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外文翻译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外文翻译6.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专 业: 给水排水工程 姓 名: 李松松 学 号: 080403108 外文出处: water research 24 (用外文写) (2004) 2328 附 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该同学选择外文资料与课题有一定相关性,翻译基本准确,语句较通顺,能够掌握资料的中心内容,基本地完成了外文翻译工作。 签名: 李贵霞 2012年3月19日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用詹姆逊细胞技术去除营养化池塘中的藻类和磷1 除藻技术概况在澳大利亚池塘系统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它可以作为多步骤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例如生物滤池、滴滤池等,还可以
2、作为唯一的处理工艺。成熟池塘为污水提供了被天然紫外线消毒的停留时间,同时池塘中同样包含了多种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处理。此外,再多及处理工艺中,池塘工艺具有重要的技术优势。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二次处理后的深度处理,又可以作为在上游处理系统失效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不幸的是,成熟池塘很容易使藻类增殖,导致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和酸碱度值普遍偏高。因此,处理水的排放会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所以,要将池塘技术进行改善,使之发展成为一个符合排放要求,具有良好去除效果的处理工艺。多年以来,科学家实验了很多除藻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结果,然而,现有的处理工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此主要介绍詹姆逊细胞
3、技术与低速混合头合并成的新技术。詹姆逊的细胞技术已经被大量地应用于选矿、溶剂萃取等行业,并且,该工艺在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方面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Jetflote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的不断开发研究之下,于成熟池塘中同时去除藻类和磷这一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该工艺涉及到藻类表面化学知识,并运用较为高端的化学理论,使得更有效的发生诱导浮选,将成熟池塘中的藻类和磷能够同时去除。2 詹姆逊的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詹姆逊的细胞技术是一个专利。就如图1所示,它是利用一水喷射下跌从而产生大量气泡,进而发生一个更有效的浮选过程(詹姆逊,1999)。相对于常规浮选技术,它具有很多优点,
4、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更为紧凑,运营成本更为低廉,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维护,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操作运转等。埃文斯(1995)以及其进水进空气下水管图一 詹姆逊细胞技术示意图他技术人员对细胞技术进行了实验。将要被处理的水,由泵从下水管顶端的空口抽上来,由此形成的液体射流垂直进入下水管。这个自由射流表面会携带少量空气,它激射在下水管里面活跃的混合物上,使得空气进入下水道。下水道中,液体和气泡混合物的下降速度必须使所有气泡完全下降到水库中下水道的底部。水库作为一个分离区,允许曝气粒子漂浮至表面形成一个污泥层。当处理过的污水进入下一个处理工艺时,污泥溢出水库,进入溢流槽。最近,随着詹姆逊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
5、应用和发展,发现将废水饲料和高分子絮凝剂直接放入下水道,会使得在混合空气时,产生较低的剪切作用。饲料和絮凝剂轻轻进入顶部的下水道中,一部分的清洁污水循环回到顶部的下水道,然后经过一个孔,使得加速产生一个简单的液体射流。在絮凝的时候气泡的存在是非常有好处的,气泡被滞留在具有实际结构的粒子聚集体中。因此该聚集体在诱捕浮选亲水性材料时有很大的优势,例如藻类和磷颗粒。3 实验室测试将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和天然生成的藻类进行对照试验。通过将少量的种子加入到适当的营养溶液当中,我们获得了大量的藻类,然后将这些藻类转移到自然条件下生长即为人工藻类。自然生长的藻类是从一个废弃的淡水水库(Walka水泻湖、新南威尔
6、士、澳大利亚)收集而来。絮凝剂的性能测试是在一升的烧杯中进行的。监测絮凝沉淀的增长,并逐渐加入絮凝剂,然后加入MIBC来加强水体的曝气。当混合停止后,将一小份MIBC加入到一个注射器,然后快速注入烧杯里创造气泡,使得产生接触海藻细胞漂浮起来。每次处理前后藻类细胞需要进行计数。用配备了光学显微镜镜头的流动仪来观测海藻细胞电泳的规则并计数。测试材料为詹姆逊细胞(配备一个低剪切混合头的J400细胞),泵和搅拌机,絮凝池和储水池用于絮凝沉淀和废水回收。整个实验装置适宜安放在集装箱内(长6.0宽2.4高3.0米)。污水饲料供给量为1.2千升/小时。4 结果和讨论 4.1 实验室测试藻类细胞就像sp型细胞
7、,在成熟池塘中在外形来说是非常小的(直径通常为3到7微米,某些丝状形式细胞除外)。这就意味着在浮选过程他们与气泡的碰撞效率会比较低,为例提高他们的接触率,我们不得不通过絮凝的方法将藻类细带电荷数去除率 图二 絮凝剂投加量(毫克/升) 胞的尺寸提高到10微米左右。在广口瓶中的实验发现,化学反应顺利进行,藻类细胞进行了絮凝。为了确保絮凝剂的有效性,我们还对絮凝剂性质、投加量进行了测试,由此我们发现一批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特别有效,而阴离子和非离子聚合物通常是无效的。我们也观察到在两种不同的藻类絮凝过程中没有显著地差异。此外,用绿藻做了同样的实验,也有相同的絮凝效果。因此,根据化学絮凝效果,我们得出结论
8、不同种类的藻类具有一些相同的表面特性。磷含量 (mg/l) 图三 混凝剂投加量(毫克/升) 随着藻类的增长,要达到藻类去除效率大于99%的效果,聚合物剂量要随之增加,特别是在藻类的对数增长期。高分子架桥絮凝的最佳条件发生在颗粒表面50%被聚合物分子覆盖时。因此,在藻类细胞增长的情况,要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需要加大絮凝剂的投加量。同样有迹象表明,当藻类细胞在酵素增殖期时,聚合物絮凝剂的数量可以适当的减少。在藻类的生长时期,Tenney et al(1969)在他们研究的绿藻类中看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因于高分子细胞外代谢物累积。这些聚合物分子可能具有足够的长度形成藻类细胞之间的
9、桥梁,也因此增强了絮凝作用。在我们的实例中,在藻类的生长周期中,使用不同的絮凝剂,没有显著的不同。从图2可以看出,在藻类细胞表面电荷几乎完全中和的情况下,藻类去除率最高。这表明,藻类细胞表面的电荷量多少同样也是藻类絮凝的重要因素。进料废水去除率平均最大最小平均最大最小(%)浊度(NTU)32.929427.25.5978.1悬浮物浓(mg/l)71381505.12.36.692.8藻数量(个/mml)400158813480.41098.8磷粒子(mg/l)2.583.32.70.070.010.1497.3总磷(mg/l)3.582.54.20.210.140.2894.2总氮(mg/l)
10、5.663.31121.92.294.7表一 不同条件下废水各指标以及藻类去除率4.2 中试装置试验 第二个阶段进行中期试验,通过实验对詹姆逊细胞技术的稳定新进行进一步评估,并开发出最为适合的浮选装置。测试地点是在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南部,维多利亚的一系列内河污水处理厂,在所有的试验中,沃加沃加的污水处理厂的结果最理想,下面加以讨论。悬浮物(mg/l)沃加沃加是典型的内地污水处理厂,存在着处理出水中藻类和磷超标的问题。该厂将曝气池和低负荷生物滤池作为二期处理系统。然后在污水排入马兰比吉河前,进入成熟池塘进行消毒。我们对该厂的污水样品进行了试验。通过添加适量的混凝剂比如亚铁盐或者氯化铁等,使得污水在
11、调节池进行絮凝。这工艺主 1.15 2.4 2.24 3.15 4.4 日期图四 沃加沃加水厂出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随时间变化图要是为了使废水中的可溶性磷进行沉淀。我们向池塘中加入收集器,对污水进行曝气的同时提高磷酸盐粒子的憎水性。经过以上处理工艺后,用泵将出水送入含有詹姆逊细胞的下水管中。在曝气的情况下,阳离子絮凝剂直接进入到下水管,对藻类细胞和磷酸盐进行絮凝。该工艺在对藻类和磷的去除中取得了和好的效果。如图三所示,该工艺可以去除水样中的总磷,水样取自采用活性污泥工艺的成熟池塘。可以看出,随着废水的处理,废水中总磷的含量呈直线下降,当混凝剂剂量被增加到最适量时,废水中残存的磷的含量是非常低的。
12、一个更详细的总 磷含量(mg/l)1.15 2.4 2.24 3.15 4.4 日期图五 沃加沃加水厂出水中总磷含量随时间变化图 结结果如上表所示,优化了细胞的生长条件,藻类细胞的去除率高达98%以上,磷粒子和总磷含量分别减少到0.1和0.3毫克/升以下。 4.3 综合实例1999年,在沃加沃加(新南威尔士,澳大利亚)建成了18千方/天的污水处理厂,其性能与预期和模仿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完全吻合。一般情况下,排放的污水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的固体颗粒(主要由海藻细胞),因此,固体颗粒的多少会被作为一种衡量废水中藻类数量多少的标准。就如图四所示的,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固体悬浮物的量逐渐减少,并且最终少
13、于10毫克/升.藻类细胞数量的计算方法在下表二中有明确的说明,藻类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的水中总磷的残余量低于0.1毫克/升,就如上图五所示。日期浮选前(个/ml)浮选后(个/ml)去除率(%)2月1425342628399.92月21488991499.93月977797599.03月166047653499.1表二 沃加沃加水厂中的水在浮选前后藻类细胞个数以及去除率5 结束语基于詹姆逊细胞技术的浮选工艺经过不断地完善改进,在去除废水中藻类和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化学方法,投加絮凝剂对废水进行处理,然后絮凝得到的离子聚合物进入下水管,由詹姆逊细胞进行去除。经试验和实际运营证明该
14、工艺在降低总磷含量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将总磷降低到0.3毫克/升以下。藻类细胞的去除率超过98%。细胞浮选技术是一项创新,可以改善大多数水处理厂不能满足出水要求的问题。参考文献Bernhardt, H, Clasen, J, 1994.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flocculation mechanisms of small algal cells. J. Water SRT-Aqua 43, 222.Evans, G.M., Atkinson, B.W., Jameson, G.J., 1995. The Jameson Cell. In: Matis, K.A.
15、(Ed.), Flot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rcel Dekker, New York, p. 331.Hadfield, P., 1997. Scum succumbs to fatal attraction. New Sci.155, 11.Healy, T.W., La Mer, V.K., 1964. Energetics of flocculation and redispersion by polymers. J. Coll. Sci. 19, 323.Jameson, G.J., 1999. Hydrophobicity and floc
16、 density in inducedair flotation for water treatment. Colloids Surf. 151, 269.Kolarik,L.,Priestley, A., 1995. Magnetic particles in water treatmentadsorption separation processes, sirofloc processes. Proc.3rd AustralianGerman Workshop on Water and EnvironmentR & D. Karlsruhe, Germany, December 13 16
17、, 1994, p. 42.Mitrovic, S., Bowling, L., 1995. Literature Review: Algal Controland Removal From Tertiary Sewage Treatment Ponds. Management Options for Algal Control and Removal. Department of Lan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SW, Australia.Tenney, M.W., Echelberger Jr., W.F., Schuessler, R.G., Pavoni, J.L.,1969. Algal flocculation with synthetic organic polyelectrolytes.Appl. Microbiol. 18, 965.Tittlebaum, M.E., Holtman, S., 1982. Algae removal by induced air flotat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PB83-10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