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234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册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二OO七年十二月(福州)总院院长 :杨远东总工程师 :李树苑分院院长 :赵红兵项目负责人:陈 傲 主要参加编制人员:工 艺:赵红兵 周林凡 袁 尚 张小刚 詹 键 陈 傲建 筑:胡建华 李涛结 构:李必正 谢立中 何远园电 气:王英豪 贾瑟工程经济:徐久红 张 俊 总目录第一册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二册工程概算书第三册设计图纸目录1.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21.3规范和标准41.4工程建设产业化政策62.工程概述82.1 项目开发建设的背景82.2 工程服务范围的确定92.3 水量预测及

2、工程规模92.4 进水水质122.5 出水水质152.6 污水厂厂址152.7 污水厂尾水排放173.污水处理工艺183.1设计原则183.2 污水处理工艺193.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234.污泥处理工艺394.1污泥处理目的394.2污泥处理工艺404.3污泥最终处置425.污水厂工艺流程设计485.1 污水厂工艺流程485.2 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495.3 辅助建筑物工艺设计595.4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595.5 尾水排放625.6 厂区道路625.7厂区给水排水625.8通讯系统635.9 厂外配套工程636. 建筑设计656.1 设计依据及原则656.2 建筑设计656.3 建筑

3、装修667.结构设计687.1设计标准687.2地基处理方案设计707.3技术设计707.4构(建)筑物结构方案设计717.5主要建筑材料727.6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727.7抗震设计738 供配电设计748.1 设计范围748.2 供电电源748.3 用电负荷及主变压器容量748.4 变配电系统758.5 无功补偿758.6 设备选型758.7 电动机起动控制方式768.8 保护方式768.9 计量方式778.10 各级电压电气设备平面布置778.11 防雷接地保护778.12 照明设计788.13 通讯设备789 自控及仪表设计799.1 设计原则799.2系统结构设计809.

4、3控制功能设计819.4 管理功能设计849.5 仪表的设计与选型899.6 系统防雷措施909.7 控制系统、检测仪表配线及安装919.8 仪表文字符号9110. 辅助设备9210.1化验设备9210.2机修设备9410.3运输设备9511.通风工程9612.工程节能9712.1能耗指标及分析9712.2工程节能措施9813.环境影响、劳动安全保护与消防9913.1环境影响9913.2劳动安全保护10313.3 消防10514.人员编制及管理机构10614.1人员编制10614.2管理机构10615.效益分析10815.1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10815.2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10816.工程概算

5、简述及成本分析10916.1工程概算10916.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16.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11017.主要设备及材料11117.1 净水厂平面布置图11117.2粗格栅、进水泵房11217.3细格栅、旋流沉砂池11317.4水解池11417.5氧化沟11517.6配水井、污泥泵房11617.7二沉池11717.8紫外线消毒池11817.9储泥池11917.10污泥脱水车间120附件:1211.总 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地点及业主单位项目名称:中国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地点:泉州市出口加工区业主单位:福建广汇投资有限公司1.1.2建设规模项目总规模:

6、2万m3/d近期:1万m3/d; 远期:2万m3/d。1.1.3主要建设内容(1)污水处理厂工程总规划控制用地面积22.56亩,近期工程用地22.56亩;厂内近期实施主要构筑物按1万吨/日规模建设: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污泥泵房、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紫外线消毒池、综合楼等;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泉州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02(2)泉州出口加工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泉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5.121.2.2 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法规、规范及标

7、准;落实 “福建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规划”,及“福建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 (2)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以泉州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根据统一规划设计分期实施的方针,本着需要和可能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协调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采用先进、可靠、高效、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便的排水专用设备。(4)采用现代化技术,实现科学自动化管理,做到技术可靠,运行稳定,经济合理。(5)合理进行高程设计和设备选型,节约能源,减少动力消耗,以降低运行成本。(6)污水厂总平面布置力求

8、在便于施工、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期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污水管网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尽量减少管道埋深,以降低施工费用及减少日后养护工作的困难。(7)妥善处理处置污水收集、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栅渣,避免二次污染。(8)排水干管在平面布置方面,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河道,主要道路及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管线交叉,少拆迁及破路面,减少工程造价。(9)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把污水厂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清洁式工厂。1.2.3编制范围本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范围为泉州市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工程。以总体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的要求,就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方案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9、编制本文件。本工程初步设计按照上述有关原则和工作范围,包括下列研究内容:(1)对泉州市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服务范围内的近、远期污水量与水质进行调查预测,确定近、远期处理规模、处理程度与建设年限;(2)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论证;(3)污水、污泥处理的各工艺技术方案比选,推荐优选方案; (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1.3规范和标准(1)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3) 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 GJ31-89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6) CJ3082-9

10、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7) CJ3025-9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8) CJJ509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9) 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10) 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11) 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12) GB5001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3)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4) GB50011-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5) GB50016-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7) GB500162001建筑设计防水规范(18)

11、 GB50057-9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0)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91;(2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2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23) 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24) GB50054-9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25) GB50055-93通用用电配电设计规范(26) 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27) GB50052-95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8) GBZ1

12、-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9) GB50046-95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30) 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31) TJ19-750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32) 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33)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34)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4工程建设产业化政策2001年9月,受省建设厅委托,中南市政设计院会同省规划院编制了福建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规划。规划制定了福建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战略,确定了“十五”“十一五”期间全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目标和建设规模

13、,并对城市处理污水厂的布局和建设时序进行了安排,选择了适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的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分析,提出了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融资渠道,建设管理体制以及实施规划的政策保障措施。该规划对于福建省污水处理产业化推动具有指导意义。2002年9月,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200131号文制定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暂行规定,以闽政办200296号文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补充意见,为污水处理产业化提供了政策依据。这些文件明确了我省城市污水处

14、理目标为:至2005年,全省设市城市至少应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5%以上。至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并确定了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原则:污水处理厂部分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向市场,面向社会通过招投标确定投资和运营主体。城市污水管网的投资仍主要由政府承担,也可以在国有控股建设经营的前提下引入多元化投资。2.工程概述2.1 项目开发建设的背景泉州面积10865km2,人口728.08万,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历史上亨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泉州市经济发展迅速,

15、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已发展为福建省三大城市之一,2002年人均GDP已达13722元,比2001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出口,国务院于2005年6月3日批准设立泉州出口加工区(国力函200553号,见附件1)。泉州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加工区”)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直接投资,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在全省开发区清理整顿中,福建省人民政府把泉州经济开发区列为保留与重点建设的省级开发区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闽政200414号)。开发区

16、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审核,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泉州出口加工区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片区,即晋江市紫帽、磁灶两个镇交界处,南接324国道,北抵紫帽山,东临紫帽镇驻地(接新建的高尔夫球场),西至磁灶镇驻地,南北长约2700米,东西宽2480米,规划总用地面积3.994 km2,其中出口加工区生产用地2.958 km2。2.2 工程服务范围的确定根据泉州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程服务范围为位于泉州市市区西南的泉州市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为3.99km2,其中用于出口加工区2.95 km2,配套区1.04km2。该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2.3 水量预

17、测及工程规模根据泉州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泉州出口加工区东至泉州远期规划外环路,西至磁灶镇井边村曾岭自然村,南至324国道,北至紫帽镇霞茂村。场地南北长约2700米,东西宽2480米,规划总用地面积408.7374公顷,合6131.06亩,其中出口加工区生产用地254.9827公顷(围网面积),规划一期围网203.7486公顷。二期围网51.2341公顷,配套区118.2172公顷。规划片区通过围网隔离形成南、北两大片区布局,即关内与关外,关内依据出口加工区的特点用围网与外界不间断隔离,主要规划用以建设标准厂房、物流保税仓库以及海关监管等。用地性质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关外为配套服务区,主要

18、为出口加工区提供居住、商业、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配套设施。其中工业用地占地37.51%,公共设施用地占地2.81%,仓储用地占地3.92%,道路广场用地占地18.36%,绿化用地占地12.94%,居住用地占地7%,其余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储备用地或暂不建设用地。污水量预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 综合指标法:即将居民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及公共建设污水量统一归纳为人均综合污水量指标,根据城市污水量综合定额和规划人口进行预测污水量的一种方法。(2) 分项指标法:即将总污水量划分为居民生活污水,宾馆、饭店、行政办公、商业贸易等公共建筑污水,工业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地下水渗入等四部分。由于

19、泉州出口加工区用地主要以工业为主,加工区内人口数量受区内企业数量及企业性质的影响比较大,采用综合指标法的误差比较大,本方案主要采用分项指标法预测污水量。2.3.1水量预测区内用水量按照城市给水规划工程规范包括: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其他用水量(交通设施、仓储、市政设施、浇洒道路、绿化、消防、特殊用水)。用水量测量主要依据加工区规模,产业结构特点采用单位面积用地用水量进行预测,并参照泉州实际情况,计算结算如下表(表2-1):表2-1 泉州出口加工区最高日用水量计算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用水标准(立方米/日/公顷)用水量(立方米/日)工业用地139.3811015331.8公

20、共设施用地10.4360625.8仓储用地14.5720291.4居住用地24.551102700.5道路广场用地68.24201364.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782594.5绿化用地48.0910480.9储备用地36.41501820暂不建设用地29.07总计374.5222709.7参照上表,得出泉州出口加工区日最高用水量为2.27万m3/d。生活污水量、公共设施污水量按给水量的100%计,工业污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浇洒绿地、道路广场不计污水量。计算结算如下表(表2-2):表2-2 泉州出口加工区最高日污水量计算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污水量标准(立方米/日/公顷)污水量(立方米/

21、日)工业用地139.389913798.6公共设施用地10.4360625.8仓储用地14.5720291.4居住用地24.551102700.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782594.5储备用地36.41501820.5总计229.1219331.3参照上表,得出泉州出口加工区日最高日污水量为1.93万m3/d。2.3.2 工程规模经上述测算,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2.0万m3/d,一期工程规模为1.0万m3/d。二期再增加1.0万m3/d。2.4 进水水质合理拟定污水水质指标是进行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从污水产生因素方面看,城市污水水质指标主要受当地居民生活及用水

22、习惯、工业性质以及污水排放量等因素影响。从城市污水组成上看,其水质主要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区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按照环保要求,加工区内企业将自行设置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将生产性废水处理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后,将达标后的工业废水接入区加工区内污水管网,与生活污水一同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根据泉州出口加工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预测,出口加工区的工业废水水质为:BOD5 280mg/LCODcr 840mg/LSS 280mg/LTN 280mg/LNH3-N 112 mg/LTP 14mg/L考虑到区内企业自行设置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及区内居民生活污水的影响,并且结合周边与出

23、口加工区相类似的经济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表2-2),本方案拟将污水厂进水水质指标定为:BOD5 240mg/LCODcr 500mg/LSS 400mg/LTN 45mg/LNH3-N 35 mg/LTP 3mg/LpH: 6-9色度 80倍 (表2-2)省内主要各县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资料表序号污水厂BOD5CODcrSSNH3-NTP备 注1三明污水处理厂(二期)13025015025不含三钢三化污水2泉州市污水处理厂120250150253以生活污水为主3晋江污水处理厂150300200304以生活污水为主4漳州市污水处理厂2504003003含漳州糖厂污水5南平市污水处理厂10

24、0250120253以生活污水为主6石狮市污水处理厂140300200303中心城污水7莆田污水处理厂1203002003258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12024015010.59厦门南岸污水处理厂1373373362.5 出水水质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执行,具体指标为:PH:6-9 BOD5:20mg/LCODcr60mg/L SS 20mg/LTN20mg/L TP 1mg/LNH3-N8mg/L 色度30倍粪大肠菌10000个L2.6 污水厂厂址根据泉州出口加工区规划,污水处理厂选址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选定:(l)厂址位

25、于加工区及水体的下游,并尽可能远离城市水源地;(2)少占农田,尽量利用坑塘洼地和江河滩地;(3)工程地质条件好,以减少工程费用;(4)避开洪水、潮水淹没区域;(5)尽量靠近外受纳水体,以减少尾水管道的长度:(6)厂外交通方便,尽量靠近道路,以减少外部道路工程量:(7)位于城市或居民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游,并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废气和噪声扰民;(8)厂区留有发展余地。规划区的污水处理有3种方案:(1)依地势自北排放至福厦公路上的污水主干管内,再向东最终进入市区污水处理厂;(2)独立在区内设污水处理厂;(3)在324国道南侧建污水处理厂。对比以上几种方案,方案一送距太远、运行成本高,方案二成本低,但

26、因为用地紧张,加上污水处理厂选址按照规范要求,一是需设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二是其周边300米范围内需设卫生防护绿地;三是厂址标高应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这样以来会影响出口加工区土地的使用,方案三避免以上2个方案的缺点,本工程选择独立设污水处理厂方案,位置在福厦公路(324国道)南侧,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提高本地块的设计高程,全区污水在此汇集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0万m3/d。依据上述选址原则,本工程污水厂选址于福厦公路南侧20米,优优服装厂东部的磁灶镇苏安村,占地面积27.90亩。该厂址位于丘陵地带,远离村庄,无拆迁费,污水厂建设的环境影响小;不涉及基本保护农田,征地费用少;同时距离受

27、纳水体九十九溪距离较近,便于尾水的排放。2.7 污水厂尾水排放根据污水厂厂址的位置,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受纳水体是九十九溪。本方案拟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设在污水处理厂约1公里的九十九溪坝头水闸下游100米处。九十九溪溪头闸坝处20年一遇设计洪水水位6.16m,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提高本地块的设计高程,既可使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通过自流排入受纳水体。3.污水处理工艺3.1设计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从出口加工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使工程建设与开发区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3)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厂

28、水质要求,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4)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5)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白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本工程的设备必须采用国内优质产品。(6)为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双回路电源,且污水厂运行设备要有足够的备用率。(7)在污水厂征地范围内,厂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扩大绿化面积,并留有

29、发展余地。使厂区环境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8)厂区竖向设计力求减少厂区填、挖方量和节省污水提升费用。(9)厂区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并与厂区周围景观相协调。(10)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把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成现代化的清洁式工厂。3.2 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大前提下,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技术成熟的工艺,同时,所选择的处理工艺也应该具有管理方便、能耗节省、运行费低、设备先进等优点,尽可能保证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由于目前进入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CODc

30、r、BOD5指标较高。必须对工业废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才能进行常规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上,在去除有机物方面,主要是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选择处理流程,当BOD/CODcr不小于0.3的工业废水,可选用好氧生物处理。对于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可选用厌氧(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水解酸化主要是提高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使难以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作用,而变成低分子有机酸,提高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好氧处理创造条件。一般厌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10h,好氧段的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到厌氧段,厌氧段的固体停留时间(SRT)很长,使整个

31、系统无剩余污泥排放。而对易于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水解酸化后的好氧生物法目前采用较多为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及塔式滤池等。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表面曝气池等。活性污泥法具有投资相对较低、效果较好等优点。其中,表面曝气池因存在易发生短流、充氧量与回流量调节不方便、表面活性剂较多时产生的泡沫覆盖水面影响充氧效果等弊端,近年已较少采用。而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仍得到广泛应用。污泥负荷的建议值通常为0.3-0.4kgBOD5/kgMLSSd时,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为60%-80%。

32、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小、污泥量少、不产生丝状菌膨胀、无需污泥回流、管理方便、填料上易保存降解特殊有机物的专性微生物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被广泛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停止运行后,重新运行启动快,能减少因企业节假日和设备检修停止生产无废水排放对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因此,尽管生物接触氧化法投资相对较高,但因能适应企业废水处理管理水平较低、用地较紧张等困难处境,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特别适用于中小水量的工业废水处理,通常,容积负荷为0.6-0.7kgBOD5/m3d时,BOD5去除率大于90%,COD去除率为60%-80%。缺氧水解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如前所述,缺氧段的

33、作用是使部分结构复杂的、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兼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其可生化性,从而提高后续好氧生物处理的有机物去除率。近年来,该工艺己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并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是根据进水COD浓度来确定的。当缺氧段采用填料法时,通常建议按每100mg/L的COD需水力停留时间1h累计取值。好氧段负荷取值有两种方法,一是不计缺氧段去除率,此时好氧段负荷的取值略高于一般负荷值; 另一计算法是按缺氧段 BOD5 去除为20%-30计,而好氧段的负荷按一般负荷值计算。经过这一工艺处理后,BOD去除率在90%以上,COD去除率一般大于70%,色度去

34、除率较单一的好氧法也有明显提高。生物转盘、塔式滤池生物转盘、塔式滤池等工艺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也曾被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厂目前还在运行。但由于这些工艺占地较大,对环境的影响问题较多,处理效果相对其他工艺低,目前己很少被采用。厌氧处理对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差的工业废水,采用厌氧处理方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厌氧处理在实验室研究、中试中己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但其生产运行管理要求较高,在厌氧处理法后面还需好氧法处理才能达到出水水质要求。目前这方面还缺乏工程经验和工程典型实例。根据上述几种好氧生物法的特点,鉴于本工程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不是工矿企业的废水处理站,其

35、规模较大。从本工程的实际出发,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水解酸化一好氧活性污泥工艺是国内自主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该工艺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础上,用水解池取代了传统的初沉池,形成了水解(酸化)一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工艺中的水解池是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它是在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从而省去了厌氧反应中时间长、控制条件要求高的甲烷发酵阶段,而利用水解、产酸菌可以迅速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特点,形成以水解产酸菌为主的厌氧上流式污泥床。由于水解池集生物降解、物理沉降和吸附为一体,在与初沉池停留时间相近的情况下,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初沉池。并且能将污水中的难降解

36、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使得后续的好氧处理所需的停留时间缩短,能耗降低。与此同时,悬浮固体物质(包括进水悬浮物和后续好氧处理中的剩余污泥)被水解为可溶性物质,降低了污泥产量,并使污泥得到处理,从而取消了传统工艺中的污泥消化池,实现了污水和污泥的一次性处理。由于水解(酸化)一好氧工艺与传统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较,具有能耗低、停留时间短和污泥产量少的特点,特别是水解池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使得本工艺不仅适用于易于生物降解的城市污水,同时更加适用于含有大量工业废水的不易生物降解的污水。所以本工艺也广泛适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如纺织废水、工业废水、焦化废水、酿酒

37、、化工、造纸废水等。由于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为水解池,其后续好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如SBR、氧化沟、氧化塘、土地处理等,这就更加扩大了水解一好氧工艺的适用范围。由于进入污水厂有大量的工业废水,CODcr,BOD进水浓度高,且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有机物,而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对此种工艺废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保证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并且本工程对除磷也有要求,通过水解池的回流污泥中聚磷菌释放磷,而进入好氧段,聚磷菌又变本加厉地吸收磷,使污泥成为高磷污泥,通过排放高磷的剩余污泥的方式,将磷去除。因此,采用水解

38、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是合适的。3.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水解酸化后,去除了约30%左右的BOD和COD的同时,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其各项指标也仅比同类城市的污水的指标高而己,完全可以采用生物处理这种日前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生物处理工艺的类型较多,其中又以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应用较为广泛。最早的活性污泥法产生于本世纪初,由于其较高的处理效率,且运行稳定可靠,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己成为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生物膜法出现于上世纪末,是最早采用的人工生物处理方法,由于生物膜法处理效果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运行控

39、制的灵活性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较少采用,但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浓度很高,抵抗表毒物质能力强。根据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要求,结合以上论述的实际情况,后续的生物处理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一、传统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创建于1817年,是利用河川自净原理的人工强化高效污水处理工艺,80多年来出现过各种活性污泥法的变形,近年来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其原理和工艺过程没有根本的改变。活性污泥系统主要由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不同的污染物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构筑物中得到去除的。(1)SS的去除污水中的SS的去除主要靠沉淀

40、作用。污水中的无机颗粒和大直径的有机颗粒依靠自然沉淀作用即可去除,小直径的有机颗粒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而小直径的无机物颗粒(包括尺寸大小在胶体和亚胶体范围内的无机颗粒)则要靠活性污泥絮体的吸附、网络作用,与活性污泥絮体同时沉淀而被去除。污水厂出水中悬浮物浓度不单涉及到出水SS指标,出水中的BOD5、CODcr等指标也与之有关。这是因为组成出水悬浮物主要活性污泥絮体,其本身的有机成份就很高,较高的出水悬浮物含量会使得出水的BOD5、NH3 -N及P均增加。因此,控制污水厂出水的SS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为了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应在工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采用适当的污泥负荷以保

41、持活性污泥的凝聚及沉降性能、采用较低的出水堰负荷、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悬浮层的吸附网络作用等。在污水处理方案选用合理、工艺参数取值合理和单体设计优化的条件下,完全能够使出水SS指标达到20mg/L以下。(2)BOD5的去除污水中BOD5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代谢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来完成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在这种合成代谢与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如低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有机物)直接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有机物则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

42、面,然后被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由此可见,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污水中的残余BOD5浓度降低。根据国内外有关设计及运转资料,在污泥负荷为0.3kgBOD5/kg MLSS.d以下时,就很容易使得出水BOD5保持在15mg/L以下。(3)COD的去除污水中COD去除的原理与BOD5基本相同。污水厂出水中的COD的去除率,取决于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它与城市污水的组成有关。对于那些全要以牛活污水及其成分与生活水相近的工业废水组成的城市污水,这种城市污水的BOD5/CODcr比值往往接近甚至大于0.5,其

43、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出水CODcr值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成分土要以工业废水为土的城市污水,或BOD5/CODcr比值较小的城市污水,其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处理后污水剩余的CODcr会较高。(4)氮、磷的去除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BOD的生物降解过程伴随着微生物菌体的合成,在这过程中氮、磷作为微生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成为生物污泥的组成部分,最后通过剩余污泥的排除而得以去除。但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氮、磷的去除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而言,仅从剩余污泥中去除氮和磷,氮的去除率约为10-20%,磷的去除率约10-30%。二、污水的脱氮除磷中国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一

44、级B标准,其中对N、P的要求要高,NH3-N8mg/L TP1.0mg/L,即NH3-N要求去除率为78%、TP为67%。故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中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必须具有相当的脱氮除磷功能。(一)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污水脱氮除磷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通常有生物处理法及物理化学法两大类。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曾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化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化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的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后期逐步实现工业化流程。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用厌氧缺氧/好氧法(A/A/O),不论是传统推流式或各类型氧化沟,SBR等工艺尽管工艺形式各具特点,对于脱氮除磷必需具备此条件。1、生物脱氮污水中的有机氮、蛋白质等在好氧条件下首先被氨化菌转化为氨氮,而且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变成硝酸盐氮,此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年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从污水中逸出,此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反硝化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缓慢,因此须有足够的污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