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312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 乙 字第 1918 号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委托单位: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二月目 录第1章 工程概况21.1 项目背景21.2 项目基本信息21.3 路线走向21.4 主要工程数量及经济技术指标31.5 工期安排及投资41.6 合理性分析5第2章 环境现状评价62.1 评价范围62.2 环境现状评价6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83.1 污染源分析83.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103.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3.4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16第4章 评价结论29联系方式301项目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3

2、02. 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30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本简本内容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并经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南通市交通运输局、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第1章 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本项目是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中,联接、辐射、带动南通临海地区港口、临港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及临港城镇的重要公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对服务沿线区域产业带开发、城镇带培育和沿海港口发展,加快江苏省沿海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

3、义。本项目的建成对加强沿海地区对内对外的交通联系,尤其是对加强沿海地区与上海市的直接对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江苏沿海前沿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效应,促进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项目未来将与崇启过江通道一起,成为苏中、苏北的东部沿海地区接受上海辐射增加一个新的公路通道,使上海市与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系更加直接和通畅,增强上海对苏中、苏北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大发展。1.2 项目基本信息表1.2-1 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建设项目类别E4721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路线里程134 km总投

4、资94.87亿元1.3 路线走向拟建项目推荐方案起于如皋市雪岸镇西北侧的万鱼村,设置雪岸枢纽互通与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对接,与沿海高速交叉。路线向东平行友谊河在友谊河南岸布设线位,至如东县袁庄镇以北路线转向东南,至如东县城以西、马塘镇东侧跨越 S334 和如泰运河,沿东南方向前进 至如东县城南侧跨越 S223 后,与通洋高速公路交叉后,再经通州市北兴桥镇以东,海晏镇以西,至海门市包场镇以西,跨越 S335 及通吕运河后,路线继续向东南经启东市兆民镇以南、少直镇以西,至南阳镇西南、启东市城区北 侧设置启东北枢纽互通与崇启高速公路对接终止。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附图一。1.4 主要工程数量及经济技术指标

5、本项目路线全长 134km,采用设计速度 120km/h、路基宽度 28m 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线共布设互通式立交12处(预留1处),其中枢纽立交3处,服务型立交9处,全线布设桥梁(含立交跨线桥)24393/116(m/座),涵洞307道。沿线设置完善的安全、服务和交通管理设施,共设置8处互通收费站,1处管理中心(与如东收费站合建),设置2个服务区(如东西服务区和通州东服务区)。项目计划于2013年底项目开工建设,2016年全线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3年。投资估算总金额约为94.87亿元。主要工程数量和经济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4-1和表1.4-2。表1.4-1 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

6、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路线里程km1342公路用地2.1永久用地亩11734.52.2取土坑亩54932.3施工临时用地亩70223拆迁房屋万m28.494路基土石方万m31099.11主线挖方/填方5排水及防护工程km1346沥青路面万m2257.587桥梁及涵洞7.1大桥m/座21598/567.2中、小桥m/座2795/607.3涵洞道3078通道道949天桥座4010交叉工程10.1互通式立交处12预留1处10.2分离式立交处511附属设施11.1服务区处211.2收费站处8管养中心与如东收费站合建12绿化工程亩3124表1.4-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项 目指 标路线长度134km道路等级

7、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8m设计速度120km/h荷载等级公路I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其他桥梁和路基1/100交通安全设施A级1.5 工期安排及投资本项目推荐 K 线方案的投资估算总金额为 94.87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079.82 万元。根据目前江苏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以及对本项目的资金来源分析,推荐的资金筹措方案为:采用经营性收费公路方式,成立项目公司。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 40%,按省市共建原则,即由江苏省省级投资主体投入70,南通市地方投入 30;其余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 60%(含银行贷款利息),由项目公司为主体

8、向国内银行贷款,工程建成通车后,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来偿还本息。本项目预计20122013 年完成全线有关研究及勘察设计工作。2014 年初开工建设,施工期 3 年(36 个月),2017 初年建成通车。1.6 合理性分析1.6.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江苏省省道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2011年9号令)中的鼓励类 第二十四条 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1、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工商领域鼓励投资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导向目录中 四、交通运输、物流及邮电通信业 (一)交通运输业 2、公路 (1)公路及路网配套建设。因此

9、,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1.6.2 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第2章 环境现状评价2.1 评价范围表2.1-1 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因素评价范围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及工程临时占地、取土坑占地。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的带状区域、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的带状区域、施工场地周围。地表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 桥梁跨越河流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以内水域。地下水公路建设、运营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区域,一般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域

10、内2.2 环境现状评价2.2.1 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沿线以农业生产为主,植被基本以人工植被为主,其中以农田作物植被占主导地位,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和蔬菜等。自然植被以田间、路边分布的杂草植被为主,典型的野生植被群落有芦苇群落。本项目位于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划分的沿海地区。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以农业生产为主,本项目永久用地以耕地和住宅用地为主。本项目所在的南通市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种植业)、渔业为主,其产值所占比例分别为52.0%和24.8%。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产量占46.1%、蔬菜作物产量占41.1%,为主要种植品种;渔业生产中,海洋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

11、3/4。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周边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有:海门市清水通道维护区、江海风景名胜区、东社特殊生态产业区、李堡镇特殊生态产业区和大公镇特殊生态产业区。2.2.2 水环境现状2.2.2.1 地表水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未分布有饮用水集中取水口。海安段和启东段的监测断面水质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如东段的江海河、马丰河、如泰运河及遥望港水质中BOD5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海门段通吕运河中的COD、BOD5及氨氮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

12、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2.2.2 地下水根据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潜水含水层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差;微承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浅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迳流,富水性及透水性一般,第承压水上段主要补给来源于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及上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根据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上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标准。2.2.3 环境空气现状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区域的PM10日均值、NO2小时值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

13、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2.4 声环境现状项目沿线主要是农村地区,目前主要的噪声污染源为乡村道路的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1类区昼间监测值范围41.754.2dB,夜间监测值范围38.747.1dB。现状监测期除启东段监测点夜间略有超标外,其余常规监测点昼夜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夜间最大超标量为2.1dB。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3.1 污染源分析3.1.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1.1.1 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筑路机械的机械噪声。公路建设项目常用工程施工机械包括:路基填筑: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路面施工

14、:铲运机、平地机、推铺机等;物料运输:载重汽车等;物料拌和:搅拌机等。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级80100dB。3.1.1.2 水污染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冲淋油污水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1)施工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排放量约25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油类40mg/L。(2)生活污水: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SS、动植物油、TP、COD、NH3-N等,污水水质可参考同类工程生活污水的排放浓度:COD取400mg/L,TP取2mg/L,NH3-N取25mg/L,SS取200mg/L,动植物油取

15、30mg/L。3.1.1.3 环境空气污染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1)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扬尘,类比同类项目监测数据,路基外20m外TSP浓度0.20.3mg/m3。(2)沥青烟,类比同类工程,下风向50m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0.00001mg/m3,THC浓度在60m左右0.16mg/m3。3.1.1.4 固体废物(1)拆迁建筑垃圾: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84930.4m3。(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971t。(3)桥梁桩基出渣:本项目的桥梁桩基出渣量约为46671m3。3.1.2 营运期

16、污染源分析3.1.2.1 环境空气污染运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中排放的NO2、CO、THC等大气污染物,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3.1-1。 表3.1-1 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单位:mg/(ms))路段2020年2028年COTHCNO2COTHCNO2雪岸枢纽-栟茶互通0.755 0.188 0.163 1.082 0.271 0.225 栟茶互通-如东互通0.790 0.197 0.171 1.129 0.283 0.235 如东互通-海门港互通0.768 0.192 0.166 1.101 0.275 0.229 海门港互通-南海互通0.718 0.179 0.15

17、5 1.041 0.261 0.216 南海互通-启东北枢纽互通0.577 0.144 0.135 0.901 0.225 0.181 3.1.2.2 水污染营运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辅助设施(2处服务区、8处收费站、1处管理中心)运行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车废水,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及桥面径流污水,以及危险品运输事故产生的环境风险对水环境的影响。表3.1-2 服务区污染物排放源强表辅助设施名称及相对位置污水类型排放总量(t/a)污染因子(kg/d)污染因子浓度(mg/L)污染因子排放量(t/a)如东西服务区(K40+000)生活污水44968CODcr50022.48SS25011.24动植物油

18、301.35洗车废水434CODcr1400.061 SS20000.87 石油类250.011 通州东服务区(K90+450)生活污水44968CODcr50022.48SS25011.24动植物油301.35洗车废水460CODcr1400.064 SS20000.92 石油类250.012 表3.1-3 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项目SSBOD5石油类60分钟平均值(mg/l)1005.0811.253.1.2.3 噪声污染拟建项目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各类车型的自然车流量见表3.1-4。表3.1-4 主道各型车的自然车流量(量/h)路段时期2017年2023年2

19、031年小车中车大车小车中车大车小车中车大车雪岸枢纽-栟茶互通昼间385 99 55 584 141 85 876 192 132 夜间136 35 19 206 50 30 309 68 46 栟茶互通-如东互通昼间427 110 61 648 157 94 971 213 146 夜间151 39 21 229 55 33 343 75 52 如东互通-海门港互通昼间476 123 68 723 175 105 1084 238 163 夜间168 43 24 255 62 37 383 84 57 海门港互通-南海互通昼间493 127 70 711 172 103 1126 247 1

20、69 夜间174 45 25 251 61 36 397 87 60 南海互通-启东北枢纽互通昼间565 146 80 804 195 117 1169 256 176 夜间200 52 28 284 69 41 413 90 62 3.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3.2.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1。表3.2-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概况1被征地、拆迁居民工程占地11734.5亩,工程拆迁建筑物849304.7m2(工程拆迁以住宅为主,其中楼房746385m2、瓦房102919.7m2)。2基础设施项目涉及的灌溉沟渠等农业水利设施、电力通信线路。3

21、城市规划区项目与规划相符性南通市总体规划:“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并构成三大城镇发展轴;空间发展上以东、南为主。3.2.2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沿线的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2。表3.2-2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所在市域桩号位置河流名称河宽m与项目关系1海安县K3+075新古河38跨越2K9+560丁堡河82跨越3如东县K11+630西凌河35跨越4K13+950新建河20跨越5K16+260沿港河60跨越6K18+720红星河35跨越7K20+400南凌河30跨越8K24+950江海河88跨越9K27+180任港河20跨越10K28+400入岔河20跨越11K33+180

22、六节河20跨越12K35+445岔洋河100跨越13K36+530古丰河70跨越14K38+950金度河20跨越15K39+740蔡琳港河25跨越16K44+535马丰河120跨越17K46+120民兵河18跨越18K53+520如泰运河60跨越19K55+800串场河40跨越20K57+650晓河42跨越21K59+010中心河40跨越22K60+270九遥河40跨越23K67+290童店河25跨越24K69+280疏浚河40跨越25K73+850遥望港100跨越26滨海园区K76+250遥港河60跨越27K79+125三余竖河72跨越28K80+140新中港河25跨越29K85+385团结

23、河30跨越30海门市K92+340排咸河20跨越31K95+650通吕运河116跨越32K101+500黄家港30跨越33启东市K114+250新三和港60跨越34K123+900头兴港30跨越35K125+930通启运河42跨越36K132+280协兴河25跨越3.2.3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现状声、气保护目标共95处,均为居民点。3.2.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3。表3.2-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概况与本项目位置关系B1耕地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本项目永久占用耕地9949.2亩,临时占用耕地12515亩全线,包括临时用地占用的耕

24、地B2植被植被的数量与质量主要为农业植被全线,包括临时用地占用的植被B3渔业资源渔业资源的数量与生境主要为水产养殖全线B4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属微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500t/km2.a全线,包括临时用地3.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 社会环境(1)项目的建设会对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采取合理的经济补偿和安置措施后,可以确保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下降;(2)项目建设期间会对局部陆上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减少影响;(3)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沿线基础设施,有效避免了工程建设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影响。3.3.2 生态环境

25、本项目的总体占地指标、主线占地指标及互通占地指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 号)要求,沿线服务区占地指标超过规范要求,建议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本项目建设造成的人均耕地面积损失面积比例海安县为0.06%、如皋市为0.06%、如东县为0.37%、南通滨海园区为0.12%、海门市为0.14%、启东市为0.13%。因此,总体而言,项目建设对区域耕地资源的影响较小,不会显著改变沿线各市县的土地利用格局。建设单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改)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基本农田

26、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通过县级行政区域内的补偿可以满足区域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不下降的要求。本项目永久占用耕地9949.2亩,造成的粮食减产量为3600吨/年。本项目永久占地占用设施农用地(水产养殖塘)面积共计465.3亩,造成的渔业产量损失为129.11吨/年。通过采取补偿耕地和临时用地恢复措施减轻工程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取隔离施工区域与渔业水体、妥善处理施工废渣、废水、设置边沟排水和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措施,可以避免本项目建设和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直接进入渔业养殖水体,将对沿线渔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工程占地及施工造成带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工程影

27、响范围是线状的,损失的植被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总体植被资源是少量的,因此不会对沿线植被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施工期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分别为18232t/a和12640t/a,运营期临时用地恢复植被和边坡植草后,项目建设造成的生物量净损失为26185t/a。本项目拟设置取土场30处,共计面积5493亩,采用取土坑平原深挖取土方式,取土深度均为3.15m,其中表层耕植土15cm剥离保存用于临时用地的恢复,有效取土深度3m。取土坑设置在城镇规划区以外,取土坑全部恢复为鱼塘。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应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建设对沿线区域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植被资源的影响处于可以

28、接受的程度,不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3.3.3 声环境(1)施工期根据公路工程典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结果,昼间单台施工机械的辐射噪声在距施工场地50 m外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相应标准限值,夜间300 m外基本可达到标准限值(打桩机除外)。夜间施工将对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有95处敏感点,公路夜间施工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特别是夜间睡眠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期间应采取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措施避免夜间施工噪声污染,以减轻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2)运营期运营期昼间,公路红线外7-20m

29、预测声级基本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公路红线129-236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公路红线140-247m外预测声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公路红线307-413m外满足2类标准;在预测交通量相对较小的雪岸枢纽-栟茶互通段,运营期昼间,距离公路红线3-15m外预测声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公路红线87-192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公路红线93-203m外预测声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公路红线250-370m外满足2类标准;项目沿线共经过敏

30、感点95处,全部为村庄敏感点,根据评价标准,如东段敏感点(8-57号敏感定)以距离公路红线45m处为界,以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以外执行1类标准;其余段以距离公路红线35m处为界,以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以外执行2类标准。在执行4a类标准的90处敏感点中,昼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2处、中期超标15处、远期超标33处,远期最大超标量4.3dB(A);夜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88处、中期超标89处、远期超标90处,远期最大超标量14.9dB(A)。在执行2类标准的45处敏感点中,昼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27处、中期超标35处、远期

31、超标44处,远期最大超标量6.0dB(A);夜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45处、中期超标45处、远期超标45处,远期最大超标量11.4dB(A) ;在执行1类标准的50处敏感点中,昼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49处、中期超标50处、远期超标50处,远期最大超标量8.2dB(A);夜间预测声级近期超标50处、中期超标50处、远期超标50处,远期最大超标量13.7dB(A)。3.3.4 地表水水环境(1)桥梁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围堰和围堰拆除过程中,会导致局部水域SS浓度升高,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短暂的和局部的;(2)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砂石料冲洗和道路洒水,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

32、理后回用于农田肥田,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3)服务区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尾水部分绿化回用,部分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排入附近沟渠;收费站及管理中心生活污水经地埋式生化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排入周围沟渠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4)路面径流经收集后排至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河流、天然沟渠,桥面径流直接排至所跨河流,径流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水体的水质类别;(5)对具有渔业用水功能的新古河、丁堡河、红星河、金度河、三余竖河、协兴港及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头兴港设置路面径流收集、隔油沉淀及事故池后,

33、桥面径流及风险事故对以上水体影响较小。3.3.5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桥梁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的淋渗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清水护壁、桥梁封闭施工、设置堆放场地防渗区域等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本项目营运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径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土壤层的吸附作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中一般被吸附净化,但对地下水含水层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3.3.6 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桥梁桩基出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施工

34、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3.3.7 环境空气(1)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拌和站合理选址、拌合设备全封闭作业及安装除尘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2)运营期根据预测结果,运营近期(2016年)、运营中期(2022年)、运营远期(2030 年) 评价范围内的网格点和敏感目标处 NO2

35、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最大值和年平均浓度预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综上,本项目在运营期间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3.3.8 环境风险分析施工期存在发生施工船舶溢油的风险,营运期存在运输危险品车辆危险品泄露的风险,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后,环境风险事故处于可接受的水平。3.4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3.4.1 设计期(1)在有集中住宅区的路段设计设置禁鸣标志牌; (2)桥梁基础出渣尽量回填利用,减少临时弃土用地。(3)优先考虑将路基永久占地和其他永久占地设计成临时用地,减少临时占地数量。(4)施工营地租用沿线居民房屋,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

36、化粪池预处理后就近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5)建议设计单位尽量利用现有老路作为施工便道。(6)大型集中施工场地应安排在居民点下风向300米处,并沿场地设计排水渠和沉淀池,防止雨季期间场地内含泥沙地表径流对水体的影响。(7)加强施工作业带控制,避免越界施工对植被的破坏。(8)完善拟建公路的排水设计,避免路桥面径流进入沿线水体。(9)提高跨河桥梁防护栏的防撞等级。3.4.2 施工期3.4.2.1 社会环境(1)建设单位应与拟拆迁地街道政府做好协调,坚持“统筹安排,充分协商,妥善安置”的原则,制定拆迁安置计划; 当地政府应做好拆迁和安置的衔接过渡工作,避免发生拆迁

37、户没有安身之所、没有工作机会的情况。(2)在施工期,应加强交通管理和组织,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3)施工期应尽量不破坏现有的排、灌渠道和现有道路,路线布设方案以及设置的构造物应满足水利设施泄洪需求,同时,与沿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水系和路网的重新规划和调整,道路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沿线管线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影响,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3.4.2.2 生态环境(1)在路基填筑和临时占地征用过程中,对地表上层15 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道路建设结束后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2)对施工场

38、地等用地,在工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绿化恢复,杜绝人为荒置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3)对于项目建设占用的人工栽植作物,施工进行前,应尽可能将这些作物进行移植,严禁随意破坏。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要的养护。工程临时用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要求及时进行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并在竣工验收前实施完成。(4)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防止水土流失。雨季施工时,应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制定雨季施工计划。同时水土保持采取了一定工

39、程措施。(5)加强施工期生产废水的排放管理,施工期含油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或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禁止污染物质进入水体。(6)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杜绝施工人员从事捕鱼、打鸟等活动。3.4.2.3 声环境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2、具有高噪声特点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作到快速施工;集中施工场的位置应妥善选取,首先必须紧靠大型施工场地,以缩短运输路线;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场界,施工场界距敏感点至少保持300 米的距离,由于本项目敏感

40、点紧临拟建道路,当施工场位置不能满足300米的场界要求时,则选择的施工场地和现有居民点的直接影响点之间应有树林等噪声障碍物,如没有,则应考虑在施工场周围修建一面或多面围墙作为声屏障;如果做到了以上两点仍将对敏感点造成较大的影响,则可考虑施工时间的合理安排,尽量不要在深夜施工,并通过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和协作。3、施工噪声影响属于短期影响,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敏感点附近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严禁夜间进行打桩作业。4、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这样可以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在途径集中居住区和学校时,

41、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4.2.4 地表水环境1、组织管理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桥梁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施工人员首先应考虑租住现有的民房。(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生活垃圾等严禁乱丢乱弃,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和水上作业的监管力度,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4)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施工材料如油料和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

42、外,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物品,防止雨水冲刷;桥涵施工必须制定相应的油污染应急预案,在沿线重要跨河桥梁施工工地必须配备足够的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防护设备,如围油栏等。(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2、工程措施(1)生活污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粪便和餐饮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就近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施工泥浆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运输至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设置弃渣排水池,含水率较高的弃渣在排水池中通过排水和蒸发实现固化,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一般半日内即可达到固化效果,严禁排入直接排入河流。(3)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污

43、染物是悬浮物和石油类,采取沉淀隔油池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3.4.2.5 地下水环境施工期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道路防尘。沉淀池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通过上述措施可使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 cm/s。对于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对地下水发生污染的环节,只要管理好施工的全过程,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将施工不当给地下水水质造成的影响可降低至最小程度。3.4.2.6 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桥梁桩基出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设置临时堆渣场(在集中施工场地内设置),集中堆存,避免随意堆存。3.4.2.7 环境空气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周边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档,对堆土场、散装建筑材料堆放场要采取压实、覆盖等预防措施;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运土卡车要求完好无泄漏,及时清洗渣土运输车辆;合理规划渣土运输车辆行驶线路和时间,减少扬尘污染。3.4.3 运营期3.4.3.1 生态环境1、加强公路用地范围内绿化工作,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绿化效果。2、完善工程两侧的排水系统,对公路边沟做防渗处理,边沟水不得排入沿线水体内。3、加强公路排水系统的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