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275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可公开文本)建设单位:上海浦发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编制单位:上海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805号编制时间:二一年五月1 工程背景及概况合庆镇濒临长江口,浦东新区骨干河道张家浜、川杨河、沈沙港、浦东运河、随塘河等穿过合庆镇,同时镇域内有浦东新区沿长江口的主要排水口门三甲港水闸、张家浜东水闸,有着良好的引排水条件。根据浦东新区水务专业规划(2005.04),按三级河道划分标准,合庆镇内规划河道共有77条,其中级河道7条段,二级河道35条段,三级河道35条段,镇内

2、河网水系非常发达。沈沙港为新区规划级河道,跨越唐镇、合庆镇两镇,西起曹家沟,东至合庆镇规划凌白河改道向南,直至川杨河,是“浦东大片”内重要的引排水河道。本次合庆镇沈沙港综合整治工程西侧在靠近跃丰路处与原沈沙港相接,以东部分向南改道新开挖至护塘河,并沿护塘河向南,直至五甲港,河道整治长度2.2km。河道规划口宽40m,底高程-0.5m,是一条重要的区级河道,承担着合庆镇防洪排涝和水系沟通任务。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3948.73万元。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沪浦发改投2009903号),为进一步完善新区骨干河道建设,提高地区防

3、汛排涝能力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促进地区开发建设,同意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本项目长约2.2公里,由两段组成,其中东西段位于规划凌白路南侧,长1.2公里,南北段位于东川东路东侧,长1.0公里。本工程西起跃丰路,与原沈沙港相接,向东穿越东川公路与护塘河相接,并沿护塘河向南至五甲港。河道河口宽度按规划蓝线40米实施,两岸陆域范围按规划20米控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开挖、新建护岸、河道疏浚、桥梁工程、截污纳管工程、防汛通道、沿岸绿化等。2 规划相容性分析结论根据工程现状分析、结合浦东新区水务专业规划(2005.04)、浦东新区合庆镇水利规划(2007.02)以及合庆集镇控制

4、性详细规划调整(2008.03),沈沙港作为浦东新区河网水系的一条骨干河道也是合庆集镇内唯一一条级河道,将承担大部分合庆集镇防汛排涝的调蓄任务,对新规划集镇及整块区域的防汛排涝安全、改善水质水环境、促进地块开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沈沙港作为合庆集镇内唯一一条级河道,将承担大部分合庆集镇防汛排涝的调蓄任务。目前,浦东新区骨干河道以南北向贯通河道居多,由于东川公路与A30公路的分割,使公路两侧水系沟通不充分,在合庆镇范围内穿越东川公路的骨干河道仅有张家浜与川杨河,张家浜与川杨河之间距离较远,没有东西向的级河道,沈沙港河道按规划实施后,将成为合庆镇东西向跨越东川公路的一条重要河道。目前,沈沙港西起

5、曹家沟、向东穿越浦东运河至东川公路断流,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根据规划实施后,将沟通合庆镇内东川公路两侧水系。今后,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实施,沈沙港向南与川杨河相接,并通过川杨河、五甲港等与随塘河相接,从而,形成区域内骨干水系河网。结合合庆集镇的规划建设,沈沙港按规划河道实施后,将大大提高该河道的防汛标准及河道排涝能力,以满足新规划集镇及整块区域的防汛排涝安全。本工程实施后,可充分发挥其防汛、除涝、环保、造景等综合效益,提高排涝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工程实施范围内大部分河段位于合庆集镇范围内,规划汇庆路以东为合庆集镇范围,以西至跃丰路为规划新农村范围,跃丰路以西至浦

6、东运河作为生态样板河道整治工程已圆满完成。因此,沈沙港河道建设不仅作为防汛排涝的水利基础工程,也将成为提升区域整体环境的水系环境工程。综上所述,项目建设与区域相关规划是相容的。3 环境现状质量监测和评价结论(1)大气监测结果显示:项目环境空气评价指数均小于1,环境空气本底较好。(2)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各敏感点环境噪声均达到相应标准,项目周边声环境本底较好。(3)地表水监测结果显示:沈沙港现状水质一般,pH、溶解氧、COD、总磷、Cu、Hg、Cr6+、As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BOD5、NH3-N、石油类、Pb、Cd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7、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4)底泥监测结果显示:各评价因子浓度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同时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说明现状本段河段底泥可作为农用污泥施用。(5)底泥渗出液监测结果显示:底泥浸出液各监测因子均达到一级水平,土壤质量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4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1.1 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排泥场尾水、施工船舶含油废水、底泥疏浚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施工人员的就餐就系外购,生活污水均就近利用已有的环卫设施;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产生于浆砌块石护坡等混凝土

8、浇筑和块石砌筑、料罐冲洗以及部分混凝土的养护排水。上述废水若任意排入工程区域河流,将影响水体水质,并有可能破坏水体功能。将施工期废水集中收集后妥善处置(外运处理或就地达标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排泥场内由吹泥船吹入的泥浆,经过长时间静置沉淀(水中泥沙充分沉淀),大部分泥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泥浆沉淀、表层水(尾水)通过排泥场退水口就近排入河道。施工船舶舱底水含有污油,为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若施工船舶设有油水分离器,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达标排放;若施工船舶未设有油水分离器,应将含油废水集中收集,统一送至陆上集中处理,不可随意排入河道内。河道底泥疏浚过程中,由于挖泥船在挖泥过

9、程中搅动河道底泥,会引起泥沙悬浮,使施工区域水体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工程现场施工条件与土质情况,建议采用抓斗挖泥船挖泥及配套泥驳与吹泥船配合进行底泥疏浚施工。4.1.2 声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噪声预测,昼间施工机械在距施工场地40m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外可以基本达到标准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项目的施工方桩预制场、部分建筑材料堆放场地及临时仓库可布置于河道两侧20m绿带范围线内,如场地不足,可临时征用较为开阔农田地段,作为临时施工场地。故昼间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夜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因此,须对施工机械和车辆采取必要的

10、噪声控制措施。4.1.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场地扬尘对空气影响的范围主要在工地扬尘点下风向150m内;运输土方的道路扬尘影响的范围为道路两侧60m的区域。由于项目沿线分布有居民住宅和学校,施工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抑尘措施,例如加强场地清洁维护工作、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不定期喷水降尘、运输车辆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可减小扬尘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 4.1.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如不及时清运,随意倾倒将会产生大量扬尘,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景观环境。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但若不合理收集、也会造成施工区域及周围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影响环境卫生。4.1.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

11、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占地和借地,会对施工区域的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沿线区域植物均为常见物种,无本地特有物种,因此本项目施工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疏浚底泥产生的底泥、土方先进入排泥场沉淀后,于底泥变干后方能运至弃土场永久堆放。排泥场会造成临时占地,会造成原土地上的陆生植物消失。由于排泥场为临时占地,施工期结束后即恢复原貌,恢复后仍然可以复垦,因此其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短期的,并且是可恢复的,其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排泥场的主要不利影响来自底泥、土方中携带的污染物质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对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各类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均能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

12、标准(GB428484)中的污染物标准限值。选择农田作为排泥场和弃土场,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施工期底泥疏浚过程会造成底泥的上浮,造成水体透明度的下降。由于底泥疏浚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掘底泥,因此产生的底泥上浮比较突出。项目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布设防污屏的措施来减缓和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将SS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底泥疏浚为短期行为,其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造成的危害是可恢复的。施工期间,对水生生物的突出影响是由于水体透明度的下降,引起的浮游植物的减少,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下级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由于河网结构较好,河道纵横,造成的浮游生物减少是局部的,同时在项目河段底泥疏浚过程中,河段内

13、的鱼类会自行到它处河道觅食,不会对鱼类的食物来源、浮游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间,底泥疏浚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大,施工会造成疏浚区域内底栖动物有一部分消失。由于底泥疏浚为短期行为,疏浚结束后底栖动物会逐步恢复,因此底泥疏浚不会造成底栖动物的大量消失和灭绝。4.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2.1 水环境影响评价由于项目建成营运后,项目本身即成为水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建成后本身无污水产生,水污染源主要为:(1) “初期雨水”冲刷桥梁路面后产生的路面径流。营运期间,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在桥梁路面,另外,轮胎磨损颗粒、车辆所粘带的泥土、人类活动的残留物、车辆运输时散落的细小物品、以及车辆机

14、油、燃油滴漏等均可能随路面雨水径流进入桥梁道路两侧水体,其主要污染物包括:SS、COD、BOD5和石油类等。(2) 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通过河道上方的桥梁可能因交通事故而泄漏或滴漏至河道产生污染,路面清洗后将产生路面清洗废水,但发生概率很小。4.2.2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将设置一座泵站,根据预测,预计泵站每日污水处理量最高为110.5m3/d,本项目污水泵站集水井出气口的H2S(硫化氢)、NH3(氨气)、CH3SH(甲硫醇)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的标准,且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5、及居住区大气中甲硫醇卫生标准(GB18056-2000)。因此本项目的污水泵站运营后,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4.2.3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本身无固体废弃物产生,固体废物源污染源主要为:过往行人和周边居民向河道内违法倾倒的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产生量无法估计。建设方同时应加强日常维护,在河道两岸竖立告示牌,严禁周边居民、过往行人等向河道内乱扔杂物,确保水体质量不受人为污染。4.2.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整治后,沿河设有护岸、走道,整治前原空地、土坡等将会减少,生态系统内生物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空地、土坡等空置地原有生态

16、情况较差。因此,本项目不会对陆域生态环境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整治后,在河道两侧均将实施配套绿化措施。河道两侧作为水陆交接的过渡带,陆地生态系统与水路生态系统的不同介质,将绿地植物品种从陆生、湿生到水生,呈现绿地植物多样化。因此,项目整治后,与现状相比,增加了沿线各区域的绿地率,对相应区域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运行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发生在防护工程完成后、绿化植被尚未完全恢复的时段。特别是在降雨集中季节,水土流失更容易发生。由于项目所在地地处平原水网地带,地势平洼,在防护工程完成后,由于护岸边坡的植被还没有完全恢复,容易造成护岸边坡的水土流失,但采取一定量防范

17、措施可以加以控制。运行期内,对水生生物的突出影响是由于水体透明度的下降,引起的浮游植物的减少,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下级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由于通航船舶船桨扰动产生的SS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的问题相对不显著,影响范围是局部的,因此造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也是局部的不利影响。由于项目河道内鱼类较少,同时项目区域不是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场,因此不会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5 环保措施分析与评价5.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5.1.1 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严格控制疏浚开挖、装舱溢流及吹泥过程中的泥浆扩散,在河道底泥疏浚过程中,应采用围帘环保疏浚工艺,疏浚污泥不得溢流装舱,装舱后泥驳甲板上的弃土应清入泥舱,不得抛

18、至河道,施工配套泥驳必须选择满底运泥驳。合理设计吹泥场的尺寸、容量和结构,合理安排吹泥场尾水静置和排放时间,严格控制溢流口泥浆入水的浓度,降低溢流口出水的悬浮物浓度。5.1.2 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工区布置应尽量远离敏感目标,并在上述路段设置隔声屏障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其影响。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尽量减少18:00次日6:00的运输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养护。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期不必要的人为噪声。5.1.3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扬尘: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立简单隔离围屏;材料堆场场定点定位,采取防尘措施;定时对施工区域及施工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加强对

19、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对于吹泥场产生的扬尘,应在吹泥场设置围堰或者堤埂,吹泥场设置的围堰或者堤埂应采取压实,防止扬尘污染。对于施工船舶、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应严格控制其工作时间,减少废气排放量。定期对施工船舶、施工机械进行保养、维修,减少应设备老化而造成废气的大量排放。5.1.4 固体废物保护措施在施工区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加强管理,做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合理处理。5.1.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疏浚应避开生物繁殖高峰季节(一般为春季35月间),尽可能减轻对鱼类等水生动物的伤害影响,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在项目河段疏浚作业应采取布设防污屏

20、的措施来减缓和避免对水域生态的污染影响。吹泥场尾水应经过多级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项目施工期料场、拌合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占用时间较长,为了保护耕地,应尽量选择在项目征地范围内,施工营地尽量租用现有房屋和场地。施工结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可能的情况下造田还耕。坡面植草是一次性营造人工植物群落的工程措施,以使坡面迅速覆盖上植物。路基边坡植草要及时进行,在雨季前一个月植草效果最好。5.1.6 疏浚底泥处置和利用项目疏浚底泥可作为农用土利用。适合在大田、园林和花卉地上施用,不宜在蔬菜地上施用。根据工可,开挖土方表层的30cm耕植土可部分用作河道两侧绿化种植土,优质土方

21、可用于护岸结构回填土方及防汛通道的路基填土;疏浚底泥经排泥场去水后外运处理,建议送至砖瓦厂成为制砖原料。因此,疏浚底泥具备复耕或种植的可行性,建设方亦可合理设计疏浚污泥处置方案,做到最合理底泥处置。吹泥场的钻则应考虑今后的利用方式,如不宜选择在成片的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地之中,并应将符合要求的可利用方式事先告知当地政府,控制疏浚污泥不合理利用给环境、农作物造成污染的风险。5.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5.2.1 水环境保护措施(1) 应加强项目地块内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的建设,做好雨污分流,同时项目建设进度要与市政污水管网建设以及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设相衔接,确保项目生活污水能够顺利接入污水处理厂,经处

22、理达标后外排长江。(2)建植草坪时,尽可能地选用抗病、耐病的草坪草种类及品种,减少发病机会,就可以少用农药;合理采取各种养护管理措施,注意修剪、施肥、淋水,促进草坪健康生长,提高草坪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少发病少用药;合理混用杀菌剂以提高防效,减少重复用药,控制用药总量;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之有机杀菌剂,特别是中草药植物提取活性液,尽量减少雨期施药施肥量,降低初期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保护周围地表水环境。(3)对项目范围内水域加强保洁养护,定期定员进行清洁、养护。5.2.2 固体废物保护措施建设方应加强日常维护,在河道两岸竖立告示牌,严禁过往行人等向河道内乱扔杂物,确保水体质量不受人为污染。5.2.

23、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完成后,陆域施工基地及临时占用的土地应立即种植树木、草皮或农作物,恢复地表植被。生态护岸带建设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稳定河岸,还能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河岸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河岸应形成自然体,河道护岸尽量采用自然型或者近自然型,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河岸缓冲带建设。在不同的水位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放养少量鱼类,形成初级食物链。选择水生植物种类时应注意使用本地种。建议在护岸水槽中种植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河道相关部门应开展河道运行期的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建议设立一个或两个河道监测点,每年的春秋两季分别测定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生物量以及生物

24、多样性指数,分析河道整治前后水质、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及趋势,以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减缓和修复措施。应根据上海市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为保证绿化成活率和良好的美化效果,项目道路的绿化品种选择、栽种、树木搬迁、绿化维护等,应委托专业的园林部门进行。6 公众参与本次调查采用网上公示、现场发布公告以及现场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本项目于2010年3月25日-2010年4月22日在上海环境热线()进行了两次网上公示( (见图1及图2),之后,评价人员组织了人员至项目建设地,对项目沿线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居民、家庭代表等进行了现场调查(见图2),再次向被调查人群介绍了项目工程概况以

25、及项目建成前后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让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发表各种看法,最后综合公众意见进行统计汇总。图1 项目网上第一次公示截图图2 项目网上第二次公示截图图3 现场公示照片统计结果表示:95%的被调查者对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所有被调查人员认为本项目建设是有必要的,55%和51%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施工建设期间机械噪声和扬尘影响较大,并希望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轻其造成的负面影响。92%的被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认为项目建设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调查期间无人就项目建设环保方面的问题明确提出反对意见。7 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相关规划的要求,为该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施工废气和施工废水对周边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施工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施工基本不会对项目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运行期项目本身不产生污染,因此,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只要切实实施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严格管理,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