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209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市渭河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表(附生态影响专项评价)建设单位:毕节地区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二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建设单位毕节地区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武荣联系人海舰通讯地址毕节市贵毕路毕节地区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电话13698557888传真0857-8222986邮政编码551700建设地点毕节市林口镇渭河村立项审批部门毕节地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毕地发改产业2009520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12水力发电占地面积(平方米)17321绿化面积(平方米)6928总投资

2、(万元)53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9.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7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5年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组织实施农村小水电项目,是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用电、合理利用能源、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成果、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毕节地区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了缓解毕节市电力电量供需矛盾,充分利用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的渭河水力资源(工程所处水功能区为渭河毕节保留区,目前未开发),建设装机800kw的小型水电站,该项目于2009年取得了毕节地区发展和改革局的项目核准批复(批复文件见附件2)。该项目是根据贵州省发改委、水利厅黔发改2009

3、1748号“关于下达农村小水电项目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中的项目之一(见附件3),该项目取得了毕节地区水利局关于使用水能资源开发使用的批复并颁发了水能资源使用证(见附件4),取得了土地许可证,(见附件5);项目总投资530万元,中央补助投资80万元,地方投资400万元。由于项目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等有关规定,毕节地区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毕节地区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

4、公司开展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经进行引水渠和厂房的建设,发电机组设备已安装到位,但尚未运行,施工期已基本结束,属于滞后环评。评价单位接到委托后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踏勘,收集了与该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支持性文件,编制完成了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生态影响专项评价),报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特此呈报,敬请审查!2、 项目概况2.1 项目名称、地点、性质项目名称: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建设性质:新建;投资总额:530万元;建设规模:装机容量800kw;职工人数:8人,4班6小时工作制,每班2人;建设地点:毕节市林口镇渭河村。2.2地理位置及交通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为

5、有坝引水径流式水电站,座落于毕节市林口镇渭河村,厂房位于渭河村西面约1km的渭河东岸,引水坝布置在渭河村西面约600m的峡谷处,坝址地理坐标为北纬1021905,东经273953,厂区地理坐标为北纬1021855,东经273920。大坝有渭河公路直通坝区,发电厂房区有一条通村公路与渭河公路连接,主厂房距渭河公路530m,只需扩建通村公路就可与渭河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交通位置见附图1。2.3工程任务及规模本项目任务以发电为主,建成后与毕节市供电公司并网运行,采用10kV输电线路直接输送至林口镇35kV变电站,电站的运行方式以基荷为主,装机容量2400kW,年发电量407.03万kWh,P=80

6、%保证出力198kW。本项目为径流式引水式发电站,以发电为主,无其它利用要求。电站无调节性能,水库蓄水位均保持在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运行。2.4工程特性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主要工程特性表见表1。表1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主要工程特性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特征1流域水系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2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1923利用水文年限年31徐花屯水文站4代表性流量坝址多年平均流量m3/s3.29坝址设计洪水流量m3/s403.02坝址校核洪水流量m3/s564.88电站多年平均流量m3/s 4.12坝址施工导流流量(P=50%)m3/s12.512月至次年3 月二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

7、物地基特性弱风化玄武岩地震基本烈度/防烈度VI 度以内不设防坝浆砌块石溢流重力坝校核洪水位m945.70P=1%设计洪水位m944.65P=3.33%正常蓄水位m940.10坝顶高程m946.15最大坝高m19.65坝顶长度m30坝顶宽度m2坝底长度m10坝顶宽度m15.32泄水建筑物地基特性弱风化玄武岩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VI 度以内不设防形式WES剖面堰顶高程m940.30溢流长度m16最大下泄流量m3/s564.883冲沙建筑物底流消能冲沙孔底板高程m936.8闸门型式5t钢结构平板闸门启闭机型式LQ-15型螺杆式启闭机冲沙孔口尺寸m1*1.4闸门孔口尺寸m1.2*1.74引水建筑物引水

8、渠道设计引用流量m3/s3.4进水口型式开敞式进水口底板程m938.4闸门型式5t钢结构平板闸门启闭机型式LQ-15型螺杆式启闭机闸门孔口尺寸m2.0*1.8引水型式引水隧洞与渠道结合引水隧洞及渠道总长m500渠道宽度m2.0设计比降1/1000压力前池前室底板高程m935.11前室最高水位m940.1前室正常水位m939.50前室最低水位m938.51进水室底板高程m935.71进水室最高水位m940.01进水室正常水位m939.50进水室最低水位m938.51闸门型式5t钢结构平板闸门闸门孔口尺寸m2.2*1.8启闭机型式LQ-15型螺杆式启闭机压力钢管压力钢管型式明管压力钢管进口底板高程

9、m935.71压力钢管主管内径mm1200压力钢管之光内径mm9005厂房(发电机房)地基岩弱风化玄武型式岸边地面式主厂房尺寸(长宽高)m147.58.85厂房地面高程m910.32水轮机安装高程m908.466尾水渠尾水渠底板高程m905.60正常尾水位m907.09升压站升压站型式户外式升压站容量kV10007主要机电设备水轮机台数台2型号HL220/A153-LJZ-55额定转速r/min750额定出力kW42最大工作水头30.9最小工作水头m29.1设计水头m30额定流量m3/s1.688发电机台数 台2型号SFW400-8/850额定容量kW400额定功率因素0.8额定转速r/min

10、750额定电压kV0.4变压器主变压器数量 台1主变压器规格KVAS9-1000/109输电线电压KV10回数回路1输电目的地林口35KV 变电站输电距离km5.5三工程永久占地亩8.5旱地亩8.5四发电效益指标装机容量kW800保证出力kW198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万kWh407.03年利用小时数h5088五经济指标工程总投资万元530单位千瓦投资元/kW7255.7单位电能投资元/kWh1.433、项目组成由主体工程(大坝、引水渠道、压力前池、压力钢管、主厂房、升压站)、配套工程(值班房)、辅助工程(进场道路)、公用工程(供水供电系统)等4部份组成,如下表2所示。表2 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项

11、目组成表项目名称所处位置工程内容及参数主体工程大坝渭河村西北面约0.6km 的峡谷由大坝、钢结构平板式进水闸、放空兼冲沙闸和坝后消能4部分组成。坝轴线总长30m,溢流段长13.5m,建基面高程927.05m,坝顶高程946.05m,大坝高程947.70m,坝底宽3.5m,坝顶宽2m。在大坝左端布置进水闸和放空(兼冲沙)孔。进水闸采用胸墙式,孔口为矩形,尺寸为1.21.7m(宽高),设有检修闸门槽、工作闸门,于闸前设拦污栅,进口底板高程为936.10m。放空(兼冲沙)口为矩形,尺寸为11.4m(宽高),进口底板高程为936.8 米。引水隧道及明渠位于大坝和压力前池之间,与大坝和压力前池相连引水道

12、总长500m,设计流量为3.4m3/s,断面为2.0m1.8m(宽高),在渠道冲沟与渠道相交处设置溢流侧堰、泄水闸、沉沙池和冲砂孔,以利渠道安全运行。压力前池位于渭河村西北面约1km的山沟底端压力前池断面为矩形,尺寸2.21.8m(宽长)(含扩散段),深3.30 米,前池的正常高水位为939.50m,最低水位938.51m,前室底板高程935.11m。泄流渠傍山沟开挖,断面为矩形,沿山沟自由泄入河谷。压力钢管位于压力前池和厂房之间,与压力前池和厂房相连压力钢管单根内径为1.2m,主管分叉两直径为0.90m,支管向两台水轮机供水,主管全长45m,岔管长7.6m(单根支管长3.8m),采用月牙型叉

13、管与主管联接,岔管与主管中心线交角为45。发电引水钢管进口中心高程为935.71m。压力钢管为露天式安装,在铅直方向沿山脊顺坡而下。主厂房渭河村西北面约0.9km的渭河东岸主厂房15.388.868.15m(长宽高),副厂房不另设,机组检修安排在主厂房左端,地面高程908.76m。升压站位于主厂房东侧44m,地面高程为909.23m,升压站内布置有主变压器及10kv 配电装置尾水渠位于主厂房北侧两台水轮机组发电尾水出尾水室后进入尾水渠,尾水室与尾水渠之间用1:15 的顺坡连接,尾水渠采用矩形断面,1.20.95(宽高)砼结构形式,两尾水渠尾水直接汇入渭河河道。配套工程值班设施发电厂房内4.61

14、4.6m,建筑总面积为67.16m2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渭河村内利用渭河村现有的民房,不在项目区内。辅助工程进场道路渭河公路至厂房 渭河公路开道进入主厂区,全长600m。 公用工程供水、供电系统由渭河村10kv变压器供电,大坝和厂房用水就近取用渭河河水;压力前池及压力管道建设取用压力前池西北面的自涌泉水。4、工程等级及设计防洪标准渭河一级小水电站装机800kw(2400kW),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规定,渭河一级小水电站为小(2)型电站,工程等级为V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5级。拦水坝设计洪水标准为3

15、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100年一遇,发电厂房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5、工程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项目大坝布置于渭河发源出口处(地下暗河),大坝设置有泄水口,能保证脱水、退水河段的生态流量;引水渠道布置于渭河东岸,引水渠沿着一定坡度顺渭河布置,压力前池布置于发电厂房东北侧,通过压力钢管顺沟直下进入发电机房。压力前池与发电机高差约31m,最大限度提高水力势能。旱厕布置于发电机房西北侧约20m,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对发电机房值班人员影响较小,旱厕周边无居民。由此可见,项目平面布置基本合理。详见毕节市渭河一级小水电站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2。6、工程占地、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工

16、程永久占地1.7321hm2,其中灌丛1.406 hm2、灌草丛0.285 hm2,旱地0.04hm2。工程临时占地260m2,其中灌木林地面积为230m,其他用地为30m。本项目为地下暗河出口设小型坝,水位提升仅限于岩溶洞穴内部,地下暗河淹没区无植被分布。工程建设区和引水水库淹没区内无居民点,无须进行移民拆迁安置。7、公用配套工程7.1给水与排水(1)给水本项目人数为8人,电厂设置简易厨房及办公室等配套设施。生活用水来源于渭河水,靠潜水泵抽至生活储水池。人工用水定额按照150L /人d计算,每年365天,用水量为438m3/a(1.2m3/d)。(2)排水排水量按照用水量的85计算,排放废水

17、为372.3m3/a(1.02m3/d)。建设单位租用渭河村现有的民房作为办公、职工食宿用房,所排生活污水经过已有的化粪池处理后作为农肥不外排;在厂房仅有2人值班(四班二人制),在厂房修建旱厕,并建设222 m的化粪池,粪便排入化粪池,经发酵熟化后作为农肥,不外排。7.2供电本项目值班照明供电由厂区内发电机组提供。7.3 环卫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0.8kg/d.人计算,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34t/a,厂房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后自行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8、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大坝址选址位于渭河发源处(地下河河口),与其它筑坝蓄水发电站不同,本项目为径流式引水式小型发

18、电站,项目大坝建设不会淹没大面积陆域及植被,不涉及拆迁。经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大坝选址处不涉及评价河段未发现洄游性鱼类,电站建设不涉及对于洄游性鱼类的影响,也不涉及到国家珍稀濒危野生水生动植物河段。项目选址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大坝选址区地质稳定,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且大坝下游1000m内河岸未分布有居民居住。从环保角度出发,大坝选址可行。9、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既定的产业政策。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中提出:“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

19、,扩大西电东送规模”。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电力是搞笑清洁的能源,简历经济、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体系,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保护生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电”。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第9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中,项目建设属于鼓励类“电力”中的“水力发电”项目,且建设单位取得毕节地区发展和改革局的项目核准批复,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施工期已基本结束,经现场踏勘,本项目现有污

20、染问题为:(1)项目区沙石堆场遗留有部分沙石(约3m3)堆存于沙石临时堆场内,未妥善处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2)项目区有部分建筑垃圾(约0.5m3)堆放于主厂房外,未妥善处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施工结束遗留的沙石 施工结束遗留的建筑垃圾(3)目前厂区未设置食宿区,仅有2人看守,该职工为渭河村居民,回家解决食宿,因此厂区目前未产生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项目附近与项目有关的环境问题为:(1)建设项目一带属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本项目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属中度水土流失。评价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重力侵蚀,主要为面蚀,虽然山高坡陡,但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以中度侵蚀为主,平均土壤

21、侵蚀模数3194t/(km2.a),即属于中度水土流失。(2)由于渭河坡降大,有时跌水高达100m,大部分鱼类难以生存,通过采集和走访村民,评价区目前未发现国家保护珍稀濒危鱼类。(3)在发电厂房下游约1km处,水流没入碎石块下,不利于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4)沿河两岸人口稀少,村落稀疏,项目所在地周围仅有少量村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河中。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质、地震渭河一级小水电站地处中国二级梯形地带的云贵高原上,地处贵州高原乌蒙山脉西北侧。地势由南西两个方向同时逐渐向东北倾斜,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

22、高坡陡,河谷深切。流域内地层岀露从古生代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岀露,但工程区域范围内主要分布二叠系、奥陶系地层,岀露地层以海相沉积为主。分水岭标高多在1000-1600m,最高峰主峰标高达1692m,山体雄厚,山顶多呈浑圆状,山体近北南向分布,冲沟发育,地形切割较剧烈。根据云南省地震局(本项目地理位置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项目所在地隶属于贵州管辖)资料,本区地震活动较弱,西部历史地震频繁,基本烈度为度;东部一般度以下。根据历史记载,宣威地区自1527年至1950年间较大的地震有13次,以1966年1月7日宣威地震破坏性最大,烈度为度,在威宁水城一带有记录的最大地震为1948年的威宁石门坎地震,震级

23、5.8级,震中烈度为度。其次为1972年2月和1985年的水城地震,震级4.4级,震中烈度为度。上述3处震源点离本工程区均较远,对工程的影响不大。本区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本项目库区两岸山体雄厚,库周地下水分水岭高于水库的正常水位,且库盆基岩均为砂砾岩,因此不存在库区渗漏问题。2、地形、地貌毕节市地处黔中高原丘陵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从北东向南西呈阶梯状台升,境内海拔高度1500米。公司位于境内南东部分地势相对较开阔的北西西向山间盆地中。所在地北约800m为走向北西山脉,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其中磨河山(距离项目所在地北东3000米左右),海拔1781.4

24、米;南距1500左右有呈北西西南东东向的大龙坡(海拔1700米)、幸福山(海拔1743米)组成的山脉。山间盆地西高东低,因地质构造的影响,向东部逐渐开阔向西逐渐变为缓丘地形。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高原中山峡谷地貌,渭河自山西坡向南在峡谷中穿行,形成许多急流险滩,河谷形态多为“V” 字形,河床宽一般为615m,两岸阶地、漫滩不发育,仅在山间盆地或河床转弯处发育有半月形的河漫滩。3、气候、气象渭河一级小水电站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2.7,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1.8,最冷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10.9。多年平均一日降雨量68.5m

25、m,最大一日降雨量153.3mm (1979年9月11日),降雨年际变化较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 月,均占全年降雨量的69.2%,而暴雨主要集中在6、7两个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无霜期247天。全年主导风为SE风,平均风速2.5m/s。4、水文(1)地表水项目所在地附近地表水主要为渭河及赤水河。赤水河是长江干流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古称赤虺河,因水赤红故名赤水河。河流由西向东流至镇雄县大湾镇与西南之雨河汇合后称洛甸河,纳威信河、铜车河后始称赤水河,到仁怀市茅台镇转向西北流,至合江县城东汇入长江。赤水河干流全长436.5km,总落差14

26、75m,平均比降3.4,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4m3/s。赤水河流域主要涉及云南镇雄、威信、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遵义、桐梓、习水、赤水及四川的叙永、古蔺、合江、江阳、纳溪等15个县(市),流域面积20440km2,其中云南、贵州、四川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2117km2、12222km2和6101km2,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0.4%、59.8%和29.8%。赤水河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古蔺河、同民河、大同河、习水河等。根据关于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署发200432号)规定,赤水河干流为II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

27、838-2002)II类水质标准。渭河是赤水河流域的一支条流,该河流发源于毕节市林口镇渭河村,由南向北流经岩口、关口、花鱼塘,最后在三岔河处汇入赤水河,河流长度7.5km,流域面积370km2,多年平均流量5.8m3/s,河流落差255m。根据关于毕节地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署发200432号)规定,渭河属于赤水河的支流,为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本项目建于渭河发源处,项目至赤水河距离为7.5km,本项目不涉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见本项目生态专

28、项评价图4.4-1。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见附图3。(2)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根据项目评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碳酸盐岩岩类裂隙岩溶水与基岩裂隙水二大类。(2)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岩组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可细分为碳酸岩裂隙溶洞水与溶洞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存于T1m地层中,其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约57L/s.km2)和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T2S地层中,其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约4.44L/s.km2)。碳酸岩裂隙溶洞水与溶洞裂隙水岩溶水为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灰色、浅灰色薄层厚层灰岩、白云岩、溶塌角砾岩,岩石溶蚀洞、微小溶孔和溶蚀裂

29、隙,地下水类型多为地下暗河,地下水分布不均,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为强含水层,含水岩以白云岩、灰岩为主,含水介质为洞穴、微小溶孔和溶蚀裂隙,富水性强。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灰色、黄灰色、绿色薄层白云岩、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绿色泥页岩、泥灰岩,岩石溶蚀呈微小溶孔和溶蚀裂隙,地下水分布较均匀,T2S为中等含水层,含水岩组以白云岩、灰岩、泥质白云岩、泥灰岩为主,含水介质为微小溶孔和溶蚀裂隙,富水性中等。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及富水性该岩组含水地层有石炭系下统大塘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地下水主要赋存运移于该岩组表层风化裂隙中,枯季径流模数小于1 L/s.km2,富水等级

30、为贫乏。(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项目区地下水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区内由于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发育,当吸收降水补给后,地下水沿岩石中的节理裂隙、溶蚀裂隙等地下网络系统运移于地势低洼处,以泉水及地下暗河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受季节性控制,多以汇入地表河流的方式排泄。本区地下水排泄主要以渭河为排泄基准面,经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地未发现地下水出露。区域水文地质见附图4。5、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项目区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见本项目生态专项评价4、5章节。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林口镇林口镇位于毕节市北部,距市区约67公里,与云南和四川

31、相邻,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辖区面积86.70平方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34549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4,(其中主要是苗、彝等)。近几年推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村为主”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12以内。全镇共有耕地35000亩,其中退耕还林近10000亩,荒山造林3400余亩,退耕还林工程已初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全镇的畜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全镇现有ZS密闭式炼磺厂7个,合法煤矿1个,小型露天采石场9个,页岩砖厂2个,二级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0千瓦,三级电站1座,装机容量650千瓦,1个一级电站正在筹备建设中。粮烟基础不断巩固。今年粮

32、食产量预计9100吨,人均370公斤以上。烤烟产业是我镇种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效率最好的支柱产业,今年种植烤烟41000亩,收购优质烟叶29475.64担,产值达2155万元,创税420万元以上。畜牧业蓬勃发展。目前,畜牧业经纪人80余人,其中大牲畜经纪人15人,生猪外运经纪人53人,年交易金额达400万元以上。全镇有养猪专业大户100余户,养殖规模在502500头不等,现有生猪存栏15000头,规模养牛5户,大牲畜存栏8200头,为林口镇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毕杨公路油路改造对坡至林口段已全面完工,林口停车场建设完工,即将通入使用,明年争取上级

33、部门的通村油路改造项目,把林口街上到鸡鸣三省红色旅游胜地的12公里通村公路改造成油路。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新庄、大地、大寨三个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该区域周围处在乡村地区,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主要河流为渭河,项目所在地的渭河两岸无工矿企业,坝址上游为几乎未受到人为干扰的、以青冈、杜鹃为主的林地,河水仅仅受到下游农田回归水的轻度污染,地表水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

34、838-2002)III类标准。3、地下水项目所在地无工矿企业,经现场踏勘未发现地下水污染源,水质可以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4、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为声环境功能2类区,主要是居民日常生活噪声,声环境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5、生态环境拟建项目场址以东为水田和旱地,其余三面环山,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现场踏勘,发电机房西侧及西南侧约235m分布有年峰村居民点,约120户600人;发电厂房东侧约400m分布有渭河村居民点,约146户720人,厂址区域地表水为渭河。在建设项目区域内及周围没

35、有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颁布的珍贵动植物及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环境保护目标见附图5。表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距离(以发电机房为中心)规模保护级别声环境年峰村西侧及西南侧235m约120户600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渭河村东侧400m约146户720人环境空气年峰村西侧及西南侧235m约120户6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及修改单渭河村东侧400m约146户438人水环境渭河西侧2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社会环境渭河村、年峰村人群健康及通村道路

36、生态环境项目区植被、土壤;渭河水生生物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三级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2、地表水渭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赤水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本项目的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执行的排放标准如下:1、大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

37、B16297-1996)二级;2、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的相应标准;营运期建设项目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中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污水外排,不申请水污染物总量指标。本项目大气排放主要是无组织排放粉尘

38、,不申请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施工期已基本完成,施工工艺流程不再详述,营运期产污环节分析如下:.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1。输水渠道渭河水溢流坝压力前池压力管道水轮机发电机高压电流变压器调整电 网噪声噪声图1 营运期工艺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施工期已基本结束,施工期环境遗留问题详见(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章节。运行期主要污染源有:(1)生态环境:大坝的修建,引起坝上游壅水,下游减脱水,对渭河水文情势、陆地和水生生物、以及蓄水沿岸土地产生一定影响。(2)废水:主要是员工生活用水,员工只有8人,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

39、、NH3-N等,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且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主要是发电机噪声、退水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4)固废污染源:主要是少量生活垃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本项目施工期已基本结束,施工期大气影响已结束;营运期在厂房仅有2人值班(四班二人制),不在厂区内食宿,无大气污染物产生。水污染物生活污水372.3m3/aCODBOD5SSNH3-N石油类400mg/L,0.15t/a250mg/L,0.09t/a500mg/L,0.19t/a20mg/L,0.01t/a70

40、mg/L,0.03t/a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灌不外排。固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2.4t/a自行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噪声发电机、水轮机、退水噪声,噪声源的噪声值在8085dB(A)左右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已基本结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沙石堆场遗留有部分沙石堆存于沙石临时堆场内,未妥善处理。建设单位尽快妥善处理遗留的沙石,同时对沙石临时堆放场进行覆土绿化,恢复植被。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运营期,大坝的修建,引起坝上游壅水,下游减脱水,对渭河水文情势、陆地和水生生物、以及蓄水沿岸土地产生一定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主体

41、工程已建成,施工期已基本结束,目前项目临时施工营地已覆土绿化,主体工程已完成,但施工期仍遗留有部分环境问题,施工期遗留环境问题主要为:(1)项目区沙石堆场遗留有部分沙石(约3m3)堆存于沙石临时堆场内,未妥善处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2)项目区有部分建筑垃圾(约0.5m3)堆放于主厂房外,未妥善处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尽快妥善处理遗留的沙石及建筑垃圾,可用作周边居民建筑材料使用,同时对沙石临时堆放场进行覆土绿化,恢复植被。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生态环境影响(1)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但本项目施工期已结束,干扰已随之消失,不会影响其物种的多样性。营运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见本项目生态专项

42、评价7章节。(2)对水生动物及鱼类的影响由于该工程属日调节水库,水库水温和下泄水温与天然水温相差不大,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限值标准,水温和水质不会影响水生动物对水温和水温的生存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已结束,营运期对水生动物及鱼类的影响见本项目生态专项评价8章节。(3)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渭河一级小水电站属拦坝引水发电,电站引水将可能导致渭河引水坝下游至电站退水口1.2km河段减流,该减流河段可能出现脱水。因此应下放0.0165m3/s最小生态环境水量,以保护减脱水段生态环境。此外,本项目为拦坝引水发电,坝上水位提升高度小于10m,提升高度较小,且项目处于喀斯特暗河洞穴出口处内,根据现场踏勘,洞穴上方为高大山体,未发现有井泉出露,水位提升引起的水文形势变化对评价区坝上游的地下水影响不大。(4)对水温的影响本项目水库的平均水深只有5.4m,不会产生温跃层,因此对水温不产生影响。(5)对水质的影响本项目水库只淹没以青冈、杜鹃为主的灌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