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315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北京嘉和绿洲环保工程公司 二O一三年三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3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符分析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建设项目污染排放情况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3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污染防治措施4公众参与4.1公众参与调查形式4.2环评信息公告4.3征求共总意见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联系方式建设项目概况建设地点:现有机场北侧约2100m,与现有

2、一期跑道向东移700m。建设项目内容:新建29.6万平方T2航站楼、第二跑道、滑行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楼前综合交通系统、停车设施;机场保障、生产辅助、办公生活及公用配套设施;供油工程;空管工程。)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美兰机场扩建工程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二十六、航空运输机场建设类。规划符合性分析与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协调性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第五章“增强运输机场保障能力”中第一节“优化运输机场布局”指出完善深圳、武汉、郑州、长沙、南宁、海口等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珠三角地区、中部崛起、北部湾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区域合作战

3、略需要。在专栏4“十二五时期运输机场建设项目”中,海口机场也列为“十二五”期间改扩建机场之一。与海口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符合性分析海口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公路、港口、机场等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机场扩建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海口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符合性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国际旅游岛发展中存在以下制约因素: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重大交通设施发

4、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并且纲要也指出:对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进行扩能改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1.1 自然环境概况1.1.1 区域位置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 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 迈县。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位于海南省美兰乡。距离海口市约25km。1.1.2 地形、地貌海口市属于海滨岗地,由于海蚀及构造作用,形成台阶式地形,市辖区范围内最高为第四级阶地上

5、的群山岭、高程69.8m,一级阶地分布于沿海,标高5m以下,宽约0.3-0.4km,地势平坦,城区大部分建筑均在这阶地上。二级阶地标高为18m-25m之间,宽度达2.8km,地形平坦,三级阶地标高为30-40m,宽度大0.4-0.3km,切割剧烈,为宽敞平顶低岗地。四级阶地为本市地形较高之洪积层,标高在80m以内,地形破碎,起伏较土系园状岗地,总体来讲,海口地势平缓,东部自南向被略有倾斜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东和东北部为沿海小平原,境内最高处为马鞍岭,海拔222.2m,最低点为南渡江公海口,海拔0.4米。1.1.3 地质地层海口市主要沉积较厚的新生代以后海相、

6、海陆交替相地层,同时由于伴随多期次火山喷发,地层中夹有多层火山岩。第四系全统海陆相地层:这是一套海相和陆相沉积形成的呈松散状的砂土层和呈流塑软塑状的淤泥质土,夹有有机质和腐植质。它们主要分布在沿海岸平原和南渡江三角洲平原。第四系中更新统北海组地层:这是一套滨海相沉积形成的砂、粘性土混杂的地层,主要分布在二级阶地及三级阶地沟谷地。第四系下更新统秀英组地层:这是一套海陆交互沉积相地层。其颜色较杂,砂土为粘性土呈互层,为双层结构。该层广泛分布于三级阶地海积平原,二级阶地高坡均裸露地表,而一级阶地处则埋藏于地下。第三系上更新统海口组地层:该层为一套海相沉积的岩土层,厚度较大,大于1000米。勘察深度一

7、般揭露其上部50-60m。1.1.4 地震海口市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琼北断陷盆地的东北部,王五-文教深大断裂的北侧。市境内主要基底断裂有: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北西向的海口-云龙断裂和长流仙沟断裂。这三条主要基底断裂均系新生代后形成的新构造,并有迹象表明它们具有不等的活动性。1605年,琼洲发生大地震,震中即在演丰-三江-灵山一带。自1605年至今,没有再发生过强震,但仍处于地震活动高潮期,存在着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海口市为8度地震烈度区。1.1.5 水文水资源1.1.5.1 地表水(1) 河流流经海口市的主要河道有南渡江、美舍河、龙昆河(崩潭水)、荣山河(包括

8、那博水、那甲水、那合水、美涯水)、五源河等,全长56.36km(含支流)。其中单独流入海的有南渡江、五原河、荣山河。除南渡江外,其余河道流域集水面积均在100km2以下。南渡江 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的南峰山,从儋县、琼中、屯昌、澄迈、定安、琼山流入海口,经海口东北部的新埠岛与琼山市分界处流入琼州海峡。流域面积7176km2,干流总长334km。南渡江上游雨量充沛,涨陡落缓,洪枯悬差大,流域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935mm,年径流量70.69亿m3,年平均流量193.9m3/s,干流平均宽度为150m。美舍河 美舍河发源于琼山市永兴镇,流经海口市的白水塘、沙坡水库、琼山的府城镇和海口的白龙乡、海甸溪(

9、南渡江支流),流入琼州海峡。该河干流长23.86km,流域面积52.95km2,河宽10-20m。五源河 五源河发源于琼山市永兴镇东城水库上游,由浮陵水、砍柴桥、施茶沟等支流汇合,流经海口市海秀乡、长流镇、新海乡,从新海乡的后海村流入大海。该河长27.29km,河宽5-20m,年平均流量为1.12 m3/s。龙昆河 龙昆河位于海口市区的南大桥上下游,由东崩潭水与西崩潭水为主流,两水汇合龙昆河上游500m处,流经龙昆河,在海口市滨海公园西侧进入大海。东崩潭 水源头在海口市近郊的城西乡,集雨面积14.4km2,河流长度8.6km,平均坡降为0.0032;西崩潭水源头在海口市近郊的海秀乡,集雨面积1

10、2.2km2,河流长度6.65km,平均坡降为0.0072。(2) 水库海口市主要水库有沙坡、永庄、美崖、那卜水库。其中,永庄、那卜水库同松涛水库渠道沟通。海口市主要水库情况见表4.1-1。表4.1-1 海口市主要水库基本情况表水库名称所在地外接河流积水面积(km2)容量(104m3)平均水深(m)主要功用沙坡水库海秀美舍河27.46676.5016.00灌溉永庄水库海秀五源河9.4056.5012.65灌溉美崖水库长流美崖水2.7773.507.91灌溉那卜水库长流那卜水6.55157.505.00灌溉距离机场最近的河流为南渡江,距离为2.8km。1.1.5.2 地下水海口雨量充沛,地势低平

11、,地处河网地带,雨水和河水有利于潜水的补给,潜水在海口市分布广泛。海口地区潜水埋藏情况见表4.1-2。机场所在区域主要为河流冲积砂砾亚砂土孔隙水。表4.1-2 海口地区潜水表序号含水层岩性单位涌水量(L/sm)水位埋深(m)含水层厚度(m)分布地区1滨海沙砾亚砂土孔隙潜水0.04-4.670.60-0.301.00-6.00东北部海联乡2滨海中粗砂砂孔隙潜水0.20-5.700.40-3.603.30-11.00西北部新海乡3河流冲积砂砾亚砂土孔隙水0.03-14.601.50-4.004.00-10.00东北部白龙乡、市区4河流积含砾中粗砂孔隙潜水0.49-4.670.10-1.372.11

12、-9.00西北部荣山乡5海蚀交台地砂砾及含砾亚砂土孔隙潜水0.24-2.000.85-2.000.65-19.506玄武岩孔隙裂隙潜水金牛岭7橄榄玄武岩孔隙潜水0.46-1.190.60-3.504.70-11.60西北部长流、荣山一带海口市的承压水是雷琼盆地承压水的一部分。海口市地处雷琼自流盆地东南翼,由于新构造运动,盆地逐渐下沉,上第三纪频繁选置的松散岩类,形成良好的储水构造,含水层之间为粘土等透水性差的良好隔水层组成。市南、西南面的琼山市羊山地区,火山熔岩遍布,岩性破碎,为地下水广阔的补给区。深层承压水,特别是第三层承压水,在全市范围广泛分布,含水层厚度大,且层位稳定,富水性好,是全市生

13、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1.1.6 气候特征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mm,平均日降雨量在0.1mm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mm,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m/s。1.1.7 海洋环境潮汐:海口市海域位于琼州海峡南部,潮汐受西太平洋潮波和北部湾的共同影响,潮汐类型变得很

14、复杂,海口湾为不正规日潮混合潮,铺前湾为不正规半日潮,澄迈湾为正规日潮。海口湾的秀英港,平均海平面为1.5m(榆林基面,下同),平均高潮位2.10m,平均低潮位0.9m,多年平均潮差1.11m,8007号台风暴潮增水2.41m,导致潮差高达3.60m。大约24年出现一次4.0m的高潮位,最高潮位5.04m。澄迈湾西边(新海湾)平均海平面为1.90m,平均高潮位2.56m,平均低潮位1.12m,平均潮差1.42m,最大潮差3.15m,1990年7月21日最高潮位达3.54m。波浪:海口湾东南侧是强浪和常浪的影响区,海口湾5m水深处的重现期波高,10年一遇为5.0m,25年一遇是5.3m。滩涂:海

15、口市现有0-10m等深线浅海滩涂面积6.7km2,0-0.5m等深线浅海滩涂面积4.4km2。主要分布在秀英港以东的海口湾东部、海甸岛西部和北部、新埠岛北部和万绿园北侧。滩涂地势平坦,底质为泥沙土。秀英港以西至荣山寮村,沿海沙滩坡地为近代浅海沉积物,宽约600m,由一些大小不等的粗、中、细沙和贝壳残体碎片组成,面积约29km2。美兰机场与海岸线最近距离为9km,位于铺前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2.1 生态完整性影响评价对生态完整性影响的分析从评价区自然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抗御内外干扰的能力两方面分析。这是因为自然系统的核心是生物,而生物有适应

16、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产的能力,可以修补受到干扰的自然系统,使之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附近。当人类干扰过大,超越了生物的修补(调节)能力时,该自然系统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由较高的等级衰退为较低的等级。1.2.1.1 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工程占地全部为永久占地,无临时占地。工程永久占面积为556.6552hm2,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工程实施后,将使评价区内机场局地区域减少耕地面积212.7994 hm2,减少林地面积159.0452hm2,减少水域面积为88.5818hm2。工程将从施工期开始,至运营期间,永久性地侵占土壤及其植被,彻底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功能,这种土地的永久占用也

17、是机场建设项目所不可避免的。但是考虑到本次扩建工程已列入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范围,其与海口市城市发展战略格局是协调的,故从海口市大区域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工程在严格落实国土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耕地及林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1.2.1.2 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工程建设期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征用土地、工程实施、施工机械作业及施工人员践踏等破坏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损失一定的生物量,并破坏和影响施工作业区周围环境的植被覆盖率和数量分布。首先,工程实施后,工

18、程永久占地区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无疑会改变区域自然系统的生产力。由于林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的缩小,将会直接导致自然系统生产力降低。其次,工程实离对土壤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开发过程进行的土地平整、开挖、取土、堆土等,会改变土层结构,原有土壤结构、理化性质与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生存环境几乎完全发生了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并可能造成短期、局部水土流失,间接又对水环境造成影响,降低原有自然系统生产力。同时规划区建设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是永久性的,这部分植被将永远失去生产能力。根据工程特点分析,工程实施后,工程场地内绿化面积对比现状将大幅减少。故对于因工程实施而损失的生物

19、量,将只能通过区外“占补平衡”加以实现。根据海南省现行的相关林地管理规定可知,工程占用多少林地,必须先从区域内其它非林地中划出相等面积的土地作为林地,以确保林地资源总量平衡。工程永久占地区已在海口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及海口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规划为建设用地,海口市也已落实了林地补偿方案,因此,可以确保工程实施后,全市规划林地总量不变。工程永久占地区占用的林地主要为人工林地,占用林地面积159.0452hm2,活立木蓄积量约为7306.8m3,分别占海口市林地总面积94815.32hm2和活立木总蓄积量2836596 m3的1.7和0.26%,比例较

20、小。同时,由于林地补偿方案已在海口市相关土利用规划内得到了落实,作为海口市生态建设人工造林工程的一部分,对区域林木资源总量和森林覆盖率不构成影响。因此,从海口市大区域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工程在严格落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林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基础上,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1.2.1.3 对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状况的影响工程实施前,评价区内大部分土壤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工程实施后,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自然生产力的将低、自然生境的改变,将对评价区,特别是机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在不同方位的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污染影响不同。首先,由于自然生境

21、条件的改变,原由依赖现状自然生境觅食生存的生物物种将明显减少。机场局地区域生态系统将由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其次,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各类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也将明显增加。这些均将导则机场局地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降低。但是从更大尺度考虑分析认为,机场的扩建,将更加有利于人的出行,提升城市人流及物流的流动性,对于宏观区域海口市,乃至海南省的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增强将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提升作用。基于该角度分析,认为工程在严格落实工程实施意图及工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1.2.1.4 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的影响工程实施是对海口市

22、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关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扩建规划的具体落实,是为海口市及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项重点工程。工程实施是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重塑与加强,也是为实现规划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因此,从海口市大区域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工程实施对于区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是协调的。1.2.2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1.2.2.1 区域生物相关性关系分析区域生物多样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植被分布与鸟类的相关性。评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与鸟类的相关性均可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直接相关体现于不同植被类型对鸟类的营巢位点、食物分布、活动区间等等与鸟具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条件和时空条

23、件;间接相关体现于有利于维护鸟类的营巢位点、能够滋生鸟类食物、能够创设鸟类活动空间等等没有与鸟直接联系的其它物质条件和时空条件。不同的植被类型或不同的生态系统对于与鸟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因素有不同的特征。(1) 机场草地与鸟类的相关性食性相关:机场草地与鸟类的食性关系分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两部分。直接关系体现于在秋冬季节,大多草本植物为结实季节,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果实成为鸟类的觅食目标;间接关系体现于春夏季节乃至秋后,大多草本植物为旺盛生长季节,同时,也是食叶昆虫的大好摄食时机,各种食叶昆虫几乎与草地植物同时萌发和成长。食虫鸟类有一段很有利的觅食时间。因此,机场草地对鸟类而言,是具有较长时期的为

24、食虫鸟类、食果实鸟类或杂食鸟类提供丰富食物的独特环境,各种鸟类频繁光顾机场草地不足为怪。环境相关:机场草地与周围环境相比,形成了一个对各种鸟类而言是十分特殊的广阔空间,无论在高处,还是在近旁,视野通透性很好。其中,有什么可觅之食或者可乘之机一目了然,草地上往往多有草食性昆虫,食籽的小鸟小鼠,或者水湿处爬着小螺跳着青蛙,暖阳下趴着蜥蜴等,这一切都成为鸟类眷恋的理由。最特殊的原因在于环境视野通透。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现状机场内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3种,隶属12目29科,占记录到鸟类的46.09%以上。机场草地中植物种植株低矮且茂密,机场常年割草,地表积极了大量的枯草,利于昆虫、蚯蚓、蜗牛等繁衍。该类生

25、境麻雀、家燕、小云雀成群活动,夜晚草鸮活动频繁。(2) 河道及堤岸与鸟的相关性食性相关:河道、池塘对以鱼虾为食的鸟类而言是不可不去的地方。环境相关:大大小小的河道、水沟、池塘,对鸟本身或者对鸟类的许多食源性动植物的滋生,是不可或缺的水源条件。评价区水域主要分布在评价区内机场外围,主要包括:南渡江、近海岸区域及机场外散布的池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此类生境共记录到鸟类62种,隶属11目30科,占记录到鸟类的53.91%。以脊鸟鸰科和椋鸟科鸟类最多,每科都有6种鸟类的记录。开阔的南渡江两岸草丛为脊鸟鸰科和椋鸟科鸟类提供了充份的觅食条件。尤其是迁徙性鸟灰,对水域环境的选择性更强。(3) 丰水湿地稻作区

26、域与鸟的相关性食性相关:丰水湿地稻作区域有许多小虾、小鱼、青蛙蝌蚪,以及禾草类植物的颖果均是许多鸟类喜爱的食饵,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鸟类到此巡视采食。环境相关:丰水湿地稻作区域为小虾、小鱼、青蛙蝌蚪,以及挺水生草本植物的滋生繁育的良好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湿地稻作区域生境共记录鸟类72种,隶属11目32科,占记录到鸟类的62.61%。主要分布在评价区域内机场外部的开阔农田范围内。这些年,机场周围农田大量种植水稻,以及反季节蔬菜,为冬候鸟提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种种植活动直接与伯劳、牛背鹭、树麻雀、斑文鸟的活动情况相关。普通翠鸟、鹊鸲、行鸟鹬类和脊鸟鸰类等在该生境下也常见。(4) 林灌丛与鸟

27、的相关性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林灌丛生境共记录鸟类81种,隶属13目33科,占记录到鸟类的70.43%。主要分布在评价区域内机场外部的成片林地范围内。评价区域内的林灌丛多种植橡胶树、菠萝蜜,以及观常性植物等。橡胶林中鸟类活动较少,主要是由于该生境不能满足鸟对食物的要求。龙塘一带的林灌丛生境中多雀形目鸟类活动,主要有柳莺、花蜜鸟。在附近儒传村有较多的池塘分布,也吸引了一些鹭鸟和鹬类前业觅食。(5) 村庄、城镇与准城镇街区与鸟的相关性由于村庄大多与林灌从、农田及水域接壤,村庄内房前屋后绿化植相关较丰富,鸟类也常在此聚集、觅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评价区内村庄生境共记录到鸟类71种,隶属12目32科,占记

28、录到鸟类的61.74%。村庄中多为体型中等的鸟类活动,比如暗绿绣眼鸟、椋鸟等。此外,由于城镇与准城镇街区为人居密集环境,鸟类觅食大多避开这样的环境。而且这样的环境缺乏自然动植物分布,获得食物的机会不多。家养鸟类除外。1.2.2.2 基于区域生物相关性关系的影响分析工程永久占面积为556.6552hm2。工程实施后,将使评价区内机场局地区域减少耕地面积212.7994 hm2,减少林地面积159.0452hm2,减少水域面积为88.5818hm2。由于生境的变化,自然生产力的减少,相关性动物物种将进行迁徙。这样就破坏了区域现有鸟类和其它动物原有的狭义生存环境及与之形成的固有的生存习性,以及鸟类和

29、其它动物与区域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影响可以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范围类别进行考虑。直接影响范围,是指工程实施区和临近区域。该区域内的鸟类和其它动物由于受生境破坏的因素影响,因此,将向临近区域或其它生境迁徙。鸟类和其它动物迁徙后,其原有的鸟类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鸟类植物的生态关系被破坏,特别是临近区域鸟类昆虫平衡关系必将在某程程度上或轻、或重受到影响。间接影响范围,是指鸟类和其它动物迁徙以后的生活区域,主要是临近外围区域或其它生境。一部分鸟类和其它动物可以适应其它生境,并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但是这些区域由于鸟类和其它动物的群类和数量的增加,以及不同鸟和不同动物之间生存习性的差异,将对原

30、驻鸟类和其它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生存活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或轻微、或明显。影响的最终结果是使一部分鸟类或其它动物再次进行迁徙,以满足鸟类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鸟类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平衡。其好处是在施工期间,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减少鸟类对飞机飞行的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的迁徙,均将导致区域鸟类和其它动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但是由于评价区内的总体植被量较为丰富,且工程永久占地区域内多为人工林地,因此,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均不会出现种类的灭绝。1.2.2.3 景观多样性的变化工程实施后,工程永久占地区内会引起景观多样性较大的变化。变化的形势是由原有的人工林地生态系统及微地貌景观单

31、元、农田生态系及微地貌景观单元、城镇生态系统及微地貌景观单元、水域及湿地生态系统及微地貌景观单元为主,兼有草甸生态系及微地貌景观单元,变化为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相对较为单纯的人工景观地貌单元。机场局地区域内景观斑块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增强了景观的同质性,。但从大尺度角度分析认为,城市的景观镶嵌度将增强,从而最终使景观的聚集度向城市化趋势发展。1.2.3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工程实施将永久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动物生境,对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更大尺度考虑分析认为,机场的扩建,将更加有利于人的出行,提升城市人流及物流的流动性,对于宏观区域海口市,乃至海南省的城市生态系

32、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增强将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提升作用。据此,从生态影响角度分析,工程可以实施。1.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3.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噪声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鉴于施工噪声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噪声影响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本报告书仅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计算出不同施工设备的噪声污染范围,框算出施工噪声可能影响到的居民数,以便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设备噪声源均按点声源计,其噪声预测模式为:式中:Li和L0分别为Ri和R0处的设备噪声级;L为障碍物、植被、空气等产生的附加衰减量。对于多台施工机械

33、对某个预测点的影响,应进行声级迭加: 2预测结果根据前述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噪声影响范围及声级进行计算,预测结果见表6.2-1。表6.2-1 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 单位:dB(A)序号施工阶段设备名称预测点距离(m)达标距离(m)5102050100昼间夜间1打桩冲击式打桩机10910397897970禁止施工2冲击式钻井机847872615153结构混凝土搅拌机9185797161601404混凝土泵8579736555351005混凝土振捣机8478726454251006土石方轮式装载机9588807563351407轮胎式液压挖掘机84787264541590

34、8平地机9084787060301409推土机86807466562011010振动压路机86807466562011011双轮双振压路机87817567572012012三轮压路机8175696151108013轮胎压路机76706456466110由表6.2-1可知,施工噪声因施工机械不同,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机械同时在一处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比预测值还要大。打桩阶段距离桩机70m远处,可达到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土石方阶段距离施工机械昼间35m远处,夜间140m远可达相应标准限值要求;结构阶段距离施工机械昼间60m远处,夜间140m远可达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5、。施工期间对噪声影响最大的属打桩阶段,100m处的等效声级可达79dB,昼间距离打桩点70m处方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夜间禁止施工;而结构阶段昼间达标距离为25-65m,夜间为100-140m;土石方阶段昼间达标距离为6-35m,夜间为80-140m。本项目施工场地位于机场征地范围内,且新建航站楼及其他建筑与敏感点有新建跑道及外围草坪相隔。因此施工噪声将不会对机场周围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有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物料运输车辆因选择在昼间运行,并尽量选择远离居民点的路线。公众参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有关规定执行

36、,本次评价采用多种公众参与形式,让与该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广大民众参与到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对该建设项目所持的态度,从自己的利益和公众利益,发表自己就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达到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 公众参与调查方式本次评价采用张贴公示材料、网络媒体公示、发放公众调查表以及现场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向广大公众,尤其是直接受本项目影响的公众群体公开征求对项目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解答公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具体方式如下:1. 第一轮公众参与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规

37、定的环境敏感区建设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项目信息。网络公示:。张贴公示:。2. 第二轮公众参与网络公示3.发放公众参与调查及访谈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1.调查范围为使本次公众调查工作全面、客观和公正并具有代表性,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人群: 现有机场周边1km范围内村庄和学校; 二期机场评价范围的村庄、学校和医院等敏感点; 政府相关部门,包括环保局、国土局、规划局、林业局、水利局等。表12.2-1 参与调查的公众情况表村庄发放调查问卷数有效问卷(份)有效问卷的比例(%)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按照性别、民族、年

38、龄、文化程度等统计各旗群众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公众基本情况,见表17.2-3。表12.2-3 参与调查公众的基本情况表调查项目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人数比例(%)由表12.2-3可以看出,。1.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1.4.1 环评公示结果第一公示和第二次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反馈意见。1.4.2 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2.3-1。表12.3-1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表 现有机场周边1km范围内村庄和学校; 二期机场评价范围的村庄、学校和医院等敏感点; 政府相关部门,包括环保局、国土局、规划局、林业局、水利局等。表12.2-1 参与调查的公众情况表村庄发放调查问卷数

39、有效问卷(份)有效问卷的比例(%)1.4.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按照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统计各旗群众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公众基本情况,见表17.2-3。表12.2-3 参与调查公众的基本情况表调查项目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人数比例(%)由表12.2-3可以看出,。1.5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1.5.1 环评公示结果第一公示和第二次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反馈意见。1.5.2 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2.3-1。表12.3-1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表1.6 公众及政府部门意见1.6.1 公众意见2 结论与建议2.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海口美兰机场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为国内

40、大型机场和区域枢纽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级机场。本期工程目标年为2020年,跑道预测年飞机起降22.5万架次,高峰小时飞机起降70架次;T2航站楼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高峰小时10905人的需求,货邮吞吐量30万吨。工程总征占地面积679.13hm2。在现跑道北侧2100m处规划1条3600m75m的远距跑道,远距跑道西端头与现跑道相比向东错开700m;T2航站楼建筑面积29.6万m2,站坪机位共45个机位,其中34(1F7E1D25C)个近机位,11(C)个远机位;配套建设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2组(4条)跑道间联络滑行道、站坪、进场路、停车楼、酒店及各类办公用房、货

41、运、空管、供油及其它公用配套设施。 工程总投资1472478.53万元。2.2 区域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区内的人工林地生态系统多以片状或带状形态分布,在评价区北部居多,局部连通性较好,整体连通性相对较差,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且多为经济林;评价区内的农田生态系统多以片状或带状形态分布,在评价区南部居多,农作物以水稻、蔬菜为主,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花卉苗圃;评价区内的草地生态系统基本与林地生态系统交杂,植被以禾本科草本、蕨类为主;评价区内的城镇生态系统多以大块状或片状分布,构成该类生态系统的区域主要包括: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灵山镇建成区,以及评价区内的村民生活区。该类系统表现为各类生产、生活

42、建(构)筑物、绿地及非农业用地相对有序分布,各类道路及道路防护林贯穿各类生态系统;评价区内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多以带状或片状分布,主要水域为机场西侧的南渡江,此外,还有一些池塘,主要湿地生态系统为岸边湿地,湿生及沼生植物以蓼科、莎草科为主。 声环境质量现状在14个学校敏感点中,海南商务旅游学校、海南智力中心实验学校、美兰小学三个学校的WECPNL超过了70dB,其中美兰小学和海南商务旅游学校的WECPNL超过了80dB。现状条件下,按常住人口计算,机场周围WECPNL在85,80-85,75-80,70-75dB范围内的户数、人口数分别为0、244/1000、1297/5441、984/4904

43、人/户。按75dB评价,有6441人居住在超标的区域内。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各机场评价区SO2、NO2、CO小时均值浓度以及SO2、NO2、CO、TSP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小时浓度限值的要求,非甲烷总烃小时均值浓度也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3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2.3.1 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机场的建设将使项目区由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类型发生变化,但机场建设后对现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其结构与功能基本无影响。2.3.2 声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由于美兰机场的扩建,飞行

44、架次的增加,到2020年,影响范围有较大增加,影响的人数也有较大增加,大于70dB的面积由23.888km2增加到74.223km2;影响人数由11345人上升到21143人,且处于75dB以上的人数由6441人上升到了9102人。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飞机噪声的影响。依据国内和国际上对机场噪声控制的要求和方法,对于WECPNL大于80 dB的部分村庄和大于75dB的学校应当采取搬迁措施,对位于7580dB内的村庄、70-75dB内的学校应采取隔声措施。从声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美兰机场的扩建工程方案是可行的。评价建议采用以下措施降低飞机噪声影响:(1)建筑隔声措施对L

45、WECPN大于80dB的范围内的住宅和学校等敏感点进行拆迁,农村房屋按照每户200m2,每平方米3000元计,美兰机场需拆迁1273户,拆迁面积255800m2,拆迁费用38370万元。对于LWECPN位于7580dB内的村镇居民住宅采取隔声措施,涉及787户,隔声窗面积11805m2,费用944.4万元。对学校LWECPN 75dB以上的进行拆迁,2020年有海南商务旅游学校、美兰小学、海南智力中心实验学校3所学校需搬迁,在只计拆迁建筑费用(按每平方米2000元拆迁费用)的前提下,约需费用3480万元;2020年有琼台师范专科学院和福同小学2所学校需隔声,按每间教室门窗面积为25m2、每间学生宿舍门窗面积为5m2、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