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1308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海口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海口市江东片区,起点为江东一期工程的终点,与现状琼山大道延长线相交,终点位于塔市海水养殖场。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1.2 建设背景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城市,是一个拥有宜人气候、优美环境的休闲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规划实施,海口市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将迎来新的开发高潮,不久的将来,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

2、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本项目位于海口市东北部,西临南渡江,西接琼山大道,东至塔市海水养殖场,项目所在区域具有极好的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但由于新埠岛没有道路和桥梁与江东片区相接,城市外围交通功能不健全,造成外环道路不畅通,使海甸岛、新埠岛、江东片区无法连成整体,割裂了城市功能,使本可以从外围疏导的交通汇集到海口主城区。目前海口海新大桥已建成,已启动了新东大桥的建设,完善了海口的路网结构,实现便捷、快速的交通,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江东大道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海口市的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形态的高水准、高起点。建设该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应首先建设道路的通

3、达性,打通道路和重要桥梁之间的联系,为江东组团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极大推动该区域的发展。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海口江东至铺前旅游公路工程(江东二期)项目起点为江东一期工程的终点,与现状琼山大道延长线相交起点桩号K0+000,终点为塔市海水养殖场终点桩号K15+133.73,往北距离海边最近500m、往东300m为红树林保护区,全长15.134km,规划红线宽40m。城市I级主干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全线共有5座桥梁,桥梁总长980m。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雨水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消防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以及绿化工程。1.2.2 主

4、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2-1。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单位数 值备 注1道路等级城市I级主干道2道路长度km15.1343设计行车速度km/h604红线宽度m405断面分配情况m40其中人行道m23.0非机动车道m22.5绿化带m21.5机动车道宽度m212中央分隔带m26设计荷载Bzz-100,城市A级7抗震设防烈度8度8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60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15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1000平曲线最小长度m100圆曲线最小长度m509竖曲线最大纵坡m3最小坡长m15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5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8

5、00竖曲线最小长度m15001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1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a201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a3013桥梁工程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m2无通航要求其中大桥座/m4/396、136、116、236中桥座/m1/9614涵洞工程道6715总投资万元159488.816平均每公里投资元105381.2.3 工程方案1.2.3.1 道路工程1.2.3.1.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严格按海口市城市规划路网要求布置。1.2.3.1.2纵断面设计道路所经地区主要为林地、耕地及荒地,地形较为平坦。地面自然坡度平均为0.21%0.8%。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现有道路

6、标高、两侧拟建区地坪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及地下水位标高、城市防洪标高、涵洞控制标高、相交道路标高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综合考虑以上控制因素,同时考虑路面排水的需要,道路纵断面设计考虑尽可能采用自然纵坡,最小坡度按照0.3%控制;在满足道路最小坡长的前提下,一般路段道路最大纵坡控制为3.5%。纵断面设计以规划控制标高为控制点高程,结合沿线现有道路标高,沿线地形地貌进行纵断拉坡设计,以满足规范要求。1.2.3.1.3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为:40m=5.5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5m)混合道)+1.5m(绿化带)+12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1.5m(绿化带)+

7、5.5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5m)混合道)图1.2-1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1.2.3.1.4道路路基工程本项目江东大道(二期)市政工程所经大部分区域地质条件良好,对路基填土高度等没有特别要求,按常规进行设计。为了保证满足路基的压实度要求,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在荷载作用和水浸等自然因素不利影响下,均能保证其设计强度,土基模量要求不低于30Mpa。对于新旧路基连接交界处,除旧路基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外,还应加强对新填路基进行分层碾压密实,要尽量避免出现新旧路“软硬”的不均匀沉降。道路经过鱼塘、虾塘等软弱地基路段,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方案拟定如下:抛填片石至常水位以上

8、30cm,然后再铺设30cm碎石进行调平,再分层碾压夯实后,方可进行路基的填筑。为满足道路设计要求,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根据本路段的地质情况,在局部路段存在软基,对于5米以内的软基采用浅层换填处理,5米以上的采用粉喷桩。在清淤、清表土回填砂砾后即可铺设30cm厚中粗砂垫层,然后再进行软基处理。在桥头处为了防止沉降,采用粉喷桩进行处理。1.2.3.1.5道路路面设计本路段处于平原微丘区,地下水位较高,局部路段积水,土壤含水量高,地基土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低。沥青路面具有对路堤变形适应性强、便于维修养护;路面平整、行车舒适、易于吸收能量

9、、噪音小;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且通过二期罩面容易恢复其优良的使用性能。而水泥砼路面在地质条件较好时使用寿命长,路面强度高,耐久性好,但其破坏后难以修复,养护工作困难,维修时对通车影响巨大。根据自然条件和海南交通特性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海口地区已建成的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情况进行分析,此区域已建成的混凝土路面容量出现破损,比如海文高速、琼山大道(现已进行了罩面处理),而且由于维修困难,造成了现状道路状况较差,为了提高路面综合质量,本项目机动车道路面层推荐采用沥青砼结构。考虑非机动车道的影响因素,将在车流中较少的非机动车道引上人行道,降低工程造价,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本项目人行道采用了行人与非机

10、动车道共用的形式,为了确保行人安全和非机动车行车的舒适性,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人行道采用水泥混凝土彩色人行道砖及盲道砖等定型产品,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砼,这样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也保证了非机动车行驶的舒适性。根据道路的性质及所承担的功能,结合海口市气象、工程地质及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参照省内其它城市类似工程,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如表所示。1.2.3.2 桥涵工程1.2.3.2.1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时速:60Km/h2、设计基准期:100年3、设计地震烈度:8度,地震加速度值:0.3g4、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5、平面:沿道路线位布置6、横断面:与规划道

11、路横断面一致7、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1/100。1.2.3.2.2桥梁工程概况本项目起点为江东一期工程的终点,与现状琼山大道相交,终点为往北距离海边500米、往东为红树林公园,全长15.134km(按推荐线计)。城市I级主干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全线共有5座桥梁,桥梁总长980m,另外比较线1座桥,详见下表:表1.2-2 桥梁工程一览表桥号中心桩号桥跨组合 长度(m)类型上部结构类型备注(孔m)1K0+5201920396大桥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新建2K3+200620136大桥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新建3K3+900520116大桥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新建4K

12、5+5101120236大桥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新建5K8+86042096中桥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改造1.2.3.2.3主要桥型方案(1)K0+520江东1号大桥K0+520江东1号大桥跨越东营溪,水面宽度约91m,路线与河道交角约为154。桥跨布置为(1920m)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全长396米。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2)K3+200江东2号大桥K3+200江东2号大桥跨越东湖溪,水面宽度约92m,路线与河道交角约为107。桥跨布置为(620m)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全长136米。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3)K3+900江东3号大桥K3+900江东3

13、号大桥跨越东湖溪,水面宽度约79m,路线与河道交角约为115。桥跨布置为(520m)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全长116米。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4)K5+510江东4号大桥K5+510江东4号大桥跨越沙湖溪,水面宽度约172m,路线与河道交角约为84。桥跨布置为(1120m)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全长236米。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5)K8+860江东5号中桥K8+860江东5号大桥为现状桥梁,跨越北创溪,水面宽度约67m,路线与河道交角约为84。桥跨布置为(420m)预应力砼小箱型梁桥,全长96米。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肋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本工程根

14、据桥梁检测结果对其进行改造利用,不需拆除新建。1.2.3.2.4涵洞设计本项目江东大道根据现场踏勘和相关江东大道的可研资料,根据地方水道、水沟等地形地貌,全线共有18处涵洞。江东大道项目涵洞范围,在道路中央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岛处各设置沉降缝,涵身连同基础每隔10m设沉降缝一道,沉降缝宽1cm,用沥青木丝板或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性材料填充。涵背填筑必须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材料,涵洞顶上及洞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需分层对称夯实,在达到路基压实度标准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以保证减小涵背两侧填土的沉降量,改善涵顶与两侧路面的平顺台。1.2.3.3 排水管网工程1.2.3.3.1排水

15、现状及排水规划本工程两侧地块基本未开发,主要为村庄、农田、林地和鱼塘等。因此,现状雨、污水管道也未完善。在江东组团规划区内共规划了两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江东污水处理厂位于东营片区,近期处理规模为2.5万m3/,远期处理规模为5万m3/日;桂林洋污水处理厂在原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扩建,现状处理规模为1万m3/日,近期处理规模为3万m3/日,远期处理规模为7万m3/日。根据规划划分,以椰海大道为界,椰海大道以西江东大道污水收集后排至江东污水处理厂,椰海大道以东江东大道污水收集后排至桂林洋污水处理厂。雨水根据地形,按就近排放原则,就近排至低洼处或附近水系。1.2.3.3.2排放管网设计(1)雨水工程1)雨

16、水管道布置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两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线8.5m。2)管道坡度:结合本道路的地势特点,雨水管道设计坡度的取值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接近道路的设计坡度。3)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雨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0.75m/s,最大流速不宜大于5m/s(非金属管道)。4)雨水管道附属构筑物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雨水检查井。检查井的最大间距见下表。除在规划路口预留雨水管道外,雨水管道每隔80m左右预留街坊预留支管,管径为D600。每隔2540m在道路机动车道两侧设置偏沟式单蓖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坡

17、度不小于1%。(2)污水管网工程1)污水管道K0+000K1+375路段污水管管径为D500,K1+375K2+350路段污水管管径为D400,K11+430K12+375路段污水管管径为D600,K12+375K15+000路段污水管管径为D300D600。污水干管管径为D300拟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污水干管管径为D400D600拟采用II级承插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为方便道路两侧地块排水,在道路两侧预留污水支管,位置根据规划路口并按间距按100m左右预留布置,管径为D300,支管检查井设置在道路边线外2m处。污水检查井间距按30m或40m设计。污水管布置与雨水管布置的方向基本一致,单侧不间

18、断布置,按照规划污水流向进行布置,其满足道路沿线的污水收集及排放,由东向西的规划路排水。污水管道检查井在车行道时,选用重型合金混凝尼龙井盖。当污水检查井在人行道及绿化带时,选用合金混凝尼龙井盖。井盖标识应符合当地习惯污水管道布置在东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线10.5m。2)管道坡度结合地势特点,污水管道设计坡度的取值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接近道路的设计坡度。3)污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管道的设计充满度参照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规定。4)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0.6m/s,最大流速不宜大于5m/s(非金属管道)。5)污水管

19、道附属构筑物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污水检查井。(3)消防工程消防用水量根据海口市城市消防规划(20062020年)及规范,确定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2次考虑,灭火用水量为55L/s,时间为2h。消火栓的数量及布置必须遵守消防规定,并取得市消防部门同意。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120m。消火栓的接管直径不小于100mm。消火栓尽可能设在交叉口和醒目处。消火栓按规定应距建筑物不少于5m,距车行道边不大于2m,以便消防车上水,并不应妨碍交通,一般常设在人行道边。(4)管线综合为了合理的利用道路断面,科学地综合确定市政管线在道路断面上的平面,竖

20、向位置,避免管线之间及其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为各种管线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提供良好条件,也为以后发展用户留有余地,创造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必须进行管线综合设计。本项目道路下规划有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线。为使各种管线顺利布设并正常运营,需要对其布设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即管线综合。1.2.3.4 照明工程设计采用预装式箱式变电站,变电站电源由城市10kV电网供电,供电方式为环网式供电。路灯供电电压等级380V/220V。变电站为钢制一体式结构,防水,防尘,无安全绝缘距离,防护等级不低于IP33。要求每座箱式变电站的负荷正常运行,进线电源以电缆直埋形式

21、穿热镀锌钢管进变电站。箱式变电站设置在人行道边,供电半径500米左右,变电站设计留有一定裕量,以便供给支路路灯用电。1.2.3.5 附属工程1)公交站点道路沿线按公交规划布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交通管理设施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并参考上海市标准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设置警告、指示、禁令标志,路面漆划有关标线,设置护栏、信号灯等相应的交通管理设施。3)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环境是当今城市环境建设的主流之一,是城市道路、交通及建筑物在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本项

22、目道路沿线应设置盲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4)绿化工程中央分隔带及道路两侧的机、非分隔带内种植低矮灌木、花木和草皮,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1.2.4 项目用地情况项目占地面积为1035.28亩,其中现状路面67.5亩、林地120亩、耕地87.8亩、园地94.5亩、村庄用地180.2亩、荒地62.42亩、灌草地67.43亩、河流水面52.83亩、鱼虾塘302.6亩等。1.2.5 建设周期和投资本项目建设期为2012年08月至2013年12月共17个月。项目总投资159488.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717.5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1.18%。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

23、路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的二十二大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是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海口市江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中的规划道路,项目建设符合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海口市江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项目建设符合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现状测点的各项指标SO2、CO、NO2、PM10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

24、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可看出,各个监测点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限值。2.1.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4个断面水质均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限值,其中W1断面COD超标,超标率100%;W2与W3断面NH3-N超标,超标率100%;W4断面COD和NH3-N都超标,超标率均100%。超标原因主要是河流附近养鱼虾池向地表水排放的养殖废水所致。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2 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

25、为道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3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2.2.4 水环境评价范围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水体,包括道路跨越的东营溪、东湖溪、山湖溪和北创溪上游200m至下游1000m。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污染物类型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非污染生态影响。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2)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污染源主要为行驶在道路上的

26、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等。3.1.1.2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及桥面径流时的悬浮物、石油类等。3.1.1.3 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主要的噪声源是各类机械的辐射噪声和运输材料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声级为90120dB(A)。(2)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道路建成后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的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3.1.1.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项目的实施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

27、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等。(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沿途会洒落一些物体,如砖块、瓦砾等。行人在行驶时,也会抛弃一些垃圾。3.2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本项目评价重点保护目标为周围环境居民点和水系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1及图1.8-1。表3.2-1 本道路沿线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对应道路里程环境保护对象相对方位首排距中心线(m)首排距红线(m)拆除后首排距红线(m)环境特征保护级别声环境大气环境1K0+800东营村北15013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370户,132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一级2K0+900东营中学北130110

28、-不在拆迁范围。学校师生800人,拟建道路距学校最近建筑110m,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3K1+000大同村南604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146户,7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与社会生活噪声。2类4K1+200北排村村庄北侧穿过36拆迁现状村庄房屋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11户,拟拆迁,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一排居民25户,约150人。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二排33户,165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4a类、2类5K1+500东排村村庄北侧穿过36拆迁现状村庄房屋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14户,拟拆迁,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一排居民38户,约200人。评价范围内2类区

29、第二排42户,22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4a类、2类6K2+000古龙村北16014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86户,4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7K2+000溪尾村南15013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130户,65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8K2+400用本村村庄北侧穿过36拆迁现状村庄房屋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21户,拟拆迁,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一排居民41户,约210人。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二排45户,25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4a类、2类9K2+400上村北20018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58户,29

3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0K3+500加乐村南12010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120户,6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1K4+100群尚村南20018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66户,3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2K4+600洋上村南12010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92户,46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注:各敏感点的建筑主要为混砖结构。续表3.2-1 本道路沿线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对应道路里程环境保护对象相对方位首排距中心线(m)首排距红线(m)拆除后首排距红线(m)环境特征保护级别声环境大气环境1

31、3K6+200长排村村庄北侧穿过36拆迁现状村庄房屋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4户,拟拆迁,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一排居民47户,约250人。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二排43户,23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4K6+700文君村村庄北侧穿过36拆迁现状村庄房屋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8户,拟拆迁,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一排居民56户,约280人。评价范围内2类区第二排61户,3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5K7+100林排村南1008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78户,39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6K7+900大办村南5636-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

32、层,处于声4a类区3户,处于2类区约43户,20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7K8+500下田村南5636-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4户,处于2类区约67户,33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8K8+600福创村南5636-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处于声4a类区2户,处于2类区约110户,550人。现状噪声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19K11+500南方住宅小区北15013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八层,建设60户,目前还未完工,还未入住人员。2类20K12+300振家村南120100-不在拆迁范围。建筑均低于三层,约230户,1200人。现状噪声

33、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2类21K0+520、K3+200、K3+900、K5+510、K8+860东营溪、东湖溪、山湖溪、北创溪跨越-拟建江东1号大桥跨越东营溪;2号和3号大桥跨越东湖溪;4号大桥跨越山湖溪;改造现状5号大桥跨越北创溪。功能均为排洪、农业灌溉和水产养殖用水。地表水类22K8+600见血封喉树南290树高12m,胸围:470cm,冠幅平均15m,长势较好。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23K15+134东寨港红树林东300道路终点处东侧300处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全程农田、林地、园地道路沿线两侧生态环境主要为道路沿线两侧的木麻黄林、灌木林、农田、园地等组成的半

34、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注:各敏感点的建筑主要为混砖结构。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在路面均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道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路基开挖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等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污染;物料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本项目评价范围200m内的主要敏感点有20个,因此,如果在路面施工、材料运输、拌料等过程中,不采取防尘措施,产生的

35、粉尘将对200米范围内的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污染,特别是基层完工而面层未铺设阶段,施工车辆在路面行驶时,将卷起大量扬尘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受施工扬尘污染较严重的是道路两侧200m内的敏感点。此外,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行驶时也会产生大量扬尘。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所。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3.3.1.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3.3.1.2.1施工生活污水影响分析工程拟设置的两个临时驻点,生活区选址附近没有饮用水源环境敏感目标。但生活污水乱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须立即进行整改完善。严格控制施工工地的生活

36、污水的排放,本报告要求施工工地设临时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收集经预处理后回用于沿线周边农作物沤肥,不对外排放,以避免其对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3.3.1.2.2施工生产废水影响分析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禁止直排,防止污染水体和土壤,也不能直接排入道路正在建设中的市政管网。施工区应修筑集水沟,并设置沉砂池,并定期清理,对于泥浆水可沉淀后用于路面洒水。最大程度控制减少对沿线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3.3.1.3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来自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

37、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噪声值很高,如不加以控制,会对周边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以上20个敏感点路段,特别是在穿越的北排村、东排村、用本村、长排村和文君村,以及临路较近的大同村、大办村、下田村和福创村这9个敏感点路段施工时比较突出,其在这些路段昼夜施工噪声均超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限值;其余11个村庄路段昼间达标,夜间超标;而在其它路段空旷的地区,由于施工场点周边敏感点分布较远,因而实际影响较小。施工噪声干扰最为严重的是路基施工,主要声源为推土机、载重汽车和挖掘机等。土石方调配、材料运输作业由于干扰源流动性强,受其影响的

38、人数较少,且这种影响多限于昼间,具有不连续性,一般能被民众接受。3.3.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拆除现状路面废渣、房屋拆除建筑垃圾、工程开挖清表土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5t/a(平均200人,250天,0.3kg/d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经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2)拆迁垃圾及建筑垃圾工程拆迁的构(建)筑物见表2.2-10,部分房屋拆除垃圾量约40000t,拆迁建筑垃圾应运往海口市环卫局渣土所规定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理(建议运往丁村弃渣场),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应及时与海口市环卫局渣土所联系,确认建筑

39、垃圾倾倒地点,并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办理相关倾倒手续。通过向海口市环卫局渣土所了解,目前海口市有两个建筑垃圾弃渣场:海榆中线金鹿工业园附近的弃渣场(N 195739.24E 1101610.30,位于海榆中线东面,海南省金鹿工业园后面)及丁村弃渣场(N 195842.84 E 110205.7,位于椰海大道南侧)。海榆中线金鹿工业园附近的弃渣场目前有30万m3的容量,丁村弃渣场目前有28万m3的弃土容量。采取就近原则,本项目弃渣场可选择丁村弃渣场,本项目弃渣为建筑垃圾,共为4万t,可见,丁村弃渣场可容纳本项目的弃渣土。(3)弃土方根据土方平衡表,本工程全线总挖方14.68万m3(清表土11

40、.3万m3,普通土3.38万m3),总填方141.4万m3,弃方为清表土11.3万m3,需借方量138万m3。对清表土进行综合利用于道路两侧土地整理或绿化客土。3.3.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3.1.5.1工程建设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本工程建设直接占用土地1035.28亩,其中67.5亩为现状路面,另需征地面积约967.78亩。所征967.78亩土地当中,120亩林地、87.8亩耕地、94.5亩园地、180.2亩村庄用地、62.42亩荒地、67.43亩灌草地、52.83亩为河流水面,其余302.6亩为鱼虾塘。根据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统计样地组成的树种,胸径、树高、每公顷生物量,再按植被类

41、型归类,统计和计算项目占地不同植被类型生物量,道路施工建设损失的生物量总共约732.5t,其中主要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其次是耕地和灌草地。3.3.1.5.2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道路建设期间,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将全部被铲除,如此项目所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据生态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仅有杂草、灌丛,植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占地范围内未发现其它珍惜濒危的动植物品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3.3.1.5.3对生态结构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各种土地类型发生变化,林地、耕地面积减少,建筑面积(主要是道路占地)增加,对沿线景观有一

42、定影响,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与现状仍然相当,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工程建成使得评价区域内的生物量减少,生产力减少。但工程建设前后相差不大,因此,工程引起的干扰是可以承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施工结束后,项目采用采取一定的生态补充措施,如周边植树绿化、护坡采用植被结合方式等,同时道路绿化应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尽可能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绿化。道路建设占用部分林地,因此项目开工前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林地使用权证,完善相关的用地手续。3.3.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2.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道路投入使用,产生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NOX和碳氢化

43、合物。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空气中氮与氧化合而成的产物;碳氢化合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增加,与车辆的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的影响也增长。道路建成后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尾气排出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且本项目沿线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很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产生的汽车尾气能较快在大气中扩散,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项目区域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3.3.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道路营运后,由于汽车尾气所产生污染物(SS、油类等)随天然降雨产生

44、的路面雨水径流而进入道路设置的雨水管沟,通过地表径流和管沟排放。根据有关研究资料,降雨过程中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见报告中表6.2-10。由测定结果可知,降雨初期由形成地面径流到降雨历时为30分钟,雨水中的SS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半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COD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则相对稳定,因此,降雨历时40分钟之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由于道路所处地区的降雨比较多,所以汽车污染物随路面水径流将对水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鉴于雨水属于比较清洁的水体,其对该水域产生的影响不大。3.3.2.3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显示,道路各功能区达标情况如下:4a类标准区域情况:一般情况下,在距道路中心线20m以内,昼间可满足4a类标准;在夜间,2014年在30m处可满足4a类标准,2020年在50m处均可满足4a类标准,2028年到70m才满足4a类标准。2类标准区域情况:2014年昼间和夜间分别在40m、70m以外可达标;2020年昼间和夜间分别在50m、120m以外可达标;2028年昼间在70m以外达标,夜间在180m以外才能达标。通过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