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溪县杨寺庙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竹溪县杨寺庙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省竹溪县杨寺庙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 项目概况杨寺庙水电站工程位于厚河流域中段,系堵河流域官渡河上游一级支流。行政隶属竹溪县桃源乡,地理位置处于竹溪县南部,东与竹山县柳林乡交界。南与本县向坝乡相连,西与重庆市巫溪县毗邻,北与本县丰溪镇接壤。工程地点位于桃源乡甘沟村、杨寺庙村。流域海拔高程450.01400.0m。厚河系堵河流域官渡河上游的左岸一级支流,经汉江后入长江,厚河流域地跨东经1093911003,北纬31413149。发源于海拔2232m的界梁子,于竹山县天台村汇入官渡河,沿程经过羊角洞时接纳了干沟子茂谷坪河,至炸口石接纳黑溪沟。厚河流域总面积329.9km2,干流长度
2、45km,流域呈长峡谷型,干流总落差529m,河道平均比降13.56%。流域平均高程1357m,杨寺庙电站属梯级五级水电站,上游尚未修调节性水库,电站装机规模9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2886.70万kWh,年利用小时3214.7h,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的功能。杨寺庙水电站工程主要由取水口、引水隧洞、电站厂房三部分组成。其规模为小()型,工程等别为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烈度拟定为度。水库设计坝高12.90m,正常蓄水位约688.0m,总库容23.2万m3。引水隧洞共分七个洞段,全程统一底坡选定为1/2000,隧洞底净宽2.8m,净高4.05m,全长7222.05m。衬砌厚度0.3m,全长
3、7222m。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4个月,不涉及文物古迹等问题,无移民安置问题,工程总投资6701.48万元。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杨寺庙水电站工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符合竹溪县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竹溪县水利水电建设规划(19982010)的要求,其工程建设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厚河水能资源,能够满足全县经济发展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工程建设能够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通过对评价区的环境监测和现场查勘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水环境质量较好,可达到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
4、质量较好,可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评价区各监测点的噪声监测值均达到相对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噪声限值,声环境总体现状良好。评价区自然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11个群系。典型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杉木林、茅栗林、盐肤木灌丛、火棘灌丛、马桑灌丛、小果蔷薇灌丛、五节芒草丛以及艾蒿灌草丛等。评价区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地区特有植物和独特资源植物等关键敏感植物种。评价区共有两栖动物1目3科9种,爬行动物2目7科15种,鸟类有9目9科48种,兽类有6目13科23种,评价区记录有国家级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种,其中鸟类6种,即雀鹰、
5、普通鵟、红腹锦鸡、长耳鸮、短耳鸮、雕鸮,兽类2种,即大灵猫、小灵猫。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野生动物48种,其中两栖类6种,爬行类8种,鸟类27种,兽类7种。评价区内共有藻类3门7属,以硅藻为主,这与评价河段的山区性河流水环境特征相关。厚河为山区性河流,具有河窄、水浅、流急、水底石质的特点,基本无水生高等植物分布。底栖无脊椎动物贫乏,密度低,共检出1门1纲4目15科17属(种)。主要种类是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优势种多为适应急流和洁净水体的类群,如蜉蝣目、毛翅目幼虫,没有特有种类。厚河流域共有鱼类共有2目3科10种,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及地方特有鱼类,没有大型固定的产卵场及越冬场。杨寺庙水电站工
6、程水库共计占用地表面积13.95 hm2,其中永久占地6.53 hm2,临时占地7.42 hm2。工程淹没区占地共计4.35 hm2,其中疏林地1.94 hm2,灌木林地和灌草地1.56 hm2,内陆滩涂地 0.85 hm2。平均净生产力为1040.61 gC/(m2a),在全球陆地平均水平(7001200 gC/(m2a)中处于较高层次。评价区内以落叶阔叶林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说明该地区的植被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变化起重要作用。评价区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生态破坏等。1.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3.1 水文情势的影响拟建工程对评价河段水文情势的变化较大,主要影响区为库区和坝址下游的0.81k
7、m的减水河段。杨寺庙水电站兴建后,由于水电站发电取水而无水量下泄,杨寺庙水电站取水坝址至厂房发电退水的区间约0.81km(因为0.81km以下不断有支流加入),且集中在高山峡谷内,脱水段内只有少量居民,其生活用水主要是沿山坡溪流,无其他大的取用水户。出现脱水段,其主要影响对象是河道内的水生生物,在非溢洪时段内脱水段的脱水将对河段内水生生物造成一定影响。浮游水生生物将随着脱水段内脱水的发生而向下迁徙。为了维持0.81km脱水段内水生生物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杨寺庙水电站在运行期可以保证坝下游生态流量0.35m3/s,能满足下游河段生态流量的最低要求,使水生生物和鱼类能正常生长繁殖。1.3.2
8、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对植物的影响杨寺庙水电站工程水库淹没占地4.35hm2,淹没范围的森林植被多为一般常见种,主要种类有柏木、茅栗、盐肤木灌丛、火棘灌丛、马桑灌丛、小果蔷薇灌丛、五节芒草丛以及艾蒿灌草丛等,这些种类均为广布种,淹没线以上地带可见到相似的群落,在周边邻近区域均有分布,且受淹没影响的物种均为普生性的,适应性强,不会因淹没而导致种群消失或绝灭。本工程施工集中区域主要为大坝施工区,植被主要为疏林地及灌草地,均为常见种,工程的实施,会造成局部植被的破坏,但不会导致物种的消失,对该地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甚微。施工结束后,通过对这些迹地的生态绿化恢复,能使迹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因此,该工程
9、施工占地对植被影响较小。引水管线敷设沿线主要为疏林地、灌丛和灌草地,且影响范围小,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场地迹地平整、回填、植树造林等,施工区植被将会得到恢复。(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工程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间,在运营期间对陆生动物影响较小。工程施工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路施工、土石方开挖及弃渣堆放等活动造成对野生脊椎动物生境的切割、占用和破坏;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会对陆生脊椎动物取食、繁衍等;非法捕猎将会导致该区域的陆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出现暂时的波动,呈递减趋势。施工区域没有发现野生动物特有的繁殖地、越冬地、觅食地或栖息地,几乎全部
10、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在评价区及附近区域寻觅到相似的替代生境。施工期结束后,随各种恢复和保护措施的落实,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施工结束后,它们仍可以回到原来的领域。因此施工期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影响即逐渐消失。(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杨寺庙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4.14m3/s,为山区性河流,具有河窄、水浅、流急、水底石质的特点,基本无水生高等植物分布。施工期间工程建设有少量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将使施工区下游非耐污种的数量下降,耐污种的优势度增加,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施工期间工程建设有少量施工废水及生活污
11、水的排放,将使施工区下游非耐污种的数量下降,耐污种的优势度增加,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评价区鱼类种类少、生物量非常低,且没有地区特有种类及固定的大型产卵场等,因此可以认为:如能维持0.35m3/s的生态流量,水质清洁,并结合采取鱼类保护措施,鱼类栖息环境容量能满足原有鱼类的生存,该流域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不大。(4)对自然生产力的影响工程建设完成和运行后,本工程生态评价区平均净生产力为956.18gC/(m2a),比全球大陆生态系统平均净生产力值720 gC/(m2.a)高187.28gC/(m2.a)。因此,该工程对自然体系生产力的影响是能够承受的。(5)地表水环
12、境的影响施工高峰期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为988.3m3/d,其中施工废水和砂石料冲洗废水占总污水量的95%以上,其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而且浓度很高(未处理的砂石料冲洗废水浓度达2500030000mg/L以上)。如施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严重影响下游河段的非耐污水生生物的生存。但在采取沉淀处理措施后,废水中悬浮物的排放量会大大减轻(SS去除率在90%以上),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与直接排放相比将大为缩小。另外,杨寺庙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14m3/s,枯水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为1.85m3/s。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推算,杨寺庙水电站施工高峰期废水排放流量为0.
13、011438m3/s。如按多年平均流量计算,施工废水与河水的污径比可达1:362;如按枯水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比较,施工废水与河水的污径比也可达1:162。根据类似工程水质观测显示,当污水与河水的污径比小于1:20时,污水就不会明显影响河水的水环境质量。其次厚河属山区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降解,经过处理后的施工废水能较快与河水混合,悬浮物得到稀释并通过自然沉降作用在流速缓慢的河段中沉淀下来而使河水得到自然净化。其三,从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看,河水中BOD5、COD以及SS的本底都非常小,远低于相应的评价标准,环境容量大,因此施工期间,即使在枯水期非正常排放废水,对厚河水环境质量影
14、响也较小。最后,施工期废水还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等,但施工期间生产废水的排放是暂时的,其排放量较小,经处理后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下游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且其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终止。(8)地下水环境影响隧洞段地下水活动比较微弱,根据初步调查,工程施工隧洞地下水影响范围内无集中利用地下水用户,不存在利用地下水的要求,施工期间噪声的地下水位变化不会对居民的取水造成影响。引水管线段地下水位埋深随河水位起伏而变化,一般埋深大于2m,引水管线埋深约1m,引水管线施工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9)声环境的影响根据工程布置,杨寺庙工程各坝址和施工场地周边200m范围内均无居民居住,该工程
15、施工噪声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在引水管线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为移动性噪声污染源,影响期短暂,影响范围小,随施工结束而消除。该电站运行后,其发电机组噪声对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在37.954.8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10)环境空气的影响施工期的活动属短期行为,施工活动将对周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TSP、SO2、NOx、CO、烃类等,受影响的主要为现场施工人员和进场公路两侧居民,但工程建成以后,随着施工的结果,上述影响将得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得到恢复。工程运行期间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工程周围地区的环境空气没有不利的影响。
16、(11)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永久弃渣总量为12.95万 m3,施工生活垃圾高峰期为175 kg/d 。工程弃渣分布在9个弃渣场,经防护措施处理后,施工弃渣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施工生活垃圾量不大,清运及时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的环境影响。拟建项目定员11人,按生活垃圾产生指标0.5kg/人d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5.5kg/d,产生量小,在清运及时的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12)水土流失环境影响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表面积13.95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13.88hm2,产生永久弃渣12.14万m3,临时弃渣0.83万m。若不采取防治措
17、施,本项目预测期水土流失总量为1808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498t。其中枢纽工程区大坝、弃渣场、临时施工道路和料场流失量都较大,是本项目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13)泥沙情势的影响电站工程建成后,每年将拦截大量的泥沙,水库虽然设置有冲沙设施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但对推移质仍适当预留了部分死库容,利用河槽沿程自然堆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下游河段的泥沙淤积量,而且还可冲刷河道内部分现有泥沙。另外,由于电站坝址及上游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状况良好,随着其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显现出来,植被将逐渐恢复,坝址以上流域水土流失量增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水库实际入库泥沙量不会超
18、出预测值。(14)环境地质影响分析杨寺庙水电站构造部位位于大巴山脉东延地带,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各建筑物的设计安全系数及相应应力标准控制,按建筑物等级和相应规范确定,水库蓄水后不会诱发地震。(15)人群健康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可能使一些传染病、皮肤病等发生与流行,此外施工区毒蛇或马蜂等毒虫也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威胁,因此应加强防范措施。(16)社会经济和生活质量影响杨寺庙水电站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比较显著,环境损失较小。工程产生的社会效益大,主要体现在发电、防洪,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环境经济损失主要体现
19、在土地淹没、移民安置、植被破坏、施工区环境污染等,这些损失可通过相应的补偿和环保措施得到减免。因此工程的社会影响总体是利远大于弊。(17)环境风险工程环境风险主要为施工期围堰垮塌引起的水质污染、炸药及各类燃料的运输和储存风险、森林火灾和运行期地质风险。运行期大坝自身诱发地震和溃坝的可能性很小。(18)公众参与参与方式采用实地走访、填写竹溪县杨寺庙水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网络公示等多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公众普遍对该工程表示支持,认为工程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解决当地农村电力电量不足的情况、改变山区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改善山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1.4 环境保护措施评价结论(一)生
20、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幼林抚育规划,合理调整评价区的植被结构。要按照生态学原理,选择地方品种和地方特色,遵循植被演替规律,在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美化,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自然演替规律,增加多种的林木成分。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森林火灾,尤其在工程建设期,更应加强防护,如在施工区、及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划出可生火范围、巡回检查、搞好消防队伍及设施的建设等,以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动物。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污染,保护水禽,防止破坏新的景观。施工结束后加速植树造林,恢复森林生境,为动物的
21、生存与繁衍提供多种栖息地。设计阶段保证杨寺庙水电站的坝址下游河道保持一个最低流量,以维持天然河流的水域景观和水生生物的生长条件,禁止将全部天然径流引用为发电流量。建议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中设生态放水孔,保证杨寺庙水电站坝址处在电站运行期坝下游河流有不低于0.35m3/s的生态用水量。施工期间加强弃渣场防护,禁止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二)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废水包括基坑排水、砂石料冲洗废水、养护废水、机械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通过分别采用沉淀池、隔油池、沉沙池等处理。运行期含油废水生活污水可分别采用隔油池,地埋式化粪池处理。水库富营养化可通过水库调度,结合调
22、节水温、水库冲刷等排出库底沉积物,防止营养物质在库底富集,并改善底层水温及溶解氧含量。(三)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砂石加工系统粉尘防护。 石料粗破应在破碎机上设置喷水设施,对受料口均匀喷洒水雾,降低粗破生产时产生的粉尘。施工区内干道车辆实行限速控制,干旱、多风季节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减少扬尘对人员和附近农作物的危害。(四)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通过改进工艺降低噪声,如对施工机械产生震动的环节进行加固或改造。在施工区及主要运输道路两旁进行绿化以减轻噪音的污染。对长期处在高噪声环境条件下的施工人员配备个人防噪用具。减轻噪
23、声对施工人员及动物的影响。(五)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弃渣场应修筑拦渣坝、截水沟,防止碴石随地表径流进入河体,污染水质。施工期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废料处,收集施工时产生的施工垃圾,并依托当地职能部门及时清运。施工时临时堆放的土石料要采取遮盖、拦挡等防冲措施,以免被雨水冲入河道。运行期电站生产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分类收集,依托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清运处理,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六)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应防止库区沿岸泥沙和堆放的弃渣流入水库及下游河道,减少粘土、石料沿途撒落,以土地整治和绿化工程相结合,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建设区水土保持方案应措施到位,各项拦渣等防护工程充分发
24、挥效益,植物措施初具规模,施工挖填面、破损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0%。通过治理,使评价区的水土流失强度不高于原生地面的水土流失强度;移民安置区新开耕地坡度应控制在25以下。(七)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在施工期间加强生活饮用水保护、进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与监督和现场的卫生清理。重点防止施工人员传染病的流行,阻止将库区没有的传染病病原体携入而致疾病流行。(八)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控设置环保责任人,配合当地环境执法部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进行环境监理,特别是加强对施工占地和生态流量的抽查。1.5 综合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杨寺庙水电站工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符合竹溪县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竹溪县水利水电建设规划(19982010)的要求,该工程建设获得了工程建设区公众的广泛支持。杨寺庙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弊并存,电站建设使工程区自然环境质量有所降低,但该项目在加强环境管理、严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可将环境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或允许限度,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从环境的角度评价,该电站建设是可行的。