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293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简本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二一二年七月目 录1 工程概况11.1 工程性质和投资11.2 工程规模及平面布置1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1 地表水环境现状52.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52.3 声环境质量现状52.4 底泥质量现状5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3.1 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目标协调性63.2工程建设与规划环评相关内容的符合性73.3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83.4 运行期对水环境的影响93.5 施工期对水环境

2、的影响93.6 对声环境的影响103.7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03.8 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113.9 振动影响113.10 拆迁及占地对环境的影响124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34.1 水环境保护措施134.2运行管理污染防治措施134.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45 总结论171 工程概况1.1 工程性质和投资项目名称:浙江省瓯江治理工程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项目性质:新建林福段、菇溪口段、下村段、西溪口段、坦头段、梅岙段和黄田段堤防以及节制闸12座、涵洞11座建设单位:永嘉县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温州市永嘉县建设方案:新建堤防18.515km,包括林福段3.372km、菇溪口段2.061k

3、m、下村段2.826km、西溪口段1.430km、坦头段1.149km、梅岙段2.008km和黄田段5.669km,防洪堤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总投资10.7亿元,总工期36个月。工程投资:71149万元1.2 工程规模及平面布置1.2.1 工程规模1)工程任务工程任务是以防洪为主,结合排涝等综合利用。2)工程标准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其中黄田段防洪堤远期配套水库、河道整治等工程,可使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城区20年一遇,重要集镇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堤及交叉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1.2.2 工程平面布置本工程建筑物主要由堤防工程及新建交叉建筑

4、物等组成。新建堤防全长18.515km,共七段堤防,包括林福段3.372km、菇溪口段2.061km、下村段2.826km、西溪口段1.430km、坦头段1.149km、梅岙段2.008km和黄田段5.669km。为满足片区排涝要求,本工程共设涵洞11座,出口设水力自动拍门;节制闸12座。工程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1图1-3。图1-1 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林福段、菇溪口段和下村段)图1-2 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西溪口段、坦头段和梅岙段)图1-3 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黄田段)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 地表水环境现状桥下、小旦2个常规监测点水质良好,为类水质,能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根据临时水质

5、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1#断面(朱涂村南断面)水质为类水质,其余三个断面(梅岙大桥、千石村和楠溪江三桥断面)均为劣类水质。均不能满足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水质标准,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石油类、CODcr、高锰酸盐指数及总磷。2.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目前项目区块周围空气中SO2、NO2和PM10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良好。2.3 声环境质量现状各监测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dB的要求,工程所在区域整体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6、2.4 底泥质量现状工程区河道底泥重金属含量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 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目标协调性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已纳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本工程作为独流入海瓯江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协调一致。在永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本工程涉及的区域在产业空间总体布局中属于南部沿江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区,本工程的建设使永嘉县桥头、桥下和瓯北三镇的防洪标准达到县域规划要求,对于保护堤后工业区和城市发展带起非常大的作用,因此符合县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在永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20062020年)中,本工程属于“主要用地规划与布局”中规划期需重点建设的主要水利工程,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根据瓯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林福防洪堤、菇溪河口防洪堤以及下村段防洪堤为规划林福防洪堤(上)及林福防洪堤(下);西溪河口防洪堤为规划桥下防洪堤;梅岙防洪堤即为规划修编中梅岙段防洪堤。黄田段防洪堤为规划修编中“观前以下右岸堤防”中黄田段。堤距和设计标准也均符合规划要求。根据瓯江流域防洪规划,本工程实施之后可使堤防标准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满足桥头、桥下和黄田三镇的防洪要求。因此符合瓯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根据瓯江干流温州段(梅岙大桥以上)岸线控制性规划,本工程林福段位于该控制性规划中

8、双溪至山根瓯江翻水站以及西洲段的划界控制范围内,菇溪河口段位于西洲段的划界控制范围内,下村段位于西洲(朱涂山脚)至沙头划界控制范围内,西溪口段和坦头段位于沙头段划界控制范围内,梅岙段位于戍浦江、梅岙段划界控制范围内。堤线布置和走向瓯江干流温州段(梅岙大桥以上)岸线控制性规划的相关要求和控制岸线走向一致。对于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利规划修编报告,本工程位于楠溪江下游的黄田段,保护人口在20万人以下,保护对象为一般城镇工业,堤防建成后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远期配套水库、河道整治等工程,可使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在永嘉县水利“十二五”规划中,本工程属于强塘工程,已列入永嘉县主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计

9、划中,符合永嘉县水利“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在温黄平原河网地区实施河道生态化整治已纳入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本工程建设实施有利于瓯江(温州永嘉段)和楠溪江的生态化整治,与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相协调一致。根据永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工程堤防都建设在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内,不涉及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区,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可见,本项目的选址、布局及规模基本符合所在城市、流域的各项规划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协调一致性。3.2工程建设与规划环评相关内容的符合性本工程建设所依据的瓯江流域综合规划、瓯江流域防洪规划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列的专

10、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及范围中所列的设区的市级以上的防洪规划,故本工程的规划环评需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且本工程建设所依据的瓯江流域综合规划、瓯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均有环境影响篇章内容,故本工程的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工程为永嘉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产生的防洪效益和环境影响正效益明显,远大于工程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损失,且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免因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够达到规划环评中提出的环境目标,因此,本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及采取的环保措施与规划环评相符。3.3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1)对防洪的影响设计的防洪堤中位于瓯

11、江的全长12.846km,设计堤距与常水位河流主槽保持一致,由于洪水归槽,导致洪水位有所上升;但由于本工程采取的方案充分利用地势或原有堤线布置防洪堤,江道行洪断面变化很小,相应的洪水位变化也很小(上升变化的范围在0.02m至0.12m之间)。黄田断面由于涉及到房屋密集段,因此设计堤线向楠溪江外拓,从而导致20年一遇洪水位的抬高(抬高0.05m),并导致其上游的20年一遇芦田洪水位有所抬高(抬高0.12m)。工程建成后,由于防洪堤的屏障作用,拦隔了洪水对桥头、桥下和瓯北三镇的侵扰,保护当地居民、工业企业及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有利于保障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

12、)对潮汐的影响本工程堤线尽量根据地势和原有堤线布置,洪水位和河床断面的变化很小,本工程建设不会对径流量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导致附近江道的河床淤积,因此对潮汐基本无影响。(3)对岸滩稳定性的影响在堤防建设时采取工程措施以及本工程堤防对岸同步建设防洪堤,对岸滩稳定性没有影响。(4)对沿岸取水、排水的影响本工程范围内没有饮用水取水口,也无工业取水口。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沿岸取水没有影响。在洪水期,当地洪水可通过各支流及节制闸排入瓯江和楠溪江,由于支流出口段整治后水流通畅,有利于洪水期泄洪;当外江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关闭闸门,可避免外江洪水倒灌;当外江水位下落至低于堤内水位1.0m时开启闸门排涝。因此,

13、工程完成后,有利于沿岸排水。(5)对沿岸排污的影响工程完成后,防洪堤建设使河岸线相对顺直,但瓯江和楠溪江洪水位变化很小(上升0.02m至0.12m之间),不会出现因洪水倒灌入排放口而导致桥头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不畅的情况;同时,通过本工程建设,支流河道和河口得到治理,削减沿岸污染物进入河道,有利于提高水环境质量及区域环境容量。3.4 运行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工程不减少通过本河段流入下游河段的水流量,在工程建设前后河段污染物排入总量不变条件下,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洪水期和平水期河道水质产生影响,河道水质将维持现状。此外,工程完工后原有自然状态的河岸得到整治,使得河道两岸的防洪标准相应提高,岸上的

14、雨水径流中夹带的污染物不易直接进入河道,可减轻两岸因洪水漫溢而引起的污水二次污染,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瓯江和楠溪江水质改善。本次堤防迎水侧采用植草护坡、生态网垫护岸等生态型断面,这些生态修复工程对降解、吸附有机污染,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利河道水质改善。3.5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林福段和菇溪口段(林下村壬田山体临江)水环境功能区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执行类水质标准。本工程在林福段和菇溪河口段(林下村壬田山体临江)堤防施工时,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可保证河道的过流能力,不会影响水源保护区水量和水质。同时在附近

15、河道上设置防污屏,在该段堤防上不设置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口,严格禁止施工废水进入附近河道。因此施工对备用取水口不会产生影响。3.6 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昼间施工噪声将对距工区100m以内的村庄村民单位带来影响,夜间施工噪声将对距工区300m以内村庄居民带来影响,影响距离更远,影响范围更大,因此应禁止夜间施工。另外,生活区距堤防施工区、混凝土搅拌场地约50m,施工影响噪声达51dB68dB,施工噪声对本工程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及施工操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故施工时需采取一些相应的减震降噪措施,以防止施工噪声对防洪堤附近村庄村民和工程施工人员造成影响。工程对外交通将利用永嘉县原有的交

16、通干道和乡村道路,施工期间大量建筑材料及工程土石方的运输使施工区周边道路交通运输量明显增加,各种施工车辆运输将加重道路沿线的噪声影响。工程建成后,噪声影响主要为节制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节制闸运行几率较小,运行时间较短,且节制闸周围20m范围内无居民点,故节制闸运行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无明显影响。3.7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陆生生物本工程占地破坏的陆域植被主要为农作物群落、果树群落和林草群落,历经一段时间后,这些被破坏的植被通过人工手段,有部分植被可就地重建而形成新植被,另有部分植被可异地补偿而补充原植被。工程区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永久栖息地。且工程占地相对整个区域而言比重较小,因此工程实施

17、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本工程区域位于瓯江干流的林福段天王寺附近、菇溪河口段朱涂村附近及下村段的白垟村、洛溪村附近都占用了部分滩林,但是与永嘉县整个滩林面积相比所占比例很小。通过生态堤防建设、生态补偿和修复等措施,可以减免对滩林的影响。同时,堤前滩林有防冲缓流作用,也能够对堤防起保护作用。本工程实施后,堤防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占用部分土地,使评价范围内陆域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增加,陆域的人工栽培植被、灌草丛受到破坏,生物量有所损失,而本工程的植物措施能有效地弥补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2)水生生物据调查,本工程沿岸涉及香鱼、花鳗鲡等洄游性鱼类通道以及凤鲚刀鲚的产卵/索饵场。凤鲚刀鲚的产卵/

18、索饵场位于林福段附近的江心屿附近。林福段建设时,堤线(天王寺壬田山体段)所在位置淤积严重,已没有凤鲚刀鲚的产卵/索饵场;菇溪口段布置于陆地上,堤前不切滩也不对附近河道进行疏浚,且堤防建设之后对水文情势没有影响,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上升很小(约0.1m),因此不会对凤鲚刀鲚的产卵/索饵场产生影响。其余堤段建设时影响只局限在施工点附近区域,也不会对洄游通道产生阻碍,因此基本不会对洄游性鱼类通道产生影响。3.8 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工程土石方开挖共计61.70万m3(自然方,下同);填筑共计286.63万m3,其中利用工程自身51.41万m3,外借235.22万m3(外购);弃方10.29万m3,为

19、钻渣泥浆及建筑垃圾,其中钻渣泥浆在沉降池干化后填埋复耕复林,建筑垃圾就近填埋于防洪堤堤后管理范围低洼处。本工程施工期,灌注桩作业会导致少量水下土方流失,在此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水分从地表的水下土方下渗至地下水,但从长期来说,不会改变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对地下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本工程建成后,洪水位基本没有变化,常水位也不发生变化,从而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且工程运营期间无生产、生活废水排放,无地下水污染因素。因此本工程的运营对地下水基本没有影响。3.9 振动影响本工程的振动影响主要是由于施工期土建施工,堤防建成之后不产生振动,不会再产生振动影响。本工程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来自堤防基础施工时的砼钻孔灌

20、注桩作业和其他施工机械振动。一般来说,灌注桩振动影响相对较小,碾压振动影响较大,考虑到堤防与金丽温高速公路、49省道和高铁交叉位置距离较近,故工程设计时对堤防填筑不采用打桩和碾压措施,以防止对高速公路、49省道和高铁桥墩的振动影响。3.10 拆迁及占地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建筑物由防洪堤及其交叉建筑物组成,其征地拆迁范围:本工程管理区除黄田段上游约2.4km堤段堤防背水侧5m,其余各段为堤防背水坡脚外侧1m。经调查,本工程涉及拆迁房屋6.14万m2,企事业单位28家,村级公路150m,码头6座,迁移人口164人(规划水平年)。本工程共涉及拆迁工商企业28家,涉及砂石、电镀、五金加工等行业。迁建企业

21、(特别是污染型企业如电镀厂)在拆迁过程中有毒有害的残液及危险废物会滞留在原迹地,从而产生二次污染,对水体、土壤、空气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主体工程需征用耕地18.01hm2、园地1.24hm2、林地17.11hm2,施工临时占用耕地19.75hm2,对所征农用地所在村的农林业生产略有影响。需采取对被征地农民提供合理的补偿费用,并纳入永嘉县社会保障体系,开发新的生产门路等途径,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征地对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总的影响很小。4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4.1 水环境保护措施1)运行期本工程不产生污染物,因此对饮用水保护区不会产生影响;堤防建成之后林福段堤前的滩地建议不再开挖,防止

22、土石方工程产生泥沙,增加附近河道SS量,从而对饮用水保护区和备用取水口产生不利影响。2)加强河道航行船舶管理,全面禁止船舶向河道排放含油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3)加强各河道管理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禁止直排,确保达标排放,一旦具备纳管条件即改造纳管。管理站生活垃圾须集中收集,禁止随意丢弃填埋,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运处置。4)区域污染源治理措施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是污染源治理,只有在区域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工程的环境效益。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加大力量,积极布置污染源治理项目,包括工业点源治理、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治理等。4.2运行管理污染防治措

23、施1)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永嘉县河道管理所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禁止直排,确保达标排放,一旦具备纳管条件即改造纳管。2)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工程运营管理期间,运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防止垃圾腐败,孳生各种有害物质,产生二次污染。3)噪声污染防治为了更好地减少节制闸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时,可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启闭机房的墙壁材料可选用吸声材料。启闭机房内平面设计时尽量将卷扬式启闭机布置在机房中间。启闭机房四周种植一些有较好降噪功能的树木。4.3生态环境保护

24、措施1)本工程不仅是一个防洪工程,也是一个生态美化工程,在进行堤防建设时需对沿岸绿化、美化方面加大力度,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设计。设计中建议考虑模仿原有生态环境设计一些生态护岸,初期加强对绿化品种的维护,尽量保持原来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以保护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河岸设计中关注方案布置的生态景观效应,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2)加强瓯江干流和楠溪江沿岸自然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禁止滥砍滥伐,保护自然植被和护岸林,减少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可以根据水体环境种植一些适合生长的乡土水生植物,以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并为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和水质净化创造条件。3)建议构建陆生湿生水生植物群落。4)做

25、好永久占地范围内园地、林地和草地的补偿工作,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复耕。4.2 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1)施工废水达标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洒水或用于附近农田浇灌,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禁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2)加强施工期噪声管理,对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并在施工安排上避免高噪声源的夜间作业。同时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设备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加强车辆管理,控制车辆噪声,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声屏障之类的装置,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4)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

26、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堤防基础在金丽温高速、49省道和高铁附近施工时尽量远离基础桥墩,不采用打桩和碾压设备;振动机械的施工区远离居民点,夜间22:00次日6:00和中午午休时间尽量避免施工作业。5)施工中以尽量少破坏植被,并充分利用开挖土石料。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临时施工道路的泥结石路面以及各临时施工场地的砼路面,恢复原貌。在生活区设置垃圾箱,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统一处理,并纳入当地垃圾收集系统,建议采用合同形式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实施。对于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与生活垃圾一起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理。6)尽量不破坏瓯江干流的滩林,对堤防采取绿化护坡等植物措施,降低

27、因占用滩林而对周围生态环境和江道景观造成的影响。堤前有滩林的防洪堤,堤防建设完之后不再开挖堤前的滩地,从而充分保护堤防附近之滩林;对于堤后滩林,施工时尽量减少损失量,因此建议堤防施工时在滩林附近尽可能的减少土方开挖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7)整个瓯江都是鼋的通道,都有可能出现鼋。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生态保护,发现鼋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报告,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确认,并和省级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一旦发现受伤害的个体及时进行救护后放归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8)对梅岙车渡码头实施原址保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施工道路,施工区应远

28、离文物点布置。在防洪堤建设过程中若挖出文物,应及时保护现场并向永嘉县文物管理部门报告,以便妥善处理。9)施工期必须配备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加强疫病防治和工区环境卫生管理,施工前全部施工人员体检一次,施工期定期对施工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抽检,特别注意肝炎等疾病的感染率,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10)对受粉尘、废气及噪声影响较大的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并搞好作业区的污染防治。工区应配备简易洒水车,对施工道路定期洒水,以减少扬尘。11)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反映拆迁居民的利益和意见,保证本工程拆迁安置工作的公众合理和透明度。12)工商企业安置原则上采用迁建、补偿相结合的安置方案。迁建

29、企业在迁建过程中尽量减少耕地的占用,布置水土保持设施,尽量避免对迁入地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妥善处理迁建企业产生的“三废”,对于本身是污染型的企业,鉴于污染型企业迁入会对迁入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应在迁建的同时配置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为防止迁建企业(特别是污染型企业如电镀厂)在拆迁过程中有毒有害的残液及危险废物会滞留在原迹地,从而产生二次污染,需加强对原迹地的保护。5 总结论本工程建设将提高瓯江(永嘉段)的防洪能力,改善区域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将会有较大提高,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工程施工、拆迁安置对工程区周边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及环境标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可以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应减免,没有制约本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