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1320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珠区华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项目名称: 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设单位(盖章):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制日期: 2014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

2、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人代表刘海联系人郑其云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新埗头东1号联系电话13724852488传真89886135邮政编码510000建设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新埗头东1号立项审批部门

3、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V 社会事业与服务业-5、卫生站(所)、血站、急救中心等建筑面积(平方米)2000绿化面积(平方米)0总投资(万元)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1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 项目概况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新埗头东1号,总建筑面积2000m2,主要为附近居民提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本项目已获得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局的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350039440105B20024)。经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局允许,本项目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

4、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妇科专业)妇女保健康儿科儿童保健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本项目不设放射科、传染科、发热门诊,不设住院病床,不安装使用X光照射、CT、射线等辐射设备,不煎药。另外,本项目口腔科不涉及牙科诊所含汞废水产生的烤瓷牙制作环节,所需烤瓷牙均到较大型的综合医院定制,因此无重金属废水产生。2、项目所在大楼的概况本项目所在建筑物为一栋4层连带2层副楼的大楼,各层的使用功能如下表。表1 本项目所在大楼各层使用功能层数使用功能2层副楼本项目一层本项目二层本项目三四层婚纱加工厂3、建设项目规模本项目建筑面积为2000

5、。预计本项目每天接待病人约80人次。4、人员制度本项目配备60名工作人员,其中30名为医护人员,均不在项目内食宿。日营业8小时,营业时间由上午9点到下午5点,年工作300天。5、主要设施(1)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医疗设备如下表所示。表2 主要医疗设备表序号名称数量位置1微米光(推车式)1台检验室内2荧光显微诊断系统1台检验室内3数字心电图机1台心电图室内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URIT-8001台检验室内5尿液十一项分析仪1台检验室内6微波治疗仪系统2台诊疗室内7电脑肛肠治疗系统1台诊疗室内8激光机1台诊疗室内9耳鼻喉微波治疗系统1台诊疗室内10B超机1台B超室内(2)供水:本项目由市政直接供水,不设

6、水泵。(3)供冷:本项目不设中央空调、冷却塔,全部采用分体式空调。 6、 项目的四至情况(1)选址情况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新埗头东1号。(2)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后勤社会化服务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本项目属社会服务行业,且项目内使用设备不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需要限制类、淘汰类目录产品。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规定。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中:V 社会事业与服务业-3、专科防治所(站)等属报告表类所示该项目为

7、编制环境响报告表。(3)项目的四至情况本项目所在建筑物为一栋4层连带2层副楼的大楼。项目所在大楼东面为空地,南面相距2m为空地、1层临街商铺;西面相距27m为35层自建居民楼,北面相隔2m为6层自建居民楼群。详见四至图和地理位置图。项目所处位置的北纬:230428.69;东经:1132055.13,四至照片如下:项目四至照片:华洲路6层自建居民楼群临街商铺 南面为1层临街商铺 北面为6层自建居民楼群 西面相距27m为35层自建居民楼 本项目正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新埗头东1号,项目已于2011年投入

8、使用,其周围为商铺、居民住宅和街道。主要环境问题: 附近居民和商铺日常生活排放的“三废”污染; 街道来往的机动车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土华新埗头东1号,其地理坐标是北纬:230428.69;东经:1132055.13。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海珠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是一个为珠江前后航道环绕的绿色岛区,被誉为 海上明珠。全区面积90.45平方公里。下辖赤岗、新港、昌岗、滨江、素社、江南中、海幢、南华西、龙凤、沙园、南石头、凤阳、瑞宝、江海、南洲、琶洲、华洲和

9、官洲等行政街18个;社区委员会257个。二、气候气象本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较热,冬季温暖,热量充沛。低温、阴雨天气集中在12月,年平均气温21.8,7月份平均温度28.4,绝对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8.7。年平均降水量17002000毫米,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4,46月以雷雨为主,79月台风较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2,全年主导风为北风,春季以东南风及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季以北风、东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居多。年平均风速1.9米/秒,静风频率29.3,日照1895小时,年总太阳辐射量105 Kcal/km2。平均年径流深800毫米,年陆地蒸发量700毫米,年水面蒸发量

10、1300毫米。年平均雾日6天,轻雾208天。三、地貌类型海珠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珠区本岛及东南侧官洲岛和西南侧丫髻沙岛是由古珠江小海经不断沉积逐渐扩大而成的沙洲,海珠区本岛多为沉积扩展成陆地的水网低洼地,其东部和中部现仍有七星岗古海岸海蚀遗址可证明。东、北、西三面均起伏着由小丘经长期海水浸蚀而成的低缓台地。全区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一般地面标高在24米,其中以圣堂岗最高,为海拔54.3米,以南端大沙围堤内地面最低,低于正常水位1米左右。海珠区的地质以中偏北部的紫红色砂页岩台地为主,东偏南部分布有侏罗系砂页岩与震旦系混合花岗岩等低丘,其余皆为第四系沉积物。全区地貌可分为低丘、台地和平原三类

11、。低丘海拔50余米,为流纹岩系;台地有海拔20米和海拔40米两级。海珠岛周边为平原,海拔10米以下,基岩为红色砂页岩,冲积平原上覆盖有砂砾与粘土。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海珠区为级裂度。四、河流水文特征海珠区主要被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后航道以及官洲水道包围,这些地表水域均属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航道,起自西航道下口白鹅潭,经海珠区北部至黄埔区大蚝沙,长28km,平均江宽432m,水深4.5m,年均流量183.7m3/s。后航道,起自白鹅潭,经海珠区南部,番禺区北部至黄埔区大耗沙,长32km,平均江宽583m,水深7m,年均流量307.7m3/s。官洲水道,自后航道新基至前航道新洲止,长9km,宽

12、420m,水深5m,年均流量100m3/s。广州河段属感潮河段,潮型属不规则半日潮。珠江口受潮汐影响,水流出现每日两涨两落的不规则半日潮,往复流十分明显。五、植被(1)土壤拟建区上部为第四纪沉积的淤泥、中细砂及淤泥混砂等,厚度不大,下部为第三纪的砂页岩残积土及强风化层。(2)植被项目附近为城市植被林,以栽植行道树的形式体现。六、水生生物项目所在地评价区周围的水体的水生生物主要含有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等5类,后航道及官洲水道的水生生物生长良好,前航道的水生生物生长较差。七、沥滘污水处理厂简介:沥滘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小洲二围、三围地段,总建设规模为40万吨/日

13、,控制用地13.43公顷,分二期建设,首期设计规模为20万吨/日,采用A/O污水处理工艺,经改良性A/O生物反应池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入机械浓缩脱水离心一体机,脱水泥饼外运填埋处理。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区划分类表项目功能区类别地面水环境珠江后航道,属航运工农业景观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气环境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属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是否水库库区否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属沥滘

14、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是否必须预拌混凝土范围是是否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24条规定范围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海珠区位于广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与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番禺各区隔江相邻,全区面积90.45平方公里,辖内有18条行政街,18个行政街是:赤岗街、新港街、昌岗街、江南中街、滨江街、素社街、海幢街、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南石头街、凤阳街、瑞宝街、江海街、琶洲街、南洲街、华洲街、官洲街。2012年末,海珠区户籍人口97.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8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10.

15、68,死亡率6.67,自然增长率4.01,分别比上年上升1.78、0.36和1.42个千分点。二、经济发展概况2013年全区GDP总量突破1100亿元,增速创“十二五”以来新高。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142.75亿元,比上年净增142.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5%,GDP增速排名全市第四,为“十二五”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66.93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973.26亿元,增长13.6%。经济密度达12.64亿元/平方公里。第三产业比重首超85%。随着我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广

16、州地铁、中海油广东销售公司等企业迁入海珠并不断发展壮大,我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6%,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4%,拉动我区经济增长11.3 个百分点,是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2:16.3:83.5调整为0.2:14.6:85.2,第三产业比重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85%。财税收入较快增长。2013年,全区税收总收入15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国税收入66.55亿元,增长36.1%,为区财政贡献收入8.38亿元;地税收入89.09 亿元,受“营改增”因素影响,同比下降0.6%

17、,为区财政贡献收入24.03亿元。三次产业分别实现税收0.05亿元、31.23亿元和124.36亿元,第二、三产业分别占比20.1%和79.9%。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63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6.6%。增速比2012年加快4.1个百分点。其中车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四个税种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4.0%、48.8%、36.2%和20.9%。三、科技和教育概况科技:2013年末,海珠区经评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1家、市民营科技企业147家、市创新型企业7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创新型企业3家。截止12月底,获得国家、省和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共计13批次49项1662万

18、元。1-11月全区专利申请量为2755件,同比增长30.2%,专利授权量1798件,同比增长13.9%。我区首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出台实施了海珠区来穗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工作暂行办法,确定了23所公办中小学、共计400个小学和初中学位接受符合条件的来穗务工人员子女申报。全区现有各类公办学校(含幼儿园)107所,民办学校(不含培训机构)182所,在校学生16.8万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均达100%;小学、初中教育巩固率分别为94.8%和95.6%,“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四、文化、卫生和体育情况文化:在海珠湖成功举办为期18天的“

19、美在花城”游园灯会系列活动,开展了29场展览、1022场电影放映、5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等,区图书馆连续五次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目前总藏书量30万册,进馆74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人次1.1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20万册次。启动海珠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收编文献3000多件,目前已在区内建立了10所图书分馆,举办各类讲座15次,参加人数4500人;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200余次,参加人数达15000人次。卫生:2013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0间,其中医院2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3间,门诊部45间,卫生所、医务室、诊所131间,公共卫生机构28间,其他卫生机构2间;拥有医疗床位8

20、273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28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92人,注册护士5481人,药师(士)782人。体育:2013年,我区新建和重建健身路径28条,新建室内体育活动室7个、篮球场1片,辖内共有健身路径305条,室内体育活动室7个。全年参加省市组织的体育活动32项,直接参与人数5000人次,组织各级区内活动220项,参与人数47万人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2013年末,我区共有27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国家级9人,一级163人,二级379人,三级2209人。区属场馆接待锻炼群众85万人次,享受免费或优惠群众达48.8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达50%。五、文

21、物与自然景观海珠区是广州市四个老城区之一,与各区相比,“江、涌、林、园”的江岛生态系统是其独特的环境优势:47公里的环岛江岸线,74条纵横交错的河涌水网,宛如天然氧吧的万亩果园,著名的岭南佳果和历代围海造田所形成的独特田园风光,以及遍布海珠的人文遗迹让每一个海珠人引以为荣。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地处于广州市海珠区,按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穗府201317号文)中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及标准分级,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属二类区,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

22、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报告在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公布的常规监测点中选取与本项目相近的监测点海珠赤沙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日期为2015年3月16日2015年3月18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如表所示。表3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表 单位:g/m3监测点项 目NO2SO2PM10PM2.5O3(8h)海珠区赤沙3月16日57195665123月17日45215340153月18日5011484917平均值50.717.052.351.314.7执行标准(二级)日均值8015015075160评价结果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根据监测结果,监测点的NO2、SO2

23、、PM10、O3、PM2.5日平均浓度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二、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沥滘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最终经市政管网进入沥滘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汇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广州洛溪大桥至广州莲花山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地水环境质量现状,引用广州市环境监测年鉴(2012年度)中有关后航道长洲断面的常规监测结果,监测统计结果如表4。表4 珠江广州河段后

24、航道长洲断面水质监测结果(2012年年平均) 单位:mg/l(pH除外)水质项目pHDOCODCrBOD5氨氮LAS监测结果7.1612.963.271.4774.60.169(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6933061.50.3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根据监测结果,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长洲断面的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说明项目所在地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穗府199558号文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属2类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各边界执行

25、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根据2014年5月5日有关人员在现场监测的数据,项目周围边界的噪声监测结果见下表,监测点位见建设项目四至图(附图2)。表5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编号监测地点昼间夜间测值标准测值标准1东边界包络线1m处53.56043.6502南边界包络线1m处57.16048.2503西边界包络线1m处54.56042.8504北边界包络线1m处56.56043.050该项目四周边界各测点的声环境在昼、夜间基本能达到相应标准,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噪声环境质量良

26、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所在地属沥滘污水处理厂的集水范围。建设单位应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控制项目所排废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排放,并确保污水经市政管网排入沥滘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评价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确保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在本项目建设后不受明显影响。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该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其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2类昼间60DB(A)、夜间5

27、0DB(A)。4、敏感点根据本项目四至情况,主要敏感保护目标见表6。表6 建设项目选址附近主要保护敏感目标序号保护对象规模相对项目位置环境要素135层自建居民楼群380人西面,27m水环境、噪声、固废26层自建居民楼群90人北面,2m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类标准;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4.1.3:“县级以下或2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28、”。 标准污染物pHCODcrBOD5氨氮SS石油类挥发酚GB 184662005预处理标准692501002560201.0总铬总镉总汞粪大肠菌群总磷LAS总余氯1.50.10.055000个/L0.31028(接触时间1h)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执行2类标准:类 别昼间夜间2类标准dB(A)6050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4广东省(1999年);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7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6月;8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发2003206号。总量

29、控制指标本项目产生的污水全部纳入沥滘污水处理厂处理,而沥滘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已纳入总量控制,因此,本项目不再下达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该中心主要为周边社会大众提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流程如下:离开病人求诊看诊交费检查拿药注射拿药离开拿药离开W1医疗机构污水S1医疗垃圾N1人为噪声求诊病人进入本项目内,由医生诊症,缴费后检查、拿药或进行静脉注射、中医理疗、口腔治疗等诊治,拿药离开。病人求诊、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医疗污水、人为噪声、医疗垃圾等污染。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使用现有建筑,并已经进行内部装修。因此不存在施工期的污染。(二)营运期的影响分析1

30、大气污染源本项目主要进行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在诊治各环节中均无废气产生,且项目内不设备用发电机及员工食堂。因此,本项目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2水污染源本项目的医疗废水主要来源于病人的诊疗污水和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每日门诊量为80人,参考同类型项目的统计数据,求诊病人每人用水量按0.02m3/d计算,医疗用水量为1.6m3/d;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共60人,每人用水量按0.05m3/d计算,办公生活用水量为3m3/d;则本项目每天用水量约为4.6m3/d,年经营天数为300天,全年用水量为1380m3/a;污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则所排医疗废水量为1.44m3/d

31、(432m3/a);所排生活污水量为2.7m3/d(810m3/a);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粪大肠杆菌群数等。因此类比同类型行业,本项目医疗废水量及污染物排放浓度指标如表7所示。表7 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及污染负荷污染物名称CODCrBOD5SS粪大肠杆菌群数(MPN/L)NH3-N医疗废水432m3/a产生浓度(mg/L)3001801501500020产生量(t/a)0.13 0.08 0.06 0.01生活污水810m3/a产生浓度(mg/L)25016016020产生量(t/a)0.20 0.13 0.13 0.02综合废水量1242 m3/a排放浓度(mg/L)233

32、.49120.7772.4616.10排放量(t/a)0.290.150.090.02 3、噪声污染源本项目不设高噪声设备,不设中央空调,主要的噪声源为求诊病人的人员噪声。根据类比噪声监测结果,其噪声值达到60-65dB(A)。本项目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均为低噪声设备,普通医疗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均低于50dB(A);项目内主要噪声来源于空调室外机组,其噪声值达到60-70dB(A)。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医疗性固体废物等。(1) 生活垃圾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和求诊病人每日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如纸屑、塑料及瓶罐等。产生情况见下表。表8 生活垃圾产

33、生量计算表固体废物类型污染源点规 模系数日产生量(kg/d)年产生量(t/a)生活垃圾门诊病人80人次/日0.2kg/人日4613.8医护人员工作人员60人0.5kg/人日注:以一年300天计。(2)医疗性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医疗性固体废物主要包括药物空瓶、纱布、棉球、针头针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化粪池污泥和污水处理设施的隔渣等,均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1的医疗废物。类比同类型的服务中心,预计本项目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为60kg/月(0.72t/a)。本项目产生的医疗性固体废物委托广东省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高温焚烧处理。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

34、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医疗污水(W1)污水量432m3/a432m3/aCODCr300mg/L ,0.13t/a250mg/L,0.11t/aBOD5180mg/L,0.08t/a100mg/L,0.04/aSS150mg/L,0.06t/a60mg/L ,0.03t/a氨氮20mg/L,0.01t/a20mg/L,0.01t/a粪大肠杆菌群数15000个/L5000个/L生活污水(W2)污水量810m3/a810m3/aCODCr250mg/L ,0.20t/a220mg/L,0.18t/aBOD5160m

35、g/L,0.13t/a150mg/L,0.12/aSS160mg/L,0.13t/a80mg/L ,0.06t/a氨氮20mg/L,0.02t/a15mg/L,0.01t/a固体废物医疗垃圾(S1)0.72t/a0生活垃圾(S2)13.8t/a0噪声人员噪声(N1):6065dB(A);空调主机(N2)6070dB(A)。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项目为现成建筑,没有新增土建工程,在建设期间没有破坏项目所在地的植被和生态,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本项目规模较小,产生的污染较少,项目继续运营后所产生的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经治理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周围以城市生态景观

36、为主,生态环境良好。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已投产,因此不存在施工期的污染。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是为附近居民提供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不设食堂,不配备柴油发电机,没有明显的大气污染物。二、 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外排污水主要是求诊病人的医疗废水以及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总排放量为1242m3/a。项目产生的医疗污水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有的在污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当人们食用或接触被病菌、病毒、寄生虫卵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水和蔬菜时,就会使人致病。医疗废水主

37、要污染物为CODcr、BOD5、粪大肠菌群等,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必须进行杀菌、消毒预处理。医疗废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即杀灭病原体,常用消毒剂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液氯、紫外线和臭氧等。本项目属沥滘污水处理厂集污范围,项目污水经严格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排放标准排入大楼总排污管最终汇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根据本项目的污水性质和水量,建议使用格栅过滤后,经过调节池和接触消毒池,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设备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消毒接触池时间1h,同时保持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正常运

38、行,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如下:医疗废水 格栅隔渣 调节池 接触消毒池 二氧化氯消毒设备 市政管网生活污水 三级化粪池 格栅隔渣 市政管网 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即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沥滘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是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的第四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厂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1375号,占地面积14.5公顷,设计总规划为日处理污水50万吨,分两期工程进行建设;纳污面积125平方公

39、里,主要收集广州市海珠区、长洲岛和大学城的污水,服务人口135万人。 沥滘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2年5月开工建设,2004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20万吨/日,采用A2/O工艺,2005年已通过环保验收。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于2009年8月开工,2010年6月底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30万吨/日,采用改良A2/O工艺,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本项目污水产生量很小,且满足污水厂进水水质要求。因此本项目污水经初步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交由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深化处理,污水的排放浓度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

40、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限值严者,即:CODcr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8.0mg/L,动植物油3.0mg/L,LAS1.0mg/L后排入珠江广州河段后航道,对纳污水体的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三、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设高噪声设备,主要的噪声源为求诊病人的人员噪声。加强管理,对求诊病人、陪同人员和医护人员等进行正确的督导,禁止大声喧哗嘈闹。项目内主要噪声来源于空调室外机组,其噪声值达到60-70dB(A)。通过合理布局空调室外机组及对空调室外机组进行隔声、减振。在落实如上防治措施后,项目各边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41、-2008)2类标准,不会对周围的声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四、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1)生活垃圾本项目产生生活垃圾13.8t/a。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则由回收站回收处理,不可回收垃圾则由清洁工人清理堆在统一的堆放点,每天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并定时在垃圾堆放点消毒、杀灭害虫,使其不致影响周围的环境。(2) 医疗性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药物空瓶、纱布、棉球、针头针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污水处理过程生产的栅渣等医疗性固体废物,产生量为0.72t/a,此类医疗废物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为HW01的危险废物。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对医疗固废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

42、识别标志,每天收集后,再统一集中运往广东省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高温焚烧处理。具体要求为:1)应及时收集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2)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3)应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不得超过1天。4)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5)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6)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

43、运送工具,按照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线路,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暂时贮存地点。7)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8)本项目医疗垃圾每日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用专车上门收集处理。经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五、对敏感点影响本项目附近主要敏感点为西面相距27m的35层自建居民楼群以及北面相距2m的6层自建居民楼群。 本项目产生的影响主要为医疗污水、医疗性固体废物等。建设单位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实做好各类污染防治措施:医疗污水经隔渣和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医疗性固体废物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收集,每日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用专车上门收集处理。在切实落实上述环保措施后,可有效减少医疗污水和医疗性固体废物对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六、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医疗废水事故影响分析污水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当污水汇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