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28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目前国外研究技术现状,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处理方法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国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点源和城市污染治理已基本完成,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重点转向面源和农村,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和面源污染防治日益受到政府和科技部门的重视。 1.1澳大利亚“FILTER”污水处理系统 1.2韩国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韩国试验研究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质上也是一种土地-植物系统,这种系统使污水中的

2、污染物质经湿地过滤或被土壤吸收,或被微生物转变成无害物质。优点是需要的能源少,维护的成本低;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需要解决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问题以及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 1.3日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日本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主要有:生物膜法、石井法、生态厕所法和毛细管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生物膜法和石井法都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功能,选择适当的填料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设备简单,能源消耗低,成本和维护费用低,而处理污水的效率很高。生态厕所在不需要水冲的前提下,在座便器下方建造一个长方形池,内填充锯木屑作为载体,并辅以较小的动力搅拌,通过有氧微生物的发酵

3、,将排泄物转化为无臭味的气体。 其他的处理技术还有法国蚯蚓生态滤池、“LIVINGMACHINE”生态处理系统等。 2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处理方法 国外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经验有很多,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实践而产生的,结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应该吸收和借鉴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技术来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级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与操作指南,使技术有标准可依。中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开展研究较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主要有以下

4、一些处理技术。 2.1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在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在农村有大量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沼气池工艺简单,成本低(一户约需费用一千元左右),运行费用基本为零,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而且,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

5、酵后作为农田肥料,沼液经管网收集后,集中净化,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2.2净化槽 净化槽可以分为用于处理一家一户生活污水的“小型净化槽”和用于处理楼房、住宅小区生活污水的“大中型净化槽”,在中国农村,可以村为单位设计适合的净化槽。净化槽有多种类型及处理工艺,可分为接触曝气、厌氧滤床接触曝气、旋转圆板、散水滤床、标准活性污泥等。 2.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将自然生态净化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的小规模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加以利用。 2.4稳定塘 传统稳定塘处理技术优点是: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投资;无需

6、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但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了很多新型塘和组合塘工艺,进一步强化了稳定塘的优势。如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多级串联塘和高级综合塘系统。在中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中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2.5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技术、处理量灵活、能耗低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广大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

7、,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这种方法更加适用于具有湿地的地区。 3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策略 3.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在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年)中,到2010年,重点流域和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力争完成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30%、20%和10%;到2020年,重点流域和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力争完成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60%、50%和30%。要完成纲要目标,必须抓紧研究制定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北方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

8、调沿线、重要湖泊水域和南方河网地区等水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抓紧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标准,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有效防止污染与生态破坏。 3.2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依据各地区域、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等情况,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这四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来调整农村的产业发展方向。 3.3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县级监测站的常规监测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9、统计、评价标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监管,防范环境风险。督促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必要应急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加快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动性执法、现场取证、通信联络、信息处理、快速反应等配套执法能力,重点对中西部地区予以支持。到2010年,力争全国县级环保执法队伍基本达到能力建设标准化要求。强化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和准入,禁止不符合区域功

10、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对造成农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加强环境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沿江沿河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冶炼等企业,消除环境隐患。 参考文献: 1 翟洪凯,窦宁,尹树红,等.浅析农村沼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农业,2009,(12). 2 王然.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1,(2). 3 陈志敏,明珠.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 4 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