方千米30日上升了3.4%。月降尘量最大值为7.1吨/平方千米30日,低于标准。2013年降尘月均值见表2-2-1及图2-2-1。 表2-2-1 2013年降尘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吨/平方千米30日月份年度1234567891011122013年6.95.55.86.66.55.16.05.75.56.86.17.12012年6.95.35.14.95.85.56.36.85.96.46.25.1图2-2-1 2013年市区降尘统计图 从降尘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来看,2008年以来年降尘量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三年低于省控标准。年降尘量最高为2009年的10.6吨/平方千米30日,最低为2012年的5.9吨/平方千米30日。2008年2013年降尘年际变化情况见表2-2-2及图2-2-2。 表2-2-2 2007年以来降尘年均值统计表 单位:吨/平方千米30日年度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年均值10.310.6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